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

2024-04-10

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精选9篇)

篇1: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

肖 像 使 用 授 权 书

肖像使用授权人姓名,性别 被授权人(单位): 公司地址:

本人同意: 组织本人所拍摄的含有我肖像的全部照片和影像资料(以下简称肖像资料)的著作权永久归属,且肖像资料的底片和原件由 保存。使用肖像资料或肖像资料中所含本人肖像的全部或局部所获得的收益归 所有,本人不要求参与分配。

本人授权: 有权以营利或非营利为目的,在国内外各种媒体或媒介(包括:

1、报纸、杂志、图书、日历、图片、图表等印刷品;

2、互联网、局域网、应用软件;

3、电视、墙体、车身内外、电梯、户外广告牌、各种音像播放设备;

4、宣传手册、产品包装;

5、其他一切能够合法存在的媒体或媒介)上使用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本人肖像的全部或局部(包括用于制做广告、商标、标识、装饰橱窗、文章配图等)。

使用本人肖像的期限为:永久。

依本授权书使用肖像资料或肖像资料中所含的本人肖像的全部或局部时,无需另行通知本人。

本授权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授权人:

被授权人:

年 月 日

篇2: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

甲方(授权方): 乙方(被授权方):

甲乙双方就乙方以甲方为模特进行杂志内容的拍摄相关事宜,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作为乙方的摄影和视频内容模特,允许乙方以甲方为将年月日于拍摄/录制的作品刊登于杂志年月刊栏目。

二、本次拍摄成品的完整知识产权为乙方所有。

三、甲方授权乙方在以下范围使用本次摄影作品:

1、授权乙方将本次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用于宣传、展示、展览等合法用途的宣传品以及户外广告、网络及电视广告宣传。

2、甲方同意乙方在后期制作中对肖像作品进行技术处理。

3、甲方授权乙方使用本次拍摄成品肖像权的期限为永久。

4、乙方对上述肖像权的使用不得损害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

5、授权使用的肖像权免费。

篇3: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 与专利产品再制造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美国2003年公布的专利号为US006512894B2的专利为例, 其核心技术主要为图形成像与自调整功能, 在其公开文件的《Background of Invention》 (《发明背景》) 中明确指出“to manufacturer, remanufacture and sell the process cartridge,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license for the above rights”[7]。显然该专利产品的再制造与制造和销售一样, 需要获得授权许可, 这与我国学者尹新天在其《新专利法详解》一书中的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判定原则一致[6]。美国2010年公布的专利号为US20100014665A1的“remanufacture of encrypted content using a replicated medium”专利, 其核心技术即为再制造工艺方法[8]。印度在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制度方面的参与以及国内法律的修订方面就体现了专利产品再制造后进出口的竞争布局, 如Srividhya[9]分析了关于TRIPS协议下印度专利法修订的细节, 其中就体现出印度对专利产品进口后, 实施再制造后可以自动生成出口权;Raju[10]进一步探析了印度应对WTO的TRIPS协议所进行的一系列专利法修订。也有学者从多行业宏观视角进行研究, 如John和Robert[11]针对专利产品再制造的问题, 指出再制造涉及的专利问题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专利产品再制造实践中判例法将继续发展并变得更加普遍。再制造企业要为翻新产品在专利领域的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意见;另外, 再制造产品的方法或新的设备也将是有价值的专利发明。也有学者关注国际制度比较, 如Mizuki[12]比较研究了美国和日本专利保护制度下的产品回收制度, 针对Canon和Recycle Assist墨盒再制造的专利侵权案件进行深度分析, 以说明专利制度的国家差别对再制造产业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专利产品再制造的研究主要是从法理角度分析再制造侵权判定准则问题, 例如石光雨[13]提出修理与再制造行为存在差异, 并且进一步定义了修理行为与再制造行为, 分别给予修理与再制造做了合理的定义。汪玉璇[14]分析了专利产品再制造的流程, 结合以前的判例层层分解专利再制造侵权行为的行为特点, 并归纳出专利再制造侵权行为的判定要点。李扬[15]指出修理的零件数量多寡并不是判定侵权的必要条件;胡开忠[4]指出修理行为之所以可能构成侵权是由于修理后的产品重现了原专利产品的功能, 落入了原专利产品的专利保护范围。阎文军[16]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再制造产业的立法。董美根[17]指出单以专利权穷竭原则难以完全区分维修与再造, 鉴于个案的特殊性, 还需要从默示许可层面来区分维修与再造, 即通过证据认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达, 从而确定购买人的维修是否属于专利权人许可;石必胜[18]的研究表明, 专利权用尽原则允许对专利产品进行修理, 但如果修理超过一定限度, 就会构成对专利产品的再造, 损害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尚无区分专利产品修理与再造的稳定和可操作的标准, 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具体案件中的各种因素来判断。可见, 国内学者对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判定的研究角度比较分散, 大多从单一原则分析再制造行为属于修理还是再造, 从而判定其是否侵犯专利权。

综上, 专利产品本身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 实现专利产品利用的最大化可以有效节约资源, 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专利产品再制造这一行为的侵权判定不仅仅关系到侵权人与被侵权人, 也影响到了广泛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 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侵权行为的判定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效益。专利产品再制造是否会侵犯专利权, 归纳现有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对再制造是否构成侵权的论点, 从“权利用尽”和“默认许可”的原则来讲, 可以认为修理不构成侵权, 而再造和再制造相当于生产全新的产品, 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会构成侵权。如何理解专利的维修与再制造, 如何区分哪些权利是合法的、哪些权利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的, 这些是再制造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解答的问题。

2 专利产品再制造的侵权辨析

2.1 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技术概念界定

修理 (Repair) , 指为维持或恢复产品的最初功能状态而采取的必要技术手段。最大化地利用专利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修理的目的所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有时必须更换专利产品的零部件。获得并最大化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与初衷, 而修理行为是为了保障产品的使用价值能够充分发挥的合理途径之一, 从法理学角度来看, 属于产品使用权的“合理延伸”, 也符合专利权“权利用尽”的原则, 因此修理行为是合法的。专利产品修理的特点如下: (1) 修理的对象是已经损坏或者是有缺陷的专利产品; (2) 修理的目的是使专利产品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 (3) 修理的手段既包括零部件额更换, 也包括调试、调整等; (4) 修理行为是产品使用权的合理延伸。可见, 修理行为的本质是保障专利产品能够发挥自身的使用价值。在司法实践中修理行为适用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 现有的司法实践和学术观点基本认为修理是合理的、合法的。

再制造 (Remanufacture) , 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行为, 它针对的是损坏或即将报废的零部件, 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专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 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再制造技术, 使再制造产品达到或基本达到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的特点如下: (1) 再制造的对象是由损坏、缺陷等造成的不能发挥使用价值的专利产品; (2) 再制造的目的是使专利产品恢复到可以使用的状态; (3) 再制造超过了修理的合理限度, 不符合专利权权利用尽原则; (4) 再制造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5) 再制造是有着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可见, 再制造行为超过了合理“修理”行为的限度构成了制造新产品的行为, 在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是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属于违反了专利法的行为。

2.2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的法律意义

专利权是指赋予专利权人一定的垄断权, 使得专利权人能够获得以合法垄断的形式取得市场超额利润或技术许可收益的回报, 从而保护专利权人, 提高现有和潜在发明者的技发明创造积极性, 达到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从而推动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 专利权自然也不例外, 因此专利权人对于专利权的行使要兼顾社会利益与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17]。

专利权人的专利权通常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实施专利发明的独占权利;二是禁止他人实施专利发明的权利。实施的行为中包括了未经许可的专利内容, 这种行为就叫做侵权行为。从法理学角度区分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 也就是区分专利产品再制造行为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专利产品的“生产行为”如果符合“修理”的特征, 就没有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如果符合“再制造”的特征, 就超出了专利的合理使用范围, 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区分专利产品修理与再制造的法律意义不仅仅是从法理角度界定权利的范围, 还能通过保障专利产品权利人的利益, 协调再制造产业中从业者的利益, 从而促进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2.3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所适用的法律条文

我国专利法11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 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 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专利侵权行为的特征: (1) 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 (2) 必须有侵害行为, 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4)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 又无法律依据。

我国专利法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 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 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专利产品通过合法渠道售出后, 专利产品的购买者为了使专利产品处于能够正常使用的状态, 可以对专利产品进行必要的修理, 但是这种“修理”不是无限度的, 如果修理行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构成了法律上禁止的“再制造”。至此, 专利产品的再制造到底是属于专利法第69条售出后的使用行为, 还是属于专利法第11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制造行为, 就成为判定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症结所在。

2.4 区分修理与再制造所适用的法律原则

专利权的“权利用尽”原则, 也称“权利穷竭”原则, 或者称第一次销售原则 (First Sale Doctrine) , 是指专利产品经专利权人授权被首次销售后, 专利权人即丧失对该专利产品进行再销售、使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18]。购买专利产品的顾客可以为恢复专利产品的性能而进行修改, 却不能在专利产品基本废弃后重新制造与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图1是合法情况下专利产品的授权、制造、销售与使用的市场转移过程。当专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 专利权丧失人对于专利产品上的专利实际控制权, 这就是专利权用尽原则。专利权的“权利用尽”原则是专利权人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冲突与平衡的产物, 可以在保障专利产品自由流通的同时兼顾专利权人的利益, 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默示许可是指在专利产品第一次合法售出时, 如果专利权人或者其他被许可人没有明确提出限制性条件, 则意味着购买者获得了任意使用或者转售该专利产品的权利。默示许可的适用的情形如下: (1) 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 该专利产品的所有者可以任意处置该专利产品; (2) 为了减少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受到侵害的个体与组织可以不经过专利权人的同意出售专利产品。图2是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是否侵权判定的一个简易流程图。

综上, 区分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行为的理论基础可以借鉴“权利用尽”和“默示许可”理论。专利产品的合法渠道购买者可以自由地使用专利产品, 其中包括为了维持专利产品的使用而进行一定的更换和修理行为;同时购买者对于专利产品的支配使用是有限制的, 即对专利产品的维修和更换不能构成新的产品制造行为, 否则构成侵权。

3 完善专利产品再制造的立法建议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实践来看, 现有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相关理论还不是很完善, 相关判例也不够充分。本文认为, 由于再制造产业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 对专利产品的修理、再制造的判断标准、参考因素等不宜规定得过细, 可以采取一种比较简明、易于判断、便于操作的标准和参考体系, 避免程序繁琐和过度保护导致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阻碍。

3.1 防止权利的滥用

关于专利的许多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个法律问题, 而是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专利的相关规定, 可以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使得资源的分配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专利权的保护不仅是法律制度问题, 在很大程度也与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实力息息相关。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近几十年来虽然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在现代科技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 我国应鼓励科技发明创造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 也要从自身实际经济情况出发, 防止专利权过度保护导致限制我国新型行业的发展。可见, 要适度地保护专利权、防止专利权利滥用, 这样才能实现既推动科技进步也可以避免专利制度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3.2 界限清晰的原则

所有的权利都是有边界, 专利权当然也不例外, 专利的相关立法并不单纯考虑专利权人的相关利益, 也应当考虑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应当明确专利权人的权利界限, 也应当明确社会公众对于专利产品的权利界限。允许社会公众对合法取得的专利产品拥有自由处置的权利, 就是为了防止专利权人长期占有专利资源, 导致技术停滞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专利产品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有回收价值的专利产品的弃置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为此我们必须明确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的界限, 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良好的法律援助。只有明确了专利产品维修与再制造的界限, 才能够避免因为害怕侵权而放弃对有价值的专利产品的再利用造成的消极影响。

例如在美国一次性相机案中, 旧相机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首次销售在美国国内;二是首次销售在美国国外。涉案相机首次销售是在美国国内的, 符合专利权利用尽原则, 涉案相机的专利权在首次销售后用尽, 对于首次销售在国内的一次性相机进行回收再制造不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而不在国内首次销售的, 由于美国不承认平行进口, 所以对于首次销售在美国以外的一次性相机的回收再制造认定为侵犯了专利权人的相关权利。对于不同情形的分别处理充分体现了界限清晰原则的运用。

3.3 利益平衡的原则

现代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无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去从事科技创新、如何引导社会资源向科技发展方面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制度的设计给予权利人专有权, 使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合法的垄断权, 从而来调动人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会提高消费者的成本, 这是专利制度固有的矛盾。为此, 我们要兼顾利益平衡的原则, 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寻找利益的平衡点, 实现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例如, 在日本墨盒案中日本最高院提出了交易的实际情况作为判定是否侵权的新标准, 这样可以更为灵活, 也可以使得判定结果更加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 这一判定方式就充分体现了利益平衡原则。

4 专利产品再制造的许可策略

4.1 专利产品修理、再制造与专利许可协议的关系

区分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的目的在于判定专利产品的再制造是否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专利产品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 如果专利产品的再制造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这对于专利产品再制造产业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任何产业的长期发展都不可能建立在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的。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制造”的区分可以帮助再制造商明确自己再制造行为合法性的边界。如果再制造商要进一步扩张生产, 超出了“修理”的界限、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向专利权人寻求授权许可并与其签订许可协议, 使得自己的再制造行为具备合法性。

4.2 通过限制条款避免再制造与制造商之间的恶性竞争

随着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许多再制造商开始选择与专利产品制造商合作, 作为专利持有者的制造商向再制造商授权许可, 然后再制造商对专利产品进行再制造, 再制造商付出一定的技术许可费用之后, 可以有效地规避专利侵权造成的法律纠纷及相关的法律诉讼成本, 而专利持有者也可以分享再制造产业的利润。但是再制造产业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使用价值, 因此再制造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可能在同类市场上展开比较激烈的竞争, 这是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难以达成许可协议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成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的合作, 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专利权人在给予再制造商许可权的同时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制条款, 来避免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的恶性竞争。例如, 在地域上加以限制, 再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与原专利产品在不同地域市场上销售;在细分市场上加以限制, 如原专利产品可以为大批量的客户服务, 而再制造产品主要为零散客户服务, 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市场划分;在产品的主要功能上加以限制, 一个产品可以有很多的使用功能, 再制造产品可以只重现专利产品的部分使用功能, 或是在原专利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使用功能。

4.3 促进许可协议达成的定价策略

只有再制造商与专利产品制造商都有利可图的时候, 再制造的技术许可协议才有可能达成。再制造商与专利权人的主要博弈焦点集中于许可费用的多寡。由于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一般低于原产品 (最多与原产品相当) , 其售价只有不高于原专利产品时消费者才能接受;再制造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收益要不低于资本进行无风险投资收益, 再制造商才会进行再生产活动[19]。基于文献[19]和文献[20]的理论假设, 建立一个再制造许可协议达成的博弈模型来解释许可协议达成的条件。

假设再制造商每件产品负担的许可费用为a, 再制造商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不含专利的许可费用) 为b, 再制造商每件产品的销售单价为c, 专利产品销售单价为d, 无风险报酬率为e, 预计销量为f, 回收价格为g。其中a为决策变量, b、d、e、g为常量。得方程组如下:

模型的经济涵义如下: (1) c≤d是指再制造产品的销售价格要不高于原专利产品。如果再制造商的产品价格高于原专利产品, 显然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这是专利产品再制造决策的现实市场基础。 (2) (c-a-b-g) *f≥e* (a+b+g) *f是指再制造商投入再制造产业的收益要高于同等资本的最低报酬率。如果许可费用较高, 则过度削减了再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显然再制造商不会对该专利产品进行再制造。解方程组得:a

5 结语

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是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知识产权问题, 不仅关系到专利产品 (原产品) 权利人的利益, 由于其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也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也属于专利侵权研究的范畴, 既涉及到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的大小, 更涉及到专利权“权利用尽”的适用范围。专利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垄断权力的赋予来保护、激励并促进技术创新, 使发明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独占市场的优势地位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然而, 专利权的垄断不能无限制性, 还需要协调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 要让专利权人的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达到一个均衡。专利产品的维修与再制造界限的划分不仅涉及到专利权人的利益, 还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篇4:未经允许使用他人肖像侵权吗

女青年苏某在当地一家有名的大公司工作,某日她在街上闲逛时,发现体育场里正召开人才交流会,出于好奇,苏某也进去转了转。过了几天,公司里的人告诉她,她的照片上报了。原来,当苏某站在人才交流会场上看招聘广告时,一位记者拍下了她和周围人的照片,作为介绍这次人才交流会盛况的图片之一登上了报纸。苏某的形象在照片中很突出,认识她的人一看就能知道是她。公司里很多人都以为她要跳槽,公司领导也对她另眼相看,这使她很气恼,认为都是照片造成的,她于是以报社侵犯其肖像权为由,将报社告上了法庭。

其实,法院是不可能支持苏某的诉讼请求的,因为报社的作法并不违法。

肖像权是指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不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其肖像。但这并不是说无论什么场合使用肖像都要经本人同意。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里仅排除了“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的行为,如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作商业广告、书刊封面和制作挂历等。至于非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是否属于侵权行为,情况就复杂一些,一般来说,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为公民自己利益需要的新闻报道;还有如政治家、艺术家的活动等;特殊情况如通缉逃犯、张贴寻人启事等,都可视为正当使用他人肖像的法定事由,可不经本人同意。本案中,报社虽未经苏某同意使用了她的照片,但那是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何况照片并不是专拍她的。因此,苏某的请求是不合理的。

篇5:肖像权使用许可协议

甲方(被摄者):

乙方(*****):

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图片﹑底片或照片的使用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许可乙方对于年月日在拍摄的带有甲方肖

像的图片﹑底片或照片(以下简称本次拍摄的照片)享有永久使用权和著作权;

二、乙方有权将本次拍摄的照片作为内部交流和作为组织方的******摄影机构的宣

传﹑公开展览﹑参加影赛影展﹑公开于网络﹑以及*******摄影机构旗下的各种媒体使用;

三、当照片涉及商业行为时需要双方同意﹑乙方在销售本次拍摄的照片时,乙方可以

在甲方同意的前提下将原始作品根据商业用途进行合理的改动和加工;

四、乙方不得或授权第三方将带有甲方肖像的图片﹑底片或者照片改成毁谤、猥亵、淫秽或任何不道德的图片﹑并且有保护本次拍摄的照片的义务;

五、乙方需保护甲方的隐私权,未经甲方同意不得随意透露甲方的有关资料;

六、甲方同意乙方及代表乙方利益的人和单位,在持有、制作或使用此次拍摄的作品

时,不再因肖像权、使用权,著作权而承担法律责任。

七、授权地域为全世界范围;

八、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如果产生纠纷,双方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均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本方利益;

九、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篇6:肖像权使用授权协议书

肖像授权方(以下简称为甲方):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电话):

肖像使用方(以下简称为乙方):

单位:地派温泉度假酒店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联系方式(电话):(86752)7666 666

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像的使用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许可乙方对于2011年7月在地派温泉度假酒店内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影享

有永久使用权,乙方无需支付给甲方任何费用。

二、乙方在使用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影时,甲方同意将原始作品根据商业用途进行合理的改

动和加工,但乙方不得或授权第三方将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影改成毁谤、猥亵、淫秽或任何不道德的影片资料。

三、甲方许可乙方将此次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影授予并许可乙方用于各种媒介下使

用和出版。

四、乙方需保护甲方的隐私权,未经甲方同意不得随意透露甲方的有关资料。

五、甲方同意乙方及代表乙方利益的人和单位,在持有、制作或使用此次拍摄的作品时,不再因肖像权、使用权而承担法律责任和支付任何费用。

六、乙方有权以或授权第三方将带有甲方肖像的摄影或照片适当的运用文字或其他描述

性的语言的支持,然后将修改后作品用于出版、新闻、广告等法律许可的用途时,甲方不会加以限制和额外得到报酬。

七、授权地域为全世界范围;

八、甲乙双方因本协议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由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协议

未经事宜,可尽双方协议后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

九、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篇7:肖像权许可使用授权书

甲方: 电话: 地址: 传真: 法人:

乙方:

乙方签约演员:

电话:

地址:北京海淀区羊坊店路九号

京门大厦 传真:

甲乙双方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基础上甲方意欲聘请乙方艺员,为甲方拍摄平面广告以供用于本协议期内担任 产品形象代言人及 产品的形象大使。双方特此同意如下。

一、甲方付予乙方艺员 形象代言和形象大使费人民币 元整,(个人所得税金在甲方支付乙方艺员全部形象代言费后三日内由甲方负责交纳,并向乙方艺员出示真实的税务部门完税凭证及留存复印件),乙方艺员同意参与以下之广告服务。

二、乙方艺员提供演出服务为:

1、平面广告拍摄壹次,拍摄周期不超过一个工作天,每天不得超过十小时,不足十小时亦作一天计算,拍摄及使用张数不限。此工作天数不包含乙方艺员从所在地到达拍摄地的差旅时间和住地到拍摄地的时间,但包括所需参与的前期筹备工作(包括化妆、发型)

2、(1)平面广告拍摄地点为:。

(2)平面广告拍摄时间为: 年 月 日

(3)有关一切拍摄日期和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作修订(延迟),双方协商顺延或另行安排拍摄时间。

(4)、如果平面广告需要重新补拍时,甲方需提前向乙方艺员提出申请,乙方艺员将根据档期与甲方确定拍摄时间,酬金另议。补拍

内容不得超出原故事脚本内容

(5)平面宣传印刷广告,包括公司简介、宣传画册、宣传单张、海报、广告袋、室内外灯箱、广告牌、路牌、立牌、柜牌、报纸等(以下合称该广告)。

(6)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艺员的肖像不能印制在产品的说明书上。

三、制作方面:

1、广告内容中关于甲方产品之功用必须真实可靠并严格遵守《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并无损于乙方及乙方艺员形象。乙方艺员有权对脚本提出修改建议。确定后的故事版本、脚本、旁白经双方签字确认,并在拍摄中严格按脚本执行。

四、使用权:

1、所拍摄的广告版权归甲方及甲方授权客户所有,乙方艺员肖像权的使用地区范围为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2、拍摄的剧照版权归甲方所有,甲方及甲方授权客户保证除在(产品)之公关活动中使用该照片宣传该产品为目的外,不会用作为带有其他商业价值的实际用途。否则以违约论处。

3、于本协议制成的该产品广告片、平面广告(及相关印制品)的使用时间即从: 200 年 月 日起至200 年 月 日止,代言期为24个月。因市场实际操作原因,甲方户外、宣传品等更替需要一定周期,乙方艺员应予理解并同意适当延长更替周期,但甲方更替相关材料的时间,最迟不应超过2个月。

4、本合同期满后,甲方如有意继续使用原有的平面广告内容,须提前壹个月与乙方重新签定延长形象代言使用合同及细则,延长使用期限原则为壹年,甲方需另支付乙方 元(个人所得税金由甲方负责交纳)形象代言及形象大使费。

5、在本协议之有效期届满后,如甲方不再续约,甲方同意立即停止在平面广告上使用乙方艺员肖像。

6、如果甲方在未续约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含乙方艺员肖像的平面广告,甲方需赔偿乙方艺员损失。有关赔偿以每月人民币十万元整计算。直至甲方停止使用为止。

7、在协议有效期内甲方及客户有权在所有本合同约定之产品的促销活动中,运用或提及乙方艺员姓名,和使用乙方艺员的签名。

五、付款方式:

1、签署合同三日内甲方以 现金 形式支付乙方艺员费用为人民币叁拾伍

万元整,(350000元整)。

2、如甲方在广告拍摄前未能按此协议书付清各款项给乙方,乙方艺员有权拒绝拍摄,即此协议书无须通知自动终止,甲方不能再使用任何与乙方艺员关之广告物。

六、保密协议:

1、未经其它协议方书面许可,任何一方都不得向他人公开及向公众公开发报或透露相关协议条款中财务上或其它方面的任何信息。

2、广告未公开前乙方艺员有义务对拍摄内容保密,防止同类产品仿效,乙方艺员不得发表对产品有损之言论。

七、乙方艺员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在协议期需要乙方艺员及作多于壹次之关于本合同约定产品的平面摄影,在乙方艺员同意的情况下,则甲方同意按每个工作天(每天不超过十个小时)额外付乙方艺员人民币 拾 万元整(个人所得税金由甲方负责交纳),款项在当天工作结束时付清。

2、在协议有效期内,乙方艺员同意不再受聘为其它同类竞争产品代言。但当协议期满后乙方艺员有权接受其它同类产品广告及工作。

3、乙方艺员应配合甲方拍摄前的各项相关事宜,并遵守拍片通告及时间、地点等合理规定。八、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有权随时终止履行义务,并保留要求赔偿之权利。

九、除双方书面同意外,任何一方均不能将协议或协议之任何权益及责任转让,且双方保证此协议书一切条文皆为保密。

十、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效力、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管辖(不包括特别行政区法院)。因本协议引起的一切争议,双方首先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如协议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将争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依法裁决。发生任何争议以及就任何争议进行诉讼时,无损双方在

此协议书下之任何权利,包括不限于终止本协议的权利。

十一、甲方须向乙方提供:产品许可证,商标使用许可证、国家的产品质量检测证等副本复印件备案。甲方保证提供资料真实可靠,产品一经发现质量或相关问题与乙方及艺人无关。

篇8:商标使用许可制度探讨

(一) 许可双方的质量监督义务

《商标法》明确规定的主要有:一、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商标的商品质量。二、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三、被许可人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被许可人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许可费。因此, 许可人对于被许可商标还应尽到商标权的维护义务。许可双方都应当保证该商标的商品质量, 一旦出现问题, 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二)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签订

商标使用许可主要是通过签订书面许可合同而实现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许多未注册商标, 以及已经递交申请但尚未获得审批的商标, 这些是否能适用商标法使用许可制度?

上海和也卧室用品许可上海和也企业管理就“和晶石”等三个注册商标签订《注册商标独占使用许可合同》时, 确实未取得“和晶石”等三个注册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但本案中各方当事人的陈述表明, 在签订上述合同前, 各方当事人对于被告即将取得“和晶石”等三个注册商标的申请权是明知的。签订合同后, 被告确实与第三人签订了涉及“和晶石”等三个注册商标的《注册商标转让协议书》, 并最终取得了“和晶石”等三个注册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无证据表明, 上述合同的签订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合同法定无效的事由, 因此, 该许可合同是有效的。

(三) 我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要求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3条规定, “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 许可人应当自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 将许可合同副本报送商标局备案。”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 应当提交下列书件: (一)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 (二)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副本; (三) 许可使用商标的注册证复印件”。

二、许可方商标许可的策略

(一) 许可使用的目的

要全面认识商标许可行为, 就不能仅仅关注商标权的归属, 更要关注商标权的运行, 关注品牌增值与利益分享问题。商标许可的直接经济目标是当事人之间从许可行为与被许可经营中获得直接经济收益, 而其最终目标则为当事人共同获得企业发展机会。许可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的目的有以下三个:

(1) 防止商标因长期不使用而被撤销 (2) 商标使用许可费用 (3) 开拓现有商品的市场。对许可方而言, 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 一方面可以扩大商标的宣传, 提高其商标在消费者中的认知程度, 有利于促进该品牌商品的市场销售;另一方面商标注册人可以从中获得稳定的巨额使用费, 还可迅速地扩张市场份额, 增强消费者对该商标的认知程度, 促进商标升值。

(二) 许可方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1. 慎重选择被许可方, 降低监管成本。

许可方在许可使用商标的时候, 要对被许可人的资格、资金信用、技术力量、经营范围、发展前景等事项进行严格审查, 以确保许可合同的履行。商标信誉和商标专用权是实施商标使用许可的前提。对被许可人商品的选择应当考虑其是否会导致被许可使用的商标信誉下降。同时, 需要对被许可人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能贪图获得许可使用费而滥施许可, 酿成辛苦建立的牌子顷刻倒下的苦果, 而应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前景来确定许可与否和许可范围。另外, 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被许可方不会抢占自己的原有市场, 确保自己的有利地位不受动摇。选择好的被许可方, 可以降低企业的监管成本。

2. 避免滥施许可, 自发进行动态监督。

有些急功近利的商标注册人在本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了较好声誉和市场地位后, 把自己辛苦培育出的商标许可给生产能力低、质量差的企业有偿使用, 一味“向钱看”的心理使得其商标信誉降低, 砸了自己的牌子, 最终失去了消费者和市场。青岛啤酒曾是我国知名的商品, 以“崂山可乐”为代表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度很受欢迎。但该厂却没有商标保护的长远眼光, 贸然许可国内数家企业使用“崂山”商标, 由于对被许可企业的考察不到位, 质量保障措施不过关, 导致商品质量急剧下降, 直接影响到商标信誉。作为许可方, 要注意商标是自己的无形资产, 商誉更是企业的灵魂。

监督可以分成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强调的是关于合同的约定、被许可方的信誉度评测等, 而事后监督主要是指对于产品的抽样检查, 缺乏动态可能性, 对风险的防范在时间上比较落后, 因此主要强调的是由许可方进行事中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原材料的来源、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甚至成品的质量检验都应当是被监督的内容。当然, 许可人在实施许可之前就应当对这些监督所花费的资源有所预测。当然, 被许可人的一项重要的法定义务就是要保障其产品的质量与合同的要求相一致, 必要时, 可请求许可人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以维护品牌的信誉。合同双方可以约定, 在关键原材料或技术秘密掌握在许可人手中的前提下, 因发生特定的情况, 被许可人无法保证其商品的质量完全符合品牌的要求, 为了品牌的信誉, 也为了许可双方的利益, 许可人对被许可人提供相关的原材料和技术的支持。在这里, 强调的并非是商标法所规定的法定监督义务, 而是一个由许可方自发而成的监督, 为了自己的商誉、利益而主动进行的动态监督。

3. 防止被许可方的不正当使用。

不正当使用可以分为作为与不作为。商标法中列举了五种行为:

(1)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 (2)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 (3) 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 (4) 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 (5) 使用注册商标, 其商品粗制滥造, 以次充好, 欺骗消费者的。其中, 除了第四个行为是不作为以外, 其他都是作为方式将商标进行不正当使用。被许可方不正当使用行为而导致许可方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虽然得以违约赔偿获得救济, 但是这只是对不正当使用进行的补偿而已, 并没有办法挽救现已造成的损失。因此, 最佳的救济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 以合同约定的方式来阻止被许可方有任何危害许可人利益的行为。例如, 要求被许可方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商标, 包括不得在约定的其他类别上使用、按照约定的使用方式进行商标的使用, 中兴就将商标的字体大小限定在2厘米到2米之间许可使用, 其他大小都被视为违约;要求被许可方积极维护, 不能进行任何有损商标的行为, 防止被许可人进行域名抢注, 进行商标揩油, 在许可人未注册的其他类别上使用等等。在以上的情况下, 应该在合同中约定, 由此前行为所创造的一切利益, 都归许可方, 确保许可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摘要:商标的使用许可是商标专用权的延伸, 能够有效的实现商标的功能价值。但在目前, 由于我国商标立法的不完善, 司法实践监督管理处罚不严等原因, 商标使用许可出现了失控现象。商标使用许可制度给双方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商标法第四十条法条解读入手, 对于商标许可制度结合案例进行探讨归纳, 最后从许可方的角度分析如何避免商标使用许可所带来的风险, 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商标,许可,风险及防范

参考文献

[1]冯涛、石国庆等.商标许可中的价值创造与权益分享[J].中华商标, 2012.8

[2]乔启东.浅谈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以商标许可制度的历史演变为视角[J].商, 2012.4

篇9: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拍卖模型

0 引言

作为重要国土资源的港口岸线资源是现代港口赖以发展的根本,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港口岸线的使用费收偏低(上海港8 m以上水深条件的岸线每季度仅征收15元/m),港口岸线资源的定价机制匮乏且设计模式单一,导致我国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或挪作它用、或深水浅用、或多占少用甚至占而不用.

目前有关定价理论的研究较多:姜涛等[1]运用纯战略和混合战略的Nash均衡方法,对物流企业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陈金海等[2]针对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分别运用古诺模型及伯特兰模型,研究其运输定价问题.而基于制度设计的拍卖理论为资源的合理定价提供具有创新性及实践性的有效途径.VICKERY开创拍卖理论并提出著名的收益等价定理[3],MYERSON等同时证明该定理的广泛适用性[4].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拍卖已被广泛应用于排污许可权、水资源使用权、电力资源等公共资源的交易中.肖江文等[5]探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方式在初始排污权拍卖中的合理性,得出投标人数与政府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杨森等[6]基于双边拍卖模型,分析用水许可证的卖方与买方的均衡报价策略.方德斌等[7]运用双方叫价拍卖的不完全信息贝叶斯博弈模型,得出电力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均衡报价策略,JANSSEN等[8]基于拍卖后市场角度,分析投标人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拍卖行为,并认为产品市场中寡头竞争及需求不确定性会导致社会福利减少.GOEREE[9]从投标者角度分析不同拍卖方式所披露的信息对拍卖均衡价格的影响,认为当投标者隐瞒其成本信息时,拍卖后市场均衡以及拍卖的有效性均无法实现.

拍卖理论为有效解决标的物估价困难问题提供便利,已有研究成果为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借鉴.本文尝试基于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方式与英式拍卖方式,建立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投标人的均衡报价策略和拍卖双方的收益.

1 港口岸线资源许可拍卖模型

由于市场容量和技术限制,港口岸线的政府管理机构针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等级不同,采用拍卖形式各提供一张使用许可证.以下分析中,分别就英式拍卖和一级密封价格拍卖建立博弈模型,并考察不同拍卖模式间买卖双方的收益.

1.1 符号说明和基本假设

1.1.1 符号说明

以下出现的符号中:n为参与投标人的数量;c和q分别表示投标人在拍卖后市场中的生产成本和供给数量,ci和qi表示投标人i的生产成本和产量;b为投标人对标的物的报价,该报价是生产成本c的函数,其中b()和b( ci)分别表示投标人以投标成本和真实成本ci投标,且≥ci;P,Q和k分别表示拍卖后市场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和市场容量;p(<)表示投标人i与j相比,赢得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证拍卖的概率;πi和πg分别表示投标人赢得该使用许可后的期望利润以及政府对该使用许可的期望利润.

1.1.2 基本假设

假设1:政府和投标人均理性且偏好风险中性.政府以收益最大化为准则拍卖港口岸线资源使用权;投标人决定其投标策略基于赢得使用许可后期望利润最大化,其期望利润决定于其成本及赢得使用许可后的产品市场供求.

假设2:有n个投标人参与拍卖,投标人i的成本 ci服从[0,1]独立、同一、均匀分布.

假设3:投标人i在拍卖后市场竞争中,其供给产品数量qi是成本ci的线性函数,不妨设为qi=α+βci,α 和 β 均为常数.

假设4:基于港口岸线资源等级不同,投标人赢得使用许可后使用该岸线进行生产,其产品市场需求是线性的,记为P=k-Q,该产品市场为垄断市场.

1.2 英式拍卖模型

在英式拍卖中,n个投标人竞相出价,直到仅剩一个买方i为止,该买方以次高价赢得使用许可.买方i赢得该使用许可后,在产品市场所获得的期望利润

将式(1)对 qi求导,令其等于0,并将qi=α+βci代入可得

根据英式拍卖特点,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最后出价b( c^)等于投标者的期望支付(赢得拍卖后的产品市场的利润),即

此时,πi=0.

政府对于该使用许可的期望利润

将式(4)积分可得

1.3 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型

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中,n个投标人以密封价格形式向政府报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与英式拍卖类似,买方i赢得该使用许可后在产品市场所获得的期望利润用式(1)计算。

与之前英式拍卖的分析类似,经计算可得

然而,与英式拍卖相区别的是,一级密封价格拍卖的投标价b()小于投标者的期望支付.

式(8)为一阶微分方程,经求解可得最优报价 策略b( c)i的表达式为

则投标者赢得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后的预期收益 为

此时,政府对该使用许可的期望利润为

式中:n( 1-ci)n-1为n个投标人中最低成本者的密度方程.

2 模型数值仿真

基于上述模型,将k和ci分别在其定义域内赋值,仿真上文所述模型结果,参数输入如下:ci∈{0.1,0.4,0.7 },k∈ { 1,3,5,10}.

3 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由上文研究过程可知,在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的拍卖中,英式拍卖与一级密封价格拍卖均为有效拍卖形式.通过拍卖,可以在确保政府收益的前提下实现港口岸线资源由最有效使用方获取,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式(5)和(11)结果表明,对于政府而言,英式拍卖与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方式均能带来同等的期望收益(以拍卖价格衡量),说明在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拍卖中,投标者属风险中性偏好,并且其对于该使用许可估价满足独立同分布条件下,两种拍卖机制均产生相同的期望收益.

随着拍卖人数的不断增加,由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中的最优报价可知,

即当拍卖人数足够多时,各拍卖者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过程中的报价b( )无限接近于其真实的期望收益,因此政府在进行一级密封价格拍卖过程中,应鼓励更多投标者参与竞标.

图1 不同k值时投标者预期收益

4 结论与展望

在考虑拍卖后产品市场具有垄断特点并在独立私人估价模型基础上,研究英式拍卖以及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式下的投标均衡价格以及投标者的报价策略,可知:在港口岸线资源的有效配置中英式拍卖与一级密封价格拍卖同样适用;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式中,随着参与投标人数的不断增加,各投标者报价无限接近于其对标的物的真实价值估计;当参与投标人数较少时,由于投标成本考虑与投标收益的预期,投标者更推崇以一级密封价格的形式参与竞标.

本文研究模型约定拍卖港口岸线资源使用许可以及所形成的完全垄断市场条件,后文将模型拓展至多标的物拍卖、多人中标并参与拍卖后寡头垄断市场竞争情形.

[1]姜涛,袁象.物流服务动态博弈分析[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27(4):64-69.

[2]陈金海,余思勤,任烨.基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集装箱班轮运输定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3):43-48.

[3]钟鸿钧.信息披露:拍卖后市场竞争和拍卖选择[J].产业经济评论,2002(2):1-20.

[4]柯伦柏.拍卖:理论与实践[M].钟鸿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

[5]肖江文,罗云峰,赵勇,等.初始排污权拍卖的博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29(9):37-39.

[6]杨森,王先甲,周彦辰,等.基于拍卖理论的水价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4(2):187-191.

[7]方德斌,王先甲,张玉新,等.完全开放的双边电力市场中供需双方叫价拍卖的贝叶斯博弈模型[J].电网技术,2003,27(12):1-5.

[8]JANSSEN M C W,KARAMYCHEV V A.Auctions,aftermarket competition,and risk attitudes[J].Int J Ind Organ,2009,27(2):274-285.

[9]GOEREE J K.Bidding for the future:signaling in auctions with an aftermarket[J].J Economic Theory,2003,108(2):345-364.

上一篇:阳建中学校长寄语下一篇:足浴城卫生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