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集体意识

2024-05-22

增强集体意识(精选9篇)

篇1:增强集体意识

三、克服自我中心,增强集体观念

班里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所以,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在集体之中,要有强烈的集体观念,要有主人意识,要多一些换位意识,多替别人考虑,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深刻的认识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通过学习讨论,同学们的认识提高了。主动整理宿舍内务的多了,替别人值日的多了,主动为别人端饭端汤的多了,相互理解的多了,相互帮助的多了,协作的意识强了,开学后不久学生回家,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感到非常的高兴,在家长联系表上留下了满意的意见。

篇2:增强集体意识

——高一(7)班主题班会

【班会背景】:

高一新生入学已经一个月了,但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班级开展活动时参加热情不高,亟待借校运会之后的大好时机加强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的主题教育。

【班会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而尽早促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资料准备】:

NBA球队、欧洲球队夺冠的PPT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

班主任、实习班主任、全体学生。

【班会过程】:

开场白: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开一个主题班会。

看图片、导入主题:在开班会之前呢,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PPT上面这些图片(主要是从NBA球队、欧洲球队之所以能够夺冠都是和团队合作有莫大的关系的,一个人单干是不行的。NBA07-08赛季,凯尔特人、湖人、骑士争夺冠军,最终凯尔特人取得胜利,可以继续谈到巴塞罗那、曼联获得联赛冠军的历程的图片),班长自由发挥,组织学生们自由发言、发表评价引出集体精神、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看咱班、分析现象:好了,相信大家经过上面的这些讨论,应该很清楚了: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团结、集体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下目前我们班上的情况,看看我们班上现在在这个方面也就是集体的荣誉感、团队合作方面有哪些好的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亟待改进的方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班上取得的成绩,经过我们大家不屑努力,我们班在高一14个班里面脱颖而出,拿下了9月份优秀班集体,这个大家干得非常不错啊,大家为我们自己的出色表现鼓掌……

但是,我们班也有很多不足的方面:首先,虽然我们的班级公约已经制定了,但是依然有少数几个同学偶尔游离在这个班集体之外,早上打扫卫生依然有同学在规定的时间之后赶到教室,影响整体的打扫进度。其次,晚自习时间大家有时依然十分吵闹,影响整体的自学效率。然后,平时的一些集体活动啊也总有些同学拖拖拉拉的,不愿意参与,不懂得分享……

分小组、自由讨论:班长:现在呢,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前后6个人为一组,大家讨论一下目前在我们身边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班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同学们自己先找一下原因。

注意啊,大家讨论完了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把所在组的同学意见总结一下,做一下交流发言啊。大家积极参与啊!

……

班长:好了,同学们现在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吧,现在呢请各组推荐的代表做一下发言,首先请第一组的代表起来说下吧……

讨论后、班长总结:班长:好了,听了大家的发言啊,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身边的问题,也差不多了解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自己改善呢。这些平常学习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瑕疵啊,都从各个方面关系到我们整个七班的集体荣誉,关系到我们这个整个班级的年级定位。大家对集体荣誉这个概念是怎么认识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关于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吧……(班长带领集体讨论一下)

齐讨论、谈重要性:

班长:我们七班是一个很重要的集体,大家学习、生活基本上都在一起,朝夕相处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啊,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创造一个美好温馨舒适的环境。九月份我们班就很不错啊,在高一14个班里面脱颖而出啊,拿下了这个优秀班集体,现在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讨论总结:如何培养集体荣誉感

① 时刻把班级利益放在首位,个人想法、要求应从属于集体利益。

② 多多提醒自己读懂分享,学会合作,做到与人为善。

③ 克服小我主义、个人主义,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班长:好了,这节主题班会呢就到此为止了,希望大家呢下课之后啊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啊,都要好好的啊贯彻执行这个班会的主题精神啊,把我们这个班建设好啊。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希望大家啊都把7班当成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来呵护它、建设它。

结束曲:付笛声《众人划桨开大船》。

【活动效果】:

篇3: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再思考

一、重新认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

(一)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要求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重视“三农”问题是我党一贯的战略思想。我党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家庭承包经营实现了“耕者有其权”,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耕者有其利”, 从2004年起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 则是要解决“耕者能致富”的问题。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人均耕地太少, 家庭分散经营规模小而效益差的问题日益突出, 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 而集体经营层次所具有的生产服务、组织协调和资产积累等功能, 可以弥补农户经营规模小的局限性,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统筹人、财、物, 采用先进技术, 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 发挥规模效益。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乡镇企业改制以后, 农村集体多年积累的资本, 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转移, 集体经济实力尤其是集体经济的再生能力大大削弱, 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 正确理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家庭经营的同时, 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否则农村集体所有制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基础。

(二)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管子云:“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民富易治也, 民贫则难治也。”全面达小康、实现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农村集体经济的乡、村和组这3个层次中, 村级是最关键的。村级组织是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执行, 国家法律法规的组织宣传, 大量行政工作的切实落实, 各项生产措施的具体实施, 农村社会事业的有效兴办, 精神文明民主法治的推进……都离不开集体经济实力这个基础。“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许多地方农村工作推进不力,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村级经济实力不强。在村级组织维护正常运转经费都不足的情况下, 还要拿出多少钱来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除苏南等少数地方外,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较弱, 随着事业发展要求的提高, 成本在不断加大, 债务在不断增加, 沉重的债务使得许多乡、村运转面临着威胁, 政策不允许、事实也不可能由老百姓来直接承担这些债务。这些债务的最终化解, 还必须要靠发展集体经济。否则基层组织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更不用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了。

(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新农村建设, 投入是关键。无论是哪种模式的新农村, 都必须要解决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据测算,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一个村的投入成本就要达到数百至数千万元, 建成后管理成本也要数十至近百万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 需要集全民之力、全社会之财, 实行“多条腿走路”。其中, 农村集体经济是关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 又是投入主体。一个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 即使依靠外力和民众的力量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硬件要求, 可其管理成本不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难以为继。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 政府适当增加投入, 加以引导是必要的, 但也会滋长基层等、靠、要的思想。而真正意义上的面广量大的新农村建设, 还是要依靠农民自身的能力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 政府不可能包揽, 也无力包揽。我们要客观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真正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上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

二、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一) 逐步调整农村各种利益关系, 致力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是手段, “少取”是实质, “放活”是关键。许多经验告诉我们,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放”出来的, “放”得越开、搞得越活、发展越快。我们的一切政策和措施在兼顾各方利益关系的同时, 尤其要向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

1、加大纳税激励的力度。

市场经济, 平等竞争, 按章纳税, 无可争议。但在目前, 村域经济的发展, 还是以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让利”来启动的, 村域经济发展了, 税收是国家的, 利润是老板的, 村级得不到实惠。因此, 有必要在村域经济实现税收的地方留成中切出一块对村级集体经济予以补偿, 这也是涵养税源之策。

2、加大控减农村负担的力度。

税费改革斩断了直接伸向农民口袋的“黑手”, 但却使村集体经济成了“唐僧肉”, 村级负担越来越重。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自觉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不做“三乱”的始作俑者, 实行涉及农民和村集体经济负担扎口管理,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千方百计把农民和村级集体的负担减下去, 让村级经济发展起来。

3、加大村级集体积累的力度。

要进一步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在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 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集体土地流转、非农用地征 (使) 用中的收益权, 杜绝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接或变相与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争利现象的发生。同时, 切实加强对村级支出的控制, 确保村级积累逐年增加。

4、加大信贷扶持的力度。

现在贷款“锦上添花”的多, “雪中送炭”的少, 为了帮助经济欠发达的村尽快改变面貌, 应按信贷扶贫的要求, 为这些村解燃眉之急, 尤其是信用联社和农行等金融机构更应做好这项工作, 有条件的乡镇亦可采取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和组建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办法帮助村解决暂时困难。

(二) 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源, 努力寻求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最重要的是提高认识、坚定信念、严密维系。要从公有资本的角度认识到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乡镇企业作为农民的一大创造异军突起, 在短短的十多年内就占了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 就是最好的证明。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产权理论作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前进中的挫折。发展农民集体经济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等资源。从土地资源方面看, 要在坚持土地承包法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努力留出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要根据“城市郊区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原则和“集体经济开发经营、兴办企业”的办法, 松动现在过紧的土地征用制度, 努力留出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给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的发展预留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

2、积极推行集体土地租赁制。

民营小区或工业园区在用地规划批准后, 能不征的尽量不征, 可租赁使用的尽量采用租赁方法, 这样可使农民和村组集体经济年年都能有共同得益。

3、积极探索新的征地补偿制度。

建议在征地补偿中, 尊重农民意愿, 对农民采取货币、保险、按股分红的组合安置方式, 其安置标准应是集体建设用地形成的市场价扣除城市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资的本息。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 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经营, 取得土地开发收益。

从资本资源方面看, 村组原有的集体资本要管好、用活、增值, 不能再让其流失, 而且还要发展新的农民集体经济, 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的比重和集体资本的运营能力和水平, 增强村组农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盘活存量资产。产权的本质是剩余索取权和产权保护, 集体资本的归属是清晰的, 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产权制度而决不是改所有制。因此, 对过去企业改制中未转让的厂房设备和配套设施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改变所有权的性质, 而是使用权的流转, 需要防止的是闲置, 盘活就是让使用权流转起来。鼓励农民手中闲散资金变成资本从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切实管好用好征地补偿资金, 发展条件较好的村组可建立“富民股份合作社”, 以村组集体资金为主体, 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 实行股份制运作, 重点进行低风险的标准厂房和农民工公寓等的开发建设, 既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配套服务, 又能克服“城中村”村容不整的状况, 最根本的是能获取较高的租赁收入, 确保农民在城市化以后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三) 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建设新农村, 农村工作重点、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及干部队伍与日益发展的形势、与农民致富的愿望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明显不适应。因此, 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1、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 发挥党支部在领导群众发展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切实改变选人用人观念, 将有市场经济头脑, 能带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带头致富为村支书的选举标准。

2、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 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非常重要。要使农村基层干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定信心, 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学习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方法, 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 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带头创业致富的本领。要提高政策水平, 正确向群众宣传政策, 模范执行政策, 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认真贯彻“两个务必”的思想, 讲求工作方法, 克服思想方法简单、工作作风粗暴、办事不公道等问题, 善于做群众工作。

3、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

村干部工作在最基层, 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 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 使其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 非常必要。试行村干部报酬年薪制, 将村干部的报酬划分为基础年薪和浮动年薪两部分, 基础年薪根据村干部职务统一标准, 浮动年薪以村级集体纯收入和村域范围企业年度纳税实绩来计算, 同时与“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挂钩。建立村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 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灵活有效、催人奋进的村干部任用机制, 为政治上成熟、工作上积极、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村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敞开大门。同时, 对从事农村工作时间较长, 成绩较突出的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

参考文献

[1]、吉朋晓, 贺雪峰.农地:残权PK新政[J].经济管理文摘, 2005 (20) .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 2006 (5) .

篇4:增强集体意识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17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够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够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 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来,各地虽然普遍开展了“三资”代理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其中在制度落实方面还不到位,村干部仍然存在不遵守现有的“三资”管理制度的情况,各项监督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實。

2.2 相关设施无法与管理力度同步协调

一是相关管理者并没有正视“三资”问题的重要性,管理者素质不够;二是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人员普遍不足,工作多,任务重,管理力不从心;三是村干部变动频繁,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四是“三资”管理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三资”管理的正常进行。

2.3 监管不力,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民主意识淡薄;二是村三委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三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责任心不强,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不利于群众监督;五是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三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村干部对“三资”管理不重视。

2.4 “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更新不及时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繁多,并且村干部变动频繁,责任心不强,致使对属于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家底不清,台账不健全,更新不及时,数据不准确。

3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3.1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并且对管理制度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和改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

3.2 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

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强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乡、村两级“三资”管理人员,健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素质,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保证工作经费,落实相关待遇。真正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审计部门审计监督、各乡(镇)自主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3.3 强化监督,提升管理实效

3.3.1 加强民主监督 重视群众的力量,与之相关的重大决策应该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处理,完善民主监督途径,对“三重一大”事项要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民主程序。

3.3.2 严把资金流动关 资金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应该对财务审核关加以重视。一要严格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对不符合制度规定和手续不齐的收支凭证要予以退回,并限期整改;二要严格把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对村取款等事项,实行事前监督;三要加强对村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盘点核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3.3加强审计监督 农经中心要按照《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要求,扎实推进村集体“三资”审计工作,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力度,对农村干部中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审计监督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防止出现纰漏。

3.3.4加大责任考核检查力度 加大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对村集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且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探索和创新有效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各村“三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制度切实落实。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统一协调,加大查处在 “三资”管理中出现的违法乱纪案件,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4 全面清产核资,健全台账

虽然以前开展过清产核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要对“三资”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清查。在清查中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定责任,合理分工,明确清产核资的内容,规范清产核资程序,讲究清产核资的方法,根据切实可行的标准和规则进行合理整改。并且在日常的收支过程中应该保证账实相符,在三资清查后要及时动态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正确、完整。

3.5 将“三资”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将“三资”管理信息化,这样可以保证各项内容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并且在“三资”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咨询信息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各类事宜的相关资料完整,使日常管理和整理中更加便捷。因此应该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建立与之相关的优质便捷的网络管理平台,从而保证各类事宜执行力度到位,执行方向准确,保证“三资”管理更加顺畅。

篇5:谈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应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一、切实增强问题意识

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也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由“四风”问题倒逼而开展,又在不断解决“四风”问题中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看到问题、找准问题,而看到问题、找准问题,又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提要求使用的一个高频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说,我们没有“四风”问题。对这样的现象,中央尖锐而深刻地指出,看不到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认识角度讲,每个领导班子、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这是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的基本前提。

增强问题意识,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让党风一新、政风一清。实践证明,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就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增强问题意识,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盟市旗县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具体尖锐,群众期望值高,任务也更加艰巨。总书记讲:“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问题意识,就要紧紧抓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增强问题意识,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盯住“四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对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要开展专项治理,属实的都要立即加以解决。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围绕问题做文章,决定着活动能否善做善成、有始有终。对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深刻的认识,做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切实增强公仆意识

解决“四风”问题,其目的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摆正与群众的关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和群众关系的科学概括。过去我们强调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就是说,党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像鱼离开了水,生命就要终止。这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群众关系的生动比喻。今天,我们既要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更要强调党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各级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就是要严格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公仆行为,就是要真正体现和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诚地把人民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仆人,才能为民务实清廉、主动服务群众;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把自己当小学生,才能认真地向群众学习、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英雄,自己做勤务员,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只有对党的群众路线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找到主人、找准角色、当好仆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公仆意识强不强、与群众的关系正不正,是检验我们是不是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的试金石。“四风”在各层级、各地区、各单位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四风”的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公权私用、公款私花。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干部怎样增强公仆意识、规范公仆行为,怎样认识“四风”、克服“四风”,用什么标准查找“四风”问题、解决“四风”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列出了衡量的标准。

增强公仆意识,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才能对照公仆标准,有勇气把自己摆进去,发现和找到自身“四风”突出问题,有决心真心实意征求意见、揭短亮丑查摆问题,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更好地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更好地补上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三、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认真解决“四风”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全体党员都有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有责任,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带头,是带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无声力量,是我们党的重要领导方法。坚持领导带头,领导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身教胜于言传,表态不能代替表率。坚持领导带头,关键是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总书记强调,“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以身作则并有力推动班子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很重要。”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带头,是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也是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准。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其他同志的工作动力。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一把手带头抓落实,为其他党员示好范、带好头,才会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推进的生动局面,让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如果一把手不愿动真碰硬、轻描淡写、不以为然、敷衍塞责,传递负面情绪,释放消极信息,教育实践活动自然就会停留在务虚功、走过场上,雷声大雨点小,阵势大实效小,最终让群众反感、社会失望。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一把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更是参与者。如果一把手不能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不能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就很难用严格标准来要求别人。哪里有一把手带头,哪里就有工作新局面;哪里一把手高度重视,整个班子就会认真负责;哪里一把手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子,群众就会对他敞开心窝子;哪里一把手把自己摆进去、立行立改,党员干部就能直面问题、主动整改。

总书记特别要求我们,要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抓好一把手、一把手抓好,就是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实效的一条基本经验。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一把手就要亲自抓、带头干,率先垂范、树起标杆,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听取意见,带头谈心谈话,带头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真正发挥一把手的关键作用,确保中央高度重视、群众高度期待的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篇6:《增强集体荣誉感》国旗下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增强集体荣誉感》。

曾经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哲学家回答:“把它放进大海里。”这简短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一滴水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可是一经风吹日晒,马上干涸,便会无影无踪。要想让水滴永存,发挥价值,只有让它汇入大海之中。所以,集体永远是个人的归宿。

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转换着不同的角色,形成不同的集体。日常学习,我们的班级是一个集体;校外活动中,我们的学校是一个集体;社会、国家亦是集体。集体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环境,创设了生活的家园。

因此维护集体荣誉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课堂中活动中,你是否做好自己甚至躬先表率?在学校开展的校运动会中,你是否会勇往直前,为班级争光?在各种集体活动和赛场,你是否同样热血沸腾、激情高涨?在个人与集体利益面前,你是否坚持集体利益第一?维护集体荣誉,可以惊天动地,万人瞩目,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上课积极发言;公共场所有序进出;爱护校园公共设施及一草一木;举止文明,言谈具有正能量;活动时尽心尽力,为班级和学校而战…… 同学们,只有我们献出一滴水,才能汇成一片海洋;只有我们献出一份爱,才能坐拥一室暖流;要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集体,就要先让集体以你为荣!

最后让我用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国旗下讲话:

如果我是一滴水,集体就是无边的海洋;

如果我是一个音符,集体就是美妙的乐章。

是集体给了我力量; 给了我勇气; 给了我腾飞的双翼!

篇7: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

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参加学习活动,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干部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是认识到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日常的理论和业务学习的过程,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是从量到质逐步转化的过程。通过学习活动,我从思想的深处增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成就感和事业感;增强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大局心态,增强了主动干好本职工作,真正把责任心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落实到检验工作的成效中去的作为意识。

二是认识到了工作态度决定工作的热度。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要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顾全大局,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工作。

三是认识到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党的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多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始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是党员干部本身涵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干部既是党的路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完成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责任就是第一位的,因为,在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制定以后,如果没有一大批既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又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干部去积极地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而奋斗,党的路线和政策再好也会落空。岗位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干事创业上,放在为人民服务上,只有做到了心系群众,真抓实干,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做到不断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我今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知责。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行动准则,特别是要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既经得起风浪,又抗得住诱惑,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行使权力,使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切实做到谨言慎行、克己奉公、勤勉敬业。

第二、要守责。排解困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人民公仆的重要职责。履行好这一职责,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至关重要,谋得对、谋得好,就能推进事业顺利向前,尤其是对那些事关各项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工作,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谋划,科学求证,努力克服谋的过程中的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盲目决策、武断拍板。

第三、要尽责。埋头苦干,尽力工作,既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也是党和人民对各级干部的殷切期待。履职不尽职,做事不尽力,怕苦怕累、安逸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是觉悟不纯的表现,也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的实干精神,有得“十分力”,不发“九分功”,以昂扬奋发的姿态,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

古人云: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在人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图虚名,只有脚踏实地工作,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为人,组织自有公认,群众自有评说。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行理念,不断提高执行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以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篇8:增强核心意识维护中央权威

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特别重要的决定, 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这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 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 抓住机遇、战胜挑战, 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 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是党的宝贵经验, 也是深刻的体会。要保证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 必须有一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中共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带领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治国理政新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鲜明的治国理政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 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实践充分证明,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是众望所归, 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一致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 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篇9:意识、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自性化过程,从出生之前开始,到临死(或许)方休。“自性化”(individuation),这是荣格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生命本质是精神(the psyche),临终前的两年里,荣格告诉我们(《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可见的人生其实是地面之下的精神偶然涌现到地面之上成为外在的生活,真正重要的是人生的不可见部分,在地面之下,如根块状植物那样具有顽强生命力。当地下生命力枯竭的时候,地上的生活就开始凋零。地下生命力,荣格指出,尚未分化出个体性,于是,姑且称为“集体的”——精神力量是集体的,此处的“collective”(集体),按照荣格的理解,包括全人类,也包括哺乳动物,甚至包括爬行动物。虽然,人类以外的动物未必能够表达偶然涌现到它们意识当中的集体无意识。最近二十年,荣格的原型心理学再度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参阅Polly Young-Eisendraph and James Hall,1991,《Jung’s Self Psych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究其理由,或许与“积极心理学”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速崛起密切相关。

每一个人的出生,用海勒女士的术语,是“双重历史性”的汇合。用佛家的术语,就是“三缘和合”。在可想象的人类全体成员(存在过的和可能存在的)的集合上,有人类全部先天性质的分布曲线,每一个人出生时,在分布曲线上有一个相应的位置。在可想象的人类社会(存在过的和可能存在的)的集合上,有人类社会全部性质(在每一特定时刻)的分布曲线。新生儿投生到一个特定社会的那一时刻,他带着个人性质的分布曲线上的相应位置,投生于社会性质的分布曲线上的一个相应位置,构成他的双重历史性。这两条分布曲线上的位置通常不协调,引出了个性与社会性质的不协调。怎样应对这样的不协调或双重历史性,这是后天教养的核心问题。根据我在上一篇文章里介绍的动力学原理,这一核心问题贯串着个性化(也称“自性化”)的全部过程。

首先,集体无意识的精神能量不断涌现到个体意识之内,通过梦境和原型的其他符号表达。如果这些能量被充分吸纳到个体之内,个体就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因此,荣格原型心理学与当代的积极心理学有相通之处。虽然,荣格列出的四大原型——自我、影子、男性中的女性和女性中的男性,更常表现出负面的(病理性的)而不是积极的影响。此外,在运用荣格原型心理学原则时,临床的和理论的心理学家们,必须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类和动物共享的集体无意识在不同人类社会和不同时期怎样呈现为千差万别的文化传统——即表现为特定人群的集体意识而不再是集体无意识。

带着上述的问题,临床心理学家们目前正在积极地运用荣格心理学帮助许多儿童缓解自性化过程中发生的心理障碍。为什么自性化过程如此重要?因为,发端于双重历史性的不协调,只能通过三种方式缓解:(1)社会规范的内置,也就是要求个体逐渐习惯于服从社会性质,为了融入社会;(2)文化创造,也就是为个体特殊的性质提供可被社会接受的新价值或新意义,从而个体带着特殊的性质,也能融入社會;(3)个体陷入疯狂,也就是心理失调状态。这三种缓解方式,在每一个人的自性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习惯于服从社会主流规范、为自己的特殊性质寻求新的意义、以及在某些情境陷入疯狂。

家庭,是新生儿接受教养的第一情境。新生儿怎样应对双重历史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投胎而入的家庭决定的。家长的行为,是社会规范的缩影,于是也成为社会与婴儿之间性情冲突的开端。观察表明,宽容,是家庭(和社会)能够提供给个体求解双重历史性问题的最佳环境。宽容的家庭和社会,最常产生天才。又因为天才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千万倍于普通人,所以那些最早形成了宽容心态的社会,最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当中进步最迅速的。中国的家庭与社会,很遗憾,至少在明代以来的几百年里,宽容越来越少,于是进步也越来越缓慢。

不能被宽容的个体性质,于是从个体意识进入个体无意识,并不断涌现到地面之上,成为“病态”(参阅福柯《诊所的诞生》)。自性化过程仍要持续,病态的个体能否康复?这是每一个社会必须解答的问题。社会必须调整自身,以免成为病态的社会。

上一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总结下一篇:党支部常用文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