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2024-05-08

古代描写花的诗句(精选14篇)

篇1: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访袁拾遗不遇》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晚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赠汪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题菊花》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 《浣溪沙?蔌蔌衣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篇2: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古代关于描写花的诗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咏梅(王安石)

垂帘莫对此花身,意态修然欲出尘,淡写风神浓 写韵,天涯知有素心人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自怜入世多难合,未称庭前种此花。

一片两片两三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花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之一“王维)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陆游)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探梅"杨万里)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人王冕《墨梅》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篇3: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贯穿于日本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服饰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历史的变迁和日本文化审美意识的转变, 各个时代服饰的特点体现着古日本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但它们与当时的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意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根植于特定的社会背景, 因此, 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 才能还原其本来面貌。我们就以《源氏物语》为例, 以小说中人物的衣着特征来分析当时平安朝日本人审美思想的成因。《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最著名的作品, 有“日本的红楼梦”之称, 而其作者紫式部更因这部作品被誉为“大和民族之魂”。宽弘三年 (1005年) , 在藤原道长的安排下, 紫式部进宫任中宫彰子的女房 (即女官) 。正因为紫式部担任中宫女房, 她接触的人都是平安时代最上流的贵族, 当时追求奢侈、风雅生活的贵族非常讲究服装的意趣。紫式部这位心思细腻的女性有足够的时间来描摹这些贵族的服装, 并以此来揣度他们的喜好与情趣。她把自己的结论放入到“史无前例”的长篇巨制《源氏物语》中, 将小说中的人物所披的各色罗纱融入到各个人物的审美思想之中, 使我们现今的读者可以以此来略窥日本古代审美思想的成因。

一、日本古人的服饰审美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小说中正面描写源氏的服装占最大篇幅。在“雨夜品评”中, 源氏与头中将、左马头、藤原式部丞讨论女子的等级。四人中作者只描写了源氏的服装, “此时他身穿一套柔软的白衬衣, 外面随意地披着一件常礼服, 带子也不系。”[1]衬衣的质地用“柔软”二字表现了布料的高级。源氏虽然被降为臣籍, 但这不过是桐壶帝为了保护心爱皇子的权宜之计, 他在宫中享有的是无尽的恩宠。所穿的衬衣自然是精选的宫中上品。后面“披着常礼服, 带子也不系”可以推测他不仅是衬衣, 下袭也很合适, 颜色纹样也必定十分妥贴, 不然不会敢于在众人面前轻松地敞开外衣。源氏的这一穿衣方式至少说明了他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一是大处得体, 小处随意;另一个就是闲静。魏晋之前, 日本与中国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半岛各国进行。魏晋之后, 日本迫切需要中国先进文化所以加强了与中国的直接联系。“自魏景初二年 (238年) 至正始九年 (248年) 的11年间, 两国使者往返共达6次之多。东晋南朝时期, 日本也经常遣使前来。”[2]在如此密切的外交之中, 中国晋朝流行的风俗时尚也相应地影响了当时日本社会。到了平安时代, 日本贵族就愈发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刻影响着日本传统服装的纹样, 使之“从图形符号美与内涵美的角度出发, 以造型的式样表达它们 (自然与人) 之间的象征意义与和谐关系。”[3]中国文化的传播, 使日本的服装纹样也不可避免地渗透了儒家思想。所以纵观小说中众人的性格, 源氏的仁慈, 紫姬的柔顺, 花散里的淡定, 这些被紫式部称道的性格都体现了儒家“仁”、“德”为本, 处事“中庸”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 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 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 服饰亦不例外。这种设计观对日本的服饰设计也有重大影响, 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行为, 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 地气则指地理条件, 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 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对服装而言, 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 着装环境, 及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手法, 只有这四者和谐统一, 才设计出精妙的作品。

这当然也与日本文化的自主发展有关, 因为“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来说, 大和民族养成追求纤丽细小作为其美的目标”[4]。而这种审美意识不仅体现在外观的形式上, 也表现在人的审美意趣上, “纤细的感觉和细腻的感情”, [5]源氏看到秋景后的慨然泪下, 众女子在感情上的敏感哀愁, 都体现出日本民族, 特别是当时日本贵族性格上的阴柔靡丽, 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悲剧倾向的审美意趣。

二、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到对服装的审美

日本的平安朝代与以前任何朝代相比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素和色彩, 审美趣味也表现出主观、意韵、阴柔之美, 是前几朝审美意识的沉淀。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充满朝气奋发向上的激情, 渐渐被忧患意识所取代, 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与感受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感受与体验。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壮美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弱美。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 是与平安朝代末期由盛转衰的经济和源平之战的爆发是密不可分的。后期日本的服饰变化也都与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变化有密切联系。

在《源氏物语》中, 每一位贵族小姐身旁都会有数位侍女, 我们可以从这些侍女的服装推测出主人的家境和身份地位。

源氏与夕颜的认识是从夕颜的女童赠扇让他盛花开始的。女童的服装很简单, “身穿黄色生绢长裙”, 虽然只是一笔带过, 但笔者认为夕颜的身份地位已由这名女童的服装透露了一二。平安朝的女性装束中, “”是裙裤, 就是小说中提到的“长裙”。的颜色也有讲究, “已婚未婚颜色有别, 一般来说未婚到生产完第一子之前穿浓色 (即深紫色) , 之后穿绯色 (红色) ……”[6], 而夕颜的女童所穿的居然是黄色。这肯定不是搞错了颜色, 因为夕颜之前是与头中将住在一起的, 高贵的头中将绝对不可能让夕颜的侍女在服装的颜色上乱来。所以这个时期应该是夕颜离开头中将之后, 她生活穷困没有多余金钱给自己的侍女添置新衣, 女童就把自己的洗了又洗, 生绢是最容易褪色的, 最后就成了黄色。换了别人, 比如自尊心强的空蝉或是气度高傲的明石姬, 是绝对不会让穿着如此寒酸的侍女接见贵客的。夕颜却浑然不觉, 这除了说明她不通世故的天真, 同时还真实地反映了她当时的经济情况。

《源氏物语》中经常出现源氏与其他女子互赠衣物的片段, 为他人挑选衣物远比给自己选衣服困难得多, 因为赠给别人衣物则要充分考虑到所赠之人的气质、性格与身份是否与赠衣合适。因此赠衣不仅体现受赠人的性格也可以体现赠衣人的思想感情,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小说中第一次为彼此挑选搭配的是源氏和末摘花小姐两人。末摘花送给源氏的衣服“颜色是当时流行的红色, 式样古陋, 光彩全无, 不堪入目。里子的颜色和面子一样深红。从袖口、下襟缝拢来的地方可以看出, 真是平凡拙劣的手工”[7]式样古陋, 表明这衣服年代久远;光彩全无, 说明制衣服的布料长期被压在箱底已经旧的失去光泽、不堪入目;里子颜色与面子一样深红, 先不看面子里子颜色一样, 深红衬深红, 颜色不会有多大改变, 而且还显得很死板, 说明末摘花不懂配色, 是一个古板愚钝而缺乏才情的小姐。而衣服拙劣的手工, 更能看出末摘花家庭的困窘, 她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请比较好的裁缝了。这样的服装显然是不与源氏契合的, 然而聪慧的源氏看到这样不合时宜的服装, 在对末摘花古怪的性格嘲笑之余, 还是涌起了一丝对她的同情, 并产生了想要教导她的想法, 于是教人回送给末摘花几套衣服。“别人送给他的衣服一套, 再加上淡紫色花绫衫子一件, 以及棣棠色衫子等种种衣服……, ”[8]这是源氏回赠的衣服, 源氏的赠衣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自己不喜欢末摘花赠衣的颜色, 这在后文末摘花侍女的猜测中说明了。因为他的赠衣与之前的风格大不一样;二是希望末摘花能认清时尚的方向。淡紫色是优雅之色, 棣棠色根据棣棠花而来, 是透点红色的黄, 活泼之色。希望末摘花能拥有其中任何一种气质就好。两次赠衣, 虽然都不是按照受衣人的性格挑选的服装, 但是表现的却是赠衣者的性格与身份:末摘花迟钝古板不解风情, 是末落贵族家的小姐;而源氏含蓄委婉才情横溢, 是朝中的大红人。

三、“等级性”对古时日本人服装审美意识的影响贯穿着社会的始终

日本平安时代, 等级制度森严, 也受中国等级制度“礼”的影响, 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延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自身地位, 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 还被当作区分贵贱和等级的工具, 是阶级社会的典型特征。

在源氏的少年时期, 服装描写偏向他风流潇洒的一面;在他官居要职后, 服装描写又偏向他华丽庄重的一面。而且如果仔细阅读这部小说就会发现源氏的服装款式一般后裾都很长。“平安时代男性的服装有五种……束带, 这是成年贵族男性的正式礼装, 朝服 (用于参见、正式仪式) ……内里上衣穿‘单’、下穿‘表’, 和下袭, 后面拖着长长的布称‘下袭之裾’……衣冠, 是文官装束……包括上衣、小袖、单、半臂、下衣、大口。不过下面穿的是‘直贯’……直衣, 这是贵族男性的平常装束……头上戴着乌帽子, 衣服有单、下袭、直贯、及最外面的直衣等等……有时参内时得到敕许亦可穿, 称为‘冠直衣’, 不过下面要改穿‘下袭’。狩衣, 顾名思义, 原先是用于狩猎时的穿着, 因便于活动, 公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穿, 后来演变为参内亦可穿。绣上花纹的称为‘狩衣’, 没有花纹的称为‘布衣’质料为麻布。里面一样穿‘单’, 下穿‘直贯’, 腰系‘当带’……狩衣的纹样和颜色较为自由, 只要不使用天皇的禁色即可。水干, 一般用于庶民, 后亦流行于公家未成年之男童[9]。”从着装环境和服装样式来看, 源氏当时穿的是最正式的礼服——束带。穿束带的时候, 下袭之裾就会露在外面, 这种后裾不仅是装饰, 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身份越高的人下摆就越长, 十一世纪的时候, 大臣的下摆长达两米[10]。”小说中描写源氏的后裾极长, 说明了源氏高贵的身份, “处理下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走路的时候可以自己拽着, 也可以让家丁在后面拖着等等[11]。”我们由此可知服装就如同一种符号, 在日本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 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也是“礼”的表现。等级性是阶级的标志。

紫式部通过她认真的观察, 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日本古代历史上服饰最为华美的一个时代, 不仅显示了贵族社会的典型性格, 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分析日本平安时代的服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日本人审美意识对服饰的影响。服饰从最早的以功能性为主演变为等级制度的代言人, 这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而审美意识则一直贯穿其中。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取各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 了解人类的审美情结, 才能欣赏并设计出真正优美的服饰。

参考文献

[1][7][8]紫式部.源氏物语.丰子恺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21页、123页、124页

[2]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M].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4.133页

[3]郑银河.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儒家思想[J].福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12) :61页

[4][5]叶渭渠.日本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39页

[6]宋瑞芝.外国宫廷文化集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

篇4:说说古代诗句活化的技巧

【摘要】古代诗句往往借淡化语法、拗置语序、巧构时空以及“一”以美之的技巧,求得诗语的纯化与活化的审美效果。笔者试图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意象 意境 技巧 古典诗词

古代诗词中的警言佳句,往往以“一目尽传精神”,尽显诗句的神采气韵。究其原因,古代诗人善摒弃逻辑解说,超脱语法规范,往往借语法的淡化、语序的拗置、时空的巧构以及“一”以美之的技巧,求得诗语的纯化与活化的审美效果。

一、淡化语法以活化诗句

李白《送友人》句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其中“浮云游子意”究竟浮云“是”游子意呢,还是浮云“就像”游子意?由于没有明确的逻辑标示,这就留给了读者一个自由的审美想像空间。倘若插入“是”或“就像”之类的界说词,则语句显得呆板,美感效果也就会顿然削弱了。

再说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中名词并列,无一形容词及连缀词,紧凑到人称为“实装句”。正是由于全无闲言助字,全用事物景象,这就全部保留了语言指意前活泼无碍的境界,真正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梅尧臣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以鼎足对写了九组叠加的实景,带有永恒的鲜活性和纯粹画面的审美效果。结尾添上“断肠人在天涯”的情语,整个诗句更显得灵奇而鲜活。

还有一种类似情况,由主谓、动宾之类词组并列叠加,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词组并列,没有逻辑说明,而任景象的画面自由呈现,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地自由发挥审美想象,真可谓蹊径绝而风云通,语不接而意象连,淡化语法却能浓化诗境。

二、拗置语序以活化诗句

李贺《南园十三首》有句云:“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这一个千古奇句奇就奇在拗置了语序。该句本意为这藩镇为祸的辽东用武之地,何处有文章的席位?即使有才如宋玉,能赋悲秋,亦何处用之?诗人将“悲秋”、“文章”拗置为“文章哭秋风”,“文章”又被人格化,似乎有一把辛酸泪欲向风洒去。经倒置紧缩而又人格化,句中意象的表达活化而又奇化。

杜甫《秋兴八首》有句云:“香稻琢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是奇特的倒装句,原来的语序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后打破了正常的句法关系,破坏了语言的连续节奏,通过别解与歧义,产生了奇化、活化效果。杜甫喜将颜色置于句首,给人以鲜明突出的视觉效果,然后再叙述动作。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绿”、“青惜峰峦过,黄如橘柚来”、“碧如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绿重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等都是以颜色字活化诗句,融化诗境。

李洞有诗云“药杵声中捣残梦,茶铛影里煮孤灯”(《赠曹郎中崇贤所居》),本意是睡梦中听捣药杵的声音,灯影里看茶铛煮茶。王维有句云“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本意当为危石咽泉声,青松冷日色。韩愈有诗云“舞镜鸾窥沼,行马天渡桥”(《春雪》),是说鸾鸟在池上看到自己的舞影,马过高桥仿佛在天上行走,这些拗置的诗句灵动而神奇,令人折服。

三、巧构时空以活化诗句

承继老子浑沌为一的时空交融互渗的宇宙观,宗白华指出:“我们宇宙既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着的生动气韵。”古代诗人往往善于用心灵的眼睛让时间渗透在空间中,空间融合在时间里,创构灵动而神奇的意境。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山别业》)这一佳联被多少小说家用于侠客游士的发隐探奇之中。说白了,不过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席地而坐,看到悠闲的白云飘动之时。为什么让人特别觉得深奥而神奇呢?就在于巧用了文字,前一句写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却被“处”字冲淡而空间化了,后一句写诗人与白云的空间关系又被一个“时”字而时间化了,时空相随互渗,应和着原始自然心态,流动着自然生命韵律。

古代诗人往往借时间飞流的乐声,化为空间上凝聚的美景,为诗句平添了无限鲜活的美感。比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明明是时间中延续而飞动的乐声,却化作广阔的空间,凝固着静止的秋云与青山,造成余音不绝的美感,给人不尽的想象。又如:“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父》)。渔夫美美地橹一声,那时间飞逝的瞬间顿然化作了空间中山水之绿,展现出无尽清鲜的生机与灵美。

古代诗人中要数杜甫最喜欢让时间意象与空间意象相伴相随,互渗互和,诗句灵动而又深邃,仅录数例供读者赏读: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春日江村五首》其一

吴楚东南坼,乾坤曰夜浮。

——《登岳阳楼》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其他诗人凭借时空交融而创构佳境的也不乏其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岑参《春梦》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李贺《梦天》

四、“一”以美之而活化诗句

“一”字,在汉字中的确平常,它既无形象,也不能抒发情志,但是在诗人艺术审美的观照下,一旦与某一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就成了全息的美,蕴含着深厚的情,从而飞跃出鲜灵的意象,创构出全新的境界。

王安石在《咏石榴》中说:“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需多。”是的,一曲清歌樱桃破,一声长笛皓月明,那一曲、一声、一笛往往抒写着不尽的情,表达出深深的意: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杜牧《过华清宫三绝》

高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

——欧阳修《下陵春》

试想,如用数曲、几声之类,则会兴味索然,情致顿失。类此还有一帆、一片之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另还有以动写静,倍增孤寂感之句,往往借一雁、一鸟、一声来抒写,如: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赵嘏《寒塘》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韩翃《酬程近延秋夜即事见赠》

岩空岸老松千尺,天静时闻鹤一声。

——张咏《舟中晚望桃源山》

值得一提的“一”还有一种按刘勰所说的“乘一总万”、“以少总多”之妙,从而表现无限情怀,创构出含蓄深远的意境。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有句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比起“姹紫嫣红满园春”,意境已够深远,有乘一总万之妙,读来更觉春色的繁盛炽烈,诗句更为奇活而耐人寻味。类似“一枝”、“一叶”以少总多的妙句,如:

无限春愁在一枝。

——高启《梅花诗》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杜牧《早秋》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

“一”还有一种反单一之意而为饱满、充实、无尽等意思,用其抒写特殊情怀,极富浓郁的感情色彩。其中佳句众多,略举数例以供赏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花溪亭》

好是夜阑人不寐,一帘疏影上梨花。

——吕信臣《春月》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纵观上列,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无不一以美之,一以活之。钱钟书有言,“诗自是文字之妙”,而其运用之妙,全在乎诗人艺术之匠心。

篇5:树和花的古代诗句

2.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4.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5.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6.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7.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8.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9.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10.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11.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2.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3.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14.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15. 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吴文英《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16.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17.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温庭筠《题柳》

18.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9.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篇6:描写花的诗句

2、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3、空为梅花白了头。孙惟信《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4、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5、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

6、问江路梅花开也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7、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8、昨晚西窗风料峭,又把黄梅瘦了。吴绮《惜分飞寒夜》

9、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辛弃疾《念奴娇梅》

10、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11、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张炎《疏影梅影》

12、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张炎《疏影梅影》

13、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14、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15、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6、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吴文英《双双燕小桃谢后》

17、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18、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20、桃源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司空图《杨柳枝桃源仙子不须夸》

21、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22、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江水沉沉帆影过》

篇7:描写花的诗句

2、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5、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6、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陈宝琛《西郊落花歌》

7、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0、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1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2、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花的诗句。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5、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2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2、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23、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2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6、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27、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2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吟》

29、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30、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3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2、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禅师》

33、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文廷式《水龙吟》

34、春且住,见春到,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关于花的诗句。

35、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若飞絮。

36、虽然没直接写花落,但意境更胜一酬。

37、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9、花飞万点愁如海。

4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4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4、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45、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46、杨花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篇8:描写花的诗句

描写花的诗句

人闲桂花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篇9:描写花的诗句

2.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3.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6. 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 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7. 强醉梅边,招得花奴来尊俎。 —— 吴文英《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

8.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 慧霖《闰中秋玩月》

9.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 吴文英《解语花·梅花》

10.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 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1.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2. 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 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13. 谩道广平心似铁。 —— 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14.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 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15.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6.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7. 不寻俗,娇鸾彩凤风流处。 ——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18. 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 —— 陆叡《瑞鹤仙·梅》

19. 正重帘护暝,窗色试新晴。 ——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20. 昨晚西窗风料峭,又把黄梅瘦了。 —— 吴绮《惜分飞·寒夜》

21. 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 辛弃疾《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22.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 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23. 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24.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 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25. 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 —— 吴文英《过秦楼·黄钟商芙蓉》

26. 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 —— 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27.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 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

28. 茨茹荷叶认零星。 —— 吴锡麒《临江仙·夜泊瓜洲》

29. 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 陈霆《踏莎行·晚景》

篇10:描写三花的诗句

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得胜乐·夏

元代:白朴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白莲

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真合一作:端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采莲曲

唐代: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篇11:描写含笑花的诗句

七律·含笑花开

莫道瑶台未赐封,临风踏雪走三冬。

风姿不及梅花楚,艳色真无榴杏红。

蕾似梨花一样白,香犹兰草更醇浓。

神娴万壑千山月,淡定云峰万里松。

七律·群芳竞艳之含笑花

乳白微黄绽满枝,玉肌皓齿令神驰。

醇浓馥郁香蕉味,素雅芬芳婀娜姿。

拂晓含苞常泣露,黄昏展瓣赤羞痴。

欲开还闭美人笑,妩媚嫣然得意时。

注:又名含笑美、笑梅、含笑梅、白兰花等,因其浓郁厚重的`香味略似熟透的香蕉,也叫香蕉花。

七绝·咏含笑花

不教心瓣染尘埃,玉蕊含羞带笑开。

自有幽魂香入骨,此花应是在瑶台。

七绝·咏含笑花

邂后乡山无限思,幽怀羞遣远人知。

低头含笑忽惊觉,已是春情涨满池。

七绝·含笑花

素面容颜淡雅妆,

芳香浓烈醉穹苍。

嫣然姿态招人爱,

朴实无华笑口张。

五绝·含笑花

满腹热心肠,

花娇四溢香。

嫣然开口笑,

迷倒众群芳。

七绝·含笑花

春风无束绿杨枝,

含笑萦情弄坠丝。

宿露苞含新楚态,

迎风倚竹烂盈姿。

七绝·含笑花

欢歌载舞韵飞扬,玉面佳人艳艳光。

翡翠春心清似水,盈盈含笑诉衷肠。

七绝·步韵贺故园秋雅室含笑花开(新韵)

其一

无意生成碧玉身,幼登雅室远风尘。

耳濡目染书香气,自有芳心蕴慧真。

其二

昨夜春风频叩门,多年宠爱岂无痕。

晓来花蕾枝头闹,一瓣心香谢主恩。

其三

任凭冰雪掩柴门,心底无私处处春。

篇12:描写春天花的诗句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9、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5、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20、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27、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2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30、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3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3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3、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35、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3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3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篇13:描写芦苇花的诗句

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送耿处士

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风雨晚泊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篇14:描写花的诗句积累

1、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2、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3、携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4、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沈约《咏新荷应诏》

5、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9、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10、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1、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2、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3、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1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5、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李璟《浣溪沙》

18、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0、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欧阳修《临江仙》

21、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

2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23、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25、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6、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27、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8、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29、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文征明《钱氏池上芙蓉》

30、绿杨堤畔闹荷花。——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31、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孙光宪《思帝乡》

32、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3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4、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35、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36、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37、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张元干《浣溪沙》

38、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39、今日方教花并蒂,迟迟,终是莲台大士慈。——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40、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李商隐《荷花》

41、牙床角簟藕花香。——苏庠《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4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43、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44、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殷英童《采莲曲》

45、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46、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乐府《青阳渡》

47、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48、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49、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采莲曲》

50、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51、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孙光宪《河传·风飐》

52、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萧纲《采莲曲》

53、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54、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55、艳妆临水最相宜。——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56、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57、茨茹荷叶认零星。——吴锡麒《临江仙·夜泊瓜洲》

58、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59、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上一篇:以我们的新班主任为题目作文下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