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教学课件

2024-05-08

英语的教学课件(共6篇)

篇1:英语的教学课件

高一英语新教材于秋季开始使用;被称作20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一教材改变了96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模式;把每单元4课改成了现在的每单元九个模块的形式,即

Warming up;

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

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Tips.

新教材突出了阅读的地位,在阅读模块上有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三个模块。Speaking模块往往是一个小的说明文,Integrating skills模块又是一篇趣味阅读文章。在练习册中的五六个模块中,又安排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既然新教材在每个单元中穿插了如此多的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搞好高一英语阅读的教学就成为了当前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我对高一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的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新课标对高一英语阅读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列有四个级别(6-9)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而在七级目标总体描述中对于“读”的描述是:“能读懂供高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英语报刊”。作为“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目标中的“读”在六级目标中的描述有6个:

①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②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③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⑤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8万词以上。而在七级中的“读”的描述有7个:①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②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③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④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⑤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⑥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⑦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就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所以说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原著及英语报刊和自学英语的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独立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技能技巧,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二、阅读策略的使用

高一英语阅读之重要就在于它处于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和学习接受者的关键期。高一英语的学习阶段是高中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刚刚结束了初中英语的学习,初中英语学习相对来讲内容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高中英语学习内容要丰富得多,需要理解的内容多。对于学生来讲,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应给予特殊关注,对于高一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注重以下策略。

A 关注学生情愿,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教材无论是从它呈现的内容,还是从其隐含的文化内容都相当丰富。新《课程标准》在“读”的目标中描述的阅读量是六级除教材外18万词以上,七级是23万以上,而八级是30万词以上,要完成这么大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现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B.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改变学生单方面接受、记忆、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任务型学习方式等实践性学习方式,实现英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与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与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老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念,加快阅读的速度,讲究阅读的技巧,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准确度。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训练学生略读,快速阅读,查读等技巧,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猜词等能力,要使学生学会理解主题大意、特定细节,预测所读内容,推断隐含意义。要使学生学会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要学生摒弃传统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和过分重视细节的理解方式。

三、阅读的操作

一般说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要经过四个过程: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新高一教材将这一过程分解成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

一、读前:是阅读的热身,是对教材的感知,是对阅读的铺垫。这一过程可以激活学生了解教材的欲望。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是对阅读教材的导入。现以高一英语第一册(上)Unit8 Sports为例。Pre-reading给出 four questions to discuss.

1.What sport event(s)do you like to watch most?why?

2.Is it important to win a sports match?why or why not?

3.Are the Olympic Games important to our society?Why or why not?

4.Why do athletes from so many counties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前两个问题呈现了本单元的中心话题,体育运动。在“热身”与“听力”和“口语”所涉及的话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后两个问题涉及奥运会,引导学生理解奥运会的重要性和奥运会所倡导的体育精神。

这一部分问题没有固定和唯一的答案,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的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答语可能是:

1.I like watching X,X,X,because…….

Eg、I like watching gymnastics most; because in it you will see both strength and beauty.

2.I wish I could do that too.

–Yes, it is important to win,because it proves that you are the best and gives you confidence.

-No, it is not important to win,It is important to do your best and to have funs while you are competing.

3.-Yes,they are important, It is an opportunity to show how strong your country and how much the people in your country love sports……

-No,they are not so important.The countries have to spend too much money on training olympic athletes.……

4.The athletes think it is an honour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because it is a meeting of the best sports men and sports women in the world.……

这一部分的操作应注意A、拓展读前所设的问题,明确目的,预测内容,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

B.就有关的问题给予直观的再现。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还以Unit8 Sports 为例。

我先后采集了27届悉尼奥运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北京成功申奥运会后举国欢庆的图片,还有北京奥运会会徽等图片,通过大屏幕一一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奥运的了解,激活了同学们阅读的欲望,增强了同学们阅读信心。

二、读中。真正阅读理解过程,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形成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在阅读中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什么能力呢?依高考而言就两点: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准确率,即阅读的快、判断的准。怎样才能使学生阅读的快而准呢?那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即:略读、找读、预测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与观点,推理判断,了解重点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

综合以上技能,我们一般将阅读归于三类:

A.快速阅读(fast-reading)迅速的阅读全篇文章,目的是:理解大意,掌握梗概。

B.查找阅读(scanning-reading)有目的的去读。目的是查找某个细节,特定注意几点,了解重点细节,理解图表信息,指代关系,预测下文,猜测词义等。

C、仔细阅读:(Intensive Reading)详细理解全文,推理判断,分清文章中的事实与观点,理解文章结构,理解逻辑关系,作者意图,评价阅读的内容。下面就Unit 8简析阅读过程。

第一部分:快速阅读:找出本课大意及各段大意。

A 本课大意:(the general idea) The article i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B 各段落大意(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 1. the every-fourth year Olympic Games

Para2. the old Olympic Games.

Para3.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Para4. the Olympic motto

Rara5.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第二步:查读:为了弄清或加深某个细节,带着问题去读。

A 回答下列问题

1.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2.When did old Olympic Games begin?

3.What were the old Olympic Games like?

4.When were the first modern Olympic Games held?

5.How many athletes took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6.What does the Olympic motto mean?

7.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Lewis win in the 1984 Olympic Games?

8.Where will the 29th Olympic Games be held?

B 判断下列各句的正确与错误,在括号中填上(True of False)

( )1.In the early Olympic Games, only men were allowed to compete and watch games.

( )2.The motto of Olympic Games is “Faster,Higher,Farther”.

( )3.Carl Lewis won three gold medals in the 1984 Olympic Games.

( )4.The 27th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in los Angeles.

( )5.The 28th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 )6.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three years.

第三步:仔细阅读(Intensive Reading)主要目的是明确文章结构。记叙文有记叙文的行文规律,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结构。记叙文是人物、地点、时间、描述发展结局,Who,Where,When What,Why,How,即5Wh,H.说明文、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而议论文指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但是不管如何,对一篇课文经过了反复的阅读,脑中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完全可以进行信息加工与处理、归纳、整合。还以Unit 8为例。

The summer Olympics

The Olympic Games held every four years.

The winter Olympics

Most of the sports were the same as they

are now

776 BC Greece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games.

After 393 AD:for centuries they stopped but were not forgotten.

311 competitors from

just 13 counties

1896 Greece the first

. 1. 4 gold medals by Carl

The modern Olympic 1984 Los Angeles the 23th Lewis in track and field

Games . 2.one of the best sportsmen in the

20th century.

2000 Sydney the 27th 1. over 10,000 athletes from 227

countries.

2. 300 different events

3. some unusual events

4. 28 gold medals by the Chinese team

to make it the best ever games,a lot of preparations to be made

Beijing the 29th 1. make several big changes in the

capital city

2. build new buildings

The future Olympic Games

3. plant more trees and so on

XXXXXX

The Olympic Motto: swifter, higher, stronger.

三、读后:巩固与运用阶段,是知识的输出阶段。新课标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实践性。学生在感知、理解了知识后,关键还在于运用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搞好知识的输出。学生在理解了材料后,及时给予巩固,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于实践,形成定势,养成习惯,熟练技能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读后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采用的方式很多。通常的方式是复述课文,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改写,续尾,写摘要等,下面举些例子说明:

A 复述课文(Retelling the text)复述课文是最有效的,整体再

现课文的形式.

教师可以多种方式引导同学复述课文:以时间顺序,看图说话,给

关键句子,关键

词,图表方式等。试以Unit9 technology为例,在life on the go

一文中主要描述了手机的优缺

点,我给出了以下关键的词:

Talk to others easily; send word and imagines; used as

cameras and radios ;electronic calendar;stay in touch with

friends;make us feel safer have fun and be cool ,disturb

teachers and students;spend too much time;spend too

much money;do harm to health.

B 讨论: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提出问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各组交流,最后让讨论成熟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这一过程要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以发挥.还以Unit8 为例;读后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Do you think being the host of the Olympic games will have good and bad effects on the host city?

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会将奥运会的正面,负面影响说得更加全面,具体,进而对北京申办奥运会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于北京申奥成功,每一个同学会感到更加自豪.因为它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C 课文改写: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组织对话,变换人称,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对原文进行再创造,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使原文更具活力与色彩,学生也乐于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再次被激发.例如:Unit7, Cultural relics 对于:a city of heroes 的改写,我安排了两个任务:a:suppose you are the Russian Czar Peter the great ,please tell us the 300 years history of the Peterburg. 以彼得大帝的口吻叙述圣彼得堡3的历史。

b: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形象化。分别设计成三种角色,4个人物

建造者:彼得大帝

破坏者:德国人

保卫者:圣彼得堡市民两人

设计好台词,组成对话,同学们都争相扮演不同的角色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同学们找到了学习外语的乐趣。

“文有定理,而无定法”以上只是我接触新教材后的一点作法,也是我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思想的一点粗浅认识。但是不管如何,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法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教学活动逐步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地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英语知识,并最终把知识转化为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 刘润清 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2:英语的教学课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对英语课程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策略发展状态,相应学段所学语言知识及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但目前中学英语学习现状远不如《标准》中设定达到的要求,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问题

一、学习兴趣

学生在未接触英语前,一听说要学英语,就对英语产生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当他们一接触英语并能说上几句时,好奇心有增无减。他们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英语较为积极主动,课堂上大胆积极发言,同时有较强的自信心。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我们了解到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兴趣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对英语由陌生变为熟悉,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甚至原来有兴趣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难度的加深,兴趣不仅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反而有所下降。原来对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英语难度的增大,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和畏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态度方面

初学者很重感情,对人富有热情,喜欢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打招呼,还喜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朋友和老师:他们用英语进行表演、猜谜、游戏、唱歌时,积极性高,乐于模仿,敢于开口,不怕出错,有较强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回答问题,但进入高年级后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变得容易害羞,怕出错,怕被人嘲笑,课堂上不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太乐意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主动与人合作,碰到问题不主动向老师请教。

三、学习策略

初学者一般在学习碰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乐于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但进入高年级后却变得不太愿意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大部分中学生反映他们对学习策略了解不够,很少接受过学习策略的训练,所学语言知识不能灵活练习和实践。

四、小学英语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规定,从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都只是流于形式,上兴趣课:由于学校没有足够的英语教师,现有的教师就要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因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法、学法,准备新课及充实自己。绝大部分没有完成小学英语课程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更谈不上达标。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小学毕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起始阶段。

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学校编班时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班,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英语零起点的学生和英语水平较低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均衡状况导致了初中新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给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语言技能

《标准》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但目前不少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简单、机械地操练,并不能在情景中按语言功能需要进行情景对话。他们往往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单纯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能通过内部语言系统对大量的信息输入进行理解、吸收和加工,进而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同时听写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单词会读不会写,并且书写不规范,还有学生字母大小写分不清。

一方面学生觉得中学英语难学吃力,产生厌倦和畏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初一英语教材料的确很难,每一个单元单说生词就有六十至七十个,更不要说句型了。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学这套教材难。零起点的学生就难上加难,给英语教学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如何把小学与中学英语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教学就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六、师资素质问题

这套教材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有的教师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也不善于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采用新教材后,不熟悉新教材强调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认为新教材不好教;新教材对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教师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无疑,教师在英语教学方法及自身英语水平方面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也是实施这套教材中英语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七、测评问题

本套实践旨在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大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在沿用期中,期末统考的语言教学测评模式,试卷过分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强调语法项目,强调死记硬背,难以考查出学生真实的综合语言能力。不科学的测试还会产生误导作用。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课程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记程度,教师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采用以讲解语法、词汇等语言点为主的教学方式,于是出现“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还有许多使用新教材上课的教师由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在教学中加入许多迎合考试需要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内容,学生也要做许多应试练习题,这样就占用了课堂上学生语言实践的空间与时间,过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强调死记硬背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新教材、新教法与传统英语测评体系之间的矛盾也是当前英语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篇3:英语的教学课件

大学英语教学包括两个阶段:一般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基础英语;在第三或第四个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基础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 包括词汇, 语法, 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等。基础英语基本上是高中英语的延伸, 缺乏针对性地革新, 主要问题体现在教材陈旧, 专业针对性差, 教学方法单一等。除此以外, 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脱节, 没有很好地进行整合也是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一) 基础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语法知识匮乏, 口语和听力这两项英语技能是学生普遍感到最头疼的问题, 因此, 当他们从高中英语进入到大学英语学习之后, 依然感到英语学习非常吃力, 被动学习现象非常严重, 加上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课程, 因此他们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很多英语差的学生基本采取放弃的态度, 学生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 课堂师生互动非常有限, 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除了学生本身因素之外,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没有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下降来改变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一个课件用上好几个星期而不作任何的改变。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 因为学生英语基础很差, 教师很难开展一些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 从而导致最后教师放弃与学生的沟通, 交流。英语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聊天, 玩手机。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非常不理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导致基础英语教学水平整体下降的原因之一。基础英语教师基本采取同一教学套路:从词汇开始到课文到练习到语法到阅读理解再到翻译与写作。这种教学方法带有很强的应试成分, 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教, 而把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交流工具这一目标抛之脑后。只要班级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高就是教学成功。这样的教学目标又把大学英语教学引入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歧途上, 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是哑巴式英语。

(二)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 (ESP) , 根据Peter Strevens (1988) 的定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 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通过ESP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具备在该学科内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是一种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职业性交际能力为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模式。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大学的第三或第四个学期, 有的学校开设两个学期, 有的学校开设一个学期, 一个星期一般两个课时, 所以一个学期课时大概在30个课时左右。对于一个系统性的专业课程来说, 这样的课时还是偏少了一些, 难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专业英语教学是英语与专业的结合教学, 一般学校都会选择要么英语教师, 要么让专业教师兼任。但无论是哪一类英语教师担任专业英语的授课老师, 指导学生英语的学习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专业英语里面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却会束手无策;如果选择让专业教师兼任, 她 (他) 对于专业知识很熟悉, 但是英语语言知识可能就会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那么了解,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专业与英语总会有一方会丧失。除了教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学生内心也许真的很想学好, 但一碰上英语, 他们便感到十分头疼, 从而产生挫败感, 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放弃。即使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也会因为专业英语里的专业知识太过肤浅或者早已学过而不再重视英语的学习。除了课程因素之外, 与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情况也有关, 一般到了大二, 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上都已通过了全国应用能力A, B级考试, 因此这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而没有通过A, B级考试的学生一般都是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 他们本来就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 再加上专业英语较难, 对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很多学生都处于完全放弃状态, 所以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也是令人堪忧。

二、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与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不同点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分别开设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 这就说明两门课程在许多方面有不同点。基础英语课程突出语言的词汇与语法的学习, 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 更加强调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 而专业英语的开设更多的是为了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服务的。通过教授与专业有关的一些英语知识, 期望学生在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使用到这些专业英语, 能够读懂一些专业性的英语材料。基于两门课程教学目标不同, 他们的授课过程也有很大差别。

(一) 教学内容不同。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有很多不同之处, 基础英语教学侧重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从语言的学习角度来选择课堂内容, 主要包括语音, 词汇, 语法以及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技能, 目标在于满足学生日常交际和初步阅读, 写作的需要, 强调的是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英语里面的词汇教学都是属于普通词汇, 生活化的词汇, 一些日常交际可能会使用到的词汇, 而专业英语词汇所涵盖的范围却要广得多, 不仅包含了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词汇, 还包括了一些特殊专业的英语词汇, 如电子商务词汇, 电子信息词汇, 旅游管理词汇等等。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根据词汇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除了词汇里专业与非专业知识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阅读与写作也会涉及到这个问题。

(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目的也不同。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基础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 说, 读, 写, 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 基础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 能够使用英语与外界沟通, 而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要明显高于基础英语。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 教育, 经贸, 文化, 科技, 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 教学, 管理, 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专业英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英语的学习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 广博的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语言处理能力。

(三) 教学方法不同。

由于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在教学内容, 目的与要求上有许多不同,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是具有很大差异的。然而常规的英语教学手段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听力理解, 语法与结构分析, 阅读理解, 英汉互译练习以及写作练习等。但是教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差异, 往往会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 选择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包括外分层和内分层两种, 外分层指的是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英语水平不同,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分层指的是班级内部学生英语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专业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与英语的融合, 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情景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景, 情景应该与学生的专业有关, 可以是工作场所, 也可以是谈判场合。通过这种形式活泼的情景操练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地, 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走进基础英语教师的课堂, 参加教研活动, 探讨英语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以机电系为试点, 以专业群为小组让基础英语教师与机电系老师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教学经验, 共同集体备课, 协商沟通所教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特点和要求。在共同备课过程中, 基础英语教师可以向机电系的专业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机电系的专业教师可以向基础英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 专业术语的解释。除此以外, 可以鼓励英语教师到工厂企业中去兼职学习, 熟悉相关行业, 了解行业文化, 熟悉机械与电子的相关知识, 在实践中去反思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甚至可以考取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这种方式, 基础英语教师在讲解纯语言和语言技能时, 可以适时适度地导入行业文化,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通过师资的衔接, 可以让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整合

(一) 师资的衔接。

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缺乏相互协调是产生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课程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纯粹的语言教学已经脱离了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很难适应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当今的职业市场要求英语教学应该和专业内容相结合, 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却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基础英语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要求不熟悉, 而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教学理论和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

基础英语一般由公共英语教研室的老师担任, 他们对于普通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非常熟悉, 但是他们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可以让基础英语教师走进专业课教学课堂, 学习一般的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要求。通过这样的专业学习, 基础英语教师就可以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中适当地涉及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知识, 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同样地, 专业英语教师也可以走进基础英语教师的课堂参加教研活动, 探讨英语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以机电系为试点, 以专业群为小组, 让基础英语老师与机电系老师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教学经验, 共同集体备课, 协商沟通所教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特点和要求。在共同备课过程中, 基础英语教师可以向机电系的专业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机电系的专业教师可以向基础英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 专业术语的解释。除此以外, 可以鼓励英语教师到工厂企业中去兼职学习, 熟悉相关行业, 了解行业文化, 熟悉机械与电子的相关知识, 在实践中去反思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甚至可以考取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这种方式, 基础英语教师在讲解纯语言和语言技能时, 可以适时适度地导入行业文化,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通过师资的衔接, 可以让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取长补短, 达到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 教学模式的衔接。

基础英语或者专业英语本质上来说都是语言实践类课程。实践性是英语课程的性质, 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 更新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性特点, 重视英语实训,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 把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实现英语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我们以需求理论为指导, 积极尝试了情景化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情景与课外真实环境结合起来,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提高学生实际语言使用能力。比如电子商务英语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电子商务情景, 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可以让学生模拟一次商务谈判, 在实践中把英语技能与谈判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诸如此类生动活泼的情景模拟, 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 可以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英语重新焕发了学习的动力, 那么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能够真正把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四、结语

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模式, 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的关系。基础英语教学为专业英语教学打下扎实的语言技能基础, 而专业英语教学则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因此, 在实施基础教学阶段, 教师可以把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在专业英语阶段也要注意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只有这样, 大学英语的教学才不会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孤立地把这两个阶段完全分开, 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只有把这两种教学进行整合, 融合, 才能使大学英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基础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衔接,内容整合

参考文献

[1] .杨楠.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构思[J].考试周刊, 2008

[2] .Strevens P.ESP:State of the Art.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 1988

[3] .苏波.正确处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J].天津航海, 2005

[4] .张笑白.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教学融合探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篇4: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教学

[关键词]英语文化;英语教学;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处在学生第二语言的启蒙阶段,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能给学生打下文化基础,种下文化基因。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将英语文化作为一个重点,渗透到我们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当中。

一、利用课堂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其中的含义是显然的。现在使用的“班级授课制”,我们的教学意图主要是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尽量把英语文化作为课堂背景,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

以教材处理为例,目前教材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其编排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文化性,如何利用教材上一些片段式的介绍来实现英语文化的渗透,是对英语教师的一个考验。如笔者曾总结了教材上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问候的语句,包括“Hello!Hi!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这些问候多属问好性质的,相当于汉语语境中的“你好!”“早!”等。而汉语语境中除了这些问候之外,还有一些,比如“你吃早饭了吗”“今天忙吧”“这么早在哪里”等,当在问候中提出这些问题时,其实问者也不是希望对方有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与英语文化中的问候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用英语“Have you had breakfast?”“Where are you so early?”打招呼,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因为在英语文化中,这些问题都属于别人的隐私,问这些问题是十分不友好的。

如在我们的英语教学语境中,常有“You should”之类的祈使语句,这是让别人如何之类的语句。但在英语文化中,实际上很少使用这些带有命令意味的语句,因为在英语文化中更多的是使用类似于“My advice for you is…”(我给你的建议是……)这样的语句,这也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对类似文化习惯的不同进行对比,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英语文化背景下的问候习惯,这样就不至于在陌生情境中再出现用汉语文化中的方法去解决英语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学习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特别强。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是非常欣喜的。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寻找文化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精设疑”,让学生“巧思考”,从而达到初步渗透英语文化基因的目的。

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英语文化的熏陶

小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如果能够将时间利用好,更可以在种植英语文化基因的方面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

笔者曾在教五年级英语时,跟班主任合作,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块“英语园地”,让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编辑,负责英语园地的内容,介绍英语文化就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对于英语知识而言,学生对英语文化等更感兴趣。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各想办法、各动脑筋,有的从自己订的报纸、杂志上面寻找有趣的内容,用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在英语园地里;有的从英语少儿电视节目中选取材料,进行二次创造放在园地里;还有的通过从网上下载、打印材料,做成剪报放在园地里。

课外表演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笔者在班上组建了一个英语兴趣小组,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英语文化知识(当然,笔者也及时给予指点),编制情景剧,进行角色模拟,然后不定期在上课的前5~10分钟进行表演。通过模拟打电话、模拟问候、模拟参加宴会等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示英语语境中的语言使用,这在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强化的同时,更能对英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对英语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展望

随着人们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日益重视与研究,笔者乐观地认为,英语文化将会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内容,因为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其实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不仅指用英语进行交流,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的交流达成情感的沟通,而情感一定是依赖于对文化有相同的认识的;人文性更不用说,它是利用语言对人类文化进行的一种描述,是更高境界的语言。因此,英语文化必将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上落地生根。只有英语文化在课堂上成为一种教学自觉,那我们的英语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有血有肉的。

篇5:英语的教学课件

近年来,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应是教科书的奴隶;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设制的参与者。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即使不编教材,也有权选择教材。教材的多样性应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对象等方面。教师应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学生不可能买多套教材,但教师需要了解和学习各套教材,从中吸取营养,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才能教得活、教得好。实际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科书。每套教材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有的优点多些,被看作是好教材;有的缺点多些,被当作差教材。然而,差的教材到了好的教师手里也能教出好学生,而好的教材落到不合格的教师手中照样教不好学生。可见,教师在实施课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大。

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从对教材盲目的崇拜转向新的思想解放,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可以把教材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教材就是我们传统使用的教科书,而广义的英语教材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Teaching material)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优秀的英语教材是指一个教学包(Teaching kit),其中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物、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有的教材还设置了网站,学生运用互联网可以自学,排除课堂上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性化。有些英语教材特制了示范教学的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因此,新课标对教材的定义是对传统狭义教材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弥补教材与教学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对教师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以往教材的设计,对学生因素考虑欠缺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媒介,教材要成为“学材”。教材要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这种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理性地选择适合于本地区学生实际的中学英语教材,作为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需要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与家长代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选择经教育部门审定或审查的教材。选择教材应遵循以下的准则:

1、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需要。英语教材的选择应与语言学习计划(英语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相一致,要充分体现不同年龄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在内容、目标、和要求方面要系统性。选取的语言材料要真实、地道、典型。

2、 教材应反映学生现在或将来使用语言的情况。应该选择有助于学生为达到自己的各项目的而有效使用语言的教材。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3、 教材应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且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并不是说教的形式。英语教材应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材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4、 教材应确立的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像语言教师一样,起到语言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的媒介作用。

目前,我们的教学正由教材传递和接受过程向教材开发和创造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摈弃“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要善于灵活性地运用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Amend)和删减(Leave out),或者替换(Replace)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当然,对教材的补充和取舍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 积累课程资源。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话题,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并及时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再次,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各学科整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英语教材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如版的人教版高一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话题有环境、人口、网络、旅游、天文、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这些内容,在其它学科如社会、政治、科学中也先后出现,教师可以在与其它学科教师讨论后,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以加强学科的整合。

最后,以教材为基础,开发教材。教师和学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开发教材,是在教师及学生的实践、反思中进行的。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新思维,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教材,为建设校本教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篇6:英语的课堂教学课件

1、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Welcometomy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3、能听懂Let’sdo中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学唱歌曲“MyBedroom”。

5、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

课前的准备:

1、老师准备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2、老师准备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room,kitchen等单词的图卡。

3、老师准备好文具用品,如:铅笔、尺子、书、钢笔等食物。

4、学生准备好生词卡片。

课堂教学的步骤:

一、Warm-up

(1)老师播放歌曲“HideandSeek”。

(2)老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areyou?…

二、Preview

(1)听歌曲:“MyBedroom”

(2)老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习句型“What’sthis?It’sa…”

“Where’sthe…?It’sin/on/under…”

三、Presentation

Let’slearn

(1)老师先出示画有文具用品的study图片,手指图片上书房里的书问:Whatarethey?学生回答books。老师问:Wherearethebooks?告诉学生:They’reinthestudy.

(2)老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learn部分的词汇。然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课堂游戏:看谁反应快

老师把各个房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比赛看谁反应快。比如,老师说:“kitchen,学生迅速跑到老师黑板前,谁先碰到该单词的图卡,谁就是胜者。也可以让老师报单词,学生迅速举起相应的单词卡片,看谁的反应快。

Let’sdo

(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Let’sdo的图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理解watch TV,redabook,takeashower和haveasnack等指令的含义。

(2)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做Let’sdo部分的动作。老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游戏:配对游戏

老师把Let’sdo与kitchen,livingroom等图片分别呈现在黑板上,选出一个学生A做老师,将其他学生分成两大组,然后每组选派出两个学生B、B。当学生A说一个口令时,学生B和B根据口令将Let’sdo与相应的图片配对,最先正确配好的学生为胜者。

Let’ssing。

听录音学唱歌曲。

四、巩固与扩展

(1)做本单元ALet’s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课堂游戏:听音画画

老师说口令,让学生画画。

Drawabighouse.

Drawastudyinit,Colouritred.

Drawalivingroom.Colouritblue.

(3)课堂游戏:小小设计师

上一篇:暖通空调专业课程设计下一篇:安全国旗下演讲稿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