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

2024-05-07

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精选3篇)

篇1: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

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

课本剧

上周在学习Unit2Topic1时发现SectionC和D很适合改变成一个小话剧。于是就布置了一个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编演一个课本剧。原来说给他们三天的时间,但是后来因为他们的课业重又推迟了几天,所以直到今天才上了这节课本剧表演课。

孩子们的准备非常充分,剧本也都是认真写的。不过三班和四班有些区别,三班的剧本写得漂亮,没有太多语法错误。四班的剧本虽然有些语法错误,不过道具准备充分,表情动作到位。其中,贺家鑫组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创造了一个别样的课本剧。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都真的.参与到了表演中。就连平时没说过英语的同学这次也有一两句台词。这让我非常的满意。

看来以后还是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去钻研。而且我们上课的模式也要经常的变换,让学生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并有所收获。

篇2: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

1.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 正确计算“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2.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 就在这一位上商0”的道理。

3.在探索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口算小比拼, 一起来试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口算小比拼, 一起来试试。

(课件出示)

师:真不错, 继续。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再计算。

师:谁来说说第l题, 商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4>2, 所以是三位数。

师: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除数时, 就够商1个百, 所以商是三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等于除数时, 商是 (%) ,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 商是 (%) 。

师:哪两位同学来黑板上完成这两个填空?

师:一起来看这两道题, 对吗?

师:商的中间为什么商0?

生:0除以2得0。

师:商中间的0不写, 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 不写商就只是两位数, 商0用来占位。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除法中的哪一种情况?

生:商中间有0的情况。

师:我们继续研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第2种情况。 (板书:商中间有0的除法 (2) )

二、探究新知

师:星光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天文馆, 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想请我们帮助解决?

(课件出示: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 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学生汇报, 师板书算式832÷4)

师:看到这个算式, 你能想到几种算法?

生:估算, 笔算。

师:怎样估算?

生:把832估作800, 800除以4得200。

师:尝试做做这个题, 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

师:谁回答?

生:3除以4, 不够除, 所以商0。

师:你的意思是十位上的3, 也就是3个十, 每十个一份, 分成4份, 不够分, 是吗?

生:是。

师 (引导)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想法。

(教师出示:小棒图)

师:3在十位上, 表示3个十, 用3捆小棒代替,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每份几捆?

生:不够分。

师:对, 十位上一捆也得不到, 也就是十位上不够商l, 就商0来占位。

(师巡视, 请二名学生板演)

生:第二个竖式比第一个竖式少了一步, 除到3不够商1时, 商0后直接落下2和3合并成32, 去除以4, 这样更简便。

师:商中间的0不写, 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 用0来占位。

生:我想给他提一点写竖式的建议, 行吗?

师:你真细心, 我想他一定乐意接受你的建议。

生:写竖式时, 书写要工整, 相同数位要对齐, 数字与数字隔开一小点, 这样更好对数位。

师:你的建议很好。两种商中间有0的除法各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种情况, 求出商的最高位后, 没有余数, 而且被除数中间有0, 商中间也有0;第二种情况, 求出商的最高位后, 也没有余数, 被除数中间没有0, 商的中间却有0。

师:这两种情况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商的中间不够商1时, 就商0。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除到被除数的中间, 不够商1, 就商0)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来检查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批改并讲错题)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第二种情况。

生:知道了商的中间为什么商0。

生:写竖式要规范。

[课后反思]

第一, 让学生先理解算理, 后掌握算法。虽然这部分知识是这一单元最后的内容之一, 但根据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除法, 仍然觉得学生对其算理的理解是模模糊糊的, 不会笔算的学生更是胡乱做一通。为此, 本节课我设计了用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环节, 如832÷4中, 除到“3”不够除时, 让学生把3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 每份几捆?学生自然明白每份1捆都得不到, 就是不够商1, 只能商0来占位;接着将3个十和2个一合并成32个, 再平均分才够分。这样, 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在后面的计算中学生出错率明显降低。

第二, 规范了竖式的书写。课堂上, 我让学生看看2名同学板演的竖式, 问更喜欢哪一种?学生们都回答喜欢简便写法的, 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理由, 没想到有一名学生却说:我想给他的竖式提点建议, 行吗?我想这是好事, 便顺水推舟:“那请你给他提提书写竖式的建议吧!”这位同学提得很好, 让全班同学都受到了启发, 并把竖式规范的写在作业本上。

篇3:十月教学反思总结2-马爱芳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应用比较广泛, 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并求出方程的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配方法既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推导公式法的基础。配方法又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在二次根式、代数式变形及二次函数中都有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一个平行班, 学生的基础层次不齐。

教学目标

1.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掌握X2+pX+q=0等价转化为 (x+m) 2=n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怎样将方程X2+pX+q=0等价转化成 (x+m) 2=n的形式。

2.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够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形。

3.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并体验数学的价值,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 把方程化成 (x+m) 2=n的形式

教学问题诊断

1.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并刚刚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具备了学习本课时内容的较好基础;

3.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直接开平方法的结构特点, 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 即“配方”, 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经验, 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同时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起航新知

前面学过形如x2=p或 (mx+n) 2=p (p≥0) 的方程, 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可得。用到的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 把二次方程转化为我们能解的一次方程。

复习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b) 2

开心练一练: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x+3) 2=25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解:设场地宽为x米, 则长为 (x+6) 米,

根据题意得:x (x+6) 2=16

整理得:x2+6x-16=0

思考:怎样解方程x2+6x-16=0?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

学生自主探究课本P32, 思考下列问题:

1.方程x2+6x-16=0可化 (x+m) 2=n的形式吗?

2.讨论:在框图中第二步为什么方程两边加9?其目的是什么?

框图:

交流与点拨:

重点在第2个问题, 可以互相交流框图中的每一步, 实际上也是第3个问题的讨论, 教师这时对框图中重点步骤作讲解, 特别是两边加9是配方的关键, 使之配成完全平方式。利用x2+px+[p2]2=[x+p2]2, 注意9= (62) 2, 而6是方程一次项系数。所以得出配方是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从而配成完全平方式。

像上面那样,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叫做配方法。

(三) 典型例题边做边讲

例1 (教材P33) 解下列方程:

解:

移项, 得x2-8x=-1

配方x2-8x+42=-1+42

(x-4) 2=15

(2) 2x2+1=3x

解:移项, 得2x2-3x=-1

(3) 3x2-6x+4=0

解:移项, 得3x2-6x=-4

二次项系数化1, 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点评纠正;第2题师生一起分析, 教师板书示范演练, 第3题让学生试着做, 教师点拨纠正, 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仔细体会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第3题让学生试着做, 教师点拨纠正, 同时还牵引出方程的根的另一种情况, 无实数根的情况。)

(四)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P34练习2 (根据时间可以分组完成, 学生扮演, 教师点评。)

(1) x2+10x+9=0 (2) x2-2x+2=0 (3) 3x2+6x-4=0

(五) 梳理知识系统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移项 (使方程左边只含有二次项和一次项, 右边为常数项) ;

(2) 化二次项系数为1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

(3) 配方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

(4) 变形为 (x+m) 2=n的形式, 若n≥0, 则求出方程的解;若n<0, 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六) 课后作业拓展提高

教材P42习题22.2第3题、第9题。 (必做题)

试用配方法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 a2-a+1的值总是一个正数。 (思考题)

证明:∵a2-a+1

∴a2-a+1的值总是一个正数。

二、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听过一句话“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 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领悟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

在我的《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2) 》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复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和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后, 以矩形面积为背景引出方程x2+6x-16=0。接着提出问题:“这个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吗?”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了心理上的铺垫, 也为将方程x2+6x-16=0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做了导引, 于是产生后面的“移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程一边写成完全平方形式”等具体做法;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做法是依据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产生的,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些做法。强调当二次项系数是1时,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配方的关键;让学生带着问题“ (1) 方程x2+6x-16=0可化 (x+m) 2=n的形式吗? (2) 讨论:在框图中第二步为什么方程两边加9?其目的是什么?”结合具体方程x2+6x-16=0, 自主探究以框图形式表示的用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 使学生对配方法的基本步骤有了具体的初步认识。我挑重点和难点细讲、点拨, 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理解掌握框图, 并且通过先提出“配方”一词再提出“配方法”一词, 以及适时适当的设置几个配方小练习, 逐步地揭开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面纱,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安排解解看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巩固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安排典型例题, 可以说明如何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在第一类型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认识第二类型方程的解法, 由简单到复杂, 步步深入, 对配方法形成全面的理解, 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在练习中设计“分组分层练习”和“口答习作”两类,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也使整个课堂有动有静, 张弛有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授课后, 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 比如:没有照顾到相对基础较弱的学生, 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以前学的完全平方公式不熟练的话, 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的话, 学生自学能力落后的话, 就这种教学方式, 他是学不好这堂课的, 所以我还是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以至于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教育, 学到更多的知识。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海鸥作文下一篇:物业公司防汛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