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2024-05-04

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精选4篇)

篇1: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宁波市人事局党组提出四项举措

本报讯 宁波市人事局党组中心组近日来按照人事部、省人事厅《关于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做好人才工作的通知》要求,联系宁波人才工作实际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的四项举措。

学习中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当今科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已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管人才原则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是高瞻远瞩、顺势应时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人才工作的全新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讨论,大家表示,要高起点地理解中央精神,宽领域地实施人才战略,全方位地优化人才环境,开创性地完善工作机制,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为此提出四项举措: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树立崭新的人才新理念,以人才理念优势创造人才竞争优势。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聚集力,环境就是城市竞争力的理念,实现工作重心的高移,努力形成使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创业环境。树立开发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人才开发新理念,使人才战略适时向构建国际化人才高地战略转变,以此提升宁波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以推进国际化为重点,顺势应时地实施“北接上海、南引港新”战略,使人才高地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顺应人才国际化的时代潮流,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面向全球,海纳百川,敢于和善于吸引全球人才资源为我所用,敢于和善于利用国际人才市场为我配置人才,变“本地坐市”为“异地创市”,做足市内市场,做大国内市场,做精国际市场。当前特别要主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积极推进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建立甬港人才合作机制,大力从香港、新加坡等地引进宁波市急需的经贸、WTO、现代物流等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大力强化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努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外国专家来甬创业和服务;另一方面加大人才赴境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力度,着力提升宁波人才的国际化素质,全方位融入世界。

三、以优化人才环境为核心,着力为各类人才构筑自由创新创业的平台,努力形成人才纷至沓来的良好局面。着重在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人才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当前要尽快研究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包括企业在内的特殊专业岗位人才的特聘制度,以市场用人方式,委以重任,给予高薪,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为高素质人才来甬创业开辟便捷途径。

四、以机制创新为关键,努力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再创宁波人才工作新优势。在强化中加快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力争用5-8年的时间,为宁波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紧缺急需人才,为推进产业立市战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

篇2: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一】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XX县委组织部迅速部署,强化氛围营造,注重激发活力,突出作用发挥,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职工和县内企业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策应全市工业三年倍增行动,创新引才聚才新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齐心协力构建新时代XX人才发展的华彩篇章。

一、增强责任感,当好“纳贤员”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的正向激励机制,为人才“松绑”,释放人才红利,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创新引才方式,打破区域壁垒,以输变电、麻鸡、蔬菜三大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大力实施“一企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的“双一工程”,探索实施博士挂点帮扶企业行动,持续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通过技术合作、项目公关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拘一格抓人才引进,逐步形成“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的发展局面,实现产才深度融合发展。

二、增强使命感,当好“育才员”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坚持”作为人才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把培养与引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积极推荐各类优秀人才作为市县“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或者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人选,让本土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主角、挑起大梁。精心搭建平台载体,依托XX“三院两馆一中心”,积极申报创建省级人才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厚植人才培育沃土,激活县域人才发展交流“一池活水”。健全考核机制,巩固和完善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四唯”,形成看成绩不看资历,重业绩不重学历,晒实绩不晒虚功的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增强紧迫感,当好“服务员”

强化人才服务意识,完善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主动与引进的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通党管人才“最后一公里”的闭环,完善丰富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功能,为人才提供“妈妈式”服务,让人才留得住、安下心。持续优化人才安居服务,建设新一期“拎包入住”精装人才公寓,对租赁住房人才分类别给予租房补贴和生活津贴,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自主建设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多渠道、多样化住房保障,让人才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开设专栏,加大对优秀人才、人才工作示范建设宣传力度,宣扬好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知识、鼓励创新、礼敬人才的浓厚氛围。

【二】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在这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和人才,正日益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要切实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人才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实的人才智力保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长期执政,是因为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才、吸纳优秀人才、服务保障人才,集聚人才之智,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以吸纳优秀人才来凝聚全党人心,实现发展目标。

广纳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构建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与氛围,树立先进典型好榜样,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磁铁效应”,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投身中国建设,让各方面人才各展其才、才尽其用,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竞相迸发人才活力。

一是要把握好引才“精准度”。

虽然我国现在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但人才红利并没有完全消失,大量高校毕业生人才出现浪费情况。我认为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细致调研本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等综合情况,结合本地区的人才需求,运用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观念,对人才进行精准选拔,达到精准引才的目的,从而避免大才小用,小才大用,人才乱用的现象。

二是要把握好用才育才“契合度”。

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制度,形成“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大舞台”。基层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要鼓励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人才下沉基层解决基层急难杂苦的工作。培训教育是人才进步的铺路石,要优先安排人才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参与重要工作。要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健全人才培育制度。采取理论教育、现场教学、培训考核等形式,以拓展眼界、加强业务技能、提高意识水平、加强党建教育为重点,切实提升人才质量水平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落实人才干部边“用”边“育”培养措施,增强人才发展协同性,保证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

三是要把握好留才“温度”。

要建立有温度的留才制度,加强人才的归属感。要做好“引才”,更要“留才”。留住人才,增强人才归属感是关键。要增强对留才工作的重视,优化人才“栖息”环境。对于优秀人才要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风气。要建立人才生活配套服务制度。要建立人才服务机构,帮助解决项目申报、经济补助等困难和问题。要疏通人才建言献策渠道,邀请人才直接参与重要会议、重要项目、重大决策,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温度。要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容错纠错机制,坚决宽容人才在为推动工作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鼓励人才培养试错精神、积极实践,敢于担当、不断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集聚各类顶尖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从长远来看,人才战略更应该依靠自己培育各类人才,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高端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这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二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自古英雄出少年”,要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鼓励青年人才勇闯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青年人才,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要充分尊重人才,要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认真听取青年人才意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保障,为人才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三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过大量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要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四】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2021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年,我们正在经历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是上层建筑,那么人才振兴便是基层,只有夯实人才这个基石,才能保障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都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不过,得益于国内疫情快速有效控制,我们的国家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国,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一、重视自主培养,突显价值取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实现“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选才用才导向,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遵循规律为每个人才量身配套“个人服务”,多方面打造复合型人才,让人才术业有专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破解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唯资历论等条件限制,让拥有真才实学的各类人才成为行业“翘楚”,让更多拥有“一技绝尘”的优秀人才崭露头角,站上人生“C位”,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来。

二、坚持广纳贤才,谋划战略布局

坚持广纳贤才,擘画“引才聚才”战略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应胸怀寰宇,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张贴“招贤榜”,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招揽既能“仰望星空”也能“根植大地”的优秀人才,共同绘制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谱系”。

三、突出人文关怀,实现成果转换

突出人文关怀,实现“留才用才”成果转换。“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用幸福“温度”感动人才,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的“服务”,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浓厚氛围。在体制机制上破立并举,善于扬长避短、借力借势,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破除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人为障碍”,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构筑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实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

【五】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从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史进程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我们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政治方向、承担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牢牢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把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新时代人才工作之魂,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人才强国意识,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人才工作,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要把习近平人才战略思想贯彻到新时代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要始终以习近平人才兴国思想武装头脑,把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紧密联系实际,在习近平人才兴国思想指引下进一步端正人才理念,要坚持笃信笃行,全面践行习近平人才兴国思想,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把系统观念贯穿工作始终,推动落实新时代人才建设与祖国的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确保方向不偏,行稳致远。

【六】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为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根据特别尊重人才、特别政策、特别环境、特别机制的要求,以求贤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正是因为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才拥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也正是因为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于斯为盛,惟才是兴”。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出现了一大批眼界开阔、胸襟宽广的领导干部,一大批有勇有谋、敢于创新的经营管理者,一大批知识丰富、成就卓越的专业技术带头人,推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异军突起,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奇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都得益于我们拥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全球眼光,善于同国际接轨的各类人才。当前我们面临的高质量发展难题,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从国际经验来看,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跃居世界超级大国,是因为战时美国吸纳和集聚了大批国际领军人才和精英人才,形成了吸纳全球人才的文化传统,增强了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毁于二战,崛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20年快速崛起,主要得力于战时留存的科技管理人才的支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评论日本崛起时讲过“二战可以毁灭日本的物质财富,但无法毁灭日本的创新资源,这就是人才和知识”。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反复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新途径的引领者。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要求。我们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采取更开放更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更大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人才流动日趋频繁,全球产业结构大变动、大组合,带来国际人才大流动、大循环,我们更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求,以“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精神,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和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环境,强力扩大人才集聚效应。大力弘扬“大气开放、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和机制,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切实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载体创新功能建设。企业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体,又是各类人才集聚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的作用,就必须推动企业的人才建设。要结合企业转型引进人才。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立足转型,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引进各类应用人才拓展空间。

篇3: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我们必须立足邯郸实际, 着力提升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 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做出贡献。

一、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

邯郸自古人文灿烂, 思想解放历朝可数, 古赵文化更是“开放、进取、包容”的思想解放先驱。近年来邯郸的快速发展, 更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是统一思想的前提, 是统一行动的基础, 是凝聚人心, 凝聚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重要保证。当前, 面对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完成新任务, 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 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一要在树立“大沿海”意识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省委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对于我市, 更要超越自然环境造成的地理局限, 摆脱自然人文资源得天独厚的“潜意识陶醉”, 改变封闭自卑、无所作为的消极心态, 进一步增强沿海意识, 树立“大沿海”观念, 敢为人先、敢冒风险, 勇于创新、勇于竞争。要在做好沿海文章上主动有所作为, 要把自身的发展自觉地融入到国际、国内发展的大格局, 按照省委部署, 全面提升邯郸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 引领河北南厢增长, 打造“东出西连”的桥头堡, 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要在扩大开放上进一步解放思想。邯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力度推进开放, 而解决邯郸发展不够的矛盾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几年来, 我们紧紧抓住“外资内移、南资北移”机遇,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 加大引资力度, 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对接, 全力搭建加快发展的大平台。当前, 邯郸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整合资源, 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和一、二、三次产业开放之间的关系, 尽快健全我市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全方位的开放, 努力把对外开放提升到更高水平。

三要在树立科学发展观上统一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 发展不够是邯郸最大的矛盾, 加快发展是邯郸最根本的任务。为此, 我们提出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从重点和“短腿”抓起, 坚持以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以发展促百姓富庶, 以发展促社会和谐。要用更加开阔的思路谋划区域发展, 努力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产业带。要用统筹的观念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 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邯郸是老工业基地, 经济结构重型化, 资源能源环境压力突出,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及区域经济中心的战略实践中,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 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发展内涵。去年, 我市钢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6%, 煤炭占4.7%, 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很重。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实施了“实施两廊带动、三大区域并进、培育四大新兴产业、推进五个再造”的统筹发展思路。在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上, 推进了邯钢新区建设、峰峰集团煤化工等一批产业优化升级和精深加工项目, 全面提升钢铁、煤炭、电力、建材四大支柱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 致力培育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到2010年, 力争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230亿以上, 装备制造业、煤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500亿、420亿和150亿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下大力抓好节能减排。我市以争列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为契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了“1112”工程, 通过推广10项节能技术, 建设100多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 对100多家高耗能企业进行监管, 抓好武安、峰峰2个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收到明显成效。其中, 邯钢集团的废气回收联合循环发电CDM项目在联合国注册成功, 并与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 通过出售CO2减排指标, 5年可获约2亿元的纯收益。制定了全市节能减排五年规划, 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6项重点工程, 把节能减排任务和项目, 全部落实到了企业和单位。

三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 要求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很有指导意义。邯郸是农业大市, 推进城市化任务较重。为防止城市建设中“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 我们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结合城市四期总规修编, 聘请专家深入调研论证, 研究制定了“1+8”组团式发展的都市区规划, 包括主城区和8个环城30公里半径内的组团城区, 规划总面积约2760平方公里。坚持“文化+绿化”思路, 规划实施“六河、五湖、四渠、一淀”的城市生态水网体系, 建设环城绿化、路网水网绿化和生态景观区, 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三、在发展中促进民生, 在改善民生中促进和谐

十七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省委对构建和谐河北作出过全面部署, 当前邯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 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个重点狠抓落实, 始终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切实改善民生, 促进民和, 确保民安。

一是把就业作为民生治本,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就业难”问题, 我市通过新上项目吸纳、技能培训输出、购买公益岗位安置、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扶持等措施, 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 在全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

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实现劳有所得。我们加大了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 定期发布部分工种 (职业) 的工资指导价, 制定了城镇最低工资标准, 并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长的制度, 健全企事业单位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今年,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1.3万元, 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千元, 增长10%。全市人均储蓄由2003年的6181元提高到9300元。力争经过两三年的努力, 实现全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发展速度, 实现居民收入水平与我市在全国、全省的经济地位相适应。

三是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 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优先发展教育,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实现学有所教。我们全面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 规范教育收费, 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保证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对新入学贫困学生按照高中900元/人、中等职业教育1000元/人、大学本科4000元/人、专科3000元/人的资助标准, 累计免除和发放补助资金2.6亿元, 243名新录取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资助。

四是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努力实现病有所医。近年来, 我们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 扎实推进“新农合”, 全市15个农村县 (市) 已实现“新农合”全覆盖, 参合农民548.9万人, 参合率82.8%, 补偿77.04万人次, 补偿费用9811.22万元, 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的“看病贵”问题。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之外的市区居民医疗保障问题, 我们采取市、区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办法, 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新城合”。以户为单位, 每人每年筹资80元, 其中个人缴纳30元, 市、区财政各补助25元, 医疗补偿费最高达2万元。

篇4: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加快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

一、实施“孔雀计划”,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一是按需引才。根据金水区发展需要, 实施人才“孔雀计划”, 多措并举, 不拘一格, 抓好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引进。专门组建5支引才工作小组, 前往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订单引才”, 引进社工、城建等专业优秀本科或研究生100多名;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中小学中高级教师200余名;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 及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二是联姻招才。该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 积极为30家企业与科研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其中, 郑州思念食品与河南工业大学谷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河南索凌电气与郑州大学合作, 进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开发, 并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合成立了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逐步推进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学体系。三是借脑用才。结合实际, 该区大力实施“借脑工程”, 聘请10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智囊团”, 对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论证、攻关和组织实施;邀请同济大学、郑州大学的专家教授, 对杨金产业园区、北区等重要区域的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 有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分门别类建立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信息库, 吸纳2000余名专家入库, 搭建了人才资源共享平台。

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深入推进万名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以培训促开发, 以开发促提升。一是抓好党政人才培训开发。分批分期组织党政干部到上海、浙江等地挂职锻炼, 汲取先进地区经验;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科级干部公共管理专题研修班4期, 培训关键岗位、重点部门的干部200余人;围绕党政干部需求, 邀请国内著名专家举办“打造平台与推动跨越名家讲坛”6期, 培训干部3600多人次, 受到广大干部的好评。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开发。在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 实施“名师名医”工程, 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学、外出考察等方式, 培训中小学校校长9人、骨干教师298人, 并选派50多名乡镇卫生院的优秀人才、业务骨干到上级综合医院和医学院校进修学习, 有效提高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三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 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 开展了“电视+机顶盒+ADSL”农村信息化工程, 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70余期, 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万余人, 目前全区能够掌握1~2项农村实用技术的农民约10万人, 并涌现出了一批致富带富能人。同时, 以教育培训为主渠道, 积极创新培养方式, 累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00余人, 培训社区干部360余人;举办2期考前培训班, 已有50余人通过考试, 通过率位居全省前列。

三、实施“温暖工程”,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上一篇:楚才特等奖作文高中下一篇:给考生门介绍两个自考“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