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分享

2024-04-10

培训感悟分享(共14篇)

篇1:培训感悟分享

上海西点新员工入职培训上海企业军训基地学员军训感悟分享

今天2月26日,是我们正式加入“精英战士”这个团队第一天,通过一天的训练学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曾经有过一段光荣军旅生活的我,没有对这次训练很重视,但在训练场上看到每个教官严肃表情,熟练规范教大家每一个军事军事动作要领时,让我内生敬意,从而严格按照教官要求来做,有一种钢铁回炉的感觉.在训练期间教官组织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不抛弃,不放弃,才能完成任务,这增加了战友之间的团结,使大家彼此相互信任,由一个团队变成一个优秀的团队。

特别是晚饭过后,参加徐老师组织的倒车培训,让我们深知自己工作危险性,在倒车、行车中一定严格按照公司培训要求做,做到零事故,确保人车安全。

毛教官组织心灵沟通,给我感触很多,当教官播放短片。里面情节深深感动了我,当教官把灯熄灭,戴上教官发的眼罩,听着看着,眼泪情不自禁打湿眼罩,脑海浮出满头白发,面孔苍老,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长大的父母,不住问自己对父母尽孝了吗?作为儿女自己都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是否有耐心听父母诉说内心事情,作为一名丈夫是否在担起家庭重担,有没有像初恋时那样深爱自己的爱人,听她诉说工作生活中不愉快的事,作为一名父亲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是否做到时,自己首先是否能做到。

所有所有一切,当我参加这次上海西点军训,学到很多东西,值得在我今后工作生活中都会用上。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篇2:培训感悟分享

见证成长

新年伊始,带着春的气息,怀揣彩色梦想,生活家的家人们在进行为期一天半的培训后,于2月6号下午欢聚一堂,分享感悟,畅谈未来。整个分享过程,充满轻松温馨的气氛。

分享会上,大家结合培训内容围绕2011年的收获、过年的感受、2012年的愿望、如何实现2012的愿望四个方面展开积极欢愉的分享交流。谈及2011的收获,有因进入生活家而幸福的;有因感受到团队力量而自豪的;有因得到提升而满足的;有因获得知己而欣慰的。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们用心感受,收获总会不期而至。“生活家”是大家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有人说它让自己感到家的温馨,有人说它使自己不再彷徨,找到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对这个地方产生难以割舍的感情。生活家已不仅仅是大家工作的一个舞台,它更是生活家人共同的精神依托。

一年又一年,新年的幸福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从谈论自己到更多的谈及父母,因不能常回家陪父母的愧疚,因不经意间发现父母白发骤增的心酸,因父母紧拉衣衫不舍自己离家的默然落泪。“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看到父母苍老的那刻,才有深入骨髓的感受。父母永远处于大家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当红星店经理郑圆圆说到母亲病重却不能常陪伴时,她哽咽了,在场的所有人都红润了眼眶,一阵沉默之后,自发的掌声整齐地在会场回响。这是对郑圆圆的鼓励,更是对所有父母的感谢!

新年新气象,2012每个人都充满了激情斗志,为自己,为父母,为梦想,为责任,在场的每位生活家人都勾画着自己的宏伟蓝图。买房、买车、带父母外出旅游及做全身体检、寻找人生伴侣等等,说着这些不大不小的愿望,都是一脸坚信、认真。对于如何实现这些愿望,大家承诺着改变、完善,一步步实践规划,达成梦想。

分享会的主持人王海鹏王总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2011及2012。2011的累、2012的改变提升,王总真挚诚恳的分享赢来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对于此次分享会,王总用“成长”作为总结。生活家在成长,生活家的每位家人也在成长,懂得感恩,懂得责任。

生活家用两天的培训调动大家的工作激情,拉近公司与员工的距离,宣扬并实践着家的终极理念。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高回报的长远投资,公司组织为期两天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职业能力、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改善了员工的工作质量、满足了员工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培训分享,家的气氛更温馨、浓郁,以家为核心的生活主义得到完美诠释。郑板桥曾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分享的意义不单单如此,它是人与人的融合、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传递,生活家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分享着每人的幸福更共享着大家庭的温暖。

篇3:培训感悟分享

2013年11月,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参加全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 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比赛过程, 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分享,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二、过程

1. 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让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 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不满意, 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的背后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用不同的班, 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 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 趣。课后的 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 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2. 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以及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有分歧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课(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导航”作用,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3. 分享

第三次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 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是怎么把里洞镇课改的亮点在广东省新兴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她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驭,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炼,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 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反思

(1)“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 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 教师也一样。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 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驭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 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2)“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 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课堂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 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篇4:分享幸福生活 感悟数学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生活实例;生活空间

新课标指出:“使数学更贴近于生活,倡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来建立数学模型;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表达情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的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赋予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在自然生成的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

例如:教学“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一课时,上课开始就可以让小朋友看书上的笑笑的做法,同时问:“你能模仿出她的动作吗?”因为这是小朋友在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所以小朋友争先恐后要上前模仿。这一活动安排,不仅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与实际生活的聯系,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二、采撷“生活实例”,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教学“教室”一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用学过的表示位置的词语(前后、上下、左右)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吗?”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联系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体验,而且还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回归“生活空间”,做到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数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能玩中求知,玩中悟理的玩也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

例如:教学“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时,教学开始,师可以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师左手出4个棋子,右手出2个棋子。问:“一共是几个棋子?”师又演示:把6个棋子放在一起后,伸出左手4个。问:“猜猜右手该是几个棋子?怎样算的?”这种做法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充当了组织者和合作者。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小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要紧仅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留心生活,找出生活与数学间相通的例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做实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

例如:教学“高矮”一课时,教师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写一些字,说:“这些字没有用了,谁能帮助老师把它们擦掉呢?”师可以提问班里最高和最矮的同学上前擦,其余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办法让个子矮的同学擦到黑板上面的字呢?(站在椅子上、桌子上等等)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且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的教育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做数学。他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这种说法正像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形容的那样:“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例如;在学习完“左右”一课后,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小朋友按靠右行的规则,五人进教室,五人出教室。同时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行走的吗?小组讨论一下。”这一设计让学生亲身感受,使他们在事实面前明白真理:十人都是靠右边行走的。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就一定能把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参考文献】

[1]张丽钦.精彩的课堂来源于生活[M].《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12.3.

[2]王佳世.兴趣.方法.习惯[J].《人民教育》,2013.8.

篇5:感悟分享

张老师分享了好动症孩子的故事又一次震撼了我,我何尝不是一个爱贴标签的人啊,从儿子第一次开始玩游戏时,我就给他贴了‘不爱学习,只爱游戏’的标签,这个危害性有多大啊。不过,很感恩我的儿子,没有这个课题我也不会走上这条道路,他为了让我们觉醒,不怕接受狂风暴雨而照见我们。

在淘宝区考李俊良时,他做反向思考,让我想起了我对儿子的冷漠,他也渴望我对他多些言语交流和肢体接触,哪怕是因为他玩游戏骂他一顿,他心里也高兴,起码对他不是熟视无睹,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对儿子根本就没进行过心与心的沟通,我们一家在做心理辅导时,他说‘对我很认可’,回想往事,我真是愧对于他。感恩我的儿子,是他让我走上了这条觉行圆满之路,我会一直走下去的!

感恩一切的发生,一切的发生都有利于我!

经历这次助学,让我看到了这期学员真的很用心,我组的徐巍怕团考抽中他,晚上练到了凌晨四点多,个考前夜全组练到凌晨五点半,其他组还有通宵未睡的,真敬佩他们的学习精神,同时也照见我的的固有模式。还有以前熬夜是我极其反对的,但经由这次助学让我看到,熬夜对我来说也是可以的。

淘宝区的李俊良是多么放不开的人,绽放环节让他站在凳子上接受引导,当时谁都不知接下来结果如何,当6号晚上我去淘宝区考他时,惊喜的发现他思路顺畅,口齿伶俐,不到十五分钟,反向思考就快做完了。他的巨大变化真让我们欣慰。

篇6:书香满溢,分享读书感悟

打造书香校园,引领每个教师成为一个阅读者,成为一个思想者,在中青年教师中形成好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的读书氛围,是我校提出的七大行动之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8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走上了三尺讲台,我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确不容易。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资讯日益丰富,我们只有靠常常读书来“充电”,才能有自己的教育生命活力。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新时代所淘汰。教学离不开读书学习,读书能使我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

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的。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

篇7:行动学习感悟分享4

这次服务营销力提升项目使我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是对个人营销能力锻炼和提高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而更多学到悟到的,是销售思路由点到面的拓展。下面从几个方面介绍我在此次项目过程中感悟:精准营销策划项目刚入手时,思路单一,只从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概述,发现里面并没有吸引客户眼球和让客户心动的地方。于是赖志云老师指导我们需要打开思路,不要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更不能单兵作战。产品信息这块,我们联系市分行结算部,对产品的信息及卖点进行了更精确的截取和提炼,将专业术语转化成客户深刻易懂的话术;客户信息方面,从个人营销管理系统里调出优质客户名单,并告知前台柜员对蛇年出生且对贵金属有兴趣的客户进行信息采集;销售渠道方面,是将大伙的智慧融在一起进行传播式营销,比如汪昕提出的让朋友在网上进行微博宣传、胡忠东经理采用信息群发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告知是热卖产品,预订从速及潘行长在会议上提出近期将要举办庆典、年会的企业机构,可作为纪念品分发给些单位的高层领导和重要人物。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思考,去总结,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的去修改和完善,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果。

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用到这种点面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因为它可以不断的创新营销模式,可以不断的给以大伙参与营销的激情与热情,可以不断的刷新销售榜上的记录!

达尔文说过:“最强壮的动物没有生存下来,活下来的往往是可以适应环境的动物”。只有精细化的服务与精准式的营销落实与实施,销售服务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才能将我行好的产品转为显著的销售成果!

篇8:培训感悟分享

一、在感悟中激活思维

(一) 悟其人物形象

一般来说, 分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可以发现它们都是通过形象来实现的, 尤其集中在对形象的选择和组织上。因此, 在记叙文中首先要找到人物形象, 这样才能找出作者意图。

比如要理解《孔乙己》的写作意图。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受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下, 学生可以构想出这一形象:面色苍白、身材高大、穿着长衫的外貌形象;边喝酒, 边弯腰和孩子们说话, 被打折腿后坐在蒲包上进店喝酒, 喝完酒爬出店时的动作形象。对这一系列的画面形象进行归纳, 很容易得出人物的性格:好喝懒做, 受人欺负, 被封建教育制度毒害而至死不悟。通过这样的感悟, 我们研究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从而激活了我们的语文思维。

由此可见, 这一类记叙文教学的关键是:引领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敲、感悟, 使有肉有血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悟人物形象。

(二) 悟其组织形式

在记叙文中, 发现作者的意图可以是通过对事件的处理来实现的。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事件的组织形式, 以此观察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 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1.总分式。

这种类型多是写人的记叙文, 但是写人的过程仍是通过写事来体现的。比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一课中先写白莽的事, 再写柔石的事, 然后将白莽、柔石、冯铿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放在一个事件中叙述。很显然, 这是一种点面结合的技巧。

2.并列式。

也就是几个事件之间存在并列关系。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两件事, 百草园的趣味生活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两件事进行对比, 很容易发现, 原来作者是想揭示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这一现状。

3.穿插式。

作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将所写的几件事分开来穿插安排, 使线性的叙述通过穿插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枣核》一文中以枣核为明线, 叙述了从“索枣核”到“见枣核”再到“议枣核”的过程, 而暗线则贯穿着华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这一点来看, 摸清这类记叙文的明暗线, 是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切入点。

(三) 悟其写作线索

记叙文在记人、叙事时, 总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因此, 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可以先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并且弄清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使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找出贯穿全篇, 统领全文的线索, 理清作者的思路。而要寻找文章的线索, 就要因文而异, 具体分析。有的文章内容比较复杂, 文章线索甚至有主线与次线之分, 这就需要反复阅读, 认真思考。

二、在交流中分享

(一) 师生间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师生间的交流。而对于中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文本知识和阅读经验,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比如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 读“这是怎样的世界呢”这句话, 教师问:“鲁迅在句尾没有用问号, 而是用句号,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体验作者在这里所倾吐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藤野先生》一文, 问学生:“文中哪些话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东京的看法?”学生通过交流很快就能找到这样的句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于是点上一支烟, 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教师据此指出,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鲁迅对现实是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的, 所以弃医从文也就无需再问。由此通过师生间的交流, 教学的一些难点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 生生间的交流

在记叙文教学中,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预先设计好, 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资源, 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 使他们在交流与倾听中调整思路、掌握方法。

比如《背影》一课的教学, 在车站送别的场景中,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 这时候可以通过生生交流, 让学生知道“蹒跚”、“探”、“爬”、“攀”、“缩”、“微倾”、“努力”等词语, 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的运用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表达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父爱。

(三) 与文本的交流

学生初读课文, 如同认识一位陌生人, 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彼此间的距离, 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 属于“相识”阶段。要真正解读文本, 还需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 探索、理解文本中诸多的“为什么”, 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二步, 属于“熟识”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对文本的整体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 乃至作者作整体的理解。

篇9:在交流中感悟和分享

一、细化交流要求,强化制度保障

我校一直坚持的教育交流原则是“教育为本、社会为基、人文为根”三位一体。我校有严格的教育交流制度:考察前领队制定考察方案制度,个人制定考察课题制度;考察过程中集体会议交流制度,考察成员每日反思制度;考察后要进行全体教师大会汇报制度,个人撰写考察报告制度。我们对教育交流教师有明确要求:多看——细心观察勤走动,多问——学会提问有价值,多听——注意倾听详记录,多想——透过现象看本质,多思——学会提炼落提升。我们向考察成员强调过程中要具有三维意识:智力意识、情感意识和以行动为基础的应用意识。

正是因为有上述要求和制度作为支撑,教师对国外教育方式的理解也在逐渐深入,对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愈发深刻。2009年1月,我校组织16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小学进行了为期6天的教育交流活动。我们在教育交流计划书中明确安排,利用两个晚上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既帮助教师梳理当天所看到的情况,提炼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又进一步明确教师后续参观、交流的重点。正像一位教师在考察报告中说的,我们的交流达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一个人都积极表达考察后的感受,提出思考的问题,明确再走进学校要询问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交流在“考察——交流——再考察——再交流”的方式中逐渐深入,我们的思考也在梳理、交流、碰撞中逐渐清晰。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会议讨论非常关键,从某种角度说,它引领着教育交流的方向,把握着教育交流的宽度和深度。

二、浸润多元文化,深度访谈交流

新加坡南洋小学是最早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国际学校。从2005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先后3次组织教师到新加坡南洋小学进行教育交流活动。我们的教育交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观考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对一所学校进行深度访问、深度交流:第一,参观校园、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校史馆等,直观感受校园文化;第二,教师按所教学科走进课堂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第三,教师按所教学科与相对应学科教师分组交流,直接与教师座谈;第四,直接与管理层对话,倾听对方学校领导作关于学校历史、教师和学生情况、课程设置、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介绍。

在前往南洋小学的教育交流活动中,2009年1月的第三次教育交流给老师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有了前两批教师到南洋小学考察的经验,老师们已经不再只关注校园文化、学生人数、教师每周课时等直观问题,而是提出了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在我校教师高质量问题的追问下,校方领导也对相关问题表示了浓厚兴趣,在克服部分教师上课的困难后,对我校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应。最终,我们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真诚和执着赢得了一次分学科进行面对面对话的机会。这个例子,反映出我校教师面对外出教育交流的态度是诚恳的、积极的。

三、撰写考察报告,提升交流成果

深度交流之后,教师的收获和感悟最直接、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很多教师在教育交流教师报告中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张鲁静老师写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还是更加欣赏我们课堂的严谨,层次的清晰渐进,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比我看到的课堂做得更好。但是同时,我也不忌讳探讨我们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和评优课上,常常看到很多老师为了实现最后输出环节的展示而分秒必争,甚至明知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和内化,也会准时叫停。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课堂显得更实在、更自然。我认为,注重效率不应当以表面的目的达成为标准,更不应当以牺牲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代价。希望我们在向40分钟要质量的同时,更多一些‘积极的等待’,更少一些替代和形式化的展示。”

刘京芝老师详细记录了新加坡南洋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育内容:一年级主要是爱护学校环境的教育,老师经常带领学生检查教室门窗和公共设施是否损坏;二年级是爱惜书本教育,老师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整理图书,修补破损的书本;三年级以环保教育为主,学生要到每间教室收集可以回收的垃圾;四年级主要锻炼他们参加公共事务的能力,要清洗布置全校厕所,创设温暖、清洁、整齐的厕所环境;五、六年级主要是培养同学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五年级的学生被组织去为孤儿院筹款;六年级则要到校内幼儿园当“小老师”,辅导小弟弟、小妹妹读书认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对南洋小学的考察引起了负责德育工作的冯嘉老师的诸多思考:教育的传袭性怎样才能发扬广大?教育的借鉴性如何掌握好分寸?东西方教育的优势究竟怎样结合?教育如何才能丢掉教师们不断透支生命的沉重负载?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

语文教师康歆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新加坡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有更多的时间走进运动场所,锻炼体魄;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实验室,体验自然的奥妙;有更多的时间抚琴泼墨,体验生活的瑰丽。数学教师吴莉莉意识到:新加坡的课堂教学,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真正将愉悦融入到学习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是我们要追求和借鉴的。负责后勤食堂管理的刘玉红老师格外关注新加坡小学食堂管理工作,从硬件到软件、从主食到辅食、从菜谱到食量等等,事无巨细地询问、了解,可以说掌握了南洋小学食堂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学校网络及计算机管理教师王冲撰写了“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校园”的考察报告。可以说,这是一份别出心裁,却又独具匠心的考察报告,他对我校信息化校园的明天进行了畅想和规划。

以上教师感受的举例仅仅是外出教育交流教师中的一小部分,每一位外出考察的教师都能在学校考察方案和自己所制定考察课题的引领下,扎实、创新地完成考察任务。

四、明确交流意义,共享成果经验

篇10:2014年最新比赛感悟分享

感悟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参赛朋友们,下午好!我是校学生会代表队烈焰队的*号队员***,感谢大赛组和我的队长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也很荣幸能代表我的团队在这里发言。经过整整一天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比赛,我们有太多的感慨,我们有太多的心情。首先,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存在,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再次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队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某一个人能决定的,它要靠整个团队,要靠团队的合作与协调。团队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以前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当我和大家一起训练时,我才发现一切不是那样。当我们的团队处于低迷的状态时,我们都互相鼓励自己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的心态来挑战。在比赛场上,我们一起集中注意力为团队而努力,我们见证的了我们共同发挥的时刻,那些时刻是多么的值得我们是怀念。从我们开始聚在一起训练到比赛结束,我们有的只是共同的一个目标:为了一个团队,我们要共同努力,我们要一起合作。我们是一家人!经过这次比赛,我们的团队的力量变大了,默契也更好了。其次,这次拓展让我学会了感谢对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刺激,让我们知道了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不足,促使我们更好的表现自己。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比赛让我感受到集体的爱。当我们某一个人在训练中受伤时,其他队友像亲人一样关怀自己,感觉到了队友对我的呵护。我们来比赛重视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这个过

程,这个让我们永远难忘的过程。比赛第二,友谊第一。也许我们并没有拿到最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在训练不到两个周的日子,今天的表现已经是咱们心中的最好!我的队友们,你们在哪里?感谢你们,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篇11:培训感悟分享

——“中国教育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交流

在中心学校组织下,马街小学于2014年3月15日和3月21日先后派出了六位语文教师,四名数学教师参与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办,曲靖市第二小学协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数学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回家后我们的几位教师感慨万分,觉得收获颇多,同时也为能代表学校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荣幸。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参与听课的十位教师按自己的感悟或谈心得体会或做专题讲座或把感悟融入课堂,与其他教师分享了曲靖行的“课堂盛宴”,大家一起感悟现行教学思想的精髓。

3月20日李亚丹老师的五年级作文教学融入了魏星老师的“灵巧教学”,整堂课全语言化,尽量把问题具体化,简单化。让学生充分地听、说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有趣故事情节,从听音辨 “人”到经典“析”人,片段解“人”到训练悟“人”最后学生掌握写人文章怎样描写人物的语言。3月25日邵富兰、王红丽老师又一次给大家呈现了“曲靖行”的感悟课堂——二年级的《日月潭》和三年级的《分数的认识》课堂都很好地诠释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格“静悄悄地革命”“朴实化的教学”“简单生活化的解答”„„

3月27日、4月3日晚七点整分别在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3班教室展开中国梦语数课观摩后心得交流活动。会上徐石焕老师与自己课堂对对比,实在地阐述了自己的听课心得;高俊老师更是把自己对林莘老师的崇敬做了诗情画意的著述;栾华丽把自己的感悟结合课件娓娓道来;小杨艳老师、伏红芬、陈俊波老师都认为几位名师的数学课堂本着让孩子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爱上数学,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图形背后的学科魅力。这是名师难以让人效仿的独特之处。

篇12:读李总《孩子来自天堂》分享感悟

二、但是,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要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可以更好地生根发芽,剩下的就要看他们自己了。父母没法帮他们避免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把我们有限的精力用于帮助他们去应对生活的挑战。

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我们无须对孩子面对的每个

问题负责。家长的工作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要牢记,孩子有自己要面对的挑战,同时也有自己的天赋,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也无法替代他们。只有他们自己经历。然而,我们要确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为了战胜挑战,每个孩子都需要特别的爱和支持。没有这种

支持,他们的问题会被放大和扭曲,有时甚至引发精神疾病和犯罪。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在于要给孩子特别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强壮,更加健康。如果我们干预了孩子的成长,让成长之路过于顺利,我们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力量;但如果我们让孩子的成长过于艰难,又没有提供足够的帮助,其实也是剥夺了他们成长的东西。孩子独自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无法顺利成长,也无法培养出成功生存所需要的所有技能。

实际上,对于孩子教育,孩子是主角,该经历的必须自己经历,谁也替不了。那么,父母是土壤,给予理性的爱和帮助、支持,无法改变他们,无法越俎代庖。

读李总《孩子来自天堂》分享感悟

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天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最好不要强加干涉,强制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幅漫画,孩子刚出生时就好比数学形状,有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受社会、教育等的影响,统一变成了圆形,不同的个性都被扼杀了。

2.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要尊重他自己的想法。人际交往中,人往往以三种姿态出现:父母、成人、孩子,如果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一味的以父母的姿态出现,总是从上往下的俯视和训斥,结果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以成人与成人之间姿态进行平等对话,孩子心理上感受到尊重,事情反而事半功倍。

3.“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授之以渔”,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和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不能照顾他们一辈子,不能替代他们生活,人生的宝贵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磨砺积累。

篇13:培训感悟分享

1 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究的方法, 此方法力图使每位参与者都投入到活动中, 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 丰富个人体验, 参与集体决策, 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和信心。它没有固定、单一的形式, 能够促进参与的活动方式都可以使用。参与式培训强调通过培训者与参与者间多向互动的方式, 充分运用灵活多样, 直观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参与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并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形成个人与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

女村官是一个特殊的学员群体, 她们参加过各种会议和培训, 但在会议或培训中往往只是恭敬的聆听者;她们是成年学习者, 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批判性反思;她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人生经验, 但缺乏同行间的分享……这种种原因, 使参与式培训非常适合运用在女村官自我探索与规划、政策解读与运用能力、领导与协调能力等等综合素质提高的培训中。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有效运用, 能使培训者与参与者在平等、尊重、相互分享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共同提高能力;能使女村官在培训结束离开课堂时不仅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 还能经历生命的成长。

2 培训体会

运用参与式培训过程中, 对于女村官这个培训群体, 体会最深的有两点:女村官们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高于常识信任;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

2.1 情感信任要高于学识信任

在培训中, 培训者的目的是借助培训媒介让参与者获得某些思想意识或认识的提高, 或者是某种方法或技能。这其中“教”与“学”的桥梁是培训者, 参与者能否接受培训者的培训指导, 首先取决于参与者对培训者的信任。这种信任包括学识信任及情感信任。本人认为, 女村官参与者们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求要高于学识信任。女村官们参与培训的机会普遍很少, 见的世面也少, 甚至来我院培训的很多女村官们都没到过省府南宁;她们绝大多数没有读过大学, 面对大学老师, 心生敬畏;她们作为最基层的女干部, 对她们发号施令的上级一级又一级, 使他们地位意识较低。这种种原因, 使这些女村官们尽管在村里开展工作时独当一面, 自信满怀, 但也心存卑微的一面。因此, 女村官们不仅期待通过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更需要获得培训者的认可与情感抚慰。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培训者们真诚关怀女村官参与者的成长。这种关怀要求培训者们能扪心自问:我热爱生活吗?我希望身边的人生活得幸福吗?我把女村官们真正地当成我身边的人吗?我希望她们生活得幸福吗?我愿意尽心尽力真诚地帮助她们吗?当培训者对这些问题持相当肯定的态度时, 培训者的情感一定能传递到女村官们的身上, 她们一定能感知其中的真挚与赤诚, 这种情感信任是她们接受培训者学识的前提。故情感信任要高于学识信任。

由此, 对于培训组织方, 对培训者的筛选不应只考虑学识水平, 情感水平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指标, 这里所指的情感主要指培训者是否怀揣真诚帮助参与者成长的情感, 也可以把这种情感要求诠释为一名培训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2.2 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提高培训成效

参与式培训是培训者与参与者在平等、尊重、相互分享中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共同提高能力的过程。“分享”可以说是培训的核心。来自培训者的分享可以传递培训信息;来自参与者间的相互分享可以增强自信, 共享经验, 整合集体的智慧。整个周期的培训能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调动女村官们的分享情绪, 亦即积极参与意识。在培训操作上, 要让女村官们强烈地意识到分享的积极意义,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

2.2.1 分享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方式。

中国人传统上性格较为内敛保守, 讲究含蓄中庸, 藏匿锋芒。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更甚。这导致了女村官们普遍内敛不张扬, 有成绩不敢表露, 不敢分享, 怕别人误会自已自我吹嘘。殊不知这往往会让其他村民缺少了解自己的机会与途径。事实上, 适当的时候, 真实地让村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成绩及所付出的努力, 可以增加村民们了解与理解自己的机会, 提高村民们对自己的信任。当然, 这种分享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添油加醋、夸大其词, 否则就真成了自我吹嘘。

2.2.2 分享是一种快乐, 同时可以增强自信。

当一名女村长真诚地分享:“各位姐妹, 你们知道吗?我最成功的事是让我们村用上了自来水, 前几届男村长们想干却一直干不成的事, 居然让我干成了!我太开心啦!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成功的吗?我是这样做的……”她的情绪一定是亢奋与快乐的, 倾听者的反馈也是积极的, 这种兴奋的情绪无疑会增强她的自信———这回你们大家知道了吧?我真的很有能力哦!我太高兴了!如果成绩与快乐没有得到分享, 那就变成了不能诉说的痛苦。因为闷在心里, 永远就只会自己开心, 没有人会替她开心, 也没有人会明白她的开心, 更没有人会知道她的开心, 这样的开心不仅被打了折扣, 还会演变成一种另类的郁闷。

2.2.3 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收获经验。

要想获得对方信任, 首先要信任对方。主动分享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 当你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时, 对方也会向你敞开心扉。比如, 要认识一个陌生人, 如果你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 对方往往也乐于告知你相应的信息。同理, 当你主动向别人分享你成功的经验时, 别人也会与你分享他 (她) 的经验。参与培训的女村官们都有独到的工作经验, 每个人的经验都有意义, 每个人也渴望获得他人的经验, 故积极的分享是收获经验的最好方式。

在介绍分享的积极意义后, 再顺势鼓励女村官们积极分享, 珍惜分享机会, 她们往往都能进入分享情景, 积极交流经验与体会, 课堂气氛呈活跃之势, 充分调动了她们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3 课例分享:女性领导面对的社会障碍与对策

这一培训环节的目的是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思考、交流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培训手册上对这一环节的培训步骤为: (1) 人们通常是怎样说女人的? (诸如民间谚语、俗语、顺口溜、俏皮话等) 。把这些记录在纸条上, 一张纸条写一条。 (2) 大组分享:每组轮流念一条, 不准与前面的重复, 看哪一组写的多。念过之后把它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 (3) 大组讨论。 (4) 培训者归纳总结。在培训操作上, 本人是这样实施的。

3.1 贴“镜框”

前两个步骤与手册上所述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 在把写有对女人说法的纸条贴到镜框上时, 让女村官们自己判断这些说法是否积极, 消极的把它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积极的或中立的, 分别贴在“镜框”左右两侧, 称为“积极区”和“中立区”。培训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呈现为, 消极的说法占大多数, 组成了“镜框”, 积极的或中立的说法占很少数。

3.2 大组讨论

讨论: (1) 你看了这些画面, 有何感想和发现? (2) 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与这些消极说法有关吗? (3) 为何消极的说法这么多?你认同这些说法吗? (4) 你在工作中, 村民们用这些消极说法指责过你吗?你怎么应对? (5) 你认为女性天生缺乏领导素质吗?

3.3 培训者归纳总结要点

3.3.1“镜框”的形象解释。

对女人说法消极的贴在女性画像的四周, 组成画像的“镜框”, 这个画面很形象地仿佛把我们女性的能力制约、局限或禁锢起来, 成为女性面对的阻力与障碍。

3.3.2 运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拆解“镜框”。

“显然, 女性领导面对的阻力与障碍与这些消极说法有关, 女村官们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有不被理解的时候, 这时, 面对村民们用这些消极的说法或更难听的说法指责自己时, 我们怎么应对呢?”经过这些引导语之后, 运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逐条拆解“镜框”纸条上的消极说法, 即把消极的说法演绎成积极意义或中立的说法 (尽量把消极的演绎成积极的) , 然后把它移到“积极区”或“中立区”, 这样, 整个“镜框”就被拆解。

这其中, 拆解“镜框”纸条上的消极说法要讲究学识及技巧, 如何对每个词句的演绎很重要, 因为这过程的引导意味让女村官们领会应对女性身上的阻力与障碍的策略和方法。具体拆解举例, 如“母老虎”, 本意为凶猛, 可演绎为:老虎是兽中之王, 意味着很有能力;“女妖精”, 本意狡猾、放荡, 可演绎为:计谋多、聪明和美丽;“三个女人一条街”, 本意为啰嗦、藏不住话, 可演绎为:善于与人沟通, 光明正大, 有话不藏不掖;“好男不与女斗”本意指是对女性的不屑, 可演绎为:女性有智慧、有能力, 男性斗不过女性而自我解围等等。拆解完“镜框”上的所有说法后, 归纳总结引导女村官在面对非难、指责及委屈时, 换个角度看问题, 凡事都有两面性, 要善于从乐观的、积极的及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化解问题。为了进一步让女村官们理解如何两方面看问题, 可插入秀才解梦的故事———有两个穷秀才一起去进京赶考。路上, 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见一只黑乎乎的大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刻凉了半截。心想:完了, 完了,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 心情一落千丈。他走进考场, 脑海中仍挥不去那黑乎乎的棺材。结果文思枯竭, 最后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虽然也看到了棺材, 但心里却想, 棺材不就是又有官又有财吗?好, 好兆头!于是, 他十分兴奋, 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 果然一举高中。

引导中同时提醒女村官们, 我们从乐观的、积极的及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化解指责带给自己伤害时, 也要诚恳地冷静地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所被指责的问题, 如果有, 就要拿出勇气来用实际行动改善它, 而不能一味地自我开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化解指责、消除指责, 树立形象, 更好地开展工作。

3.3.3 应对消极。

这些消极的说法为何这么多?这是长期男尊女卑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 但我们可以改变历史的影响, 书写新的篇章, 尽管这种改变过程是漫长的, 但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那么我们怎么努力呢?第一, 是如前所述善待这些消极的说法;第二, 是用自己不懈的努力证明女人确实就是“半边天”, 当广大女性都这么意识到并采取行动时, 我们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3.3.4 增强女性对自我领导素质的认可。

女人天生并不缺乏领导素质, 各位女村官就是很好的例证, 因为大家就是村民们公认有领导素质的人。课堂上有些女村官们认为她们的官太小, 不算什么领导, 说明不了问题。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形, 更为了让女村官们进一步增强对自我领导素质的认可, 课件展示了目前世界上在位的十多位女总统和女总理的相貌, 让女村官们欣赏世界上的“女大官”们, 这不仅可激励女村官们的自信心, 鼓励她们敢于实践自己的领导才能, 还能让她们产生归属感。

课后, 参与培训的女村官们纷纷表示这一节课很令她们振奋与满足。她们表示, 之前她们遇到村民们用消极的说法或更难听的说法指责自己时, 面对社会上男尊女卑的眼光时, 只能忍让, 有苦往肚子里吞, 没想过可以这么思考与化解问题, 这给予了她们将来面对困难及化解困难的勇气与方法。

4 结语

作为参与式培训的培训者, 培训的效果取决于: (1) 对相关培训知识的丰富性; (2) 对女村官需求的了解; (3) 对女村官群体的社会及工作状态的了解; (4) 培训技巧的掌握等等基本要素。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训者, 具备以上基本要素的要求应该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但本人认为, 影响培训效果最为关键及核心的, 应该是培训者的“心”, 当你真正如全国妇联/李嘉诚先生般真诚关怀中国农村妇女的发展时, 你就一定能有热情、有方法及有成效地投入到培训工作中, 并使这种培训工作充满高尚。

摘要:介绍参与式培训的内涵;论述女村官对培训者的情感信任要求要高于学识信任, 以及调动参与者分享情绪, 可以大大提高培训成效;分享“女性领导面对的社会障碍与对策”之参与式培训课例。

关键词:女村官,参与式,体会,课例,分享

参考文献

[1]启璞计划全国项目办公室, 大学培训者资料手册[M].李嘉诚基金会, 2010:7

[2]陈亚莉, 以项目组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究[J].教师发展论坛, 2012 (1) :12-14

篇14:培训感悟分享

大赛以“感悟与分享——我的科学梦”为主题,通过封闭答辩与评审、公开展示与交流、科普报告会、中外师生论坛、专项奖颁奖典礼、“科学·梦的N次方”优秀科技成果展示及开闭幕式等环节,使广大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感受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赛这个舞台,与更多的同龄人分享追逐科学梦的成功与快乐!

我市今年共有30余万名青少年参加了大赛活动,各区县上报参加本届大赛的初评作品达1885项,其中竞赛项目929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84项、优秀科技辅导员18名、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项目170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684幅。

为了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在本次大赛增设“知力专项奖”,杂志社社长郭晶邀请中国科协科普部传播处处长邓帆、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刘华杰、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担任“知力专项奖”评委。届时将有三支团队和2名优秀个人获此殊荣,《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后续将对获奖团队和个人进行详细报道。

我的项目是探讨中国中侏罗世脉翅目昆虫翅斑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成果:斑块型翅斑是一种破坏性斑纹,打破了固有的倒三角形或近椭圆形翅型,起到了隐蔽的作用;条带状翅斑可能是模拟当时环境中苏铁类等植物的细条状小叶片形成的明暗相间的图形,起到了隐藏自身的作用;眼斑是对当时环境中的大型捕食性动物眼睛的模拟,从而起到了恐吓捕食者的作用,同时,眼斑可以转移捕食者的进攻部位,使捕食者误以为翅是捕食对象的头部,从而起到了保护昆虫身体的作用。

我的项目是设计一台具有自主感知和自主控制功能的智能追光系统,这是受由人工操纵的舞台聚光追踪系统的启发。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一套完整的由软硬件结合的,包含人体、环境感知和实时精确控制功能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的系统。我们设计实现了人体检测和三维坐标提取的图像处理算法和实现底层跟踪的PID角度位置控制器,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考虑并实现了多人干扰和遮挡问题的处理算法,使系统的实用性大大提高。目前,我们的系统已经基本完成,但要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还有一些后续的改进工作尚需完成。

大熊猫在生物学分类中被划分到了食肉目,但很多人都觉得大熊猫应该是植食性动物;白熊、棕熊和大熊猫同属于熊科,但它们的食性存在着很大差异;裂齿的形态最能反映食性的变化。我的项目便是利用虚拟解剖技术重建出不同年代的大熊猫的裂齿,以此来分析出大熊猫食性的演变过程;对现生白熊、棕熊、大熊猫的裂齿进行比较,探究它们食性的差异,并结合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熊科动物(包括大熊猫)的食肉性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强的假说。

刘宏一

我的项目是北京市小汽车生态驾驶行为现状及潜力的评估,通过对普通和专业驾驶员的调查,对驾驶行为和驾驶现状进行分析,获取小汽车在不同驾驶行为下的燃油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数据,提出了北京市典型道路交通情况下小汽车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值,开发了生态驾驶行为综合评价软件,对生态驾驶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的微观评价和宏观测算。

刘雨鑫

我的项目是研究金溶胶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首先制备粒径不同的金颗粒,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尺寸进行表征,证明制得金溶胶。然后,研究金溶胶的丁达尔效应。解决了课内实验现象单一、药品沉淀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制备的金溶胶、银溶胶已在中国科技馆进行丁达尔效应演示。

彭博

我的项目是“PhyMo交互式物理实验仿真软件”,这是一款为中学生开发的,能有效促进其物理知识学习和提高的物理实验仿真软件。在使用PhyMo的过程中,用户将主要的精力都用于对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而不是仿真软件本身。

辛昱辰

我的研究是探索使用于电动汽车的下一代能量储存的新材料和新设备,研究目的是通过水热法制备磷酸铁锂,并对材料进行碳包覆,制备具有良好导电网络,高倍率性能的LiFePO4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测试,得到了获得良好的长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的正极材料,可以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中。

施一弘

参与各项比赛的过程,重要的不是最后获得的奖项,而是在参赛过程中的收获、成长、提升。在竞赛中,与评委老师的交流让我收获良多。项目问辩时,工程组一位老师指出我的展板没有写明装置的各项参数,这是不专业的,提醒了我要注意所研究学科的专业性。还有专家为我讲述了他以前评审过的一些项目,启迪了我的思路。综合素质测评中,专家们就我抽中的问题与我进行交流、探讨,鼓励我畅所欲言,亦指出了我思维过程中一些不够严谨的细小问题,让我领略到了科研前辈的思维方式,完善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万若萌

我的项目是为什么海洋藻类中只有绿藻成功进化为陆生植物。从海洋藻类向陆地进化的角度分析,许多藻类含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而只有不含该色素的绿藻成功登陆。陆上光环境中绿光辐照度最大,植物大量吸收绿光可能受严重抑制,光合速率反而降低。本实验用单色光混合模拟陆上光环境,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绿光光强,发现当红藻对陆上绿光的等效吸收率超出绿藻对入射绿光的吸收率时,其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证明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与高强度绿光造成的抑制有关。

赵嘉珩

我的项目是研究新型短距起降飞行器,结合连翼与鸭翼的各自优点,相互弥补。根据此类飞机的设计要求及实际应用状态,研究连翼-鸭翼短距起降飞机的相关特性,结合连翼-鸭翼布局在气动、结构、操稳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对总体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在鸭翼、连翼、控制面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设计研发了样机,验证了总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可为运输机提供设计思路与初步经验,并为此类飞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相应指导。

上一篇:镇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下一篇:我们的南京我们的青奥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