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

2024-04-25

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共8篇)

篇1: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

中 国 共 产 党 梧教党字〔2011〕4号

梧州市教育局委员会文件

关于调整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机关及二层机构,局直管各学校,各中职学校: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市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如下:

阳永煊(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市教育局党政全面工作。主管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事科、计划财务科。负责招生考试院、工、青、妇及离退休老干部工作。联系岑溪市教育局。

黄坤和(纪委书记):协助党委工作。主持局纪委全面工作。主管纪检监察科。分管勤工俭学办公室(总公司)、教育服务公司。联系藤县教育局。

陈 荣(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分管教育督导室、教育科学研究所、电教仪器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苍梧县教育局。

梁 菲(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分管行政办公室、基础教育科、项目指挥部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联系蒙山县教育局。

罗生芳(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分管高等教育办公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宣传信息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语言文字委员会工作。联系万秀区教育局、长洲区教育局。

何炎明(调研员):协助处理有关教育局的重大事项。谢康礼(纪委副书记):协助纪委工作。分管政策法规科。联系蝶山区教育局。

中共梧州市教育局委员会梧州市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教育领导分工调整通知

抄报:刘有明副书记,刘咏梅副市长,黄积卓副主任,陈澄波副主席。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市委组织部。

梧州市教育局党委办公室2011年2月28日印发

(共印10份)(网络传输)

篇2: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

鉴定材料装订格式

一、封面(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XXX(课题题目)

成果鉴定材料

二、装订顺序(目录)

1.课题立项通知„„„„„„„„„„„„„„„„„„„„„„„„„„„„„()

2.课题申报书„„„„„„„„„„„„„„„„„„„„„„„„„„„„„„()

3.开题报告„„„„„„„„„„„„„„„„„„„„„„„„„„„„„()

4.中期报告„„„„„„„„„„„„„„„„„„„„„„„„„„„„()

5.鉴定结题申请书„„„„„„„„„„„„„„„„„„„„„„„„„„()

6.研究总报告„„„„„„„„„„„„„„„„„„„„„„„„„„„„()

7.发表的论文„„„„„„„„„„„„„„„„„„„„„„„„„„„„()

8.成果影响证明材料„„„„„„„„„„„„„„„„„„„„„„„„„()

篇3: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

广州市建委领导在10月12日、15日两天, 分别到广州超力混凝土有限公司、广州市永兴混凝土有限公司、广州粤丰混凝土有限公司进行行业调研, 与企业的经营、生产、技术负责人进行座谈, 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质量技术管理、企业环保工作、原材料、税收、市场价格等各方面情况;并就如何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做好搅拌站的建设规划和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听取了混凝土企业负责人的意见。

各混凝土企业的负责人在座谈中向市建委领导介绍了企业和混凝土行业近十年的发展情况, 反映了混凝土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对低价恶性竞争引致预拌混凝土质量隐患的担忧。同时介绍了其他地方通过加强对混凝土行业的规划和环保管理, 推动混凝土企业的并购、重组, 提高混凝土行业集中度的做法。

市建委领导在座谈中表示:行业协会可以通过调研, 按照原材料价格、预拌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等必要的生产成本和合理的利润, 制定预拌混凝土的最低价格。企业与协会签订协议, 承诺遵守最低价格和水泥用量。对低于最低价格供应销售预拌混凝土和低于合理水泥用量的企业和工地, 可以对其加强检查以确认混凝土质量是否有保障。王宏伟副主任表示,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一步要通过加强环保、规划、价格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争取压缩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生产规模, 以改变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王宏伟副主任要求预拌混凝土企业要严格对待混凝土生产中的技术、质量控制问题, 加强对原材料、外加剂、掺合料等有害性和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的技术探讨。

篇4:惠州市领导率队到老区调研慰问

这次活动,全市共组成34个工作组,分别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深入到68个老区村,一是听取有关县(区)、镇领导的汇报;二是召开老区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三是每组选定2个老区村,开展进村入户实地调查、慰问等活动;四是各组对老区村的老游击队员、堡垒户和烈士家属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

1月13日,惠州市委领导来到城区卢洲镇横岭村老游击队员林清、困难老党员林吉堂的家里,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认真倾听他们对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两位同志送上节日慰问金。市委领导深情地对两位老人说,老革命、老同志为新中国成立和民族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一定要让老区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林清、林吉堂家里出来后,市委领导一行又来到林胜村“堡垒户”蔡益和、五保户蔡松年的家里,当得知他们在生活上碰到一些困难后,市委领导表示要尽可能帮助解决,让困难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

市政府领导一行来到龙门县龙华镇马嘶村,即到田间地头察看该村的淮山种植基地。当了解到由于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发动群众大种淮山,使该村一举摘掉贫困帽子时,市领导高兴地说,老区的扶贫工作一定要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只要坚持做好这项工作,老区村、贫困村的落后面貌一定会改变。随后,工作组来到长滩村,与贫困户、老党员和挂钩帮扶户进行了座谈,并给他们带去新春的祝福和慰问金。

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关心支持老区的经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日程,要把老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实施;要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向老区倾斜,更多地支持老区;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帮助老区人民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希望老区群众继续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不畏困难、艰苦奋斗、不折不挠、开拓进取,紧紧抓住全社会支持、关爱老区的大好机遇,推动老区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篇5:忻州市领导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监察、审计、编制工作。

李平社,男,汉族,1955年12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中央党校脱产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2008年3月任忻州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机关、信访、治超、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发改、商务、招商引资、统计、重点工程、经济开发等方面工作。

王成,男,汉族,1969年6月生,山西省朔州市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2011年5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党组成员;2011年6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旅游、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

王士桦,男,汉族,1961年10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2010年5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

王月娥,女,汉族,1963年10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无党派,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科技、教育、宗教、粮食、供销、民政等方面工作。

梁洁,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山西省孝义市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市委委员、常委。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公安、司法、环保、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

张建平,男,汉族,1957年9月生,山西天镇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2011年4月任忻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工业经济运行、国有资产管理、企业改革、交通、公路、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工作。

王志刚,男,汉族,1961年9月生,山西省平定县人,脱产专科学历。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2011年4月任忻州市委副秘书长;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秘书长

协助市长处理市政府日常政务工作。负责办公厅工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外事侨务办、驻外办事处、市政府采购中心、市经研中心。

篇6:接受州市领导调研汇报材料

导调研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您们来到我校调研和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感谢您们对我校工作的关注和指导。下面我对学校工作作简要汇报,敬请指导!

一、基本情况

木贾小学始建于1944年,当时叫保民国学校,办校时有学生70人,教师3人。2010年3月因城市道路重点项目的建设,学校被拆迁,租用原来兴义师范四个教室实行两部制教学,直至2011年8月迁入新校区。

新校区原规划占地面积50余亩,现实际占地20余亩。有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建筑面积共2955.68㎡。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短短的一个学期,我校已增设了多媒体教室、音美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基本完善,均用于实际教学中。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4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 16人,小学一级教师28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8人,大专学历36人,中师学历 3人。病假2人(其中长病假1人)、市教育局借用1人、派出支教3人,实际在岗42人。本学期共设有教学班16个,学生 697人,其中,小学部 584人,学前113人,住校生201人。

二、办学意识和治校理念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对霍健康厅长在黔西南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的认真学习,决心把木贾小学办成“依法治教、科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品牌学校,通过对校情的分析,已经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时候了,必须大干快上,只有摒弃任何“花架子”,真真实实的明确职责,增强执行和创新意识,并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真抓实干,才能真正达到州教育局“转变作风抓落实、创新思路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的目的,才能真正促进木贾小学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因此,我们统一了思想,决定围绕“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12345”工作思路,紧紧抓

求,要始终绷紧预防事故这根弦,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全面发展的质量意识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视教育为一种服务,将学生视为“顾客”、把家长和社会看作“消费者”。从服务的角度思考学校的一切工作,彻底摒弃“乱补课”、“乱办班”、“题海战术”的现象,绝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帮助树立合作和竞争意识,努力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提高适应环境和心理承受能力。努力创造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引导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所有学科同步发展,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空间”,不仅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并让学生“乐学”,为促进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四是科研兴教的先导意识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校长应该是教育科研的积极践行者,应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积极分子,并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摒弃“教书匠”的习气,克服“平庸化”的现象,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并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学专家。使学校成为科研先导型的学校,这正是学校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是独特永久的文化意识 我们认为: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一个学校影响最长久、最醉人的莫过于独特的校园文化,它好比药力强大的缓释胶囊,不知不觉地长期发挥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要做的重点是精神方面的文化建设。思考的核心是要有先进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准确而科学的自我发展定位,并把这些办学理想和目标在民主性的管理中孕育成一种行政内部的默契和师生的共识,形成五彩纷呈的教学风格,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构成学校自己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在国家、社会和家长的共同需要中寻找平衡点,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研究自己的传统,寻找自身的优势。“崇德、尚礼、创新、求实”,“给学生提供最好而可行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既铸就了名师、培育了良才,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使教师、学生受益终身。

六是终身不懈的学习意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必将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苏霍姆林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创名牌示范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开展木贾小学名师名校建设工作,并作出了如下规划: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为了进一步推进名师名校建设工作,有计划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的德才兼备的名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名校。

建设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州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2名,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4名,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12名,学科带头人15名,80%的年青教师成为教学新秀。

主要内容

1、开展名师名校创建活动,实施“三大工程”,即:师德建设工程、教师发展工程、名师工程;

2、加强名师名校的培养和使用工作;

3、按上级有关规定实施名师名校的管理、评价与奖励。具体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名师梯队培养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依照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层次:参加工作五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培训重点: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说、做、评)。目标:培养教学新秀。

第二层次: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培训重点为深入钻研,用于教改,激励教师进行专题研究。目标: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已经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培训重点: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不断完善,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目标:培养校级以上骨干

为全体教师作了名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报告。2012年3月邀请中国课改名校协作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中小学课改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黔西南州同源中学校长胡波老师到我校作了有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及片区学校校长参加的“为心灵解码、給智慧加油——《让人生充满爱》”的大型爱国主义感恩励志演讲活动)。

(三)建立名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从培养入手,激励名师成长。选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12年3月派出1名教师到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挂职学习)。

2、以激励导引,激励名师成长。对获得不同层次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3、引发“名师效应”,促进名师成长。要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派任务,压担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中求进步,求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建立导师制度,通过新教师与名师接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与研讨,引发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四)建立名师名校培养的管理机制。

1、建立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档案,追踪培养,实行动态管理,推广总结他们的教学经验,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

2、制定名师名校培养与管理办法,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的管理机制。要求已经成为市级骨干教师的名师,要做到“四有”:一有培养对象,每位名师要相对固定1-2名青年教师作为传、帮、带的对象,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的进行培养;二有教研课题,每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主持1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含未结题还在研究中的课题),参与编写校本教材;三有论文成果,每年至少有一篇研究性论文获奖或在州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四有示范授课,每学期至少在全校范围内执教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

3、加强名师经验的总结,宣传工作。发布名师教育信息,加大力度宣传,让名师人人皆知,让名师的成果落地生根,“墙内开花里外香”。

(五)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在名师名校创建活动中,我们将始终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从树立

6、不准在宿舍内起哄、打架斗殴,停放自行车。违者,将视情节和态度予以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7、提高警惕,防火防盗。不准在宿舍内燃烧纸屑、杂物及其他易燃物品,不准使用任何违章电器,违者将进行批评教育,造成重大损害的还将交与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并由监护人承担相关责任。

8、爱护室内公物。室内的一切设施均由该室的全体同学使用、管理,不得随意搬动、损坏、丢失。床、桌、凳、柜、锁、门窗、玻璃、灯具等公物应当爱护,如有人为损坏、丢失必须按价赔偿,故意损坏的加倍赔偿。

9、爱清洁、讲卫生,坚持每日轮流值班制度。起床后按室内同一方向叠好被子,整理好床铺和其它用具,清扫出垃圾,不准往楼道、楼下乱泼污水,不准乱丢鞋袜、纸屑等杂物。

10、遵守宿舍作息制度,按时就寝。午休和晚上熄灯后,禁止高声喧哗、打闹、歌唱、放音乐、弹乐器、洗衣物、打电话等,不得影响他人休息。严禁晚上熄灯后在寝室点蜡烛。

11、寒暑假期间学生原则上回家休息(宿舍封闭维修).12、宿舍大门夜间实行关门制度。晚上熄灯前10分钟关闭宿舍大门。

卫生管理

1、宿舍的公共区域由生活老师带领学生打扫;寝室由学生负责打扫,由生活教师监督。

2、宿管人员坚持环境区域、过道、楼梯、盥洗间、厕所每天打扫两次,冲洗一次的制度。并随时保持阴沟畅通,做到地面无垃圾、无堆积物,墙面无蜘蛛网。每月用除垢剂定时清洁盥洗间、厕所,保持盥洗间、厕所的清洁状态。

3、学生寝室坚持每日轮流值日清扫卫生的制度。做到室内地面干净,墙壁、屋顶无蜘蛛网,桌面整洁、东西摆放整齐。

4、宿舍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检查一次,每月评比一次,检查、评比结果纳入“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

全体同学都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律和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劳动,团结同学服从管理与教育,积极支持和维护宿舍的纪律秩序,维护自身利益,做好宿舍安全管理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篇7:367-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徐人才„2012‟1号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1月3日)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人才工作新的部署要求,紧扣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强市“八大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等各方面工作,创新求实效,实干勇争先,努力在“创新团队”引进等高端人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在推进人才国际化上迈出新步伐,努力在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75万人以上,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1 重达到13%以上,人才贡献率提高到36%左右,市县财政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占同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以上,各项人才发展指标淮海经济区持续领先、全省奋力争先,以人才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谋划推动

1、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落实各级三个“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推动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一把手”抓协调抓推进。进一步集聚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人才优先投入要求,推动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要求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企业分别按照总支出5%、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进一步健全人才强市建设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按项目化要求落实各项重点人才工程和政策机制。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力量,每季度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调度督办各项任务落 2 实情况。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人才强县、人才强镇和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人才工作经验做法,适时分类召开现场会和交流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认真落实省《关于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贯彻意见,明确我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鼓励和支持我市高校、企业与世界100强高校、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参加省组织的海外培训研修。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建全省“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4、继续完善县(市)区招才引智考核奖励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严谨细致地做好2011考核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县区兑现奖励。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确定2012各县区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指标,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联动”,推动各县区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 3 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5、联动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结合“515双创人才工程”、“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等人才项目,突出全市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和“三重一大”项目需要,力争全年引进10名左右“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引进1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1000名左右硕士博士来徐就业创业。市县分别对引进人才评审资助,支持开展行业引才工程,市级集成支持引进的领军人才,择优资助2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200名左右硕博士研究生。(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合力突破“创新团队”等重点引才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引才项目,努力增加入选数量、提高入选层次。“千人计划”,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分类申报创新人才长期与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部分人文社科领域引进人才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力争新入选2人。省“创新团队”,集聚部门合力,着眼重点领域,对符合参评条件的团队跟踪扶持,确保实现入选突破。“双创计划”,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办法推进,省级入选25人以上,市级向自主创业类人才倾斜,各县区积极扩大资助范围。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产业教授”等项目,入选量继续增加。(市委 4 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组织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精心组织开展一批招才引智活动。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筹办“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专业分会,邀请“千人计划”专家来徐州交流指导、创新创业。举办第七届博士后和海外留学人员洽谈会,实行定向引才、项目对接。组团参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北京欧美同学会、大连海外人才创业周、无锡“千人计划”峰会等五大全国性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做好宣传推介、洽谈引才工作。适时开展市领导带队引才和境外招才引智活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积极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加强与美南中国专家协会等海内外人才机构合作联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团来徐与企业对接洽谈,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加强与省内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的合作,深化与深圳龙岗区的合作,汇聚人才工作信息,联办招才引智活动。发挥政府驻外机构和招商机构作用,借助各地区商会、徐州籍在外人才联谊会优势,宣传人才优惠政策,开展联谊对接活动。支持鼓励各县区、高校、企业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开展人才项目对接。深化“1120招商人 5 才培养工程”,培养既能招商引资、又能招才引智的专业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侨联、市科协、市政府各驻外机构,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积极引领各类人才向发展一线集聚

9、实施市级“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借鉴省相关意见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做好首批科技企业家培养对象的遴选评审工作,培育一支200名左右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和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科技企业家队伍,择优推荐参评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整合人才科技项目、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资源,推行“人才+项目+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家创建创新型企业、争取上市融资。选派科技企业家参加省科技企业家高研班、创新创业培训班、人才国际化班等专题培训,办好市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中小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等主体班次,提升企业家人才能力素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外办,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共赢计划”。认真落实《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的意见》,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海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高效便捷平台。突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四方面合作重点,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园区、驻徐高校发挥各自优势,高效配置科技、6 人才、资金和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名校徐州行”活动。适时召开校企合作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科协,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1、进一步扩大“科技镇长团”试点范围。总结首批“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经验,从全国高校院所特别是在徐高校新选派60名左右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科技镇长团”覆盖面扩大到全市乡镇一半。支持“科技镇长团”依托高校资源开展人才科技对接、产学研合作、企业人才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科技人才工作体系。加强“科技镇长团”工作绩效考评,提高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实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校地、校企各类合作载体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发展,拓展职能,健全机制,为促进各类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徐工集团、徐州软件园优势,积极筹建“千人计划”工程与材料、软件信息徐州研究院,借助领军人才智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省市“人才基地”引领作用,新建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创建省级基地,对各基地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全市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全部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科 7 技项目对接能力和为留学人员服务水平。支持各县区和骨干企业创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帮扶工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徐自主创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地”。支持各县区出台实施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选择一批企事业单位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发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产业基地作用,做优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山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级创业产业链建设。制定发放租房补贴、提供人才公寓、免试进入村官队伍等政策措施,吸引“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高校大学生来徐就业创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评选表彰活动,市级重点扶持600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市财政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努力提高全市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水平

14、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县镇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换届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德才实绩用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彰显“善操作、会 8 落实、能创新”的徐州干部特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各类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自我提拔”激励机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力争入选数量进一步增加。积极参与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选派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进修,做好人才项目资助申报工作。深化“双百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鼓励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建设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展第二项目资助评审工作。开展“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工作,推荐申报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卫工程”,选拔医学领军人才,培育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医学创新团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研究制定《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加强高端人才、重点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广泛开展“文化名家”评选活动,继续推进“五个一批”人才的选拔培养。(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6、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继续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建一批高技能人 9 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0人以上。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做好企业首席技师评选工作。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积极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332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带头创业兴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力争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名,确保3500人获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市农委、市人保局、市科协,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徐州实际,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机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资源,打造“三社互动”平台。加快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培育发展民办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市妇联、团市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 10 开发区)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19、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科学人才观的新思想、新理念,大力普及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要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协调组织上级和我市主流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办好“徐州人才工作网”等专业网站。(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加强人才发展统计考核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人才发展指标数据统计体系,推进落实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规范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制度,市县两级上半年发布2011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将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深化人才工作研究和制度机制创新。围绕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人才发展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对全市各部门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梳理,做好废改立工作,健全完善招才引智政策规定,出台海 11 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积极开展人才服务业发展研究,推进人才配置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人才服务业品牌企业。(市委组织部、市委研究室、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县区及重点人才工作部门按照“编制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选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采取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人才工作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题词:2012年

人才工作

要点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月5日印发

篇8:漳州市教育局领导分工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行政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执行力已经成为基层政府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重要能力。一般认为, 领导干部执行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按照公共管理目标进行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及推进实行的行为能力。主要包含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对政策、法令的理解力、判断力及在推进计划过程中的组织力、协调力和控制力。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政府行使公共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 运用政府公共权力是否得当, 处理公共事务是否及时, 公共服务是否满足了公众的公共需求等方面。基层政府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服务发展, 就必须大力提升执行力。因此,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政府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效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现状

1. 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一直以来, 钦州市政府为了提高执行力,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成效十分明显。自2010年以来, 钦州市政府推行了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同时, 为了进一步树立典型, 鼓励先进, 钦州市政府举行了由公众评选出“十佳善执行好干部”的表彰活动, 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干、恪尽职守、善于执行的好干部。钦州市政府还对一批在钦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记功颁奖。经过科学有效的管理, 形成了有助于政策落实和奖优罚劣的执行机制, 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执行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2. 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的基本经验

为了提高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 钦州市委、市政府从2010年起, 在全市开展了“好干部善执行”的主题活动。他们专门聘请了上海复旦大学教授, 实行了以平衡计分卡为载体的执行机制, 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工具, 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政府绩效水平。2011年, 钦州市结合钦州市政府工作特点, 在继续扩大2010年度机关绩效考评范围的同时, 以承担“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三大引擎战略目标的6个县区和27个市直单位作为推行平衡计分卡的试点单位, 进行绩效考核。并且把推行平衡计分卡试点工作与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搭建学习平台, 让试点单位对工作职责有了全新的认识, 工作执行力得到很大提高。与上海复旦大学项目咨询组专家组建了实施平衡计分卡试点工作团队, 将工作任务科学化落实。单位明确考评目标, 将任务落实到位, 通过考评工作体现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单位负责人做到事先亲自引导, 亲自研究, 实施半年一评, 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钦州市通过实行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 市委书记全程参与了整个推进过程, 把平衡计分卡在各试点单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把手”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带头学习平衡计分卡理论, 带头制定内部实施计划和方案, 带头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战略地图和计分卡, 带头梳理内部业务流程, 带头制定绩效衡量目标和指标, 带头进行本部门和本单位的战略回顾等“六个带头”[1]。把工作成绩与绩效考评有机结合起来, 在百姓满意、政府产出、流程效率、学习与创新4个维度中, 将百姓满意维度放在首位, 有效预防了机关单位工作中出现的重硬性、轻软性, 重显性、轻潜性的现象;借鉴企业战略规划与质量管理的经验, 用科学管理方法, 落实各单位及个人的责任, 使钦州发展目标落实到每个单位的年度考核指标中, 创新了机关管理方式, 提高了城市核心竞争力, 真正做到了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执行力, 促进了钦州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3. 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调查方案设计及基本情况

2013年月3月12日和4月23日, 对来自钦州市各部门的2013年新任公务员班第1期和第3期学员进行了两次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问卷调查。第1期发放调查问卷91份, 回收91份, 有效卷91份;第3期发放调查问卷105份, 回收105份, 有效卷103份, 无效票2票;对领导干部执行力评价见下表:

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 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现状的评价, 17.39%的学员给予执行有力, 效果非常好;67.39%的学员给予执行不错, 效果良好的评价;14.13%的学员给予执行不太得力, 效果不算太好的评价;没有学员选择执行非常不力, 效果很差。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 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现状的评价, 15.5%的学员给予执行有力, 效果非常好;61.2%的学员给予执行不错, 效果良好的评价;23.3%的学员给予执行不太得力, 效果不算太好的评价, 另有2票无效。两次调查结果说明, 目前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还存在许多不足, 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钦州市政府机关在执行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与群众的期望、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特别是在引入平衡计分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行管理体制, 影响领导干部执行力

近年来, 钦州市领导干部执行力现状有很大改善, 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理权责不清、条块关系不明、执行缺位等现象, 对执行的监督和评价的范围、标准很不规范。虽然对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评估, 有“督查办”“效能办”等机构, 但由于监督评估还不完善, 在监督、评估管理工作上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没有标准的评估内容, 没有科学的评估程序和方法, 很多时候的监督评估都是根据本级领导机关的需要来设定监督评估执行内容, 确立标准、程序方法, 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大多监督评估行为都是因为领导的指示, 上级领导机关的公文, 或年终工作考核而进行的短期行为, 没有把监督评估执行的工作上升到制度层面, 监督评价执行的结果运用很不到位, 没有运用在领导干部最关心的政治待遇和职位升降等方面, 缺乏监督评估的长效机制。

2. 机构设置不科学, 执行过程中缺乏部门间的有效协调

钦州市政府部门设置层次过多、条块分割、功能难以整合的体制性特点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部门之间很难有效协调和沟通, 难以形成执行合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政府执行机构间往往缺乏沟通, 相互间缺乏协调, 各自为政。由于职责不明或职责交叉, 造成本应为其职责的部门却相互推诿, 导致执行不力, 造成了行政职能上的上下交错和左右交错。有些事情好象很多部门在管, 其实都没有真正去管, 使政府执行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

3. 消极执行, 个别部门和公务员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贯彻文件, 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对安排的工作任务, 合意的执行, 不合意的不执行, 等待观望。对上级交办的工作, 缺乏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作风。或者束之高阁高高挂起;或是不在乎、不过问、不检查、不落实, 听之任之。工作缺乏热情, 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 随便对付走过场。比如: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 媒体分别曝光了钦州市XX区和XX镇“脏乱差”等现象后, XX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对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并将情况在全区范围内作了通报, 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撤职、调离岗位或诫勉谈话, 市区有关职能部门跟踪督查整改落实情况并责成限时整改。2013年10月23号上午, 在钦州市社保局缴费大厅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用手机玩游戏。这件事情经媒体曝光后, 这名工作人员因违反工作纪律, 影响了政府窗口部门的形象而被辞退。

三、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 基层政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各地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 构建了便民利民服务体系, 优化了审批流程, 缩短办事环节, 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建立健全了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在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在新形势下,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 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府的执行力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只有理顺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行力的问题。对政府各部门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和规范, 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在程序、环节和时限上优化审批, 消除执行中的多余步骤, 形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提高效能。一是要减少纵向政府层级, 提高政府效能。目前, 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从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区到乡镇的政府, 不但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 增加了政府的执行成本, 也导致领导干部执行力下降;二是要根据政府职能和特点, 科学设置政府机构和人员, 有步骤地适当减少层级数目, 加强各部门整合, 使政府机构制度化, 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三是要建立配套机制。在执行系统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 对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提升执行队伍的整体合力。

2. 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

为了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公务员的绩效考评体系, 建议各基层单位制定《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或《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规定》[2], 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的工作制度, 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 并根据重点工作和职能确定不同的考核分值权重, 按年度综合考评得分把考评对象从高分到低分排列, 确定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相应等次, 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选人用人、廉洁自律、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严格规定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的内容、程序和结果运用等。在干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中, 把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到被考核评估领导干部的奖惩、职务升降和免职中。这样才能反映出担任不同地区不同领导岗位的差异性考核指标, 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走样的领导干部追究相应责任。在干部提拔中, 不让老实人吃亏, 对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执行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和提拔, 以达到奖勤罚懒、鼓励先进的目的。使绩效考评工作更加全面、客观、科学, 考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严格执行机制,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

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 必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执行机制, 特别要增强领导干部执行意识, 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 明确岗位职责, 对岗位现职进行具体量化, 尽量把责任落实到人, 明确重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完成工作的时限。[3]另外, 健全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确保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

4. 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 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

对执行实施全程跟踪督促检查,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畅。首先, 转变督查理念, 以帮助督查对象解决问题、查找原因及推进工作的过程作为督促检查的过程。其次, 加大督查力度, 注重过程的监督, 把执行监督机制建设贯穿于工作管理中, 加强协调, 强化监督, 确保决策部署执行过程的规范完善。第三, 实行督查提示制度, 尽量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当中, 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领导力和执行力正常有效地运行, 事中督查能及时掌握执行情况, 使工作顺利运行。事后跟踪也能有助于及时评估执行结果, 全面了解执行的实际效果, 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实行责任公开承诺制就是把领导干部所负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 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周化虹, 黄鼎军, 郭华江.我市引入平衡计分卡开展绩效管理[N].钦州日报, 2010-08-28.

[2]林新奇.机关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对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理解下一篇:三年级上册班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