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读后感

2024-05-01

对月读后感(共8篇)

篇1:对月读后感

感悟《我与地坛》

这是我最爱的文字。

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偶尔会看不进去书,或者是累了打算走走,我大都是直接奔向二楼那个熟悉的书架,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有一本墨绿色封面的《我与地坛》。这文字对于我有一种魔力,他能够让我的心灵缓缓安静下来,然后为我推开一扇门,我可以从这门中迈进那个荒凉僻静的古园。

史铁生先生年纪轻轻便已残疾,命运对于他很残酷,他曾经也一度认为世界抛弃了他自己:一个正当青春的男人,对生活有多少欲望?爱情,前途,幸福,活的意义——这一切因为一场截瘫戛然而止,他该怎么办?他如何去面对?却也便从此,他结识了地坛。在生命最难熬和最疯狂的日子里,他便摇着轮椅,在这片古园里摇来摇去。在最黑暗的时刻,他同很多人一样想到了死——这种时候死似乎永远比活容易。在这寂静的古园里,他得到了思想的平静。他明白了原来死只是一件必然的结果,那么怎么死大可不必考虑,考虑怎么活成为了他之后一生的追寻。他为了自己找到了一种活法,就是写作,在写作的世界里,他似乎找到了自己所追寻的答案。可是人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在他最难熬的日子里,他的母亲没有强行把他封在屋里,她知道这样也无济于事,她希望儿子能找到一条通向幸福的路,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他的儿子能找到;她知道要给儿子一段独处的时间,可是她也不知道这段时间有多久,她帮不上忙,只有在一边看着,心如刀绞的看着,这样的母亲心有多苦,苦到似乎上帝都已经看不下去,便匆匆的召她而去。“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那么若儿子读懂了母亲,儿子心里的痛苦又是多少呢?谁能够度量的了,这浓重深沉的爱?

在地坛,先生遇见了很多人,他与那对夫妇十五年的擦肩而过,看着他们从中年夫妇变成了老年夫妇;他听着那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努力的练嗓子,并在一个“丝毫没有特点的日子”告别;他与那位长跑家互相安慰,说“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他遇见了那个弱智的小姑娘,并尝试从小姑娘的角度思考世界。先生失去了很多,却拥有了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他 从声讨这个世界的不公到认同这个社会的多样性;他了解了幸运和不幸一定是要并存才有意义,却也不住的为不幸惋惜;他从来不说自己已看透了这世界,因为他了解红尘是无法跳出的,既然活着,除了热爱生命的往前走,用坚强滚烫的心迎接这世界所给予的一切,还有什么话好说。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今年十一去北京,我毫不犹豫的选择要去地坛。在地坛的长椅上,我给朋友朗读我这最爱的文字,那一刻,阳光洒满大地。篇二:读书月 读后感 2012-7-5 16:40阅读(14)不美却楚楚动人,不娇却我见犹怜。总有那么一个女子,不施粉黛。但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仅淡淡的嫣然一笑依然可以明艳照人。

没错,她就是萧红。有人说,她是鲁迅?最好的学生?还有人说,她是?五四的女儿?。可我觉得,她只是萧红,一个用率真之笔跋涉在生死场的真性情女子。

萧红这两个字就那么准确的概括了她的一生。?萧?即萧瑟,孤寂。?红?又是那么的活力而热情。表现出对命运的顽强反抗。

她出生于黑龙江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地方,去世于香港。终年三十一岁。她的一生太匆忙,就像是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又像是昙花的一现。但那颗流星。在那一瞬间足以照亮整个天际。昙花,在那短暂中亦可芳香盈鼻。也许,越是短暂的才会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她命薄如花,却流芳百年。

很多人不敢读萧红,对萧红的作品敬而远之,只是害怕无法承受那爱与恨,血和泪谱写而成的文字。

他的童年,大抵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几年了吧。相依为命的祖父,美丽的草地,乡间各种各样有趣的风俗与小玩意......遥远的童年,失去的梦,就像是手中扬起的沙土随风而去,缱绻着越来越模糊,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仙境般的轮廓,令人回味,令人遐想。

她似乎注定是一个漂泊者。十九岁就开始流浪,她是一个早醒而忧郁的灵魂。她自此开始就是悲惨的。穷困、奔波,然而又是豪迈的、战斗的、革命的。她的一生都在追求爱与温暖。或许是因为她的生活太孤寂、太灰暗了,只有爱情才能点燃她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才能为那漫漫长夜找到一个坚实的寄托。她用力的爱着,她的一生都在努力的爱着。每一次都轰轰烈烈,而每一次都使她伤痕累累。他们营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却又弃她在寒冷的角落瑟瑟发抖,嘤嘤而泣。她,终是一个倔强的女子,无论怎样的痛彻心扉,鲜血淋漓。都不能终止她追求幸福的脚步。

但,还是有些失落了吧,月明当空,倚着长栏,风撩发梢。她轻轻的吟着:说什么爱情/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都成了昨天的梦 /明天的明灯。而却又隐隐的看出她继续前进的决心,对爱情的无奈而又满满的希冀。这是怎样一种矛盾而又复杂的心境呢?

她的爱情,在那个时代的风雨中一次次绝望的凋谢飘零......孤影飘零为谁伤?为谁伤?

其实,她只是一个寻常的女子,追求平静而简单的生活,日子缓缓的在指缝间流淌而过,淡淡而贤淑的相夫教子......然而,这点小小的要求大抵也是难以满足的吧。萧军的离去,正当她身怀六甲。

却毅然坚定的选择和端木在一起。只因这个男人,给了她足够的温暖与尊重。

然而幸福最终还是没有眷顾她。

我想,她在流泪吧,在呼兰河畔,那疯狂的卷动着的乌云,那大声咆哮着的巨浪是在愤怒吧,是在哭泣吧......为她刚出生就死去的孩子孤独的灵魂,为她不幸的生活,痛苦的婚姻。

也许,上苍是在垂帘她,那较弱的身躯怎能忍受这样的痛击与破碎,所以,带她走吧,远离人世的沧桑与悲凉。命运的不幸与多舛。她走时,是孤独的,没有什么人陪在身边,一如她笔下那些悲苦的主人公,也是她一生深深寂寥的真实写照,与之相呼应的尾声。

她多想,她爱的人可以陪在身边,可是这次,即使他们可以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陪她,又能怎样呢?她的心已死去,他们再也无法抵达她的心里。

永远的离开,对她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而却又是一种深深的悲怆—

她的不忍,她的不舍。还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还有太多太多的情要续......?我将与蓝天碧水处,留的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 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引病逝,只留下满怀苦楚。她短暂的一生,弹奏着一曲生命的悲音,却又以深情的目光,饱蘸浓情的笔墨唱出悲天悯人的生命咏叹调。

读萧红,使人深思,使人觉醒,又使人哀叹,使人愤怒。她的作品一度被低估,被误解,被忽视,就如未被侦测到得宝石,但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中,越来越熠熠生辉。难怪有人笑谈?宁与萧红笑闹一夜,不与张爱玲喝一年咖啡。?她虽然较之薄命,却轰轰烈烈,真真切切的活过一次。斯人已逝,只留下一首首长歌令后人品读,瞻仰!篇三:月牙儿读后感

月牙儿读后感

篇一:月牙儿>读后感

这本书跟我也有两个星期了。也该还回图书馆了。老舍的月牙儿。

似乎印象中并不总是在乎月牙儿的,喜欢的还是满月,似乎在很多人眼里,圆月象征着圆圆满满,似乎看起来更令人喜欢。小时候总喜欢望着星空,缠着妈妈讲那些关于大大玉盘上的>故事,那个玉盘上有一棵巨大的桂树,树下有个不知疲倦的吴刚总在砍树,还有一个美丽的嫦娥,永远伴着她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这便是小时候关于月朗的全部记忆。可是,读了月牙儿,那股幽怨似水草般把心脏包围,凄凉,冷漠,伤心,种种感觉时时刻刻不停的侵袭着你,让你无法忘记那双在黑暗中幽怨的眼睛。

我们根本无权去批评植根在中国中古老的封建制度,跟无权去批评人性是如何如何的冷漠。女儿痛恨母亲的的所作所为,却还是爱着她,她拼命地想从这种怪圈中逃离,可是仍然无济于事,不得不走上了母亲的道路,做了暗娼。她说:“妈妈是我的影子,我只好不过将来变成她那样:买了一辈子的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发和抽皱的黑皮,这就是生命”。她们活在社会的最下层,处处受鄙视受挤压,生活中好像只有了一个个目标,那就是赚钱赚钱,只要有了钱就能活着,所以全然不顾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没有其他方式可选。可以从中透视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渐渐被扭曲的人性。“我勉强的笑,勉强的疯狂,我的痛苦不是落几个泪所能减除的。我这样的生命没什么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个生命,我不愿撒手。况且我的所作并不是我的过错。死假如可怕,那只是因为活着是可爱的。我决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胜过了死。我爱活着,但不应当这样活着,我想象一种理想的生活,像做梦似的。这个梦一会就过去了实际的生活使我觉得更难过”。生命中并不是没有反抗,只是她无力去反抗。月牙儿,在此中一直以一个线索的身份存在着,最后她被关进监狱,还说监狱里是个好地方,它是人类坚信人类没有起色,在我做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模样。她再次看到她的月牙,带着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它带着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景物,时时刻刻出想在她的生命之中。

老舍用他一贯幽默暗含嘲讽的笔,慢慢描摹出这些下层百姓的生活,就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慢慢反思吧。

篇二:月牙儿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是很少的、我看了又看的作品。

小说主要是讲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为了生活不得不相继成为暗娼的故事。用主人公的话说,她的母亲为了养活她不得不用这种方法,最后,她>长大了又用同样的方法来赡养妈妈。第一次接触作品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上了学,读了书,受了新思想的感化,还要这样做呢?在她接受胖校长的侄子时,她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堕落了。最后,她一步步,从风尘场所的招待到沦为暗娼,大概都是她不想受 苦而得来的结果。那时候这篇小说只是给我讲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到了现在重新读文本,我看到了自己之前忽略掉了的细节。在韩月荣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七岁。文中说月容在八岁的时候学会了当东西,对于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大小两个女人,要在城市中生活下去有多艰难,小说也有交代。母亲为了挣钱给铺子里的伙计们洗袜子,又脏又臭的袜子把她恶心得吃不下饭。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养不起那个只有两口人的家。所以,月容有了新爸爸。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有好的生活,至少不要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再嫁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在连生存都无法做到的时候,伦理道德和礼教、抑或是贞节牌坊都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最重要。这时候,月容对妈妈来讲还是希望,有了新爸爸,孩子可以上学,或许会拥有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事实是,如果新爸爸没有消失的话,妈妈并没有做白日梦,因为月容确实过了几年好日子,上了学,读了书。问题辩证的看,受了教育对月容来讲是幸还是不幸呢?或许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等等观念,月容后来会不会麻木一些、也好受一些呢?

继父不在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母亲不得不成为了“不光彩”的暗门子。月容是不理解或者说不想理解自己母亲的,可是躲在学校里也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在胖校长没有退休的时候,月容还有地方可以住,虽然做少量的针线活不能挣很多钱,起码有收入,可是,祸不单行,胖校长要退休了。这个时候月容的命运也开始了渐渐明朗化的转变。不管胖校长的侄子对月容是真心还是喜欢她的年轻貌美和身体,总之,在月容的眼里,这是“爱情”。她哭也好,闹也好,她心里是希望这个男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可是,自己却清楚的知道这个人不是能够给自己未来的人。所以在男人的老婆找上门的时候,月容没有那么震惊也没有失望得找不到继续走下去的路。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生活,除非她真的走投无路了。所以,月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可是现实又一次的让她失望了。她开始知道了,如果妈妈能够找到任何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她都不会也不远这样吧。生活真是残忍啊,吞噬了妈妈也没有放过女儿。再次看到以为再也看不到的妈妈,原来母亲已经如此苍老。趁年轻利用这唯一的成本换来的生活值不值得,这样的问题已经没有机会被考虑了。

女人的悲剧还不仅仅是这些,身体被摧残,时间也加快脚步来收回女人的成本。可笑的是,在月容想找个人结婚的时候,巡警把她抓走了,只因为她是暗门子,没有给政府捐租。接受的所谓感化,简直是笑话,根本不能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没有救得月容进了监狱,可是这对她来讲或许不是件坏事吧。

文章的标题月牙儿是整篇小说的线索。在月容父亲去世,出殡的时候,她开始注意了天上弯弯的月牙儿。月牙儿见证了她艰难生活的开始,见证了她苦难的一生。在月容看来,月牙是她的好朋友,在她被爸爸“抛弃”的时候,月牙安静的守在空中,没有嘲笑她也没有离开她;月容和母亲艰难的度日,月牙儿一直看着她,没有任何言语,确实实在在守护这没有安全感的小女孩,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小朋友走进月容的生活,她的>孤独得只需要一个静静看着自己的月牙儿就好;在月容离开妈妈,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抬头看天月牙儿“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跟自己的景象竟然那么的相像;在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得时候,月牙儿也生气了,躲在浮云的后面,不肯出来,月容多么希望有一个能够这样的在乎自己,能够真心实意的爱自己。

所谓的月牙儿,不过是月容在想像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虚无的朋友,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安慰和陪伴自己的朋友,一个灵魂的守护者。为什么在父亲在世的时候,月牙儿没有出现,生活里没有黑暗;为什么在继父供自己上学的那三四年里,月牙儿没有出现,因为在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快乐的;在自己做了暗门子之后,她为什么说她看不见任何月光了,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救了,灵魂要死去了。内心的孤寂、无助和生活的艰难,再加上自己受过的新式教育,梦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月容要怎么活下去。幸好有月牙儿,最后,在监狱中久违的月牙儿出现,月容内心安慰自己说,这就是自己最好的结局,是好朋友也认同的结局。

篇三:月牙儿读后感

主人公每次看见的月牙儿都是不同的状态,暗示生活每况愈下,越来越艰难。

她第六次看见的月牙儿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她感到苦闷,母亲当了暗门子。暗示黑暗已经来临;第七次看见的月牙儿没出现,只有黑暗连点萤火的光也没有。暗示当时的社会太黑暗,她憎恨自己无能为力,也憎恨母亲心太恨,可是钱更恨;第八次看见的月牙儿是美的,清亮而温柔是希望的开始,她已经决定做暗娼。“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她更加实际更加明白了这黑暗社会给她带来的一切,她开始卖了,她上市了。

她彻底步入了深渊跳进火坑。

小说揭示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妇女为了生活,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的真实社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叫人生不如死。我并不觉得她可耻、下贱,相反我对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吃人的社会}做出的决定感到理解。不知道大家对主人公有何看法?篇四:《三月之限》读后感 断断续续,总算认真地把《三月之限》读完了,它讲述了一个跟我们公司很相似的网络超市如何在三个月内扭亏为盈,并在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断创新,不断地创造奇迹,因而再次获得投资方高额注资的经历。

《三月之限》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嘉农这个网络超市公司的总经理,一位生活有心人——扬波,他善于抓住事物间的的联系性,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提炼出与公司面临困难间的联系,一次又一次处理掉公司棘手问题。自从与唐纳森教授的一次交流之后,扬波归纳出衡量业绩的三个重要标准——净利、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在亲历仓库查出罪魁祸首的存货问题后,根据无意中在家里发现的水池排水现象,提出了“水龙头定律”——连续性存货控制法,然后在一段实践后,同大家一起用abc库存分类系统进行了完善;在陪外甥观看蚂蚁搬家时,发现它们在整个搬运过程中,每只蚂蚁都或者向前移动,或者向后移动,从不停留在原地等待,从而提出了“蚂蚁拣货系统”;在货物配送过程中,悟出了物流链的理念,然后在唐纳森教授的指导下,根据空间填充曲线和大家一起提出了新的配送方式;再去日本拜访唐纳森时,参观了丰田汽车生产车间,了解了它的jit模式,在seven eleven吃便当时,了解了他们的电子即时订货系统,然后他想到了被扭曲的需求,提出了快速反应供应链系统,然后利用扑克牌建立简化市场模型游戏,说服供应商加入快速反应供应链系统,为公司接下了新明这家大客户,在经济不景气、同类行业基本亏本的情况下,为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创造了9.5%的投资回报率,并赢得了投资方的巨额投资。

在阅读过程中,我想到了哲学中谈到事物间的联系性,当然这样的联系也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间都有联系,扬波也是经过认真分析才将他的发现跟公司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的,从而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其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不同事物间相似的关系,关键是要留意这些联系性,巧妙地利用它们为我们解决困难。篇五:读后感9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小敏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

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篇2:对月读后感

对月,对月陆游,对月的意思,对月赏析 -诗词大全

对月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远客厌征路,流年逢素秋。

不知今夜月,还照几人愁?

篇3:巧学读后感

习作课上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提示, 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 “读”是基础, 只有仔细阅读, 认真地思考, 深入地感悟, 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 才能写好读后感。“感”是重点, 要着重写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赏析范文。看一看这篇范文是如何写好读后感的,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读后总结出来了作者写原文的内容只有一段, 而写自己的感受却写了两个自然段, 说明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还有的学生发现作者结合了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来写, 引用相关的资料写读后感更有说服力。

这一篇范文虽然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了初步了解, 但还是不能让学生对读后感有充分的认识, 到写的时候, 难说不能运用自如。最后我布置学生周末在家阅读有关读后感的范文, 并写读书笔记。周一回校后我没有收上来面批, 而是做了一个特殊的游戏。

二游戏法

游戏第一步, 请拿出一张纸写出你周末在家阅读的读后感文章的题目, 并思考你从这些范文中学到了哪些写读后感的方法, 三分钟思考后交流。刚开始几个学生交流的都是读书的内容, 我想在写作中肯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及时纠正“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之后学生就开始交流写作方法。学生结合自己所读内容概括出写读后感的方法, 每概括出一种学生就到黑板上写出。最后学生概括出六种写作方法。我不得不佩服学生们的学习思考能力, 他们竟然概括出了六种方法。 (1) 张××发言:“我读的是《太阳请假的时候》读后感, 作者用讽刺幽默的语言从太阳请假联系到人们的请假, 批判了当前的不良风气, 用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写作方法。” (2) 高××发言:“我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作者先用精练的语言感慨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又选取了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鲁滨逊在孤岛上这一部分写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可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读后感。” (3) 王×发言:“我读的是《在艰苦风暴中诞生》读后感, 作者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用了一个过渡段, 过渡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 最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写读后感时可以用过渡段或过渡句由写书的内容过渡到写感受, 还可以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4) 潘×发言:“我读的是《简爱》读后感, 作者读《简爱》和中国的《红楼梦》作比较。我学到了找同类作品作比较的方法写读后感。”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把写好读后感的方法铭记于心, 结合例文运用自如。

游戏第二步, 你打算写哪本书的读后感, 打算怎么写, 用哪些方法, 请写出来。做好这些准备之后, 学生选择一本读过的最喜欢的书开始动笔习作。

其结果在预料之中, 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能比较清楚完整地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并能运用到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只有几个学生还是存在习作内容“读”的多, “感”受少。这与以往的读后感习作教学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习作教学需要教师扎实地一步步做好引导, 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感受、经验, 学生才能写出好习作。

三摘录几篇学生作品片段

盖××:读完《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 我感到阿申人的可恶, 对卡拉娜的怜悯。卡拉娜的作为令我惊叹, 她居然能够独自生活十八年, 如果以现代的小女孩来对比的话, 那可想而知。十八年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的,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后, 有感而发。我对卡拉娜有怜悯, 更多的却是赞叹。卡拉娜太了不起了, 以十八年的生活作为磨炼, 创造了第二个“鲁滨逊漂流记”, 这更显出了卡拉娜的勇敢。

盖××: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从一开始读, 美丽的文字就宛如一股甘甜的泉水流入我的心田, 而且写的恰恰是我们的心里话, 恰恰是我们对动物的热爱, 让我们感受到亲切, 像和一个朋友在谈心。

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现在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 所以得不到磨炼的机会, 一个人要想有成就, 首先就要磨炼, 然后要接受各种考验, 要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爱迪生那句名言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篇4:凭栏对月最伤怀

一、月下故国不堪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忆想南唐故国,宫闱殿阁、亭台舞榭,曾是雕梁画柱、绘风描龙,那是何等的雄伟气派、富丽堂皇!然而,现在因江山易主,那里早已是人去楼空,今夜明月悬空,月光皎洁,想那昔日宴舞歌乐的殿阁亭台还仍矗立在那里吧,但想必风雨的剥蚀早已使它们朱颜不在、残破不堪了吧?这又如何让人目睹眼观?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诗人梦中又回到了南国,千里江山在清冷的秋月下笼上了一层寒色,孤零零的一叶小舟,停泊在茂密的芦花深处,远处高楼上,传来了凄婉幽怨的笛声。诗人梦回故国,见昔日之美好江山在秋夜的月光下如此凄冷,心中也感到无限凄凉。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当年南唐抵抗宋朝的军队溃败,以致金陵的王气黯然收敛,降幡再次从石头城上举出,空遗朱楼玉殿在风雨中飘摇。今夜秋寒袭人,天高月明,遥想那朱楼玉殿,在清冷的月光下,影子也只是空自在秦淮河上摇曳吧。忆想当年,就是在这座玉楼华殿上,自己与夫人大周后品酒赏乐,醉在翩然共舞中;当年,就是在这座玉楼华殿上,妆扮已毕肌肤如雪的宫娥们鱼贯而入,吹箫弄歌,翩然起舞。而今,江山易主,昔日在这玉楼华殿中宴饮欢歌的人们早已被宋军掳掠到北方宋都汴京来了。每想至此,哀痛何堪!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昨夜我又梦回故国,身处往昔。是夜月光皎洁,春风骀荡,花香扑鼻,自己正在爱妾宠臣的簇拥下游赏于上苑,车似流水,马若游龙,前呼后拥,好不威风。然而一觉醒来,方知是梦,自己又落入凄苦哀愁的现实中,遗恨枕上。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拢。”小院寂静,庭户空空,风传寒砧,声声入耳,更兼月照窗棂,使人辗转反侧,愁思难平:想当年自己山珍海味、锦衣玉袍,而今却只能衣食乞怜,被薄不耐寒:想当年自己接遇宾客,总理国政,而今却囚于礼贤楼,“不得与外人接”;想当年自己书海漫步、作诗赋词,而今却只落得赵光义“这里(按:此指宋都汴京崇文院)的许多书籍,都是你的故物,近来还读书吗?”和“好一个翰林学士!李煜当初倘若能以作诗的工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的奚落和嘲讽;想当年自己与小周后女英幽会于画堂南畔,她“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而今自己的心上人却不得不与其他命妇一起入宋宫,“每一入,辄数日,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今昔对照,好不凄苦!

二、凭栏望远恨连连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生最恨是凭栏,因为远望处,有四十年来家国南唐,有三千里地祖先创下的基业河山,在那儿自己曾享过无穷的荣华富贵,在那时自己曾有过一呼百应的无上尊严,而今呢?江山易主荣华尽丢,威严扫地,花落春去,只余孤独一人,囚居小院。金陵城破之日,本念宋太祖说“李煜一门,不可加害”,自己便未自焚,举家男女老少三百口冒雨登舟北上,却不曾想江山别易,会却永无期限,且在汴京所遇,卑辱凄苦,生不如死,相比昔日帝王生活,宛若地狱天堂,怎不悲恨连连?

三、凭栏望月思难任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李煜整日囚居小楼,愁苦不堪。偶尔也命故妓奏乐舞歌,饮酒博乐。今夜新月清淡,竹影婆娑,李煜幽居的礼贤楼又响起笙歌,李煜又欲以酒乐消减愁苦寂寞,虽然歌乐旋律优美,虽然舞姿翩然洒脱,但李煜怎么也找不回当初的感觉:“眼色暗相钩,秋波欲横流。”当年自己风流潇洒,尊崇无加,歌女更是婀娜多情,媚眼相投,歌乐飘飘,醉意朦胧,香屑飘飞,心摇神荡,那是多么的醉人啊!今夜竹声新月好似当年,然而今天的舞乐,却似乎只是舞乐,人心很难与之契合,或许是降宋以来自己遭受的风雨太多,愁苦太过浓重,欢乐的舞乐一起,自己反而更加凄伤。虽然笙歌仍响,酒宴未撤,然而李煜却早没有了欣赏歌乐的兴致。他信步走到户外,凭栏远眺,半日无言,旧景接处,思绪绵绵:那是一个残烟笼罩、暮色低迷、新月弯挂的黄昏吧,她(似指小周后女英)“空持罗带”满面愁容地倚窗而立,凄愁无助的神情让人心碎;金陵城破之日,离歌凄奏,自己仓皇辞庙,“垂泪对宫娥”的情形让人哀痛欲绝:她随其它命妇入宋宫时大哭大闹的情形让人心愧自己枉为一个男儿。庭芜复绿,柳眼相续,池面冰解,自然的春天又至,而自己人生的春天何时再来?故国的怀念、亡国的悲恨在心中越积越重,欲挥不去,欲不思却还来。过去的悲欢,眼前的凄苦,未来的命运,一幕紧接一幕地在脑海闪现,让人愁苦得不堪承受。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西楼独上,凭栏无言,残月如钩,小院幽寂,清秋深锁,梧桐寂寂,哀愁凄凄,心事连连:那年(公元975年)冬日,金陵城被宋军大将曹彬攻破,自己肉袒出降,把四十年来祖孙三代创下的基业南唐三千里江山拱手送给了宋人,辞庙北上,使祖先无以食,香火无以供,让人愧悔难当!而今身处他乡,境遇凄苦,但南唐江山已然易主,自己已是故国难回,离愁正苦,而前途渺茫,更让人痛隐心头!

篇5:对月读后感

对月

作者:章碣朝代:唐 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公子踏开香径藓,

美人吹灭画堂灯。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

篇6:对月读后感

江中对月,江中对月刘长卿,江中对月的意思,江中对月赏析 -诗词大全

江中对月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体裁:五古 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篇7:对月读后感

秋夕对月

作者:罗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夜月色可掬,倚楼聊解颜。未能分寇盗,徒欲满关山。

背冷金蟾滑,毛寒玉兔顽。娥谩偷药,长寡老中闲。

篇8:《对月》教学实录

生1:正衣冠。

师: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接下来怎么说?

生(几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师:很好!请大家接着说!

生(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师:非常好!这是唐太宗吊唁魏征时发出的悲慨。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个物象,人们经常把它比作高悬的明镜,是什么呢?

生(杂):月、月亮、明月……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对月》。

(教师板书文题、作者)

之前布置大家预习。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2:我通读了几遍,而且有了自己的感受。

师:很棒!这个预习是很到位了。现在我先拿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来考考你,请你读一句话,第五节的第一句话。好不好?(众笑)

生2:好。

(朗读:“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师:朗读当中有没有硬伤?字音是不是都读对了?

生(众):旋转。

师:好,转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在这一节当中,还有一个字出现了两次,是不是读音也一样呢?

生3:我认为是弹(d3n)球、弹(t1n)动。

师:“我认为”,说明没有查,不过语言功底很好,都是准确的。

(众笑)

师:这个多音字,用作名词的时候读“d3n”,用作动词的时候读“t1n”。

师:请另一个同学接着再读两句话。

生4(读):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这句话里也有一个比较难的词——接榫,你读得很好。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4:木头和木头之间的接口吧?

师:知道大概了。凸出来的,叫榫头;凹进去的,叫卯眼。“接榫”这个词的意思是榫头相接,比喻事物相衔接、联系。

还有没有觉得有难度的字词?你不了解要问,或者先查过字典了,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无答)

师:好,那刚才的两个多音字,和这个生词,请大家注个记号,课后做整理积累。我们预习的时候,对于不太熟悉的字词,先弄懂它;再标好小节,既使自己看得清楚,也方便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读好,正音只是第一步。怎么才能算读好?你能告诉我吗?

生5:先理清思路,弄懂作者的意思,还有重点的难的句子品读。

师:啊,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大致脉络,重点词句,思想情感。文质两面都讲到了。好!我们就这么读。你读出来了吧?我看见你灿烂的笑容。

生6:写月的圆缺,反映出了人世间的一些情况。

师:月的圆缺怎么能反映人世呢?月是月,人世是人世嘛!

生6:月的圆缺就会代表事情的好与坏、盛与衰。

生2:人在看到月的圆缺的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悲欢离合。

生7:月圆代表人的得意,使人里的得意者遗憾;月缺代表人的失意,不太如意的人更失望。

生2:月亮有圆缺变化,人世间也有悲欢离合,之间就有联系。

师:好,三位同学的回答,从月到世界,建立了一种联系。那么大家再读进去,这是怎样的联系呢?刚才同学说了,要把结构理清楚。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刚才几个同学的回答基本上都在围绕文章的哪一部分看?

(板书:月——世界)

生(众):开头。

师:一篇文章不是只有开头,我们继续往下看,再深入进来看。

生8:开头写月的圆缺,之后写月的轮回。

师:轮回,这个词在哪儿?

生8:是我自己感觉的。

师:好,自己的概括。请你把这个意思跟我们解释一下。

生8:就像花开花谢,我写了一首诗——花开花谢花满天,潮起潮落潮无眠。燕去燕归燕不散,人来人往人聚缘。我觉得世界就是这样不停的,像一个圆一样,这就是一种轮回的关系。

师:非常好!花、潮、燕、人的轮回,意思我们明白,能不能用作者在文章中的词来表现这种关系?

生8: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

生(杂):归复。

生8:最后还有月的亘古不变。

师:好,这个词是你自己概括的。我们在文本中也可以找出一个词,意思一样。

生8:长久、永存。

师:嗯,在最后一节。这两个词是不是都是在说月亮?

生8:哦,不是,“长久”在说月亮,“永存”在说自己的事业。

师:对,写月亮用“长久”,也就是你说的亘古不变,也就是文章第一节上还有一个词,就是——

生8:“永恒”。

师:请坐。这就不是只看开头了!他梳理了文脉。这位同学,你长长的呼一口气,你这是表示什么?赞叹,还是——

生9:他说的很对!

师:你有补充吗?

生9:他把我要说的全都说了。

(众笑)

师:哈哈,怪不得长呼一口气,既有赞叹,又有遗憾。要说的都被他说完了,他连诗都写出来了。我也汗颜,我看得早呢,比你们先看,我写不出这样的诗来。

我们刚才问的一个问题只是说这月和世界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文章整个的结构理出来看。他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现在赞叹、遗憾之外,是不是还有补充?(生静默)他刚才说了哪些关键词?两个:一个是轮回,也就是归复;还有一个是亘古不变,也就是永恒、长久。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回答的重心是什么?

生(杂):月的特征。

师:对,他回答的是月有什么样的特征。前面三个同学讲到月有圆亏变化,而他补充说月圆了会再亏,亏了会再圆,是一种否定之否定,不断地归复。并且这样的圆亏、归复,是长久的,是永恒的。准确地把月的特征归纳出来了。我看到,有很好的听课习惯的同学,已经把他找到的词语也圈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问题,月和世界是怎样联系的呢?

(生静默)

生10:作者对着月,想到了世界。

生(杂):人生。

师:好!我在黑板上再写一个词,人生。大家的思路已经慢慢打开了,我们也把问题再扩大,文章中的月、世界、人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再就近讨论交流一下,是不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板书:人生)

生11:人生就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但是人生又像月一样,不管怎样的变化,总是存在的,是亘古永恒的。

师:我看到很多人都很吃惊了,人生像月一样有阴晴圆缺,又像月一样,是亘古永恒?

生11:不是一个人生,是整个人生,整个人类的活动会一直延续下去。

生12:就跟月一样,月有阴晴圆缺,月完成了一个圆,人生也完成一个圆。“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师:单个的人,会生老病死,发生各种变化。可是你看我们整个人类呢?我们一直都在。作者对着月亮的圆缺变化,对着月亮的永恒,想到了人也是这样,是相似的。我们先解决了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于世界的问题。世界上的其他一切东西也是这样的吗?作者告诉我们了吗?

生13:冬过去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还有世上的生命。

师:这句话在哪里?我看到现在大家都标好了小节,很好,这句话在第五节。它们又是怎样的圆呢?

生1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生笑)

师:不要作者举的例子,自己换了一个。可是,你找到榫头了吗?说人,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大鱼、小鱼、虾米呢?虾米不吃大鱼,那中间还要绕一点路。作者给了一个循环,是些原本看起来似乎是毫无关系的事物。

生(众):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

师:用这位同学刚才推断人的方式,推断万物之间,怎么说?

生14:万物都像月一样,总是在周而复始之中,不断变化的,但是,万物又都是亘古不变的。万物的精神还是存在的。

师:那我来将你一军。杠子的精神是什么?

生14:是坚硬。

(众笑)

师:对这解读,大家有没有话说?

生15:我想世界万物和人生一样,都是有轮回的,一切事物都会消失的,不必太伤心,伤感。

师:没有对上一位同学回答作评价,说了自己的理解。先把评价放下,看看这位女生的话:事物都会消失,不要伤心,文章有没有把这意思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生15(读):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

师:好,这是作者看出来,事物都有这样的循环变化。从大的角度来说,它都在。所以不必要为一时一地的成败死生而惑狂悲喜了。这就是作者对月所得出的人生哲理。刚才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大家还记得吗?

(生14举手)

师:你自己要补充说明,我们中间打了一个岔,你是不是有新的思考发现?

生14:世界万物它都是在周而复始之中的,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就像月亮也会有自己皎洁的品质。所以说世界万物都是不变的。

师:这个因果关系你还要说得更明晰一点。什么还不变,什么还在?

生14:是精神、品质。

师:这个同学完成了自己的解读,万事万物,也就像月亮一样,它会变化,也会不见。但是消逝了的是具体的东西,留下来的是精神、品质。

(范读: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这样的问句中,讲出了月亮本身还有的一些特点,是——

生(杂):亮、静、皎洁。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更多地讨论除人以外的客观物象,是不是本身也有自己的精神品质,这是另外一个命题。一般来说,进入文学作品里的,带有了一定感情,作者用它来抒情说理,我们给它一个什么名称?

生(众):意象。

师:意象,有了情意的物象。所以对同样的一个东西,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于是就有一个说法,莫道无情物、最动有心人。像这样的说法,前提条件是什么?物象本身带不带感情?

生(众):不带。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然后怎么样呢?

生9: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师:好!都带上了一种主观情绪、感情体验。所以,杠子的硬、坚强,月亮的静、亮,皎洁,是它们本身拥有的特征,也是作者给它们的意蕴。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再探讨。

那么,月、世界、人生,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同学理清楚了没有呢?

生15:对着月亮这面镜子,看见了世界和人生。月亮有圆缺的变化,但它又是永恒的。世界和人生也是这样。

生16:很多都会消失的,但是精神会一直长留。

师:很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什么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品质的力量!它推动历史向前!

由此一种人生的态度也明朗了。对着明镜,看世界,看人生,看明白了,那么,“我”这短暂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吗?在哪一节?

生(众):第六节。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第六节)

师:作者把他的人生态度说出来了,这是他对月所得的启示。大家同意吗?说说自己的理解好吗?

生17:人生就像一个圆,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这样的,人生是空的,人应该会看开。

(生笑)

师:这是你的体会,还是你看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生17:自己的。

师:和作者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差别?

生17:作者认为,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仅仅活着就行了。

师:你发现差别了吗?你还是坚持自己刚才的观点吗?

生17:摇头。我要为完成天地万物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生笑)

师:我想,是紧张,还有表述的关系吧,人生的态度,绝不是在两分钟之内就能改变的,你们在这样美好的年纪,我看到你们的眼睛,你们的神情。我相信,没有人认为人生是虚空的,是为活着而活的。

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静默)

我还有一个有点难的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这里“圆”出现了很多次,第六节里“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其中的“半圆”“大圆”指什么呢?

生18:“半圆”就是走完一生,走完剩下的时间。

师:很好。作者写这篇文章正当而立之年。那么“大圆”呢?大家再交流一下,看是否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生讨论)

生19:大圆是跳出了个体的局限,世界万物连缀成了一个大圆,它在不断运动,而小圆只是这个圆中的一点。

生20:小圆组成了大圆,小圆尽自己的本分,做得好的话,大圆也就会更好。

生21:所有的小圆贡献的力量在推动大圆向前进。

师:很好!否定之否定,每个否定都是向前进步。当我们从哲学的高度俯视时,我们看到是一个圆;但当我们用一种历史的眼光纵观,我们会发现不断上升。所以我们说,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生(杂):历史是螺旋式的上升。

师:非常好!作者对月,展开联想,抒写心志。人是自然之子,何止是月,这自然间,有很多道理,和我们人世都是相通的。刚才我们同学说了花,潮,燕。还有人写草,“离离原上草——”(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还有“子在川上曰——”(众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刚才开始,我们说唐太宗怀念魏征的话,同学耳熟能详了。我再给大家一个课外作业:做一个仿句,以月为镜,可以 。还可以再延展一些,以草为镜、以花为镜、以水为镜,我们是不是还会想到什么?

铃声已响,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课堂教学点评】

这节课有几个突出亮点:

一、什么是语文?语是由语言到语感到语用,文是由文字到文学到文化。所有的文科都有工具人文性,语文更突出语言交际性。这节课语文味很浓。如何解读文本?教师的深度理解保证了学生的适度解读。从五个角度考察:1.语文基础积累有没有?得“双基”者得天下,这节课抓住了基础,注重基本字词积累。2.阅读核心问题目标抓得怎样?很好,以问题的延伸推动课堂教学开展。3.写作的教学目标。本文的相似、相关联想,是写作中的常用手法,通过学习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4.口语交际目标。注意到用词的准确、严密。5.按高考的训练目标。上课不一定按照题目要求都讲到,但是预先要想到。

二、作为教材的开发者和教学内容的建设者,很难得,很好。文本的难度适合像绍兴一中这样的高一同学的学习程度。对文本的解读有一定深度,由师生共同完成探讨,这就是适度。

三、导语亮、准,自然引出以月为镜。课后练习也扣住这里,适度拓展,加深理解。整体感知很好,课堂上的横向思想展开与纵向文脉梳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实施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语言,品读比较到位。文本主题层层剥笋,逐步呈现,是递进式的课堂教学。

四、语文教学有四种境界:首先是讲书,其次是讲课,第三是谈话,最高是谈心。这节课已经到了谈话的境界,并且很有些谈心的意味。教师拿准“变”与“不变”之间的平衡,注重生成,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达到了一种积极境界。

建议:1.遇到特别好的学生怎么办?可以充分发挥,甚至考虑就让他来带动教学,老师作为指导者、调控者。

2.精神品质那里有失偏颇,不是作者要说的,可以忽略掉。

3.对文本内容可以再联想突破一下,内容可以再充实一些。

(特级教师曾宪一)

【附《对月》原文】

对 月

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能,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被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机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上一篇:天黑天亮心情随笔下一篇:《21.太阳》教学设计A、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