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2024-04-23

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精选7篇)

篇1: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难道爱一个人就要恨吗?”我读完《呼啸山庄》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南湖岸边反思。每次读完一本名著,总是怀揣着复杂的心情纠结了很久。这次也不例外,读完《呼啸山庄》后,曾经何时,感动、震撼、惊讶、忐忑、困惑……都一下子涌现出了我的心头。而我整个人感觉就像爆炸了一番,内心同主人公一起纠结、郁闷、愤恨、爱……

枯草蓬飞,北风呼啸,山路崎岖,雾夜降临了呼啸山庄。如此安静,一个与尘世喧嚣隔绝的山头。如此凄凉,一个与阴冷黑暗拥抱的山庄。就这这间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屋里,艾米丽?勃朗特用她最尖锐的笔刻画出了一个刺痛着无数读者心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小说在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极尽笔墨刻画希斯克利夫的心理和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由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的转变贯穿整个小说的红线,又是小说精髓所在。

篇2: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凯塞琳是幸运的,因为她这一辈子遇上了两个真正爱她的男人。但不幸的是她并没有处理好她自己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她的任性和自以为是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这两个深爱她的男人。

所以说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我们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无论这种选择是对是错。

篇3: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1 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的爱情主题差异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远远超乎人类两性之间的爱, 那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和心灵的和谐。不管他们之间的结局多么悲怆,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始终是几百年来世界文坛里令人无比震撼却又无法企及的传奇。

1.1 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多重主题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从小青梅竹马, 情投意合, 在辛德莱的专横暴虐的压迫下他们也一起反抗过, 他们的性格是一致的, 情感上是共鸣的, 这也造就了他们之间特殊的感情。凯瑟琳曾说:“艾伦, 我就是希斯克利夫!”由此可见, 他们的爱情是基于同一性而不是互补性。然而当凯瑟琳意识到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 并被林顿吸引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与希斯克利夫之间“超人间的爱”时, 他们的悲剧便由此开始。

小说中最感人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 毛姆曾写道:“我从未读过像《呼啸山庄》这样把爱情的痛苦、强烈、残酷描写得如此逼真的小说” (毛姆168) 。事实上上, 小说不到一半, 凯瑟琳就去世了, 那么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的爱情不是是通过他们曾经的两小无猜和情投意合度过的快乐时光体现的, 而是通过忍受的内心的折磨来呈现的, 所以才如此刻骨铭心。小说以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希斯克利夫如何在被背叛的痛苦中将对凯瑟琳的爱意和对辛德莱的恨意转化为报复, 他这样既折磨了凯瑟琳, 也在折磨自己。

从叙事技巧来看, 小说层层深入, 随着洛克乌德的探寻和纳莉的讲述, 交织成曲折动人的悬念网络。《呼啸山庄》中两代人的恩怨纠葛是以希斯克利夫达自杀结束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 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而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 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闪耀着作者艾米丽人道主义的理想。” (高继海115) 这使得小说既有爱恨情仇, 又有追求自由与自我束缚矛盾的深层主题。

1.2 电影《呼啸山庄》中鲜明的爱情主题

“任何改编行为都必然是一种创造行为, 是改编者对原著的一种新的阐释 (赵凤翔123) ”, 电影《呼啸山庄》也是如此。从主题上来看, 原著反映的主题较多, 而电影《呼啸山庄》的主题则较为单一。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黑白有声同名电影《呼啸山庄》虽然基本上按照小说的叙述方式, 但情节却进行了很大的删改。它受到篇幅所限, 删去了第三代人的故事, 只保留了小说三分之二的内容, 并在结尾改编为在凯瑟琳临死前希斯克利夫来到她的身边, 二人互相表白心意, 最后凯瑟琳死在希斯克里夫的怀抱之中, 而希斯克里夫在经历若干年对凯瑟琳的思念后死去。这样的删改淡化了复仇主题, 使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爱情故事。

2 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的复仇主题差异

《呼啸山庄》描绘了在荒原上距离不远的两个庄园在30多年间两代人的爱恨情仇。爱情无疑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狂风骤雨般的爱情让人刻骨铭心, 然而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复行为同样也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相互表现出的深沉、激烈而狂热的生死之爱, 以及希斯克利夫在失去所爱之后的深刻仇恨和残忍复仇都是吸引读者与观众的地方, 但是比较小说与电影关于希斯克利夫复仇行为的意义, 还是有所差别。

2.1 小说《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

小说《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不仅仅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 更多的是对他多年身受的虐待和歧视的报复。首先希斯克利夫的出生就注定了他要在呼啸山庄里被人蔑视欺负, 除了老恩肖与凯瑟琳, 没人看得起他。凯瑟琳的爱, 为希斯克利夫孤独的心灵带去了一缕阳光。然而这种海誓山盟式的爱情却因凯瑟琳在画眉山庄呆了五个星期后的变化而夭折了, 凯瑟琳答应了年轻富有的林顿的求婚。从此以后也便有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之路, 复仇不光展现了希斯克利夫在失去了生命中唯一至爱的疯狂, 也表现了希斯克利夫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从表面看, 他的复仇似乎是他本人的私仇, 实际上, 这是希斯克利夫多年情感压抑的总爆发, 在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作者对当时世俗不可抑制的愤怒和抗争 (转引自凤宇飞80) ”。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借助《呼啸山庄》这部小说, 将自己融入到希斯克利夫身上, 表达了她对资本主义的蔑视和不满。希斯克利夫复仇行为背后的深刻意义, 在电影中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2.2 电影《呼啸山庄》中对复仇主题的淡化

希斯克利夫可以忍受辛德莱的折磨与虐待, 但最令他痛苦不堪的是凯瑟琳的背叛。当他偶然间听到凯瑟琳想要嫁给埃德加, 他离家出走。多年以后, 他积累了足够的财富和能力回到呼啸山庄时, 凯瑟琳已经嫁给埃德加, 他便将恨意化为仇恨, 开始实施他疯狂的复仇计划。他首先通过设计赌博占有了呼啸山庄, 然后多次去见凯瑟琳, 从精神上折磨其丈夫埃德加。并且他还引诱埃德加的妹妹伊丽莎白与他成婚。在凯瑟琳去世之后, 他统治呼啸山庄, 使辛德莱的儿子哈里顿永远限于愚昧和黑暗之中, 并强迫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与自己的亲生儿子小林顿成亲, 以此攫取了画眉山庄的继承权。这些在电影《呼啸山庄》中都有体现, 但是电影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爱的呼唤与渴望, 他对凯瑟琳强烈的爱意被深深埋在心底, 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的报复和痛恨。反过来说, 电影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程度与他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是成正比的, 这样就淡化了复仇主题的深刻内涵。

3 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差异形成的原因

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之间存在着相同之处, 这些相同之处构成了它们能够互相转化的基础。然而, 电影与小说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电影属于影视艺术, 是由画面、表演、音乐、声音等诸多元素构成银幕形象。而小说属于文学艺术, 是由语言文字符号组成, 构成具体的文字形象。这就导致了电影与小说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读者只有通过语言文字这个媒介, 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才能构建出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以小说《呼啸山庄》为例, 读者能够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感受到书中强烈的人物情感, 他们的爱恨情仇, 人物激烈的心理冲撞, 以及赤裸裸的恨意和复仇的恐怖。

电影是影视艺术, 其本质是视听的综合艺术, 爱森斯坦认为它是“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 视觉形象与发声语言联结成统一的一体 (李泽厚413) ”。电影是通过一个接着一个运动着的组接镜头反映生活, 主要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官。1939年的电影《呼啸山庄》再现了小说中描写的场面:雷鸣、闪电、暴风雪, 还有荒原、幽灵、黑暗、尖叫等等, 这种视觉化的效果是小说无法展现出来的。然而改编者在重新阐释原著过程中, 由于个人观念上的差异或局限, 将原著中难以阐述的东西抛掉, 和原著相比, 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影片的缺失。这也是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摄制并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到现在, 经过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 电影工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明显, 并将其它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排斥到了边缘化的境地。电影主要面向广大观众, 它的群体广泛, 都是平民百姓。普通人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希望能够放松自己, 使自己暂时沉浸在影片中, 图的是视觉享受。所以影视作品一般会迎合观众的兴趣和品味, 确定一定的主题, 才能保证票房和收视率。然而, 小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阅读, 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生活阅历, 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才会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但是, 每个读者的阅读视野不同, 角度看法不同, 他对小说主题就有不同的理解, 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4 结束语

自1939年《呼啸山庄》与银幕结缘, 这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就一直和影视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尽管电影《呼啸山庄》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从小说到电影毕竟存在着转化过程。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大多遵循两种创作模式:一是在充分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取舍, 二是有选择地借鉴原著的基本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 重心落在再创造上。即便是最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版本, 影像转变的过程所带来的差异仍然是巨大而且难以弥合的。1939年版的《呼啸山庄》遵循的是第二种模式, 它通过情节上的删改, 突出了爱情主题, 淡化了复仇主题, 使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爱情故事, 是一部改编地十分成功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Andrew, Dudley.Adaptation in Concepts in Film Theor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Brontë, Emily.Wuthering Heigh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9.

[3]凤宇飞.呼啸之悲凉荒原之冷峻——呼啸山庄的主旨再剖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 (4) :79-81.

[4]高继海.呼啸山庄的主题与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 2008, (3) :108-115.

[5]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6]毛姆, 刘文荣译..毛姆读书随笔[M].上海:三联书店, 2000.

[7]颜均.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篇4:《呼啸山庄》经典语录

If you also exist in this world, then this world, regardless of what, has to me is meaningful. But if you not, regardless of this world has how well, he in my eye is also only a wilderness. But I likely am a fox soul wild ghost.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它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My love for Linton is like the foliage[叶子] in the woods; time will change it, I’m well aware, as winter changes the trees. My love for Heathcliff resembles the eternal rocks beneath—a source of little visible delight, but necessary. Nelly, I am Heathcliff! He’s always, always in my mind—not as a pleasure, any more than I am always a pleasure to myself, but as my own being.

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是树林里生长着的叶子,将随时令的变化而改变,我明白,就像树木遇严冬一样。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却如深埋地下的永恒不变的岩石——欢乐的清泉虽然不多,但却不可或缺。奈莉,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里,不是作为一种欢乐,甚至还不如我自寻的欢乐,而是作为我的自身。

Whatever our souls are made of, 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 and Linton’s is as different as a moonbeam from lightning, or frost from fire.

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而林顿的则全然不同,就如同日月不同辉,水火不相容一般。

I cannot look down to this floor, but her features are shaped in the flags! In every cloud, in every tree—filling the air at night, and caught by glimpses in every object by day—I am surrounded with her image! The most ordinary faces of men and women—my own features—mock me with a resemblance. The entire world is a dreadful collection of memoranda[备忘录] that she did exist, and that I have lost her!

只要我低头看这地下,她的容貌就印在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了夜晚的空气,无论我的目光落在什么东西上面,我都被她的映像所包围!最普通的男人的脸和女人的脸——连我自己的相貌都像她,都在嘲笑我。这世界整个就是一份可怕的备忘录,提醒我她存在过,而我已经失去了她!

My great miseries in this world have been Heathcliff’s miseries, and I watched and felt each from the beginning: my great thought in living is himself. If all else perished, and he remained, I should still continue to be; and if all else remained, and he were annihilated[毁灭], the universe would turn to a mighty stranger: I should not seem a part of it.

我在这世间最深重的痛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痛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将那痛苦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活着的意义就是他。如果世上的一切都毁灭了,而唯独他幸存下来,我就能依旧活下来;但是如果其余的一切都还存在,而他却被毁灭了,那么这片苍穹于我就是一片巨大的虚空,我也不会成为其间的一部分。

篇5:小说《呼啸山庄》的读后感

故事以洛克伍德的经历为线索,通过艾伦迪恩之口,道出了西斯克利夫、凯瑟琳欧肖和艾加林顿之间的感情纠葛。尽管最终他们的后代走到了一起,但故事中的几个爱情悲剧却令我在同情之余,不由思考起悲剧的祸端从何而来。

首先不能忽略书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一种深厚的等级观念毒害着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文中的欧肖和林顿两家对于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深色皮肤、黑色头发的吉卜赛人自然是分外的瞧不起,加上他又深受亨德雷欧肖父亲的宠爱,使得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不单单是蔑视、厌恶,几乎可以算作恨之入骨,成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爱情的一大阻挠,并且亨德雷为了报复希斯克利夫,把他变成了一个性格怪异、粗暴无礼的仆人。这又拉开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重要的是相爱双方不能不放弃。可此时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出现了变化。凯瑟琳虽然深爱着希斯克利夫,可是由于自己的高傲自大、自私任性,没有理会希斯克利夫的感受,对他说了一些伤害他自尊心的话。并且凯瑟琳也并不喜欢希斯克利夫的穷困和枯燥乏味,成天脏兮兮地不注重仪表。而林顿正好与之相反。

另一方面,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在作怪,他不愿受众人的奚落,尤其不愿凯瑟琳和自己格外亲近。也许是害怕她知道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和她在一起很自卑,而倘若凯瑟琳和自己在一起,自己亦不能给予那种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于是,这种种原因导致了这场爱情悲剧的发生。而仔细咀嚼本文又不难读出作者对那种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和世俗观的不满,同时还希望所有相爱的年轻人能冲破一切阻挠,真正得到幸福。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种等级观念仍普遍存在着,由此被拆散的恋人并非没有。然而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人人平等”的观点,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斗争,多了一份和谐,使更多恋人得到了幸福。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年轻人和前人相比,更为理智,更为现实,懂得幸福要自己去争取。

篇6: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名叫“呼啸山庄”的地方。主人公是个名叫希斯克里夫吉普赛弃儿,他从小被山庄男主人欧肖收养。欧肖并让他与自己的儿女辛德雷和凯瑟琳一起生活。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并萌发了爱情,但辛德雷十分憎恶他。老欧肖死后,辛德雷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这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怨恨。一天,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外出,认识了画眉田庄的主人林顿。这个温文尔雅的富家子弟倾慕凯瑟琳的美貌,向她求婚,爱着希斯克里夫但不愿过贫苦生活的凯瑟琳同意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知道凯瑟琳出嫁的消息,十分难过,于是离开了。

几年之后,衣锦还乡的希斯克里夫回到了故乡,他决定对辛德雷和林顿实施报复。凯瑟琳见到他十分欣喜。辛德雷是个生活放荡的纨绔子弟,酗酒、赌博,肆意挥霍家产,终至穷困潦倒,连剩下的家产都抵押给了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经常出入画眉田庄,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爱上了他,最后与他私奔。但希斯克利夫把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折磨她,以发泄自己强烈的怨愤。凯瑟琳与林顿的婚姻在林顿的迁就中大体过得还算幸福,但面对面对心中所爱,她无法对荣归故里的爱人视而不见,在巨大的折磨下,凯瑟琳没过多久便去世了,还留下了一个早产的婴儿——小凯瑟琳。

这无疑是个悲剧。希斯克里夫有着悲惨的出生,但他遇到了自己的救赎——欧肖先生和与她志趣相投的凯瑟琳。但好景不长,在失去庇护之后,他受尽折磨与困苦,还因为自己的地位太低失去了最心爱的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堕落,相反他选择离开,他选择衣锦还乡回来用手段去报复去弥补自己的创伤。没有人知道他离开的几年里是怎么过来的,书里没有细说,仅仅说了数年后。但是他成功了,他实现了自己地位的转换,他让当初讨厌侮辱看不起他的人成为了他的奴仆,他让当初因为地位困苦离开他的凯瑟琳后悔难过不已,他不顾一切得到夺他心爱之人妹妹的芳心,又待计划得逞后用尽方法折磨她。他看似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计划,但他是不开心的,他心心念念的凯瑟琳死了,辛德雷死了,伊莎贝拉也死了。伊莎贝拉为希斯克里夫诞下一个儿子取名林顿,在她母亲去世后,希斯克里夫接回了儿子,并强迫小林顿和小凯瑟琳结婚,不久后林顿死了,希斯克里夫成为画眉山庄的主人。不久他的儿子也因病去世。这时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已经23岁了,尽管他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具有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小凯瑟琳,她爱上了他。希斯克里夫知道后,他无比愤怒,他决心拆散这对恋人。然而,当他再仔细观察他们时,昔日的凯瑟琳和他相爱时的情景浮现眼前。此时此刻,他心头的恨消退了,爱复活了,他不忍心再报复。他要去寻找凯瑟琳。在一个风雪之夜,他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爱真的伟大。《呼啸山庄》也被盛赞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文章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也被多次翻拍成影视作品,也获得很高评分。

我在羡慕希斯克利夫对爱的勇敢执着时,在对他被仇恨蒙蔽双眼所致种种报复行为厌恶的同时,也对他的境遇表示深深同情。因为凯瑟琳的虚荣背叛让他变得面目全非,凯瑟琳也因为她的虚荣背叛获得了不幸的婚姻,她时而温柔率真,时而狂暴激动,时而友爱深情款款却又时而任性。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点。全文从描写爱入手,到恨到复仇到最后希斯克利夫的释然引出人性的复苏,它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最奇特的小说”。它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存在伤感的主题,但这部小说却大胆想象,狂躁热烈。这与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当时的英国地区存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与所处时代密切联系也成为它受到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

篇7:呼啸山庄经典小说读后有感

《呼啸山庄》不仅结构奇巧,手法独特,而且在细节上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景色、器物、还是人物外表,描写都极为鲜明。尤其是西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更显得阴森恐怖了。

亨得利和西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贯穿着整本书,仇恨使得两个原本朝气蓬勃的青年变得阴暗无比,还不断牵连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然而,究竟实是什么扭曲了他们的人性呢?

上一篇:车辆技术评估人员职责下一篇:婚博会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