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唯美的古代诗句

2024-05-13

浪漫唯美的古代诗句(共12篇)

篇1:浪漫唯美的古代诗句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2、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5、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6、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7、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8、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9、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10、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1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12、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13、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李白《山人劝酒》

14、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6、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7、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18、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9、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江淹《古离别》

20、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21、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宋琬《江上阻风》

2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2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24、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其一》

25、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2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2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8、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自春来》

2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30、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篇2:浪漫唯美的古代诗句

2) 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3)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4)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王昌龄《西宫秋怨》

5)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

6)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7)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8) 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9)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10)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1)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3)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4)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15) 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6)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7)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18)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19)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20)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21) 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22)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2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24)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5)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6)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27)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秦风·小戎》

篇3:浪漫唯美的古代诗句

一、吸血鬼的形象由“丑”到“美”

1922年茂瑙拍摄的《诺斯费拉图——恐怖交响曲》中, 吸血鬼形象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茂瑙使其身着黑色斗篷, 苍白的面孔上长着长而尖的耳朵、锋利的獠牙、浓浓的眉毛、 鹰钩鼻和一双可恶肮脏的眼睛, 将吸血鬼刻画成为一个令人感到恐怖、厌恶的嗜血狂魔。

1958年的《德库拉的噩梦》中, 德库拉高大英俊、两鬓花白、举止威严, 神情兼具贵族的优雅和兽性, 该形象奠定了哥特电影中吸血鬼形象的标准模式。

1988年的《吸血鬼之吻》中, 吸血鬼除了苍白的面孔外, 没有以往电影中的满嘴长牙、黑眼眶及锋利的指甲, 形象更加日常化, 也逐渐避开了恐怖、冷漠与邪恶的特征。

1994年的《夜访吸血鬼》中, 吸血鬼除了牙齿外, 其余和正常人完全相同, 成为电影史上最帅气的吸血鬼。2002年的影片《吸血鬼女王》中, 吸血鬼把自己塑造成摇滚明星。 《暮光之城》中吸血鬼长生不老, 永远保持年轻美丽的容貌。

吸血鬼形象的演变总体上来说由原来的丑陋肮脏到现在的帅气迷人, 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更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二、吸血鬼的产生由“恨”到“爱”

电影《惊情四百年》中的德库拉受命讨伐土耳其军, 但传言他已战死, 他的妻子伤痛欲绝, 投河自杀。但按基督教义, 自杀者的灵魂是不能升入天堂的。为反抗教义, 他刺穿十字架上的耶稣, 投向了魔鬼。德库拉成为吸血鬼是因为恨, 恨世人的谣言使他与妻子阴阳两隔, 他效忠于上帝反而痛失妻子, 于是选择了黑暗与邪恶, 成为世人惧怕、痛恨的吸血魔鬼。

《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因妻儿的不幸, 丧失了生存的信念, 求死不得的他在弥留之际被吸血鬼莱斯特同化, 其诞生并不是恨, 也不是爱, 显示出他的无奈。

《暮光之城》中贝拉的转变是因为爱, 库伦家族的成员走到一起也是因为爱。

三、吸血鬼的本性由“恶”到“善”

电影《诺斯费拉图》中诺斯费拉图伯爵浑身带着邪恶的气息, 传播瘟疫、嗜血成性、毫无人性, 在人们看来, 他是罪恶之源。

《惊情四百年》中, 德库拉已略显人性。尽管他杀人如麻, 但心中仍存在爱, 由爱生恨, 因恨成魔, 反抗宗教但又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这些正是他“人性”的体现。

《夜访吸血鬼》中, 吸血鬼不再是只知屠杀的残酷杀手, 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也有人性, 无论是对吸血鬼还是对人类, 他都满怀柔情与关爱。

《暮光之城》中, 库伦家族无疑是善良正义的代表, 他们被称为“素食主义者”, 不吸食人血, 只捕食动物。库伦家族的家长卡莱尔也被塑造成了医生的形象, 更显得亲民与友善。

四、吸血鬼电影风格由“恐怖”到“浪漫”

《诺斯费拉图》最大的意义在于开创了恐怖电影这一类型, 茂瑙凭借对光影的敏锐触觉为该片奠定了恐怖基调。不管是人物形象, 还是影片氛围, 都给人黑暗、恐怖、阴森、 压抑的氛围。

《吸血鬼之吻》突破了恐怖的特点, 融入了滑稽可笑的喜剧元素, 给人的感觉轻松、喜人。

《暮光之城》在题材、细节和故事内容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 不仅表现唯美的爱情故事, 同时也塑造了唯美的画面;不仅凸显了浪漫的情调, 也对电影浪漫主义的表现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由《诺斯费拉图》的恐怖到《吸血鬼之吻》的滑稽可笑, 再到《暮光之城》的唯美浪漫, 吸血鬼电影越来越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克俊.多重叙述视角的完美结合—以《暮光之城》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为例[J].作家, 2012 (03) .

[2]段秋月.浪漫主义视角下对电影《暮光之城》的解读[J].电影文学, 2014 (22) .

[3]陈潇.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J].文化论坛, 2012, (10) :45-46

[4]付晶.从电影《暮光之城》再谈欧美电影中的吸血鬼文化[J].电影文学, 2013 (07) .

篇4:最浪漫与最不浪漫的诗句

——Lavender

My darling, my lover, my beautiful wife:

Marrying you has 1)screwed up my life.

I see your face when I am dreaming.

That’s why I always wake up screaming.

Kind, intelligent, loving and hot;

This describes everything you are not.

Love may be beautiful, love may be bliss,

But I only slept with you ’cause I was 2)pissed.

I thought that I could love no other—

that is until I met your brother.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sugar is sweet, and so are you.

But the roses are wilting, the violets are dead, the sugar bowl’s empty and so is your head.

I want to feel your sweet embrace;

But don’t take that 3)paper bag off your face.

I love your smile, your face, and your eyes

Damn, I’m good at telling lies!

My love, you take my breath away.

What have you 4)stepped in to smell this way?

My feelings for you no words can tell,

Except for maybe “Go to hell.”

What inspired this 5)amorous rhyme?

篇5:古代唯美浪漫的句子

纵你天之骄子,坐拥万里江山,到头来不过黄土一捧。

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人唱晚晴初。

富贵可离,权柄可逆,独独是你不可弃。

一江明月,回首少了谁。一杯浊酒,相逢醉了谁。一年春事,桃花红了谁。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点灵犀,真情赠了谁。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谁。

愿公子事后遇良人,娶娇妻,共白首,也断我这相思忆。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

短亭白袖舞乱惊枝相思鸟,长巷长绫扯断血泪故人了。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一寸相思一寸灰,半寸留给昨天,半寸守住今天。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花满楼,香满楼,花香满楼君知否?暗香空盈袖。情如旧,人如旧,情人如旧人如瘦,倦鸟归来候。

雪落枝,枝无叶,花似烟,奈何伊人已去,独执觞卧醉,雾里看花。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雁回时,人回首,如何逃你的美,不过忘川三生忘君归。

月非昔时月,春非昔时春,唯有此身昔时身。

篇6:有关古代浪漫的爱情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浪漫的爱情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浪漫的爱情诗句1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3、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4、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6、上一次微笑着入睡是什么时候?

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

8、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0、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9、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2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2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2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4、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25、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6、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8、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1、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4、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3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36、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37、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8、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39、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40、男孩是水女孩是鱼。水不在乎鱼从哪来。鱼在乎水的清澈与否。

41、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2、山不在高,有你就行;水不在深,有你则灵。似是爱情,惟我不醒!

43、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44、千年梦,弹指间,往事如水淡如烟。曲以终,人亦散,旧梦初醒已千年。

45、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

46、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古代浪漫的爱情诗句2

1)陌上搂头,都向尘中老。(王国维《蝶恋花》)

2)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娥眉误。

3)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4)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5)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6)不堪重梦十年间。(王国维《浣溪沙》)

7)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8)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9)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10)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11)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陈子龙《诉衷情》)

12)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13)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14)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15)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

16)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17)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裘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

18)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朱彝尊《解佩令》)

19)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20)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王士稹《蝶恋花》)

2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22)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处凄凉否。(顾贞观《金缕曲》)

23)辛苦最怜天上月。(纳兰性德《蝶恋花》)

24)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纳兰性德《采桑子》)

25)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雨洗秋浓人淡。(厉鹗《谒金门》)

27)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28)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29)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30)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31)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32)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33)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34)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35)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篇7:描写浪漫爱情的唯美诗句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篇8:浪漫的情怀 唯美的艺境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版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潮。那时,活跃于浙江、江苏、四川、黑龙江、天津、贵州等地的版画创作群体,通过发表大量风格各异的黑白、套色、水印木刻,形成了一股影响广泛的艺术潮流。我最早接触王维新的艺术,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记得当时在一份权威的艺术刊物上,读到了他的《古都北京》铜版画系列,其中一幅描写十三陵的《地下宫殿》构思奇特、气息浪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年代初,我与王维新同住北京煤渣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楼,因而有幸经常在一起叙谈,观看他作画。那一时期,他在中央美院带铜版画研究生,但创作上已基本致力于水彩画方面。他在这一领域尽情挥洒,创作了大量深沉泼辣、浓郁奔放的水彩画作品,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激赏。法国拉维鲁尼市(LAVERUNE)当代艺术博物馆还专门为其开辟了“王维新作品陈列厅”,永久陈列他的作品,法国政府亦已把该馆所有作品定为文化遗产予以保存。1998年,王维新于60岁生日时,在帅府园中央美院陈列厅举办了个人回顾展,以此向师友同仁作个汇报。展前,他就名称问题与我商量,我当时脱口而出了“行者”两字,他欣然接受。在我看来,行者之于他,乃是对艺术的真诚求索、默默耕耘,是徜徉于东西艺术之间的执着探寻。

王维新的艺术旅程始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温州。他出生于当地一个手工艺人家庭,父为铜锡匠,母为刺绣工,自幼受到家庭手工艺的熏陶。解放初期,他参加温州市绘画会,得到当地水彩画家陈垂平的启蒙,从此对水彩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那年,他考上了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继而又升入大学部版画系,在西子湖畔接受了长这9年的学院基本功训练。西湖秀逸的自然风光和美院活跃的艺术氛围,就如同孩提时家乡那绚丽的海霞和朴实豪爽的民风,对处于成长期的王维新,在艺术个性和美学取向上均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大学里,他一边画水彩一边刻铜版画,把小时候学到的金属雕刻本领全都发挥了出来,作品《月夜》《渔家乐》已开始入选全国美展。

1963年,王维新美院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解放日报》社工作。在此后的一段时期,他经常深入到钢厂船台、海岛渔村,画了大量的速写,对于速写本身独立的审美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近半个世纪来,王维新以铜版画和水彩画为双翅,自由翱翔在多彩的艺术世界里。他看似平静的外表包藏着澎湃的激情,那些在铜版画里未能抒发的情感波涛,尽在水彩画中得到了倾吐。水彩画与铜版画一样,都是舶来画种,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百来年,在美术学院的传统教学中属于基础课程,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独特地位。由于水彩画在用水和运笔方面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相似之处,且便于表现现代情感和现代生活气息,因而受到许多艺术家的青睐,像李铁夫、林风眠、司徒乔、符罗飞、倪贻德、王肇民等,在这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王维新的水彩画创作,又赋予了该画种新的内涵,显示了当代中国水彩画家的重要成果。

王维新自从少年时代与水彩画结缘后,便以此为记录生活灵感、珍藏内心感触、抒发浪漫情怀的重要手段。他从家乡的渔港小镇和雁荡山麓出发,数十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南亚、欧洲大陆。举凡渔家晚归、西湖秋色、京郊之夏、草原牧场、藏区集市、恒河岸边、马赛街头、威尼斯水街等等,这些他生活过的地方、游览过的景色、接触过的人群、体验过的民俗风情,无不一一收录在他的笔下。他富有同情心地感受着眼前不同的人物景象,敏感而概括地把握物我交流时那精彩的一瞬,这使他的水彩画处处闪烁着灵感的火花,充满了一股沉雄朴茂的生命力。

王维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即已初步形成个人的水彩画风格。他当时所作的《海岛》《渔村》《江畔》《海边小镇》等,已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在这些作品中,他不拘泥于描绘客观物象,而采用粗犷的线条、浓重的色彩、灵动的飞白和淋漓的水痕,来表达自己的直觉感受,发挥水彩画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维新的水彩画风格臻于成熟,其表现特色也更加鲜明。他多次带学生到敦煌和新疆、西臧等地写生、考察,亲身感受这些地区古朴的民风和苍茫的自然景观。此期创作的《藏区集市》《相逢》《牧民》《归途》《沃土》等,都是他从青藏高原直接写生而来的。其中《归途》一画,描写一藏汉在茫茫草原上骑马归来的情景,画中人物的背影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极为生动而准确地抓住了生活在高原特殊环境下藏民们纯朴深沉,对大自然的无常变化处之泰然的个性。这幅画后来在美国华盛顿艺术节上获得了绘画一等奖。

1988年,王维新赴法国蒙彼利埃美术学院研修两年余。此后,他又多次到欧洲各地访问和展览,在欧洲创作了一批包括《月夜》《咖啡馆》《塞纳河畔》《欧洲冬日街景》《威尼斯水街》《威尼斯鱼市》和《华灯初上》等深受中外人士喜爱的水彩画作品。这些作品比起80年代中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有新的发展,线条的作用更为突出。比如他在《威尼斯水街》中,快速运用纵向的暖色线条,生动地表现出河面斑斓的倒影以及映照在两岸墙壁上的粼粼水光。《华灯初上》也主要通过线条

来表现,河对岸一道道下流的自然水痕,如华灯倒影在平静的水面上。王维新于80年代末期连续在法国举办了多次展览,每展览一次,他的水彩画线条就愈加明显,他以一个东方艺术家的神来之笔,抒写了欧陆风情所包涵的西方美学意蕴。法国诗人兼艺评家罗兰德观看了他于《HB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后说:“王维新的作品是感人的,他的艺术具有东方表现性,绘画作品中蕴含着某种超时代的因素。”的确,这种超时代的因素,使王维新的艺术获得了一种历久弥新的品质,也使他个人的水彩画创作,在继青藏牧区题材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新在水彩画方面的大胆实践,是有理性思考作基础的。他认为,水彩画语言的包容性比较大,属于东西方绘画的中间地带,既可以用色块层次来表现,又可以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因此,他对于建立东方风格的水彩画充满了信心。综观他的作品,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烈的现场感;二是个陆化的线条表现;三是墨彩交融的写意精神。

强烈的现场感来自于王维新对于生活的重视。王维新始终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并提出了“速写性的写意”(王维新:《求索艺迹》,《美术大观》1999年第10期)这一命题。这与中国文人画传统中的写意说有相似之处,即两者都重视个人心性的表达,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王维新的写意更注重现场性,要求画家通过敏锐观察,迅速记录下感人的一霎那。王维新在80年代初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在生活中凡看到感人的景物,往往使我感动得不知所措,如果能很快地以速写线条勾勒下来,心里就踏实多了。之后再敷上轻快的水彩,这样所获得的画面效果一般是较有生气的。我喜欢用这种方法画水彩。”可见他十分重视速写,强调最初的直觉。王维新对于“速写’眭的写意”的坚持,也从他对艺术史的研究中获得了信心。他在对黄宾虹、德加、劳德累克、凡高、蒙克等中外许多艺术大师进行研究时发现,他们的代表作大多是一些速写性作品,即使是大型的创作,也依据速写集中加工而成。他非常赞同法国当代美学家米·杜夫海纳对于水彩画审美特征的描述:“水彩画只有当它坚决同意保留并宣布它的速写性质时,如人们在塞尚和杜飞画中所看到的那样,它才真正跻身于艺术之林。”(王维新:《在创作中作再一次超越》,《中国水彩》总第28期),他在2004年主持的黄山中国美术论坛·中国水彩百年研讨会上,呼吁水彩画家多画速写,“在画速写的过程中,练就犀利的眼光,练就过硬的功力,练就能理解生活、融入生活、创造具有独特自我个性的艺术作品的能力来。”

速写最有效的艺术手段便是线条。王维新认为:“在生活中为求快捷地记录对象,速写性的水彩画中赖线的勾勒,并眼疾手快地切下形的边线,这本身的一笔骤然到位就是迅捷的造型。此类线的负荷甚大,它不仅荷载着控制形质的重任,而且体现出画家的情绪和性情。由于这类线条的直觉性很强,所以感情色彩极浓,从而极富有生命力。”(王维新:《求索艺迹》《美术大观》1999年第10期)为能更好地了解并运用线条,他对吴道子、陈老莲、荷尔拜因、德加、凡高和罗丹等中外艺术大师的线描和速写画稿进行了反复研究,甚至有意识地用毛笔在宣纸上记写毕加索和马蒂斯的某些精彩的速写用线。由于对线条的造型和表情功能运用得当,使王维新的作品体现出力之美和不拘泥于光影细节的写意气势。

如果说线条为王维新的水彩画带来了力度,那么墨彩交融又使他的作品富含东西方文化的意蕴。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水墨为上,要求画家在笔墨中立定精神,而西方传统绘画以色彩为本,通过明暗和解剖来完成造型。中西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哲学和审美观。王维新在画水彩画时,把欧洲印象派、后印象派及现代诸流派带有强烈表现性的色彩造型方式,与中国文入画的水墨写意因素融合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上,明丽的三原色与浓淡相间的水墨相互交织,有反复渲染、层层相叠的浑厚,有笔调轻快、色层稀薄的松动,还有不着一笔而妙趣无穷的空灵,就连那些不经意中留下的水痕笔迹,也恰到好处地成了画面的有机部分。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揉合了中与西,也揉合了传统与现代,是兼有了西方现代的浓郁与东方传统的空灵的当代诗情画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他在水彩画创作方面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他热爱故土,情系瓯江,在乡愁的驱使下,创作了大量反映浙东渔区生活的优秀水彩画作品。例如,作于1994年的《海风》,描写了一群饱经风霜的老渔民于夕阳西下时,坐在海边舢板上休息攀谈的情景。画面下半部分墨彩深沉、斑迹累累,与明亮却显得凝重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仿佛使人呼吸到海上吹来的带有鱼腥味的湿漉漉海风。最近处两个渔民的头部和胸部轮廓的飞自处理,产生了强烈的背光效果,成为全画的点睛之处。

又如《家乡的河》,描写了故乡海边小镇的一处寻常小景,画中的小河居中偏右,两岸鳞次栉比的粉墙灰瓦民居倒影在静静的河水中,左岸盛开的夹竹桃,为这比例和光线处理都十分完美的画面,增添了盎然生意。再如《渔岛》一画,构图开阔,色调浑厚,石屋墙上几笔明亮的橘黄色,让夕照中的渔岛显露出郁勃的生机。近景中的渔归者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勤力而知天命的性格跃然纸上,与《归途》中的藏汉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4年,王维新创作了一幅像是自传性的水彩画——《生活在大海边》,该画描写了渔村的傍晚景象:静谧的大海边,渔家灯光荧荧,父亲们忙于修补渔船,母亲们召唤孩子回家,海滩上赤裸奔跑着的儿童,仿佛是艺术家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他那遥远和美好的童年。画面恰似一首思乡曲,有月光有涛声,有父亲的爱和母亲的叮咛。故乡的童年生活永远萦绕在游子的脑际,成为王维新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王维新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十分重视绘画的基础教学。课堂的人体、肖像和创作上的变体实验等是他一直坚持的课题。生活中“速写性写意”和课堂书斋的线与色的绘画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他是一位始终如一的不倦的艺术实践者。

篇9:浪漫唯美爱情诗句

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3、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4、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5、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8、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2、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13、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6、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1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1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20、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篇10:古代的唯美爱情诗句

1.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7.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9.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0.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负。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1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2.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15.凝眸千年的`是笑意?是泪水?明灭不定的是希望?是绝望?

16.千年梦,弹指间,往事如水淡如烟。曲以终,人亦散,旧梦初醒已千年。

1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0.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1.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2.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5.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2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27.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9.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30.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3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35.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 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篇11:古代描写夏天的唯美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 李白《折荷有赠》

碧纱窗下水沈烟。 —— 苏轼《阮郎归·初夏》

新荷跳雨泪珠倾。 ——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沈李浮瓜冰雪凉。 ——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 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 萧纲《采莲曲》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 关汉卿《大德歌·夏》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绿杨堤畔闹荷花。 ——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 苏轼《贺新郎·夏景》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 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李白《折荷有赠》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 韦应物《夏花明》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 白朴《天净沙·夏》

过雨荷花满院香。 ——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却是池荷跳雨。 —— 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 李白《折荷有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 杜甫《夏夜叹》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苏轼《贺新郎·夏景》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 陈文述《夏日杂诗》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 杜甫《夏夜叹》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 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石榴半吐红巾蹙。 —— 苏轼《贺新郎·夏景》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一片笙歌醉里归。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 陈维崧《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

篇12:浪漫、唯美、绅士

与音乐共舞的时尚Devialet(迪亚蕾)

Devialet(迪亚蕾),五位对音响和音乐有着一腔热忱的法国人创建了它。关于它的成立,应该追溯到2004年Pierre-Emmanuel退出Nortel R&D全力研发混种放大技术的原型机,不久之后,同为Nortel R&D的Mathias MORONVALLE决定也参与进来。2006年,这两位充满热诚的工程师认识了Emmanuel NARDIN、Quentin SANNI和Manuel DE LA FUENTE。这三位分属于室内设计、营销、管理咨询行业,同时又是音乐人和音响发烧友。凭着对音响和音乐的热爱,依靠自有的ADH(Analog Digital Hybrid)“模拟与数位混合技术”混种式专利放大等相关技术,他们五人决定成立Devialet(迪亚蕾)音响公司,开创突破性技术。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合并式功放,即是他家的一部惊艳之作,它不光体现了音响艺术,更把音乐艺术完美的展现出来,在它身上你已经感觉不到音乐的严肃性,更多的是音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严肃与通俗完美的融合,令我们能够开心地徜徉在音乐海洋中。

银色闪亮的D-premier

D-Premier,Devialet(迪亚蕾)的首部力作,被欧洲影音协会评为年度最佳高端音响。在该机内部设计上拥有Devialet(迪亚蕾)经过四年深入研究的ADH(Analog Digital Hybrid)“模拟与数位混合技术”,该技术可说是业界最具革命性的音响技术,它揉合了数字与模拟放大的特性,并成功取得技术专利权。功放内部具备两组纯甲类放大电路作电压放大,配合八组数字功放作驱动。这种设计的好处不仅能获得纯甲类放大电路的独有优点,更能有效地将失真率控制在极低状态。可以说ADH(Analog Digital Hybrid)“模拟与数位混合技术”的诞生象征了聆听享受进入一个新纪元,同时亦缔造出完美音色的新标准。今天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在技术上相对现在的音响技术有了极大超越,它配备了市场上最佳的D/A转换,发挥出CAS讯源的强大特性演绎出真正细腻的音乐。

外观方面可以说更是超靓,堪称是D-Premier最耀眼的亮点,漂亮的铝铸造型及抛光设计,亦可平放或挂墙。这点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音响风格。纤薄时尚的外观仅32mm厚,完全打破传统Hi-End功放的厚实沉重,轻巧的挂墙或垂直摆放设计令其真正完美融入室内设计当中。简洁的机身设计有着先进的易揭式盖板设计并隐藏所有接口,让消费者可以单独接驳所需音响。其实对于这部功放,机身不光是亮点之一而已,它漂亮的遥控器亦是其中一大亮点,除具备实用效能外,同时亦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让您时刻感受高质量的生活品味。谈到这里肯定很多朋友定会以为这部功放属于典型的欧洲小功率机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它可以轻松的推动B&W 802D这样的大型落地式音箱,而这一切皆因为它特有的2×240W大功率。这正是ADH(Analog Digital Hybrid)“模拟与数位混合技术”的优势所在,其核心技术既是以高效能的数字放大系统输出功率,相较传统设计,D-Premier的耗电量大幅降低,工作效率却是超过85%,并提供最低的信号失真和信噪比。一体化的机身结合了前置放大,两声道功放和数字模拟转换器,也就是说D-Premier前级可直接对应数字及模拟信号源,无需额外配置解码器,解码为世界顶级的D/A转换,因此在信号源处理上可保留最多的数据。线路设计上D-Premier采用了最短的传输路径以大大减少组件之间的接线距离并进一步把传输误差降至最低。而它精密的电路一共由2500枚微细组件组成,高质量的加工工艺让D-Premier可以有效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从技术层面来说,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的信号失真、信噪比、D/A互调以及输出阻抗等表现可说是同类型机种中少有的上乘之作。且于启动10秒内既能全面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其工作效能大为提高。

后部上我们会发现它不光能接驳传统的信号源,还能接驳现在的高清HDMI信号源,为未来做好升级准备。包括唱头放大、数字输入、高级转盘;其高度的灵活性让众多人对之钟情有加。同时它还具备2.1模式能支持任何主动式低音炮,各种连接界面均可作个人化编程,利用SD卡便可更改输入编程。但有一点是要告知诸位的,就是它的遥控器切忌不要忘记,因为它的所有功能设置都是通过这个遥控器操作的,整个功放外部只有开关键。一块高清屏除了显示各项内容外,其亮度和显示方向更能随环境自动调节亮度。若各位要对该机进行升级,可于他家官网进行最新的软件升级服务。

前面我讲到D-Premier在设计上有别于很多传统功放,这不仅体现在它的ADH(Analog Digital Hybrid)“模拟与数位混合技术”,更是因为它是一部全新的无线功放,可以做到异步传输Wi-Fi。为此Devialet(迪亚蕾)同步推出了自家的无线串流控制软件,将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启动之后软件会自动搜索在同一网络的D-Premier功放,两者就能自动联机。开启iTunes,操作iTunes播放,音乐就会将无线信号送入D-Premier功放。Devialet(迪亚蕾)开发的这个软件基本上只是传输接口,让计算机与D-Premier联机,播放的动作和操作iTunes一模一样。可是关键技术也在这里,Devialet只把iTunes当作“音乐数据库”,传输工作均由Devialet(迪亚蕾)的软件处理。我们在试听的时候则是采用Apple(苹果)的iPhone作为控制器取代遥控器,与电脑做无线连接,这样也能很好的控制D-Premier功放。

经典的B&W 802D

B&W,最成功的音响品牌,它的营销堪为音响界之成功典范。1966年,B&W创始人John Bowers与挚友Peter Hayward创办了B&W公司,次年推出第一款喇叭P1(Professional)。当时,业界中基本的线圈及电路知识很普及;但对音箱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却不了解,并对音盆运动情况所知不多。直至John投资发展以激光观察音盆振动,音盆动作的规律方被透彻理解。1974年,著名的DM6研制成功,这时KevlarR防弹纤维首次被应用作音盆物料。随后的DM7则开始B&W著名的顶置式高音设计。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款B&W 802D即是外置式高音设计,且是B&W著名的800系列延续。关于800系列,可追朔到1979年的首款801音箱,该箱一经推出即被各大顶尖录音室采用为录音鉴听音箱,被誉为可能是世界上销售最多的顶级音响,共卖了超过30,000对。1986年,B&W开发了MATRIXTM1等型号,采用矩阵式音箱结构。1987年MATRIXTM801完成,更加奠定801在专业录音界的地位。1993年,音响界突破性的NautilusTM(鹦鹉螺)完成,震撼整个音响界。1998年NautilusTM800系列推出市场,同时将NautilusTM(鹦鹉螺)技术推展至更为平价之大众化市场。2001年为B&W创立35周年而推出的SignatureTM800与NautilusTM800更是音乐爱好者渴望拥有的限量典藏精品。

2003年又推出SignatureTM805,更被台湾著名音响杂志《音响论坛》总编刘汉盛形容为像是一盅美味得难以形容的鱼翅佳肴。而B&W的NautilusTM800系列扬声器更被EMI(百代)录音室长期指定使用。事实上,B&W对音乐的热情以及我们对音响科技的投资,唯一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人都能欣赏到美好的音乐。而B&W的哲学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隔或模糊音乐的表现;它必需是对原音的所有细节绝对地忠实。

B&W新802D是一款全新的800系列落地式音箱,采用全新的制造工艺,采用钻石高音。由官方得知,新版802D在外观的设计上与之前的802D略有差异,一是无悬编中音单体的相位锥原本是黑色外观,新的802D改为银白色,另一处改变则是在802D低音单体外观多了银色饰环。单体方面802D采用1寸钻石高音、6寸FST无悬边中音单体,搭配两颗8寸Rohacell振膜低音,频率响应为34Hz~28KHz,效率为90dB。从这些参数看,似乎新802D与上一代无太大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新802D钻石高音内部使用了新的Quad-magnet,也就是用4个磁铁取代前一代单一磁铁引擎,低音单体如斯设计,但用的是Dual Magnet Motor双磁铁引擎,而且是强力钕磁铁。把磁铁从一颗变为两颗或四颗好处在哪里?低音换上双钕磁铁有何好处呢?因为钕磁铁虽然磁力强(在相同质量下比较),但并不耐热,温度升高磁力会随之下降,而双钕磁铁引擎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单体,应该说新802D在内部上还做了很大改良,譬如内部接线均为无氧铜线,分频器也为更高级的元器件。外部则很容易的看出网罩改用磁铁吸附的方式,舍弃了以往的固定卡榫。

小巧玲珑 气势磅礴

其实对于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配搭B&W 802D之前一些朋友并不看好,因为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的小小身躯能够推动B&W802D,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个很大的疑问。但它的大气磅礴却是我们不敢想象的,银光闪耀的机身在听音室中特别抢眼,而艺术化的遥控器在我们掌中更是可随意由任何方向进行遥控操作。

《魔鬼琴手》,中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的又一张音乐专辑。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素负盛名的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一等奖的亚洲小提琴家。被评论家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已被公认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多年来吕思清一直为拿索斯国际(远东)公司录制唱片,曾为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录制了四个版本。在1997年与钢琴家罗伯特·居而宁一起录制发行的《梦幻曲——浪漫小提琴曲集》更被台湾《音乐时代》和《中国时报》评为每月最佳唱片,同时经《音响论坛》投票被评选为1997年最佳100张唱片之一。

这张专辑的聆听旨趣在于开篇,透过这套系统,你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小提琴和三角铁之间的交织呼应,随之而来的大场面音乐气氛听起来更是爽到如喝了雪碧般冰气十足,小提琴弦音明快不紧绷,三角铁的声音不仅清脆,空气中仿佛还带着优雅的高频延伸气息,良好的声音定位使得这两项乐器就像在“对话”一般,饶富趣味。录音将弓弦的摩擦质感,流水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自然的堂音,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音质和名琴的音色尽收其中。

《西班牙》,Decca(迪卡)推出的“The Classic Sound”(经典之声)中价CD系列中的一张。录制于1957年,也是Decca(迪卡)的早期立体声录音。今天我们听到的这张《西班牙》是由两张LP曲目组成,前半部分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西班牙》,包括夏布里埃尔的《西班牙狂想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格拉纳多斯的《安达露莎》等,后半部分是德彪西的管弦乐《意想集》。这张Decca(迪卡)录音版的指挥是西班牙籍指挥阿根塔。透过该系统明显感受到阿根塔稳健的演绎,指挥速度稍慢但音乐色彩更为丰富。整体表现更加丰满厚实、圆润和美,弦乐的质感突出,打击乐与铜管乐的音色清晰明亮,自然的空间感让人叹服不已。高频甜美不失通透,整体声场自然开阔,有着上好的深度与宽度,层次清晰,动态强劲。

Mercury(水星)的《Hi-Fi西班牙》也是音响发烧友人手一张。典型的加泰罗尼亚风格,内里有大家十分喜欢的“火祭舞”、“安达露琪亚”、“马拉加”等诸多曲目。欣赏它,你会发现音乐是那样的令人感动,虽然在质感上似乎并不怎么突出通透,但乐器的音色却是十分的甜润、悦耳,有着较好的融合感,声像的尺寸中规中矩,毫不夸张,有着不错的堂音。低频爆棚但强而不乱,大动态下感觉不到它的失态。

欣赏阿什肯纳吉指挥的《肖石塔科维奇:庆典序曲、第五号交响曲》,乐曲当中铜管与定音鼓不断掀起高潮,而且弦乐群如波涛一般与铜管呼应,这些声部的交织起落,如果表现不好,很容易显得混乱吵杂,欣赏时Devialet(迪亚蕾)D-Premier推动新802D,声场开阔通透,弦乐群的起伏一片片地挥洒,铜管则尽情应和,嘹亮而奔放,很有光泽感。播放起《庆典序曲》有着不错的声音密度,呈现出有形有体的凝聚感,衬托出富有真实感的演奏气氛。低频厚实,量感更好。

结尾

上一篇: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全面抓好信访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