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判断

2024-05-06

职业判断(精选6篇)

篇1: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论文

摘 要: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理论界并无权威的定义。本文首先给出我们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界定,然后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假设、范围及主体以及最终目标和研究追求三个方面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解析。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角色转变    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

随着两权分离,各国开始制定会计标准以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会计职业判断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专业的会计人员应以会计标准或会计理论、会计原则为指导,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遵循客观谨慎的原则,并以公允表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为最终目标。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假设

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需要依靠会计标准或会计理论,并以会计原则为指导,同时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道德”,这就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要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才得以发挥作用。

1. 会计标准是合理健全的。会计标准的产生是会计职业判断问题引发关注的本源,同时又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依据和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离不开会计标准,绝大多数会计职业判断要以会计标准为判断依据。所以,尽管现在的会计标准可能还存在缺乏一致性、救火式等一系列问题,会计标准的完善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仍要以假设合理的会计标准为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

2. 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具有进行判断所需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果失去这项假设,会计职业判断不仅不能发挥其功能,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当前会计准则将向以原则为基础的模式发展,会计职业判断将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都必须以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具有进行判断所需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前提条件的。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及主体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等概念易于混同,部分原因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并没有进行明确界定。

1.会计职业判断包含审计师的会计职业判断,但不包括审计判断。1会计职业判断的`对象包含会计活动的方方面面,如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报表的编制等。然而在谈到会计职业判断的主题是我国的大多研究并没有涉及审计师在内。其实,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是也是要进行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即他们要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角度上对各会计事项进行判断,这是他们在进行审计判断之前所要做的,但审计师根据其职业判断验证会计人员的判断正确与否则不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而属于审计判断,会计职业判断不包括审计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包含会计政策选择,但不仅限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等有关法规的选择范围内,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选定会计政策的过程。2从二者的客体我们即可看出,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职业判断运用的一种重要情况,但绝不是全部。

3.会计职业判断包含于会计判断,但小于会计判断。会计判断可以被认为是一切与会计相关的判断,会计判断应包括会计职业判断和一般的会计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只是它的一个子集。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及研究追求

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是“公允表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然而,会计领域充满的不确定性、会计理论的缺陷、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等也是目标达成的阻碍。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两点希望改善这种情况,帮助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1.转变会计角色,促使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与企业目标达到均衡

会计人员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着中介人的角色,其职业判断行为取向,会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3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电算化系统主要负责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输出,但它与外部的信息是隔离的。因此,会计人员的下一步发展不是由电算化系统的使用而带来的下岗,而是在企业中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账房先生”、“账簿记录员”转变为企业的资产看护者、评价者,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通过充分了解、掌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政策、企业的远期发展方向、目标等情况,加上对会计原则的充分理解和合理运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使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价值最大化达到均衡,帮助企业管理好企业资产,保证资产更有效的利用,产生更高的收益,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促使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与利益相关方达到均衡

在会计行为执行者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保持其与企业目标达到均衡,同时应保证它与利益相关方方面也应达到均衡。所谓“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 是会计监管或会计职业界为引导会计执业者正确理解会计原则、执行会计标准,而执行发布的包括各种指南、解释、公告、补充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及通过教育、激励等方式提高会计执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一个引导体系。4它一方面可以弥补人们知识和认知能力有限的,因而对会计标准的理解和对会计实务的把握不完全的缺陷,同时还可以平衡会计行为执行者对企业目标的过激实现而导致的“判断失真”甚至“故意失真”的情况,保护利益相关方即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联系的各方,如政府部门、财税、工商、银行、投资者等的利益。

会计行为执行者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就是与企业及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过程。当二者没有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一方的获利总是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的。当今,和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从会计角色转变和构建会计职业判断引导体系两方面提高并端正会计行为执行者的职业判断能力,创建经济环境方面的和谐景象,进而帮助实现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标是时代的选择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丹. 论会计职业判断[D].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6

[2] 段文清,邓永顺,宇文献花.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J]. 会计研究, (11)

[3] 赵馨燕.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5

[4] 张世兴. 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体系及其内容构成[J]. 财会通讯. 2004(7), P65

篇2:职业判断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的扩大,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给出了笔者的几条关于如何让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判断能力;会计人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的不断增多,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使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更加的凸显,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一直都在不断的规范会计职业判断的建设,从1985年5月1日起执行,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就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再到1993年12月29日和1910月31日对《会计法》的重新修订,更是丰富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内容。

以及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19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月20日实施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办法》,201月1日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20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201月1日实施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都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规范。

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会计法规的要求,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尽可能制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滥用,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现状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的会计事项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性,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从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经营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确定经济事项应采取怎样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虽然可以用简单的六个字来形容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是一个会计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展现。

怎么去认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界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会计标准,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确定经济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和协调,会计估计,重要性原则的运用等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事实上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实质上一种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问题,还要求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抗拒外界环境的影响等,合理合法的对不确定经济事项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判断。

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还是比较的少。

会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没能有效地结合,没用充分的考虑实际环境,不重视职业判断。

另外,多数会计人员处在比较低的核算层次,缺乏更高更远的视角去思考会计环境,加上当前多数企业的岗位划分很细,会计人员难以对不确定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把控,以及会计人员很容易受利益驱动。

所以当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提高会计信质量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

1.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计原则的选择等都涉及到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领会了会计法律、法规的精神,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诚实、正直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也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素质,是导致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允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涉及到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时,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更是意义重大。

所以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相关会计法律的规范下,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等,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3.会计人员的个性特征

会计人员的气质、个性、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特征,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坦率直爽的个性去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做出果断的判断,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度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

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清晰、敏捷的思路,良好的交际能力,谨慎的工作态度,坚定的意志等,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企业的因素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具体的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及公司的治理结构。

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当局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企业的组织形式又决定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企业资金来源不同的企业的会计事项的判断和选择有不同的侧重点,进而又影响着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的企业,需要进行的职业判断也有较大的差异。

如国家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就是为了对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实行差异话的规范。

另外,企业管理当局的立场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所以公司的治理结构又成了限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也是利益主体在权、责、利上进行划分和牵制的机制。

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的雇佣关系又导致了会计判断要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会计职业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一种主观行为,他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

在市场体制下,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由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国家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这种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换,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经相同。

社会环境中的文化、风尚、观念等因素对会计职业判断也同样有影响。

如过于保守、谨慎的倾向,往往会导致过高计提坏账,低估企业的资产等。

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会计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从法律角度看,每个企业的会计政策都会受到法律的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属于规范性的文件,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当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没有规定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是其他有可供选择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能力。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的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提供会计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107页)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特别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的学习。

例如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等,都体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会计人员应该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好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风险投资、战略管理、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制度,来敦促和检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加强会计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事项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职业判断。

这种能力就需要会计人员通过不断地实践逐步的积累起来。

所以我们可以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加大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视案例剖析,通过这种实践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还可以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熟悉不同岗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从而通过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另外,可以建立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供会计人员互相交流学习。

单位内部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和分享实践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当然也可以组织一些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使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通过竞赛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会计职业判断至关重要。

会计职业判断单靠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工作技巧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

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只有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成文的形式,来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而在会计教材中充实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另外可以实地开展一些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或是网络公开课程,通过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增华.对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探析[J].企业研究,(10).

[2]李杰.如何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J].财经与管理,2012(4).

[3]吕景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新解[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6).

篇3:职业判断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税务职业判断,概念,关系

一、引言

判断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 也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选择、决策并导致行动的过程, 是为不确定性的事项寻找结论的行为。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职业都存在职业判断, 对判断的运用是一个行业成为一种职业的重要标志,会计职业和税务职业也不例外。

会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从会计成为一种职业以来, 判断就成为这个职业内的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技能。税收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相应地产生了履行税收职能的国家机构,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种专司税收行政职能的职业, 这个职业内的从业人员同样必须具备职业判断的技能或素质。

自从产生之日起, 无论作为两种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作为两种职业,会计和税收就相依相伴、密不可分,会计提供的信息一直是计算和征收税款的重要依据。 20 世纪中叶以来,会计活动和税收活动都日益法制化。 由于实际经济活动复杂多变, 又由于人的预见性有限, 导致法规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的经济活动, 从而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都充斥着大量的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 需要履行会计职能的人员和履行税务行政职能的人员不仅要恰当地做出本职业领域内的判断,还要理解并熟悉对方职业领域内的判断,这样才有利于消除歧见,建立融洽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2006 年2 月15 日我国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 自2007 年1 月1 日起逐步实施,后几经修改和完善,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套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原则导向,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运用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自1994 年以来,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的税收法规几经增删和修订,其中既有数量庞大的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的内容,也有大量的与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致的内容。无论这些存在差异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内容,都大量涉及判断的运用。在我国当前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研究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对于税收征纳双方相互理解、消除分歧、避免分歧、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拟以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来探讨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自20 世纪40 年代初起, 会计职业判断日益引起世界会计职业界的关注,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的深入研究则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国内外对于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据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规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做出的判断性估计和选择。

观点二,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 制度的基础上凭借其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对有关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方法的使用以及新的会计问题的处理等做出的甄选和决断。

观点三, 认为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及其他相关人员(例如注册会计师、企业的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 根据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结合事件的性质、特点和经济实质等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

本文认为, 以上观点都有合理之处和可取之处,但也有欠缺。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本文把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如下:会计职业判断是指由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包括会计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管理层或治理层)在职业规则的框架内对会计交易和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做出的权衡、选择和决策行为。

(二)税务职业判断的概念界定

和会计职业判断相比,人们对税务职业判断所开展的研究极其稀少,目前未见有关于税务职业判断的系统、深入、完整的研究,即使概念也是如此。结合本文所讨论的主题,并借鉴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本文提出以下概念:税务职业判断是指税务行政人员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涉税事项做出的权衡、选择和决策行为。

上述概念中,“税务行政人员”是做出税务职业判断行为的主体, 在我国是指各级税务机关中处理涉税事项的工作人员。

三、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

会计职业判断是由行为主体在会计领域做出的职业判断, 税务职业判断是由行为主体在税收领域做出的职业判断。 会计的目标和税收的目标不同, 这导致了会计领域和税收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进而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会计和税收之间存在相依相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自己的判断对象

关于会计的目标, 会计学界的观点不尽一致,比较主流的观点有“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融合观”。例如,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

而税法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保证国家取得财政收入,正确处理税收分配关系,有助于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维护国家权益,对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管理。会计的目标和税法的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各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对象。

例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的上述规定,企业对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由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层或治理层做出会计职业判断,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却不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为出租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 个月的房屋、 建筑物属于上述“固定资产”的范围。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上述规定,税务人员不需要判断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确定的公允价值的数值是否恰当、准确,也就是说,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不包括此项内容。 在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对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而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税务行政人员直接全额作纳税调整即可。

关于税务职业判断的判断对象,主要是因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税务行政机关和税务行政人员某些特定的权力而产生。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 此处的“合理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

对于上述规定中的 “独立交易原则”“合理方法” 的类型和选择都需要税务行政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确定或选择。 这些税务职业判断的内容是由法律法规赋予税务行政机关和税务行政人员的, 其他部门或人员不得享有, 因而也就不是会计职业判断所包括的内容。

(二)在某些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

会计和税收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职业判断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可见,税务行政人员确定企业在所得税前计算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的金额是否正确时, 需要判断 “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 是否恰当或正确。 而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层、治理层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本企业的年度会计利润时需要做出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 例如商品销售收入是否满足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率等的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估计等等。这导致会计人员等判断主体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指向了共同的判断对象———企业的年度会计利润。 与该例子相似的还有按照间接法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又如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由以上规定可见, 当企业采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人员等判断主体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和税务行政人员做出的税务职业判断指向了共同的判断对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三)在具有共同的判断对象的情况下, 税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税务行政人员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对纳税人依法进行税收征管。 税务行政机关征收税款的方式有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以及其他方式,对于账目健全的纳税人,税务行政机关按法律的规定应当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 查账征收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对账目健全的纳税人, 依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表、 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的纳税资料计算应纳税款的征收方式。 在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下,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资料是税务行政人员确定纳税人申报的税款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纳税人报送的上述会计核算资料所反映的数据中包含有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 例如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折旧费用的计算、会计利润的确定等, 这些会计职业判断由纳税人单位的会计人员及其管理层或治理层做出。 税务行政人员为了确定纳税人申报的税款是否正确,需要验证纳税人做出的上述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合法、合理、可信,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决定了税务行政人员验证纳税人做出的上述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既是税务行政人员的权力, 也是税务行政人员的义务, 是一种事后的审查行为,也是一种事后的监管行为,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

参考文献

[1]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职业判断框架——适用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师、监管部门以及准则制定机构的国际指南[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4).

[2]王清刚.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3]刘金星.英美会计职业判断比较与借鉴[J].财会月刊(理论),2006,(11).

[4]张炜.新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篇4:职业判断

关键词: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的陆续颁布实施,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1.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执业经验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2)主观性。作为一种判断本身就具有主观性。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比如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自行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会输出不同的结果,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贴近实际,只能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管理当局就会选择其一操纵会计信息来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除了希望判断、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更有效地维护和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有时甚至做假账,这其实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权衡的结果。所以说,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主观的东西,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受到会计人员某些自身特征、职业道德水准和政府会计管制水平的制约。

(5)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句话说,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2.会计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独立原则。独立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具体表现在:不要盲目依从单位领导的态度和意见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业判断责任;排除从他心理,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被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所束缚,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2)客观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守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分析利用,才能作出合乎理性的判断。

(3)合法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是在会计规范、相关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的判断,一旦滥用就会变成企业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一种手段。

(4)谨慎原则。会计职业判断是有风险的,判断失误不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对每一判断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做支持。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1)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要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而且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就很难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因而也就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自觉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信心和能力。为此,会计人员既要自觉学习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和制度,又要自觉接受岗位培训和积极参加后续教育,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会计工作对职业判断的要求。

(3)善于积累执业经验。

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技巧,有理论不一定有经验。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执业经验,以丰富执业经验。为此,一方面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轮换,以促使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总结执业经验,并经常交流执业经验,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以法治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因此,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时应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空间范围,以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可操作性,避免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来调节盈余、操纵利润。

(5)以德治会,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权,这其中也包括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空间的存在,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人为操纵利润,维护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就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求职业道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审慎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讲究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6)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篇5:会计职业判断初探论文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若干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也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虽然,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指导,但它并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特别是针对某种特殊情况,并没有提供准确的定义或方法,而且其中有许多允许的方法可供会计人员进行选择。因此,会计人员在寻找解决办法的同时,职业判断越加得到广泛应用。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第950页)。将这种思维过程用于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工作,就形成职业判断。至于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目前在理论界并无明确的定义,其英文原意为PROFESSIONALJUDGEMENT.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在复杂、不确定以及变化的环境下,特别是在会计准则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越显其存在的价值。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不仅是个人的行为,通常还包含与其他专业人士的讨论、对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参考进行决策所必须依据的各种成文资料等等。

很显然,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面对某些特定情况以及不确定环境下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除应正确理解会计准则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外,其工作经验、职业道德以及对某种特殊环境的认识能力等,对会计职业判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并不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做好的,这一过程反映了某一会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分析的能力,是一个知识、经验与天分的积累过程。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一)我国会计改革为职业判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992年以后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已不再是简单的帐务处理规则,而主要是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予以规范,这些规定比较原则,且允许各企业或单位灵活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遵循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权衡契约各方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

(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日新月异的通讯信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使中国更多的跨国公司加人国际竞争,灵活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着更多的他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会计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中信息传达的作用日显重要。自1993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会计改革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迸经验和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在此之前则应以国际惯例中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为向导,对交易的实质进行判断,51迸先进的会计技术,借鉴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以规范会计处理。

(三)企业改革带动会计发展中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破产、转让、兼并及资产重组日益频繁,企业外部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市场行为因素混杂着其他诸多因素,使得资产转移的判定和交易损益的确认、计量变得十分复杂。国家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必须对生产经营全面负责,其经营责任受到各利益群体的关注和监督,国家、企业、职工、其他投资者利益矛盾现象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会计实践中,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发显其重要性。

(四)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计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作为一个包含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在内的信息系统,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主体,而职业判断仅仅是这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经济行为。二战后跨国公司骤然增多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交往,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多样化、会计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为财务信息的加工和传递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由于追逐知识,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核心,会计人员的大脑成为企业创造效益和增值的基本源泉,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判断、决策等人为因素决定着特别市场契约中各方的利益权衡。由此我国会计工作在向国际化接轨过程中出现了准则、法规无法或暂时没有规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

(五)加入WTO为职业判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合作机遇和空间会大为增加,会计职业人员将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与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制定有效的经营政策,在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

这些都意味着会计人员必须经常参考其他依据,即使有会计准则和其他依据为向导,在解决特殊会计问题时仍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影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拥有基本会计技能外,还应时刻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敏锐观察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做出相应的决策,制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这种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一)环境因素影响

1、经济环境。会计作为一间应用技术,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人员的一种主观行为,服务于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主体。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着会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结构和知识层次,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不同,从而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合理的职业判断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真实客观的公允信息,从而推动其所处经济环境的正常发展。

2、法律环境。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是无条件地遵循现行《会计法》有关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只有在法律、法规和准则没有规定、定义不明晰、允许某些事项可以进行会计方法的选择时,会计人员才能充分发挥其职业判断的能力。

篇6:行政职业能力解析常识判断

常识测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判断能力,它反映了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涉猎社会百科知识的广泛程度以及是否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过留心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也就是说它考查考生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人如果根本没有用过电脑,对于什么是网上聊天这种题目肯定是一头雾水;一个人如果从来不看电影,遇到让他分析中国电影业为何不能作出大的成绩时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常识测验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无所不包,但其问题一般不会很难,大多是人们平时熟悉的问题,在这部分的题目中,属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题目以及比较基础性的政治、哲学题目,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因为其基本道理在中学都学过了。另有一些题目是属于社会现实问题探源的,做这种题,一是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二是要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另外有些社会最新事物如计算机、网络等常识性的考查,也是比较简单的。总而言之,做好常识测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在平时多获取信息,多留心生活。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政治、经济、法律、管理部分可以参考本套书的《公共基础知识》分册。其他基本的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科技知识等,应该在平时点滴积累,多掌握一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例题1】2001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这表明()。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只打击抢劫、杀人犯罪

d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解析:答案为b。c项表述存在错误,a、d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意不合。

【例题2】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b核能仍然更有效

c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d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解析:答案为a。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地分析这四个备选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常识看出b、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充分理由,只有选项a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也更符合目前关于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故a为正确答案。

【例题3】《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b东汉

c北宋d南宋

解析:答案为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人。

【例题4】如果采用夏令时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日光,节约能源,那么1992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暂停止使用夏令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幅员辽阔,日照时 间地区性差异大

b夏令时制节约能源效果不明显

c改换时制给工业、交通、人民生活领域带来一定的混乱

d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大,很难适应时差

解析:答案为d。关于夏令时 间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们都耳闻目睹过有关夏令时制优越性的宣传、报道,并且我们都有实行夏时制及不实行夏时制的亲自体验,这些经验和常识就构成了我们解答此题的基础。通过对这四个选项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b、c三项所述的原因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应该成为暂停采用夏时制的最不可能的原因,而d项所述的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差,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行夏时制对人体机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论是时差还是温差,人的适应性都很强。虽然说时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人们是完全可以调整适应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考生应该注意,这一题采用的是否定式提问的方式,不要按照习惯的肯定方式去思考和作答。

【例题5】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工程。

a细胞工程b化学工程

c系统工程d遗传工程

解析:答案为a。虽然我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关于克隆技术的系统知识,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c、d都不是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应为a。

【例题6】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a红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

b紫外线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

c可见光频率最高,红外线频率最低

d紫外线频率最高,可见光频率最低

解析:答案为b。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要长。根据波长与频率成反比这一关系,可知红外线频率最低,紫外线频率最高。

【例题7】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成立的。

a上海b北平

c长沙d广州

解析:答案为a。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

【例题8】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不含()。

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

解析:答案为c。这道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常识,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三项,而储蓄需求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例题9】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制度b社会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d生产力

解析:答案为d。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生产方式的优劣,生产关系的好坏,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例题10】孙中山为推翻清朝,在檀香山成立了()。

a兴中会b华兴会

c光复会d同盟会

解析:答案为a。孙中山为推翻清朝,最早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华兴会是黄兴创立的,光复会是陶成章等人创立的,蔡元培任会长,而同盟会则是孙中山联合光复会、华兴会、兴中会一起创立的联盟。

【例题11】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由于资源、人口、环境的限制,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

b经济学家认为这样比较好

c我国已实现了初级工业化

d国际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

解析:答案为a。如果对我国国情了解的话,做出这道题是轻而易举的。我国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严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是发展后劲不足。b、c、d项没有说出根本原因,只有a项切合题意。

【例题12】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业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a金属门窗价格昂贵

b塑料门窗成本最低

c使用塑料门窗的建设商可以享受减免税

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

解析:关于塑料门窗的使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很系统的了解,但是仔细分析以上四个选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看出a、b、c三个理由只是陈述了塑料门窗的一些优点,当然就谈不上所谓的根本原因了,只有d选项使用塑料门窗可以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具有根本的意义,符合常识,故正确答案为d。

内容概述

常识测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常识判断能力,它反映了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涉猎社会百科知识的广泛程度以及是否对社会各种现象进行过留心观察和深刻的思索,也就是说它考查考生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一个人如果根本没有用过电脑,对于什么是网上聊天这种题目肯定是一头雾水;一个人如果从来不看电影,遇到让他分析中国电影业为何不能作出大的成绩时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常识测验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无所不包,但其问题一般不会很难,大多是人们平时熟悉的问题,在这部分的题目中,属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题目以及比较基础性的政治、哲学题目,对于一般考生来说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因为其基本道理在中学都学过了。另有一些题目是属于社会现实问题探源的,做这种题,一是要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二是要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寻找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另外有些社会最新事物如计算机、网络等常识性的考查,也是比较简单的。总而言之,做好常识测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在平时多获取信息,多留心生活。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政治、经济、法律、管理部分可以参考本套书的《公共基础知识》分册。其他基本的历史、地理、国情国策、科技知识等,应该在平时点滴积累,多掌握一些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

【例题1】2001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这表明()。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

b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只打击抢劫、杀人犯罪

d公民的权利义务具有一致性

解析:答案为b。c项表述存在错误,a、d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意不合。

【例题2】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b核能仍然更有效

c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d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解析:答案为a。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地分析这四个备选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常识看出b、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充分理由,只有选项a所说的原因概括性高,更为全面,也更符合目前关于太阳能的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故a为正确答案。

【例题3】《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b东汉

c北宋d南宋

解析:答案为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人。

【例题4】如果采用夏令时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日光,节约能源,那么1992年中国国务院决定暂停止使用夏令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幅员辽阔,日照时 间地区性差异大

b夏令时制节约能源效果不明显

c改换时制给工业、交通、人民生活领域带来一定的混乱

d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大,很难适应时差

解析:答案为d。关于夏令时 间的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我们都耳闻目睹过有关夏令时制优越性的宣传、报道,并且我们都有实行夏时制及不实行夏时制的亲自体验,这些经验和常识就构成了我们解答此题的基础。通过对这四个选项的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b、c三项所述的原因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应该成为暂停采用夏时制的最不可能的原因,而d项所述的人体生物节律稳定性差,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行夏时制对人体机能没有多大的影响,不论是时差还是温差,人的适应性都很强。虽然说时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但随着时 间的推移,人们是完全可以调整适应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考生应该注意,这一题采用的是否定式提问的方式,不要按照习惯的肯定方式去思考和作答。

【例题5】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工程。

a细胞工程b化学工程

上一篇:会计目标定位下一篇:《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