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主持词

2024-04-15

讲坛主持词(通用8篇)

篇1:讲坛主持词

道德讲堂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观众: 大家好,下午好!欢迎来到图书馆 “道德讲堂”身边人讲身边事系列,我是主持人。

为了号召广大群众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形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良好道德风尚,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区志愿者协会和高明讲坛联合推出“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将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道德模范作亲身讲述,提升亲和力和可信度,让观众在倾听中感受社会美德的强大正能量。今天是首场道德讲堂首场,以论坛的形式开讲,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每月推出一场道德讲堂。

今天作为首场正式开讲,我们特别邀请了区2名道德模范作为嘉宾做客讲坛,通过讲述他们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介绍高明区志愿服务发展过程及社会贡献,读白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成长的心路历程,引领大家共同探讨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

下面让我向大家介绍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两位嘉宾的故事,现在请观看视频简介: 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相信大家都有所感动,他们在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去共同学习。现在请让我们详细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吧。

现在有请李老师来讲讲他的故事 嘉宾发言

点评: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李老师不但培育了千百的桃李,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传递出爱与奉献的力量,这既是一名优秀老师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一个讲责任、讲奉献的公民形象,值得广大朋友去学习。

接下来,我们请今年刚刚获佛山市美德之星称号的关老师来讲述她的故事。嘉宾发言

点评:身为区青年志愿者(义工)协会秘书长,她将志愿者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了真实的演绎,无愧于美德之星光荣称号。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所奉献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带领我们区志愿者协会的义工队伍,形成了一股更大的力量,推动着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向前发展。

谈一番感悟

主持人邀请论坛嘉宾各自发言讲述自己志愿服务经历和经验; 主持人和特邀嘉宾,针对主题进行经验交流、发言;

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让我们来进行一下互动,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今天的感悟。

(邀请现场观众等进行互动。)

谢谢大家的精彩发言。

各位听众,道,源于教育;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的希望今天走进道德论坛的每个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在平凡的工作中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以良好的道德树立志愿者的形象,发挥群众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举办一系列的道德论坛讲座,努力建设一个崇德扬善的平台,相信接下来每一期的主人公都能带给我们灵魂的触动,希望大家继续积极参与,共同做一个“讲道德、讲奉献”的现代文明市民。

今天,我们本期的道德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篇2:讲坛主持词

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宣布宁县二中首次“文化论坛“正式开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文化论坛是我校育人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我校的对外交流的窗口。本着“服务学生,发展教师,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宁县二中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质量”的目标。文化论坛在形式的选择上力求灵活多样,在内容的安排上瞄准高考,在内涵的拓展上坚持丰富新颖,在品牌的打造上着眼德智并举。

曹操是一个历史人物兼文学形象,他是复杂多面的,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研究对象,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论坛的焦点话题。

今天,我们论坛为大家请到的是我校资深的葛自勇老师,葛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擅长诗词文赋的解读与创作,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将以全新的视角,从人性的角度引领大家《走近曹操》,为我们揭开曹操之谜,大家欢迎,欢迎葛老师上台演讲!

结语:好,感谢,感谢葛老师!在葛老师刚才的精彩讲解过程中,想必大家对曹操这个历来被称之为“奸雄”的形象从内心深处又进行了一番新的审视,也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可能也有许多问题要提出来,那就请现场提问,葛老师将为你面对面解答。

篇3:例谈会议主持词开场白写作方法

一、开门见山式

会议主持词开场白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写作方法, 一般是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 让听众直接知道开会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快速进入主题, 此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易学易写, 但值得注意是, 不是所有类型的会议主持词的开场白都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方法一般经常适合于工作例会或者临时召集的会议, 会议规模较小, 会议听众不多。例如, 一个会议主持词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今天会议主要内容就是认真贯彻学习在市委十五届全会市委书记××同志, 市委副书记、市长×××重要讲话精神。还如:今天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主要内容就是总结回顾上半年工作、研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谋划部署下半年工作安排。此两篇会议主持词开场白就是直接进入主题, 让听会者快速进入角色, 明白是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会议。

二、气氛烘托式

一般在一个地方举办规模较大、层次较高, 邀请的嘉宾涉及广泛等重要性会议, 譬如国际性的物流博览会、精英对话合作论坛、产业招商说明会以及国际体育赛事盛会等, 此类会议主持词开场白就会经常用到气氛烘托式。气氛烘托式就是巧妙地结合会议举办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季节气候时令, 既能潜移默化地宣传举办所在地, 又能体现主持词撰写者的文采。例如一篇主持词开场白这样写道:六月××嘉宾云集、群贤毕至, 在这耕耘希望、收获未来的美好季节, 我们相聚在山海相拥、景色宜人的浪漫之都——×××, 共同见证2015×× (×××) 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洽谈会暨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这个会议是国际性医药合作交流会议, 主持词的开场白就可以采用气氛烘托式, 通过叙述这个会议所在举办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再结合特殊时候的季节, 较好烘托了大会的气氛, 起到了“宣传推介本地、巧妙进入主题”的双重效果。

三、背景嵌入式

运用背景嵌入式开场白就是为会议的主题进行铺垫, 通过结合国内国际大背景, 把会议的召开放置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背景下进行阐述。进而说明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当今, 国际产业合作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产业“走出去”交流和“请进来”合作逐渐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 企业与企业强强联合, 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技术深度合作是我们应有的抉择。因此, 我们今天在此召开×××市产业合作推介会。此篇会议主持词在点出会议主旨之前, 从国际大环境下产业合作方向进行了一个背景陈述, 为会议的主旨进行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四、目的意义式

目的意义式的会议主持词开场白是各类主持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式, 它能很好地说明召开会议的目的和意义, 进而引起听众的关注点和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笔者将上述气氛烘托式的示例通过加工调整完全可以把它改为两个目的意义式的开场白 (如例子一、例子二) , 也会起到另一种不一样的效果。例如一:为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交流和合作, 促进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及项目与连云港市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发展, 今天, 我们在这里共同召开2015×× (×××) 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洽谈会暨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20届年会。我们还可以这样表述, 例如二:今天, 我们怀着服务发展、携手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愿望, 在这里举办2015×× (×××) 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洽谈会暨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20届年会, 主要目的是搭建对接平台, 推介合作项目, 共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两个例子都是目的意义式的会议主持词开场白, 表达效果基本差不多, 两者不同主要在于表达语序的调换和组合, 例如一的例子中, 目的意义放在点明举办这次会议的前面。例如二的例子中目的意义句分别出现在点明举办这次会议的前面和后面, 先后两次表述此次会议的目的意义, 最主要是起强调作用, 其实没有表述的重复之嫌。至于这两个目的意义式开场白和上述气氛烘托式开场白哪个表达效果哪个更好,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笔者认为这要取决于会议的性质、念主持词领导的风格等各种因素决定的。

五、政策依据式

国家方针政策和上级领导指示精神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向指南和依据遵循, 会议主持词开场白运用政策依据式的方法, 往往是针对特定场合、特定时候召开的一些政治性、工作部署和贯彻学习传达等会议, 譬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展, 这是全国上下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遵照和执行的, 是中央部署的教育活动、学习活动, 既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也是政治任务。例如,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全市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的通知》 (×××群组发〔2014〕26号) 和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 经党组研究决定, 今天我们召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上述例子说明我们此次会议是根据市委实践办印发的文件精神和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召开的一次会议, 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指示性。

六、摆出问题式

“文章合而时为著”, 会议主持词是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 是为解决某项事情、推动某项工作、达到某个目的应事而作的文书, 摆出问题式开场白体现得非常明显。它就是针对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一些不利现象而召开的会议用到的方法。例如:长期以来, 我市新闻队伍建设虽然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责素质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这次召开全市新闻宣传系统“深化三项学习教育促进新闻工作开展”会议就是结合我市新闻队伍思想和工作实际, 经过研究决定召开的。此例会议主持词开场白首先点出目前新闻工作存在问题, 说明我们召开此次会议的原因, 明显的是应事而作, 进而凸显了召开此次会议的针对性和严峻性。

篇4:会议主持词写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应用写作;会议主持词;格式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212—02

主持词是指在有关会议中,主持人主持整个会议时使用的讲稿,是会议文件的组成部分。写好会议主持词,用好会议主持词,对开好会议,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持词是一种经常接触和使用而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文书。要写好主持词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清特点

主持词与其他会议材料虽然同是会议文件的组成部分,但与它们相比,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会议开始后的第一个讲话材料,是开场之作,能给听从留下“第一印象”。开场白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如“武警?菖?菖总队?菖?菖支队党委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基层党支部书记研讨班”。也可简单介绍一下会议的召开背景、目的,如“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奔小康、建设新?菖?菖的战略决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今天,在这里召开我市科技工作者大会。”无论用什么方法开头,都应该紧扣主题,用精炼的语言吸引听众,自然地引出下文,不要兜圈子。另外,在开场白部分还可介绍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与会人员(包括姓名、身份、职务等),如“光临今天会议的领导和来宾有:中共?菖?菖市委?菖书记、?菖?菖市?菖?菖市长……”、“出席今天奠基仪式的还有?菖?菖?菖、?菖?菖?菖”、“?菖?菖?菖、?菖?菖?菖也出席了今天的对接交流活动”。介绍出席人员时,必须要注意先后顺序,先上级后下级,先来宾后主人。同时对各位来宾的到来,主持者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内容跨度大,贯穿会议开始和结束,这是其他任何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从人的认知角度来讲,一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阶段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刻。会议主持词结尾写得怎样,直接关系到会议召开的效果和影响。在起草主持词的结尾部分时,语言要有鼓动性,内容要有号召性,力求营造良好的会场气氛。主持者要充分展现自信和魄力,正视前进中的困难,但坚信事业能够成功,勇往直前,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从而使会议的效果化作听众的自主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3.串连会议各议项的“红线”,对规定或调节会议气氛、控制和调整会议节奏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不管是写什么样的主持词,都要有条理性。没有条理,主持词将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也无法将整个会议“串”起来。不过,仅仅“串”起来不够,还必须“串”得自然、流畅,衔接得当,这就需要在选词造句时特别要注意考究。如在选择连接词、转折词时,要恰到好处;同一词汇不要多次出现,同一意思要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力求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二、掌握格式

一篇完整的主持词应包括标题、署名、时间和正文四个部分。

1.标题一般由会议名称加文种组成,如《?菖?菖?菖会议主持词》。有的标题在会议名称前加主持人的姓名,如《?菖?菖?菖在?菖?菖?菖会议上的主持词》、《?菖?菖?菖在?菖?菖?菖庆典上的主持词》等。如果是阶段性的主持词,还需要在标题中注明是哪个阶段用的主持词,以免造成混淆,如《在?菖?菖?菖会议开幕时的主持词》《在?菖?菖?菖会议闭幕时的主持词》等。

2.署名一般是写上主持这次会议的主持人姓名。标识在标题之下,居中排列。有的在主持人姓名之前还写上主持人的单位及职务或职称。如果在标题中已署有主持人的姓名,不用重复署名。

3.时间应是主持词使用时的时间。标识在主持人署名之下,一般用小括号括起,居中排列。

4.正文是主持词的主要内容,一般由称呼、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组成。(1)称呼即对与会人员的称谓,如“各位领导、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代表”等,顶格写在正文第一行。主持者视不同的与会人员、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称呼,一般用泛称,如“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等。在特殊情况下,如地位、职务较高的领导、专家莅临下级单位指导工作时,可以针对某位领导,用特称,如“尊敬的?菖?菖司令员”、“尊敬的?菖?菖政委”等。会议开始前要有称谓,主持中间还应适当用称谓,起引起注意、承上启下的作用。(2)开头即宣布会议开始。(3)主体即主持词主要内容所在,是主办者根据研究或事先设计的会议进程所做的总体要求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代会议召开的由来、背景、参加人员等;二是介绍会议或活动的主要任务、议程和项目等;三是介绍参加会议的领导、嘉宾并表示欢迎;四是简述会议的重要性、意义,并就如何开好会、确保活动取得成功等提出希望和要求;五是按照会议的规定程序和议程,逐项主持会议。主体部分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会议的总体安排,可先总说、后分说,如“今天的对接交流活动主要有×项议程:一是……二是……三是……”,然后分条说,“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也可直接分条说,如“今天的大會主要有?菖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还可以不明确说有几项议程,如“?菖?菖会议(或仪式)现在开始。首先,请?菖?菖同志致词。大家欢迎。……下面,欢迎?菖?菖同志讲话。……接下来,欢迎××致词……”。值得强调的是,在两项议程之间主持者可以做一个简短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这两项议程能自然地“串”起来,给人以连贯的感觉。在依次介绍会议的每项议程时,切忌千篇一律,要讲究灵活性和多变性,如,不要都用“下面……下面”,可以跳用“下面”、“接下来”、“下一个议程是”之类的话。(4)结尾部分主要是简要回顾会议的情况,对会议(包括领导讲话)进行评价,对会后的有关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最后宣布散会或休会。

三、明确要求

1.清楚议程,认真策划。在写一篇主持词之前,一定要清楚会议的背景和每一项议程,并认真分析每项议程之间“孰轻孰重”,然后确定议程的一二三四项。排列顺序的过程就是“串”、“联”主持词的过程。确定每项的顺序,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法则,但要坚持便于会议的顺利进行、提高会议的整体效果和符合逻辑的原则。确定好会议议程顺序以后,再认真考虑如何写开场白、如何形成高潮、如何结尾,这都是主持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潜心研究、认真策划。

2.灵活应变,搞好衔接。主持词是断断续续的讲话,又是连接整个会议的链条,一定要总览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巧妙引导。为了保证会议的质量,主持词在实施过程中,文字表述要和当时现场活动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必要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和环节,以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不断调动气氛,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简明扼要,干脆利落。主持词是主持人主持整个会议时使用的讲稿,是会议文件的组成部分。但它只是将会议议程串起来的红线,与会议的其他文件相比,一般篇幅不可能太长,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因此,会议写作主持词时应做到简明扼要,干脆利落。

4.因会制宜,勇于创新。会议主持词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内容的活动,采用不同的语言和风格。比如,法定性会议与临时性会议在语言和风格上肯定不一样。有的单位领导喜欢一字不漏地念稿子,有的单位领导喜欢临场发挥、侃侃而谈。在写有讨论议程的主持词时,就更要善于应变、灵活多变,如,“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大家就……等问题发表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并就……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用省略号省略的问题都是随机的,很难预见的。还有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都需要在起草主持词时,力求考虑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每篇主持词的个性和特色,勇于创新,不能是“老一套”。

5.突出重点,统一认识。每个会议都有自己的主题,议程安排是围绕会议的主题来展开的。因此,主持词也必须充分体现会议的主题。也就是说,安排什么议题,哪个议题在前等,都要体现会议的重点和中心,以便大家统一思想,集中精力解决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要因为把无关紧要的议程安排进去后,分散代表们的精力,影响了会议主题集中体现。

6.前呼后应,上下连贯。这也是主持会议的技巧。围绕会议主题,主持词要充分体现为主题服务的思想。要通过上下连贯,有效地统一大家的思想,凝聚大家的力量,沿着主题的脉络去思考、去讨论。对会议收获要有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或引用经典发言。对落实会议精神的要求,要具體明确到单位和个人,以收到良好的会议效果。

总之,只有认清意义,把握特点,掌握格式,明确要求,才能提高自身撰写会议主持词的水平,提升会议主持词的办文质量。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写组.讲话材料的写作[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4.

[2]马伟胜,黄伟.常用主持词写作规范与技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Some Problems to Be Considered in Writing the Hosting Remarks for a Meeting

LI Lai-gen

(Shanghai Politics Institute of CAPF,Shanghai 200435,China)

Abstract:The hosting remarks for a meeting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meeting documents.Well-worded and nicely presented hosting remark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aving a good meet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s expected for it.As a kind of document,the hosting remarks for a meeting are familiar to us and yet often ignored.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writing for hosting remarks can be improved by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meeting and a solid command of the format.

篇5:名师讲坛主持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XX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XX教授,为大家作题为“XXXXXXXXXXXX”的讲座。请允许我代表XX大学XX学院党委、行政及一万多名师生员工对曾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名师讲坛”作为学院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取意于XX文化与XX育人理念,希望在这竹造幽香,茶添清香的秀美环境中为广大学子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提高同学的综合素养。在学院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场名师讲座,涉及建筑艺术、法律文化、人生规划、人际交往等等。今后,名师讲坛将继续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开展学术讲座及相关活动,期待着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凡积极参加名师讲坛各种活动的学生,均可获得相应人文素质教育学分。

在讲座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向大家介绍xxx教授。xxx老师是xx大学xx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xx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xx市首届理论经济学术带头人,xx市经济学会副会长,xx市统筹城乡学会副会长,“xx市十佳读书人”、“影响xx经济风云人物”。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央视《百家讲坛》作“xxxx”和“xxx”的演讲。发表论文xx多篇,出版个人著作xx多部,在全国作经济、管理、励志等方面的报告xxx多场,受到广泛好评。

篇6:单位读书讲坛主持词

单位读书讲坛主持词

同志们:

“XXXX市专家讲坛”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深入基层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专家讲坛举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今年,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将继续举办“XXXX市专家讲坛”。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上海明德进修学院院长张声雄教授为我们作专题报告。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张院长的到来表示欢迎!

张院长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院荣誉院士、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推进学习化社区工作委员会顾问、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建学习型城区专家组专家、新加坡远见管理顾问公司顾问团顾问,是我国较早研究并向全国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现代管理理论的著名学者之一,在国内学习型组织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高的知名度和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十年来,在国内28个省市和党政机关、著名院校讲学2100余次,参与对宝钢、大众汽车等百多家大型企业的培训、咨询工作。1999年7月他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99世界管理大会,并发表论文《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荣获(金质)贡献奖。曾应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给高级主管MBA班就“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讲学。主编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一书被上海市确定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一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张院长此次XXXX之行,必将对我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创建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今天,前来聆听张院长专题报告的人员有:市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直工委、市政协机关全体同志、驻村工作队员和大学生村干部等,共计400余人。

下面,报告会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院长为我们作报告!

同志们,刚才张院长围绕“学习型党组织与创新”为我们作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张院长重点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性质、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学习型组织与创新、究竟什么是“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共享与速度这五个方面,阐释了“学习型组织与创新”这个主题。张院长的报告,高屋建瓴、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张院长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今年2月28日,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的表率”。今天上午,我们又听了张院长的报告,希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张院长的报告,进一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为把XXXX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于这次专题报告会,我们进行了全程录像,将在电视台安排专题节目播放,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收听收看。

篇7:独秀大讲坛主持词(第四场)

一、开场白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领略大师风采,聆听智者声音”,欢迎光临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暨独秀大讲坛现场。独秀大讲坛是我校一个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讲学的校园品牌学术活动。我们的宗旨就是使每一位师大学子能够真正开拓视野,博采众长。

二、介绍嘉宾

今天的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利群教授。欢迎您,张教授!

同时光临本场讲座的嘉宾还有。。。(视情况而定)同样欢迎位老师的到来。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张利群教授。

张利群教授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广西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写作学会副会长、桂林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等职务,出版《庄子美学》、《词学渊粹》等专著,曾荣获全国第三届教学成果奖广西区一等奖,全国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西社科研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奖项

本次张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的主题是:《社会调查实践与调研报告写作》。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张教授!有请。

四、提问互动

感谢张教授的精彩的讲座,那么按照惯例,下面到了现场提问、互动时间。同学们如果对今天这个话题还有什么疑问或感兴趣的方面,都可以提出来和张教授交流。

大家可以举手,会有工作人员把麦克风送到您得身边。

五、签名留念、纪念品、结束

再次感谢张教授的精彩解答,我们有请工作人员让张教授为我们签名留念。请工作人员为张教授献上一份纪念品,以表达我们得谢意。

篇8:讲坛主持词

秉承“建构时代常识, 享受智慧人生”, 诞生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一度被号称为各路专家、学者云集的“开放式大学”, 并经刘心武读红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讲《论语》人气迅速飙升,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评议如潮。受节目模式与收视影响, 各地方电视台争相仿效, 类似节目大量涌现。“掌掴”事件后不久, 另一著名主讲人纪连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百家讲坛》并不是严格的学术讲坛。即便如此, 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到各地的类似节目仍然在坚持, 继续着文化的叙事。那么, 从《百家讲坛》的风生水起到“后讲坛时代”的诸侯纷争, 这其中的传播推力究竟在哪呢?

二、媒介逻辑:消费的盛宴

有关《百家讲坛》转向的是非曲直争说不断, 至于相关内容的“学”与“术”、“雅”与“俗”、“讲学”抑或“说书”之辩至今不休, 难成定论。实际上, 在消费时代, 以传播大众文化为要务的电视媒介也是身陷“鱼”与“熊掌”的夹缝难以自拔, 它引领的主题是消费文化而非处处阳春白雪。基于此, 从消费文化视角来审视, 自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在。

(一) 后现代性与消费主义

作为一种思想风格, 后现代性以怀疑的眼光审视理性, 对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大叙事或终极性解释抱以冷视。这种多样化追求和解构模式投射在生活实践中, 便出现形形色色反叛、消解和个性化的大众化诉求:向往轻松、拒绝崇高、张扬自我。而当代社会又是物质产品极具丰富的时代, 生活节奏的加快, 经济的飞速和高度发展, “消费的盛宴”得以全方位展开。“物与物的消费无所不在地包围着我们, 使我们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也引发了整个社会观念、经济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本质的变化。”[1]

鲍德里亚指出, 消费社会首先是物的丰盛和商品的系列化与系统化, 他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 而是受到物的包围”。与此相对应的是, 人们只是从商品的全部意义上来观照它而不从单个商品的具体用途来看待。消费社会的逻辑也随之成为人们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 而不是那种把财富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占为己有的逻辑。

在消费社会, 人们消费商品如果仅仅消费功能实用性, 就意味着要面对一种物质消费和为了物质获得而工作的虚无感。消费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于它将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的美学消费。因之, 对使用价值的超越, 对符号意义的价值诉求日益成为消费时代的时尚方式。“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 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 人们所消费的, 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2]

那么, 究竟什么是消费?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 也不是一种‘丰盛’的现象学。它既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开的小车来定义, 也不是由视觉、味觉的物质形象和信息来定义, 而是被定义在将所有这些作为指意物 (signifying substance) 的组织之中。消费是当前所有物品、信息构成一种或多或少连接一体的话语在实际上的总和。”就是说, 消费是一种新的“语言的同等物”, 是一个组织化的话语系统。“消费, 它的有意义的用法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3]

(二) 消费文化的符号指称

鲍德里亚的贡献在于明确指出消费行为是一种符号消费, 消费系统是一个置于编码之下的差异系统。不仅如此, 这一由工业化和商业化生产的大规模的差异系统是排除个性化的。他进一步指出, 这样一个消费差异系统还可以看成是一套特殊的语言系统。因为在这里, 符号差异不是固定的和排他的, 而是互相作用和互相诉求的, 并且是可以相互交换的。

所以, 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 迈克·费瑟斯通把经由大众媒介推动的文化及文化领域的叙事称为“消费文化”。他意在强调, 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其内涵是: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 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 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 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二, 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 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市场等原则一起, 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就电视而言, 其产品不仅具有文化属性, 不可否认, 它还兼具商业属性。它与其他商品一样, 在讲求供求关系的时候也要追求市场效应。

因之, 在消费社会中, 一切物的消费既与实用价值有关, 也与文化价值有关。文化浸染其中, 消费社会引领的是消费文化。“在文化经济中, 流通过程并非货币的周转, 而是意义和快感的传播。……在这种文化经济中, 原来的商品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牛仔裤) 变成了一个文本, 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快感的话语结构, 这一话语结构形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4]

换言之, 意义和快感的生产和消费必然要关涉文本及其符号构成。“消费, 它的有意义的用法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5]也就是说, 在消费中, 物品变成了具有别样所指的符号。

这种符号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其话语符码并非言语范畴, 而是经由物品编制的符码 (object-sign) 。鲍德里亚说, 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过去也有。但是, 传统的象征-物 (obje ct-s ym bol) , 比如实用工具、家具、住房等等, 作为与生活有真实联系的中介物, 它以其质态和形式清楚地显示了这种联系的痕迹:它的质感、重量及其涵义直接进入并实现在它与人类生活的内在联系之中。因为这个缘故, 它与生活的联系, 它的含义, 不是外在、武断和强制性的, 而是内在于人的生活的。在这种情况下, “物品并不被消费”。然而, 在消费中, 物品变成了符号。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人已经越来越为商品所左右, 商品的消费和信息的交流主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因为如此, 人们在符号的消费和解读中, 获得了某种意义的享受, 因为观赏性也正是消费文化的重要环节。

(三) 媒体推力

在引领消费文化的过程中,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无形的推手。这其中, 电视因其视听效应的立体感和无与伦比的观众群, 又成为众多传播媒介中最有力的推动者。“电视并不是一个演讲堂。它是一个影像展示, 是象形媒介, 而不是语言媒介。……像《人类的进化》和《宇宙的奥秘》这样“阳春白雪”的节目, 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成好电视节目, 也必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不断变化的视觉图象上。”[6]电视媒体的大众化特性注定它要以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为要务, 而并不是少数精英谈经论道的场所, 因为电视传播者追求的是“不观看, 勿宁死”。

《百家讲坛》的红火时, 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学”与“术”、“雅”与“俗”的热议, 起因在于大多讲者并非所讲经典的专家, 所以内容多与心得有关, 曲解和附会乃至于硬伤时有出现, 拷问者据此指出, “当学者被打造为名明星、成为偶像, 观众变成狂热的粉丝以后, 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7]随之评说范围进一步升级, 专家学者有尖利批评, 有强烈支持,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甚而有“十博士”发公开信, 抵制于丹。但是于丹热烧得越来越旺, 不但再讲《论语》, 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讲学,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隆重地接见了她。[8]

其中的道理正在于, 要在有限的栏目空间和时间限度内探讨精深的学术问题, 原本就是一大奢想;其二, 大多数观众并不以此为目的。他们在说书式的故事中轻松了一把, 又在走马观花般的闲适气氛中“亲近”了一回经典, 而不以是否原汁原味的经典和高精尖科技为然。其主要旨趣在于借电视搭建的“桥梁”融入一种文化氛围, 通过一睹名家风采, “听”经典而享受节目营造的众多符号所带给他们的惬意。

三、电视技巧:符号叠加

如果说, 在传统的工业文明时代, 这种物质文化的消费只是低层次的“温饱型”, 那么在后现代信息社会, 人们对物质文化消费的需求就大大地提高了。后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审美的多种选择:他们不需要去花费很多的时间阅读厚厚的长篇文学名著, 只需在自己的“家庭影院”里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欣赏到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所提供的审美愉悦;同样, 不少从事精英文化产品———文学研究的学生也改变了过去那种沉溺于书斋中阅读经典著作的做法, 代之以观赏和研究更容易激发审美情趣的电影或电视。所有这些都表明, 在后现代社会, 人们需要“审美地”而非粗俗地实现对这些文化产品的享用和消费。而为了更为“审美地”消费这些文化产品, 人们就需要把握消费文化的审美特征。[9]

如约翰·多克所言, “后现代主义”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现代性, 也就是后工业时期, 一个信息、电脑、大众媒体、大众传播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 如果说, 在现代主义时代, 人们的审美观念主要表现在注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实用性的话, 那么在后现代社会, 人们的审美观则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产品的包装和消费上。一句话, 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符号意义而非其实用价值。现代大众媒体在符号的营造上可谓花样繁多, 其旨向就是受众的关注度!

从《百家讲坛》及其类型节目的模式可以看出, 他们在三类符号的营造上确是颇费苦心:

(一) “讲坛”的符号化与泛化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理论, 符号由能指 (signifier) 和所指 (s ignifie d) 构成, 能指是符号的物质载体, 是具体的事物 (符号形式) , 所指是符号的意义, 是心理上的概念 (符号内容) 。一般而言, 所谓讲坛, 其所指无非讲习学问的地方, 即如讲堂、论坛一样, 跟课堂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一旦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云集的“开放式大学”, 符号开始泛化, 其意义也就大不同了。

众所周知, 孔子三十而立之时, 开始创办平民教育, 收徒三千, 授六艺之学, 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 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是以其聚徒讲学的地方被称为“杏坛”。封建时代的读书人, 大凡都有道德、学问的追求, 即使处于困境, 仕途不达, 亦能保持操守, 如《孟子·尽心上》所言:“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现今, 电视上开办文化普及栏目, 多少寄予了许多人的梦想。一是那些没有上过大学, 或未能进一步受教育者借此可以重温或找寻读书的乐趣;二是可以缓解如今高校扩招带来的一大问题, 课室要么人满为患要么就是师资薄弱;三是也可让不少人走出功利性教育的怪圈, 真正过一把经典瘾。如此等等。

这一符号泛化带来的另一后果当然是观众对节目的质量要求甚高, 把一堂短短的电视讲座当成实质意义的大学连续课, 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双收, 失望可想而知!

(二) 主讲人的身份神话

索绪尔的符号学说涉及更多的是符号表意的第一个层次, 即符号的明示意义。比如“玫瑰”代表“这种植物的花”。而符号表意还存在着在第二个层次, 即符号的文化意义。符号表意从第一层次向第二层次意指的过程就构成了神话。比如“玫瑰”第二次意指后具有了社会性和文化意义, 它代表“爱情”。亦即第一个符号层次中的所指构成第二符号层次的能指, 这种意指可以不断地延续下次, 意义在这种传播体系下被建构出来, 神话也在不断意指过程中产生。究其实质, 还在于文本解读者主观赋予的“而非其本身的东西”。

以《百家讲坛》为例, 其服务宗旨是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 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像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周汝昌、叶嘉莹、霍金, 这些鼎鼎大名的泰斗巨匠均位列在早期《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名单之上。然而事与愿违, 这阶段的收视率并不尽人意。后找来刘心武解读红楼、易中天细品三国、于丹漫讲《论语》, 收视率迅速上升, 进入黄金时期。大师们严谨的学术品味反而不如讲故事的高手有人气, 原因何在?

举于丹为例。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影视传媒系系主任。她还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 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作为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 她还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从这一方面看, 她应对媒体的能力以及传播的效果意识必定要比他人强不少, 因为于丹们深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文化转换的必要性和收视期待。“文化转换成了《百家讲坛》赢得观众的不二法门:易中天讲解三国故事, 随时加入现代语言和以个性化风格, 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权谋”二字加以包装, 自己摇身一变成了“说书先生”;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将《聊斋》讲得“仙气十足”;北京大学副教授孔庆东则把金庸小说里的情爱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10]

论理讲, 尽管于丹们的头上光环众多, 学术造诣还是远不及前面所述的那些大师们, 其拥趸却如此多, 虽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与后现代的特性以及人们的意识诉求有关。后现代的特点就在于:众声喧哗、颠覆权威、缺乏大师、解构精英。诚如安吉拉·默克罗比所言, 后现代主义最大的优点, 也是它最使人们不安的地方, 是它开放型的结构, 它自由的、有时甚至是游戏的思想方式, 它对权威话语的破除, 对传统的兴趣、利用和颠覆。对所有约定俗成的概念, 它都提出了疑问:无论是历史, 是父权制度, 是帝国主义, 还是资本主义本身。举历史为例, 历史既然是有个人书写的, 那么历史也是主观性的产物, 不再是一堆不可辩驳的事实, 而当历史被文本化, 文学和历史的界限就此模糊。那么, 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历史和文学?

这不是大师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个学术明星满天飞的时代。所以, 在消费时代的偶像崇拜中, 学术明星的追随者同样被称为“粉丝”, 直接与消费挂钩;而这些粉丝们所追捧的无非是能够给他们捧上“心灵鸡汤”的专家、学者 (这也与消费对等) , 至于这些人是否大家则在其次。这些学术明星成为他们学术追求的替身, 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类型:经常曝光在聚光灯下, 与媒体亲密合作, 口若悬河上天入地。在他们眼里, 这才是其如痴如醉顶礼的“神”!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这一造神的工具。“大众传播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它绝不可能让那些真正象征性或说教性的过程发生作用, 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意义所在的集体参与———这种参与只有通过一种礼拜仪式、一套被精心抽空了意义内容的符号形式编码才能得以实现。”[11]反观现实, 高校教育的功利化、管理的行政化、治学的市场化成为这一符号神话的注脚:教育质量和成果的证书化使得素质教育滑坡广为诟病;学术领域的造假愈发严重致使学术权威不再神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想状况在市场现实的侵蚀下净土不再———学术贬值、大师光环黯淡, 人们追求学术明星抑或伪大师其实是千呼万唤之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也是消费时代人们对坍塌的神象的调侃或自嘲。

其实, 这种寄托的难以实现或渺茫的前景是人们普遍走向娱乐化道路的一大动因。受众对于传播中的形象, 愈来愈以触手可及作为衡量的标准。之所以疯狂追星, 星辰坠落之后又把目光转投他处, 失去了耐心和守望的毅力。于他们而言, 那些飞流而过的东西只不过一个擦肩而过的符号而已, 即便神话也难有永恒的生命力。所以, 卡西尔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说, 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己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 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 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人在理论领域的这种状况同样也表现在实践领域中。”[12]

(三) 经典的符号意义

如央视所宣传的那样, 《百家讲坛》“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演讲。强调学理性与实用性、权威性与前卫性并存并重, 追求学术创新, 鼓励思想个性, 强调雅俗共赏”。也就是说, 《百家讲坛》应以传播经典为要务。那么, 什么是经典呢?一句话, 所谓经典就是历经风雨而能流传久远的、充满智慧和创造能够从不同侧面启迪心智的作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就文史哲方面的经典就已数不胜数, 更别谈外国经典了。中国历来注重儒家传统, 单就四书五经就已经让人特别是当下的读书人颇为头痛, 更别说其他的了!

可以这样说, 许多人并未完整地阅读过这些作品, 有的只是片段的理解。作为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环节, 经典是厚重是智慧也是学问的象征。一方面看, 《百家讲坛》推出系列讲座, 确有普及经典的意味, 而在不少人眼里, 这些经典又具有别样的符号寄托。一可以解除亲自阅读元典 (如文言文) 的苦恼, 在他人的咀嚼中品味;二也可花尽量少的时间, 实现阅读经典的愿望;同时也成为有素质有知识有品味的代名词。

这一切实际上与早几年兴起的国学热相应对。从大学开设国学试验班到现代私塾的悄然萌芽, 从“淑女学堂”的出现到孔子学院的风行, 从国学博客圈的开通到国学大师的评选等等, 都以复兴国学为口号。简而言之, 国学, 就是中国学, 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当然, 提倡重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知识、拓宽视野和提高思想认识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于目今的消费社会又有另外的意味在。

时下所提倡的国学一方面在迎合了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古情结之后, 也正在走上一条商业化和庸俗化的道路, 像收费昂贵的“老板国学班”以及图书市场上泛滥的国学图书便是很好的例子, 国学似乎成了一个能够自动生财的聚宝盆, 只要能与国学挨上边的, 什么东西都在往里装。“起新局子, 拉大旗子, 不过多糟蹋人民的币而已”。[13]另外, 所谓的“国学热”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模仿, 在某些拥趸看来, 国学大约是跟时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与国学类普及读物热销相对应的是, 一些商战、经管、行政要略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书籍也借国学热相继推出, 《中国式管理》、《儒家管理哲学新论》、《老子管理学》、《读禅悟管理》等等, 不一而足, 将经典曲解并与世俗生活联系, 走上了功利化的道路。

四、结语

《百家讲坛》自开办以来, 历经起落也收获了辉煌。作为一档文化讲座类节目, 加之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 要求它精深确是期望过高。“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 《百家讲坛》架起了专家学者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 把教授们的小课堂变成大讲坛, 把高端的学术研究变成大众普及的文化产品, 让平日里只在象牙塔里或者少部分知识精英、文化精英中流通的高雅文化、精英文化普及开来, 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文化壁垒, 也赋予了往日躺在学者们案头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生机和活力, 成为普通受众的精神食粮。”[14]

这种效应引来各地电视台争相复制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就后现代消费文化而言, 人们看重的是产品的符号象征意义, 文化产品如电视节目也不例外。后讲坛时代的多重符号营造使得经典经由电视平台, 通过主讲人的故事化加工, 从而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如果只注重其符号的象征价值和神话意义而不同程度地脱离内容或者远离经典, 就与初衷相背离了。这也是媒体传播者需要加以警醒的:不但要有收视率也要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摘要:《百家讲坛》自诞生起, 有关其精英与大众取向的论争就一直未有停歇。随着其收视率的不断攀升, 不少地方电视台也争相仿效。至此, “讲坛”类节目呈风起云涌之势。从类型节目的结构模式和叙事风格看, 基本大同小异。从消费文化角度看, 传者的符号营造符合受众的收视诉求。“后讲坛时代”的符号消费也与社会环境、时代特点和受众心理息息相关。

关键词:后讲坛时代,消费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33.

[2]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M].见陈昕著.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7.

[3][5][1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纲,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8-91.

[4]约翰.费斯克.王晓玉, 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33.

[6][美]尼尔.波兹曼.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2-113.

[7]张法, 肖鹰, 陶东方等.会诊百家讲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7:出版说明.

[8]日本首相福田会见于丹谈论语[EB/OL].新华网, 2008-2-1.

[9]王宁.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及其审美特征[EB/OL].学术中国, 2007-8-21.

[10][14]余建清.解读百家讲坛中的文化转换现象[EB/OL].人民网-传媒频道, 2007-11-13.

[1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33-3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讲坛主持词】相关文章:

独秀大讲坛主持词(第四场)04-19

讲坛04-22

大讲坛范文05-15

百家讲坛范文05-15

成功讲坛范文05-16

名师讲坛范文05-17

阅读讲坛范文05-17

校园讲坛范文05-18

讲坛活动总结04-10

读书讲坛方案04-13

上一篇:年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工作总结下一篇:5感官总动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