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24-05-01

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方针: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以“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我校少先队工作实际情况及各年级队员特点,积极设置课程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总体目标,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实现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结合我校办学宗旨,努力培养队员的组织意识和良好品格修养,引导队员成长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实施《纲要》工作目标为统领,分年级工作内容为根本任务,活动为主要形式,实践为主要环节,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的综合活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主体性:强调队员是活动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积极建设者与开发者。在遵循队员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通过队员的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我教育达到综合素养的自我“内化” 的目的。

整体性:活动的内容上实现了组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综合素质、心理教育等方面 有机融合,体现出活动课程的综合性;活动的手段和方法上,围绕主题采用观察、调查、考察、走访、演练、讨论、争辩、游戏、资料检索等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活动的资源开发上,有机地整合校内外的环境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体现出综合性。

体验性:强调队员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性操 作”,每个活动名称及内容对应《纲要》要求、队员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及本年级段少先队教育特点,设计出颇具特色的实践体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采用队员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手段,“少告诉、多体验”、“少讲解、多互动”,帮助队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素质的内化,由感悟而指导行动,培养队员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

生成性: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看,针对各年级队 员发展的特点,由浅入深地递进实施。各年级在完成好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把全国和当地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贯穿其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体现生成性。从道德行为的养成规律上看,队员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 由“情感道德体验”再到“素

质内化生成”,这个动态的、持续的、发展的过程,突出了队员自身的感悟和心理的内化,体现了内隐的生成性。课程的设置以队员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活动设计和实施为主体,科学构建了内容框架结构。其内容结构有分年级队员发展特点、工作目标和内容、分年级活动设计及安排、精品示范、少先队特色活动读解与例举六部分组成。活动内容涵盖组织建设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四个维度,活动采用大、中队主题队会、小队活动、实践体验、小课题 研究等多种形式。实施的少先队活动活动按《纲要》要求,以时间为序,由浅入深地递进开展,分别构建了各年级的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 建议、资料链接等几个板块,在读解特色活动的同时,进行一些鲜活的案例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经典活动。

二、具体实施:

1、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应纳入学校课程,利用团队课开展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按照进度完成任务。

2、实践体验性活动,活动时不搞程式化、形式主义,要贴近学生生活,讲究实效,要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组织开展与时代、社会发展及队员的实际紧密联系的活动,让每个活动成为构成队员生活的课堂。

3、对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考核,应采取多元评价原则,倡导过程性、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理念,采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结果于学期结束时列入队员的综合素质考评中。

三、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以全面实现少先队教育的目标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来规划、构思和设计特色活动,要处理好基础“达标”与特色创建的关系,强调在全面实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实现少先队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切忌急功近利,以偏概全。

持久性原则。活动的特色切忌昙花一现,要努力坚持,长期显示,保持发展。特色活动的实施与队员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打造少先队特色活动与 培养“合格+特长”的队员都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因此,要努力做到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篇2: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活动实施细则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各学科教学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或流程,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根据汝城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狠抓课堂教学,锻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有自己教学方法和特点的教师队伍,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高效地发挥“教”与“学”双边作用,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以生为本,当堂达标”为目标的高效课堂达标活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成才奠基”教学理念,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逐步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向课堂要质量,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1、教师目标:切实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

2、学生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3、成效目标: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的开展。

1、领导小组: 组

长:宋回灯

副组长:张来德、刘顺亮

成员:朱发亮、连兵才、范曙春、徐礼军、李朝远、朱建林

曾利民、扶炳明、杨名秋、林

通、黄田玉

四、活动内容与措施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性。(2012年2月)

1、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成立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观看名校高效课堂知识讲座光碟,准确理解和掌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确立我校的“四问式”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3月)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四问式”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

1、教师备课“四问”

①、对本节课的定位是否恰当? ②、对文本研读是否深入?

③、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简明?

④、教学设计是否具有个性特色?

2、构筑“轻负优质”课堂“四问”

①、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得到什么? ②、教学方法——我们如何让学生得到它? ③、教学效果——我们让学生收获了什么? ④、教学反思——我们能否用更好的方法?

3、课堂模式“四问”(“四问”是指四个课堂教学步骤)①、学生问教材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②、学生问学生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③、学生问老师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④、教师问学生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本模式中要求20%的知识学生自学学会,50%的知识学生合作学会,只有30%通过老师教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本互动,引导学生与书本(教材)交流,回到文本中再认知,再发现。“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教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化知识。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在自主学习中以学习为快乐。

4、学生听课“四问”

①、我会听课、会做听课笔记吗?

(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好听课笔记)。

②、我善于思考吗?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③、我课堂敢说吗?

(上课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表达自己与别人乃至老师的不同意见)。

④、我善问吗?(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5、教师教学反思“四问” ①、学生学什么,怎么学? ②、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③、学生练什么,怎么练? ④、教师思什么,怎么改?

(三)、研讨学习(2012年3月)

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回来后,各教研组要及时召开研讨会,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学校教学中存中的问题及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写成文字材料,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最后由学校装订成册形成资料汇编,供全体教师参考。

(四)、汇报研讨(2012年4月—7月)。学校组织高效课堂实践汇报研讨活动,人人上汇报课,广泛开展研讨评议,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再实践、再汇报、再研讨。

(五)、全面跟进阶段(2012年8月—10月)。

1、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模式,全面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上好常态课,打造精品课。通过学习、借鉴、实践,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 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反思、总结和提升。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及此后每个学期分别写出至少1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

(六)成果展示(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考核评估“高效课堂”开展实施情况,表彰“高效课堂教学能手”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先进教研组及先进个人”,推广先进经验。

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篇3: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不知不觉中,已是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学校橘园中的橘子由小长大,由青变黄,不经意间已经挂满了枝头,一个个在墨绿的叶子中间闪着诱人而喜悦的光芒,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牵住了他们的脚步。学生们时时在橘园驻足停留,想摘一个却又怕被红领巾服务岗的队员发现……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看着学生们纯净而渴望的眼神,我思索着:学校的一切资源都是为队员的成长服务的,怎样让校园中的每一景、每一物都成为学生童年生活中的美好记忆?怎样让学校的每一个少先队活动都成为他们小学生涯中的永恒?这就必须发挥校园资源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的最大价值:即学校橘园的橘子应由队员自己来管理,自己来做主,自己来开展一系列活动。于是,经过和队员们商量、策划和准备,报学校批准,“我们的丰收节”活动在校园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一 、赏 橘 树 ,感 受 生 命 的 价值——用好显性资源

队员们一起来到橘园,只见大小高矮不一的六棵橘子树的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橘子,压得有些纤细的枝条亲吻着大地,可它们仍顽强地伸展着,努力为橘子的生长接收更多的阳光。

为了更多地了解橘子的知识,队员们又来到电脑房,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上网了解橘子树的生长特点以及橘子的营养价值。当他们得知中国栽培橘子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直到1471年橘子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1665年传入美国时,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兴奋;当又得知橘子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地区时,这些生活在鱼米之乡的孩子更别提有多么激动和骄傲了。

随着资料的增多和交流分享,大家的目光不仅集中在橘子营养丰富,可以食用上,他们还发现橘子全身都是宝:橘子的肉、皮、络、核,甚至橘根和橘叶都是药。这六棵普普通通的橘子树和常见的橘子在他们眼中变得神圣、伟大起来,对橘子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二 、采 橘 子 ,体 验 劳 动 的 幸福——丰富活动资源

中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没有采摘橘子的经历,来到采摘现场,个个兴奋得小脸通红,两眼直发光。他们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扒开枝叶,七手八脚地忙碌了起来。有的帮着压下枝条,有的帮着拨开绿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小刀……摘下后像珍宝一样捧在手里,乐呵呵的,嘴都合不拢了,更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事后,队员们在“快乐瞬间”中写道:

“有些同学还在发愁怎么摘的时候,我一手扶住枝条,一手握住橘子,用力一拉。哈哈,一个金黄金黄的橘子就躺在我的手里了。”

“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准备采下一个,因为要爱护树木,只好轻轻地采,可是我左一采右一采怎么也采不下来。那个橘子偏要和我作对,仿佛在说:‘我不下来,我才不下来,我就不下来!’”

“看看这个黄黄的,摸摸那个圆溜溜的。终于,我在前方茂密的叶子中找到了一个又大又圆、黄黄的橘子,就一手拉住树枝,一手抓住橘子,用力一拉,一下就拉了下来……”

读着队员们充满童稚的语言,他们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就连老师也跟着快乐幸福了一回。

三 、品 橘 味 ,分 享 丰 收 的 快乐——凝聚团队资源

看着一个个金黄金黄的橘子,队员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地聚在一起,看着、摸着、闻着,怎么也舍不得剥开来吃。直到活动课快结束时,他们才小心翼翼地剥开橘皮,你一瓤,我一瓣,小口小口地吃起来,甜津津,酸溜溜,教室里也洋溢着甜甜的香味……诚如他们在“快乐瞬间”中写的那样:

“我拿着橘子小心翼翼地剥着橘子皮,只见一瓣瓣的橘瓤挤在一起,像团结友爱的小伙伴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呢。我掰下一片放在嘴里,啊,酸酸甜甜的橘汁,真是美味无比啊!看着小伙伴们快乐的笑脸,吃着自己亲手采下来的橘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有的队员捧在手里怎么也不舍得吃,就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让家长也体会学校丰收节的快乐:“一回到家我就喜出望外,妈妈问为什么事笑个不停。我得意洋洋地把橘子捧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看!’妈妈说:‘一个橘子,有什么了不起?’我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橘子哦,是我们学校的橘子树上结的,也是我自己亲手采的!’……晚饭后,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个‘丰收之果‘,妈妈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吃完后,许多队员连橘子皮都舍不得扔掉。他们有的用橘子皮来泡茶,有的煮橘皮粥,有的甚至让奶奶在煮汤时也放进了橘皮。分享中,橘香四溢,橘味从校园飘进了家庭,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每一个学生心里。

一些家长也说,一个小小的橘子竟有这么多的味道:香味、酸味、甜味、快乐味、幸福味……

四 、送 橘 意 ,懂 得 感 恩 的 甜蜜——放大情感资源

橘子摘下来以后,队员们都把自己的心意融入到一个个橘子中:他们告诉妈妈,橘子富含维生素C和柠檬酸,可以美容和消除疲劳;告诉奶奶,橘皮可以清洁有茶垢的瓷器;告诉爷爷,经常用橘皮泡茶喝可以治慢性支气管炎;告诉爸爸,用鲜橘皮30克加少许盐煎汤饮服,醒酒效果颇佳……

在和队员、老师、家长分享的同时,队员们还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家挑选出又大又黄的橘子,再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买来苹果、香蕉等其他水果,高高兴兴地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送上饱含他们心意的“爱心果餐”,还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腿……队员们还告诉老人橘瓤上的筋膜称为橘络,具有通经络、消积痰的作用,常吃橘子对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老年咳嗽气喘有一定的效果。将橘子皮切成丝晾干作枕芯用,还有降血压的功效。老人们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了,眼里满是甜甜的笑意。在重阳节的暖暖阳光里,“尊老爱老”的幼苗蓬勃生长着……

五 、展 橘 情 ,描 绘 多 彩 的 生活——团结师生资源

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队员们的热情越来越高涨,连一些任课老师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又增添了一份力量。美术老师指导队员们画橘子,语文老师指导队员们写橘子,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也不甘示弱,他们指导队员们拍下采橘子的照片、制作手抄报……

看,彩笔画金秋:是他们描绘的一个个生动活泼、造型可爱的橘子娃娃;巧手舞金秋:是他们采摘、分享、感恩等一系列活动时拍下的快乐瞬间,洋溢着的是队员们的张张笑脸;妙笔绘金秋:是他们采橘、诵橘、品橘、送橘的行动和收获;美文颂金秋:是他们设计精巧、美观,融知识和智慧于一体的手抄报,有关橘子的各种知识,有描写橘子的优美诗词,有橘子的简易贮藏法,还有日常生活中橘子皮的各种巧用小妙招,如怎样用新鲜的橘子皮预防晕车,怎样用橘子皮治冻疮、感冒、咳嗽,怎样用橘子皮巧做调味品等。橘香橘情抒写新时代的“校园梦”,他们把自己所收获的在学校橱窗里展出,向更多的人宣传,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六 、学 橘 品 ,收 获 教 育 的 美丽——开拓社区资源

普普通通的几棵橘子树,一个个常见的橘子,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让教育如此灵动和美丽。活动中,队员们的收获是丰富充实的,队员们的记忆是美丽多彩的,队员们的成长是健康快乐的。老师又组织大家寻找身边具有橘子品质的人,他们睁大“火眼金睛”,找到了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人,发现了风雨无阻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和顶着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采访了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自觉效仿着身边热心帮助小伙伴的优秀少先队员……通过活动,他们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充满了信心和憧憬,把橘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争做新时代的“追梦好少年”。

纵观校园,教学楼前后的园子里根据所种果树分别被队员命名为“桃园”“石榴园”“橘园”“桂园”,还有教学楼旁的梅花树,走廊里的四季盆花……春天,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初夏,“五月榴花红胜火”;秋天,橙黄橘绿,丹桂飘香,满园花菊郁金黄;冬天,青松挺且直,一树寒梅傲立雪中……

篇4: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组织的意味

少先队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儿童组织,与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组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少先队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以及深刻的革命意义的特殊组织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往往对组织属性认识不足,把握不准,实践不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去队化”现象。基层少先队搞得较多的活动是环保、科普、游戏、体艺、习惯养成类的活动,很少去关注“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朴素感情”等维度的活动设计,少先队组织的政治属性严重缺失。

作为党创建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需要把握政治属性,坚持正确方向,凸显组织意味。特别是近阶段,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

二、文化的品味

当独特的少先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灵动的表达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触及少年儿童心灵的时候,少先队活动课程就会使他们形成完满的组织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行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不能将少先队文化“淹没”在校园文化之中,要坚持少先队的组织特征,坚持体现少先队的组织属性,围绕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放大少先队的文化符号,强化少先队文化形象,规范少先队文化的有形化建设,让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少先队文化这个“影响场”所营造的独特氛围,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施加深刻影响,留下深刻痕迹。我们还要善于创新和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文化形式,强调少先队文化艺术性、时尚化的时代特点,做大做强少先队文化,增强少先队文化的话语权,增强少先队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要把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以文化载体和文化氛围的形式传递给少年儿童。

三、生活的趣味

诚如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促进队员生命成长、智慧成长、人格成长的充满趣味的生活化载体,是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必然要求。

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要关注队员生活,面向队员生活,使少先队活动的主题来源于队员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等各方面的生活领域,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生活体验活动,帮助队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生活更创新生活,亲近生活然后指导生活。有生活味道的课程才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充满生活趣味的活动对队员来说是一种享受,它还少先队活动于真实,还少先队活动于愉悦,还少先队活动于发展。

四、地方的风味

地方的风味也就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就要“立足本校,依托本土,开发资源,形成特色”。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少先队活动课要符合因地制宜普遍开展的要求。”其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就已经决定了队员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因此,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队室、电视台、广播台、宣传窗、主题长廊等校内少先队阵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巧妙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工厂、农村、科研院所、部队、历史遗迹、革命圣地、风景区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创性地开发一些特色课程资源,选择一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课程内容来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

充分依托地方资源,紧紧围绕“政治启蒙、组织意识、信仰萌芽、成长取向”等四大维度,通过领域划分、模块分割、主题深化等方式开发课程,从而彰显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地域特色,是少先队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相对完整并凸显地方风味的校本化课程内容体系,才能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进而推动少先队的学科化建设。

五、参与的兴味

当前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一些辅导员组织开展的队课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主持人串联加小队汇报的主题队会形式,而主题队会又必然是“表演式主题队会”。最终,“表演式主题队会”成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为了搞好这场“表演”,辅导员身兼“策划”“编剧”“撰稿”“导演”“舞台监督”,甚至“剧务”,队员们成了“演员”,反复排练之后,登台出演。队员要说事先编好的台词,还常常说大人话,连举手投足都是事先排练好的,俨然成了实现辅导员意图的道具。

少先队活动如果没有队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很难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特殊作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要“有的放矢”。“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队课的设计要针对队员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要让队员有所得;二是指队课的形式、内容要适合队员的年龄特点,要让队员喜欢。

少先隊活动课程实施尤其要注重队员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课题探究、社会调查、采访访问、实地考察、设计制作、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实践体验是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这样的活动形式更能激发队员参与体验的兴趣和热情,让队员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发展和完善。

篇5: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总结

为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好禁毒教育工作,我校特制定2012—2013学禁毒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本学的禁毒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了教育主阵地作用,在落实专题教育课的基础上制定2012—2013学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课时、内容、人员三落实。同时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学生毒品与艾滋病预防专题教育”的要求,持之以恒组织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思想意识和抵制能力。保证校园无毒品、学生不吸毒。

二、将四月作为“禁毒宣传教育主题月”。学校各有关部门认真总结了以往开展专题教育的经验,深入开展了“三一六”活动。

“三”即“明确三个目标”:

(1)全校学生接受禁毒知识教育面达到100%;

(2)开展禁毒教育宣传教育面达到100%;

(3)在校学生无涉毒行为面达到100%。

“一”即“建好一个工程机构”:以学校为主体,建立专门负责毒品预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六”即“开展每学期六个一活动”:

(1)读一本禁毒书;

(2)看一部禁毒教育片;

(3)办一期内容丰富的禁毒教育墙报或专栏;

(4)开展一次“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征文、演讲、或知识竞赛;(5)开展一次签名或其它教育活动;

(6)每一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不让毒品进我家”的宣传活动。

三、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向学生家长开展了禁毒责任书签订工作,同时,紧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相结合,更新动员形式和宣传手段,使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宣传、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四、学校聘教导处副主任为我校禁毒教育专职任课教师,每年在4月、10月分别组织学生上禁毒教育课,提高学生识别毒品的能力和远离毒品的意识。

汝城四中

篇6: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策略一:丰富活动组合形式——聚集人气

根据各中队人数少的情况,每月的少先队活动课,两节由各中队单独开展,两节采取单班双级复式组合形式。

单班双级复式 单班双级复式,是指两个不同年级的队员组合上课,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以低段、中段、高段的形式来开展,二是高、中段队员指导低段队员参与活动。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采用复式组合形式,增进了不同年级队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队员的参与热情,少先队活动课堂的气氛浓烈起来。

增多辅导交流 单班双级复式组合的形式,促进了不同年级中队辅导员的合作和交流。一是合作备课、相互切磋;二是轮流上课,助理记录;三是集中反思,共同进步。

策略二:多方合作整合资源——有效设计

学校采用同级异科整合与异级同科整合两种方法,激发队员间合作、辅导员与队员合作,以及家长与孩子合作,有效设计少先队活动课。

同级异科整合 同级异科整合,是指在单个中队独立开展少先队活动前,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与其他不同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少先队活动课程可以与班队活动整合,也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或思品课相整合。例如徐老师在一(1)中队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就将一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时刻准备着》与思品课《我是小学生》进行整合,完成两类学科的教学任务。

异级同科整合 异级同科整合,是指在不同年级的中队里将同类学科的课程进行整合后实施教学活动。如李老师将一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队知识我牢记》与二年级上册的少先队活动课《我为中队出份力》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二年级教室内以单班复式组合形式开展队活动课。

分层递进设计 课前,不同年级的两位中队辅导员需坐在一块儿,静下心来思考:哪些内容适合不同年级的队员在复式班里开展?活动中每个队员要达到怎样的发展要求等。如《我爱社会主义祖国》少先队活动课,五(1)中队队员要学跳少数民族的舞蹈或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制成课件并展示,六(1)中队要求队员要了解祖国伟大成就,寻访成功人士,在辅导员指导下写好寻访手册并交流。

相似融合设计 中队辅导员可以与科任老师合作,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加工,寻找两类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似点、相融点、发展点。如5月是安全教育月,三(1)中队和四(1)中队的辅导员将少先队活动课教材中的《我平安 我健康》的内容与《生命与安全》教材中的《防溺水》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出《防溺水 记心中》少先队活动课。

复杂活动设计 中队辅导员在设计少先队活动课的过程中,倡导队员参与。如一(1)中队与六(1)中队在合作设计《学榜样做榜样》少先队活动课时,六年级队员将队员的书包和抽屉拍成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小队合作配上解说词。一年级队员在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课前观摩六年级队员如何整理书包和抽屉,学习整理的方法。

自助餐式设计 自助餐式活动,是指辅导员或队员提供多种活动素材或建议,队员们根据自己或小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素材与建议设计活动。如《寻访身边的追梦人》少先队活动课,提供给队员多种寻访意见: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抽签组合,可以按年级组合,还可以运用其他方式进行组合等,寻访的过程可以采用电话、访问、询问他人等途径。

小队自主设计 小队自主设计活动,并不是让队员自己设计整节的少先队活动课,而是中队辅导员将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或者课堂中某个环节的活动要求告诉队员,队员自主设计活动。如三(1)中队开展《健康运动 促我成长》少先队活动课时,两个中队分成四支小队,有的小队设计的方案是展示自己队里的健身达人活动项目,有的则设计了跳绳比赛活动。

家庭辅导员指导 少先队活动课的设计需要家长指导。家庭辅导员的参与,会让少先队活动课更具教育意义。如设计《爱我家乡之包饺子》少先队活动时,四(1)中队与五(1)中队的队员,课前请家长指导包饺子,课上把家长协助准备的食材带到课堂,一块儿动手包饺子,你教我,我学你,其乐融融。

策略三:分层实施雏鹰争章——“章”显队味

学校将分层争章具体体现在不同年级间合作中的分层,各个中队活动中的分层,各小队活动中的分层,队员个体的活动中的分层。

课内分层争章 在以单班双级复式组合形式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虽然两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一块儿学习,但争章标准不同。高年级和低年级分别按照本年级少先队活动课程的争章标准进行活动。

校内外齐争章 学校少先队结合教导处,总务处,德育处的工作安排进行争章。如在大课间活动中争运动章,在校本课程中争剪纸章,在写字课中争书写章,在早自学里争阅读章等等。此外,结合日常行为规范活动,鼓励队员争获“雅行章”。将少先队活动课程与争章活动延伸到队员家庭,学做家务,调查家乡的特殊产业,颁发家务能手章。

学校还在思考:其他两个校区由于人数更少,是否可以采用单班三级复式组合形式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否可以让科任老师也参与到中队辅导员的角色中来?留守儿童较多,是否可以在校园网页上建立亲子争章活动基地,让孩子们通过网络,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互动争章?探究适合农村小班化学校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模式,还在路上……

篇7: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

作为同属德育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程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着目标一致、理念融合、内容互补、载体叠加、评价认同等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因此,我们将《争章手册》中的必修章及部分选修章同思想品德课结合,做到奖章进课堂,组织进课堂,活动进课堂,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把少先队的学习活动模式融入课堂。我们寻找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的结合点,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在目标、内容与评价方面做到两者优化共设;在时间、空间与活动形式上体现优势互补互动,达到整体效应,让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活动协同发展,将少先队教育活动融入课程改革中。

初中阶段雏鹰争章共设有十四枚奖章,每一枚奖章都有获得该章目的具体标准、要求,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深受学生喜欢。雏鹰争章活动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思想。纵观品德课教材,明理部分较多,说教较多,激励手段较少,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内容得不到落实。我们把雏鹰争章活动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相当于在教材中融入激励机制,把课文中学到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上,以书中的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为例,见下表。

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就是根据奖章达标要求,构建核心主题,在教学单元里配合争一枚基础奖章的运行机制,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自主追求的目标和自觉行动,最终形成操作性强并具有激励特性的学习活动模式。具体做法是:

通过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使思想品德教材丰满起来,更具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与拓展选修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六、七年级开设拓展课,每周两课时。为了丰富学生课程的选择性,加强学校课程科目建设,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架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发校本拓展型课程,努力打造“课程超市”。学校拓展型课程分“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种修习方式,除限选项目外,学生自由选择拓展课程,年级内走班。

学校在调查分析学生发展需求,明晰育人目标,梳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特色以及教师特长,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对拓展型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拓展课程项目。在实施拓展型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我们将雏鹰争章选修章活动引入学校拓展型课程。选修章活动能使正处于兴趣爱好形成期的初中学生试探并认识自己的才华倾向,充分发挥和发展潜在能力。它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能早期孕育特长苗子。可以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地去注意新事物、探究新问题、开拓知识面,增强动手操作的本领,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掌握新技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我校在六、七年级拓展课中设置了队员感兴趣的章目,最大限度满足队员自由选择的要求,如红十字章、民乐章、舞蹈章、合唱章、电脑章、乒乓章、篮球章、足球章、阅读章、英语口语章、绘画章、围棋章、摄影章等。我们将定章、争章、考章与拓展课学习、考核结合起来,并将学生争章结果记入《争章手册》,使争章的过程融入拓展课学习的全过程。

三、与主题探究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历史、地理、科学、生物等基础型课程中设置若干课外主题探究单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探究型课程。这一课程以主题为组织中心,以与主题相关的若干阶段小主题为探索基点,以学科知识技能作为探究工具。我们确立了自然、民生、文化、人与人、乡情等五个一级探究主题和战斗港水污染情况初探等十四个二级探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构知识,整合经验,并将主题探究单元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现。

我们将雏鹰争章活动引入学校科学探究和人文探究两种探究型课程,探索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探索学生培养和发展初中队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设立了小科学家章、小问号章、信息整合章、小调查章和小设计章,学生根据自己所修探究学习项目自定争章项目。从建立探究学习小组到撰写开题报告,从斟酌设计小问卷、小调查到填写活动记录,从走上街头向路人分发问卷到随机采访,从一次次的分享探究成果到最后的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喜悦以及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与社团活动课程相结合

社团活动课程是由学生兴趣取向而自主形成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学生自己开发的课程。学校规定凡5人以上可以自主组建社团,成立社团必须拟定章程,规定学习和活动的目标、时间、地点、场所,每年要向全校展示活动成果,每学期进行多元化评价,社团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担任社团辅导员。此类社团活动具有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校社团一部分由少先队组织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一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意愿,经过互相联络自发组织。社团在社员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社团章程,包括社团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宗旨和任务、社团的组织机构。社团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选出自己的领导人。社团自主聘任辅导员,并根据社团章程,自主制定活动纲要,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根据本社团的实际情况设置富有特色的奖章,以激励成员不断达标、创优、超越。

我们在实践中从学习、调研入手,认真把握少先队教育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新课程体系上寻找结合点,不断完善“雏鹰争章”活动的新机制,推进“雏鹰争章”活动与新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明确将雏鹰争章定为少先队教育进入新课程的突破口,将雏鹰争章作为队“课”结合的切入点。

(作者单位:上海市蒙山中学)endprint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的品牌活动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为少先队教育改革与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雏鹰争章活动如何与新课程相融合成为重要命题。根据我校少先队工作现状以及新课程改革实践情况,我们将雏鹰争章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融合,进行了具有初中特色的雏鹰争章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研究。我们以“校队一体、课队一体”为工作准则,按新课程精神开发雏鹰奖章课程,按新课程精神拓展争章时空,将雏鹰争章活动同学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相结合,让雏鹰争章活动进入四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让雏鹰争章活动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雏鹰争章体系。

一、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

作为同属德育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程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着目标一致、理念融合、内容互补、载体叠加、评价认同等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因此,我们将《争章手册》中的必修章及部分选修章同思想品德课结合,做到奖章进课堂,组织进课堂,活动进课堂,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把少先队的学习活动模式融入课堂。我们寻找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的结合点,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在目标、内容与评价方面做到两者优化共设;在时间、空间与活动形式上体现优势互补互动,达到整体效应,让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活动协同发展,将少先队教育活动融入课程改革中。

初中阶段雏鹰争章共设有十四枚奖章,每一枚奖章都有获得该章目的具体标准、要求,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深受学生喜欢。雏鹰争章活动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思想。纵观品德课教材,明理部分较多,说教较多,激励手段较少,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内容得不到落实。我们把雏鹰争章活动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相当于在教材中融入激励机制,把课文中学到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上,以书中的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为例,见下表。

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就是根据奖章达标要求,构建核心主题,在教学单元里配合争一枚基础奖章的运行机制,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自主追求的目标和自觉行动,最终形成操作性强并具有激励特性的学习活动模式。具体做法是:

通过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使思想品德教材丰满起来,更具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与拓展选修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六、七年级开设拓展课,每周两课时。为了丰富学生课程的选择性,加强学校课程科目建设,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架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发校本拓展型课程,努力打造“课程超市”。学校拓展型课程分“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种修习方式,除限选项目外,学生自由选择拓展课程,年级内走班。

学校在调查分析学生发展需求,明晰育人目标,梳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特色以及教师特长,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对拓展型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拓展课程项目。在实施拓展型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我们将雏鹰争章选修章活动引入学校拓展型课程。选修章活动能使正处于兴趣爱好形成期的初中学生试探并认识自己的才华倾向,充分发挥和发展潜在能力。它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能早期孕育特长苗子。可以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地去注意新事物、探究新问题、开拓知识面,增强动手操作的本领,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掌握新技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我校在六、七年级拓展课中设置了队员感兴趣的章目,最大限度满足队员自由选择的要求,如红十字章、民乐章、舞蹈章、合唱章、电脑章、乒乓章、篮球章、足球章、阅读章、英语口语章、绘画章、围棋章、摄影章等。我们将定章、争章、考章与拓展课学习、考核结合起来,并将学生争章结果记入《争章手册》,使争章的过程融入拓展课学习的全过程。

三、与主题探究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历史、地理、科学、生物等基础型课程中设置若干课外主题探究单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探究型课程。这一课程以主题为组织中心,以与主题相关的若干阶段小主题为探索基点,以学科知识技能作为探究工具。我们确立了自然、民生、文化、人与人、乡情等五个一级探究主题和战斗港水污染情况初探等十四个二级探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构知识,整合经验,并将主题探究单元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现。

我们将雏鹰争章活动引入学校科学探究和人文探究两种探究型课程,探索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探索学生培养和发展初中队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设立了小科学家章、小问号章、信息整合章、小调查章和小设计章,学生根据自己所修探究学习项目自定争章项目。从建立探究学习小组到撰写开题报告,从斟酌设计小问卷、小调查到填写活动记录,从走上街头向路人分发问卷到随机采访,从一次次的分享探究成果到最后的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喜悦以及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与社团活动课程相结合

社团活动课程是由学生兴趣取向而自主形成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学生自己开发的课程。学校规定凡5人以上可以自主组建社团,成立社团必须拟定章程,规定学习和活动的目标、时间、地点、场所,每年要向全校展示活动成果,每学期进行多元化评价,社团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担任社团辅导员。此类社团活动具有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校社团一部分由少先队组织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一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意愿,经过互相联络自发组织。社团在社员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社团章程,包括社团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宗旨和任务、社团的组织机构。社团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选出自己的领导人。社团自主聘任辅导员,并根据社团章程,自主制定活动纲要,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根据本社团的实际情况设置富有特色的奖章,以激励成员不断达标、创优、超越。

我们在实践中从学习、调研入手,认真把握少先队教育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新课程体系上寻找结合点,不断完善“雏鹰争章”活动的新机制,推进“雏鹰争章”活动与新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明确将雏鹰争章定为少先队教育进入新课程的突破口,将雏鹰争章作为队“课”结合的切入点。

(作者单位:上海市蒙山中学)endprint

雏鹰争章活动是少先队的品牌活动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为少先队教育改革与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雏鹰争章活动如何与新课程相融合成为重要命题。根据我校少先队工作现状以及新课程改革实践情况,我们将雏鹰争章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融合,进行了具有初中特色的雏鹰争章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研究。我们以“校队一体、课队一体”为工作准则,按新课程精神开发雏鹰奖章课程,按新课程精神拓展争章时空,将雏鹰争章活动同学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相结合,让雏鹰争章活动进入四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让雏鹰争章活动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雏鹰争章体系。

一、与思想品德课程相结合

作为同属德育内容的思想品德课程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有着目标一致、理念融合、内容互补、载体叠加、评价认同等多方面的整合优势。因此,我们将《争章手册》中的必修章及部分选修章同思想品德课结合,做到奖章进课堂,组织进课堂,活动进课堂,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把少先队的学习活动模式融入课堂。我们寻找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的结合点,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在目标、内容与评价方面做到两者优化共设;在时间、空间与活动形式上体现优势互补互动,达到整体效应,让思想品德课程和雏鹰争章活动协同发展,将少先队教育活动融入课程改革中。

初中阶段雏鹰争章共设有十四枚奖章,每一枚奖章都有获得该章目的具体标准、要求,有很好的激励机制,深受学生喜欢。雏鹰争章活动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思想。纵观品德课教材,明理部分较多,说教较多,激励手段较少,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内容得不到落实。我们把雏鹰争章活动与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相当于在教材中融入激励机制,把课文中学到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上,以书中的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为例,见下表。

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就是根据奖章达标要求,构建核心主题,在教学单元里配合争一枚基础奖章的运行机制,健全雏鹰争章的操作环节,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自主追求的目标和自觉行动,最终形成操作性强并具有激励特性的学习活动模式。具体做法是:

通过雏鹰争章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使思想品德教材丰满起来,更具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与拓展选修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六、七年级开设拓展课,每周两课时。为了丰富学生课程的选择性,加强学校课程科目建设,学校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课程架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发校本拓展型课程,努力打造“课程超市”。学校拓展型课程分“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种修习方式,除限选项目外,学生自由选择拓展课程,年级内走班。

学校在调查分析学生发展需求,明晰育人目标,梳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特色以及教师特长,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对拓展型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拓展课程项目。在实施拓展型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我们将雏鹰争章选修章活动引入学校拓展型课程。选修章活动能使正处于兴趣爱好形成期的初中学生试探并认识自己的才华倾向,充分发挥和发展潜在能力。它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能早期孕育特长苗子。可以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更能促进他们主动地去注意新事物、探究新问题、开拓知识面,增强动手操作的本领,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掌握新技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创造型人才做好前期准备。我校在六、七年级拓展课中设置了队员感兴趣的章目,最大限度满足队员自由选择的要求,如红十字章、民乐章、舞蹈章、合唱章、电脑章、乒乓章、篮球章、足球章、阅读章、英语口语章、绘画章、围棋章、摄影章等。我们将定章、争章、考章与拓展课学习、考核结合起来,并将学生争章结果记入《争章手册》,使争章的过程融入拓展课学习的全过程。

三、与主题探究课程相结合

我校在历史、地理、科学、生物等基础型课程中设置若干课外主题探究单元,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探究型课程。这一课程以主题为组织中心,以与主题相关的若干阶段小主题为探索基点,以学科知识技能作为探究工具。我们确立了自然、民生、文化、人与人、乡情等五个一级探究主题和战斗港水污染情况初探等十四个二级探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构知识,整合经验,并将主题探究单元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呈现。

我们将雏鹰争章活动引入学校科学探究和人文探究两种探究型课程,探索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探索学生培养和发展初中队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我们设立了小科学家章、小问号章、信息整合章、小调查章和小设计章,学生根据自己所修探究学习项目自定争章项目。从建立探究学习小组到撰写开题报告,从斟酌设计小问卷、小调查到填写活动记录,从走上街头向路人分发问卷到随机采访,从一次次的分享探究成果到最后的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收获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喜悦以及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与社团活动课程相结合

社团活动课程是由学生兴趣取向而自主形成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学生自己开发的课程。学校规定凡5人以上可以自主组建社团,成立社团必须拟定章程,规定学习和活动的目标、时间、地点、场所,每年要向全校展示活动成果,每学期进行多元化评价,社团聘请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担任社团辅导员。此类社团活动具有课程的基本特征。

学校社团一部分由少先队组织根据学生意愿组建,一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意愿,经过互相联络自发组织。社团在社员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社团章程,包括社团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宗旨和任务、社团的组织机构。社团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选出自己的领导人。社团自主聘任辅导员,并根据社团章程,自主制定活动纲要,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根据本社团的实际情况设置富有特色的奖章,以激励成员不断达标、创优、超越。

我们在实践中从学习、调研入手,认真把握少先队教育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新课程体系上寻找结合点,不断完善“雏鹰争章”活动的新机制,推进“雏鹰争章”活动与新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明确将雏鹰争章定为少先队教育进入新课程的突破口,将雏鹰争章作为队“课”结合的切入点。

篇8:汝城四中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家乡名人;文化资源;少先队;校本活动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指出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2013年颁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少先队活动课要符合“因地制宜普遍开展”的要求。《江苏省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书》中也谈到:“各基层少先队组织要注重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体现校本特点、地方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校本化是以学生兴趣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和社区资源,通过师生主动、创造性的劳动,自主探索一部分富有本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课程。

D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和我军通信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王诤将军等。学校依托两位名人资源,结合少先队常规活动与学校特色,探索实施少先队校本化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依托名人资源,创设少先队环境课程

校园环境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重要资源,其分为显性文化环境和隐性文化环境。显性文化包括外显的物质环境,而隐性文化更多地在于名人的内在精神。

1.利用显性文化环境,开发接触性课程教育

显性文化环境映照着整个学校的文化积淀水平和样式,显示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其他文化样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校现建有彰显学校百年优秀文化传统的“赵翼像”“云崧廊”,体现时代风貌的“翼溪书苑”,展示王诤将军不平凡的一生及杰出贡献的“王诤陈列室”等显性物质环境。学校通过校园游览与介绍相结合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形式,让学生在环境课程中了解身边的历史名人。

2.利用隐性文化资源,引领熏陶式课程教育

“道德教育如不关心隐性课程,期望得到满意效果是不可能的。”D校的名人精神景观,除已经命名的诗联廊、刻有赵翼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励志石外,还有墙面系列字畫装饰等名人精神的外化环境。学校依据名人精神进行诗词创作、书法绘画、科技创作、作品展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领悟、传承名人精神,使精神活动课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依托名人资源,建设少先队网络教育课程

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深入人们生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和载体研究与“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设计》中谈到少先队活动课程中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依托名人资源,D校创建了名人专题网页,有“赵翼的故事”“赵翼的诗选”“新闻中心”“赵翼论坛”“翼溪小诗社”“翼溪书苑”等栏目。这些网络名人资源能让学生自发地、有选择性地感受名人内容所传授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与引导下,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观点、行为是否正确,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真实想法的掌握与引导。

三、依托名人资源,挖掘少先队校本教育课程

2006年以来,D校广泛搜集、研读地方名人赵翼、王诤的家谱及其著作等史料,开发和编写了《走近赵翼》校本教材和《王诤故事》中队材料,实施现有校本教材与中队材料,除了对材料进行教学课时保障外,还需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学校通过分层学习,让低年级学生在喜闻乐见、新鲜有趣的形式中学习课程内容。如,诵读赵翼浅显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赵翼的童年生活,培养其关爱他人、热爱学习的品质。中高年级采用演讲、表演、辩论等形式,了解赵翼学习、为官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爱国爱民等思想。

四、依托名人资源,设立少先队系列活动课程

1.横向活动开发,建立多样化社团实践活动

学生认知与行为是在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养成的,对学生而言,单纯地让其学或懂得知识的教育,不能真正实现认知的发展与行为的养成。D校依据现有的赵翼文化资源建立翼溪小诗社活动团体,聘请学校优秀教师、楹联学会专家担任辅导员,给学生讲授古诗、楹联知识;依据王诤电子科技馆这一名人资源,组建王诤少年科技营、车模、航模等俱乐部,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等科技创新品质。

2.纵向主题设计,开设层次性校园主题活动

根据名人精神与学生认知,D校开设形式多层次的校园名人读书节活动。围绕“我做读书小明星”活动,低年级开设阅读与绘画活动,中年级开设阅读与写话活动,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入征文活动。创作展示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创设“翼溪绘画之星”“翼溪阅读之星”“翼溪创作之星”等,使低、中、高三年段学生都能参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要求的活动,体验系列读书活动的乐趣,实现展示自我、名人精神内化的过程。

3.常规主题保障,稳固特色化阶段主题活动

要使名人文化持久内化,少先队活动主题需不断持续。为保障学生对名人学习的长效性,每一位D校学生在中午都有午读时间,学生可以到清新雅致的“翼溪书苑”,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名人读物进行阅读,低年级学生通过绘本阅读能了解历史名人的贡献,中年级学生通过故事阅读知晓家乡名人的奋斗历程和成长经历,高年级学生通过名人生活阅读体会名人奋斗的艰辛,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学校每年还开设常规主题活动,围绕王诤科技活动主题,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开展“科学小眼睛”“科学小问号”“科学小发现”“小小科学梦”“科学小能手”“我们爱科学”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层次同主题的活动。

4.动态活动创新,开展个性化中队主题活动

在教育与生活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为此少先队活动课程设置要依据时代主题和本班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点,开展个性化、班级化、具有时令性的少先队主题中队活动,深化名人精神,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校本化、班级化。如,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现状,结合赵翼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品格设计相关主题队会,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赵翼品质,改正不良言行,养成良好习惯。又如,依据王诤将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毅力为主题开展班级中队活动,让学生明白坚持与毅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成功过程中需要努力与辛劳。

德育途径是实施德育的具体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途径。D校少先队校本活动实践课程通过外在环境熏陶使少先队活动生活化,利用网络名人资源使少先队活动更加现代化,使用校本课程使少先队活动课程特色化,采用系列主题活动使少先队活动更具层次性与个性化。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整个少先队活动课程具有校本化的同时也更具生命力与生长性,为健全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优秀人格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生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庞守兴,广少奎.教育学新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描写人特长的作文下一篇:省统计局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