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游诗墙公园

2024-04-27

作文 游诗墙公园(共4篇)

篇1:作文 游诗墙公园

游诗墙公园高一作文

今天下午,太阳躲进云层,天空中只留下斑斑点点的彩云。我从排云阁走进了常德诗墙公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竖立在右边的两米多高的石板。上面刻着“常德诗墙公园”几个金色的大字,石板周围摆满了鲜花,一圈又一圈地绕着,有金黄的菊花,有火红的鸡冠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它们有规律地摆放着,呈扇形,每盆花都精神抖擞,在秋天的晚风中微微摆动。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美丽的花坛。

我兴奋得跑向诗墙画廊,开始又一次欣赏这些诗书画。走近诗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和一首首诗跃然纸上。印象最深的是“澧水花絮”和“沅江春暖”,我们边走边瞧,仔细辨认,在那浓黑的壁画中,我找到了常德市,找到了我们的居住地。看到了德山,沅水,五强溪……找到了壶瓶山,太青山……那一座座高山,在壁画中占了许多地方,真够大!沅水,澧水就像两条带子,绕着山势,蜿蜒而来。在这墙上,刻有1267首诗及几百幅画 。在这字里行间,在这刻画杰作后,是多么伟大的劳动人民!为了这一首首,一幅幅诗画,为了这长1100米的防洪大堤,为了让这里成为人们工作后休息的场所,常德市政府花费上亿元,终于让这诗画般的公园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美丽的诗墙公园,无愧于世界最长的诗书画之称。

游玩了诗墙,向南望去,是沅江缓缓流淌的身影。江水温柔的涌打江滩,似乎在向江滩叙述它一路走来的不凡经历。江边柳树挺立,柳条飘飘,似一条条黄绿色的麻花辫,真是“杨柳青青江水平”!水面平平的.,绿绿的,似一块无瑕的翡翠。向东南望去,沅水大桥横跨在水面上。桥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不时传来汽笛声。桥下,江岸边,有些人仍在戏水,不时听到他们的尖叫声,欢笑声。其中有两个已经到了江中央,似乎想游过沅江。江边停靠着许多船只,这是小鱼船,那是客船,这是汽艇。。。。。。这时,有几只小船接二连三地划到江面上,只见那黝黑结实的渔夫,突然转身用力一甩,渔网散开,没入不中。不一会儿,渔夫有条有理地一提一松一挽,慢慢地收网了。他提一下,收一个,边弯腰清理渔网上的垃圾。哦,有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挣扎。他们被渔夫取下,丢进了水桶里。

这时暮色已浓,沅江大桥上,灯光闪烁,照得江水红彤彤的远远望去,沅江就像一条墨绿色的稠带,静静地滑动着。诗墙公园里也亮起了灯,公园里的人渐渐地增多了,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练太极,还有的在健身器材上做运动。我们走着,看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此时都走出家门,来到河堤边。跑步的,走路的,散心的,大家说说笑笑,享受着江面吹来的阵阵凉爽的秋风,吸着混杂着江水的清新空气。

夜色越浓,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诗墙公园。

篇2:作文 游诗墙公园

一个双休日,秋高气爽,蔚蓝色的天空重飘着朵朵白云,阵阵桂花花香扑面而来。我跟着爷爷奶奶兴致勃勃地从雄伟壮观的武陵阁来到常德诗墙公园。只见蜿蜒的沅水河边卧着一条长龙,随着河岸,弯弯曲曲的好壮观啊!我心里暗暗赞叹。这是常德新建的防洪大堤,靠水一面的堤身上嵌刻着1000多首古今明贤诗词和外国名诗。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华一绝——中国常德诗墙。

我们沿着诗墙画廊漫步时就像到了“诗画长城”:“这边风景独好”、“澧水花繁”、“沅江春暖”、“武陵英杰”、“开国大典”等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点缀其间;伟人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伟人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句首先映入我的眼前;还有丁玲、艾青、屈原、陶渊明等众多的诗人在诗墙上站立,一句句精彩,一笔笔生动,令人心情激扬,这文化的长城,盛世的歌吟,令我流连忘返。

这里经常游人如云,有的是慕名而来的远方游客,专门游览观赏常德诗墙的。在游览的人群中我还看到几个外国友人在认真欣赏和拍照呢!

篇3:从公园里回来还得写作文

我常常在想,假如“好”孩子们也都在里面玩游戏呢?

做父母的是断断不会答应的。

孩子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由不得他们。我们得管管。管得越严实,咱就越放心。

这就是大多数孩子们的处境。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儿童的学习活动高度目的化了。

有没有另一种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却自然放松的学习方式呢?有!这就是社会化的学习。我们提倡给予儿童更多的社会化学习的机会。只有让有目的的学习和没有目的的学习相互补充,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命才会变幻出灿烂的景致。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一个就是应该把属于孩子的社会还给孩子。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每是遇到新同桌,必定先要和他分好课桌上的界限。现在当上了父母,却依然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和别人,而是和孩子划分着属于各自的界限。我们认为孩子们应该好好地呆在课桌边做自己的功课,而不应该过多地接触“社会”。“社会”是属于成人的,接触社会对孩子们没有好处。殊不知,正是这种善良的“关爱”,剥夺了孩子在自然的社会生活里学习的机会。

我们偶尔也会让孩子们接触一下“社会”,但其实那不是要让孩子们自由地阅读社会,在社会里生活,而是想把“社会”也变成“课堂”。

儿子从学校回来说,下午老师要带大家到公园去玩。

“这下可好了,大家一定很开心。”

“开心啥呢?从公园回来要写作文!”

孩子们猜透了大人的想法。正因为这样,当我们带着孩子逛商店的时候,他们不一定会显出多少高兴的神情,因为他们知道,给他们买东西不是无条件的,他们得好好学习,得考一百分。否则,下次休想!

去公园也罢,逛商店也罢,原本是孩子们自由地融入这个社会的机会。可这些机会基本上都被我们剥夺了。

做父母也罢,做老师也罢,在孩子们离开了书本之后,能不能就别再提作文之类的事情?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二就是要做到善待社会。

除了学校与家庭之外,我们不想让孩子进入社会,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评价比较低。一想到游戏房,我们就会觉得那是没出息的人去的地方;一谈到歌舞厅,我们就觉得里面多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孩子们怎么能到这样的地方呢?于是,当我们准备让孩子接触一下社会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少年宫、儿童乐园,或是某某风景区。仔细想来,我们为孩子们作出的安排仍然具有太多的人为的成分,具有太明显的教育目的。一句话,孩子们其实还是没有摆脱我们为他们设计好的大网,还是没有真正地走进社会。很多家长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从商店里买来的玩具,孩子们不一定真正喜爱,他们真正喜爱的倒可能是那些自己发现的、自己做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样,他们真正喜欢去的地方,不一定就是我们为他们选择好的那些风景区,倒可能是那些破旧不堪甚至很不干净但却有条小狗的老胡同。——问题是,他们几乎没有多少机会自己作出选择。

比如年龄较小的孩子,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在社区的范围里活动;孩子年龄稍大,就应该鼓励他们在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里活动,而不能总是希望他呆在家里。

可能绝大多数家长会说:“把孩子丢在社会上,我们能放心吗?”确实如此,但愿我们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自然、平和而美好。

增加孩子社会化学习的机会,第三个就是要在家庭里表现出一些自然的气氛。

孩子进了学校,学习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和主旋律。这样的变化也会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做家长的心态。于是,我们会觉得,除了孩子的学习,什么都不重要。孩子的学习状况甚至成了家庭气氛的“晴雨表”。这样的家庭生活,该是多么的乏味。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部分,是一处特殊的社会。这里面有着孩子永远也读不完的东西。因此,当孩子做完了功课之后,我们不妨尽情地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中。

孩子们一定会深深感受到这种快乐。

篇4:风景如画的诗墙公园

星期四,老师说明天去诗墙公园秋游,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老师叫我们分小组讨论秋游的具体事项。同学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好了第二天的行程计划。

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便在学校集合,分班排着整齐的队伍步行来到诗墙公园。

诗墙公园以诗墙为主体,全长4公里,上面刻着1500多首古今中外名诗,被称为世界的诗、书、画、刻艺术墙。整个公园充满了浓厚的的文化氛围。这里花艳草绿树翠,石板路光滑平整,走起来很舒服,江水清清的,远处的沅江大桥上,有许多车辆来来往往,天边的云像一条龙,在诗墙的.上空盘旋着,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卷呀。

一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笔架城。我们按原计划,在这里准备野餐。有的同学铺桌布;有的同学摆放各种美食;有的同学拿出玩具。我们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开心地吃,开心地玩。

上一篇:法理学期末下一篇:三色童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