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2024-05-25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地方课程 教学设计 《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技能目标

自觉远离毒品;增强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拒绝毒品”,培养禁毒意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毒品及毒品的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

教学难点

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所以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发送“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禁毒网站”快捷方式到学生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间观看“珍惜生命 拒绝毒品 禁毒网站”禁毒记录片

一、追溯历史,导入新课(打开“禁毒网站”,监控)问:同学们,知道“国际禁毒日”的具体日期吗?

问:知道它的由来吗?这要从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销毁毒品的行动讲起,它发生在我们中国的清朝时期,猜猜是什么事件?

师:清道光年间,由于政府整体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为牟取暴利,不惜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鸦片使中国人变成“东亚病夫”,军队纪律涣散,失去战斗力。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从英美鸦片贩子那里收缴到的2376254斤鸦片当众销毁。这就是震动世界的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性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振了大清帝国之国威。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二、典型案例引入,认识毒品 师:罂粟花原本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可是自从人们从这种艳红的花朵中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它就成了一种恶之花。在它的诱惑下,有千百万个灵魂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而围绕它所展开的种种斗争、冲突更是成了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继而出现疲劳、抑郁、睡眠障碍等戒断症状,严重者思维难以控制,甚至导致死亡。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它到底是什么滋味,借此时机尝试一下。”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使他不能自拔。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这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事例不仅丧失了一条人命,而且把死者整个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问: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或者听到或者看到吸毒的例子,谈谈你们的感想?

三、课堂任务

任务1:打开“禁毒网站-http://www.wzsz.net/jindu”,浏览网页,学习毒品相关知识、毒品危害、典型案例、政策法规

四、畅所欲言

师: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很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从温州市的情况看,自1993年发现第一例吸毒人员后,至2001年7月底已查处的吸毒人员达2.9万人次,其中51.29%系25岁以下的青少年。此外还发现了60余名在校生吸毒。相当一部分吸毒者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一些青少年积攒了一定财富,也常常会成为居心不良的人的目标,他们会鼓吹“吸毒是有身份的标志”,定力不够的人就这样走向堕落了。当然,家庭环境也是个重要的因素,除了家庭成员吸毒行为直接导致青少年吸毒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也是导致一些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

任务2:小组讨论,到“禁毒网站-请你留言”版块中留言,如果碰到类似的情况,你会如何防毒?

打开留言版,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奇思异想中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小结: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五、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让任何可疑分子有机可趁,依靠相互信任、众志成城一定能阻击各个可疑犯罪渠道。最终看到一个无污染、人民共享美好和平的世界。

篇2: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行调查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预防“白色污染”的产生。从中获得了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2、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培养独立解决能力,增强实践。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探讨研究方法。(课内)

一、导入主题

1、游戏:根据提供的四个词,猜出是什么物品?超市菜场、轻便结实、免费提供、袋装垃圾――塑料袋

2、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塑料袋?

3、塑料袋被评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这是怎么回事?

二、确定小主题

1、关于塑料袋,你知道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图片(人们使用塑料袋、塑料袋的危害)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将各自想要研究的`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将纸条选择性地贴在黑板上,合并问题,得出以下三个主题:

(1)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2)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3)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3、我们可以选用哪些途径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上网、查找书籍、问卷调查、实验

4、分小组

第二阶段:各个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课外)

第三阶段:汇报、成果展示。

一、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主题一:(第一组汇报)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1、实验:一个月前将一只塑料袋和一张白纸埋入泥土中,

一个月后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照片。

2、当场实验:点燃塑料袋,请大家闻闻气味证明。

3、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后得出:(投影出示)

4、小品:《地球爷爷生病了》

主题二:(第二组汇报)人们使用塑料袋的现状如何?

1、影像资料:采访市场买菜者。

2、采访结束后,我们小组决定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3、上网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惊人的数字:(投影仪出示)

主题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减少塑料袋的污染?

1、首先应尽量选用无毒塑料袋。邀请环保专家介绍怎样区分有毒、无毒的塑料袋。(现场实践)

2、上网查找资料。编成小报《向白色污染挑战》

二、教师生成整合:

1、板书:“限塑令”,有谁对这个词有所耳闻?

2、读了信息,你知道些什么?(时间、内容)。了解“有偿使用”的含义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国家这个号召呢?(讨论)

4、总结

三、学生代表发言:

关于现在孩子用塑料书面和自己家长小时候动手用旧挂历包书皮的情况分析,建议同学们用家中的废旧的挂历等纸张来包书面。

课后延伸:

篇3:地方高校课程群教学改革初探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建设是我国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存在知识老化,课程体系陈旧,有部分教师对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给予足够关注。院系或跨院系之间也没有一个用于课程建设的基础平台,使学科归属相同或相近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不能进行正式交流和沟通,而且相同院系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在相同课程的教学上往往各自为政,致使出现以下种种现象:有逻辑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出现较多重复;同一个专业不同班级的考试试卷不一样;实验和实习教学效果不显著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显老化;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等。

二、改革思路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

1、改革课程群结构和内容

常见的课程群可划分为知识型课程群、方法型课程群、问题型课程群。其中,知识型课程群多是同一学科、专业课程的组合,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植物组织解剖学”等课程因与“植物学”课程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教学团队。而方法型课程群、问题型课程群则常为跨专业课程的集成,如以生态问题为逻辑联系将农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部分课程组合成生态问题课程群。

根据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及科研实际情况,整体统筹,站在课程群高度上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建设大课程体系,适时引入新课程,改革旧课程,完善群内不同课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相互加强、循序渐进。在学时分配上,适度调整理论基础课与实验课程之间的学时比例,在保证基本理论学习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应用学时。形成课程群新的本科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2、基于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建设教学创新团队[2]。例如我校植物学科程群,以省级教学名师的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植物学精品课程、生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为重要载体,构建了一支10人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都呈较合理的梯度,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3、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优化

加强课程群教材建设,对每门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论证,要求任课教师尽量选用新编的省部级优秀教材、国家统编教材和面向2 1世纪高校教材。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学团队主编或参编省部级以上教材,自编特色教材。总之,使教学内容紧跟科学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对于课程群内不同老师的教学课件和教案,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和优化。对于不同课程抽调理论功底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整理优化教学课件P P T和较详细加强的教案,使课程群老师有一个可遵循的依据。共享课件一方面可以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另一方面可以为申报多项奖励提供依据。

4、改革课程群教学体系

改革课程群体系,协调课程群内课程的关系,减少重复内容,总体上实现教学内容由难到易和按学科的逻辑结构顺序出现,先基础后综合,实行课程结构体系化、教学内容科学化和开课时间顺序化的目标。课程群体系应该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验课、实践课程由适合的比例共同构成。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课则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论与实验课程相结合,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对毕业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要考虑到本课程群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真正实现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5、评价机制改革

针对课程群课程构成的综合性,对于考试方法需要探索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对笔试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论文等方式,把学生复习过程的注意力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解上来;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主要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的内容,同时将课堂讨论成绩计入总分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在课堂内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进程和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以在校内技术部门支持下,建立考试系统和试题库,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三、小结

课程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和积累经验,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群进行改革试点,基本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从逻辑和结构上加强各门课程的联系和综合,建设有凝聚力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强教材建设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核心课程,多个方向课程,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摘要:在国家教改方针的指导下, 课程群建设和改革成为高校教改的有效途径, 针对地方院校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课群内容结构、教学团队、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课程群改革基本思路, 并对我校生物科学专业进行试点研究探索。

关键词:课程群,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7-29/2011-4-15

[2]章兢, 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 (12) :15-17

篇4:地方课程《大地在颤抖》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知道地震是可以预知的。

知道如何预防地震的伤害,掌握实施自救的方法。

能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锻炼与别人交往获得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观察、诗句倾听、感悟、模拟训练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提高防震自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培养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自救的方法,知道地震带来的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自救的方法 ,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地震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我们怎能忘记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强烈的地震给四川同胞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四川大地震的资料展现给大家。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吧。

二、情景再现

1.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四川地震的资料。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人员伤亡……】

2.多媒体出示地震后的的图片。(视频播放场景)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主要从地震造成的危害说起。)

4.倾听一位母亲的诗,听后你有什么感想,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诗略)

5.你想对这位四川同胞想说些什么?学生谈个人的体会。

6.总结:我们从图片和这位母亲的诗句中感受到了地震给四川人们造成的撕心裂肺的伤痛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大地在颤抖,山川在摇动,江河在咆哮,这一刻,汶川在哭泣,四川在哭泣,全中国在哭泣,做为地震灾区的人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呢?悲伤不能使倒塌的房屋、断落的桥梁、开裂的水坝、变形的铁轨回复原样,悲伤也不能使埋在废墟中的亲人生还,坚强的汶川人民没有被这灾难吓倒,面对灾难,他们毫不畏惧,将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奋不顾身的加入到营救废墟的亲人中,他们再也没有你的、我的的概念,只要是灾民就是亲人,大家是一家人。

三、你说我说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面对灾难毫不畏惧,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奋不顾身地营救废墟中的亲人?(视频播放救人的场景)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1:那是对生命的渴望。2: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3:谁都是亲人。4.将灾难降低到最小。5.能就一个算一个……】

总结: 当灾难来临时,害怕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但是害怕无法挽救我们的生命,我们只有坚强起来,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生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谁都是亲人,谁的生命都重要。

面对这可怕的地震,我们除了积极救灾外,你还有什么想法呢?

四、灾难可预测

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如果我们能预测地震的发生,就会给人类减轻很多灾难,你知道哪些关于地震预测的知识?

【学生交流:①从地下传出的响声。②井里的水忽然上升或下降。③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④古代张衡教师出示张衡及地动仪的图片及有关资料……】(视频播放地动仪)

五、沉着应对

地震固然可怕,但我们如果紧紧抓住地震时的1-2分钟,科学的保护,是可以逃生的。你在地震中能保护自己吗?怎样保护?

【学生交流:①在室内…… ②在室外…… ③在拥挤的人群中……④在人群中跌倒时…… ⑤发求救信号……】

总结:地震来临时千万不要慌张,要保持头脑冷静,沉着应对,掌握一些科学的自救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生命财产的安全。

六、自救演习场

模拟地震自救,求救。【部分学生演练,部分学生找错误】

七、爱心叮咛

地震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十分重要,但也要做到:一要二不要。

一要,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二不要,不要大喊大叫,应保持体力;

不要轻易搬动压在身上的坍塌物,以免导致更大的坍塌。

八、相关链接

【我怕,但我是班长】讲授林浩的故事,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

九、课堂总结

篇5:地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走进叶氏义庄 走近宁波商帮

镇海中兴中学(庄市中心学校)郑颖

设计意图:我校地处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庄市。作为“宁波帮”的发源地,近年来,庄市已形成集江南第一学堂、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等于一体的宁波帮文化旅游景区。“宁波帮”精神是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历尽艰辛,在风雨坎坷中共同孕育的风骨和品格,是教育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因此本人将选取这个主题,以小导游引领参观的形式,带着学生走进宁波帮,了解宁波帮,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从庄市走出去的名人和叶氏义庄的历史等,进一步增进对庄市商帮名人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2、通过讨论、采访等形式,学习家乡前辈创业、开拓精神,及造福乡邻的高尚行为激励学生发扬宁波帮精神,为家乡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了解、掌握当导游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4、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发展学生的交流与评判能力。课前认知: △ 上网资料查找; △ 调查、询问;

△ 搜集名人发展轨迹、成功之路 △ 我所了解的家乡名人对我的启发。

情感奠基:

(童音背景乐)庄市小河绵绵流,流到三关六码头,梦里亲人在招手,时光悠悠情悠悠,隔山隔水隔不断,庄市小河流心头……

老师:流淌了一千多年的庄市河,蜿蜒地流进江南古镇庄市。这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它连接甬江,直奔大海,是这里的水上生命线。庄市,因为这条河,成为一块神奇的土地。在150年间,从这个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的水乡小镇,走出了数不胜数的鸿商巨贾。从黄浦江畔上海滩的崛起,到长江中游江海关的兴盛;从万吨货运船队遨游环球,到维多利亚海湾灯海辉映;从东南亚的流动放映车,到名噪亚洲的电影之城……在庄市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永远铭刻著宁波帮闪光的姓名。

一、了解江南第一学堂(出示江南第一学堂图片)

导游A:老师们,同学们,这就是位于庄市河东叶家村的叶氏义庄,它被称为宁波帮的摇篮。徜徉在学堂内,寂静的庭院质朴无华,见证了当年莘莘学子的勤奋苦读。瞧,这是包玉刚儿时读书的教室,在他1984年回乡时,找到自己当年的座位,端坐其中兴奋不已,彷佛时光倒流,他又成为了无忧无虑的青葱少年。学堂的开办人叶澄衷是蜚声上海滩的 “五金大王”、“煤油富翁”,当年被誉为宁波帮先驱人物的叶澄衷,在事业成功之后,感慨“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深刻感受到“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于是,在20世纪之初,就在家乡创办了叶氏义庄,后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中兴学堂确立了“勤、朴、肃、睦”的校训,先后孕育了世界船王包玉刚,亚洲影视大王邵逸夫,建筑业巨子叶庚年,著名实业家包从兴、赵安中、包玉书、包玉星、叶谋彰、叶谋遵;台湾著名实业家楼志章、朱之信、朱之康、叶谋升和西班牙侨领林连水等一批名扬海内外的宁波帮名人。这个学堂经过历史的沉淀,愈发闪烁着神奇的光辉,被后人誉为江南第一学堂。

1、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过渡语:师:其实江南第一学堂也正是我们百年中兴的前身,同为中兴的学子,我们有责任由义务将它介绍给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那么今天我们将选拔一批“江南好导游”来承担这个义务讲解的重任,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任务。

2、回顾活动,准备展示

过渡语:叶氏义庄是一所怎样的学堂?为什么要把它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又为什么要建设叶氏义庄……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展了了解叶氏义庄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大家的走访、调查,已经对叶氏义庄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下面请各小组从历史发展、名人故事和文物保护三个板块来向大家解说。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要为义庄的宣传、保护出一份力。

二、汇报展示,交流体会

(一)历史发展篇

1、小组汇报

2、小组成员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

3、交流方法

过渡语:师:你们这些材料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到的(查阅史料,比如《镇海叶氏全族代表大会章程附义庄章程》,还采访了我们学校的退休老师)生1:我们搜集的资料好多是采访时摘录的呢!(生放幻灯,配解说)

生2:退休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好几个邵爷爷在艰苦创业时的小故事,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来问我们呢!

生3:退休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咱们庄市小学和叶氏义庄之间的密切关系呢!生4:我知道了采访之前先要打电话预约。生5:还要准时到达约定的采访地。

生6:要带上笔记本和笔,或者带上mp3等能够录音的电子设备。

生7:还有数码相机或摄象机也不能少!可以合影留念,还可以拍下资料呢!生8:没有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翻阅资料。生9:采访完,要记得说感谢的话。

生10:还可以主动要一张名片,下次联系就方便多啦!还别忘了带笔和纸,这样就可以摘录有用的资料!

4、教师小结

师:看来,通过这次活动,你们不仅收获了名人的精神,还提高了你们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呢!

(二)名人故事篇

过渡语:说到名人,叶氏义庄在近现代培养出包玉刚、邵逸夫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工商巨子及各界精英,也因此被誉为商帮摇篮,据你们了解还有……(生罗列家乡的其他名人)既然家乡有这么多的名人,那你们打算介绍哪几位呢?为什么介绍这几位呢?

生:我们考虑到了这些名人是否出自叶氏义庄

包玉刚组:我们还考虑了名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大不大呢!在探究中我们找到了很多的名人,但是发现取得成就最大、对祖国贡献最大的是包玉刚爷爷,所以我们组重点探寻了包玉刚爷爷。

楼志章组:我们组对楼志章爷爷最感兴趣,虽然楼爷爷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能不及其他名人,可是他对我们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哪!(幻灯出示老校区照片)大家看,我们老学校门口的“庄市中心学校”和大门后面“学无止境不进则退”这几个大字可都是楼爷爷亲笔提写呢!勉励我们要勤奋努力,好好学习。还有咱们老校区的教学楼和电教楼都以“志英”命名,这可是楼先生和楼奶奶名字的结合呢!正对校门的泰元楼是以楼爷爷父亲的名字命名呢!这就是我们教学楼落成时,楼爷爷和楼奶奶剪彩的情景呢!(出示照片)

邵逸夫组:我们小组的同学对电影充满了兴趣,对于影视大亨邵逸夫爷爷的大名早有耳闻,趁这次机会,我们正可以好好地认识一下邵爷爷呢!

赵安中组:原先我们打算介绍的名人是包玉刚爷爷,后来打听到已经有小组选了包爷爷。正当大家商量着该介绍哪位名人时,却惊喜地发现赵安中爷爷是个非常不错的人选呢!经过小组讨论,商定就介绍赵爷爷。

过渡语:师:那么还有一位名人虽然不是出自叶氏义庄,但是也不能不介绍,他就是叶氏义庄的创始人,同学们齐说“叶澄衷”

生:江南第一学堂的创始人叶澄衷出身贫寒,以诚信起家,终成一代巨贾。在宁波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那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叶澄衷摇舢舨拾金不昧》的故事吧!

每个小组都介绍得很精彩,这么多名人的资料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呀? 生1:我们有的资料是通过上网查询到的。

生2:我们小组的好多资料,是在参观包玉刚故居时得到的。大家请看我们的参观录象。(播放参观录象,其他继续谈经验)

师引:录象勾起了大家的回忆,通过这次的参观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3:要事先了解好参观地的资料。

生4:还要了解好参观地的作息时间。我们第一次小组组织去参观叶氏义庄时,就因为不知道那里的作息时间而跑了空趟。后来是老师帮我们和义庄的负责人联系好,才参观成功的呢!

生5:带上数码相机或摄象机,这样可以方便拍下有意义的资料。生6:在参观时我们要有秩序、遵守纪律。

生7:要爱护公物,保护好当地的环境。我们去参观包玉刚故居时,那里有很多的勋章、船模型让大家觉得新奇,很想上去用手摸一下,可是老师说了,这些东西很珍贵,只能看不能摸。所以我们都做得很好。

(三)文物保护篇

过渡语:是呀,这些故居需要我们好好去爱护,去保护,早在2000年12月份,叶氏义庄已经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那么我们同学们在文物保护方面有些什么好的点子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1、小组讨论

2、反馈交流(做好保护文物的宣传工作、定期去做义务打扫……)

情感升华:

(童音背景乐)庄市小河绵绵流,流到三关六码头,梦里亲人在招手,时光悠悠情悠悠,隔山隔水隔不断,庄市小河流心头……

篇6: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地方课时,我跟学生们往往呆在教室里,许多丰富的内容、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既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又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地方课就是要学生去“动”——包括动手与动脑。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并确定了负责人,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资料调查成果。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反复思考、查找原因,发现这是由于我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而产生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找温州名人”资料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薄弱些,如当学生对资料采集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应“退居二线”了。地方课程活动主要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实施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的投身其中,乐于、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活动中产生学习的自信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且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份认知,这就是综合性学习—地方课程的价值所在。

经过思考,我在“动”字上下功夫,进一步改变教学策略。1.活动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我的提示,以及自己的兴趣点,采用问家长,上网等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2.分类整理资料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如出剪报、资料卡、小故事、做调查表等活动让同学们动口交流心得,进行资源共享,丰富资料储备。3.确定主题研究阶段。活动小组商讨确定研究主题后,我与同学们一块筛选他们手中的资料,根据每位温州名人的性格特征及”闪光点”,再指导他们动脑进行深人研究。4.成果汇报阶段。在成果汇报课上,同学们大胆展示研究成果,有课件演说的,小品演绎的,资料汇报的,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成功地体验了快乐。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开展人物介绍大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了解温州人的优秀品质,真正实现了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研究学习、互助开展活动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收集在活动中的方案,资料。通过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了解温州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与判断的能力和勇敢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篇7: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河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和《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设计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求。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有机结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并切实抓好实施与管理。

二、课程目标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为指导,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2.依据丰宁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和特色,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使校本课程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学校品牌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弘扬丰宁精神,振兴丰宁教育。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课程开发

(一)开发范围。

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八个领域:

1.满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民族发展成就,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乡土文化的内容。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进行有选择的探究,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4.生命教育领域。从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内动力和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积极的人生观。

5.艺术探究领域。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探究,培养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6.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运动、卫生保健等模块的学习,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7.技术与技能领域。把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多媒体,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沂蒙民间工艺制作,挖掘民间艺人的资源,让学生在手工制作和劳动中增强家乡自豪感,传承沂蒙文化。

8.兴趣指向性领域。针对中学生的学科悟性或对某些领域的兴趣,激励学生围绕某些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索,不断促进个性化知识的形成,增进对兴趣领域的了解和探索,为这方面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形成该专业领域的发展指向性提供良好载体,为学生兴趣激活、志趣聚焦、创新求知提供更多附着点。在每个学习领域内,设置若干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集中研究一个专题。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开放的、动态的,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增减。

(二)开发流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领导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可以邀请专家和学生家长参与。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环节:

1.定位分析。学校应以课程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评估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调查、分析学生的需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整体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2.确定方案。在定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历史、校园文化、学校环境、教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应包括需求评估、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及保障措施等。

3.组织申报。(1)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内容主要包括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开发基本程序、课程管理条例等。(2)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一般项目要简要说明开课教师、课程性质或类型、教学材料、学习时限、适合对象等;具体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3)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4.评估与审议。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相关专业人士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或课程开发小组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的课程模块编入《校本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课程目录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课程模块介绍以200字为宜。

(三)开发类型。

1.校本课程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教材样书、也可以是课程纲要,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选用优秀教材;(2)选编教材;(3)新编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开发模式,编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选用是指从现有课程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适应本学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选编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实条件,对现有课程进行内容或结构调整;新编是根据需要与可能,创造性编制新的课程。提倡和鼓励以新编形式开发;拓宽教材是根据“兴趣指向性领域”中资质优异、天赋良好学生的需要,对现有国家教材的某些模块内容进行拓宽和延伸。

2.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四、课程实施

(一)做好实施培训工作,确保教学顺利实施。学校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做好教师配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特别要扎实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和研究活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切实推动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执行课程方案,确保课时开足开齐。要坚决杜绝“减课”、“占课”、“应付课”等现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把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综合使用,集中或分散开设,但必须以学年为单位,开足《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程安排方案》规定的课时。高中阶段鼓励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学生“选课走班”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学分制度,规定每个学生毕业时应该获得的校本课程学分,普通高中开设校本课程的总学分应不少于6学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修一定的校本课程。

(三)扎实做好教学实施,确保教学高效开展。(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指南,撰写教案。(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4)教师在每次授课后,作好记录。(5)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整理好有关档案,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四)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确保教学扎实有序。

1.学生评价。校本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考查方式。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等进行评价记录。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可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内。

2.教师评价。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纳入工作量考核。学校领导小组可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学生问卷调查、随堂听课、资料检查、有关专家的评价、所教学生是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等形式对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课程实施有突出业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五、课程管理

(一)强化管理意识,构建科学体系。(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2)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3)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组织实施、落实。(4)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5)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6)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及时搜集整理。

(二)合理配置设施和资源。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力保障。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1)积极建设校本课程活动基地,如德育室、学生书画、手工制作展室、天文观测室、科学探究室、学生成果展室等。(2)保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经费。(3)承接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必须在工作量、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保证他们舒心开展活动。(4)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认可程度,保护他们的积极性。(5)建议规模小、师资短缺的学校整合力量,共同开发,降低成本,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各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加强对区域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教研机构要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指导。要定期开展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与展示活动,抓好学校典型、教师典型培养,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

良好习惯伴我成长

一、课程简介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从小就做到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讲方法等好的行为习惯,我校组织编写了地方和校本课程《良好习惯伴我成长》。此书是我校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从小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其中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等内容,目的是教育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其他受益终生。

二、内容分析。

小学生有自制力差、爱动,没有耐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就要逐渐规范他们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从小学生一入学开始,并联系、沟通家长,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等。本课就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良好书写习惯养成的必要性,从而端正学生的书写姿态,养成认真、规范、工整书写的好习惯。

三、学生分析

对于农村孩子,大多数家长都缺乏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加之村民一年四季忙于挣钱、养家糊口,本身文化水平和素质低,没有对孩子习惯培养的方法。使得孩子各个方面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张口就是脏话,动手就要打人,不讲究个人与环境卫生,做事应付了事等。在学校,老师就什么,他们就应付着做什么,不要求的他们就不会做任何事,针对这种状况,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习惯培养。写字就是学生天天要做的事,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握笔的姿式和注意事项,能够端正姿态,按笔顺笔画书写。过程与方法:亲身实践与媒体示范指导,能使学生按照“一尺、一寸、一拳”的方法进行书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书写,培养学生的耐力、审美能力,产生写出一手好字而感到愉悦、自豪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态,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难点

能按照笔顺、笔画书写,笔顺书写正确,笔画搭配合理,写出的字清晰、工整、美观,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讲故事: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

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学生讲一讲课后搜集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让学生知道要想写出一手好字,需要下功夫。要用心去写,要坚持练字。)

(二)、作品展示

1、介绍历史上几位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等,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拿出字帖,看一看用的是谁的字帖,交流一下自己喜欢谁的字帖,为什么会喜欢。

2、各种字体认识,并用媒体通过用各种字体展示“我爱书法”——宋体 “我爱书法”——楷体、“我爱书法”——黑体、“我爱书法”——仿宋。

3、出示本班学生钢笔字作品,进行评价,并表扬,以示激励。

(设计意图: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努力练字,向几位书法家学习,争取练就一手好字,或者向班级中写字好的同学学习,靠拢。)

(三)、学生书写,指导学生。

1、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笔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放在桌上,眼睛距离桌面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学生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老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2、教师出示书写内容——古诗《凉州词》。(1)、学生诵读古诗。(2)、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四)、课堂小结

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认真模仿字帖,模写后比一比,像不像;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教师定期做检查,加强督促。

(五)、课后作业:读写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设计

良好的书写习惯

坐姿端正

认真

一寸

一拳

篇8: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城市设计是关于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 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是对城市的形体环境设计的一种构思、手段, 主要是从城市的整体环境出发, 侧重于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的规划布局。最终的目标是创造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 从而带动和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复杂, 并且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有一定的联系, 是一门综合性跨领域的学科。

一、课程教学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深入, 城市设计已成为国内外建设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城乡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领域都提出了大量的城市设计的研究课题, 对城市设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迫切。城市设计是建筑师和城乡规划师职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可使学生掌握从宏观层面上对城市空间结构认识和理解, 从中观层面上对城市特定区域的调查和分析, 从微观层面上对城市重要地段城市设计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城市设计学科团队不断探索城市设计教学体系, 建立适合地方院校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发展现状

城市设计纳入我国建筑学教育中已有近20年, 1996年同济大学率先开设城市设计课程。目前, 全国各地院校陆续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环境艺术、景观学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 并将该门课程列为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长春工程学院自2007年起, 第一届五年制建筑学专业开设32学时的《城市概论》理论课程。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增城乡规划专业, 将开设32学时的《城市设计原理》和56学时的课程实践设计《城市设计》。相对于国内同类院校, 我校的城市设计这门课程起步较晚、差距很大。

三、教学模式思考

城市设计是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的一个分支体系, 深受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城乡规划和建筑人才的培养有多种模式, 通过对我国和国际较先进的教育模式的探讨, 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 希望需求一种适应自身特色的城市设计教学模式。

(一)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城市设计课程的讲授首先应从理论开始, 理论讲授可以分为描述型和指导型两类。描述型讲授主要是介绍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型讲授主要是通过讲解案例,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 使学生对城市设计感兴趣, 形成感性认识。城市设计的实践性极强, 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 还应该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理论体系和整体架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发现有缺失的知识结构,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可完善教学体系。

(二) 教学和体验相结合

体验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特别在城市设计这门课程中, 它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城市空间环境。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 主要是从体验开始的, 例如, 街道的的D/H比、街区的尺寸、建筑的形式、开敞空间、城市天际线、地标与重要节点等。在体验过程中, 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体验城市具体空间相结合, 这样可以由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体验城市空间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尺度感和对空间的分析能力, 从感性层面上了解城市的空间, 从理性上分析空间, 帮助学生梳理创造性的思路。

(三) 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在学校, 校内的文献资源是有限的, 而城市设计这个领域要求从更高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进行空间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很多知识不是来源于书本上的, 还需要学生从校外的实际设计项目中得到。现在许多高校都经常进行多校联合设计, 这就是让学生多与校外进行交流, 来自多个院校的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将各自学到的知识相互交流。指导教师也是交叉式的指导, 教师指导非本校的学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外校在本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为地方院校, 接触城市设计项目研究机会较少, 可为老师和学生争取海外学习的机会, 与国外院校、设计机构联合, 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国外交换项目, 可以开阔视野, 来填补当前城市设计的前沿知识。

四、结语

城市设计既不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教学, 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功底, 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相关的城市设计技能和思考方法。从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上, 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将教学和体验相结合, 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与执业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市政工程师等执业实践接轨, 建立有效而持续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1) :1-8.[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城市规划学刊, 2012 (1) :1-8.

[2]肖哲涛, 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 2012 (11) :179-182.[2]肖哲涛, 郝丽君.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 2012 (11) :179-182.

[3]来朝旭.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2 (6) 72-73.[3]来朝旭.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2 (6) 72-73.

上一篇:银行理财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网络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