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2024-04-15

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共9篇)

篇1: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和家庭联系互动的一种方式,是家园共育的重要平台。

根据计划安排,国脉圣田幼儿园于2015年1月22日至1月30日,陆续邀请幼儿家长走进班级,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近距离的去观察、发现孩子在本学期的成长进步。

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诠释着国脉圣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家长们通过观看幼儿的生活活动:用“六步洗手法”的洗手;独立的进餐;上下楼梯的规则;行走中的秩序;相互问候的礼貌用语等等,看到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和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和亲身感受到,孩子在本学期发展情况及成长进步。通过语言领域教学,看到幼儿认真倾听、大胆、清楚、流畅的表达。在科学领域教学中,目睹了幼儿在游戏、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家长在津津有味的品读中,感悟、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倾听教师的观点、评价中,探讨着教养策略,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在惊喜捕捉孩子精彩活动的同时,家长也为教师辛苦付出而心存感激,将家园双方积极互动因此而展开。

在以游戏为主、做中学、玩中学,其乐融融的游戏活动中,不仅使家长熟悉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更为国脉圣田幼儿园的教育特色活动、巧妙的游戏安排、丰富的操作材料等内容,而感到满意。

国脉圣田幼儿园始终坚持关注孩子的健康,从饮食开始的原则。根据季节特点,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营养平衡的膳食。不断改进烹调方法,以“一物多制”的方法调动幼儿的食欲。几天来的开放活动,从主食到副食、从营养到外观、从名称到食物,家长们看着搭配合理、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的午餐和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连连赞不绝口的夸“好”!

环境会说话,氛围影响人。富有情感的邀请函、贴心服务的挂衣架、可口的饮用水、柔美轻盈的轻音乐、精心为家长编辑制作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导读等等。这些舒适的环境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也让家长感受到国脉圣田幼儿园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通过家长开放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发展。而且其重要意义,还在于赢得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家园工作的融合互动,共同奏响家园共育和谐乐章。

篇2: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小一班王诗文家长

盛夏的一天,国脉圣田幼儿园邀请我们试吃自助晚餐,虽然每天都忙,还是抽空去了,原因只有一个,近来整个哈尔滨市的幼儿家长们都陷入了对幼儿园不信任的恐慌之中。一个号称“吃的都是绿色食品”为卖点的贵族幼儿园,每年收取高额年费,却给孩子们吃过期霉变的食物,一经披露,群情沸腾!如今的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宣传,要有自我推销意识,可是,所有的行业乃至个人,自我吹嘘意识最强、说得“最漂亮”的,总是那些被证实最无做人原则,最无做事底线的人或企业。

国脉圣田幼儿园请家长试吃,出发点是好的,相互间增进了解和沟通,把食物购买发票给众多家长看,显示了国脉圣田幼儿园愿意被监督的诚意。其实,给家长试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里如一,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我希望,不久的将来,家长和幼儿园都能两无猜忌,相互信任与依赖。我想到那一天,各行各业都会这样,学生信任老师,病人信任医生,商贩信任城管,公民信任法律,人民信任国家。所以,我认为,国脉圣田幼儿园今天的做法是为达到这一目标小小的努力,我会参与并积极支持。女儿在国脉圣田幼儿园快一年了,我们夫妻对国脉圣田幼儿园是信任的,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传言和事件而动摇。

篇3: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一、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的主要特点

(一) 自上而下的准备工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展开, 幼儿园会做出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幼儿园领导、年级组和教师三个层面的准备。幼儿园领导的准备主要是指幼儿园园长、副园长等对整个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包括明确活动的宗旨、确定活动的大致时间与形式、协调整个幼儿园的人力与物力。年级组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组织, 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困难与问题。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年级组会组织教师讨论活动主题、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平行班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教师与家长在互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教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他们要做最微观层面的准备, 具体包括针对幼儿的准备、针对家长的准备。由于家长的到来, 在开放活动中幼儿会比较兴奋与激动, 从而忘记听教师的指令;或者过于紧张, 从头到尾都“放不开”;或者当家长离开的时候, 情绪激动而哭泣。为了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 教师一般会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 与幼儿“约法三章”。家长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受众群体, 教师会在开放日活动之前通知家长、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活动。教师通知、动员家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通知, 如班级的宣传栏贴通知、为每位家长发放一份通知单。还有一种就是口头通知或提醒,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前一天下午, 教师会再一次提醒来接幼儿的家长, 请他们务必来参加明天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 教师精心选择教学观摩活动的内容吸引家长参与

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准备阶段一般遵循这样的路线:确定活动的时间—明确活动的宗旨—确定活动的形式—准备活动的内容—对相关人员作出准备。在整个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选择教学观摩活动的内容。在选择内容的时候, 幼儿园和教师一般会综合考虑班级近期的教育重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幼儿近期的发展状况、家长的兴趣与需要。

许多幼儿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 教师在确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时, 会重点展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如一位教师所说:“我们这次的活动主要是让家长了解我们‘儿童城’的活动, 这个‘儿童城’是我们幼儿园特有的。我们想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我们幼儿园的探究室都玩些什么, 怎么去玩, 幼儿自己怎么去动手做这些东西。”“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促进幼儿的发展的, 不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 也是促进家长发展的。”“只有当家长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 家长才能从中获益, 即得到发展。”[1]因此, 幼儿园可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特色课程, 通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促进家长的成长, 同时为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同事关系提供了基础。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全体幼儿家长的活动, 活动的受众群体就是家长, 教师在选择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具体内容时, 也会考虑到家长的兴趣与需要。“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幼儿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要时, 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 态度也会更加积极。”[2]以服务家长为宗旨的幼儿园, 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 会考虑到家长的教育需求。

(三) 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比,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新授课上, 同一个问题, 教师会请不同的幼儿回答, 可能是单个幼儿回答, 可能是一组幼儿回答, 还可能是全体幼儿的集体展示。比如, 在S教师的课上, 教师带幼儿学习一首儿童诗。教师先邀请了班上一半左右的幼儿单独背诵诗歌, 又请幼儿分小组来背诵, 最后请全体幼儿转身面向自己的家长集体背诵诗歌。由于后面一排的幼儿比较矮, 家长看不到自己的幼儿, 教师还专门请后面一排的幼儿站在凳子上, “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背诵诗歌”。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幼儿, 他们更希望看到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幼儿没有表现的机会家长就会很失落。他们会认为幼儿平时就更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了。”S教师说道。所以, 在一学期仅有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会照顾到家长的感受, 尽量给更多的幼儿一些发言的机会, 让家长能够看到幼儿在集体面前的表现, 从而打消家长的一些顾虑与不安。

(四) 运用观察记录表帮助家长有目的地观摩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除了采用言语、动作之外, 还会把观察记录表作为一种互动符号。观察记录表一般会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以描述教师和幼儿的主要活动为主, 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要表现, 这一部分为家长观察教师和幼儿行为提供了线索。另一部分为家长的观察记录, 要求家长根据教师的提示来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的这些提示, 促使家长观察自己的幼儿, 并学习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幼儿的行为, 进一步地思考幼儿产生某种行为的主要原因。

戈夫曼用焦点互动和非焦点互动来指称两种基本的互动类型。其中“焦点互动是当人们积极有效地在某一时间里, 集中感觉和视觉的注意力于某一焦点时发生的”[3]。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种焦点互动。观察记录表作为一种活动材料或者媒介,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家长的“视觉与认知”与教师的关注点协调起来, 可以说是家长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的“航线图”, 它的使用体现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目的与意义的改变。

(五) 活动中教师创设家长与幼儿的互动环节

当家长集体进入本属于教师和幼儿的课堂时,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考虑到这种改变, 利用新环境的优势, 增加一些家长与幼儿互动的环节,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比如, S教师请幼儿改编诗歌, 并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画出来, 请家长把幼儿创编的诗歌以文字的形式写在图画的旁边;F教师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来跳舞, 请家长扮演小花, 小朋友扮演小雨。教师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 体验幼儿的学习过程, 从而更加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 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从而拉进了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影响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

(一) 幼儿园办学性质

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 这影响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遵循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运行规则, 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幼儿家长。幼儿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有足够的生源, 就必须有吸引家长的资本, 就应该尽量让家长满意。在一学期仅有的1~2 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幼儿园便以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为主, 把幼儿园的优势和特长尽量展现出来, 以获得家长对于幼儿园的认可与肯定。而那些资本雄厚的公办幼儿园在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方面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不需要考虑生源的问题, 不用刻意去迎合家长的需要, 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他们希望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 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维护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开放日活动过程中, 公办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向家长展现幼儿学习的过程, 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成长。

(二) 家长的生存状态

处于不同生存状态的家长对幼儿园有不同的期望, 对幼儿园的活动持有不同的态度。D园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 如D园园长所说, 她们所面对的大多数家长主要精力是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 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幼儿的教育上, 他们希望幼儿园能够承担教育幼儿的全部责任。当面对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 他们会表现得比较冷漠。对于这部分家长, 幼儿园在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动员工作”, 家长来到幼儿园现场之后, 更多是以一名“欣赏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生存状态, 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幼儿的教育问题上, 而且比较注重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 还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出一定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 家长不仅能够关注到幼儿的生活状况, 而且他们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的课程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也会通过观察记录表等方式对家长的行为进行引导。

(三) 教师对活动的情景定义

托马斯认为, “人不像动物那样对客观刺激进行纯粹的反应, 人在行动前都先经过对情境进行定义的过程, 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4]教师对家长开放日活动本身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方式:例行公事、成果展示、共同发展。

对于“例行公事”的教师来说, 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是他们不得不去执行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 指出:“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制度。”[5]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他们没有意识到活动对于教师、家长的意义时, 活动仅仅是例行公事。“成果展示”型教师在发现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并影响到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时, 便特别希望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家长开放日活动就被定义为一种展示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进步的平台。“共同发展”型教师希望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某一方面的发展, 便于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课程, 同时也希望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真实想法以及困惑。

三、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建议

(一) 明确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从活动展示走向合作学习

佐藤学在其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一书中提出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在他看来,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 也是教师们作为教育专家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 还是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6]

教师和家长应该是一个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 教师和家长应该有共同的愿景, 即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在这个共同体中也应该不断地获得成长与发展, 获得更多的教育幼儿的理论、经验、方法等。有的幼儿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用大段的时间来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 把幼儿一个学期所学到的主要内容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上都向家长展示。这种成果性展示是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加信任幼儿园, 从而在情感上接受幼儿园, 对幼儿园及教师产生专业认同。这种情感上的接受和专业上的认同对于一个共同体的发展是必要的, 但这仅仅是最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应该以促进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进步为目的, 让每一个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因此, 幼儿园应该转变这种观念, 从一种成果性展示走向一种过程性展示, 并把过程性展示的最终目的指向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通过集中有目的的观察、针对性的研讨促进家长的发展。

(二) 改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独唱走向合唱

通过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从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组织形式的确定到活动时间的选择等都是幼儿园及教师决定的, 家长多是处于被告知的地位。很少有家长会主动询问或者主动为教师出谋划策,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活动过程中, 家长一般也是听教师的“指挥”。这种状况可以说是教师的“独唱”。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 “角色与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 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7]在活动过程中,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个体根据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角色意识进行互动。所以, 要想改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行为, 首先要改善现有的教师和家长对于自身的一种角色定位, 建构一种更为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和家长应该平等协商、共同参与, 从教师的“独唱”走向教师和家长的“合唱”, 为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家长可以参与活动时间的确定、主题内容的选题、开放的形式等, 变活动的“客人”为活动的“主人”, 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三) 聚焦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从常规开放走向主题研讨

整体来说,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让家长学会观察幼儿, 并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判与解读, 反思造成幼儿行为的原因, 包括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也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体系, 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并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如果遵循上述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常规性开放并不能实现这一功能。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参观幼儿园的半日教育教学活动, 从幼儿入园开始, 经历晨间活动、早操、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吃饭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 家长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大量的信息, 但是家长缺少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主题研讨式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思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基于各自对幼儿行为的观察, 讨论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家长开放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聚焦在这一更小的主题上, 围绕这一主题事先作一定的准备, 从观察幼儿的活动开始, 以教师、家长之间的讨论结束, 促使教师和家长在体验、交流、反思中成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 是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明确活动的目的、改善活动中的亲师关系、聚焦于明确的主题, 提高活动质量, 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6) .

[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邱泽奇, 译.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4][7]周晓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为了更好地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帮助家长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与此同时,发现在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怎样才能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之中,使家长开放日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最终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呢?

1.提高教师组织指导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能力与树立家长科学育儿观是基础

教师要认识到家园共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有利手段。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家庭教育规律和特点,发挥家长教育优势,善于组织家长参与共育活动,努力实现双方互动。要会从实践中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向家长学习。特别是年青教师要善于从家长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与信息。通过对有经验的家庭进行家访、交谈、互相留言、网络群等向他们学习。

2.建立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项沟通,是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开放活动的内在动力

家庭和幼儿园沟通不能只是开几次家长会,办几期家长专栏就可以的。要充分认识到孩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双方因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进行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沟通,家园沟通虽然双方都有责任,管理者要提前提供沟通条件,教师要主动为沟通创造机会与渠道。当幼儿一入园时,教师就积极主动并有目的地与家长建立家园关系,以“情感”人手。具体做法有:

(1)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及教育目标

(2)在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中对家长工作提出科学的明确要求。

(3)家长提出合理要求尽量解决,对家长提出疑问给予合理的解答

(4)进一步树立全体保教人员的服务意识,家长遇到教子困惑时,及时给予指导或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幼儿发展情况各异,所以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突出重点。

3.寻找班级骨干家长,成立家委会,充分发挥骨干家长的教育正能量

家委会或骨干家长一般都是有一定素质、是家长的代表,又是幼儿园及班内开展各向活动得力的助手。当园内有重大举措与大型活动,班里有新行动或家长有共同建议时他们能出谋划策帮着定夺。当家园合作计划,需要每位家长了解时,他们又作为老师的好帮手分头传播。如果每班有几位得力的骨干家长,配合宣传、带头参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4.平等、参与、互动、建立家园合作伙伴关系是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开放日活动的保障

(1)教师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同事”关系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使彼此在尊重中有要求,要求中体现尊重。这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养态度与行为、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关爱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态度对待自己就会在心理上消除距离感,从而双方产生心灵的碰撞,架起情感的桥梁,家长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要求或任务也就能主动接纳。

(2)部分活动内容形式来自家长,重视家长关注的焦点,引发家长参与开放日活动积极性,编织互动纽带。如定期征集家长意见或建议。进行归类——把广泛征集来的意见从内容、形式、规模、时间几个方面进行归类。再按照大、中、小班年龄组确立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什么样内容、什么样形式、什么样规模分几个时间段进工。

5.管理者减少对家长开放活动的控制,给教师、家长自主权,改进对开放日活动的组织

通常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固定在几个节日,开放日那天搞得轰轰烈烈,耗费人力、物力,实际上成了老师与幼儿表演性质的活动。这种做法偏离《规程》要求与《纲要》精神。家长开放活动应让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看到孩子的真实情况、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以便家长进一步密切配合教育。具体做法:

(1)开放日活动除内容、形式、方式灵活多样外,还在规模上多种形式。管理者在总体目标做导向的前提下,给老师、家长一定的灵活性。平行班老师可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开展平行班开放日活动;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及家长需要,开展班级开放日活动;还根据个别幼儿发展需要开展个别家长开放日活动。人数不多、规模小、给家长充分的选择余地,家长可以静心地看细一些,了解深一些,也便于与教师有针对性的交谈,共商教育策略。

(2)在家长开放日前,老师对家长做必要的指导。告诉家长注意看什么?怎么看?如:要重点看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看孩子怎样与同伴相处;看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横向的攀比,以免产生消极后果。

(3)扩大开放日的活动空间,为孩子提供社会性活动。大自然是多姿、多变的,它对幼儿的教育功效是用任何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幼儿这一不断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未来一定要融入大社会之中,扩大开放日活动的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组织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之中是一件非常有学问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思考与研究,以上只是个人一点经验,还存在着一些缺撼,分析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其中有许多不足期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篇5: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国脉的教师流动性特别强,这点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我们10月份入园,当时的班级配置是2个教师1个保育员(协议上是3个教师1个保育员,一直没有配齐)。班级里共12个小朋友,有5个是跟着老师升上来的,7个是新入园的。新入园的小朋友当然哭,哭了一个月,都适应的差不多了,不哭了,这时候,班主任辞职了,据说是被其他的幼儿园挖走了,小朋友们又开始集体哭,不去幼儿园。。最最搞笑的是,幼儿园瞒着我们,给塞了个极烂的教师当班主任,这个烂老师打小朋友的耳光子,恐吓孩子,被家长们发现了,家长们才知道换老师了,集体找园长,又给换了一个老师。不得不说,在此过程中,大园长根本不出面,都是二园长出面。二园长的态度非常推诿,就是两边哄,要不就是哭,特别会表演,说自己没有办法,也是被雇的,说了不算云云。不想着解决问题,后来惹怒了家长,准备集体转园,才不得不换老师,并且承诺稳定教师队伍。之后稍微平静了一段时间,等到14年3月份,班主任老师又辞职了,孩子们又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幼儿园又随便塞了一个老师,然后这个老师骂孩子被家长们发现,家长又开始找园长,然后又换老师。。我们在那里半年的时间班主任老师换了4个,其他的配班老师更像走马灯一样。。

前台的接待随时都被抓去班级帮忙代几天孩子,这个班的老师换到那个班呆几天。。非常混乱。。可以说,在国脉幼儿园,是个人就能当老师,老师们都特别年轻,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辞职的老师告诉家长“谁愿意在那里干啊,一个月才2000来块钱”。巨搞笑的是,辞职后老师干啥的都有,有开化妆品店的,有代购的。。再说一下老师的素质:因为他们选拔老师的随意性,导致老师的素质普遍不高。老师说脏话、骂人的情况比比皆是。孩子回家学”塞脸、手欠”这样的话,问跟谁学的,都说跟老师学的。关于班级孩子少,关于前台的承诺——大骗子

国脉的前台可能是最让家长们反感的,因为从来不说实话。

入园的时候,承诺“每班最多15个小朋友”,后来证明这是多么可笑的骗子。我们转园的时候,班级的小朋友是35人,最最搞笑的是,学校拒绝家长们联系,不开家长会,不给家长说实话,不告诉班级实际多少人。我们转园的时候问班级多少人,告诉是25个人,家长们联系的人名单上都到了35个了,还硬说是25个。。并且最最夸张的是,据已经辞职的教师说,她们都把孩子整到视频看不见的地方。。欺骗家长。。关于视频——形同虚设

说有视频?最搞笑的是几个班轮换,每个班几个镜头而已,很长时间轮换一次,并且看不了几眼就跳走了,还必须在园里看。。形同虚设的视频

总之,感到这个幼儿园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高大上,基本上把时间

和精力都用来糊弄家长了。从前台到老师都是大忽悠,说话不负责任,也许他们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因为都是聘的,一旦干的不爽,就辞职了。

篇6: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关键词:家长参与,开放活动,比较分析,对策

1 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在特定的日期向家长开放教育活动。园长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引领人, 在努力与世界幼教发达国家对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 上海郊区园长对美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会做出怎样的评价?他们的评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的评价?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采用重点访问法:选择一定的情境, 把研究对象置于其中, 进行访问, 了解他们在情境中的主观经验, 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解析。[1]

2.2 研究材料:

把研究者在美国P市M幼儿园家长开放日中拍摄的照片按活动环节进行编码, 随机选出4个环节的照片各1张。

2.3 研究对象:

在上海10个郊区中随机抽出5个, 再在每个区中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 其园长为研究对象。

2.4 研究步骤:

在各园长办公室进行访谈;征得同意后, 对访谈进行录音;呈现4张照片, 加以说明;确认理解照片的内容后, 开始提问;把访谈的声音资料转化成文字资料, 反馈给园长。

3 研究结果

3.1 对自由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家长对孩子很亲切、很关注;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D2:这种形式非常好, 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活动, 值得我们学习。

D3:家长笑得很灿烂, 没有作为一种旁观者, 也没有帮孩子操作;孩子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非常开心, 没有心理压力。

D4:孩子少, 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好;家长在旁边看孩子, 让孩子自主操作。

D5:这2位家长是以很欣赏的神情在看孩子操作, 没有表现出大手代替小手做事。

由此可知, 园长在评价自由活动时, 最为关注活动中的家长, 认为他们能仔细观察孩子而不是对孩子熟视无睹, 主动参与活动但又不对孩子包办代替;较为关注活动气氛, 认为它轻松、愉快、融洽、和谐, 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也能考虑到活动中的幼儿, 认为班级规模小, 利于他们探索;还能考虑到活动的作用, 认为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3.2 对烹调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家长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很自然, 贴近孩子生活, 孩子很喜欢;我们不敢在厨房里搞。

D2:非常注重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可在厨房里活动, 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在中国幼儿园, 孩子一律不允许进厨房。

D3: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孩子体验, 作品成功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让孩子真正学会生活。

D4:他们让孩子亲身体验, 3个孩子都很投入;家长都参与活动;我们带孩子到厨房去操作还是比较少的, 因为考虑设施和安全。

D5:2个家长带着孩子专心致志地做点心, 孩子相当开心, 像这种太生活化的东西都被我们许多幼儿园抛弃了。

由此可见, 园长在评价烹调活动时, 最为关注活动中的儿童, 认为他们都对活动感兴趣、很专注、很自主, 能通过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较为关注活动中的家长, 认为他们对活动很专心、很投入;比较关注活动的场所, 认为厨房大门的打开, 能为儿童提供直面生活的机会。

3.3 对集体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老师很自然;孩子很开心;每个人的神态都很专注, 都在跟着教师的要求做;说明老师的方式方法完全符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家长的配合很好, 孩子坐在里面, 家长坐在外围。

D2:这个活动真的是非常的宽松;孩子非常地投入;家长也参与进来, 这对家长来讲也是个受教育的过程。

D3:我们开放活动, 没有这么自由、宽松。

D4:孩子很放松;老师坐在小板凳上, 很亲切, 没有要求他们怎样坐好;家长也是放松的。

D5:从家长的姿态、孩子的坐姿、上课老师的神情中, 我感到他们的活动是常态的:家长以放松的神情在参与活动, 小朋友的坐姿也比较多。

从上可知, 园长在评价集体活动时, 都很关注活动中的教师、儿童、家长以及活动氛围:认为教师既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 而不是严格限制幼儿坐的姿势、形式、方向和视野, 又能以自然轻松的方式组织活动, 而不是去做许多准备工作,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就或自己的才能;认为儿童很开心, 虽然随意、自由, 但又不失专注和投入;认为家长很放松, 能配合教师, 参与活动, 从中受到教益;认为活动氛围自由、宽松。

3.4 对午餐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自带午餐为幼儿园减轻了很多负担, 这很好;家长在用餐中, 很轻松、很愉快;孩子进餐需要有个愉快的环境, 这种氛围很好。

D2:自带午餐很好, 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也省掉了幼儿园很多人力和物力。

D3:对后勤工作来说, 他们已减轻了负担;像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来操作。

D4:午餐都是自带的、丰富多彩, 真的蛮好, 对我们园长来说, 没有很多的压力。

D5:体现了家园的一种亲密程度和相互尊重的观念;他们在共同午餐, 吃得很开心, 重在感受和参与, 这是比较好的;我们国家对幼儿园食物的限制非常多。

从上可见, 园长在评价午餐活动时, 最为关注午餐来源, 认为儿童自带午餐能减轻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压力,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较为关注午餐含量, 认为食物品种多样、营养丰富;还能关注午餐氛围, 认为家长和孩子同吃, 是尊重家长的表现, 利于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4 讨论与建议

4.1 家长参与的方式

从对自由活动的评价上可以看出, 园长喜欢美国家长积极的参与态度和民主的参与行为, 而不喜欢中国家长消极的参与态度和放任、代劳的参与行为。

致使我国幼儿园与家庭在参与方式上产生分歧的原因是: (1) 幼儿园的管理欠民主。幼儿园每学期只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 而没有经常打开大门, 迎接家长的来访, 错失了让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真实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许多时机。 (2) 幼儿园的指导不到位。幼儿园在向家长开放活动之前, 只是给家长发个“通知”, 告诉他们开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而没有对开放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家长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加以说明。

为了使家庭参与的方式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实行家长开放政策。幼儿园要意识到家庭和他们一样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儿童。研究表明, 家长期望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来支持儿童的成长。[2]因此, 幼儿园应实行开放政策, 欢迎家长随时来访,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使家长能利用闲暇时间, 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 客观评价孩子。 (2) 发挥教师多重作用。家园合作经验表明, 在家长参教过程中, 教师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 为了使家长能以适宜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到教育中来, 幼儿园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鼓励教师扮演好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等角色。

4.2 厨房重地的禁区

从对烹调活动的评价上可以看到, 园长羡慕美国幼儿园把厨房大门打开、吸引儿童与日常生活亲密接触的勇敢举措, 而对中国幼儿园紧闭厨房之门、把儿童与真实生活隔离开来的胆怯做法提出了质疑。

导致我国幼儿园厨房成为禁区的原因有: (1) 教育政策的贯彻不力。2002年教育部颁发《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提出“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2006年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要求“监督、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4]为了实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目标, 幼儿园建立了各项厨房卫生安全制度, 而“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牌子的挂出则是一种堵塞措施。 (2) 幼教工作者的认识偏差。美国同行视厨房为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所, 而我国却把厨房看作是一个“雷区”, 想到的较多的是导致儿童身体受伤这一消极面, 但对能更好地点击生活这一积极面看到的较少。 (3) 家园边界的划分不当。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对优质幼儿园提出了各项评价标准, 其一就是“家长可以在任何时候参观访问幼儿园的任何地方”, [5]这就消除了家园边界;而我国则没有提出类似的评审要求, 加上一些幼儿园还亮出了“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的“黄牌”, 就使家园边界格外分明, 且有失偏颇。

要打破厨房重地禁区, 我们就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 开展大讨论。如何真正执行教育政策以保证厨房的卫生安全?在已采用的措施中, 哪些是积极的防范措施, 哪些是消极的阻断措施?儿童进厨房, 会带来什么正面或负面效应?如何利用积极因素去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反思讨论, 寻找变革思路, 为实现“厨房革命”做好认知准备。 (2) 变禁区为特区。美国在厨房开展烹调活动的举措,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我们可以此为参照, 解放儿童的空间, 把厨房禁区当作特区, 既不谈“厨”色变, 也不掉以轻心, 健全各种积极的预防机制, 为实现“厨房革命”做好制度保证。 (3) 进行小实验。我们要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 适时打开厨房大门, 指导儿童和家长进入, 观看、参与制作食物, 使儿童受益无穷。

4.3 集体活动的坐姿

从对集体活动的评价上可以发现, 园长赞扬美国幼儿园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坐姿的策略, 而对中国幼儿园硬性规定儿童坐姿的措施流露出了不满。

导致两国对儿童坐姿要求不一的原因是: (1) 儿童观的不同:中国教师认为, 儿童是小大人, 应像成人一样坐要有坐相、要坐如钟;美国教师认为, 儿童是成长中的人, 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长时间地保持某种坐姿, 应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变换坐姿。 (2) 健康观的不同:中国教师更看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认为童年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儿童只有时刻挺胸坐好, 才能避免出现脊柱弯曲的不良状况;美国教师更看重儿童的个体特征, 认为不同的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坐姿也就不同, 只有允许儿童选择坐姿, 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 (3) 教育观的不同:中国教师比较注意集体活动的形式, 强调对幼儿进行整齐划一的“军营式”管理;美国教师比较关注集体活动的氛围, 重视对幼儿进行轻松自由的“田园式”管理。中国教师比较关心集体活动的认知效果, 认为儿童只有坐得好, 才能学得好;美国教师比较关心集体活动的情感体验, 认为儿童只要乐于参与、感到愉快就行了。中国教师比较重视集体活动中自己的“闪亮登场”, 认为这是向家长展示自己管理才能的最佳时机, 因此对儿童的坐姿严加控制;美国教师比较注重集体活动中家长的合作分享, 认为这是吸引家长参与教育的宝贵时光, 儿童的坐姿只要不妨碍活动的开展就行了, 因此对儿童的坐姿不予干涉。 (4) 成才观的不同:中国家长认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自己的孩子不论在哪一方面都要比别的孩子强, 因此喜欢相互攀比,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如同伴的坐姿, 就会加以干预;美国家长认为,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 没必要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 所以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落实在孩子的坐姿上。

美国关于儿童坐姿的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 正确看待儿童的坐姿:我们应把儿童看作是发展中的人, 正确认识儿童的特点, 全面理解儿童的坐姿, 并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度;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把儿童不合乎成人要求的坐姿与违反班级常规区分开来。 (2) 增强管理班级的能力。幼教实践表明, 如果班级是混乱的, 那么儿童则不能学, 教师也不能教。[5]因此, 我们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我们要把关注儿童的坐姿与重视活动的气氛结合起来, 把注视儿童外在的行为特点与注意儿童内心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3) 密切与家庭的关系。幼教经验表明, 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彼此了解和认可对儿童的期望, 那么他们就能达成共识;如果家长和教师合作, 那么家长还能帮助教师经营班级。[5]所以, 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 发挥家长在培养儿童良好坐姿中的积极作用。

4.4 午餐活动的负荷

从对午餐活动的评价上可以发觉, 园长向往美国幼儿园让儿童自带午餐减轻负担的“仙境”, 而对中国幼儿园为儿童提供午餐承载压力的困境表现出了无奈。

致使我国园长承受午餐压力的根源主要有: (1) 教育政策。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提出“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明令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同年还发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6年又颁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强调“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8]这就使园长时刻绷紧“食品卫生安全”这根弦, 以免受到处分。 (2) 伙食管理。幼儿园庞大的规模增加了午餐的工作量。为了做到账目明细, 每月要向家长公布伙食费收支, 为缺席儿童退还伙食费;为了确保营养均衡, 每周要为不同年龄儿童制定食谱;为了防止病从口入, 每天要做好食物清洗、炊具餐具消毒工作。这就使园长在午餐供应的整个流程中不能有任何疏漏。 (3) 家长重视。“民以食为天”, “吃”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他们不仅会观看幼儿园的食谱, 而且还会寻问孩子进餐的情况, 这就使园长在午餐的质和量上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为了缓解园长的压力,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反思餐前准备。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幼儿午餐做好准备?如何通过不同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 使家长知道应给孩子带什么样的食物来? (2) 优化午餐环境。在美国, 不仅允许教师和儿童一起午餐, 而且还欢迎家长来午餐。[9]这就给儿童营造了一个家庭式的进餐氛围, 使儿童能仿效身边成人的榜样,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也可对此进行尝试, 以扭转儿童进餐时, 教师和家长都是旁观者和监督者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参阅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73.

[2][3]Berger, E. (2004) .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ing together.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p.282.

[4]http://www.moe.edu.cn2008/02/12

[5][6][7]http://www.naeyc.org2008/02/13

[8]http://www.moe.edu.cn2008/02/15

篇7: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关键词】家长开放日 教学活动 家长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92

幼儿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种形式,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窗口,是一项家长和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活动,同时也是家园之间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家长开放日活动一般每学期定期向家长开放两次。幼儿家长开放活动日,指的是:幼儿园在特定的时间里向家长开放园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让家长观看上课、游戏、幼儿作品展览以及进行半日参观活动。通过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达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了解,实现家园共育,更好地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我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这样的活动。然而,许多家长由于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间和频率与他们的需求不完全相符,对于上班时间来参加孩子的活动,部分家长感到很有困难,往往错过每学期二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而对于幼儿园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二次,家长们则有更多的需求;另外,由于人多,家长和教师无法进行个别交流,也不利于家园合作进行教育。为了使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更有实效,我们思考着如何给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因此,我们力图探索如何提升活动质量,使家长开放日活动更富有成效。

一、时间上,改变每学期固定的开放日活动时间,增加开放活动的次数

家长开放日活动要考虑到家长的时间,我们除了把每月的10日定为家长开放日,增加开放的次数以外,也有放在周末进行,这样,就给家长提供了时间上的方便,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到幼儿园观看孩子的学习、生活、游戏和教师的教育活动。由于家长来的次数比较多,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也增多,使家园双方能够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共同研讨教育对策,进行同向、同步教育,也能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形式上,改变观摩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

以前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多采用观摩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现在每月有开放日,如果每次都让家长观摩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已经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会因单一的组织形式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由此,我园结合季节、节日、主题等安排了新颖有趣的班级区域活动、班级小竞赛、年段亲子游戏、班级亲子制作、亲子外出游玩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小班上学期,为了让小班家长了解幼儿折叠衣裤等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在学期最后一个月的家长开放日组织了“生活技能小竞赛”,家长通过活动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并配合教师指导幼儿练习,促使幼儿生活技能的提高;在中班年级组的亲子制作活动“三八节贺卡”中,大家在感受节日气氛、孝敬妈妈的同时,家长们为幼儿示范了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接纳别人的建议等;在大班亲子制作活动“做艾饺”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共同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在大班外出活动“参观苗圃、访问花农”中,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共同体验家乡本土文化。

又如平日在与家长们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不仅爸爸妈妈喜欢参与我们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喜欢。于是,我们针对不同的家长组织不同的开放活动。在大班年级组的“亲子运动会”中,幼儿和爸爸妈妈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也从中感受遇到困难要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大班的家长开放日,我们结合重阳节举行“爷爷亲奶奶亲”的亲子活动,这不仅增进了幼儿与祖辈们的情感,还让幼儿学会了尊老敬老。

再如:参与娱乐性质的亲子活动,或由家长亲自参与组织上课做游戏,体验会更丰富更为长久有效,因为老师不可能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而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比如说医生、商人、手艺人等,却能弥补老师的不足,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家长们充分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不仅使家园双方都受益,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获得最全面的发展。

三、内容上,改变家长观摩者和聆听着的角色,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大多扮演观摩者和聆听着的角色,很少有机会扮演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或合作者。在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家长即使有机会参与指导或合作,也不免流于形式。因此,要使家长开放日活动富有成效,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被动地位,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

为了提高其家长开放日活动的针对性,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活动前后和家长进行广泛的交流,充分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班上现在孩子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根据家长的需求、孩子的问题,来设计相应的活动,不能只是老师一方面想组织集体的某个教学活动,而应该是教师在于家长、与幼儿、与班级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萌发出来的,要做得更加地有针对性。比如在小班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教师就以“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为主题,向家长们重点开放幼儿的生活活动,让家长们耳闻目睹孩子吃早点、入厕、洗手、吃饭等过程。或者包括学习正确地洗手方法以及正确的进餐姿势等。又如在中班上学期11月份的家长开放日,我们结合学习主题“在秋天里”举办了“亲子水果拼盘品尝会”。我们的做法是:在开放日的前二个星期,幼儿园初定内容,并向家长征求意见,由家委会汇总意见后最后确定活动内容,并向全体家长发出邀请,让家长了解本次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这时,距离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有一个多星期,家长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幼儿共同商量制作主题、采购所需水果。许多家长为了在活动的当天很好地完成任务,提前和幼儿在家中进行练习。可见,在准备阶段,家长就充分发挥了自己是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也感受到了亲子活动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认识了许多水果,与爸爸妈妈一起发挥想象,制作出了有创意的水果拼盘,并通过介绍加强了自信心的培养。家长们通过这样一个共同的活动,了解孩子的特点、学习方法及近期的教育目标,从而更有效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孩子会进步得更快。

四、场地上,改变开放日活动的场所,注重活动的开放性

幼儿园由于场地不大,开放日活动时班上不免都很拥挤,户外活动也因场地受限相互干扰,对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及幼儿的注意力都有影响,给老师组织活动带来许多的不便和压力。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资源丰富。因此,我们的开放日活动也利用了家长们的资源,如家长们的工作场所、亲子游等,既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保证活动更好地开展,又充分发挥不同场所在幼儿成长中的独特教育作用。

五、评价上,改变开放日活动的评价形式,采用评价适时具体化

以往,我们在开放日活动结束后一般都要请家长对开放日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一般由家长写书面的反馈意见及建议,大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写就笼统的写几句泛泛的大话,或是仅仅感谢老师之类的话,对开放日活动有效的提高帮助的不多。因此,在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一是进行了座谈的形式,既可以拉近家长和老师的距离,又可以集体的研讨,能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家长的积极性和有效开展开放日活动都是很有效果的。二是利用问卷的形式通过家长反馈,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家长根据实际来回复,这样也能真实地了解活动的效果及家长们的真实看法和需求。

篇8:国脉圣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纪实

一、活动前——要“打好两支预防针”

为了使自己在活动中做个“明白人”,让孩子减少“人来疯”的现象,家长需要“打好两支预防针”。

“第一支”给自己。在活动前教师一般会简要介绍此次开放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三种表现(超乎平常、和平常一样、不如平常)以及指导家长在活动中如何观察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这就需要家长认真聆听,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活动的开展。

“第二支”给孩子。开放活动的前一天晚上或者和孩子一起来园的路上,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关于开放活动的一些话题,如:“我想听听老师讲课,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有趣,好吗?”“宝贝,明天爸爸想和你一起去幼儿园上课、玩游戏,你觉得怎么样?”“今天有很多的叔叔阿姨在你班里看活动,你会怎么表现呢?”……从而缓解孩子看到很多家长时的兴奋或紧张,并促使孩子在活动中积极表现。

二、活动中——要“静观其变”

有的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参与活动不积极时,往往会催促甚至责备,致使孩子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干脆自己“冲锋陷阵”,结果孩子反而成了旁观者;还有的家长就像上述案例中那样,对孩子随意训斥……孩子们出现这些状况与诸多因素有关,主要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开放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

家长来到班级,本身就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兴奋或干扰。对此,家长要“静观其变”。也就是说,家长应重在观察,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观察孩子在园表现与在家是否一致,等等。当然,“静观其变”并不是要家长不参与活动。当教师需要家长参与活动或教育孩子时,家长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适时适度地介入其中。

三、活动后——要“一问二接三互动”

开放活动结束后,家长一般会有很多的感言想和老师、孩子交流,但是不能太心急。对此,建议家长要做到“一问二接三互动”。“一问”,就是家长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后及时和孩子沟通,问问他在今天活动中的所思所想,如:“活动中你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区角,心中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哪里最出色?”“老师提问后,你举手了,可是没叫你回答,你的想法和同伴说的一样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家长不仅能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而且还让幼儿有了较为正确的自我评价。“二接”,就是家长和幼儿沟通后,重新梳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再约老师做进一步的交流。同时,对教师提出的下一步家园配合的做法,家长要主动接纳。“三互动”,就是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老师沟通,同时也可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告诉老师,最后结合教师和自己的观点,做出判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适宜的发展计划。当然,之后的时间里,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坚持不懈地实施这些计划。

篇9: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中的家长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半日开放活动 观察记录表

有一次参加某所幼儿园开展的大班幼儿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活动之前,各班级教师向家长提出的要求是: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用眼睛观察孩子。活动之后,请家长交流感受,一位幼儿的妈妈激动地表达了她的惊喜:她发现孩子与平时自己眼中的有许多不同和优点。而这些惊喜要得益于班级老师一再向家长强调的观察,以前自己根本不会观察孩子,只要孩子遇到问题和困惑,赶快就会帮助解决掉,觉得这样才是一位好妈妈,从这次活动,她真正认识到观察孩子是一件多么重要和快乐的事,让她更爱自己的孩子了。从这位妈妈的话中,我感到观察改变了家长的一些错误教育和观念。

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是将家长请到幼儿园,让他们走进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向他们展示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游戏中的状态的一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放活动。其是家园合作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能够使得家长全面、直观地看到幼儿在幼儿园发展学习的状况,既体验孩子的在园生活,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策略,感受幼儿园专业性的教育,从而引导家长逐步理解、掌握早期教育的正确观念和教育幼儿的适宜策略,促进家长更加重视、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少家长是不会科学地观察了解幼儿的,而且不是说只要观察就能够了解孩子,只有明确为什么要观察孩子、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如何通过观察解读孩子,才是真正了解孩子。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引导家长学会运用观察发现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让家长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

一、幼儿园利用各种互动平台,指导家长做好观察的准备

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幼儿园的活动,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状态,这应该是半日开放活动深受家长期待和喜爱的原因。我在深入幼儿园观摩半日活动时,发现家长参与的积极度很高,幼儿的身边总是有一位家长的陪伴,有的甚至是几位家长:父母、祖父母等。在活动中,经常看到家长们的一些做法: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完成遇到困难或有状况发生时不由自主地伸出“援助之手”,将一些方法和策略直接告诉幼儿,或者是直接上手帮助孩子完成。究其原因,家长会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想的是“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就能做好,我的孩子就不行呢?”“快帮他吧!不然太丢人了,这么多家长在看呢!”,导致的结果就是剥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相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做起来比较慢,家长就会插手“帮助”,就怕自己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有的孩子对于这种“帮助”感到很高兴,变成了旁观者;有些孩子不愿意大人介入,会向家长抱怨,家长就训斥起自己的孩子来,弄得孩子情绪低落,不愿意再做下去,等等。在区角活动中,看到孩子自由学习和游戏,有些家长在孩子旁边,一会儿给孩子那这个玩具,一会儿指挥孩子应该怎么玩,要不就是直接动手,俨然变成一位“指挥家”、“决策者”等。在户外活动中,亲子游戏较多一些,家长代替孩子取器械、大人小孩一起参与的双人体育竞赛,变成了家长抱起孩子跑的成人赛;孩子游戏时,总在旁边不断提醒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危险……在生活、卫生习惯上,有些家长直接代办擦鼻子、送碗筷、穿衣服、端来孩子的水杯让喝水,等等。家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活动,不会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活动。因此,幼儿园应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在开学的家长会上,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安排通报给家长;在半日活动之前,利用“家园校信通”发布活动通知,便于家长做好安排;利用家园联系栏中、校信通、白板上公布活动内容安排表,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比如提示家长不要打扰孩子;认真观察孩子;观察孩子时,要把孩子的表现和以往的表现作对比,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横向比较;不要在活动现场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对孩子的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等等。目的是让家长有准备地参与到半日活动中,对家长提出一些需要做到的事宜,幼儿园利用半日开放活动,不仅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理论知识,而且为家长提供可供支持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家园共育与幼儿发展。

二、利用观察记录表帮助、引导家长学会观察了解孩子

在家长参与度高的开放日活动中,可以利用观察表训练和培养家长的观察能力。活动前发给每位家长一份活动观察评价表,表格中包括幼儿所进行的活动内容、目标和观察要点。活动内容涵盖每个环节:集体教学、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并指明家长在每个环节中所要重点观察孩子的哪些表现、哪些行为,如幼儿遇到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甚至细致到孩子在生活活动(入园、离园、喝水、盥洗、进餐、如厕等)中细微的行为习惯、生活技能等;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参与度、互动、行为或是幼儿的情绪等;游戏和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情、动作、交往能力等,有可能出现的行为及家长所应该有的行为和对策,等等,记录下来。家长在拿到表格后要仔细阅读,理解每个条目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与教师沟通。观察记录表尽量简单明了,多以划“√”和记录时间反映幼儿的活动情况,这样,既方便家长在半日活动中记录,又能够让家长有时间更好地观察幼儿。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家长做好观察记录,引导家长在观察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观察别的孩子,让家长对自己孩子今后还需要发展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这其中一定要告诉家长不要总是去比较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的不足,尤其不要当面斥责孩子,要纵向比较孩子的发展,对比孩子现在和以前发展的改变,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放给家长人手一份《指南》制定的对应本班年龄段幼儿的各领域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对自己的孩子这一年龄段的发展状况有一定了解,心里明确观察指向,通过学习也会获得好的关于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

三、活动后要及时组织家长开展交流活动

在家长看完孩子们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家长开展交流活动,目的是更好地指导家长从观察中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方面的教育策略与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解决教育孩子的一些困惑,等等。教师在活动之前应制订好活动方案,确定、参加人员及分工,切忌无准备地开展活动,避免疏漏活动内容和达不到效果。活动可以采用集中或分组的形式开展。集中的形式是将家长集中起来一起交流,班级教师要先准备一些话题,活动时指导家长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交流,如“你在观察孩子时发现了什么”、“你发现孩子哪些让你吃惊的变化”、“你的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作为家长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等等,让家长提出参与活动的一些想法、建议和意见,教师应及时做好记录;分组的形式是让家长自由组合分组交流,每组选出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录人,家长在小组中发表自己观察后的感想、困惑和运用的策略,记录人做好记录,主持人在最后向全体家长汇报。对每个小组困惑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由班级教师抛出来与家长共同探讨,看是否有家长能够解决的,家长解决不了的,就由班级老师作解答。如果当时不能解答,可以随后解决,也可以邀请专家或园长参与,做好答疑解惑的环节。注意班级教师在与家长交流互动时,要多用具有说服力的事实说话,以观察到的幼儿参与活动的实例和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打动家长的心,对个别家长偏颇的做法或是看法,可以提出来让家长讨论提出正确办法,提高家长认识,这样做才会受到家长的欢迎,增强家长观察的信心,从而提高家长观察的积极性。

总之,幼儿园应该利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这一平台,有效利用一些多元化教育手段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家长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使孩子在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美德少年”李海云(先进事迹)下一篇:小题大做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