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2024-05-17

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通用8篇)

篇1: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一、各类影像检査需由各科医师详细规范填写患者实名申请单,并提前预约, 在指定时间检查, 急诊随到随查。

二、特殊或危重患者检查须由经治医生及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陪同检查, 不宜搬动的患者, 可申请床边拍片。

三、申请各种检查前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检查适应症及禁忌症;增强或造影检查前临床医生首先应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使用的禁忌症及慎用情况后,方可申请检查。

四、影像科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及时完成患者的各项检查及诊断工作,并担负教学和科研任务。

五、特殊摄片或扫描由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检查部位和技术措施, 观察图像合格后,方可通知患者离去。

六、经常进行集体阅片,疑难病例随时集体讨论,经常研究诊断和操作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经常与临床联系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改进工作及提高业务水平。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认真出具诊断报告,按要求时限及时发放报告,疑难病例请示上级医师或集体讨论后发放报告。

八、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 严防差错事故。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査。

九、影像科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校正维护, 与医工科配合定期停机检查维修保养。当班技师负责日常维护保养,机器发生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科主任。

十、影像科光盘资料由科室统一保管,PACS图像及档案资料由网络中心负责存储。患者需要调取或拷贝资料时,提供相关证件后影像科负责刻录。

十一、注意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发生电、火、水及破坏事故。

篇2: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一、实行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图像显示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病人、住院病人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四、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执行诊断报告2名医师双签字制,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疑难病例由主管医师以上职称签发。

五、坚持集体阅片制。每日晨会在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主持下,对前日或当日的疑难病例、摄片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诊断或处理意见。在主任技师或主管技师的主持下,分析讨论照片的质量和技术问题。同时进行差错、废片登记,为照片的诊断正确率、优质率等统计提供依据。

六、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

七、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和使用故障记录簿,指定专人保养。一般3个月小检修,半年至一年大检修,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技术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可动部件的有无异常,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破坏,应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八、X线图像信息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放射影像学资料应有网络中心或放射影像资料室统一保管,重要资料可以由课题负责人管,保管手续应与病案资料相同,便于查阅,严格借还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患者、陪护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质量考核:包括检查项目和件数,检查的阳性率,诊断正确率,优质照片率、随访率、漏诊率、设备投入和利用率等。诸项考核应在平时严格登记制度,累积资料的基础上,半年到一年考核评定一次。

CT室工作制度

一、为确保CT室安全,非本室人员不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科室,不得在CT室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准在CT检查室、工作间会客,在岗时不准接听手机。

二、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做到急诊病人优先检查,半小时内出具急诊报告。

三、要保持与临床科室联系,各项CT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共同做好检查前准备。各种增强CT及血管CTA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特殊检查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扫描技术。特检和重要CT检查,待观察图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五、急危重症、住院病人,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六、坚持集体阅片、诊断报告审核制度、会诊制度。每天上午上班进行病例集体阅片、讨论;实行诊断报告双人签字,须有影像执业医师证书的医师两人签字,一人书写报告签字,上级医师审核报告签字。疑难病例及时组织本科会诊、邀请有关临床医师会诊,个别建议去上级医院会诊。

七、坚持病例随访制度,疑难病例每周讨论制度,加强与临床的密切联系,经常研究诊断和扫描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八、CT检查资料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全部CT影像资料都应由登记处登记、归档、统一保管。重复借阅图像资料要填写申请单,并有初写及审核医师签名负责。一般不允许院外借片,特殊情况须经医务处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

九、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排休假。

十、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十一、注意科室日常安全。CT机为精密仪器,应指定专人保养,保持室内清洁和空气净化,定期进行检修。

磁共振室工作制度

一、各项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预约后优先检查。各种特殊检查(如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二、重要检查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检查技术。特检和危重症检查,等观察检查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三、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四、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诊断报告经双人核查后发出(急诊报告除外),进修或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五、对医疗、教学、科研有价值病例,全部资料都应由当班人员登记,归档、统一标记 非本科室人员拷贝影像资料要由科主任同意并签名负责,院外会诊须经医务处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

六、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检查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设备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设备管理制度

一、大型设备均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维修档案和故障记录簿,供维修保养时参考。二、一般半年小检修一次、一年大检修一次,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操作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设备有无异常。

三、科内仪器分配到人,负责专门保养,并作好记录。遇有故障,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时请工程师维修。

四、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故障,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X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机器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科或放射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年一次。

三、日常维护.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2.严格执行设备机房管理规定。3.按照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工作。

四、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随时响应,立即检修,尽可能排除故障。不能修复时,立即报设备科(处)和设备供应公司维修人员联系,并即使向科主任汇报和说明情况。防护及保健规章制度

一、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实行申请登记制度。

二、成立兼职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

三、配备安全可靠的投照控制系统。室外悬置放射性危险标志。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对孕妇及婴幼儿检查要作必要的防护。

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剂量检测(邀请市疾控中心协助完成)。

六、按规定完成个人剂量监测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定期体检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安排好放射工作人员休放射假。

七、做好机器的定期维护及保养工作,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性。

十、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1、成立质量保证、控制组织,明确领导和组员的职责分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防护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安排人员进修、短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每周对影像质量分析,根据标准评价各类图像质量,对丙级片及废片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控制废片率。

4、每季度定期组织对各类设备保养、维护,每年对各类X线设备的稳定性、状态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校正。认真执行机房的各项制度。

5、制定X线检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做好相关操作的记录签名,明确职责,保证检查、诊断质量。

6、做好以上各类的记录,发现问题,逐级上报。

报告审核制度

一、报告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二、报告医师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三、报告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

四、报告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X线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漏诊,错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五、报告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

六、报告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

一、书写规范

影像科使用的报告书写格式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资料:包括检查日期、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床号等,书写时要按顺序填写完整。

2.检查名称和检查方法或技术。

3.医学影像学表现,要求按片中所示要详细描述,用词要形象,语句要通俗易懂。

4.医学影像学诊断,要求同一种表现最多不能超过三种结果。5.放射报告一式两份,一份发给患者,一份留科室存档。CT、MRI报告发给患者,电子版报告工作站存档。

二、审核制度

1.报告实行双签字。即书写报告医师和审核报告医师都要签名。2.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等书写诊断报告均由本科主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方可发出。

3.住院医师除急诊值班时的急诊报告发出外,其余书写的报告均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方可发出。

十三、放射事故预防措施

1、认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的知识学习和培训。

2、设立医院放射防护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医院组织落实放射防护人员及措施。

3、督促相关科制定并落实放射性防护管理规章制度。

4、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如有不符合规定及时整改。

5、对放射工作场所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6、配备与使用场所相适应的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适时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7、放射诊疗工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并作好对患者和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工作。

8、按规定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由医院建立健康档案。

由放射诊断技术人员共同配合完成检查工作。碘过敏反应抢救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期巡视检查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科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器械及时充电,防治电池耗竭;

三、和含碘非离子型造影剂有关的不良反应本质上一般都为轻到中度且为暂时性的,重度反应和致死反应非常罕见。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感觉异常,如热感或暂时性的金属味觉。腹部不适或疼痛很罕见(发病率<1:1000),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也很少见(发病率<1:100,但>1:1000)。

过敏反应较少见,通常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和皮肤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红斑、荨麻疹、搔痒和血管性水肿,它们可在注射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几天后出现。

严重的反应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或肺水肿非常少见。严重反应的最初症状可能仅是轻微的过敏症状,必须马上停止继续使用造影剂,必要时应立即通过血管给药进行相应的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其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误为迷走神经反应。迷走神经反应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律过缓,很少见。可能发生头痛或发热。高血压的发作也可能发生。偶可发热伴寒战。

四、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由当班医师组织实施抢救,24小时值班医师协助向科室负责人汇报、协调临床医师技术支持,护理人员在医师指导下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值班技术人员准备急救车负责运送病人。

五、应立即停止造影检查,病人平卧,头侧位,松解衣领及裤带,清除口、咽、气管分泌物。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体征

六、如出现休克,立即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0.1m1。如症状不缓解,每20-30分钟继续应用一次,直至脱离危险。

七、吸氧、保温,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八、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静滴氢化考的松200—400mg或肌注异丙嗪25—50mg。

九、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补充血容量,首次输液宜快速输入500ml。

十、缓解气管痉挛,伴有哮喘发作者应用氨茶碱静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

十一、过敏反应症状明显者立即由医师、护理人员送急诊科抢救;不良反应为轻度者,病情平稳后送人病房或离开科室。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对放射事故应急防范的意识,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与环保部门要求,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监督检查放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提出整改意见;对已发生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并向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通报;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情况,负责恢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二)、应急处置程序

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生和蔓延而扩大危害范围,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具体程序如下:

迅速报告

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性质、时间、地点等报告给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立即将情况向主要情况报告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

现场控制

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启动应急系统

放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现场处置

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现场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危害、损失降到最小。

若是发生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失控导致大剂量X线误照,应立即进行现场救助,采取措施,以使人员损伤、环境污染降到最小,组织人力将受照人员送往医院,并同时请卫生监督机构进行检测。

查找事故原因

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查以及环保安全技术处理,检测等工作,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将事故处理结果及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警报解除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或修改防范措施,加强日常环境安全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三)、放射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4.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制的照射。

放射事故报告制度

(一)、对放射事故处理实行部门负责制,分级管理和报告制度。

(二)、发生或者发现放射性事故的科室和个人,必须尽快向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放射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再向环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医院在24小时内将《放射性事故报告卡》报出。

(三)、事故的应急处理:

1.发生人体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迅速安排受照射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治疗;

2.发生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时,立即撤离有关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严防对水源的污染;

3.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前,不得解除封锁。

篇3: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在美国, 医生这个职业有很多优点:收入高, 工作稳定, 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受人尊敬。但是在美国, 做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培养一名医生所需要的正规化教育如下:大学4年, 医学院4年, 住院医师培训3~8年。所以一个美国人如果想成为一名医生, 必须接受11~16年的高等教育。

目前, 全美共有医学院校120余所, 年招生规模控制在16 000名左右。学生在进入美国医学院之前, 必须完成4年大学本科的学业, 所以, 美国的医学院相当于国内的研究生院等级。医学院学制是4年, 前两年主要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年开始进入临床, 同时学习临床理论课程;第四年主要在临床轮转见习。

美国正规医学教育过程主要由大学入学考试 (SAT) —医学院入学考试 (MCAT)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 (USMLE Step1)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步:临床理论部分 (USMLE Step2 CK)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二步:临床技能部分 (USMLE Step2 CS)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步 (USMLE Step3) —专科医师资格考试 (Specialty Board Exam) 。

美国医学生一般是在医学院二年级结束时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一步考试, 通过后方可进入高年级继续学习, 医学院毕业前参加第二步考试。通过前两步考试后, 获得有限行医资格, 可以申请进入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报名参加各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医学中心的相关学科进行住院医师培训。资格考试最后一步需在住院医师训练结束时进行, 也可在培训中参加考试。只有通过以上3步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才有资格成为主治医师 (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医师) , 并申请各自感兴趣的医院从事独立的临床工作。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是关于基础医学理论的考试。考试的宗旨在于评估考生对行医所必需的基础科学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尤其强调健康、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科学理论和机理。第一步考试要求并保证考生不仅掌握目前安全而有效的行医所需的科学知识, 而且掌握通过学习不断维持自己行医能力所必需的科学原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步以多选题的形式进行, 考试时间为8小时, 大约有350道题, 分7个60分钟考试段进行。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步是关于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考试的宗旨是评估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医学知识与技能, 理解相关的临床医学科学, 从而有能力在上级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对病人实施医疗管理。其中包括强调促进医疗卫生水平以及疾病防治能力。第二步考试要求并保证考生对安全有效行医的临床医学原理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基本临床技能予以足够重视。第二步考试分为临床理论 (CK) 和临床技能 (CS) 两部分。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步的考试宗旨是评估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医学知识, 以及理解生物医学和临床科学, 从而能够在无上级医师监管的条件下独立行医。考试在独立承担一般医疗管理责任的假设前提下, 对考生进行最后的评估。第三部分考试以多选题形式进行, 共有大约480道题, 考试分段进行, 每个考试段中有35~50道题, 考生需要在45~60分钟完成每一个考试段。考试共两天, 每天8小时。多发及高危疾病是第三步考试的重要部分。这些考试内容反映在美国一般医师日常处理的临床问题。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考试获得美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证书 (有限行医执照) 以后, 学生便可申请进入美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住院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 根据培训计划,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 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 学习到某一医学专科领域中合格医生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 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对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启示

2.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问题导向、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课程设置应彻底打破传统医学教育模式, 科学整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 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多接触临床, 反复接触临床。通过贯彻“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 人文、医德教育全程不断线, 坚持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教学理念, 使学生不是刻板地记住医学理论知识, 而是在多次实践中反复揣摩, 灵活运用医学知识, 提升综合素质。

2.2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应建立模拟医院, 包括心肺检查训练室、重症监护中心、心肺复苏训练室、临床治疗室、标准手术室、动物手术实验室、消毒洗手室、虚拟腹腔镜训练室、显微外科手术室、模拟产房及新生儿室等, 并配置数字化的中央监控室。还应拥有全自动综合模拟人、虚拟腹腔镜、自动分娩人等较大型数字训练设施以及心肺检查网络系统, 腹部模型, 血压测量训练模型, 乳腺、肛门、外生殖器检查模型, 眼底镜等教学模型, 以及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病人, 形成一个覆盖所有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培训的完整体系。

2.3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实施分阶段执业医师模拟考试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训练, 在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 进行基础医学理论的考试, 临床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在学完全部医学课程后, 进行医学综合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考试。让学生尽早、尽快适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帮助他们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摘要: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十分完善和成熟, 研究并借鉴美国执业医师培训考试制度, 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对我国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改革有一定帮助。

篇4: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导师;颜色警示;情景教学;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9-02

围术期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维系于临床麻醉,设备、器械和药品差错极易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麻醉专业的实习特点有别于其他学科[1],第1个月(尤其是第1周)是实习教学中风险最大的一个阶段,常规的入科培训也是着眼于这个关键时期。本研究在2012-2015年间构建了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情景化教学为手段的入科专项培训模式,以期加强对麻醉学专业实习初期的风险控制。

一、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对象

2012-2015年福建医科大学麻醉系部分应届本科生,年龄23-24岁,性别不限,入科前的理论课成绩和专业科成绩均达标,通过自愿报名和科室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录取入科实习医师。

(二)方法

1.入科专项培训制度的构建。建立导师库,以第4年的高年住院医师为主。2.确认指导教师,一对一和实习医师建立教学关系。3.专项培训,教师 / 学生(1+4)小组模式。4.情景化教学,地点在手术间。为期1周(见表1)。

2.研究分组:每届(共3届)入科的实习医师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性别不限。培训组(S组,n=23):按照入科培训新制度进行专项培训;常规组(C组,n=24):常规授课模式,大组教室听课,分别由数名医师讲解麻醉机、麻醉药物、无菌原则、监护仪参数,为期1周。

3.评价项目:教学方式(常规教室和情景模拟)、工作量统计(是否每日签章)、导师的作用以及颜色警示接受度(佩戴红色手术帽)。入科第7天和第30天进行学生层面评价。入科后30天由带教教师对两组学生做初步评价,以及评价培训方案。1-10分表示从不满意到很满意梯度。

(三)统计学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ANOVA行显著性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一)实习医师的评价

1.常规组7天时的评价中对入科培训模式、工作量记录尚可接受,更愿意佩戴非警示色的普通手术帽,但30天后对培训模式、工作量登记的满意度开始下降(均P<0.05)。入科1个月中对缺乏固定导师的满意度低于中位数,更远低于专项培训组(均P<0.01)。提示随着时间延长和对S组的了解,认识到固定导师和工作量登记主动性方面的不足。

2.培训组对导师配置、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逐日登记等显示出更高的满意度(均P<0.05),但是对佩戴红色手术帽有一定拒绝态度,7天和30天评分均远低于常规组(均P<0.01),但对固定导师的配置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均P<0.01)。另外该组学生对工作量的主动登记的重要性经历了忽视到重视的过程(P<0.01),见表3。

(二)带教医师的评价

入科30天对培训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部分导师同时也是带教医师,可能有一定的感情因素,但他们都认可情景教学模式和工作量主动登记等常规培训(均P<0.05),尤其认可导师的作用(P<0.01),对生手的颜色警示作用有较高评分(P<0.01),这是由于师生在不同角度看待临床安全问题。

三、讨论

医学生实习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并转变为临床工作能力。一名医学生从单纯的校园到较为复杂的医院,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环境以及接触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临床麻醉的实习特点迥异于其他学科,实习医师初入临床即开始直接接触病人,参与日常麻醉的准备和临床监测,任何药物、设备和操作行为失当即可能对病人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临床带教教师工作繁忙,临床工作繁重,常需兼管多个手术间的麻醉,对实习医师的监管空白难以避免。麻醉科还有大量不同程度的进修、规培医师和研究生,人员庞杂,他们和实习医师一道每日随机安排手术麻醉,带教教师更换频繁,容易出现意外和差错。[2]

以“实习导师制度”为核心的实习教学精细化改进能实现医院、科室、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课题中为实习医师配置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明确了教学责任,师生间建立更密切的教与学关系。在入科初期就以“一对一”模式教导和传授,有效避免既往“散养”模式的教学。而且实习导师对所关联的学生负唯一性责任,很好地激发了高年级住院医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为期1年的实习期间能和学生建立更密切的师生感情,通过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进度、瑕疵缺陷甚至个人思想动态都能顺畅反馈到教研室层面。

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有必要建立“实习医师导师库”,让有能力、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医师加入,第四年的高年级住院医师,其学术水平、临床能力、教学热情都适合作为本科实习医师的指导教师,也从此作为起点让他们更早参与教学。教研室也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从学生层面和科室层面的无记名评议,建立顺畅的“进 / 出”机制以保证实习导师的质量。

研究中的教学改革在入科第一天引进情景化教学模式[3],较传统授课有了较大进步。情景化教学以日常手术环境替换一般意义的教室,将入科第一天的课堂带进手术间。缩小师生比例至1∶1为好,最多不超过1∶4。讲授内容注意高针对性和学习的有效性,本研究选用无菌原则,进行医疗垃圾分类,麻醉机关键开关监管,监护仪重点参数设置,规定了学生在术间能走的路线、能做的动作、能说的语言以及废物的分类识别,设备学习要注意掌握效率,重点开关旋钮等不超过3个,反复强调。

情景化教学手段还强调动手能力,麻醉药物、器械等准备工作以学生掌握为目标,设计了麻醉机开机检查、管路连接、气管插管准备、无创监护监测连接、静脉通道的建立、术毕撤除等6项常规性操作,每项操作均需执行4遍,即教师讲教师做、教师做学生讲、教师讲学生做、学生讲学生做。其中特别是静脉通道建立的实习是以学生互为手术台上的病人和麻醉医师角色,通过实体穿刺让医学生体会穿刺过程的疼痛和不适,能由己及人体会病人的苦楚。

研究中的教学方法由实习医师和带教医师执行,在初入科的第一周内“一对一”带教,第一个月内强化监督,实习期间还负有关联学生实习质量的唯一责任,教与学紧密关联,相关两方面的反馈值得重视。教学两个层面对“情景化教学”和“实习导师制度”的评价都是正面的,认为由于传统的入科授课方式,能有效减少实习医师的有误动作,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实习生对红帽子警示表示略有不安,虽然也明了其潜在安全意义,但自觉被低看一等,而大部分带教老师则欢迎这一类警示,有助于他们对不同程度、不同来源带教新生的了解。目前所有刚入科的新医师包括实习医师、研究生、规培医师、实习护士等均需佩戴红帽子,大家一同执行,其疑虑自然消散了。

本研究是临床教学的点滴改进,教学责任由既往的教研室转移至年轻的“导师”,需要长期付出精力和时间却少有适当回报。临床医学的教学和改进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

[ 注 释 ]

[1] 王耀岐,贾树山,王颖.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3):78-79.

[2] 苏东.临床麻醉学实习教学特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142-143.

[3] 张振香,陈云雪,何红姑,等.创设情景在护理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8-49,19.

篇5:医学影像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医学影像科的病人数量多、病种复杂、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亦非常多,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近年来,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这些临床学科进行疾病诊断必不可缺的手段。此外,作为医学影像学组成部分的介入治疗学亦已成为当前三大治疗体系(内科治疗体系、外科治疗体系、介入治疗体系)之一,并且在临床治疗中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科医师,除应熟悉本专业知识外,尚需了解相关学科常见病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如此经过3年培训才有可能成就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科医师。基于此目的,作为医学影像科医师培训基地除对本学科有一定规定外,还要求相关科室具有相当的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养标准-医学影像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医学影像科的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日检查例数(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人)≥600例次,具体要求如下。

(1)日普通X线检查≥200例次。

(2)日CT检查≥40例次。

(3)日MRI检查≥15例次。

(4)日超声检查≥300例次。

(5)日核医学检查≥5例次。

(6)日介入治疗病人≥1例次。

2.必备轮转科室(本专业内):

医学影像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必需有以下轮转科室(或实验室):

放射科,包括传统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

超声科,包括腹部超声、妇产超声、超声心动图、血管超声、介入超声。

核医学科,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SPECT/CT、PET/CT。

3.必备的相关科室的条件: 医学影像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必需有以下相关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且要求以上科室都必须有一定的床位数。

4.诊疗疾病范围:

(1)影像诊断(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病种要涉及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骨关节等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且比例要适宜,疑难病占常见病、多发病的比例≥5%。

(2)治疗(包括核医学治疗和介入治疗)要涉及多系统、多病种、其中介入治疗要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非血管介入治疗两大范畴。

5.医疗设备:

(1)500mA以上大型X线机≥2台。

(2)胃肠机≥1台

(3)CR1台或DR机≥2台。

(4)乳腺(模拟或数字)机≥1台。

(5)大型DSA机≥1台。

(6)多层螺旋CT机≥1台。

(7)高场强(1.5T及以上场强)MR机≥1台。

(8)大型彩色B超仪(具有Dopple功能)≥2台。

(9)ECT机≥1台。

6.医疗质量:

(1)影像诊断符合率(包括与手术、病理对照和临床最终诊断对照)≥90%;

(2)介入治疗有效率≥90%;且并发症发生率≤5%。

二、医学影像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医学影像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的比例应为:主任医师(或教授)、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主治医师(或讲师)与受训者的比例为1∶2∶4∶8。

(2)医学影像科医师组成包括:60岁以下主任医师(或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或讲师)≥4人。

(3)医学影像科至少有2个以上研究方向,例如消化系统影像学诊断和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或骨骼肌系统影像学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2.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1)指导医师应为具有专业研究生学历的主治医师及以上。

(2)指导医师应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在5年以上。

(3)主任医师(或教授)和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应有自己专业研究特长,并在最近5年内于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篇。主治医师亦应在最近5年内于专业核心刊物或全国大型专业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 笔:(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人驹

尹彦玲

高硕

审 议:

刘英北京宣武医院

篇6:医学影像科设备管理制度

1、医学医学影像科设备、仪器的配置、更新应按规定进行论证、审批,招标采购符合相关规定。在计划购买设备前,医学医学影像科主任及仪器设备的主管人员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好调研、论证工作。

2、科室医疗设备、仪器、手术器械等均由科主任委派专人负责,统一请领、报损、销账事务及保管总账册和分户账册。

3、科内仪器设备统一建立分户账卡,做到账账(院设备科、器材科与医学医学影像科账)相符、账物相符。

4、大型设备管理实行技师长负责制,技师长及专制工程师应熟悉设备的安装过程及操作规程。建立《机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要有详细的使用、故障、维修、更换元器件品种及数量、线路改动等情况记录。操作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

5、设备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医院、科室发展等问题,充分发挥仪器的有效使用期的效益,尽可能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对使用已到寿命、性能指标明显下降且无法修复的仪器,应遵守医疗设备的报废制度,科室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审批表”,办理申请报废手续。仪器设备管理宗旨

为搞好实验教学与综合利用,提供教学用的物资条件及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则

1.指定责任人负责专项仪器,负责人要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必须负责仪器日常的维护保养,负责联系维修。责任人有义务解答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1)定期清点、核对仪器设备的实有数是否与其帐、卡相符,每学期末清核一次。

(2)定期保养、清洁、检查仪器设备,保证其完好率,每季例行一次。(3)随时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4)注意平时的整洁卫生,每次实验课上完后,要及时将仪器设备收拾摆放好。

仪器设备的借用规则

1.若有其他人需要使用仪器,需向责任人提出借用要求,并服从责任人的安排。如对责任人的安排有异议,可向功能室主任反馈。2.各功能室需借用他室的仪器设备,须经本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借用。

3.本中心各功能仪器室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外借时,须经中心办公室的同意,办理手续,方可外借。

4.公用仪器应遵守先后的原则,有序使用。如因故取消,应事先向责任人说明,若无故违约,浪费时间,则需登记在册。

仪器设备摆放规则

原则上仪器一旦交由责任人负责后,应有固定的摆放地点,不得随意摆放,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与责任人共同商定,使用完毕后归放原处。贵重仪器原则上固定摆放,不得移动。

处罚规则

篇7:影像科工作制度

一、放射专业工作制度

1、放射科工作制度

2、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

3、放射科病例随访制度

4、放射科摄片制度

5、放射科集体阅片制度

6、X线诊断报告书写及审签制度

7、放射科图像资料保存制度

8、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二、CT(MRI)室工作制度

1、CT(MRI)室工作制度

2、机器使用保养、维修制度

3、CT(MRI)室集体阅片制度

4、图像资料保存制度

5、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6、CT(MRI)室报告发放制度

7、结核病登记报告转诊制度

三、超声专业工作制度

1、超声科工作制度

2、产前超声检查工作制度

3、超声工作站管理制度

4、超声科报告书写及签发制度

5、超声科质控制度

6、档案管理制度

四、功能检查科工作制度

1、功能检查科工作制度

2、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3、动态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篇8:医学影像科培训制度

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首次在2005级八年制医学生中实行“实习前临床技能的准入制度”, 要求所有医学生完成规定的多项临床技能评估后, 合格者方能获得临床实习的资格。其中一项重要的临床技能就是基本生命支持。本试验以此为契机, 探讨在医学生BLS教学中建立BLS技能评估与再培训制度以及二者合理组合模式的可行性。

纳入的80名医学生在本研究前6-12月均接受过BLS理论大课和BLS技能培训。其后只接受了BLS理论测试, 但未接受BLS技能评估。我们在此次BLS技能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是视频记录回放, 结合项目清单法与单项重要技能合格率比较。BLS评估与再培训均是参照美国心脏协会 (AHA) 心肺复苏指南2005版进行。首次BLS技能评估的结果是:80名医学生BLS技能评估成绩均数为 (41.3±16.1) (得分>85为合格, 得分>95为优秀, 满分100分) , 无一人合格。随后对该80名医学生分组进行BLS技能再培训, 培训后进行第二次BLS技能评估 (再评估) 。再评估成绩均数提高为 (88.5±7.5) , 合格率为82.5.0% (66人) , 优秀率为35% (28人) 。而有效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时间等5项影响BLS效果的单项技能合格率培训后也明显提高。最后对第二次BLS技能评估不合格者进行录像回放反馈与再培训与再评估, 确保所有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BLS技能合格。但通过此次临床实习前BLS技能评估与再培训, 揭示了目前医学生BLS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亟待探索适宜的制度和方法加以解决。

1 BLS技能评估制度的缺失、BLS教学质量以理论测试代替技能评估是导致医学生高分低能的根源之一

1.1 BLS技能评估制度缺失, 病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BLS是针对心跳骤停的患者实施人工心肺功能的支持, 面对的是濒死的危重病人。而成功的心肺复苏对施救者有很高的要求, 即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需要反复操作才能保证在危急情况发生时能做到施救迅速和正确, 否则将给病患造成非死即残的严重后果。对医学生来讲, BLS技能培训除了要求其掌握BLS技能的要点, 还需训练他们在高压力和复杂环境中的迅速反应能力和正确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尽管高仿真模拟人外形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但临床抢救的紧张氛围和复杂工作环境是很难模拟的。这也是医学模拟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在BLS培训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医学生很难进入状态, 始终认为模拟人是假人, 紧张不起来。因此, 医学生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参与病人的抢救, 才能提高自身的BLS救治水平。但是由于缺失BLS技能评估制度, 临床医生和科室都不清楚医学生BLS技能掌握的实际水平。可能的结果是BLS理论测试中高分低能的医学生参与心跳骤停病人的抢救, 给病人带来非死即残的后果, 这是有悖于医德, 也是法律所禁止的。出于医德和法律的考虑, 很多医生和科室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 都不愿意接受医学生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医学生便失去了在真实病人身上学习的机会, BLS技能更差。因此, 十分有必要建立BLS技能评估制度, 了解与评价学生BLS技能掌握的实际情况, 确保医学生临床实习前BLS技能合格。这样才能使接收医学生的科室和医生对其BLS技能掌握的实情有清楚的了解, 让BLS技能合格的学生获得参与危重病人救治的合法机会。这样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BLS救治水平。高尚的职业责任感也在参与病人的救治中得到了培养与体现。

1.2 BLS技能评估制度的缺失, 缺少“考试效应”对医学生练习掌握BLS技能的促进作用, 学生练习掌握BLS技能的热情不足

所谓的“评估”即考试, 是医学教学中评价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必要环节。考试通过其不同的形式、内容和组织流程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推动促进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考试效应”[1]。这是普遍存在于各种水平和方式的考试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作用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2]。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要点[3]。但是目前国内医学院BLS教学中, 由于BLS技能评估制度的缺失,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理论测试衡量学生BLS技能。其结果是医学生十分关注课堂理论学习 (因为最后的成绩以理论测试结果为准) , 但对BLS技能练习的热情不高。目前通行的以理论测试代替技能评估衡量BLS教学质量的制度是导致医学生高分低能的根源之一。因此, 建立适宜的BLS技能评估制度对医学生学习BLS技能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BLS技能评估制度的缺失, 培训教师对BLS教学质量一无所知, 影响教学相长

教学反馈是模拟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最为重要的环节[4]。而教学评估 (即“考试”) 是教师获得自身教学质量反馈最重要的途径。由于BLS技能评估制度的缺失, 教师对学生BLS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都一无所知。当然也谈不上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建立BLS技能评估制度, 可以揭示学生BLS学习中的难点与不足, 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医学生BLS培训中相应的难点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反馈, 提高BLS教学质量,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BLS技能再培训的必要性

2.1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反复的练习与实践才能完全掌握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是不一致的, 这是普遍存在的科学常识。BLS是一项复杂的临床技能, BLS除了要求正确的流程与步骤外, 每个步骤还有繁多的细节。诸多要素会严重影响BLS救治的效果, 如反应时间、有效通气、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正确的按压的频率, 正确的按压深度和尽量短的胸外按压时间等, 这都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现行的BLS培训与实时反馈给医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巨大的“注意力负荷”[5]。培训中, 医学生除了一方面需要注意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自己操作的细节, 手眼配合等。而培训教师要不断应对不同学生的提问, 对不同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依据“注意力负荷”理论, 每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注意的内容是有限的[5,6]。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空间、时间的限制, 很难在一次BLS的培训中保证所有医学生掌握所有的BLS技能要点。因此, 建立BLS技能再培训制度, 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BLS技能练习机会, 对于保证医学生完全掌握BLS技能, 确保病人安全十分有必要。

2.2 遗忘, BLS技能学习中无法回避的现实

本次评估也发现:尽管80名8年制医学生在6-12个月以前接受过BLS培训, 入科实习前BLS技能评估得分仅为 (41.3±16.1) (满分100分) , 无一学生BLS技能达到合格 (得分>85) 。说明随时间的推移, BLS技能同理论知识一样, 也存在遗忘的现象。要求医学生在入学5-8年过程中, 接受完数十项临床技能培训后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仍然对这些技能保持高度的记忆度和熟练度, 是有违科学常识和不切实际的。再培训与再评估制度的建立可以克服“遗忘”的不良影响, 确保病人安全。

2.3 BLS知识更新的需要, 医学知识的学习没有一劳永逸, 只有终生学习, 方能与时俱进

由于本研究开展时间的原因, 本研究中BLS培训与评估的所参照的标准是AHA 2005年制定的指南。该指南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制定该指南的美国心脏协会 (AHA) 和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 (ILCOR) 每5年组织国际心肺复苏专家对复苏领域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文献的系统回顾, 提出科学治疗推荐方案, 保证了该指南及时更新。而刊发在最新的一期《Circulation》[7]和《Resuscitation》[8]杂志的2010版指南较2005版指南已有重大的更新。如2005版及以前的指南均强调BLS流程中A (airway, 开放气道) ,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的顺序。有研究表明胸外心脏按压对BLS救治的效果比呼吸更重要[9,10], 于是2010年指南已正式把A-B-C的流程改为C-A-B[7,8]。这就意味着所有曾接受过AHA 2005版BLS指南培训的医学生都应再次接受BLS培训, 并以2010版指南为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教育遵从循征医学的指导, 使知识不断更新, 使病人接受最佳的救治。

3 以“实习前临床技能准入制度”为指导思想, BLS技能评估与再培训合理的组合, 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保证病人安全

模拟培训不但为医学生学习与掌握临床技能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而且基于模拟教学的技能评估还是教学质量评估的有力工具。但是由于受到学时、空间、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BLS培训与评估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医学生学习和掌握BLS技能有不同影响。过于密集的BLS培训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 也增加了培训教师和医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长时间的培训间隔则可能导致医学生BLS技能的遗忘和退步。BLS教学中培训与评估的最佳组合方式尚无定论。

笔者前期的研究发现: 单次BLS培训后医学生合格的BLS技能只能保留约3-6个月。由于不同学校对于BLS课程设置的差异, 很难保证所有院校将初次BLS培训设置在临床实习前3-6月内完成。而建立“实习前临床技能准入制度’, 不但可以通过实习前BLS技能评估了解医学生BLS技能记忆的情况, 为BLS再培训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通过对BLS技能评估结果的分析, 培训教师在BLS再培训中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和进行BLS再培训, 对学生在BLS技能评估中表现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 提高再培训的效率和质量。另外, 实习前BLS技能评估还能充分发挥“考试效应”对于学生记忆的促进作用, 延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时间[11], 延缓医学生BLS技能退步和遗忘。确保医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BLS技能合格, 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因此, 以“实习前临床技能准入制度”为指导思想, 建立实习前BLS技能评估-再培训-再评估制度, 是目前提高BLS培训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BLS教学质量, 保证病人安全值得借鉴的制度。

摘要:基本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 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技能。但是现行的BLS教学体系中缺少针对医学生BLS技能的评估与再培训制度。本文以201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首次在2005级八年制医学生中实行“实习前临床技能的准入制度”进行BLS技能评估为契机, 探讨了在BLS教学中建立BLS技能评估与再培训制度, 以提高模拟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BLS教学质量, 推动医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基本生命支持,医学教育,模拟教学,技能评估与再培训

参考文献

[1]Schoonheim-Klein ME, Habets L, Aartman IHA, van der Vleu-ten CP, Hoogstraten J, vander Velden U.Implementing an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in dental edu-cation:effects on students’learning strategies[J].Eur J DentEduc, 2006, 10:226-235.

[2]Brazeau C, Boyd L, Crosson J.Changing an existing OSCE toa teaching tool:the making of a teaching OSCE[J].AcadMed, 2002, 77:932-936.

[3]Van Heest A, Putnam M, Agel J, et al.Assessment of techni-cal skills of orthopaedic surgery residents performing opencarpal tunnel release surgery[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 (12) :2811-2817.

[4]Issenberg SB, McGaghie WC, Petrusa ER, et al.Features and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ead to effectivelearning:A BEME systematic review[J].Med Teach, 2005, 27:10-28.

[5]Sweller J, van Merrie¨nboer JJG, Paas F.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Educ Psychol Rev.1998, 10:251-296.

[6]Xeroulis GJ, Park J, Moulton CA, Reznick RK, Leblanc V, Dubrowski A.Teaching suturing and knot-tying skills to medi-cal students:A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comparing comput-er-based video instruction and (concurrent and summary) ex-pert feedback[J].Surgery, 2007, 141:442-449.

[7]Berg RA, Hemphill R, Abella BS, Aufderheide TP, etc.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Part 5:Adult Basic Life Support[J].Circulation, 2010, 122:S685-S705.

[8]Koster RW, Sayre M, Botha1 Martin, Cave DM, etc.2010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Part 5:Adult basic life support[J].Resuscitation2010, 81S:e48-e70.

[9]Rea TD, Fahrenbruch Carol, Culley Linda, et al.CPR withChest Compression Alone or with Rescue Breathing[J].N En-gl J Med, 2010, 363:423-433.

[10]Svensson Leif, Bohm Katarina, Castr埁n Maaret, et al.Com-pression-Only CPR or Standard CPR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Arrest[J].N Engl J Med, 2010, 363:434-442.

上一篇:亲属关系证明中英文下一篇:中国道路与中国梦试题及答案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