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感官总动员教案

2024-04-15

5感官总动员教案(共8篇)

篇1:5感官总动员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耳、口、鼻等器官,并能说出其名称。

2、通过听听讲讲、敲敲打打、看看玩玩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探索各种感官的作用。

3、通过感知活动,发展幼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保护自己的感觉器官。

二、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五张桌子,分别放有:图书、卡片;酸、甜、苦、辣的食物;香水、醋、酒、饮料等;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和录音机、耳机、各类乐器;口、眼、鼻、耳等感觉器官的指偶。

2、 让幼儿从家里带一面小镜子,教师也准备一些镜子,供忘记带镜子的小朋友使用。

三、活动过程

1、感知操作

(1)幼儿照镜子,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呀?”(镜子)请小朋友拿镜子照照我们的小脸,看看自己的脸上都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镜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说出它们的名称,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便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或动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并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用镜子看有什么时,应让幼儿照照说说,说说照照。幼儿如认识到五官以外的部位,如眉毛、脑门、鼻毛等应给予肯定,幼儿感知得越仔细,便会对认识自己越感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教师:“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的本领可大啦!老师先不

告诉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去找,我在桌上放了许多好玩的东西,每一组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到每组去玩一玩、找一找。等会儿说给大家听,看谁能把它们的本领给找出来。”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尝、敲、听、 闻,问幼儿:“你在干什么?”(看书)“你用什么看书?” (眼睛)“你在干什么?”(吃苹果)“你用什么吃苹果?”(嘴巴)

(4)听到铃声围坐在老师身边

2、理解讲述

(1)提问:“刚才,你玩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在哪里玩,为什么呢?”

(2)教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玩了许多东西,有的说最喜欢看书,因为书很好看,上面还有许多知识;有的最喜欢敲打乐器,因为它的声音很好听;有的喜欢吃糖果、桔子、饼干,因为这些食物很好吃,营养也很丰富;有的喜欢闻香味,因为香味很好闻。”

3、内化迁移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几位小客人,你们猜猜它们是谁?”

(2)出示纸偶:眼睛、嘴、鼻子、耳朵,“嘿!你们好!认识我们吗?(……)对了,我们是你们的好朋友眼睛、嘴巴、鼻子、耳朵。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我们会干什么吗?”

(3)幼儿讲述

(4)小结:“你们说得真好,我‘眼睛’除了会看书,看电视,看风景以外,还能看许许多多东西,没有了我‘眼睛’什么东西也看不了,你们可要好好保护我呦!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患近视眼的。” “我‘嘴巴’的本领也不小啊!除了能吃东西,还会唱歌、讲话,还会呼吸呢!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不要让我吃不干净的东西,也不要一天到晚大声讲话否则我的嗓子会疼的。” “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鼻子’,我除了能闻到各种气味,还会呼吸,我可是很重要的。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呦!记住,千万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否则我就不能呼吸了。”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耳朵’,我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要好好爱护我,不要把东西塞进耳朵里,也不要乱挖,否则我的耳朵会聋掉,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5)结束:音乐游戏“小手爬”。

篇2:5感官总动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灯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2.过程与方法:

在做品茶和观察蜡烛活动中,能够发现并交流事物的更多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生活,实事求是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难点:在品茶和观察蜡烛的活动中能够说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打火机,一大杯水

学生分组材料:分别装有少量绿茶,红茶,菊花茶的纸杯三个,蜡烛一支,吸管三根

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感觉器官。

师:小朋友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了人身体上的感觉器官。那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小朋友们记得有哪些感觉器官?

学生回答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皮肤感觉软硬冷热等等。

2.授课:

(1)观察蜡烛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感觉器官,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的手中有一个蜡烛,每个小组拿到后用我们刚刚说出的观察方法好好观察蜡烛,并打开实验册第五页把你们观察到的写在实验册上,最后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师提示观察蜡烛不能用嘴巴尝的方式。各小组领取一个蜡烛开始观察,观察结束后学生回答蜡烛的颜色,形状,闻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摸上去滑滑的,软软的,油油的。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看到了蜡烛中间这白色的灯芯,那么这白色的灯芯是做什么的呢?(学生回答点火)很好,那么现在我们就把蜡烛点燃,观察点然后的蜡烛,告诉老师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也不要忘了把你们观察到的记在实验册上。

老师把每一小组的蜡烛点燃,提醒蜡烛点燃后不能直接去触摸但可以将慢慢 靠近来感受温度。师:现在好多小朋友都有了许多新发现,但是点燃的蜡烛温度很高,那我们把它吹灭后再来闻一闻它的气味。

老师倒数321,学生把蜡烛吹灭,闻了闻蜡烛的气味,实验结束。学生回答蜡烛会融化,白色灯芯会变黑,有烧焦的气味等等。

(2)品“茶”活动

师:在刚刚的观察蜡烛活动中,我们有一个感觉器官没有用到,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吗?(用嘴巴尝)下面我们进行的实验就需要我们的嘴巴里的舌头了。老师会给每个小组发三杯饮料和眼罩,首先我们只用小眼睛和鼻子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三杯饮料分别是什么?

老师将饮料发给各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学生回答,可以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分辨出可乐雪碧芬达。

师:刚刚好多小朋友都正确说出了三种饮料雪碧可乐以及芬达,那么现在老师就增加实验的难度,小组长把眼睛蒙上,其他小朋友给他喝一杯饮料,看看哪个小组长可以猜对。

各小组长用眼罩蒙住眼睛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学生汇报结果。

师:看来刚刚那个实验没有难倒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请每个小组长把眼睛蒙上的同时也把鼻子捏起来,这时候让他去猜一杯饮料,他还能猜对吗?

学生开始实验,实验结束,汇报实验结果。

师:刚刚的实验有好多小朋友并不是一次就猜出来喝到的饮料。有哪个小组长想说说两次尝饮料的感受吗?

学生回答第一次用鼻子和舌头可以猜出来,第二次只用舌头不容易猜出来。

师:刚刚我们发现只用舌头这一种感觉器官很难分辨出饮料,但我们如果加上鼻子闻,眼睛看是不是很容易就分辨出饮料。那么以后观察物体时能不能只用一种感觉器官呢?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应该把用好多感觉器官一起观察。(3)挑西瓜

师:刚才的实验所有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棒,已经知道了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那么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帮一个忙?图中有这么多西瓜,那个小朋友能运用感觉器官帮老师挑一个好的西瓜呢?

学生回答看颜色,看花纹,拍西瓜听声音,闻一闻等等。

师: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么以后去买西瓜的时候,每个小朋友一定可以帮父母挑一个非常好吃的西瓜的。

板书

感官总动员

眼睛

鼻子

闻 耳朵

听 嘴巴

皮肤

篇3:5感官总动员教案

关键词:退役手球运动员,就业,影响因素

近年来, 随着世界冠军街头卖奖牌、成为无业人员等情况被媒体披露, 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 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有的省区积压的老运动员达几百人。[1]由于中国国内手球运动不普及, 手球运动不能为国人广泛接受, 使得国内众多优秀手球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再就业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G省等5地近5年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了国内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情况, 对影响手球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为运动员退役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提供参考。

1 调查问卷与调查结果

1.1 调查问卷

为调查G省等5地手球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情况, 笔者设计了包括人口学统计变量在内共12个项目的调查问卷。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半开放式作答的方式设计, 问卷制作后通过事先了解到的通讯地址邮寄给5地的手球退役运动员。共发出43份, 回收3 9份, 回收率为9 0.7%。所回收的3 9份问卷的作答完整, 没有缺失值, 作答有效率为1 0 0%。其中, G省9人, B市8人, S市8人, B部队8人, A省6人。

1.2 调查结果

1.2.1 就业率

在39名受访者中, 已就业的有1 8人, 占4 6.2%;未就业的有21人, 占53.8%。就业率最高的是A省, 为66.7%;其余分别是S市的62.5%;B部队的50%、B市的37.5%;就业率最低的G省是22.2%。 (表1) 调查结果显示, G省等5地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找到工作的人员中靠所在运动队协助安排当教练的占17.9%。但退役的运动员不可能都留队当教练, 教练员毕竟占少数, 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必须通过其它途径谋求别的职业。在社会竞争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 对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 较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在未就业的人员中有7.7%的人选择自己创业, 有10.3%的人选择学习深造, 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 增加再就业竞争优势。此外, 有35.9%的人比较彷徨, 较难落实就业意向。

1.2.2 就业渠道

已就业的人员中通过单位协助安排的有7人, 占1 7.9%, 靠朋友关系的有7人, 占17.9%;靠自己成功应聘的有4人, 占10.3%。未就业人员中拟自行创业的有3人, 占总人数的的7.7%;选择在大学学习的有4人, 占10.3%, 没有任何意向的14人, 占35.9% (见表2) 。

1.2.3 就业的工作性质

统计结果显示, 已经就业的退役运动员相对较多从事手球运动教练的专业技术工作, 共有7人, 占已就业人员的38.89%;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办事员工作的有5人, 占已就业人员的27.78%;在服务性行业工作的有6人, 占已就业人员的33.33%。对于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 退役后能担任教练, 继续从事自己专项的专业技术工作是发挥个人的优势, 是较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社会对于手球运动的需求过少, 无法提供更多的与手球运动相关的工作岗位, 因此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相对于运动员整体而言毕竟是少数, 相当大的部分人只能从事临时的办事员工作及服务性工作。

1.2.4 未就业的原因

在未找到工作的21人中, 除了4人正在上大学和3人想独立创业外, 有14人次认为专业不对口是他们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因素。有5人次认为没有学历, 6人次认为无人引荐也是造成他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只有1人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手球运动在我国属于比较冷门的一个体育项目, 手球运动员退役之后再就业面临的是狭窄的就业领域。国内手球运动的不普及, 群众基础差, 社会对手球专业的人才需求少, 这对于手球退役运动员在凭真实本事竞争的社会中就业毫无优势可言。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地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率具有较大的差异, 就业率最高的为6 6.7%, 最低的为2 2.2%。不同地区安置退役手球运动员的社会条件不尽相同, 就业率高的地区可能将手球运动项目作为传统优势项目去扶持, 从而需求手球专业人才也较多, 能给予退役手球运动员提供的工作机会就相对较多, 就业率最高的A省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而退役手球运动员再就业率较低的地区, 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地区的手球队伍在以往的赛事中成绩并不理想, 未将手球运动作为传统的优势项目加以扶持;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专业运动员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有关。就业率低的B市、G省的手球运动并不是传统优势项目, 而且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对人才各方面能力需求较高能力, 退役手球运动员未能满足该地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因此, 对于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 运动员所在的地区对于他们的再就业存在重要的影响。

2.2 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受访的39名退役运动员的退役平均年龄为29.5岁。其中, G省和B部队的退役平均年龄最小, 分别为28.3岁和28.5岁;B市的退役平均年龄最大, 达到3 1.2岁。 (见表3) 平均年龄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地区的就业率最小, 而其他的3个地区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样本的年龄跨度较小, 年龄的因素在此与就业率并不呈现出必然的相关关系, 既不是正向相关, 也不是负相关。但就样本的平均年龄而言, 较我国正常退役运动员的年龄偏大。我国大多数运动员退役时的年龄都是在26~28岁之间, 有些运动员可能在30岁以后才退役。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录用的人能否给他们更多的效益, 大龄的运动员在没有第二职业技能的情况下, 再就业之路就更为艰难。

2.3 伤病对就业的影响

在所有受访的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 膝部是他们受伤的主要部位, 有27人膝部曾经受伤。同时, 有11人腰部有伤, 少数人在肩部、心脏和跟腱有过受伤史。个别接受电话访问的退役运动员表示:“如果不是自己受伤比较严重, 可以留队当教练, 也可以选择到其他的队当教练”。而其个人由于受伤比较严重, 许多用人单位都表示为难, 而不得已选择自己创业。可见受伤程度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存在较大的影响。

在竞技体育中, 由于其运动员不断挑战体能、技能极限的客观发展规律, 这样的竞赛和训练潜伏着相当大的危险性, 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 长期违背生物活动规律的高强度训练, 极易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害, 甚至有可能丧失生活能力。[2]专业运动员长期在不断地挑战体能、技能的生理极限, 这样的训练强度对运动员的身体会有一定的伤害, 在比赛和训练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受伤事故, 这些伤病对运动员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伤严重者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就业。

2.4 接受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在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 有27人在现役期间参加过文化课程的学习, 但是参加技能培训这方面就要相对差得很多, 只有2人在现役期间参加过除专项训练以外的技能培训。这样的结果导致手球运动员退役后除了拥有自己的专项技能外, 再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巧合的是, 1 8名已经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全部都在现役期间参加过文化课程的学习, 可以认为参加过文化课程学习比没有参加过文化课程学习的退役运动员更加具有就业优势。有学者就认为, 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3]长期以来, 我国运动员都是从事专业化的训练, 很多运动队放弃了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 使得运动员与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的文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专业化的训练体制下, 管理部门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专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导致运动员从小不重视文化学习。加上我国的现行体制都是只注重运动成绩, 更助长了运动员重视运动成绩, 忽视文化学习的风气, 这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非常不利。

2.5 文化程度对就业的影响

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人有23人, 占总人数的66.7%;有8人大专毕业, 占总人数的20.5%;而只有高中、初中文凭的人员分别是3人、2人, 分别占所调查人数的7.7%、5.1%。其结果是, 高中、初中学历者全部未能就业, 18名就业者中有16人有大学本科文凭, 2人有大专的毕业文凭。可见, 具有较高的学历者在就业中有明显的优势。样本中有6 6.7%的人有大学本科文凭, 但现实的情况是, 大学培养的大量的人才促使了用人单位出现了对人才学历的高消费现象, 本科文凭在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是应聘工作的最低文凭。而大部分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 文化课上的很少, 奥运冠军更是专注于比赛项目的训练, 这就使得大部分的运动员没有学历, 只懂体育专业。[4]而就算有学历, 其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也要比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大学生弱。由于上述的原因, 退役运动员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在科学文化方面的低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这对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 增强其退役就业的竞争优势

在调查中, 97.4%的退役运动员认为我国运动员现役期间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 其中有59%的退役运动员认为对就业非常重要。这是退役运动员经历过艰难的求职之后的深刻认识, 对体育管理部门和现役运动员都是饱含善意的提醒。退役运动员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 在考虑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制度安排方面, 除了要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自主择业等措施外, 对退役运动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5]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 是造就新型复合型运动人才、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举措。

3.2 应制定相应的安置制度, 避免不同地方各自为政

现实的情况是, 不同的地区在安置退役运动员时,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 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安置方法, 条件好一点的地区就安排好一些, 条件差一些的地区就安排差一些, 或者干脆就发一点退役费后等退役运动员自谋出路。国家应当在对运动员的安置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 明确规定运动员退役之后各种事项的安排。如在运动员暂时无法安排就业时, 应针对运动员的情况在就业指导和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等等。从而解决好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使运动员更加专心自己的事业, 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3.3 加大体育科技体制改革力度, 不断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

手球运动员不仅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 更要从实际出发, 着重解决好科学训练的问题, 按照科学规律安排好训练和竞赛, 运动员在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 既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又能以健康的身体状况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避免运动员退役之后由于伤病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体育主管部门对其退役后的就业和生活可采取扶一把、送一程的多样化手段, 而不能仅仅单纯的按章办事, 应多采取适时实地地跟踪。

参考文献

[1]周庆生.从无情退役到友情安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09~11.

[2]严文刚, 刘志民.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 2005 (3) .

[3]蒋兴宏, 王宇, 张淑, 方华.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

[4]孙莉莉, 郭艳娇.对我国运动员退役归宿问题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 2007 (1) .

篇4:感官总动员 妙趣横生

论证的思路:一线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缺少生机,偏离儿童而‘独行’的现状引发的思考→尝试用“眼、耳、手、脑、口”等多感官合作、探讨、生成,在紧张地智力、情商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生命的体验。

[关键词]自主观察 充分调动 多种感官 有挑战性的问题 敢于想 “失聪”

在课堂上,有的教师能迅速进入状态,有的却迟迟找不到感觉;有的教师能谈笑风生,与学生水乳交融,有的却教、学脱节,两层皮贴不到一块儿;有的教师能抓住矛盾,得心应手地展示教学过程,有的却一门心思只顾急急地演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的教师能机智地处理‘意外’而恰到好处,有的却面对‘不测’而手足无措……所有这些区别的形成,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未能抓住师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能动性。笔者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去阐述课堂上人体感官的运用。

一、动眼,课堂上开启心灵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把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今天,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而不能只是满足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课前主观编拟的教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善于观察更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小伙伴们”,那当然都是“他”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于是由于这一女生的细心观察而引发了深刻的讨论思考。这时,只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找出了更多的理由:

“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在这故事里作者把鸭子是当人来写的,会说话,所以当然要‘他’。”

“如果一面丑小鸭叫‘哥哥’、‘姐姐’,一面又用‘它’来称呼,这就不统一了。”

……

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认可,用‘他’没错,但认为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观察的呵护。争论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得到一个结论。

我省优秀青年教师虞大明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的片断颇能说明老师课堂上细心观察的重要:

师:读得不错,只是面部表情不到位,有点儿阴沉。同学们看到如此形状多样、如此神奇的五彩池激动吗?(齐答:激动)你们激动的时候脸上会怎样?

生:会哭。

师:是啊,流泪是激动的最高境界。像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很激动,往往会热泪盈眶。但是,激动的时候脸上多数是笑眯眯的,来,请大家露出灿烂的笑容,把这个句子读好。(生齐读,以愉悦的神色读得很入神。)

师生的课堂观察不同于一般的“看”。“看”只是通过视觉器官吸收和理解图像信息的行为,那是大自然赋予的礼物。而师生的课堂观察,它同时还是一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前提下,学生自主观察的学习、教师细心观察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

二、动手,课堂上感性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我更觉得“百见不如一试”。不去

自己动手试试,又如何能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中,又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呢?

我在上习作辅导课《做不倒翁》时的一点设计颇能体现我的这一想法:

师: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做了不倒翁,大家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吧!现在大伙儿来交流一下。

生:做不倒翁要先把蛋壳捣干净,我在做的时候,发现蛋黄很难倒出来,就想了一个办法,先把蛋壳一端戳一个小洞,再把细棒塞进蛋里搅一搅,这样,蛋黄就容易流出来了。

生:我在做的时候,发觉帽子的材料不好选,选白纸吧,太软,立不住。后来,选了一张硬纸,可胶水老是胶不住,正在犯难时,我发现桌上有一个刚刚吃剩的“亲嘴小麻子”的盖子,拿来一试,嗯,刚刚好,还不用上色呢!

……

本次习作,我将教材的要求——“看老师做不倒翁,按步骤写下来”,改为“学生自己试着做不倒翁,再把过程和体验写下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举措,实际上是“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理念了然于胸。按要求,孩子只是看客,追求的是统一;而我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在失败中接近成功,这不仅为学生提拱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而且也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独特感受”作了扎实的铺垫。

三、动口,课堂上激情碰撞

问题是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以认为问题是创造的源头、探究的动力。正是以问题为核心才能让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充分展示认知建构过程。问题有难有易、有深有浅、有大有小,应极力避免烦琐的“满堂问”,尽量使问题富有“挑战性”,即解决它既不是易如反掌,也不是味同嚼蜡,而是足以吸引学生的倾情投入,能激发生命的问题,从而使课堂上激情碰撞。怎样的问题才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呢?

一位老师导读《狐狸和乌鸦》一课。一位小朋友提出: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当,才被骗走了那片肉,难道乌鸦不会想办法把肉再夺回来吗?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步骤,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呀,我们应当好好想个办法,乌鸦怎样才能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

于是,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大家跃跃欲试,都想说说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

“狐狸叼起肉正想钻进洞里的时候,乌鸦应该飞下去,狠狠地啄它的头,狐狸疼得大叫起来,嘴巴一张,肉就掉在地上,乌鸦就可以把肉叼回来了。”

“我觉得啄头皮不一定管用,狐狸的头皮很硬,应当啄它的眼珠,狐狸才会痛得大叫起来。”

……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挑战性使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方法,都会牵动全体学生的连锁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修正或互补,思维在碰撞中真正被激活了。由此让学生的嘴动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语言上、思想上的激情碰撞。从而引起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真正刮起一阵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交流风暴”。

四、动脑,课堂上思想交汇

生活方式的转型,促使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乐于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了,这无疑是好事。但是在课堂上应该如何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乐于敢于去想、去创造性地动脑,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此类机会。

《麻雀》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在学习时老师要小朋友设想: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样做?

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实话实说,展示了生命的原生态:

“我不敢冲下去跟猎狗斗,我怕……怕死。”

“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活,还多搭上一条命。”“老麻雀当时只想到不能眼睁睁看着亲骨肉被吃掉,必须保护它,

就冲下来了,根本就不会想那么多。”

这可真是孩子自由思想的展示、交汇、碰撞和升华。孩子们有直言怕死的;有主张保存实力的;有敢于勇往直前的。真正在脑子中刮起了一阵“头脑风暴”。认识有是非对错,但能想啥说啥,本身就值得肯定。敢于想,思维才会活跃;敢于想,生命才会有创造。

五、动耳,课堂上心灵相约

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于教师的耐心倾听。这种耐心倾听的沟通,不仅是唤起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的重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赖以健康推进的载体和动力,更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是师生之间的心灵相约。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一节作文课正体现了教师倾听的重要意义:

一位学生口述:“暑假里,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在这一般老师可能会忽视的话里,贾老师听来却并不如此。他马上说:“这个开头不错,但句子有几处地方还得改一改,你们听出来了吗?”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发现:

(1)、暑假年年有,是哪一年的暑假,要交待清楚;

(2)、“我和爸爸”不妥,孩子去杭州,用“我随爸爸”更合适;

(3)、“有幸”放在这里不当,上海到杭州很方便,如改成“我有幸随爸爸…… ”会更好;

(4)“去杭州”干什么要交待清楚,因为前面交待是“有幸”,因此加上“去游览”比较好。

教师的课堂倾听,它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责任。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不忽视来自学生主体的微弱反馈,才不会形成可怕的课堂“失聪”,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

正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中,兴趣是一种对人的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动力。若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师生的“口、耳、眼、手、脑……”,使各器官都能充分发挥学习的功能,那课堂上必会展现出一片勃勃生机,那新课标精神真正在学生学习中落实也就在眼前。

[参考文献]

1、《儿童感官综合训练实用手册》杨 霞叶 蓉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蒙特梭利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蒙特梭利意大利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5感官总动员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各种感官,并了解眼、耳、鼻、舌、手的用途。

2.能尝试利用人的感官进行感知,对感知到的信息细心体会。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材料:

各种质地不同的球、酱油、醋、香油、盐、糖、三种不同音乐的乐器。

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通过图片让幼儿找自己的各种感官,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五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呢?(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老师今天请来的好朋友,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猜猜它们能干什么?请你试着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它们。

2.尝试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体会感知到的信息。

(1)出示三个不同的球,请小朋友用你眼睛看一看,这三个球有什么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

(2)出示三种乐器,让幼儿听每一种乐器的声音,然后闭上眼睛再听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出示酱油、香油、米醋、请幼儿用鼻子轻轻闻一下,辨别一下它们的气味,它们分别是什么气味的?

(4)出示糖、盐,请幼儿想一想怎么区分它们?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呢?

(5)展示各种质地不同的球,请幼儿用小手摸一摸,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的球光滑,有的球粗糙等)

3.通过小结,让幼儿感受到感官的重要性。

人体感官对我们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的小朋友却不知道怎样保护它们,以致让它们受到伤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小朋友一定要牢记,保护好自己的感官。

篇6:5班月考动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思想上专注学习,全身心投入,在行动上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及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抓紧时间做全面认真的复习,尽力取得好成绩。

2、引导学生重视考风考纪,做到诚实做人,诚信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3、借鉴优秀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继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班会时间:第十节课 班会地点:高一(5)班教室

很快,我们就迎来了学校组织的第一次月考今天以此为主题,在本班召开一个考前动员班会。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其作用除了对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之外,还能让教师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教学措施的调整提供全面的客观的依据。通过考试,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明白自己的位置,促使自己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从学习结果的反馈中,及时获得矫正信息,调整今后的学习。

因此我希望大家都以认真、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这次月考。借此机会,我希望大家对这次复习备考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1、思想上:专注学习,全身心投入

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他所说的“一心”就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不受任何干扰。在学习竞争中,最关键的就是集中精力,一心一意紧紧把握每时每刻,提高自己的学习竞争力。为顺利完成本学段的学习任务,考出好成绩,我们要聚精会神,专注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当中去。

2、行动上: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及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

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是人的必然,世上从来就没有过目不忘的人,因此每个学生要重视考前的复习。“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习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在科任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考试同样是一次行为习惯规范的考验。我们要求做到:

(1)考前认真清场,不在课桌内留不该留的东西,只带考试要用的物品,如:笔、尺、橡皮、草稿纸等进入考场。

(2)考试时应认真安静地答卷,有不清楚的举手问监考老师,不得私自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不得夹带与考试有关的东西,不得玩弄手机,一经发现,不管是否有作弊行为,均以作弊论处,作弊不管原因都要给予警告处分,并且该科成绩以零分计算。

(3)考试拿到试卷后,应在规定时间、规定地方答题,除在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班级外,不在其他地方乱写。此外还注意答题技巧,格式要求,避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开考铃响前不做试题,结束铃响后立即停止答卷,及时收卷。考试总是紧张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既要重视考试,又要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考试时要紧张但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一定的焦虑但不能过于焦虑,要沉着冷静,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要科学对待考试,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考题你容易人家也容易,因此遇到容易的不要忘乎所以,要细心谨慎;考题你难人家也难,因此遇到难题莫惊慌,要认真思考。许多人考不好是因为粗心大意,把会做的题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题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

3、作风上:诚实做人,诚信考试,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考试还是一次做人品行的检测。考试时应认真安静地答卷,有不清楚的举手问监考,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不得夹带与考试有关的东西,一经发现,不管是否看到,均以作弊论处,作弊不管原因都要处分并,协助作弊同样论处。考试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学习上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勤奋才有成果,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能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相反会让自己失去诚实的宝贵品质,同学们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考试作弊学校将给予严肃惩处。希望同学们切勿因小而失大。

4、在学习上,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在数理化方面:(1)培养对学科的兴趣;(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领会其实质;(3)必要量的练习,练习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定理、公式的手段;(4)记住几道典型的习题,举一反三,关键是多思考

在学习计划方面: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使自己做任何事心中有数,这是经济地安排时间的首要条件,同时,要明确计划的实施过程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要时常反省自己,是否已按计划行事,是否具有落实行划的具体措施,如果计划未能按时完成,就得分析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如果是因主观上没有按计划行事,或坚持了一段时间因缺乏坚强的意志而半途而废,那就得努力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考出优异的成绩,告慰辛劳抚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勉励辛劳攻读的自己。但考试成绩必然有差异。考得好不可沾沾自喜,要自找差距,争取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就应该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考得不好也不可灰心丧气,要仔细分析找原因,争取下次打个翻身仗。大家都正从一个个不懂事的儿童长成颇有成人感的青年,应该学会正视现实,学会适应环境,学会自尊自重。

篇7:教案(多感官)

课题:复习课(图形配对游戏箱)场地:多感官训练室 教学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同学们对不同形状图形的认知,相对应的音乐给予反馈训练听觉能力;提高同学们手、视、听觉综合协调能力,提升图形认知能力。教学过程:

1.让同学们依次排好队,老师逐一对学生进行训练。2.步骤:

(1)打开红色电源开关,通电时内置红色指示灯变亮,开机提示音,完成开机。

(2)开机后,使用过程中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组件放在相对应的槽里,会发出相应的音乐。

(3)可通过面板上“模式”键切换不同的模式,模式不同音乐风格不同。

(4)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产品附带的USB音乐下载线通过“音乐下载”接口更换产品音乐。

篇8:粉红塔感官活动教案

教具构成: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认识物体的大小关系。

2. 通过视觉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了解递增递减的关系。

3. 发展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粉红塔进行排序,进行错误控制,粉红塔伴随记忆练习。

3. 三段式教学:认识最大的、最小的。

4. 请幼儿尝试操作。

5.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粉红塔排序。

错误控制: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拿取粉红塔的过程、粉红塔搭高排序的过程。

注意事项:每次只拿一块,拿时从最小的拿,放时从最大的放。

活动名称:感官——粉红塔3

教具构成: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顺序性。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操作过程:粉红塔水平排列,按大小进行排序。

3. 请幼儿尝试操作,对粉红塔进行造型。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粉红塔的多种造型

错误控制:教师、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粉红塔的.造型过程,幼儿拼搭造型后的成就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5感官总动员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感官总动员05-10

感官总动员教学设计05-03

感官教案04-20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04-07

感官04-11

感官检验05-06

感官评价总结04-09

调动感官写作05-16

《感官王国》06-08

感官营销战略论文04-15

上一篇:讲坛主持词下一篇:老艺术家书画院挂牌仪式流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