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

2024-05-25

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精选6篇)

篇1: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

预初上册教材目录(20110910)

有家真好

1、祖父和我——萧红

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3、凡卡——契诃夫

4、散步——莫怀戚

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

秋思——张籍

同龄人的故事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6、花脸——冯骥才

7、口哨——张海迪

8、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9、两小儿辩日——《列子》

每周一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村晚——雷震

寄情山水

10.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11.古诗三首:观沧海——曹操

望岳——杜甫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2.词二首:菩萨蛮——韦庄

卜算子——王观

13.山川之美——陶弘景

每周一诗:暮江吟——白居易

夜泉——袁中道

科幻天地

14.童话般的太空城——莫幼群 15.海底奇光——儒勒·凡尔纳 16.门外有敲门声——杨书森 每周一诗:嫦娥——李商隐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动物世界

17.松鼠——布丰

18.云雀——儒勒·米什莱 19.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20.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每周一诗:蝉——虞世南

画眉鸟——欧阳修

童心是诗

2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2.星河——宗白华

23.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 24.留住童年——钱万成 每周一诗:牧童词——李涉

夜书所见——叶绍翁

读书有味

25.忆读书——冰心 26.美容新术——张秀亚 27.窃书记——林海音 28.为学——彭端淑 29.孙权劝学——司马光 每周一诗:劝学——颜真卿

赠外孙——王安石

小故事,大智慧

30.受宠的象——克雷洛夫 31.文字和狮子——伊索

32.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冯雪峰 33.白兔和月亮——周国平

34.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每周一诗:东栏梨花——苏轼

水口行舟——朱熹 附录:汉字

预初下册目录(2012)一 春天来了

1、春——朱自清

2、春风——林斤澜

3、花的话——宗璞

4、春之古韵:春夜喜雨——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江南春——杜牧 每周一诗:春日——秦观

雨晴——王驾

少年心事

5、羚羊木雕——张之路

6、在那颗星子下——舒婷

7、一千张糖纸——铁凝

8、为少年歌唱——简平

为生命喝彩

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0、“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11、清贫——方志敏

12、百合花开——林清玄 每周一诗:对酒——秋瑾

狱中题壁——谭嗣同

唐诗精华(上)

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4、黄鹤楼——崔颢

15、山居秋暝——王维

16、过故人庄-孟浩然

17、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每周一诗:鸟鸣涧——王维

客中作——李白

生活中的科学

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20、统筹方法——华罗庚

21、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每周一诗:游山西村——陆游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域外风情

22、布鲁塞尔大广场——卢鸣

2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

24、马来的雨——胡绳梁

25、在埃及数骆驼——周轶君

每周一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问刘十九——白居易

先哲智慧

26、《论语》八则

27、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28、《吕氏春秋》两则

29、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 30、螳螂捕蝉——刘向

每周一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

读一本名著

31、花果山拥立美猴王

3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

33、火焰山宝扇灭火焰 每周一诗:海棠——苏轼

泛吴淞江——王禹偁 附录一

诸子散文 附录二

常用修辞格

七年级上册目录(20110910)一

成长纪事

1、表哥驾到——秦文君

2、顶碗少年——赵丽宏

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4、伤仲永——王安石

5、周处——世说新语

每周一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小松——杜荀鹤

故乡情思

6、社戏——鲁迅

7、滹沱河和我——牛汉

8、藕与莼菜——叶圣陶

9、枣核——萧乾

每周一诗:杂诗(其二)——王维

春夜洛阳闻笛——李白

唐诗精华

10、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1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

三、卖炭翁)

1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4、无题——李商隐

每周一诗:月夜忆舍弟——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山水清韵

15、壶口瀑布——梁衡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白洋潮——张岱

18、天目——袁宏道

每周一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宿建德江——孟浩然

敢为天下先

19、老山界——陆定一 20、梅岭三章——陈毅

21、永远执着的美丽——曲志红

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唯夫 每周一诗:红梅——王十朋

过零丁洋——文天祥

少年诗情

23、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何其芳

24、写给云——白冰

25、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惠特曼

26、一句话——闻一多

27、青春万岁——王蒙

每周一诗:渡荆门送别——李白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赠·其一——李商隐

技艺超群

28、卖油翁——欧阳修

29、核舟记——魏学洢 30、口技——林嗣环

31、口技——蒲松龄

32、明湖居听书——刘鹗 每周一诗:草书屏风——韩偓

望月怀远——张九龄

神话传说

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愚公移山、女娲

补天、精卫填海

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干将莫邪、孟姜

35、希腊神话故事两则——普罗米修斯、阿

喀琉斯之死

每周一诗:读《山海经》(选一)——陶渊明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附录一: 唐诗的两座高峰

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一)——注重诵读 七年级下册目录(2012)

一 亲近自然

1、山中访友——李汉荣

2、溪水——苏雪林

3、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4、囚绿记——陆蠡

每周一诗:春寒——陈与义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两代人的心灵沟通

5、背影——朱自清

6、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7、给傅聪的一封信——傅雷

8、父与子——马克·汉林

9、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每周一诗:偶题(其一)——朱熹

赠刘景文——苏轼

人贵有精神

10、七根火柴——王愿坚

11、生命的舞蹈——楚女

12、陋室铭——刘禹锡

13、爱莲说——周敦颐 每周一诗:春晚二首(选一)(王令)

浪淘沙(其八)——刘禹锡

风俗世情

14、老北京的小胡同——萧红

15、上海的弄堂——陈丹燕

16、水乡茶居——杨羽仪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每周一诗:至节即事——马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自然奥秘

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9、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20、旅鼠之谜——位梦华

21、诗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叶进 每周一诗:兰溪棹歌——戴叔伦

鲁山山行——梅尧臣

宋词集粹(上)

22、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

23、蝶恋花——柳永

24、浣溪沙——晏殊

25、采桑子——欧阳修

26、卜算子——李之仪

27、如梦令——李清照 每周一诗:望江南——温庭筠

梦江南——皇甫松

议论纵横

28、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29、公输——《墨子》 30、曹刿论战——《左传》

3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每周一诗:咏怀古迹——杜甫

题乌江亭——杜牧

外国传奇故事

32、初航——笛福

33、制陶——笛福

34、小人国被俘——斯威夫特

35、了不起的粉刷工——马克·吐温

36、大战风车——塞万提斯 每周一诗:题都城南庄——崔护

蝶恋花——苏轼 附录:标点符号简表

初二上学期教材目录(20110910)

一 爱在人间

1、笑——冰心

2、小巷深处——林莉

3、芦花荡——孙犁

4、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 每周一诗: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三衢道中——曾几

面对逆境

5、我不是懦夫——王嘉鹏

6、生命之线——乔·辛普森

7、石缝间的生命——林希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每周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

宋词集粹

9、诉衷情——陆游

10、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

11、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每周一诗:卜算子·咏梅——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地球,我们的家园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1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徐刚

14、警惕生物入侵——林森

15、大叔和我们的生活——周涛 每周一诗:归园田居——陶渊明

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

心灵诗语

16、西部畅想——孙德斌

17、汗血马——牛汉

18、采莲曲——朱湘

19、短章一束:红叶——沙白

雨——雷抒雁 故乡——杨孟芳 我——臧克家 断章——卞之琳

每周一诗:北陂杏花——王安石

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

为学有道 20、孔孟论道

21、勉学——颜推之

22、黄生借书说——袁枚

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

24、问说——刘开

每周一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

观书有感——朱熹

戏剧天地

25、陈毅市长——沙叶新

26、虎门销烟——叶 元 吕 宕

27、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每周一诗:听弹琴——刘长卿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

28、变色龙——契诃夫

29、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30、二十年后——欧·亨利 每周一诗:早梅——张谓

雪梅——卢梅坡

附录:婉约与豪放——宋词概说

八年级下册目录(2012)

一 祖国在我心中

1、最后一课——都德

2、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

3、我爱着土地——艾青

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

每周一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别云间——夏完淳

人物春秋

5、夏衍的魅力——王蒙

6、钱钟书先生——黄永玉

7、忆冼星海——茅盾

8、木兰诗——《乐府诗集》

9、巢谷传——苏辙

每周一诗:贾生——李商隐

蜀相——杜甫

慎思明辨

10、不求甚解——马南邨

11、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赵鑫珊

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因格

13、卖柑者言——刘基

每周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淮中晚泊犊牛——苏舜钦

散曲小唱

14、关汉卿二首:一枝花·不服老、四块

玉·别情

15、天净沙·秋——白朴

1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7、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18、醉太平——无名氏

每周一诗: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

面对灾难

19、血染的丰碑——汪浙成 20、保卫大坝——钱钢

21、沉船之前——舒特斯曼

22、俄罗斯性格——阿·托尔斯泰 每周一诗:无衣——诗经·秦风

满江红——岳飞

生命的沉思

23、外婆的手纹——李汉荣

24、雁——石钟山

25、麻雀——方刚

26、火光——柯罗连科

每周一诗:步出夏门行——曹操

孤桐——王安石

艺术长廊

27、晋祠——梁衡

28、秦俑漫笔——和谷

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朱伯雄 30、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肖

复兴

每周一诗: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

动物的启示

31、黔之驴——柳宗元

32、黠鼠赋——苏轼

33、束氏畜猫——宋濂

34、狼——蒲松龄 每周一诗:猫儿——林逋

官仓鼠——曹邺 附录:元曲四大家

2011-9-29 初三语文上册课本目录

一 生活文化

1、苏州园林

2、周庄水韵

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韫咏絮)

4、文化眼光

每周一诗:咏绣障·春日偶吟

二 爱情如歌

5、给女儿的信

6、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7、致橡树

8、贤人的礼物

每周一诗:东栏梨花、生查子·元夕

三 走近鲁迅

9、风筝

10、故乡

11、孔乙己

1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

13、有的人

每周一诗:观猎·春日忆李白

四 步入书林

14、《安徒生童话》前记

15、《真话集》后记

16、《繁星》《春水》内容提要

17、文中有“画”

18、《窗》的艺术辩证法 每周一诗:渔翁、鹧鸪天·代人赋

五 讲坛回响

19、几年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0、最后一次的演讲

21、敬业和乐业

2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 每周一诗:伐檀·硕鼠

六 世间百态

23、差不多先生传

24、劳山道士

25、竞选州长

每周一诗:山中寡妇·咏柳(曾巩)

七 忧乐天下

26、岳阳楼记

27、醉翁亭记

28、诗两首(望海楼·登拟岘台)每周一诗:滕王阁·池州翠微亭

八 明清小说选

29、煮酒论英雄 30、武松打虎

31、范进中举

每周一诗:横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附录一 明清小说概述

附录二 怎样学习文言文

(二)——注重积累

篇2: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

上海高中语文最新教材-目录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

高一上 学习在于思考、知识在于积累

十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旷野》、《北方》等。“自由体诗”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

十二 双桅船(舒婷: 朦胧派代表人物(还有北岛、顾城))

十三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女神》、《屈原》)

十四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学习在于思考、知识在于积累

十九 促织(蒲松龄: 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二十 香菱学诗(曹雪芹: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长篇名著《红楼梦》。)

二十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明末元初小说家 号湖海散人)

二十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二十三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高一下

第一单元平民生活

一 老王(杨绛: 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代表作: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

二 项链(莫泊桑: 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三 *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 杰出人物

四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现代小说家,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五 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 *春天的故事(叶旭全 蒋开儒)

第三单元 为理想而斗争

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九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立论之本:人人生而平等)

第四单元 小说及其评析

十 哦,香雪(铁凝: 不回避苦难,但能看到苦难背后作为底色的善)

篇3:初中语文教材研读方法初探

翻开现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本, 一篇篇“文质兼美, 堪为模式”典范作品呈现在面前, 选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 同时还注意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化, 可读性强, 适合学生学习。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多年的学习, 学生一定会受到很好熏陶。然而, 许多学生语文学习停滞不前, 毫无进展, 有的甚至越学越糊涂, 增添厌倦情绪。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审视现有的语文教学现状, 教材这一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主要抓手, 教师的研读不够或者根本不去研读导致了恶性循环:由于教师钻研文本不够, 把参考书和各种资料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上简单地灌输, 对教材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这不仅使教师的对文本的解读、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渐丧失, 长此以往, 也把学生变成了接纳教参阅读结论的容器, 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多数老师, 尤其是毕业年级的语文老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答题步骤和做题方法以应付考试, 不重视教材本身给学生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深层体验, 敷衍学生解读文本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强调答案的得分点。随着进一步地学习语文, 学生也不再是披情入文, 而是带着考题入文, 语文学习仅剩的一点点美感也被剥离。

其实, 文章在入选教材之前, 作为阅读客体存在时都具有原生价值, 也就是“信息传播价值”。但当文章选入教材后便有了一种新的价值——教学价值。而教学价值较原生价值更具有隐蔽性,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 去发现教材的语文价值, 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可见, 研读语文教材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师驾驭语文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 “研读教材”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对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

研读教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要力求别出心裁, 这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 是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细部开掘中有独特见解的个性研究。可以说, 充满科学性、艺术性与创造性的教材研读, 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如何去研读教材呢?余映潮老师说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 读得深刻, 读得奇美。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归纳教师对教材研读有这样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 纵横相联, 读懂教材的价值, 高屋建瓴

1.无论是哪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 都是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写的, 所以我们应首先仔细阅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编排体例, 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去认知、加工和处理教材。特别注意研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下的总目标与第四学段 (7-9) 阶段目标, 从而把握整套教材的价值取向, 解决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总方向问题。

2.阅读教材前编者《写在前面》的话及目录, 了解教材具体编排内容, 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及附录部分, 以利于教学过程中纵横相连, 比较阅读等等。浏览全部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体系概况, 这既可较快提高语文自身文化素养, 还可以明确教学计划, 整体把握好教材, 维护语文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在教学中做到化简为易灵活施教。

3.阅读单元前的单元提示及教参里的单元说明, 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学习目的。以前老人教版教材以知识为主线编排, 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现在新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编排, 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单元提示里面, 明确的告诉了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 着重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 需认真研读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

4.关注文前提示和文后练习设计, 有的放矢。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篇例文前有导读, 后有练习, 有的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有的提示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有的点名了基础知识, 有的还渗透了教法学法。在教材研读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文前的提示和文后的练习设计, 以发挥其点拨提示功能,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研读文本, 捕捉教材的突破点, 胸中有丘壑

首先“无他”备课, 梳理个性感悟。所谓“无他”备课, 就是我们拿到教材, 先不要翻阅任何与教材有关的材料, 用自己的思考捋出自己对教材的独立理解和感悟, 那是一种感觉, 也是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的过程, 探清作者是如何通过一句、一词、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观点、感情的, 凭自己的直观感受备出一节纯自然的原生态课。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教材内容, 理清教学思路, 弄清给学生“教什么”, 同时有自己的个性感悟, 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挥洒自如。

记得余映潮老师讲《云南的歌会》时, 他独特而新颖的内容和思路, 就是由他最初的原生态的“无他”备课时的个性感悟组成的, 全文教学就围绕三句话来进行:第一句话, 这篇文章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 这篇文章的片断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 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言简易赅, 个性独特, 且教学效果很好。

然后“有他”备课, 厚读薄发, 利用教材的魅力点。“有他”备课, 就是在自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 去大量参阅相关资料, 让自己的课堂丰厚起来。占有的资料多, 可调用的东西就多.使用的时候才会信手拈来, 脱口而出。

记得我在准备《三峡》这篇课文时, 正好读到《余映潮讲语文》这本书, 其中写余老师在《三峡》词语板块的教学中, 对课文进行分解, 将字、词、句、段拆开, 再重组, 提取精粹的教学内容, 巧妙地利用了字词的特点来教学:

幻灯:老师建议:试一试趣味识字的方法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峡:

重岩叠嶂嶂:岩:

绝巘怪柏巘:

清荣峻茂峻:

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沿溯阻绝溯:

素湍绿潭湍:

悬泉瀑布瀑:

飞漱其间漱:

林寒涧肃涧:

猿鸣三声泪沾裳沾:

通过将文中的字拆开, 按“山”旁和“氵”旁的规律重组,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字偏旁的意义, 以后遇到类似的字,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根据偏旁判断大概的意思。同时, 进一步熟悉了课文, 并且在字词的发现中, 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更有语文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学习并模仿, 受到很好的效果。

在诗歌的教学中, 我除了阅读参考书和一些教辅资料之外, 我还学习余映潮老师在他的作品里提出的“一诗四读”法: (1) 吟读——体会情味 (2) 译读——理解内容 (3) 背读——积累语言 (4) 说读——飞扬神思。效果确实很好, 已成为我在诗歌教学上的主要方法。

古语说得好:“木无本则枯, 水无源则竭”。想当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通过“读”来丰满自己, 这不仅能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 也能引领学生取得最大进步、迎接人文性教材的挑战。

(三) 读出教材, 贴近学生, 使课堂充满活力

“从研究教材的角度讲, 教师的任务, 就是把教材读‘厚’, 把教材教‘薄’。教学中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 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 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可见一个教师光走进教材真正理解文本内涵还不够, 因为我们不只是欣赏者, 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懂,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一份教案。这时我们就应该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再读教材, 再读文本。比如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边读边想:文中哪些字词需要积累, 哪些语句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困难,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意见会不会统一,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在这篇文章中尤为突出, 学生以前遇到过没有, 现在需不需要学, 怎样学等等。只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一边读一边想, 再结合相关要求多参考一些其它的建议, 我们就一定能设计出一份真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案。

篇4: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

但是,语文学科毕竟有知识,语文学习毕竟要学习知识。在语文教材知识体系构建欠缺的情况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教学语文知识的依据一方面来自于教育考试院所颁布的《考试手册》,另一方面则是历年尤其是近五年的高考试卷。且不说高中语文教材更高的理想人文追求,单就是教考一致上,恐怕高中语文教材也是不合格的。

在《考试手册》中阅读部分考试内容包括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个部分,这三层级的能力要求事实上已经把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全部囊括在内。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根本就是付之阙如,比如分析与综合能力层级涵盖的五个方面的要求,较多地体现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但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参中都没有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如何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等知识的呈现。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管是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还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总之都是零碎的口口相传的个体经验,并没有系统的规范的知识来源。所以学生在做这样的试题时除了应用老师所教的知识,最基本的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阅读能力,有时可能还要随文应变。

而对于大家最熟悉的陈述性知识恐怕也有让人纠结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术语本身的不确定性,比如考试手册中提到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到底包括哪些?有人完全把这二者混为一谈,教材和教参中则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表现手法”一词在上海高考试卷中有直接出现,“写作特点”一词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并没有直接出现,直接出现的是与之类似的“写作手法”。

术语本身的不确定性不管是在《考试手册》还是在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这给一线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关于术语的不确定性,一种是像“表现手法”“写作手法”那样涵盖的内容不确定,另一种则是术语使用的随意性。比如“视角”一词。

2012年春考试卷第12题:

本文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答案示例:“邻居”只是针对人物的居住位置而言的称谓,不涉及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吴冠中是著名画家,而作者却只把他当作一个邻居,记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一视角有利于塑造作为普通人的吴冠中的形象,让读者了解到吴冠中作为公众人物之外的一面。标题中的这一称谓也表现出吴冠中与周围百姓的融洽,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2012年高考试卷第11题:

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

可见,这两处“视角”所指的是观察、叙事的角度,除了不同年龄、身份、性别、种族、职业等具体的观察者叙事者之外,一般中学教学中所说的“视角”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视角。可是在2013年的高考试卷中第6题:

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

很明显,从答案来看,这里的“视角”指的是观察的对象角度而非观察者。可是据笔者所知,在阅卷过程中就有大量的学生回答“第三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艺术史研究者视角”,很明显这是延续了前两次命题者的思路。“视角”这一术语同样在高中的教材教参中难觅踪迹,如果鉴于高考试题命制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功能,在考试中引进一些学术界成熟的术语恐怕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能让人无所适从。这样的出题实在是像脑筋急转弯一样的考查——先连续命题给你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再突然逆转,让你措手不及。无怪乎有的语文教师感叹自己没有用——教师如果以先前的经验对这类题目作指导,不仅没有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再者,术语要讲到什么程度。对比数学中对数的概念清楚的推进,比如从自然数到零到负数再到虚数,语文中的术语某个学段达到什么程度的认识是完全没有界限的,如修辞,小学、初中、高中都学修辞,每个学段学习的修辞有什么不同,学段与学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推进,没有人说得清楚。这固然与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有关,但教材编写的缺失恐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如“虚实”这一传统文论中常见的术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高考中也常考到,但是到底讲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只要告诉学生现在为实,过去将来为虚就够了,还是要介绍得更全面些?没有人予以回答,教师只能依据经验讲授。

一边是必须要面对而且是衡量教师工作能力重要依据的考试,一边却是和考查知识点严重脱节的教材。现实是很多知识只能靠教师的个人智慧生成 ,可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缺乏具有信度的信息来源,就能肯定自己教的都是正确、合理、适度的吗?

另外这种脱节还会导致教师对教材的忽视。有些教师认为反正考试不考课内的,课内教多教少甚至是教或不教对考试没有什么影响,于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题上。当然大家可以口诛笔伐这种做法的危害,可是不要忘了,有什么样的评价自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迎合评价的做法。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不希望高考出现大量课内的内容,那样教师和学生就更加要陷入死抠教材的万劫不复之地。我希望教材中按篇目或者按单元按册能够有机地融入一些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从而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解决考试中的阅读问题。这样自然不会有人敢忽视教材。教材只是个例子,怎样通过千变万化的文本来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这方面还是空白。在短期内固然很难实现教材编制中学科知识的明晰化,不过,笔者还是希望在陈述性知识这一部分,起码能够做到概念确定清晰。

篇5: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高一上

第一单元 生命体验

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 美好亲情

四 边城(沈从文)

五 合欢树(史铁生)

六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第三单元 人我之间

七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 邂逅霍金(葛剑雄)

九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 诗歌及其欣赏

十 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 双桅船(舒婷)

十三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十四 *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 树木花卉

十五 蒹葭(《诗经》)

十六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十七 病梅馆记(龚自珍)

十八 *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 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 促织(蒲松龄)

二十 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 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二十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写作

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

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语交际

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

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

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

高一下

一老王(杨绛)二项链(莫泊桑)三*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杰出人物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五小溪巴赫(肖复兴)六*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九*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十哦,香雪(铁凝)十一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十二*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十三*《药》评点(原作 鲁迅评点 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十四阿房宫赋(杜牧)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十七*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第六单元古诗及其赏析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十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高(杜甫)书愤(陆游)二十一*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二十二*诗赋论(袁行霈)写作

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口语交际

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专题研究: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附录文言虚词高二上第一单元读书生活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三*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五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六*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七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八说数(沈致远)九*自然笔记(杨文丰)第四单元散文及其赏析十想北平(老舍)十一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十二*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十三*漫谈散文(季羡林)第五单元山水情思十四诸子喻山水十五秋水(节选)(庄子)十六前赤壁赋(苏轼)十七*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六单元词曲及其赏析十八宋词四首雨霖铃(柳永)踏沙行(秦观)苏幕遮(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十九窦娥冤(关汉卿)二十元曲二首〔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二十一长亭送别(王实甫)二十二词的起源与特点(夏承焘吴熊和)写作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

二、“画眼睛”:写出事物的特征口语交际

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文化意蕴探究专题研究:楹联的世界附录文言中的固定结构高二下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一故都的秋(郁达夫)二晨昏诺日朗(赵丽宏)三*瓦尔登湖(节选)(梭罗)第二单元名利内外四守财奴(巴尔扎克)五关汉卿(节选)(田汉)六别了,哥哥(殷夫)七*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第三单元文化的制约与创造八拿来主义(鲁迅)九胡同文化(汪曾祺)十*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十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第四单元说明文、应用文阅读十二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十三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十四*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第五单元传统美德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七《新序》二则(刘向)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单元古代散文及其赏析十九过秦论(贾谊)二十师说(韩愈)二十一石钟山记(苏轼)二十二*劝学(荀子)二十三*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写作

一、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

二、议论的角度:论证的思路口语交际单向表达

(二):演讲(分析性表达)综合学习综合实践:走进杰出的科学家附录文言中的特殊句式高三上

一雨巷(戴望舒)二荷塘月色(朱自清)三*荷花淀(孙犁)四*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第二单元思想与精神的力量五《〈宽容〉序言》(房龙)六《〈激流〉总序》(巴金)七*新时期诗歌二首相信未来(食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八*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第三单元品位与格调九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十老人与海(海明威)十一*谈白菜(李锐)十二*悼念一棵枫树(牛汉)第四单元论说文及其解读十三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十四简笔与繁笔(周先慎)十五*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十六*漫谈说理文(朱光潜)第五单元家园亲情十七小雅•采薇(《诗经》)十八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诗词三首月夜(杜甫)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苏轼)第六单元史传作品及其赏析二十一秦晋殽之战(《左传》)二十二鸿门宴(司马迁)二十三*《苏武传》(节选)(《汉书》)二十四* 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十五*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写作一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立论与驳论二驳斥谬误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口语交际多向应对

(一):讨论与采访等(简单的口语应对活动)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附录常用修辞格高三下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二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三*套中人(契诃夫)四*典型(傅道彬)第二单元艺术与审美五画说(张大千)六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七*昆剧的故事(刘厚生)八*音乐短章(纪伯伦)第三单元走向社会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十生命的节日(季栋梁)十一*《傅雷家书》两篇(傅雷)第四单元戏剧及其赏析十二《雷雨》(节选)(曹禺)十三曹操与杨修(陈亚先)十四*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戏剧文学(谭霈生)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黄会林陈刚)第五单元浩然正气十五《论语》七则(《论语》)十六《孟子》二章(《孟子》)十七*国殇(屈原十八*《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十九*左忠毅公逸事(方苞)第六单元人生与艺术境界二十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十一兰亭集序(王羲之)二十二*琵琶行(白居易)二十三*《秋声赋》(欧阳修)二十四*文论十则《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写作一让文章鲜活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方法口语交际多向应对

篇6:上海初中语文最新教材

阅读教学编排及主要特点

1.阅读教材的双线编排。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一年级下册六个阅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安排如下: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在教材中未予明确命名。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这一点,从低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开始体现。具体到一下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里,为教师教学提供线索和抓手。

比如,第七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在《一分钟》的课后练习中,让学生用“要是……就……”的句式来说话,既是基于课文内容,又需要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断;《小猴子下山》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也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

又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文《树和喜鹊》中,“孤单”一词下面吐了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直接点明了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虽然泡泡吐在“孤单”这个词语旁边,但这种方法要在这课教学中重点指导和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孤单”,在接下来的课文《怎么都快乐》中,“独自”“静悄悄”“有劲”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更可以反复操练和巩固,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2.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教材对于朗读训练的安排也有梯度和层次。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拼音这个工具,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一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出了“读好长句子”“读好对话”和“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的要求。

教材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前后勾连,相互照应。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意利用好教材,抓住重点,瞻前顾后。比如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教材中在第三单元的《端午粽》和《彩虹》中作了明确的要求,但在之前的课文中已有铺垫,出现过比较长的句子,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四个太阳》。教学中不妨随时抓住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语文要素的落实贯彻学期始终。

在词句训练方面,多数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或句子的练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积累、积极实践,最后指向运用。

3.重视阅读和表达的关系。

阅读是输入的过程,表达是输出的过程。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活动与语言表达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抓住学生语言内化与输出的关键期,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课后练习中,有的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的题目,如《一个接一个》“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一分钟》“一分钟能做什么”;有的是要学生调动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进行表达的题目,如《端午粽》“你知道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有的是让学生尝试进行书面表达的题目,如《我多想去看看》课后,布置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

4.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

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较广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今后的写作能力是难以得到提升的。扩大阅读量,加强课内外沟通,是这套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材新设的栏目,目的是照顾此时还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的学生,采取大人伴读、亲子共读的方式,让大人和孩子一起听读故事、听读儿歌童谣。这样的编排,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与学前教育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提倡无压力阅读,不着痕迹地将学生领进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下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是在一上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之后,开始循序渐进、按类别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步。童谣和儿歌,是学生学前就开始经常接触的、耳熟能详的文体,学生阅读起来亲切自然,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内容由一本翻开的书页呈现,由两首儿歌和童谣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文前和文后的三个泡泡,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5.长课文的编排。

一年级下册教材,课文的长度相应有所增加。多数课文的长度控制在200字以内,少量课文的长度达到300字左右,如《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最长的一篇《动物王国开大会》,有18个自然段,字数达到了450字。之所以在低年级教材中安排少量长课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关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主动、积极的阅读者。

有鉴于此,教材中安排的长课文,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裁多为童话,内容活泼有趣,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二是结构具有反复的特点,学生阅读了第一个环节之后,比较容易推测出下面的情节,并且能用前面的方法进入下面的学习;三是配有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好长课文的这几个特点,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适度放手,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6.连环画课文的编排。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如何理解这个要求?一方面,学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文意或语意;另一方面,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认识生字,如,借助图画、生活经验、上下文语境,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猜读。这对于培养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有帮助。

为此,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有计划、有梯度地安排了3篇连环画课文,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小蜗牛》,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小壁虎借尾巴》。

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如,《小蜗牛》一课中没有标注拼音的生字和词语,都是可以从图画中推测出来的,如“蜗牛”“草莓”“蘑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图画猜读生字,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学习方法。一年级下册,除了继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学生还可以运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猜读生字。

教材采用难字注音而不是全文注音的方式,目的是逐步引导学生阅读非全文注音读物,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难字注音中的“难字”是指:(1)不要求认读的生字(即见面字);(2)要求认读的生字中,学生凭借上述识字策略无法猜读出来的字。

以《咕咚》一课为例,除了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见课后生字条)之外,还有“湖、腿、极、哇、啊”5个学生不认识、本课也不要求认读的见面字,这5个见面字,教材中全部标注了拼音。

而对于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凡是学生可以通过上述策略猜读出来的生字,就不标注拼音,放手让学生去猜读。无法借助上述手段进行猜读的生字,标注了拼音。

本课12个要求认读的生字中,未标注拼音的有6个,分别是“咕、咚、吓、鹿、象、拦”。这6个字可以借助下面的方法猜读:

“咕、咚”两个字,学生从上下文可知,这是木瓜掉进水里的声音;借助生活经验,学生大体可以推测出:比较重的东西掉到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声音;再利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规律,可以准确推测出这个拟声词的读音。

“吓”字,学生之前已经认读过“了、一、跳”,那么“什么了一跳”?学生调动平时的口语经验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吓”字,没有其他的搭配;再利用形声字规律进行印证,这里可以确定是“吓”字。

“鹿、象”两个字,学生借助第107页的插图,看图即可知字。

“拦”字,借助第107页的第2幅插图,可以看出野牛是站在其他动物的对面,挡住其他动物的去路;再利用形声字规律,可以推测出是“拦”字。

上一篇:“文明修身”主题教育下一篇:黄金周旅游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