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2024-05-01

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精选12篇)

篇1: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唐朝: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骨喽辍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一百五日夜对月》古诗简介

《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困居长安时期,它同《月夜》一样抒发了夫妻二人分隔两地的离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全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运用巧点题、偷春格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诗中神话的运用既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又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独具特色,堪称兼具了思想情感真实博大和艺术手法圆融贯通的佳作。

篇2: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一百五日夜对月》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寒食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诗人不说寒食,是由于冬至离妻出门,近计算其日,足见离家之久与思妻之久。

据陈贻{的《杜甫评传》记载,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州,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不料中途为判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写下《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月夜》的写作时间是天宝十五载(756),当时杜甫不知妻儿的生死,望月而思念家人,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作于至德二年寒食节的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可视为《月夜》的.续篇。

篇3: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唐代: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篇4: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唐代: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及注释

玉颗珊(shān)珊下月轮,殿(diàn)前拾得露华新。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zhì)与人。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创作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篇5: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昔年:往年,从前。

湓浦: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篇6: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作者:权德舆朝代:唐体裁:七绝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篇7:把酒对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把酒对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译文

月亮在李白之前就有,但只有李白的诗歌写月亮写的最好。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已经又有了多少圆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然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料想明月应该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主要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此诗多以俗语入诗,大有民歌之特征。因为受小说、戏剧这些大众文学的影响,明代诗词中陋、俚、俗比比皆是,本不足为奇。但此诗因多用俚俗语,甚至遭到清代诗词评论家们的讥讽,云“俗不可耐”。其实,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应不亚于唐宋诗词人物。他在俚语中体现的是“自我”,注重的是精神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他肯定了自己的“无才”和“丑”,然而马上转笔锋于“月”这个静谧之物,超凡脱俗莹然而出,更反衬出才子情怀。所以,“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长安表示仕途)这是非常洒脱的,最后两句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整部作品任意挥洒、不失天然之趣。

把酒对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

译文

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

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篇8: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中秋夜对月,中秋夜对月许棠,中秋夜对月的意思,中秋夜对月赏析 -诗词大全

中秋夜对月

作者:许棠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万方期一夕,到晓是经年。

影蔽星芒尽,光分物状全。惟应苦吟者,目断向遥天。

篇9: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篇10:客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译文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

著(zhuó):入睡。

明:天亮。

残月:将落之月。

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计:谋生之计。拙(zhuō):拙劣。

途穷:旅途困窘。仗友生:靠朋友。

悉:知悉。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赏析:

宝应元年(762)的秋天,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从成都送到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县)的奉济驿。但当他正要返回成都时,成都少尹徐知道作乱,于是杜甫避走到梓州。这首诗,就是他流落在梓州时写的。

★ 唐诗之《江乡故人偶集客舍》赏析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春夜喜雨翻译与赏析

★ 蝶恋花 故,蝶恋花 故虞集 ,蝶恋花 故的意思,蝶恋花 故赏析

★ 《客中行》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赏析

★ 翻译网站集

★ 客何为者翻译

★ 《满江红倦客新丰》全词翻译赏析

篇11:一百五日夜对月原文及赏析

原文: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译文

重叠的彤云低压着,连大雁也吓得不肯啼叫了。当航船经过石塘西畔时,我心中的愁苦更加浓重。船儿被迎头打来的风浪恶作剧地摆布着。

迎着归棹,春天的河岸上已逐渐生出一层嫩绿;小小的梅树,新枝该长得压着门楣了吧?一年一度的灯节已经开始了,仿佛在催促我:快点回来啊!

注释

浦:水滨。

棹(zhào):划船的工具,船桨,也指船。

长(zhǎng)亚门:长得靠近门楣。

一年灯火:指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之类。

要:通“邀”。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重云:重重云层。

石塘:在苏州的小长桥。

恶(wù):猛,厉害。

禁(jīn)持:“禁”通“今”,摆布。

赏析:

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

“雁怯重云不肯啼。”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妙。“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歇拍展开水面。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

“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小梅应长亚门枝。”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

篇12:《春山夜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山夜月》译文

春山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

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掌间;拨弄山花,香气渗透着衣衫。

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春山夜月》注释

春山:一作“春来”。

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上一篇:小升初作文预测:父母的爱下一篇:生活需要阳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