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024-04-22

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精选13篇)

篇1: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 夏天积极防治莫大意

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少患者觉得冬季才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其实不然,即使是在夏季也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有资料显示,在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往每年进入 5 月份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上升。因此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危害很大,那些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高温来袭之际,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和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为何夏季高温天气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原东方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杨苏生副主任医师指出,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逐明显增加。而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此外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时,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时,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要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杨苏生副主任医师指出,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心血管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心态平和、调节情绪;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均衡膳食、戒烟戒酒、生活有规律等保健养生外,还需要积极坚持科学正规的治疗,从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反复,摆脱疾病困扰,获得良好的健康生活。

科学正规的治疗包括找专科医师专家诊疗,治疗方案确定,合理用药及坚持用药治疗等。心脑血管病人要注意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紧急时缓解病情。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疲劳乏力、肢体麻木、晕厥等症状时,要马上就医,不可麻痹大意。已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心血管病的患者,出现症状频发,症状加重情况,要马上就医,预防不测。

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海江东医院通过血脂、血糖、肌酶检验,心电图、心动超声、动态血压监测、心血管造影等检测仪器可全方位、快速、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按照辩证施治、内外结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胸闷、心悸、心绞痛等心血管症状以及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感觉和运动障碍等脑血管症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血压,调节身体的平衡,改善新陈代谢的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南报网讯(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陶骏 吴倪娜)南京的夏天一向炎热,立夏以来,天气骤热,温度大幅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资料显示,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卢新政副主任医师解释到,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比较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也逐明显增加。而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此外人体为加强散热使血液集于体表,心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时,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夏天来临时,心脑血管病患者应要注意身体变化,慎防心脑血管疾病爆发。卢新政还建议,心血管病患者想要安然度夏,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高警惕防高温,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 6-10 时,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

第三,调查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2℃ 时,最好减少体力活动,可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温度,如启动电扇,通风换气;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 左右,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外出时,要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第四,近年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形成温差。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睡 1 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最后,卢新政还强调,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夏季饮食要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这些因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患高血压者应注意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 5 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要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水在 1000 毫升以上,汗多时还要增加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6类疾病患者适合冬病夏治

上海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有经验的市民就会知道,一年之中冬病夏治的黄金季节到来了!若趁此时机抓紧治疗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肠道疾病等在冬季易发且很难治的疾病,不但能迅速见效,有的患者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还就此告别了此类疾病的困扰。

自古以来,“冬病夏治”就是我国极富特色的中医防病治病的方法。为什么“冬病夏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海江东医院中医科专家徐惠娟副主任医师指出,中医理论认为,颈腰椎病、哮喘这类在冬天容易发作的“冬病”,主要是跟人体阳气不足、寒邪内滞等有关,其宿根早已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就已存在于体内。夏天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最旺盛,患者的病情亦有所缓解,此时采用中医汤药、膏方调理、穴位敷贴、针灸等内外治方法辨证治疗,能够扶正助阳、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补气养血,平衡机体阴阳,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减少此类疾病在冬季来临发作。

一般而言,以下六类相关疾病和症状,非常适合冬病夏治,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儿科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冬病夏治越早,效果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和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

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寒性肺疾病、反复感冒咳嗽、变异性咳嗽、慢性鼻炎、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骨伤科疾病:包括精简腰腿疼痛、骨关节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虚寒性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痛经、宫寒、产后胃寒症、手脚冰冷、经期容易感冒等。

亚健康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经常疲劳、失眠、胃口差、易出汗、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等。

近年来,上海江东医院中医科在以创新中医方法治疗脾胃病、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需求。中医科专家非常注重为患者提供贴心到位的一对一诊疗服务,量身打造疗效确切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主要治疗6类疾病——

风湿类疾病: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关节痛;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胃肠性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手脚冷寒症等;

亚健康疾病:反复头痛、失眠、易疲劳、易紧张、焦虑、反复感冒等。

骨质增生疾病:退行性病变、关节酸痛、肿胀,冬天四肢不温。

篇2: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脑血管痉挛疾病要注意哪些?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生活中难免有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刺激对于健康者或年轻人大多能够应付,但是发生在具有脑血管痉挛病倾向的人身上,可能就会成为诱发脑血管痉挛病的因素,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更危险性,有可能使脑血管破裂而患脑血管痉挛。因此遇到各种情绪的刺激时不要过分激动,焦虑,切勿与人争吵并设法避免和转移,最好的办法是很好的自我控制,亲朋好友的安慰和规劝也是有好处的。开朗的性格,心胸开宽,保持乐观情绪是很重要的。

(2)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劳累都可能给易患者带有危险因素,大量的事例证实过度疲劳可以诱发脑血管痉挛病。要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节,不要做任何超过自己体力和精力所能负担的工作和家务,避免一次活动的过度劳累,如突击工作到深夜,长途旅行,应酬太多,看电影电视时间过长等。

(3)不要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跳过快,甚至心脏的严重损害或脑血管痉挛,所以应该避免用力屏气,搬抬重物,体育锻炼时不要做剧烈运动和超量运动。

(4)饮食不当。进餐时或饮食不当后常突然发生脑血管病,这往往是由于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酗酒所致,所以应避免一餐饱食或一次摄入动物脂肪过多的餐食,还应避免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5)其他,气候变化时应加强保暖,预防感冒,天气酷热时要防止中暑。平时外出多加小心,不要跌交。夜间起床小便动作要慢,低头系鞋带等动作时也要慢些,不要急剧改变头位或体位,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平时不要用脑过度,洗澡时间不要过长等。

篇3:冬季养猪要注意保暖与疾病预防

1冬季保暖措施

冬季由于气温下降, 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常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流行, 特别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泛滥, 因此要做好生猪的保暖工作, 降低因气温下降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做好生猪的保暖工作主要抓住两个关键:

(1) 在冬季来临之前, 做好生猪防寒保暖工作的第一关是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整修, 特别是对开放式猪舍应搭建塑料保温棚, 对通风口和窗户都要封堵, 在门口加挂草帘和棉帘, 以预防冷风进入。

(2) 如果圈舍内温度过低, 湿度过大, 就会加大生猪的应激反应, 从而降低生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容易诱发一些猪病暴发, 特别是造成仔猪、弱猪、病猪大量死亡, 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实践中养殖户多采用煤炉、暖气、热风炉等设备提供热源来御寒, 用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使舍温尽可能地达到12~22℃, 相对湿度达到60%~70%, 从而达到节省饲料,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实践证明, 冬季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防湿、保温工作, 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做好生猪防寒保暖工作的第二关。

2冬季预防猪病把好两关

2.1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生猪饲养环境

首先要做好圈舍消毒、卫生工作, 及时清理粪便,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特别是做好冬季圈舍的空气流通, 减少因有害气体引发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其次增加营养, 加强蛋白质、维生素和能量的补充, 对生猪饲喂优质营养全面饲料, 改变饲养方式, 白天增加喂食次数, 夜间坚持加喂一顿食, 猪食要干一些, 并适当增加高粱、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 同时要饮用温水, 使猪只有足够的能量抵御寒冷, 从而大幅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 提高日增重, 缩短饲养周期, 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2做好免疫保健消毒工作

(1) 生猪养殖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做好猪病的预防工作, 因此猪场的免疫程序必须结和当地猪病流行情况与母源抗体情况综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做好疫苗的注射工作, 杜绝少打漏打, 注射器须彻底消毒, 并且每头猪换一个针头。养殖场应有详细的免疫档案, 记录疫苗领用、保存、运输与免疫情况。对体况不好或发病的肉猪适当推后免疫时间, 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补免。

(2) 生猪养殖成功的另一关键是做好日常的猪场消毒工作。做好日常猪场消毒工作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消毒药, 一般情况下采用多种消毒药交替使用, 以避免细菌、病毒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猪场的日常消毒主要采取定期消毒和不定期消毒, 力争做到不留死角, 冬季为减少圈舍湿度常使用喷雾的消毒方式。另外建立严格外来人员来访消毒制度, 强化防疫隔离工作, 拒绝闲杂人等来访, 禁止外人进入猪舍。场外人员要进入时, 必须经过消毒。

篇4: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双耳汤

【用料】黑木耳、银耳各50克。

【制作】用水将黑木耳和银耳浸软洗净;煲内盛适量清水,黑木耳、银耳一起放入,煮至烂熟后,加冰糖(也可不加)少许搅匀,煮片刻便成。

【功效主治】降压降脂,可预防动脉硬化。

【按语】黑木耳味甘,性平,能养肺益胃、滋阴润燥、凉血止血。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黑木耳具有减少血液凝块、抗血栓形成、促进免疫功能、调节血脂、缓和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等作用,与银耳煮汤常服,可预防动脉硬化,减低血液黏度。血压、血脂偏高者也可应用,对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和保健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孕妇不宜多吃;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双耳汤中使用了冰糖,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时应减去或减量,以免加重症状;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

山楂菊花茶

【用料】菊花3克,山楂15克,决明子10克。

【制作】三者加水浸泡后,煎煮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主治】清肝降压、化瘀降脂,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见有头晕、头痛并伴有便秘者。

篇5: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科学实验证明,25岁~55岁之间的人,每天早上5点~7点间起床因为这个时候最适合中年人的体质,这个时间段起床可以将血液的粘稠度降到最低。晚上9点~11点之间休息,可以充分保障身体各个机能有效地自行调理,对一天以来的身体欠缺(比如一天当中的营养进食不足)进行修复。55岁以后的老年人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就可以了,每天至少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足以调理自身机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多加运动。多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运动不分年龄,因人而异,建议大家多多晨练,跑跑步,多呼吸新鲜空气,晚饭后不要坐着,出去散散步,平衡一下良好的心态,舒缓一下不平的情绪。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多食鱼类和富含精氨酸的食物。精氨酸补肾填精有助于补充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的形成。而鱼类则富含甲硫氨酸、黄牛氨酸等优质蛋白,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液脂肪沉淀。海参、泥鳅、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籽的都是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多食有益。

进补要适当。我国中医素来就有冬季进补的说法,冬季本来运动就少,再加上冬季的饮食丰盛,进补的药酒等,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个人建议,养生保健要依据个人体质进行,不可盲目进补。

篇6:输液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现在,定期给心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治心脑血管病,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许多中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心脑血管病,都到医院要求输液。事实上,遵医嘱吃药,加上合理膳食,一荤一素一菇,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最好方法。因为药液会在当天产生效应,但并不能长期有效,经过4~6小时后,药效会降低一半左右,再经过4小时左右,药效又会下降一半,输进的药液会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而代谢。所谓每年春秋输两次液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病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没有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证实这种做法有效。

因此,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加上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控制好,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篇7:夏季疾病预防演讲稿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传染,从你我做起》

在这春夏之交的美好季节里,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因此,在我们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更要提防各种春季易发传染病来侵袭我们的身体健康。春季易流行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不过同学们也不必害怕,传染病虽然可怕,但是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只要我们掌握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传染病就会远离我们,同时,我们学校全体师生要全面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具体要求全校师生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3.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

4.要勤洗澡,勤换衣物:贴身的衣物、被褥、枕巾要常换常洗,如果有条件能最好定期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5.宿舍要保持经常通风,定期消毒,大扫除,保证宿舍整洁。

希望全院学生都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使我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使全院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度过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篇8: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人类的寿命大约在110-115岁,而现今平均寿命只在80岁左右,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人身体各种组织日渐老化,特别是心血管,60-70岁老年人心输出量与20-30岁人相比,相差甚远,其中大脑皮层脑细胞能减少约25%;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

我们采用“社会-心理-预防”护理模式,将健康宣教全方位贯穿在社会,医院,家庭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1],对延缓生理衰老过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宣教内容如下。

1 饮食科学化

各种数据显示,食物的营养与老年的寿命长短以及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过甜过咸以及一些过于油腻的东西都不适合老年人食用,老年人饮食应强调低脂肪、低热量,合理膳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要以高纤维饮食为主,促进低盐低糖饮食,注重营养平衡,使体内酸碱度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科学研究显示,人身体中的好多疾病都是由于酸碱未平衡造成的,常见病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病、脑血栓、脑溢血的发生,平时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丰富饮食品种,定时定量,切忌不要暴饮暴食,远离烟酒,饮食注意清淡,远离四高食品,多吃一些扩充血管、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的食物,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运动适当化

运动要适量,过度运动有害无益,运动方式要科学合理,注意运动的前后顺序,先做准备活动“两脚分开,左右手臂向上伸展,双手手心连续十次触及地面,两手在胸前画圈绕行十次,左右手分别向左右上方随腰转动十次”,要注意运动的顺序性,先上体后下体,此外也可坚持慢跑、气功、散步等常见运动项目,它们的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运动最好呢,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怎麽走呢,三个字:三,五,七。最好一次三公里或三十分钟以上。一个礼拜最少运动五次。运动到你的年龄加心跳等于170。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1]。

3 心态良好化

老年人做到性格开朗、乐观、情绪稳定、生活规律非常重要。平日里应注重自我调节,净化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生活中戒骄戒躁,心平气和的生活态度有助于调节我们的内心,对延年益寿很有帮助,日常生活中的七情六欲容易使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提高,所以我们应培养自己淡泊名利,笑对人生的豁达的心胸,在保持平静平静情绪的同时,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将身体的健康状况水平保持到最好。

4 身体检查定期化

老人的医疗检查应每年做一次,重点应放在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上[2]。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低,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发现异常,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来调整。尤其是在各种刺激(如情绪的变化,身体活动的变化)的作用下,身体往往是更多的处于应激状态而应该做详细的检查。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低,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做定期监测。

5 生活健康化

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严守生物钟规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基本条件。要调节好作息时间,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顺应四时节气,与大自然同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春天万物生长,阳气上升,应多做舒缓运动,要晚睡晚起;夏天万物繁茂,人的阳气易外泄,要平心静气防止阳气妄动,起居可以晚睡早起;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根据节气的不同调节自己的生物钟,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通俗的说法,像什么“春护肝、夏护心、秋护肺、冬护肾”,像什么“春捂秋冻,上薄下厚”,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心脑血管患者应做到“三静”,即静心、静养、静胃。同时戒除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这些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6 用药正确化

已患心脑血管病者要积极治疗,严格遵守医嘱。根据患病的情况选用钙离子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等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50-140/90(20-19/12k PA)mm Hg左右,减少头晕头痛、无心慌胸闷及心前区疼痛症状的发作频律,在治疗期间,药物和种类,剂量和服用方法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可擅自停药、减药及增药。因为较长时间地服用心脑血管疾病类药物突然停药易造成不良的副反应,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药物[3]。患心脑血管病本身并不可怕,忽视治疗和预防作用以及不正确的治疗最为可怕,故此类患者要常去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使心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降到最低水平。对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可应用降脂类药物,如烟酸;降糖药物如优降糖,二甲双胍,使血脂降在正常范围,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保持良好的机体环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再发率。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更多地重视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因此,护理工作也随着时代的需要和患者的需求而扩展服务内容。护理功能也从单纯的疾病护理逐步向优质护理,预防,心理,康复,保健综合型总体护理转变。因此,为患者提供相关资讯信息,通过饮食、运动、心理、服药、体检等6种方法的具体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得到正确的康复护理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和缓解病痛,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益寿延年,具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银芳.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3):24-25.

[2]马桂芬,罗薇,张华平.对高血压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3):421-422.

篇9:预防心血管疾病要从小抓起

一提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具有致残致命后果的心血管疾病,人们就认为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似乎与青少年毫无相关。然而,这一认识却是十分错误的,这个认识可谓是心血管疾病预防中最大的一个误区。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犹如一条漫长的河流,在中老年发生的致残致命的心肌梗死、脑卒中,其起源于“上游”,祸根是在青少年时期种下的。

心血管疾病不同于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对象——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是明确的、单一的、具有因果关系的致病因子,如:冠状病毒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肺炎双球菌可致大叶性肺炎。而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属于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对象——生活方式疾病,这一类疾病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有一些危险因素是不能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家族史与遗传因素,而大多数危险因素是后天获得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些可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是基因与环境因素互动的疾病,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后天获得的、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通常与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度的不合理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的静坐式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高度紧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身体肥胖,以及多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内聚集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

在我国,受生活方式改变最明显的是青少年。西方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在我国登陆的首要目标人群就是青少年;看电视、上网和以车代步的静息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也是青少年。我国18岁以下青少年的血压、体重指数和血糖水平在急剧上升,过去的“黄豆芽”变成了今日的“小胖墩”。

20世纪50年代,医学专家解剖了中、朝、美三国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年轻士兵的尸体,结果显示,由于当时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水平的差异,美国士兵的冠状动脉内膜常见有脂纹和突向管腔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中、朝两国士兵的冠状动脉内膜非常光滑,“一尘不染”,“一清二白”。

近年来,美国因车祸死亡的18岁以下的青少年,根据其生前愿望,将其心脏作为供体器官成功移植后检查发现,这些被传统视为“年轻、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心脏,68%的冠状动脉内膜已经有了脂纹和斑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后天的可改变的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该类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日本近来公布的一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18岁青少年的糖尿病不但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糖 尿病类型的组分明显重构,Ⅱ型糖尿病占80%,这一多见于成年人的糖尿病类型也在“与时俱进”,已经前移至青少年。

心肌梗死也在日益年轻化,在我工作的几家首都和上海的大医院中,45岁以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已占到全部心肌梗死患者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显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在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经历了数十年漫长的无症状期,突然发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以突发的致残致死的心血管事件(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结束整个病程。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毫无先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死亡中半数发生于医院外,根本没有机会送到医院抢救。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规律决定了我们必须强调以预防为主。既然心血管疾病是多重危险相关性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显然应针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即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初级预防,这势必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不沾染烟草,不吃或告别“垃圾食品”,坚持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中小学生的生理卫生教育大多还停留在饭前便后洗手等预防寄生虫或传染性疾病的教育,对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教育十分苍白。只有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相关的学术团体家长等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落到实处,从源头抓好,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篇10: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中班][自然]夏季幼儿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夏季的肠道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饮品、物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更容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患肠道疾病。孩子患了肠道疾病,除了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外,家庭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腹泻的.孩子,大便次数多,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屁股,保持肛门清洁;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寂液及糖盐水。合理安排饮食,可以给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腹泻稍缓解后,可以给低渣、少油、少糖、不产气的饮食,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面片、鱼泥、碎瘦肉、果汁等。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不买“三无”食品。尽量少吃冷饮,因为冷饮中的病菌不会被冻死。少吃街头小摊贩的食品和卤菜、熟食,这些食物夏季易变质、易被污染。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篇11:夏季开车要注意这些事项

有研究表明,颜色过深的墨镜会把司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延长100毫秒,增加2.2米的急刹车距离。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司机作出错误判断。

2、不用气体打火机

盛夏热浪滚滚,虽然行车时抽烟也是不允许的,但是有些司机有抽烟解乏的习惯,点燃香烟后一般也会顺手把气体打火机放在仪表台上。这样做非常危险。一次性使用的气体打火机,其盛装液态气体的塑料容器,在40摄氏度以上时,气体会受热膨胀。塑料壳体会因受热而发生爆炸。虽然气体打火机的爆炸威力不大,但在车内和一些油料、易燃物等放在一起时,一旦发生爆炸,很容易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3、防汽车电瓶亏水

夏季气温高,蓄电池电解液中的水分蒸发快,液面下降快,甚至极板露出液面,造成蓄电池亏水而早期损坏。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蓄电池内液面高度,并及时添加蒸馏水,以保证正常的液面高度(一般为1015mm)和电解液密度(夏季一般为1.24),保证蓄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防汽车机体过热

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①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②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③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④当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时,切勿将发动机熄火(电机驱动风扇的除外),也不可向发动机泼冷水,以防机体炸裂。

5、出行防汽车自燃

出行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车辆的高、低压线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插头是否松动,蓄电池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油路是否有漏油等。在车内配备灭火器并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以防意外。

6、检查汽车轮胎气压

随着气温及路面的温度逐步升高,高速或者长途行驶,胎压很容易上升,引发爆胎。为了安全,请您经常停车降压。

7、不宜长时间开空调

装有空调器的车辆,密封性能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待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记忆力也会减退,那是因为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车内氧气急剧减少。因此,应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

8、千万不要疲劳驾驶

夏日温度高,容易疲劳、打瞌睡。因此,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精力充沛。行车中如果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

9、防汽车车胎爆裂

夏季机车轮胎内的气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容易产生爆胎事故。因此,出车前应适当降低车胎气压。若行车中胎温过高时,应及时将车停于荫凉处休息降温,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否则易使胎层拉裂。也不得采用放气的方法降温降压,否则胎温胎压还会继续上升。

10、开车要防疲劳磕睡

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磕睡。因此,出车前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利用早晚时间行车,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当行车中感到疲劳、打哈欠、手足无力等疲劳征兆时,应立即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淋洗头面,活动四肢,待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行车。

11、司机要防高热中暑

篇12: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4月~2012年9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脑血管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CT确诊为心脑血管病。男31例, 女29例;年龄48~86 (65.1±9.2) 岁;其中脑出血41例, 脑梗死19例。

1.2 方法

统计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所有可能造成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类: (1) 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 (2)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同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两类因素造成心脑血管病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使用χ2进行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 由表1可见, 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显著高于60岁以下 (P<0.05) ;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有遗传病史的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无遗传病史 (P<0.05) 。

2.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 由表2可见, 吸烟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虽然有影响, 但是无显著差异 (P>0.05) ;而高血压、心脏病、酗酒对于CVD的发病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P<0.05) 。

3 讨论

CVD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通过上述对CAD的危险因素的分析,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才能有效的降低CVD的发生[3]。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外源性刺激: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均由所下降, 所以尽量减少外源性刺激, 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合理的饮食:多食用高纤维的食物, 例如杂粮、干豆、海带、蔬菜等, 尽量避免食用高热量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另外, 可以多食用鱼类,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脯氨酸等, 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管弹性, 促进钠盐吸收的作用。海类产品中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能保护血管的内皮细胞, 防止脂质沉积。 (3) 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降低高血压, 改善心脑血管患者的血液循环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吸烟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必须要戒烟, 另外,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 尽量少喝酒。

综上所述, 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减少高脂肪的摄入, 适当的加强锻炼, 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提高对疾病重视程度,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新蓉, 马爱国, 卿凤玲.2011年柳州市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现况调查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1, 32 (5) :19-22.

[2]张素珍, 陆大江, 陈文鹤.上海市城乡60~69岁老年人BMI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学杂志, 2005, 24 (1) :60-62.

篇13:夏季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合理营养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1.1 饮食要适量

饮食因人而异, 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 使血液集中到肠胃, 使心脑等重要器官处于相对呈缺血状态, 而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不足则机体得不到营养。因此要注意饮食调节。

1.2 注意饮食卫生

软硬、冷热适宜, 老年人胃肠功能降低, 饮食稍有不慎, 易发生胃肠疾病, 导致合并症发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进食, 每日三餐, 半流食每日5~6次。

1.3 戒烟、忌酒

吸烟会使脂肪积聚, 血管收缩, 减慢血液及养份循环, 最终导致血管壁变厚, 诱发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疾病, 因此应说服患者戒烟。乙醇可导致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 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以心脑血管疾患者要忌酒。

1.4 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纤维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谷类食物的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是一种抗氧化剂, 在人体抗氧化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 有助预防糖尿病, 又可减少消化过程中对脂肪的吸收, 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水平, 起到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可食用粗杂粮、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可多食鱼,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 能够预防动脉硬化, 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1.5 在用药治疗期间, 对消化不良的患者要忌生、冷食物, 忌食油腻、坚果, 包括动物油脂、油煎、炸烤的食物及瓜子等硬食品, 这类食物入胃后难以消化。忌食辛辣发物类食品, 如虾、蟹等产品。

2 保持情绪稳定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心脑血管疾患者由于血管腔狭窄, 血流速度较慢, 所以供氧不足, 当心情起伏比较大时, 血流适度加快, 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 而血管壁无法承受的时候, 会出现血管破裂。因此, 在情绪有较大波动后、饱餐后, 若突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或胸区疼痛、大汗淋漓、头痛、头晕甚至牙痛、背部放射性疼痛, 应及时就诊。因此, 应长期保持一个平稳心态, 使血管承受的压力无太大变化, 同时进行治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高血压、有过脑出血史和心梗的患者尤为重要。

3 适当运动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旺盛的精力, 需要经常运动, 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 每次30~40 min, 或1周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运动, 每次30 min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也许会感到疲劳, 运动后会更加疲劳, 这正说明机体需要调整, 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慢慢适应, 经常运动, 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弱可推迟10~20年, 血压可保持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细胞老化, 促进胃肠蠕动, 帮助废物排出。还可控制体质量。防止肥胖。

4 保持大便通畅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4.1 便秘的危害

便秘不仅会引起肛周疾病如痔疮、腹疝、肛裂等问题, 长期便秘大便会积于肠道, 有毒物质重新吸收入肝脏, 会加重肝脏负担, 损害肝脏功能。便秘本身并无致命危险, 但在排便时若用力过猛, 会使血压比平常高, 机体耗氧量增加, 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卒中猝死等。

4.2 如何缓解便秘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关键的, 最好每天早晨起床后在厕所蹲一会, 有意识培养按时排便的习惯。 (2) 养成早晨饮水的习惯, 起床后喝一杯开水或蜂蜜水, 有利于排便。 (3) 可进食一些杂粮、蔬菜、谷物皮, 其中含有的纤维素较多, 对肠道有刺激作用, 有利于纠正便秘。 (4) 加强锻炼, 尤其是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 可以增进血液循环, 增强肌张力, 刺激肠壁蠕动, 加快粪便通过肠道。也可做腹部按摩, 每天睡前、起床前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6圈。

5 加强心理护理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活和思想解释工作, 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消除其紧张、恐惧感,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6 定期做体检对心脑血管疾患者有重要意义

体检是为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若有问题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或食疗调整。

7 小结

心脑血管疾病也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不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仅依赖药物治疗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笔者通过近年对社区人群采用包含以上内容的健康教育[3], 激活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潜在的内动力和健康信念, 使其转变为显形的健康行为, 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健康行为逐渐被人们接受, 从而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摘要:现今社会众多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文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主要是组织社区人员通过饮食、情绪、运动等多方面进行定期培训, 使心脑血管疾患者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双丽.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 :54-56.

[2]马国义.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6) :140-140.

上一篇:五角星的剪纸方法下一篇:任意角三角函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