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2024-04-25

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共6篇)

篇1: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战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永远鼓舞着后来人。在学校成立“红领巾爱心服务小分队”后,多次利用学校固定的社会实践时间、假期对山曹社区进行爱心服务。把温暖送到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的心中,受到社会的好评。2013年的暑假前,根据教育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学校领导在学校会议上,布置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会议指出:本活动以安全保障为前提,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导,以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具体内容为核心,落实《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要求,并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的集体主义教育和敬老爱幼的传统观念养成性教育.暑假中,爱心服务小分队成员多次到社区五保户王奶奶家进行爱心服务。虽然今年的夏天尤其的热,但这也抵挡不住我们少先队员对老奶奶的热心。小分队成员先将准备好的柴火给老奶奶放到院子里,方便奶奶做饭。进屋后,同学们与老奶奶几句寒暄后,便开始清扫,擦窗户、拖地、扫院子,忙个不亦乐乎。小分队成员细心地发现老奶奶吃水很不方便,他们利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帮老奶奶挑了满满一缸的水。服务结束后热泪盈眶的老人恋恋不舍的目送他们离开。

小分队成员还对山曹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服务。对乱贴的小广告、乱扔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同时对乱扔垃圾的村民进行了制止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

这次活动,增强了社会对山曹小学学生和老师的了解和信任,鼓舞了学生开拓进取的斗志。本次活动,也达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善念,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2: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挖掘、发现我校师生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展示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拟订我校学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方案,希遵照执行。

一、评选对象:

全体学生

二、评选标准:

1、“三好学生”标准

“三好学生”的标准: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社会、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在学校做模范遵守《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一日常规》、勤奋好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学生”。

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表现突出。有良好的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成绩优秀。有较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在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体育竞 1

赛等方面有较突出成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2、优秀少先队员标准

(1)热爱少先队组织,遵守《队章》规定,积极参与少先队的各项活动,在队员中起表率作用。

(2)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讲文明、懂礼貌,模范遵守《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谦虚诚实、孝敬父母,尊师爱友、艰苦朴素、关心集体、热爱组织,认真完成学校班级交给的任务。敢于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积极参与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

(3)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多看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学习成绩优秀。

(4)认真上好体育课,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自觉认真地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3、优秀学生干部标准

具备三好学生条件的班队干部,有一年以上的任期,能严格要求自己,热心社会、班集体工作,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肯干,有工作实绩,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评选办法:

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在班主任和的主持下,根据评选标准,由学生民主评选,无记名投票,差额评选出本班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候选人。再征求各科任老师意见后确定人选。

三、名额分配:

“三好学生”:按班级人数15%的比例进行评选;

篇3: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十世纪初杜威推行“做中学”, 使学生有目的的活动, 积极的思考, 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皮亚杰倡导活动教学论,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 学、教、做合一。”他的理论主张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 服务生活。学校周边环境资源是最丰富, 最直接, 最方便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完善校本课程。指出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对学校学生兴趣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编制出多样性的具备本地特色的课程。

二、探索目标

(一) 学生通过收集特色手工资源, 感受特色手工材料的魅力, 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保护环境, 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二) 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积极参与各种手工实践活动, 并学以致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活动的兴趣, 获得对手工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三) 在手工实践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鼓励呵护学生的创造力, 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指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增强艺术鉴赏的能力。

(四) 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增强集体凝聚力, 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探索过程

(一) 准备阶段

特色手工课程的开展首先是要求材料的准备, 由于我校处于城郊, 具有一定的苗木特色, 各种树叶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 许多小学高段的学生家庭种植各种类型的苗木, 学生对这些特色的树叶资源较为熟悉, 准备很方便。于是, 我们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 每人准备一个小盒子, 专门收集组员们的树叶手工材料, 组长定期进行检查。同时, 组员们在课余时间提前将树叶进行风干处理, 以便于上课时树叶平整, 易于制作。组员们每周五自习课, 会举办“小小树叶展”活动, 比较谁收集的树叶颜色, 形状, 大小尺寸特殊并展示。有的组员, 甚至已经开始构思树叶拼贴的创作。所以,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当孩子们收集了许多的美术手工资源, 并且准备在课堂上跃跃欲试的时候, 我知道我们的手工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 探索阶段

1.利用多样范画及魅力树叶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作热情。

充分的课前准备已经奠定了课堂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创作的激情是重点。首先, 我从各种类型的范画入手, 以此打开学生艺术的窗口。比如在第一阶段树叶拼贴画过程中, 我收集了丰富而又充满童趣的树叶作品, 这些树叶拼贴作品贴近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同学们看的非常起劲, 每看一副作品的时候, 已经开始讨论这是拿什么树叶拼贴的, 怎么样剪切的, 如何把树叶组合在一起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看起来像什么等。其次, 通过孩子们介绍自己收集树叶的成长环境, 各种季节不同的树叶生长, 又让我们增长了新的知识, 感受够到了树叶的魅力。这样的一节手工课, 不但欣赏了优秀的作品, 了解了树叶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兴趣被点燃了, 它就像熊熊烈火一般越烧越旺。

2.利用特色树叶资源, 感知生活, 指导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 发挥想象力, 自主创作学会评价作品

(1) 加强技法指导。美术课对于技法的要求很高, 正确熟练的掌握技法也是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重点, 又要考虑全局, 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 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 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 又要具体辅导, 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美术课手工课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让学生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的水平、技法掌握情况, 探寻符合学生特点的手工课程。比如在树叶拼贴画制作《旅行和参观》主题时, 许多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出过远门, 我们让他制作祖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等景色确实强人所难, 这时, 就需要我指导学生,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 把本地的特色手工的艺术变得生动有趣些。比如, 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处于初步阶段, 我就不能强迫这些学生制作出多么精美的作品, 而他们的任务也许就是一节课解决一个造型难点, 如, 只单单拼贴一只大公鸡, 拼贴一朵花, 拼贴一个房子等。日积月累, 当他们简单的造型完成以后, 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副好作品了。

(3) 呵护创造力, 改变课堂。传统的手工课堂是以教师为主, 我们说什么, 学生做什么, 这样的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有美术专家指出:我们的美术教育到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长还是在控制下发展,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于是, 在树叶拼贴画课堂中, 无论学生想出什么样的点子, 或好或坏, 我们都应该给予呵护, 创意的想法要多多的鼓励, 有缺陷的我和孩子们一同改进。比如, 在树叶拼贴过程中, 一个孩子在一张纸上只剪了一棵树, 我看后并没有马上去修改, 而是, 把他的作品贴到了黑板上, 让这一组的同学们每人上来添画一笔, 看看最后会呈现什么样的作品。在我的指导下, 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 有人剪出了一个房子, 有人剪出了一棵棵树, 有人剪出了朵朵白云, 有人剪出了一只长颈鹿, 有人拼出了一个小朋友……在众人齐心合力下, 一副精美的作品诞生了。这时, 我走到孩子面前问他“你想到了什么”, 他说了许多。如今的课堂我只是一个参与者, 而正真的老师就是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改变课堂, 精彩不止40分钟。

篇4: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兴化市实验小学长期坚持“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各学科全面平衡、统筹发展的同时,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科技教育传统。近年来,该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学校自实施“情智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科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学校“集成少儿学院”的“小牛顿”科技社团活动每周一下午定期举行。社团运用多种形式,传播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潜能。社团老师指导学员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巧妙地制作各种科技小作品。指导老师还带领学员进行户外考察,有意识地让学员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调查、分析,并尝试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揭开其中的奥秘。

每年的十月份,学校都要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活动,每次科技节都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科技盛会。如去年的科技节,学校围绕“畅游科技世界,寻找智慧之光”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如一、二年级自制竹蜻蜓飞行比赛,三、四年级电脑科技幻想画比赛,五年级“鸡蛋撞地球”,六年级TED发布会,以及科技制作展览、读科普书、看科普电影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还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及相关节日,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和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近年来,学校教师、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比赛中频频获奖,尤其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更是成绩骄人。在第25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参赛作品《自行车转向自动提醒器》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小学组唯一的“培源奖”。该项目在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喜获金奖,并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的亲切看望。2015年,学校再接再厉,两件作品在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自动显示电池故障的消防应急灯》参加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喜获银奖。

篇5: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北川中学既是一所发展潜力很大的学校, 又是一所承载着巨大关怀和美好愿景的学校。在新学校建成后, 配备了一流的硬、软件教育装备, 目的在于办出高品质有特色的教育, 真正感恩社会, 实现办学目标。北川中学的教育竞争力、教育内涵和办学品质的提升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有力的支撑。为此, 学校领导及时确定了“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 学校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建设,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并在各项工作中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立足学校管理和教学需要, 做好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具有功能齐备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

1. 功能用房、专用教室配套, 设备设施完善

学校配备了网络管理中心1间;信息技术教室3间;专用多媒体教室98间;校园广播管理中心1间, 室外音柱20个, 室内广播190个;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1间;阶梯教室 (带多媒体设备) 3间;英语语言室1间;紫荆礼堂1个, 附带总控制室1间;清华远程教室1间;校园广播站1间;专用多媒体备课教室2间;运动场专用音响设备1套;室外专用真彩LED显示屏一块, 长虹52英寸电视机8台;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套;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共333台;笔记本电脑60个, 各科室办公用计算机共38台;学生教学用计算机150台。

2.课堂教学系统完备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仪、电子白板和视频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3.校园网络系统

(1) 校园广播系统采用计算机程序加分区控制方式, 终端遍布校园, 除教育教学之外, 学生广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进行广播。

(2) 校园网采用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采用Cisco Catalyst4503—E双核心交换机, 分为有线、无线、刷卡系统等三套网络, 有850余个有线信息点, 网络中心千兆光纤到各楼层, 实现有线无线的全覆盖, 建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体系。

(3) 建立了北川中学校内外独立的网站, 并与省、市教育网实现了链接。

(4) 目前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招标阶段, 建成后,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又将提升一个档次, 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

●●注重实用性与开放性, 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库

资源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长期工作。学校领导高度关注, 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使具有北川中学特色的信息资源库初具规模。

(1)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和教师计算机网址收藏等方式分享优质资源, 主动建立与中央电教馆、四川基础教育资源网等资源的链接。

(2) 建立学习型、资源型校园网站。学校网站栏目丰富、功能齐全, 在学校宣传、信息发布、交流互动学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另外有部分学科二级网站、学科资源等页面也都在网站主页中设有链接, 网站还为学生开辟了计算机作品展示的空间, 各种类型资源都实现了共建共享。

(3) 链接数字图书馆系统, 丰富了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学校采用链接的方式分享四川省和绵阳市数字图书馆系统资源, 既节省了开支, 也大大加快了学校资源建设的进程, 丰富了学校数字图书的内容。

(4)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购买了教学应用软件、光盘, 订阅了《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刊物, 配合数字图书资源, 满足了学校的需要。

●●建立机构、完善制度, 着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1)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 由学校教学、科研副校长分管。

(2) 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配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 专职教师6人。

(3) 将教育技术工作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建立教育技术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

(4) 设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教育技术中心人员与学科教师同等政策, 管理制度健全。

(5) 设备保持完好率达98%以上。

(6) 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力度。提供丰富、多层面的教师发展机会,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1357”工程, 前期实施“八个一”项目, 包含对青年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要求及如何通过网络与名师适时交流学习。

●●多元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 也不是资源, 而是教师的素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必先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 其中包括了教师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教育方法策略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此, 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 鼓励教师参加县、市、省、国家和海外的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构建开放而具活力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

1. 大力支持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近三年来, 学校利用多方资源搭建培训平台, 并选派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其中包括: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绵阳师范学院“教师专业成长”培训, 香港圣保禄学校“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30余个培训项目, 累计参训人员达2313人次。

2. 认真组织校本全员培训

学校先后以假期集中培训、学期计划培训、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培训, 岗前培训、信息技术教师蹲点学科组单人辅导培训等方式组织培训工作。

(1) 美国思科公司对学校教师进行电子白板运用培训, 合格率达到100%。

(2) “加拿大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班, 学校英语教师踊跃参与, 结业率达到100%。

(3) 全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初级) , 参与率、达标率均为100%。

3. 鼓励教师自我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学校通过全天开放的网络以及教育视频等,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辅导;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优秀课件评比、优秀导学案评比等活动;利用“北川中学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平台, 请中心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鼓励教师在各级网站、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并建立个人网页和开设教育博客等, 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素养。

4.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卓有成效

(1) 98%的教师具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初级) 合格水平。

(2) 学校每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感恩杯”课堂教学大赛, 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导学案设计, 在初赛、半决赛、决赛时100%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 在四川教育网绵阳教育“交流互动”专栏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

(4) 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较大提升, “高效课堂”的改革意识越来越明显。

(5) 近三年, 学校教师参加县、市、省、全国教学竞技比赛有83人次获奖,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品质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1) 学校明确提出以科研促进教改, 以教改强化素质的方针, 制定了《四川省北川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试行) 》和《北川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 (试行) 》, 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组认真执行, 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开展教学科研。到目前为止, 学校已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省市级课题、校本主题研修课题各1个, 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 个个搞教研”的良好氛围。

(2) 2011年春季, 学校申报了省、市级“十二五”科研课题《高中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 聚焦课堂减量增效。2011年秋季, 中央电教馆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集体备课方式及效果的实践探索》在学校开题, 以此为突破口, 各备课组每周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两次集体备课, 时间在6课时以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快速促进备课方式的改变, 并把集体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 使得学校在教师队伍年轻、生源水平低的情况下, 连续四年获得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评估特等奖。

(3) 以应用为重点,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为了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和运用, 借助网络, 广泛下载、整合教学资源, 使教育技术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现在学校有98%的教师能制作课件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 为了落实学校打造“特色教育”的核心工作, 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八个一”项目,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业务骨干, 同时为国家级课题校本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平台。学校要求各学科青年教师运用网络环境, 开展“拜一位名师”、“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等活动。以系列活动为载体,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学校98%以上教师能熟练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常规教学及艺体、特长、活动、实验课中,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2.以运用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实践的融合

(1) 在2010年12月, 学校承办的绵阳市教科所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上课高三质量分析会上, 学校3位教师和外校3位教师一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上课、交流, 提升了交流的层次,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2010年11月, 绵阳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在北川中学举行, 学校体育运动场专业的广播音响设备为比赛添彩, 通过实践应用, 积累了运用设备的经验, 提高了广播技术运用水平, 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3) 2011年11月, 学校与北川陈家坝初中建立“结对”关系, 两校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 并且商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教育研究, 目的是帮助陈家坝初中实现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4) 自从2008年以来,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满怀感恩之心, 建设北川文明新县城”项目连续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在活动中广泛运用网络查寻资料, 收集数据, 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答辩, 使6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篇6:山曹小学暑期特色工作总结

这是一处根植和谐, 充满阳光的热土。

在“八女投江”的故地——乌斯浑河畔, 有一面省森工教育系统的旗帜——林口林业局子弟小学, 她以鲜明的办学特色、靓丽的办学成果, 广泛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伴随着建设“大、新、强”林口的奋进历程, 近年来这所林区小学先后被授予省一类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实验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成为森工系统和县域的一所名校。学校占地面积19 344平方米, 现有2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 147人, 教职工144人, 拥有总局级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23人。自2005年3月起, 该校实行“一校三部”式办学模式, 集走读、寄读、幼儿园三部于一体。近年来, 学校坚持改革创新, 抢抓机遇, 积极努力争取林业局投资 400余万元, 改善办学条件, 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操场实现硬化、校园实现美化;建有高标准的校园信息网和闭路电视系统, 每间教室都装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功能设备齐全, 教师的教学办公条件良好;拥有设施齐备的现代化语音室、微机室、综合实验室、多功能活动室、电子琴室、图书阅览室等。办学实力达到森工系统和县域内一流水平。

一、理念篇:一位女校长的哲学思考

这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女校长。

她带领她的团队致力于阳光教育, 立足于“特色立校、质量强校”, 率先在森工林区和林口县域闯出了一条“开展国学教育, 构建理想课堂”的特色发展之路, 开启了师生心灵智慧之门, 激扬了师生生命艺术潜能, 促进了师生成长发展, 扩大了学校美誉信誉, 叫响了“阳光林小”品牌。2005年以来的四年里学校又跨越了三大步, 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森工林区和林口县域闻名遐迩。其特色办学经验和成果多次被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林业报》、《牡丹江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

这是一位富有哲学思考、追求完美的女校长。

一所林区小学缘何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这样一句话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特色就是一个品牌”。了解这位女校长的人都知道, 她对素质教育有独特的解读:“教学成绩好的老师, 不一定是好老师, 学生、家长满意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要让学校适应孩子, 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她对办学方向有独特的定位:“开展国学教育, 构建理想课堂,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这一独特的定位, 凝聚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抓住了人本关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现了开发学生潜能, 张扬学生个性, 关怀学生发展的教育愿景, 建设了一支“业务精、爱心浓、素质高、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规划了学校的发展方向, 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美誉度、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县域内异军突起, 树起了内涵外延建设协调发展的“阳光林小”教育品牌, 并且誉满系统内外。她本人也赢得一个个耀眼的荣誉:省巾帼标兵、省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省模范教师、省师德标兵……她就是林口林业局子弟小学校长刘晓玉。

如今这位事业有成、荣誉满身的38岁女校长, 正以她独特的办学理念、出色的治校才能, 坚定地带领全校师生满怀豪情地走在铸造阳光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上。

二、特色篇:两个显魅力的办学特色

国学经典, 儒韵校园。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清晨走进林口林业局子弟小学校园, 耳边总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教学大厅里孔子慈眉善目地看着你;走廊里是经典文化长廊;古代先哲圣像与教诲, 经典格言、经典故事、经典人物、经典赏析比比皆是, 充满了民族文化气息。“国学经典”作为必修课程进入课堂, 每天清晨20分钟经典诵读, 雷打不动;每周一节国学课, 做到教材、教师、考核“三落实”, 并设有剪纸、民乐、篆刻、书法、舞蹈等二十多门拓展课程。与此同时, 学校还要求学生把“明礼行孝”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 使国学经典教育深入到了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之中。2009年3月, 王淇“青少年领袖训练营”的成功举办, 又将该校的国学经典暨传统文化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理想课堂, 个性飞扬。

该校坚持改革创新, 以学生发展为本, 近年来大力推进理想课堂的深度探索, 加快构建人本关爱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实行了“三层六度”的课堂的评价体系:教师层面——亲和度、整合度, 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 师生互动层面——自由度、拓展度。理想课堂的实现, 创设了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快的课堂气氛, 落实了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的发展。从而探索出适合林区学生特点、符合教学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形成了个性化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自主探究, 导学达标”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 老师活起来了, 学生动起来了。如今走进这个学校, 每个教室都有一幅闪亮的班训: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这班训写出的是学生那份走向课堂教学主人地位之后的雄心壮志, 以及一展才思的无限快乐。

2009年春, 森工总局党委书记高金芳、总局教育局局长沙启龙等先后莅临该校检查指导, 并对学校的特色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鲜明的特色扮靓了学校, 更给学校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三、发展篇:三步铸品牌的创新历程

“逼”出来的办学模式。

2005年3月, 面对新一轮企业办学与地方办学的“生源大战”, 学校审时度势, 用创新发展的眼光实行了“战略转移”, 果断做出了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 面向全社会招生的决策。他们在林业局大力支持下, 克服了校舍不足、资金缺乏等许多困难, 成立了住宿部与幼儿园。几多汗水几多收获, 全校师生义务献工, 年内改建六个教室、七个寝室, 招收幼儿学生220人、住宿生100余人, 形成了“大面积走读、小面积寄宿, 寓幼儿园、走读、寄读三部于一体”, 即“一校三部式”的办学模式。截至2009年3月就园的幼儿达到400余人, 就读的寄宿生达到317人, 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1100人。几年来的发展事实证明, 幼儿园、寄宿部的建立是成功的, 它的持续发展遏制住了生源的递减, 也保证了林区基础教育的生源质量, 更为学校的生存竞争和转型发展开拓了充满生机的空间。

“管”出来的办学效益。

2007年9月, 森工教育改革之后的学校, 既给学校增添了新鲜血液, 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 怎样让新来的教师尽快适应环境, 怎样使落聘的教师心有归宿, 怎样让学校的整体工作步入正轨?……面对诸多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局面, 学校党政一班人坚持人本管理, 形成办学合力。一方面本着教育是服务的理念, 按照“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发展的环境, 让学生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如今, “人文化、人性化、家庭化、亲情化”的“四化”公寓以其不是家却胜似家的管理和服务, 成为吸引生源的一个亮点。另一方面, 实行民主管理, 改善办学环境。校领导把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实际出发, 温暖了教职工的心灵。“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在阳光林小不仅仅是一种理念, 而是让全体教职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到的一种真情行动。由于实行了民主管理, 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谐了, 教师参与学校整体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因此,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许多村屯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就读, 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闯”出来的办学特色。

林区小学, 现代气派, 这是阳光林小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2008年以来, 阳光林小开始步入“快车道”, 他们以“和谐、发展、阳光、书香、快乐”为目标, 深化创新办学理念, 倾心打造“阳光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阳光校园——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幸福乐园。该校抢抓机遇,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在林业局投资支持下, 全校师生期望已久的多功能操场主体部分完工并先期投入使用, 红白相间的彩砖甬道、紫红的火山岩跑道、水泥铺筑的白色篮球场地、即将完工的文化长廊、绿色植物园和动物园、四周遍布的绿树、彩墙……“整容”后的校园环境更显和谐、雅致, 育人环境大为改观, 也成为林业局环境建设的新亮点。同时局投配置了高标准、现代化的电子琴室、民乐室、舞蹈室以及公寓多功能厅内部设备, 学生可以人手一台电子琴, 免费上琴课, 每周开设形体课, 享受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培养孩子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此举进一步拓展了校本艺术教育, 有力地促进了该学校可持续性的特色发展。该校并且通过实施“阳光校务”、“阳光课堂”、“阳光评价”, 建立了“和谐、信任、民主”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学习无处不在。学校坚持开展经典诵读, 举办“读书节”活动, 开办“国学大讲堂”, 打造“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 增强人文底蕴, 提高人文素养。全校师生和家长在诵读经典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生活的快乐。师生与书结伴, 与经典为友, 与博览同行, 在读书中与大师对话, 用知识装点自己的人生。数字校园——让多媒体走进课堂。2008年9月这个学校建成连接所有教学班和大部分办公室的阳光校园网, 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师轻轻一点鼠标, 不出教室之门, 就可以掌握到国内外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 教学信息源源而来, 网络平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打造阳光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还被吸收为“黑龙江省小学教学UC教研网合作体学校”。2005年以来的“三个校园”建设把林口林业局子弟小学打造成了有品牌、有特色、一流的新型林区小学和林业局示范窗口单位。“三个校园”达成了优良的办学条件, 带来了温暖的阳光环境, 成为这所小学“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根本, 更为学校增添了竞争力和吸引力, 在与县域公办、民办学校生源竞争中, 频领风骚, 林业局周边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

上一篇:积极向上座右铭男生下一篇:女神节朋友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