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2024-05-06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精选8篇)

篇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采用协整检验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出口与进口以及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处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加大出口的同时,要重视进口的作用.

作 者:陈伟国 范大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刊 名: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年,卷(期):20(4)分类号:F752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 因果关系

篇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摘要]加工贸易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也是推动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分析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把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江苏省应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降低省内加工贸易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市场多元化程度。

[关键词]江苏省;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修订)》中规定,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以下简称料件),经加工或者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加工贸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的加工贸易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近几年,江苏省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突出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得到空前的发展。

一、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进料加工增长快于来料加工

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数据显示,1980年来料加工进出口额为13.3亿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70%。而到80年代末期,进料加工比重增加,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首次超过来料加工总额。江苏省进料加工进口额为3462.09亿元,出口额为7357.96亿元;来料加工进口额为1357.16亿元,出口额为995.60亿元。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而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进料加工方式的基本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注重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并且逐渐成为主要力量,加工贸易的整体格局也从以来料加工为主转变为以进料加工为主。

2.主要贸易伙伴格局发生变化

欧盟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第一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台湾、韩国名列贸易伙伴前茅地位。近年来台湾省继续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一来源地,韩国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二来源地。欧盟、日本、美国、香港、韩国、东盟仍未江苏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十一五”期间,欧盟、美国、日本稳居江苏省前三大贸易伙伴的席位,欧盟一直是江苏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期,韩国由江苏省第六大贸易伙伴跃升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在此期间,江苏省对韩国贸易的增长异军突起,对韩国进出口有的298.4亿美元增长至的538.6亿美元,增长了80.5%,其中出口增长了82.9%。20韩国已成为江苏省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3.江苏省内加工贸易区域差异明显

在全国看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可以算是领头羊,然而,就江苏省内部而言,每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也有较大差异。整体而言苏南地区首屈一指,20,苏南地区累计进出口1795.9亿美元,与此同时,苏中累计达到116.4亿美元,苏北地区累计达到21.56亿美元。年苏南地区同比上涨32.2%,达到2133.3亿美元,苏中苏南也有所增长,分别达到139.1亿美元和28.32亿美元,在2010年,苏南地区所占比重达到92.7%。

4.出口加工区继续发挥作用

20全省加工区进出口249.1亿美元,同比增长77.1%,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的16.9%,高于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3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4亿美元,进口107.7亿美元。昆山、苏州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分别出口107.9亿、2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83%、328.7%。年1-10月,江苏省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3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同比增长33.4%;进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全省加工区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8%、9.4%、3.5%。昆山出口加工区继续独占鳌头,进出口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二。

5.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

江苏省加工贸易早期是以服装、玩具、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第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额的71%。2010年1月江苏省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额为900亿元,同比增长6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65.39亿元,同比增长42.3%,而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159.36亿元,同比负增长7.9%。江苏省出口产品档次大幅提高,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方式,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拟用出口增值率对两种贸易进行研究,然后,采用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江苏省GDP的组成部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加工贸易与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关系。

1.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增值率对比加工贸易出口增值率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增加程度,通过公式:出口增值率=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进口,计算出1995-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值率并且对比两组数据,从而了解江苏省加工贸易附加值的现状。

由上图可知,一般贸易的出口增值率1995年至经历了一个直线下滑的趋势,之后保持平稳波动,年以后又表现出来上涨的趋势。加工贸易基本波动幅度不大,增值率总体而言没有一般贸易波动明显。总体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增值率的平均值要高于加工贸易,因此我们认为江苏省的一般贸易附加值要高于加工贸易。这也证明了,江苏的加工贸易虽然在量上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是其生产的产品仍然是出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考虑到贸易对经济的作用存在正反两个因素,一是在通过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的TFP,二是在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使发展中国家被迫专业化于附加值比较低的行业。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江苏省的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

2.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对比

为进一步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采用数据模型对1995-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aX1+bX2+cX3+dX4,其Y为GDP,X1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为X2,X3为一般贸易,X4为加工贸易,通过分析得出每一项的系数分别如下表:由上表得出:a=0.369,b=0.428,c=0.094,d=0.123,即Y=0.369X1+0.428X2+0.094X3+0.123X4,从这个表达式的系数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总额与GDP之间均有正相关性。这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GDP对加工贸易的回归系数为0.123,说明加工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单位,就使GDP平均增加0.123个单位,而GDP对一般贸易的回归系数只有0,094,这表明加工贸易总额对江苏省GDP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是江苏省的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但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加工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直接影响江苏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培育和发展加工贸易是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

三、对加工贸易提出建议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多种贸易方式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对于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加工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已逐渐赶超一般贸易而成为江苏省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得知加工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一般贸易的产品附加值要高于加工贸易,且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但是一般贸易受资本积累的约束,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效应比较缓慢。综合上述结论,笔者认为江苏省更应该注重于加工贸易的发展升级,因而针对江苏省加工贸易目前的现状,对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化程度

从大体上来说,来料加工和进口加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税务处理上,总结出三个方面:一是来料加工进口材料是全额免税,进口加工进口时要付材料费用,但不需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的缴纳要看具体哪种材料;二是来料加工的加工费免征增值税、消费税,进口加工不涉及加工费的问题;三是在货物出口时,来料加工免增值税,但不退税,进料加工则免税且退税。

而从得出的数据来看,应该扩大进料加工,加工后增值部份可以退税,进口材料免税。从自身来讲,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替代部分加工贸易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既可以“借船出海”,又可以在配套过程中充分利用加工贸易的“溢出效应”,提高本土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

2.加速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

通过分析,江苏省加工贸易仍然处低附加值状态,所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拓宽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组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视高新区的建设;吸取传统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都是加速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有效途径。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为企业在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提供融资、国际市场资讯、人才引进等方面。扩大产品领域,提高产品层次,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加工贸易型企业将生产转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加工贸易。

3.降低省内加工贸易的地区发展差距

重视省内教工贸易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苏南地区发展尤其迅速,但是在这同时,苏北地区的加工贸易却仍然没有发展起来,这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应给予苏中、苏北地区加工贸易相关优惠政策,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提供融资、国际市场资讯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帮助。加快苏中苏北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缩小苏中苏南苏北地区差距,使得整个江苏省的加工贸易一起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当省内差距减小后,加工贸易必然会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起到更有利的作用。

4.开拓新兴市场

篇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对于一国来说, 进口和出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方面, 两者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 很多人一直强调出口对一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很少注意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这与传统经济理论重视出口轻视进口有一定联系。如重商主义主张奖出限入, 保持有利的贸易顺差;贸易乘数理论则认为, 出口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而进口则会抵消这种作用, 提倡追求贸易顺差等。直到最近十几年, 人们开始意识到进口也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的研究文献也陆续出现。

Romer (1993) 利用76个发展中国家1960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机器和设备进口对生产的影响, Coeetal (1997) 考察了通过机器设备进口而流向欠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 Michelle P.Connolly (1998) 认为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可以直接增加国内产出、促进国内模仿和技术革新, 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Connolly (2003) 用75个国家1965年~1990年的专利数据代表这些国家的模仿与创新, 量化了高科技产品进口对进口国模仿与创新的溢出效应。

国内较早研究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有佟家栋 (1995) , 样本的数据区间为1953年~1990年, 分析的结论是1979年~1990年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国内的生产力, 进口对国民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刘晓鹏 (2001) 对我国1981年~1997年的进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 结论是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不显著。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进口贸易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受到我国不少学者的关注。季铸 (2002) 、李永军 (2003) 、吴振宇 (2004) 、尹翔硕 (2005) 、邓海滨 (2006) 、徐光耀 (2007) 等, 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进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其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即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分析的过程来看, 大多只对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且样本区间有限, 没有深入考察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和联系, 对进口贸易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缺乏理论解释。本文依据已有的有关研究结果、现实和历史经验提出应对我国外贸政策进行重新调整, 重新审视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

二、时间序列模型

(一) 平稳性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期望、方差和自协方差, 则该时间序列就是平稳的, 否则就是非平稳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差分转化为平稳的时间序列, 如果时间序列yt通过d次差分成为一个平稳序列, 而d-1次差分却不平稳, 则该时间序列称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yt}-I (d) 。本文采用ADF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利用AIC准则确定变量的滞后阶数。ADF检验的模p型为:

在模型 (1) 中, α是常数, δt是线性趋势函数, P是最优滞后期, εt是随机误差项。

检验的原假设为H0∶γ=0;备择假设为H1∶γ<0。若ADF检验值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大于临界值, 则接受原假设, 即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 否则拒绝原假设, 即时间序列为平稳序列。

(二) 协整检验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及其方法, 为非平稳序列的建模提供了一种途径。虽然一些经济变量本身是非平稳序列, 但是他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序列, 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简单的协整检验, 是两变量的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 (E-G法) , 其检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用OLS方法估计模型yt=α0+α1xt+εt, 并计算非均衡误差, 得到: 为协整回归 (co-integrating) 或静态回归 (static regression) 。

第二步:检验 的单整性。如果 为稳定序列, 则认为变量yt、xt为 (1, 1) 阶协整;如果 为1阶单整, 则认为变量yt、xt为 (2, 1) 阶协整。

(三)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假定变量x的变化是变量y发生的原因, 则变量x的变化应在时间上先于变量y, 而且在预测y的回归模型中, 引入变量x的过去观测值作为独立变量能在统计上显著地增加模型的解释能力。基本的模型为:

在模型 (2) 中, s, k分别是因变量和自变量滞后期长度。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F统计量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F检验的原假设为H0∶βj=0 (j=1, 2, …, k) , 若F统计量的计算值比F临界值大, 则拒绝原假设不成立, 也就是说x是y的Granger原因。

(四) 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这个术语最早是由Sargen (1964) 提出的, 但是误差修正模型基本形式的形成是在1978年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提出的, 因此又被称为DHSY模型。假设具有如下 (1, 1) 阶分布滞后形式:yt=β0+β1xt+β2Xt-1+μyt-1+εt, 由于变量可能是非平稳的, 因此不能直接运用OLS法。对上述分布滞后模型适当变形得:

公式中γ=1-μ, 公式 (3) 称为一阶误差修正模型, 其也可以写成

其中:ecm表示误差修正项。由分布滞后模型yt=β0+β1xt+β2Xt-1+μyt-1+εt可知:一般情况下|μ|<1, 由关系式μ得0<γ<1。可以据此分析ecm的修正作用:若 (t-1) 时刻y大于其长期均衡解α0+α1x, ecm为正, 则 (-γecm) 为负, 使得△yt减少;若 (t-1) 时刻y小于其长期均衡解α0+α1x, ecm为负, 则 (-γecm) 为正, 使得△yt增大。体现了长期非均衡误差对yt的控制。

三、实证分析

(一) 变量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78年至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年度进口额的数据作为样本。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 年度进口额为解释变量, GDP和IM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和年度进口额, 单位都是亿元人民币, 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为了使两个序列变得更容易平稳, 两者都取对数, 分别记为LGDP和LIM。

(二) 经济增长和进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本文对LGDP和LIM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因为LGDP和LIM的均值都大于0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趋势 (如图1所示) , 所以对LGDP和LEC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时候, 选择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经过一阶差分后, 数据的时间趋势被消除 (如图2所示) , 对LGDP和LIM的一阶差分进行检验的时候, 选择有截距项、无趋势项的ADF检验。滞后阶数采用AIC准则确定。

通过对LGDP和LIM时间序列以及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可知LGDP和LIM的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 但其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从检验结果看 (如表1所示) , LGDP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为-2.9810, t检验统计量值为-3.4183, 小于临界值, 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说明LGDP为一阶差分平稳的时间序列, 即LGDP是一阶单整序列。同理可知LIM也是一阶单整序列, 从而得到LGDP和LIM都为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 协整检验。

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 (E-G法) 进行协整检验。建立LGDP与LIM之间的协整方程LGDPt=α+βLIMt+εt, 其中εt为残差项。以LGDP为被解释变量, LIM为解释变量, 用最小二乘法 (OLS) 估计回归模型, 可得协整回归方程为:

通过协整回归方程可以看出, GDP与进口额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残差项为:

检验εt序列的平稳性。因为残差围绕0上下波动, 且不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 (如图3所示) , 所以在进行检验时选择无截距项、无趋势项ADF检验。εt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t检验统计量值为-2.0752, 小于临界值, 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 说明GDP与进口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进口额之间的关系, 需要对经济增长与进口额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表3中的结果可见, LIM对LGDP的Granger原因显著, LGDP对LIM的Granger原因也显著, 即LIM与L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1978年至2008年, 我国存在进口贸易到经济增长双向因果关系, 即进口贸易的增加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导致了进口贸易的增加。

4. 误差修正模型。

若两变量是协整的, 则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在短期内, 这些变量可以是不均衡的, 两变量间这种短期不均衡关系的动态结构可以由误差修正模型 (ECM) 来描述。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我国进口额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而且存在进口额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 下面建立解释变量为LIM和被解释变量为LGDP的误差修正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式 (5) 得到误差修整序列:

然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 (OLS) 估计误差修正模型得:

误差修正模型中的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的短期波动一方面是进口贸易波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发现, 进口贸易的变动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方向变动, 进口贸易每增长1%将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156%。误差项ecmt-1估计的系数-0.2296体现了对偏差的修正, 上一期偏差越远, 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 当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偏离均衡状态时, 误差修正项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向长期均衡状态收敛, 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进口贸易的长期供给效应是存在的, 进口贸易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也能带动进口贸易的增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经济增长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短期内, 我国GDP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波动关系, 但从长期来看, 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还发现,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对GDP与进口贸易的长期均衡具有调整作用。

2.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知, 我国GDP增长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即经济的增长可以促进进口的增加, 同时进口的增加也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通过进口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而且还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就从理论上揭示了进口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可以采取以下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 完善当前的企业结售汇制度, 赋予企业更多的用汇自主权, 给企业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同时完善进口环节税收政策, 加强税收监管力度, 在WTO的框架内通过多边协商进一步降低我国关税水平, 同时给予发展中国家有关优惠待遇, 推动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其次, 适度扩大进口规模, 特别是加强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顺差来源地的进口, 这样既可以解决目前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 也可以缓解西方各国施加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敦促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新科技出口的限制, 加强合作、避免对抗, 寻求合作共赢的平衡点, 在解决经济贸易摩擦问题上寻求双赢。

再次, 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优化进口贸易结构, 在进口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政府对有利于产业优化的进口行业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促进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吸收和创新, 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口地位, 通过建设多元化、规范化的进口企业, 并对其监管和规范, 促进我国进口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 加强进口贸易战略的研究和规划。通过国际大宗商品的集中订购, 充分发挥进口大国的优势, 争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同时指导企业对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进口, 完善进口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健全进口对我国产业损害的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家勤.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京:财贸经济, 2002

[2].刘家勤.适度增加进口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 1999 (7)

[3].佟家栋.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J].南开学报, 1995 (3)

[4].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 2007 (5)

[5].季铸.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J].财经贸易, 2008 (11)

[6].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8].[美]詹姆斯·D·汉密尔顿.刘明志译, 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篇4: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进口额;最小二乘法

一、理论分析

目前国内有大量的学者从定量、定性各方面对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佟家栋(1995)指出在不同时期里,进口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是不同的,但总体上进口增长与经济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张亚斌、易红星等(2002)证明了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进口增长变化的幅度较进来贸易的变化幅度更大。从数据来看,我国进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六五”时期(1980-1985),GDP增长率平均为10.8%,进口增长率平均为18.7%;“七五”时期(1986-1990)GDP增长率下降为7.9%,同期的进口增长率也出现了大幅下降,降至5.5%;“八五”时期(1991-1995),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同时上升,分别升至11.6%和20.1%。“九五”时期(1991-1995),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同时上升,分别升至11.6%和20.1%。同时进口额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进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18.2%一直上升到2011年的23.9%。

二、实证分析

1.模型选定

我们把经济增长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由此设定它们关系的经济模型为:

Yi=β1+β2X1i+β3X2i+ui

其中,Yi:商品进口额X1i:国内生产总值x2i:国民消费价格指数。

2.数据收集

3.模型回归

采用OLS估计法得到回归结果模型估计结果为:

Y^i=-32588.64+0254144X1i+279.3373X2i+ui

(-0.751898)(17.05755)(0.667599)

R2=0.954109 F=145.5348 DW=0.590482 df=14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0.954109,模型拟合较好。F=145.5348,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进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检验显著。

4.模型检验

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后先后,剔除了,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异方差性后得到:

Y^i=-3740.441+0253948X1i+ui

(-2.713384)(16.65270)

R2=0.948685 F=277.3124 DW=0.554655

此时参数的t检验均显著,可决系数大幅提高,F检验也显著。

三、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得到实际GDP每增加1元,实际进口额增加亿元。

四、启示及政策建议

从一般的经济学逻辑认知上,经济增长与进口贸易增长是互动的,即经济增长促进进口贸易的同时,进口贸易在增加市场供给、扩大消费渠道、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制造业增加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也進一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所以可以通过进口贸易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一般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逐步扩大进口。多年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现在已经拥有扩大进口所需的各种条件,首先,在消费行业,扩大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量,进口产品的增加,使得国民的消费选择逐渐增多,扩大消费总量,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其次,在制造业方面,鼓励进口拥有高新技术、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引进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且尽早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技术再创新,逐步缩短与技术先进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差距。最后,服务业各行业也逐渐扩大进口规模,引进、应用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通过学习、应用先进管理、服务技术,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适应本土市场需求的服务业企业,打造服务业龙头企业、形成集聚发展模式,逐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完善进口价格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目前我国在资源、原材料等、农业等行业实行全球采购战略,并且是这些行业是世界最大买主之一,以铁矿石为例,由于缺乏对商品定价权、话语权,我国在这些大宗商品的买卖交易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不断完善进口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规避进口价格风险,实现进口成本最小化。

参考文献:

[1] 季铸.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财贸经济[J].2002年11期

[2] 许和连.赖明勇.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篇5: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摘要: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两种主要贸易方式,但是由于这两种贸易方式自身的差异使得每一种贸易方式的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以8月到12月为样本期,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长期均衡关系 误差修正 模型

依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另外,通过加工贸易使得我国获得了相对较为稀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产业结果调整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加工贸易会使得我国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较大;特别是我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产业链的末端,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初级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直是学者质疑的焦点。

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并且从长远角度来看,一般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国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从而使得经济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一般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如何,成为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以208月到月为样本期,对我国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1模型建立

本文所研究的贸易方式主要是指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这两种主要的贸易方式。实证分析所使用的序列均为对应变量的对数收益率,其中,ex1、im1、ex2、im2、y分别表示加工贸易出口、进口,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收益率。

1.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

在进行长期均衡模型建立和误差修正分析之前,首先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如果序列单位根检验所对应的统计量值大于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这表明在该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也可以通过对应的P值来判断,如果P值小于0.05,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为平稳序列。接着,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如果迹统计量值小于临界值,表明存在协整关系。

1.2长期均衡关系模型

本文建立的长期均衡模型为:(1)其中:、(i=1、2)分别用来衡量长期情况下,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且i=1、2分别表示为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如果系数大于0,表明存在正向的影响,小于0则表明影响效果是负向的。

1.3误差修正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为:(2)其中:、、(i=1、2)分别用来衡量短期情况下,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误差修正效果,且i=1、2分别表示为加工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为误差修正因子,是由长期均衡模型得到的,即为;同理,如果、系数大于0,表明短期时存在正向的影响,小于0则表明影响效果是负向的`;小于0表明会向均衡水平恢复,并且绝对值越大表明恢复速度越快。

2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样本区间为年8到年12月,通过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三个具体的加工贸易形式总和来衡量我国加工贸易水平,由于无法得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月度数据,于是本文用工业生产增加值月度数据来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月度数据;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出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工业生产增加值等数据均采用的是季度数据,且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2.1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由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序列ex1、im1、ex2、im2、y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ex1、im1、y之间,以及ex2、im2、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2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本文通过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出料加工贸易三个具体贸易形式的总和来衡量我国加工贸易水平。

2.2.1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通过模型(1)进行回归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均存在经济增长效应;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为正值,表明其具有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加工贸易进口对应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其具有负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由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大于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表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差异程度不是很大。

2.2.2误差修正分析

通过模型(2)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同长期均衡关系的结果相同,短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即加工贸易出口增加短期内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加工贸易进口增长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就影响程度而言,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微比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些,所以短期而言,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但是影响的差异性不会很明显;并且误差修正因子的系数为负值,表明会向均衡方向进行修正。

2.3一般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2.3.1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仍然以模型

(1)的表达式对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长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进口均存在经济增长效应;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为正值,表明其具有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加工贸易进口对应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其具有负向的经济增长效应,这些表现同加工贸易出口的长期情况时相似的;由回归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于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同时差距较一般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差异而言较大,这表明,长期来看,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稍大于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影响的差异程度存在差异。

但是同加工贸易相比,长期来看,就出口而言,由两者的系数大小可以知道,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长期促进作用要比一般贸易的更加明显,同样,加工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也比一般贸易出口表现的更为突出。

2.3.2误差修正分析

借助于模型(2)对一般贸易的出口、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为: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短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表现为负向;也就是说一般贸易出口增加短期内会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一般贸易进口增长会阻碍经济的增长;这些就影响程度大小来看,由于一般贸易出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稍微比进口对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些,所以短期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进口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而且影响的差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并且误差修正因子的系数为负值,表明会向均衡方向进行修正。

与加工贸易相比而言,短期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加工贸易的影响效果,同时,一般贸易的进口对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要比加工贸易的小一些;但是,就向均衡水平的恢复效果来看,一般贸易的恢复速度要比加工贸易恢复速度要快一些。

3政策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利用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由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较为明显的,因此,我国的政策当局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适当的鼓励加工贸易出口,使得加工贸易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年来,我国也十分重视加工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不断地对现行政策措施进行改革,并推出新的政策,从而推动加工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同时,我国通过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不断的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安排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2重视一般贸易的发展,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

过分依赖于加工贸易会使得一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而且极易受到国外的经济局势的影响,使得本国经济的风险较大。通过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可以获得了相对较为稀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此时,我国应当致力于发展一般贸易,将这部分资金和技术、资源用于一般贸易的进口、出口上,从而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同时也可以改善我国长年来的贸易顺差局面。

参考文献

[1]喻春娇,喻美辞.关于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再考察[J].北方经贸,2005(01).

[2]范柏乃等.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1952―[J].国际贸易问题,2005(08).

篇6: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对外贸易对青岛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岛1988~对外贸易及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结合青岛地区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

作 者:尹振涛 YIN Zhen-tao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0071 刊 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18(1) 分类号:F752.852QD 关键词: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对数增长率   实证分析  

篇7: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关键词:山东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沿海经济省份,山东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确立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亮点来抓,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历经32年的发展,山东省外贸出口总额已接近千亿美元台阶,达到931.7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约46倍。因此,对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8: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受重商主义思想的“重出口、轻进口”的影响实施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战略。在分析与评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上,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被忽略。又近年来中国面临巨额贸易顺差引起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措施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典型的例子是美对华“轮胎特保案”和美众议院通过人民币惩罚法案,这些都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对进口给予足够的重视,审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针对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同时做出相应的评论,希望能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某种帮助。

2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

2.1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进口贸易可以获得本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商品,因此本国可以优化配置劳动,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大卫·李嘉图认为,进口能获得比较便宜的生产原料和生活必需品,可以阻止本国因为人口增加而导致的土地收益递减倾向和相应的工资上涨、利润下降趋势,推动资本积累及促进经济增长。约翰·穆勒还认为进口产品造成新的需求,刺激储蓄的增加,加速资本积累,并通过进口引进,提高资本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2新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以保罗·克鲁格曼、弗农、坎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基于现实,提出了源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重叠需求的新贸易理论,如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内生因素,而进口与创新活动之间有着直接关系,一国通过进口不仅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获得后发优势,还由于进口产生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发创新活动,产生一种“赶超效应”。

2.3其他相关理论

20世纪30年代,D·H·罗伯特逊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本品的进口使本国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进口产品的竞争会给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促使其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以巴格瓦尔(Bagwell)和斯泰葛尔(Staiger)为核心的一些经济学家利用博弈论和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说明了在不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时,有效的协议将导致自由贸易。在无效率的纳什均衡点上,单边行动不能使任何一国获益,但如果通过合作共同削减关税,会使两国都得到帕累托改进。

还有一些是关于进口阻碍经济增长的理论,如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保护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这些理论实施的有效性都是有较高条件的,但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满足,尽管如此,这些贸易保护政策仍然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

3 进口贸易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3.1国外的实证分析

国外关于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进口保护是否带来经济增长的提高或者进口限制减少对经济增长是否有好处;进口能否带来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口对产出的影响。

3.1.1进口保护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劳伦斯和温斯坦(RobertZ.Lawrence and David E.Weinstein)通过对1963-1973年的有关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较低的关税和较高的进口数量对日本企业竞争力的培养尤为有利。他们通过对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相关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出进口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并指出进口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国际竞争力的加强以及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来实现。巴罗等人(1992),研究了各国的数据后发现,那些采用典型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都比较慢。贝森和温斯坦(Beason and Weinstein,1996)、克里希那和米切(Krishna and Mitra,1998),他们分别研究了日本和印度的情况,发现在不同的产业中都没有表现出贸易保护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劳伦斯(1999)在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多个制造业中国际竞争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进口竞争刺激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1.2进口对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分析

科和赫尔普曼(Coe and Helpman,1995)基于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 and Helpman,1991)的“创新驱动”增长理论模型,首次实证考察了进口对国际技术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他们分析贸易伙伴国如何通过进口影响本国的技术进步。科和赫尔普曼(Coe and Helpman,1995)采用2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工业化国家间的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发现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科、赫尔普曼和霍夫曼斯特(Coe,Helpman and Hoffmaister,1997),采用77个欠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进口的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较充裕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也可以分享发达国家的R&D成果。劳伦斯等人(2000),在部门的层次上检验了日本(1964-1985年数据)和韩国(1963-1983年数据)的进口和产业政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发现进口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康诺利(Connolly,2003)用75个国家1965-1990年的专利数据来代表这些国家的模仿与创新,量化了高科技产品进口对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模仿与创新的溢出效应。雅格比特(Jakob,2005),采用1883-2002年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进口的技术溢出能够给OECD国家带来200%的TFP增长。

3.1.3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罗默(Romer,1993),利用76个发展中国家1960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机器和设备进口对生产的影响,发现机器和设备的进口对于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永·瓦里(Jong Wha lee,1994),利用1960-1985年跨国横截面数据说明,在利用资本品进行生产时,进口资本品的比率越高,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越高,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马瓦哈和塔瓦克利(Kanta Marwaha,Akbar Tavakoli,2004),对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1970-1998年间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估算,发现进口对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0.226,对马来西亚为0.443,对菲律宾为0.287,对泰国为0.428。

3.2国内的实证分析

国内关于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方法;另一类是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不平稳性,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的分析方法来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3.2.1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佟家栋(1995)用1953-1990年进口额和国民收入的数据做简单线性问归,发现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然后对1980-1992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考察各种产品进口增长率变化对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影响,发现机械及运输设备、食品、化学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接着把传统工业部门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用1953-1989年的进口额分别对这两个部门的产量做普通回归分析,发现进口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增长均有积极作用。董密刚(2000)根据1978-1998年的数据,用进口对GDP做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发现进口额每增加1亿美元,就会使GDP平均增加4.5954亿美元。张亚斌、易红星、林金开(2002)用1980-2000年的进口和GDP数据剔除进口时滞因素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李磊(2005)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里,用1981-2002年的数据做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初级产品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贡献;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尹翔硕等(2005)利用Coe等人的方法考察了外国研究与开发通过进口溢出效应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建立模型根据1981-200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国溢出的弹性为2.6032,即外国R&D通过进口溢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的TFP会提高个2.6032个百分点。

3.2.2协整分析

王坤、张书云(2004)分析了1978-2002年的GDP、出口额和进口额,利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均衡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因果检验,发现在长期进口增长是GDP增长的原因,而GDP增长不是进口增长的原因,在短期进口增长和GDP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原因。高峰等(2005)对1951-2002年的GDP、出口额和进口额进行检验,再建立三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进口比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熊启泉、杨十二(2005)认为无论是从经验数据还是经济学逻辑的角度分析,都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持出口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胜过进口的观点。同时通过对中国1980-2003年的进口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然后得到误差项滞后两期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上一期GDP增长率与当期进口增长率对同期GDP增长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上一期GDP每增长1%,将会引起当期GDP增长0.6%,而同期进口每增长1%,GDP增长0.24%。由此可见,进口对的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 简要评析

上述关于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检验了现实经济中的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者进一步对内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至少两点不足:一是现有研究较多地分析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进口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及其条件等问题并未得到深入、系统地论证;二是以往有关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大都是从总量上进行理论说明或者实证分析,个别有分地区、分进口产品的来源国、按国际贸易准则分类的产品类别、或者按重工业和轻工业分类说明进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已有的关于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口与经济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和选取我国代表性的行业进行分析以得出不同行业进口的不同经济增长效应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包群, 许和连, 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 2003, (2) .

[2]邓海滨.进口、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05, (5) .

[3]董密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 2000, (4) .

[4]范柏乃.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4) .

[5]佟家栋.关于我国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J].南开学报, 1995, (3) :9-12.

[6]张亚斌, 易红星, 林金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 (6) :63-65.

[7]季铸.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J].财贸经济, 2002, (11) .

[8]范柏乃, 王益兵.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4) .

[9]熊启全, 杨十二.重新审视进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J].经贸论坛, 2005, (2) .

上一篇:雨中闯关记周记下一篇:个人自传15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