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2024-04-10

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共9篇)

篇1: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及感想

会议提出了明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矿大内需增长空间通过学习我下面谈一下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并分析我国在2012年经济的运行要求。2012年经济将步入回缓新阶段,GDP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模式,稳中求进。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较复杂。全球来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基础难言稳固,美国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又起波澜,全球货币战、贸易战及资本管制一触即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方面,通货膨胀持续高企,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等难题相互交织,经济大起大落风险积聚,宏观调控难度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审时度势,2012年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由去年的“防通胀,调结构,保增长”变为今年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突出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重中之重工作主要围绕“稳”字开展,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方向包括严控产能过剩与低水平重复建设、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预计我国宏观经济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政策:“十二五”规划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新型战略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至2015年、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力争分别达到8%、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新的经济支柱。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资逾四万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国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力度会不断加大,将继续采取限地、限电、限贷等多种手段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扩大产能

项目,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重点领域的投资项目管理。

财政政策:2012 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货币政策:2012年货币政策基调维持“稳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报人:刘志良

2012年2月10日

篇2: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篇一】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前夕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意义十分重大。会议既立足当前,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着眼长远,突出目标导向,确保我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会议科学回答了社会普遍关注的“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

辩证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坚定必胜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增强必胜信心,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这实际上解决了一个“怎么看”的问题。促进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从国际看,2019年全球经济周期性放缓,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布局受到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仍在低位徘徊。从国内看,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高杠杆下的债务可持续性压力增加,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压力加大,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

在内外挑战增多的背景下,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长期趋势没有变。全球化虽然遭遇回头浪,但大势浩浩荡荡,信息、资金和技术跨境流动更加频繁,5G、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全球治理格局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民主的方向加快调整,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可以说,“时”和“势”都在有利于我们的一边。为此,要有必胜的信心和敢于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不断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专业本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善于化危为机,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注重把逆周期调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经济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大于周期性矛盾,需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丰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内涵,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就是要求从逆周期调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发力,应对多重挑战,实现多重目标。这不仅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又是根植于中国实际的宏观管理实践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缓解了经济衰退的阵痛,但结构性改革推进迟缓,深层次矛盾发酵,部分甚至向外部转嫁,政治极化、民粹主义、贸易保护倾向突出,宏观政策空间更加收窄,经济增长潜在水平继续低位徘徊。即便货币当局加大对财政透支的支持力度,可能也难有起色,反而会增加债务和资产泡沫累积风险。反观国内,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2015年推动“三去一降一补”,2017年提出“破立降”,2018年提出“八字方针”。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重点,丰富其内涵,对于促进经济再平衡、提高运行质量、促进风险收敛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0年要有效有力应对内外风险,顶住下行压力。会议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一方面,逆周期调节着力营造稳定宏观环境。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继续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全面减税降费措施,并较大幅度提高专项债发行额度,优化债券期限结构和使用方式,加大对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支撑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做好过紧日子准备。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松紧适度,既不能搞大水漫灌,也要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合理流动性支持,并根据形势变化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稳住总需求的同时,继续在供给侧发力,用结构性改革的方法释放需求,聚焦农产品供应安全、制造业技改升级,下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托幼、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发展,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等,不断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竞争优势。只要这个“结合问题”解决好了,2020年我国经济有条件保持总体稳定,“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也有望如期实现。

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并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

三大攻坚战,关系破解深层次发展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会议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各级干部不怕蹚深水区、不惧啃硬骨头,补齐发展短板,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使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战方面,消除绝对贫困已进入收官阶段。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到2019年年底预计再减少1000万。2020年需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更加重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同时启动谋划减少相对贫困。

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经过几年来狠抓环境整治,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成效并不稳固。还需要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修复,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制度基础更加健全,绿色经济更为壮大,力争取得污染防治新的胜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方面,随着影子银行、金控公司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风险处置继续向纵深推进。要压实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的责任,分类处置,精准拆弹。对于一些难以预料的风险,要早做预案,夯实事前事后风险防线。注意切断风险关联、传递和放大的渠道,避免酿成系统性风险。

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基础和根本,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供需“双升级”,是提升综合国力、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抓手。会议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我国传统行业在促进增长、吸纳就业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必须要发挥好市场空间广阔、需求升级步伐快、产业体系齐备的优势,增强产业协同,弘扬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升级步伐。

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提高服务业生产率。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和政策体系,为创新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开放条件的发展,要更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抓住时机,加快区域和双边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外贸和外资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缩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减少准入、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隐性限制。提高自贸试验区改革探索的自主性,打造开放新制高点。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给发展势头好、带动性强的区域更多必要的能源、环境、土地等要素保障,更多改革探索的自主空间,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结合以来,推动中西部、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切实落实和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调动最广泛的积极性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破解这个主要矛盾,关键是要遵循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就是要消除地方、企业和个人面临的不合理束缚,鼓励放下包袱,有所作为。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各项放权激励措施,搞活国有经济。通过完善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投资经营的法治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企业家信心,促进企业家干事创业。完善科研人员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级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完善激励容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要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分配的机制,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近14亿人口的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成熟经验和先例可借鉴,不断完善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一些地方或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及一点不及其余”“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倾向,全局观、大局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造成各种结构性紧缩叠加,增大了经济运行困难。这些问题,浅层次看,是出在部分官员不作为,层层分解并加码,行政“一刀切”;深层次看,则是因为政策自由裁量空间太大和政策协调不足,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健全密切相关。改善经济治理,必须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法治化、市场化水平,加快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政策制定和执行要从全局、循环的视角出发,有效把握内部有机联系,提高不同部门政策的协同性,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

【篇二】

2019年发展回顾: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

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特别是年内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会议报告指出,“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从现实中看,GDP、CPI等指标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压力不大,就业等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应该说,过去一年,形势困难众所周知,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为明年的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总体工作要求:稳字当头、确保收官

会议强调明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纵观全文,通篇29次提到“稳”字,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较去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措辞更加严峻,不仅国内多重问题“相互交织”,而且,“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另一方面,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是明年所处的时间节点和坐标方位,是2020年不同以往的最大特点,为实现圆满收官,必须确保经济、社会等各领域都平稳运行。

2020年主要经济目标:依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差距而定

“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涵盖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等4方面25项指标,与各项目标衔接,目前存在的差距就是明年目标。GDP方面,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目标都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过去8年经济增速基础上,考虑到第4次经济普查后GDP基数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预计2020年GDP需要增长6%左右。CPI方面,虽然今年以来涨幅逐月加快,但前11个月增长2.8%,预计全年能控制3%以内。随着以猪肉为重点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措施见效,明年猪肉供给将逐步增加,年中以后CPI上涨压力将逐步回落,加上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预计明年CPI目标仍将确定为增长3%左右。就业方面,目前已连续3年确定为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新增就业需求增长、经济结构转换容纳就业能力上升、营商环境改善会增加就业机会,但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外部需求放缓等因素将给就业带来压力,2020年的就业目标可能仍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国际收支方面,在我国出口与进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等背景下,近几年,国际收支都较为均衡,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在2%左右,2020年国际收支目标预计变化不大。

宏观政策基调:逆周期调节

会议定调明年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现在我们面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多重任务,不能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政策已成各界共识。与此同时,目标导向决定我们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多元平衡,因此,逆周期调节更加强调的是方式方法的创新,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大。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但表述由“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意在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说明明年我国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总量保持稳定,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与会议提到的政策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相一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提法变为“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范围上看,“货币信贷”较“广义货币M2”的范围扩大,“经济发展”较“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的范围扩大,说明政策更加着眼于对“全局”考量。就目前而言,货币政策要突出平衡好稳增长和控通胀。此外,会议首次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预见,明年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带动LPR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此外,会议强调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议多次提及“提升制造业水平”“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贷支持,而制造业资金需求通常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的特征,因此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低,企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需要信贷的支持,因此政策多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而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是政策在明年的延续。

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数量的扩大的同时,更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实现。具体是:通过“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保障刚性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同时,通过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提高财政政策效果和质量。与2019年的减税降费和增加专项债额度相比,财政政策积极的方式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暂告一段落

今年我国成功化解了个别中小银行风险。因此,会议认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由此,金融防风险任务在“三大攻坚战”中的位置排在了最后。此外,“结构性去杠杆”的说法调整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说明去杠杆暂告一段落。

金融机构改革:回归本源、分工协作

会议提出了大银行、中小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其中,“大银行服务中心下沉”主要强调大银行要在普惠金融中继续发挥头雁作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主要是服务当地企业、服务特色产业、地区居民,同时,这也是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完善法人治理、提升管理能力,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这种比较详细的划分,意味着金融改革也从系统论出发,统筹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同时,继全国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认定和实施“特别监管、特别处置”之后,有望针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出台分类监管和分类处置的政策。此外,会议强调了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全面小康和“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增长是必须的,但同时更要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实现质的稳步提升,也就是高质量发展。

【篇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XX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中国现在的经济成绩来之不易,宏观调控目标完成的较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人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所以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如今,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化,所以如果在这样的大变化中学会化危为安便能够带给中国重大机遇。所以我国需要紧扣重要战略机遇的主题,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使压力变为动力带动经济发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这周年,所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我国将面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必须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推进稳步增长,进一步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四】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

。民政工作是以人民群众为直接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民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四个“做到”。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民政为民。民政是国政、德政、仁政,是人民政府为民之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一定要思民之所想,忧民之所愁,念民之所难,为民之所需。体察民情,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厚待群众。时刻把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弱势群体放在心上,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困”。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大局。民政工作所体现的全面性、开放性,需要我们主动服务和置身于党政工作大局之中,突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要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经济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来开展民政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体会》。为此,就要进一步破除民政对象特定性,树立面向全体公众的大服务观念,破除独家包办的狭隘性,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协作观念,破除单纯“等、靠、要”的依赖性,树立自强自立的大发展观念,从而为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通过思维观念的大提升,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和大局服务,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改革创新。民政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注重创新。在工作布局上实现全覆盖,做到城乡并举互动?在工作对象上保障和服务特定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搞好公共服务?鸦在工作管理上由“办”民政向“管”民政转变?鸦在工作方式上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在资金投入上由单纯的“等、靠、要”向多元化方面转变,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的自然增长机制,广辟社会融资渠道,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求真务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不要虚假的繁荣,不要虚假的政绩,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标准,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在民政系统形成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氛围。做到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人民交给我们的事情做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民问组织管理、区划地名管理、社会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管理等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篇五】

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三个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简要总结今年经济工作;二是客观、公正、准确的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三是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具体提出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通过对这次会议的学习使我很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如何为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呢?我想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首先要努力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求真务实,就是牢记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现到民政工作中去。严格把握低保审核程序,对于上报的申办低保户申请材料,要入户详细核实,包括家庭收入评估情况、生育子女情况、劳动能力状况等。做到应保尽保、不重不漏。

其次要培养为政亲民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民政工作每天面对的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思想,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也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不拖不靠。

最后要培养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提高自身防变能力。从事民政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既不怕苦又不怕累,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坚决防止“人情保、关系保”。

【篇六】

会议指出: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承接“xx”、开启“十三五”,20xx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尤为关键。

像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补齐短板等,这些都需要坚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改革试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闯出一条以结构性改革化解结构性矛盾的新路子。

会议强调,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们当前既面临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需要改革来发挥牵引作用。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激发企业活力,都有重大影响。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得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有利于地方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此外,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新趋势,加快推进由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的监管体制转变,对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大影响。

推进改革,还应加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要放开服务业价格的管制,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篇3: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关键词: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一会一学”模式

一、引言

在我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惯例就是“大事开小会”,由二十五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是这样一个决定中国大事的“小会”。而所谓的“大事”,在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中可见一斑:“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

“开完会后集体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中央政治局的常态。每一届中央政治局多数情况下都会在会后进行集体学习,只有少数情况下两者不同步。在笔者看来,自十六大集体学习制度化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已经逐渐固化成一种模式,姑且称之为为“一会一学”模式。本文主要从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制度的历史沿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概况、“一会一学”模式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二、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从1927年5月的五届一中全会开始设立。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全国最高领导机构,党政军各机构则是它的办事机构和执行部门。

(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领导革命就须要学习”,“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求广大干部“学习学习再学习”,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1]十六大以后,在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集体学习逐渐制度化。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每次都紧紧围绕中央工作部署和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

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四十四次,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三十三次,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已进行了二十七次。

三、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概况

截止到2015年10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三十三次会议,集体学习二十七次,学习内容涵盖推进改革开放、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

(一)从时间上来看,一般来说,中央政治局会议每月举行一次,紧接着进行集体学习。

将两次活动安排在一起,既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又降低了组织成本。从历史数据来看,也存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与集体学习不同步的情况,总体来说,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次数多于集体学习的次数。

(二)从形式上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多以审议报告、集体讨论、听取汇报等形式。

例如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同意签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集体学习则以专家讲解和自学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中,邀请了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课题讲解,包括高校、研究院的教授、中央部委的负责人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对相关课题进行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会议选取部分委员重点发言并进行集体讨论。

(三)从内容上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内容主要以党的自身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主,其中,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工作作风、党员、群众路线、廉政、反腐、八项规定等与党建相关为主要内容的会议有十七次,涉及经济建设的有九次,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两次,涉及文艺工作的有一次,涉及新疆和西藏地区维稳的各有一次,涉及依法治国一次。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则涉及范围甚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从更专业的角度去了解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以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会一学”模式分析。经过历届历年的经验总结,“一会一学”模式已经相当的高效、完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活动安排得紧凑高效。将两次活动安排在一起,既提高了活动效率也节约了组织成本。严肃的会议与灵动的集体学习相结合,更有利于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有利于思想理论的创新,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

智囊水平高。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都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在各自的岗位上有突出的成就,他们本身就是极好的学习对象。除了委员们自学讨论交流,还邀请了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他们抑或在党政机关任职,抑或在高校研究所任教,都是各自领域的带头人,水平和权威不言而喻。这些专家智囊们通过讲座,将自己的主张介绍给国家领导人,这不仅是为国献策,也激励了更多的学者努力提高自身水平。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人才的尊重。

内容涉及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央政治局会议主题多以党的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为主,集体学习的内容则要丰富的多。一方面,术业有专攻,即使是资历丰富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也会有相对弱势的学科领域。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宽了中央委员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处理国家政务之时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做出决定,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多学科多领域的思想发生碰撞融合,可以激发排列组合式的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根据历次数据来看,这一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瑕。首先,会议时间虽然周期上大致规律,但是并不固定仍然存在弹性。对于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们来说,时间协调是个难题。其次,学习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与会议内容并不同步,而且没有规律可循,难以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如若集体学习早于会议时间,且内容与会议内容相关,相信“一会一学”模式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广东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见解深刻,对存在问题的剖析切中要害,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符合实际,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复杂形势、领导科学发展的高超能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宏观要求、微观部署,全面阐述了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系统分析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明确指出了努力方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我们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综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原则和主要任务,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认为,自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最早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以来,我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并已收到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增长方式初步转变,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果,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快,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显著;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富有成效;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但必须看到,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是收到了初步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任重道远。当前,全省传统的发展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薄弱,城乡区域差距过大,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形势仍然严峻,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我们下更大力气加以解决。

会议强调,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用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思想基础和重要前提。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准确地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精心谋划好、安排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努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更大的成效。

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及早安排好节日期间的生产生活,积极主动地抓好稳定工作,认真细致地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关心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所有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温暖。

篇5: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经过学习, 大家一致认为, 当前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 要把握住以下重点:一是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由总体回升向平稳较快发展转变, 使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区间。特别是市科协直属的企事业单位, 要尽快适应新形势, 转变发展方式, 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二是着力开展深入广泛的科普宣传, 强化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理念的科普宣传, 以重庆科技馆为依托, 向公众普及节能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

篇6: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我们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调结构,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改革,就是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和谐,就是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更加立足国内需求,更加突出结构调整,更加依靠改革创新,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我们稳中求进的方向。

教育装备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提高教育装备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要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精神上来,正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采取有力措施具体落实好《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

篇7: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一、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的三个因素

进入2009年四季度以来, 由于资源性产品不断涨价, 股市楼市大幅度上扬, 许多专家和民众预感到2010年要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现在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 2010年能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分析。

(一) 投资与放贷量骤增使物价上涨。

刺激经济复苏中投资过旺, 银行天量放贷, 导致物价上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促进中国经济复苏, 2008年末开始中央财政投资4万亿元, 各地方政府拿出18万亿元与之相配套, 加大投入, 拉动消费, 以项目求发展。应该说, 目前经济企稳回升,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扩大投资, 刺激增长带来的正面效应, 对全年GDP增长“保八”功不可没。

但是事物总是利弊兼备的。22万亿巨资投入以后, 由于结构调整没有到位, 体制性障碍尚未破除, 所以产生了不少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2009年1至10月份, 银行放贷总量达到8.6万亿元, 到年末提高到10万亿元以上, 这是建国以来发贷量最高的年份, 出现了天量放贷的规模。银行的大量资金投入市场, 加大了投资, 刺激了经济, 也加大了市场上的货币流动量。从2009年前三个季度看, 目前的货币政策甚至过于宽松。2009年9月末, M2余额同比增长29.31%, 增幅比上年末高11.49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9.51%, 增幅比上年末高20.45个百分点;M0余额为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6%。这都是货币投放量过高、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一种表现。这种大规模的信贷投放, 以及目前经济快速复苏的运行态势, 使部分人更加担心流动性会转化为现实需求, 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从我国现实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来看, 通货膨胀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

(二) 资源性产品涨价。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的资源性产品进入了新一轮的涨价期, 例如成品油价上涨, 每吨提高了480元;水价上涨, 哈尔滨每吨提高了0.6元, 价格涨到2.4元/吨;北京每吨水提高了0.9元, 现在全国各个省区、各大城市水价纷纷上扬。天然气、煤气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上扬。最近, 非居民用电每度提高了2.8分, 对居民用电实行了阶梯型涨价的办法。煤、水、电、气四大资源性产品, 均属于国计民生的必需品, 也属于上游产业的产品。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从社会生产到人民生活对四种资源性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样, 资源性产品涨价推动中游、下游产品涨价, 必然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民众的生活成本。所以, 资源性产品涨价容易催生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群众对此多有议论, 压力很大。

(三) 国际资金大量涌入中国进入房市和股市。

当前, 由于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高, 国际上的过剩资金和流动资本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投资增值的预期, 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前三季度热钱涌入规模达到2190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相当于1.5万亿元左右。这样大规模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 加重了中国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这些热钱在中国首选进入房市和股市, 催生了中国“两市”的大幅度上扬, 也积累了两市的泡沫风险, 这是通货膨胀的又一个诱因。

二、对通货膨胀三个区域的分析

按照经济学的视角, 通货膨胀经常分为低通胀区、中通胀区和高通胀区, 呈现三个层次三个区域。经济学常识认为, 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CPI) 上涨在1%~4%之间, 属低通货膨胀区;CPI上涨在5%~8%之间, 属中等通货膨胀区;CPI上涨在9%以上, 属高通货膨胀区。

按照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认为, 低通货膨胀区是必要的, CPI在1%~4%的范围内是可控的, 对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劳动者收入都是有益的, 也有助于走出危机, 加快经济复苏, 对此我们要心态平和, 不可惊慌失措。我国的价格总水平涨幅主要决定于食品价格涨幅, 而目前我国食品价格的稳定有坚实的基础;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 CPI的涨幅将受到有效的制约。交通和通信、家电、服装、一般日用品等行业均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态;服务价格或许略有上升, 但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有限。应对危机中, 居民首先会选择减少服务性消费, 其价格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

中通胀区CPI上涨在5%~8%之间, 我们要对中通胀区的物价上涨幅度提高警惕, 不可麻痹大意。应该说, 中通胀区为经济风险亮起了红灯, 我们要予以警备和防范, 注意规避风险。

高通胀区CPI上涨在9%以上。如果物价进入高通胀区就要坚决给予打压, 化解大的风险, 不可酿成大祸。

我们估计, 2010年, 至少是上半年, 物价会出现一些波动和上涨, 大致是在低通胀区, 不会出现中、高通胀。对此, 我们要理性思考和冷静应对, 切不可麻痹大意, 也不可惊慌失措, 提高我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通过组合性的宏观调控政策, 使物价在低通胀区安全运行, 确保全国经济安全, 稳固经济复苏的好势头。

三、通货膨胀的利弊分析

通货膨胀特别是低通货膨胀, 从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低这样的基本国情来看, 有适度的低通胀是必要的, 也是有益处的。

通货膨胀正面效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拉动物价激活消费和投资, 对经济的企稳回升、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适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 盘活企业的流动资金, 激活市场销售,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度的通货膨胀, 可以使资源型产业增收, 农产品涨价会使农民增收, 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民生也是有益的。

通货膨胀的弊端表现为, 一是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开放型经济, 但技术的含量并不高, 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 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二是通货膨胀之后, 特别是上游产品的涨价, 导致中下游企业成本增高, 利润变薄, 收益减少, 加之企业经营状况不好, 带来了税基萎缩, 使财政收入增加了困难。三是通货膨胀之后, 增加了民众的生活成本, 比如说, 煤水电气这些民众生活必备品的涨价过多, 使家庭的生活成本突增, 从而影响民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四是通货膨胀容易催生泡沫经济, 加大风险, 使民众产生恐慌心理, 影响社会稳定, 特别是楼市、股市的价格飞扬, 热钱的涌入, 容易制造虚假繁荣, 酿就泡沫经济, 引发新一轮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我们不得不防。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走势

2010年,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有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刺激政策空间变小, 力度变小, 效应递减;二是接替政府投资力度减弱的民间投资能否及时跟进还存在变数, 比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量价齐跌”将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三是发生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存在, 货币政策趋于谨慎;四是外部需求能否持续好转存在不确定性。据此判断, 2010年预计国家将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但下半年会出现一些灵活变化。

继续坚持原有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主基调, 不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政策力度, 宏观调控的重心将转移到完善补充已出台政策和加快结构调整上来, 理由在于:一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 在政策持续刺激和外部需求转暖的作用下, 回升势头在2010年将得以延续, GDP增速将在9%以上;二是投资增长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发生投资过“热”的风险增大;三是总体来看, 2009年“保增长”政策的成效比较显著, 但“调结构”进展相对缓慢, 预计2010年国家将把“调结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 坚持各项救市措施不变,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走样、不淡出, 从而巩固扩大我国经济走出危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2010年6、7月份, 随着低通货膨胀区的到来, 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可能出现一些微调, 例如, 适当提高银行利率, 这样来稳定储蓄, 减少资金流动性过剩, 用以稳定物价,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到2010年年末, 视情况变化和经济发展, 可能存在把原有贯彻近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微调为中性措施, 考虑原刺激政策淡出的问题。从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看, 2010年乃至2011年, 我国经济带头走出危困, 出现大幅度的企稳回升, 促进经济的正常增长, 很可能出现改革开放30年后第四轮经济高增长阶段 (前三轮分别为1982—1986年、1992—1996年、2003—2005年) 。所以, 中国的经济还是大有希望的。

总之, 我们既要增强预防通货膨胀的危机感, 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又要增强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 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政策, 保证经济的良性运转和稳定发展。相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指引下, 中国经济一定会出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郑雨, 李新波.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管理, 2007 (1) .

[2]陆云航.中国货币存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J].经济科学, 2005 (2) .

[3]王少平.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篇8: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12月8日,遵义市老教办主任、市老年大学校长李永贵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召开校务会,认真传达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李永贵要求,要尽快组织市老年大学教职员工、学员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撰写学习体会;要下发文件到各县(区、市)老教办、老年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黔老教办[2015]28号文件精神,做好三个全会的学习领会,并将学习贯彻落实情况报遵义市老教办,汇总上报省老教办;要结合本市本地老年教育实际情况,拟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

期间,遵义市、各县、区(市)及时认真开展学习贯彻。遵义市老教办下发文件到各县(区、市)老教办后,各县(区、市)老教办积极响应:凤冈、湄潭、桐梓等10余个县、区(市)召开教职员工大会,组织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学习。

篇9:刘志良中央经济会议学习心得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 制约因素有很多, 归结起来, 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 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 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 解决问题是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问题、聚焦问题, 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 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 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 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 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 (地) 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 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 而要因地制宜, 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立足当地资源, 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 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 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 不能自说自话, 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 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 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 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上一篇:写去海南旅行的作文下一篇:小学生写拜年趣事的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