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1500字

2023-06-20

第一篇:呼啸山庄读后感1500字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1000字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我至今读过的最悲惨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呼啸山庄》。这是一个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

刚刚拿到此书时,我不知道作者为何用这个名字作为此书的题目,我的理解是“呼啸”在书中是指那山庄之外的狂风暴雨与那漫天大雪来得那么肆意与猖狂,是人们不能预料与阻止的,而山庄里发生的事情也正如那外面的天气一样,是没有人能够预料与阻止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的那么顺其自然,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故事是那么的平常却又那么的可怜与可悲让人对他们产生同情与可恶的心理,我想这是每一本书里面都会有的,有好人必定会有恶人,没有恶人的话那么又何来好人,只有在有恶人的地方才能体现出恶人的恶。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中并没有谁是真正的恶人,没有起来与命运反抗,只是顺着一切的一切自然发展着,书中没有让人神经亢奋的地方也没有让人对此感到厌倦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静静。

但就是这样的平静,才造就了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里大多都是冷酷无情之中进行着的,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样的生活中看到人类不灭的希望与爱缠绕在人们的四周,让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都不可也不能忘记那份爱的真切与重要。

这个故事情节同样是我们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某些情节,人心是肉长的,可是同样有的人因为爱与恨而做出了让自己悔恨终生的事,而有的人却是因为爱与恨而得到了更大的收获,其实爱与恨只是一念之隔,至于你怎么看待爱与恨都是在于自己是如何想的,不要因为爱而忘记了别人,也不要因为恨而输掉了自己的人生,人生常存善念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与美丽。

同事,这个故事也同样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可能去掌控命运的,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的一切,好好的珍惜现在的一切。

正因为有了挫折人生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生长得更快,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有生的欲望,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感到彼此的珍贵,更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自己放弃希望,也不要因为“敌人”的打击而永远活在恨之中,其实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与生存的,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有太多的乐趣,在我们的心中并没有完全的敌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静静地,我慢慢的放下了这本书,细细的回味着这里的一切美好。

第二篇:呼啸山庄观后感

早在观看《呼啸山庄》的电影版本之前就已经看它的原著小说,知道了那个创造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的人,那位孤立而坚强的女性——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里充斥的激情、野蛮,是当时的时代所不能容忍的。她的生命孤独而压抑,30岁出头就死于病痛,终身未嫁。然而“艾米莉的性格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孩子还要天真”,正是这样一位孤僻沉默的女子却用深藏的激情和单纯的幻想塑造了令人战栗的爱恨情仇。原著的《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淡的庭院,故事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爱情、仇恨、虚荣……这一切如烈火般炽烧着两颗曾经深爱的灵魂。终于,她在悔恨和痛苦中放弃了生存的愿望。在她弥留之际,他们终于放下了所有的仇恨,深藏的爱情汹涌如潮,可还是抵挡不了生离死别的悲剧。他们相拥而泣,所有人都已肝肠寸断。

这种矛盾的想法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她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终于在那个寒冷的季节,凯西望着广阔的荒原,听着风对自己的呼唤,

静静的死在了希斯克里夫的怀中。她的离去是自私的,带走了另一个人生的希望。这就是她为什么再最后一刻还对希斯克里夫说:你我是一体的,我们谁也离不开谁,我会等你的……这样自私的话也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人的临终遗言。荒原的风把她带走了,带到了离天最近的地方。她在那里望着希斯克里夫,风一刻也没有停止它的呼唤,终于在一个雪夜,它带着希斯克里夫在荒原中寻找他致爱的凯西。他们的灵魂终于可以相伴了〃〃〃〃〃〃

导演对结尾精心的设计让观众回味无穷:希斯克里夫终于和凯瑟琳的灵魂走到了一起,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漫步,没有仇恨,没有名利,没有世俗,惟有真爱……

看过这部电影似有恍惚之感, 起初接触它,因为它源自艾米莉.勃朗特的同名巨著。而记住它,因为它的每一个景象都萦绕着无边的狂烈、阴冷和怪诞;可是正是这样一个矛盾结合体,致使那种另人窒息的感觉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

隔着这几百年的漫漫时空,我无法想象米莉.勃朗特这个外表异常冷峻的女子如何在荒原里游荡,如何抵抗狰狞的世俗,。当一切痛苦归于平静,当所有名利化为幻影,我们依然怀念那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怀念那一位外表冷漠如冰、内心激情似火的才女。或许她的生命恰似旷野里的寒风,永远自由,永远寂寞,永远狂奔着追寻自我的方向……

第三篇: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 大全

“我爱他不是因为他长的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样的,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凯瑟琳·恩肖

这是《呼啸山庄》中的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凯瑟琳在答应林顿的求婚后对她的保姆说的。她为了虚荣嫁进画眉田庄,内心却是煎熬的。希思克利夫开始算计拆散他们的两家,复仇成了他今后一生的主题。他夺了呼啸山庄的产权,骗了画眉田庄的土地,甚至把下一代的幸福算计在内。他去田庄与凯瑟琳幽会,让凯瑟琳背负着背叛的煎熬死去,他就是个魔鬼!直到最后,老年的希思克利夫也许是因为心中仅存的爱开始忏悔,经历了几日的食后,他在他们曾关禁闭的阁楼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结束了他因爱生恨的生命,读后感《爱与复仇——呼啸山庄读后感》。

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两个人,他们彼此深爱,喜欢自由,却又虚荣报复。希思克利夫这样的个孤儿,在老恩肖的呵护下成长,骨子里所带的那种复仇的心理却并没有消失。而凯瑟琳呢,喜欢希思克利夫,却并没能摆脱考虑身份地位的虚荣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吧。

《呼啸山庄》很让人思考,不仅仅是文学,更多的是人性。

——于2011年10月

第四篇:我的“呼啸山庄”

内容提要: 《呼啸山庄》从头至尾都是弥漫着诱人气息的。《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向读者讲述了以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为主题的复仇故事。本书于1848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使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故事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但也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作呕的恐怖。评价家中的一些人们斥之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直到她离世后,她的作品才被人们重新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呼啸山庄》研究蜂起,各种解释层出不穷,它所获得的评论比夏洛蒂所有的小说加在一起所获得的还要多,直到今天它依然焕发着它青春的魅力,他究竟有哪些独特的气息吸引着如痴如狂的读者呢?是爱与恨交织的爱情赞歌;是复仇着咆哮着的病态痛苦;是作者对荒原的深刻理解阐述;是那打破同时代叙述风格的

关键词:呼啸山庄气息爱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自被人们认识以来,读者群越来越大。它也自然有了“最让人猜不透的英国小说之一”这样的称谓。也有好多人称之为“文学中的斯芬克司”。然而在本书出版之前,这位女作家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只是她离世之后,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才进入狂热,对于她的研究解释也多如牛毛。好多的读者更是反复的阅读,似乎总能在里面找到能产生共鸣的东西。这位女作家,一个荒原上的隐居者,足不出户,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和社会经验。而且据考证,她没有爱过任何人,也没有被任何人爱过,她是用怎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写出这英国最伟大、最炽热的爱情故事的呢?这些都是读者一直在思考的疑问。思考归思考,但阅读的劲道似乎总是那么旺盛。我们几乎随时都可以从呼啸山庄中感受到股股的各种人文主义气息,有时让人亲切,有时让人恐怖,有时却让人心痛。这些气息穿梭在整个故事和这片荒原里。让我们在这里感受下:

1.《呼啸山庄》中时刻表现出的乡土荒野气息

《呼啸山庄》从头至尾都是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所有的故事都以之为背景。他带着荒原的色彩,荒原中的野性像石楠的根一样虬结多节。呼啸山庄是风暴肆虐的地方。从呼啸这一名词上也可以看出这地方在风暴天气中所受的气压骚动。 “从那房屋旁边几颗过度倾斜的矮小枞树,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向太阳乞讨,都可以看出北风在这荒原上肆虐的威力了”。在这里包含着一切可以称之为风暴的元素——严峻、愤恨、野蛮、任性、疯狂。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一群一心想像粗野的野人一样狂野的生长,带着愤恨、叛逆——还有自由。整个原野就是故事主人公们的生命。希思克利夫是恩肖先生捡来的一个孩子,希思克利夫原是他们一个夭折了的孩子的名字,作为让这个外来的吉普赛人自然地融入到这山庄之中。

在小说中,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是热爱荒原的。早年希思克利夫与凯瑟琳不怕辛德雷的惩罚,跑到荒原上自由的奔跑,嬉戏。像天空中翱翔的鸟儿一般无拘无束。这荒原是自由的乐土,是爱情和欢乐的象征。在凯瑟琳眼中,呼啸山庄是她的天堂,而鸟语花香的画眉山庄则像是带有围墙的伊甸园。成年后,一旦走出了这个荒原,成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后。画眉山庄在她眼中又成了一座支离破碎的监狱。所以,凯瑟琳死后,坚决要求葬在旷野内。她说:“我准知道要是我重新回到那张满石楠的小山头上,那我就会恢复我本来的样子”。十八年后,希思克利夫为了找到自己的归宿,也拒绝进食,他选择了死亡,他认为只有死亡能让他们回到大自然,回到荒原中,在荒原的怀抱中,得以再次拥抱,生前的遗憾在死亡后得到慰籍。他们因为荒原而快乐,无论是生还是死都不渝。

作者善于描绘出荒原中极其自然的美景。比如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相爱后,作家描写道:“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太阳没有云彩遮挡,一个劲儿地照耀着。西风在吹,晴朗的白云在头顶上一掠而过;不止有百灵鸟,还有画眉雀、山鸟、红雀和杜鹃在各处婉转啼鸣,还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个世界都苏醒过来,沉浸在疯狂的欢乐之中。”这也是他们美好爱情和憧憬的象征。

其实艾米莉本人就是在荒原中长大的,是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她把自己对荒原的热爱倾注到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实现了自己精神上的慰籍。艾米莉她那荒潦短促的一生几乎都在约克郡的哈渥斯山村里度过的,那里山地缓和,并不富诗情画意,也不引人注目。有黑黝黝的石楠覆盖着低矮平滑的荒丘土坡,僻静的小山谷中,有时有一条小溪穿越其间,浇灌着两岸矮小的灌木丛。如此的人迹罕至,风雨如晦的地方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铅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是人间的乐园。她善于在荒潦之处找到许多开怀的乐趣,而这样的审美对于读者是新奇的。

这样的一个故事也只能发生在这样一个气息的环境里,呼啸中的大地,灰蒙蒙的山坡,土地结着又僵又硬的黑冰土地,瘦削狰狞的荆棘丛,还有那狂风暴雪卷起可怕的漩涡,这样的荒原上的人也是狂躁暴烈的。像“掐脖子”这样恐怖的词语居然可以是一只狗的名字。这荒原狂飙的气息深深渲染着故事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但再荒凉的荒原也有温和舒适的四月天,有水洗过一般的淡淡蓝天,有被甘露和阳光滋润得要多绿就有多绿的青草,还有开满粉红的石楠花。而希思克利夫则是游历在荒原上的一只小狼崽子,有着本能的狡诈和残忍,有着怎样捂也捂不住的铁石心肠。何况,拿刀子戳他的人原本比拿胸膛来捂他的人多些。

聚集着咆哮灵魂的呼啸山庄,还有一打眼就是幽幽鸟语,莺歌燕舞的画眉山庄,软弱的小林恩当然算得上是个阳光少年,但是,这个软弱敦厚的年轻人竭尽全心和全生的力量给凯瑟琳的爱,也不如希思克利夫一天来得猛烈。

小说的语言也体现了浓郁的英国北方的乡土气息。那黑色的“沼泽”,常年不断的“北风”、“雪”、“雾”、“严寒的北方天空”、“岩石”,顽强生长的“石楠丛”等意象,构成了荒原粗犷而又苍凉坚韧的形象,具有生命的力度和质地,表达了生命严酷而又顽强的内涵。

正如夏洛蒂1850年时,给《呼啸山庄》作序时说:“《呼》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它带着荒原色彩,野性,像根一样虬结多枝。它也合乎自然的,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作家通过对景物的热情描绘,将美丽的自然与丑恶的现实作极端的比较,表现这对青年在冲破阻力相爱后的狂喜心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2.爱与恨交织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在所有19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中,艾米莉比较接近浪漫主义。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那种超越时空、超越死亡、充满激情的爱情是女作家艺术想象的产物。然而作品的悲剧情节又以深厚生活作为基础,建立在作家对于生活的悲剧性理解之上。

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源自于人物“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希思克利夫成为一个复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这一场跨越生死的激情.

恩肖家的老主人曾经也疼爱过希思克利夫,让他和凯瑟琳一起平等地读书、学习,生活。这一切都似乎很快乐。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辛德雷完全剥夺,他过着被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的生活。状况连猪狗都不如。唯一关心他的也就是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也是凯瑟琳,唯一能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还是凯瑟琳。她是他的朋友、爱人和偶像,是他为之生存的一切。可是,因为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所以凯瑟琳在选择婚姻时,却宁可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希思克利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欢林顿,但并不真心爱他;她全心全意爱着克里夫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或者忍受贫穷。在那个夜晚,伤心的克里夫还没有听完凯瑟琳的所有表白,就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哀伤之地。他永远也不知道凯瑟琳其后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但是,即使他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被激情折磨的痛彻心肺和被一场绝望的爱

撕裂得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希思克利夫是带着怎样的失落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克里夫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但是还有体贴、温柔、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她,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我们无法想象希思克利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希思克里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克里夫带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带着自己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残忍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故居,他要把曾经的仇人以及情敌一一逼上了绝路,把对手的所有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

希思克里夫终于完成了从人到魔的蜕变,他的人性被彻底扭曲和堕落。而在这惨痛的变态过程中,是仇恨还是挚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是对凯瑟琳背叛、逃避的憎恨,把希思克利夫从人折磨成了鬼。

至今无法忘怀凯瑟琳大声宣称:“希思克利夫是我快乐的源泉,是维系生命的灵魂,我就是希思克利夫!”的迷乱和痴狂;在凯瑟琳死后,克里夫用头猛撞大树,绝望的自语:“没有了生命,我如何活下去?失去了灵魂,我如何活下去啊?!” 这是怎样的爱与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彼此谋杀。凯瑟琳至死还对克里夫当年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对希思克利夫为了复仇娶她人为妻怀恨在心。她折磨他,制造他的痛苦。用一切明知残酷却伤透了心的冷言冷语刺激他、伤害他;克里夫对凯瑟琳当年的背叛深恨不已,对凯瑟琳至今还怀疑他的深情而伤心绝望。他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咒骂他。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纠缠他、追随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 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彼此的泪水洗刷彼此的爱和恨,用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彼此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激情燃烧彼此的生命。

这是怎样没有终结的爱和恨?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里夫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后,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克里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在这十八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到她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触碰。他的神智被无时无刻地幻觉折磨着,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他怀疑她没有离开,她只是在故意和他捉秘藏……。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

如果说克里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始终不肯宽恕,她也至终无法原谅,他们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哀怨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不同寻常的爱和激情中一起选择万劫不复……

这就是让所有读者陷入迷惘、激情和绝望的核心,这就是《呼啸山庄》在经过岁月洗礼后越来越灿烂的秘密。艾米莉勃郎特完全不象是一个古典的英国淑女,她头脑中的狂热和野性,她笔下为爱疯颠,游荡于人间的幽灵,更象是二十世纪现代作家笔下对人性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少有作家会选择克里夫这样极端的角色作为男主人公。最奇特地是,艾米莉并没有让这个看上去十恶不赦的魔鬼受到最终惩罚。

克里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所有的评论都对这样的结尾不可思义:这个不惜毁灭所有人的狂魔竟可以在死后获得安宁?竟可以在死时得与爱人永远团聚?只有艾米莉这样地抓住了爱情的精髓,才让这部小说越来越光彩夺目。

“我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她辛酸地接着说,“直到我们两个都死了为止!我可不管你受着什么样的罪。我才不管你受着什么样的罪呢。为什么你就不该受罪呢?我是在受罪呀!你会把我忘掉吗?——那就是凯瑟琳·恩肖的坟墓呀。从前我爱过他,我失去她心都碎了。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啦。这以后我又爱过不少人。如今我的孩子,比从前的她,对于我更亲呢。

有一天我也死了,我不会感到不高兴:因为好去跟他会面了;我只会因为不得不把孩子们丢下而感到难过。”两人最后的独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一种矛盾痛苦而又甜蜜的感情。

在凯瑟琳的心目中,即使她因为旧观念而背叛过他,希思克利夫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她对丈夫林顿的爱,“像是森林中的叶子”,而对希的爱“恰似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她时时思念着希刺克厉夫,她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多么爱他;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互相感受到了,因为他比我明白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

3.人物故事中病态的气息

这部小说的整个气氛和故事都是病态和扭曲的,这也许是小说面世时不受欢迎的原因。特别是小说主人公希思克利夫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忍无情的报复手段深深扣住读者的神经。他的病态形象也使他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复杂的人物之一。在希思克利夫临死之前,而耐莉却有许多沉思:“他是个食尸者还是个吸血鬼?我心里暗想——后来我又回想起他从小就有我照看,我看着他长大成人,几乎跟了他一辈子,现在竟被他吓成这样,多么荒诞可笑啊!” 确实他的荒诞复杂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理解。在呼啸山庄,从一开始就是被孤立的,他几乎对所有的人都充满了敌视。他认为林顿是里的窝囊废,他极其贬低林顿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也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以及凯瑟琳对林顿的爱(对她来说,他还不如她的狗或马亲爱)。他同样贬低小凯茜:我急切希望不要见到他。他的出走为的是超过林顿,三年后回来时,他采用身世,财富和地位向敌人报复。同时使敌人的后代堕落,用种种手段后,他拥有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哈里顿也堕落了。他用当年辛德雷对的他折磨方式来压迫哈里顿,也用金钱和地位来反抗两大家族。希思克利夫为自己所有的报复行为沾沾自喜,他把哈里顿捏的更紧,压的更低。他为自己的粗俗而骄傲。强行地给哈里顿一种疯狂的野性,变成同样被狂风扭曲的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希思克利夫比他的敌人们更为残酷,因为这是人性被扭曲后的一种变态的反射。在他野蛮的计划中,他的小儿子小林顿将成为另一个希思克利夫,哈里顿成为另一个辛德雷,而凯茜成为另一个凯瑟琳。林顿将同凯茜结婚。而哈里顿会像希思克利夫那样堕落。让上一代的悲剧重新上演,而控制这一切的是他自己。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希思克利夫快已成为一个战无不胜没有人性的恶魔。不过,在这一切当中也折射出了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尽管人们同情希思克利夫,但看到恶魔般的心态时,人们不自觉地会产生恐惧。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能和凯瑟琳能在天堂重新相聚,带着一身恐惧和罪恶,最后带着微笑死去。他被扭曲了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至死不渝。他坚决不反省他做过的不公正的事,他深信世间有鬼魂,说自己死后就可以进入天堂和自己深爱的凯瑟琳重聚了。“昨天晚上,我是踩在地狱的门槛上,今天我可看到天堂了。”“我几乎已经到达我的天堂了”很明显,他以为自己死后会进入天堂。对于一个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却又拒绝悔改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怪事。由此可见,希思克利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和双重的。体现了善于恶的统一,丑和美的统一。如荒原上的急风骤雨,让人根本来不及接受和适应。所以综合体现出畸形、病态。

而美丽的凯瑟琳小姐的脾气也是那么的如荒原上的急风骤雨。正如她讲的:“我就是希思克利夫”。 她刚刚还在因为父亲忘了带给她的礼物,而气得使劲向希思克利夫身上吐口沫,之后又出人意料地和他很亲热起来。一起赛马做游戏。一个喜欢荒野的女孩忽然喜欢上了鸟语花香的画眉山庄。又急风骤雨的从一个野女孩变成了一个小淑女。然后又不顾一切的嫁给了林顿。在美满的婚姻面前她又狂热地爱着希思克利夫,不顾一切的想见他,虽然她也知道这是要受谴责的。当心中的块垒消化,他的生命也安静地躺到了石楠丛中。她确实属于荒原的,急风骤雨般的她也许正是只有在荒原上才能得到慰籍,希思克利夫也一样。

4.独特创新的气息

4.1小说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

《呼啸山庄》是第一部采用倒叙手法创作的长篇小说,这在当时是一个创造。19世纪的

作家们,像她姐姐勃朗特的《简·爱》,还有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等,采用的都是这样一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且易于为大众接受的的叙事手法。但是艾米莉没有使用这种叙事手法。她为了讲清楚这个发生在两代人身上的复杂故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她在这个完整的故事中设置了一个局外者,一位闯入呼啸山庄的陌生人――洛克乌先生。用他的耳目从耐莉的讲述从故事的中间切入。这时候,女主人公凯瑟琳已死去,希思克利夫正处于极度暴虐地惩罚两家族的第二代的时候,这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使读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时时关注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可是对于当时读惯古典小说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叙事系统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责此书“七拼八凑,不成体统”。各种诋毁不绝于耳。但是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这部作品的所有关注和肯定,都十足的证明了她的构思和创新是伟大的。

4.2这部小说的故事场景在当时来说也是非常新异的。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没有任何对于时代的迎合。这里没有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有的是荒原的粗俗;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只有狂风肆虐下的荒凉;看不到值得仿效的得体举止,而有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也无法感受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有的只是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和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可这些对于当时社会所有的种种陌生对今天的我们来讲,这一切似乎更有新奇感,或是亲切。

结 论

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强有力而又充满激情的书。是爱与恨交织的爱情赞歌;是复仇着咆哮着的病态痛苦;是作者对荒原的深刻理解阐述;是那打破同时代叙述风格的超前,这些独特的艺术气息深深地吸引无数的读者.当现在人们重新阅读与评价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作品时,开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呼啸山庄》也成为西方学者们欲琢磨个究竟的一块玉石。

参考文选

[1] 弗里德里希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第394页——第425页

[2] 李伟昉《外国文学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第148——第153页

[3]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章第七节

[4]吴小东《外国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第99――107页

第五篇: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学 生:范 聪, 长江大学文学院

指导老师:周 霜, 长江大学文学院

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呼啸山庄》是她写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经过百年的时间考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作为小说的主要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在整部小说中最为生动和形象,国内外学者专家对这一形象的研究也并不鲜见,从这一形象的悲剧命运、复仇行为、性格、人性、爱情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本综述立足于当下学界已有的研究,从这悲剧命运、复仇行为、性格、人性、爱情这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借鉴学界研究经验和成果,寻找学界研究的空白,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一、悲剧命运研究

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曾艳在《超越者的悲剧——论<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中“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根据辩证法的善恶辩证关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的异化过程极其导致的悲剧结局进行探讨。”认为“希斯克利夫作为抗争性的人物,一个两难的角色,其报复的结果陷入了动机与结果相悖反的悲剧中,造成了既伤害他人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悲剧。” 【1】而郑砚则在《 希斯克利夫悲剧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中“以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为视点,运用存在主义的相关理论对艾米莉的 《呼啸山庄》进行解读。”认为“悲剧的复仇之路是希斯克利夫自由选择的结果,然而从艾米莉的笔触中依稀可见作者对于这种自由选择的忧虑,在一种极端的情境之下个体的人是否能够逃离环境的约控进行自由的选择依然值得思考。” 【2】刘宝华在《异化的他者——<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命运解读》中指出“希斯克利夫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一生。其悲剧无疑源于他无奈的他者身份。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由于他人性的扭曲异化,使他心中没有了爱的驱动力,而只有恨的无限堆积和报复欲的无节制膨胀,使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变成了横扫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灾难。”从人性异化的他者这一角度进行了解读。【3】李小静在《论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中从自身因素、感情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的原因,认为“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深刻的反映了他所生活的社会以及成长的环境”,

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善良的他被摧残成了一个恶魔,他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4】运用社会现实批评的方法对这一形象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分析。

二、复仇行为探析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版以来,有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复仇行为的评论屡见不鲜。在19世纪,特别是小说刚出版时,评论的主流是对复仇者及其复仇横加指责。大部分评论家和读者更多地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主人公及其行为。他们按照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对该书进行评判。在他们的眼中,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内心的邪恶达到极至的物体”,“一个完全丧失人性的魔鬼”。同时,他的复仇被认为是“彻头彻尾罪恶的暴行”。这类观点充斥于19世纪有关爱米丽·勃朗特的评论之中。A.E.福布朗克和E.P.惠波尔的论点可能是这类评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福布朗克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仇恨、忘恩负义、残忍、虚伪、自私和报复等邪恶品质的化身。”惠波尔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变态的恶魔。歌德作品中的靡菲斯托菲勒斯与之相比会自叹弗如,弥尔顿塑造的撒旦望

【5】之兴叹,连但丁也不会愿意让他与之所描绘的炼狱中的凶魂为邻。” 20世纪,随着很多新的文学批评流派的出现,开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对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肯定。比如李日在《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分析》中指出“由于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的遭遇和凯瑟琳的背叛,他成了一位复仇的恶魔。 他对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贪婪地攫取,并将其当做是自己复仇的工具。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遭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他身上所体现的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我们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生存是弥足珍贵的。” 【6】对希斯克利夫顽强的生命力进行了肯定。孙红岩则从人性角度肯定了其复仇行为,在《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尴尬》中这样论述到:“复仇是尴尬的,但却彰显了爱情的力量,我们说希斯克利夫道德败坏也好,人性扭曲也好,他对凯瑟琳的爱始终是崇高的,忠贞不贰,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女作家正是通过这种曲折表现了人性的不可毁灭,批判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收到了良好的反衬效果。” 【7】张霞则从复仇行为的现代启示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在《由弱势者变为野蛮人的思考——从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探讨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中“从低下的经济地位,来自于周围人群的漠视及被背叛的爱情三个方面,探讨希斯克利夫变态心理产生的根源,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一复仇者的形象及其所隐含的时代因素,并由此讨论其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8】同时也有学者对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如王金娟在《疯狂的复仇者——希斯克利夫和齐灵渥斯形象之比较》中“丑陋外貌、情感变迁、疯狂复仇、悲剧根源等方面对希斯克利夫和齐灵渥斯两者的复仇行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他们的复仇都源于爱人的背叛和人格、尊严的被践踏,他们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牺牲品。” 【9】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行为究竟是该否定该肯定?这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综合各个方面进行多视角,多学科的交叉分析,进行全面的研究的后才能得出答案。

三、性格分析

希斯克利夫这一生动的形象性格有着很多独特之处,其独特的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引起了学界不少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纪玮从童年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对性格影响这一角度在《分析<呼啸山庄>中童年生活对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之影响》中指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斯克利夫本是一个孤儿,被恩肖一家收养,在庄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那时他的性格还是健全的。但恩肖家长子辛德雷的长期虐待和痛失挚爱凯瑟琳的打击,使他最终失去了原本善良的人性。这是一场人性的悲剧,而童年发

【10】生的一些事对他性格的悲剧性转变产生了深远影响。”陈丽娟则从环境角度对其性格成因进行了探讨,在其论文《希斯克厉夫的性格及其成因分析》中论述到“导致希斯克厉夫堕落的原因是缺少爱的环境。环境可以造就人,环境也可以毁灭人,因为‘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环境塑造性格,特殊的环境必然造成特殊的性格’”,“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11】而程慧、叶塑则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希斯克利夫性格极其成因》中用阿德勒的自卑补偿心理理论及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对希斯克利夫的性格成因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的自卑情结的角度来透视其内心世界,“试图说明人物性格形成的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动因。” 【12】

上一篇:冒险岛恶魔猎手打boss下一篇:名人传读后感500字4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