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2024-05-06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共11篇)

篇1: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第10课《组歌》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

执拗(niù)憔悴(qiáo cuì)馈赠(kuì)

真谛(dì)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酷肖(xiào)翱翔(áo)心扉(fēi)

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â)彻夜不寐(mâi)(2)形似字区别(3)多音字辨析(4)解词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肖:酷似。炽热:极热。寐:睡。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心扉:指人的内心。壑:山沟或大水坑。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重点句子分析】

(1)在《浪之歌》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至此,我们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还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2)《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在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是传情的信使。诗人在诗中对拟人手法进行了灵活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3)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的写法,但作者的想像大多数也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征来展开的,如第一首中第二、四节写到潮汐,第二首第六节中写到降雨过程的形成。【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折断的翅膀》。(2)文学常识 “散文诗”,顾名思义,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在于它不分行,更在于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而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课文结构分析】

《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了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课文写作特色】

1.通篇拟人,想像丰富。

2.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浪漫抒情。3.音律和谐,节奏鲜明。【课本习题提示】

一、节奏,主要是就两首诗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而言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汉语译者的匠心所在。两首诗在翻译过来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不显得单调。在指导朗读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诗中的韵脚一一找出来,作为一个练习。比如,在第一首诗中,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等。由此使学生在朗读时掌握朗读的要点之一,并加深对两首诗的体会。

在讨论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时,要设法使学生能把握住两首诗中各自呈现的总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析出诗中语义递进伸展的层次则更好。

二、注意两首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段,更深地体会它们的艺术魅力及其构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文学想像的技巧锻炼。仿写,略。【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炽热(zhì)执拗(niù)真谛(tì)海誓山盟(mãng)B.憔悴(cùn)馈赠(kuì)衷情(zhōng)长吁短叹(yù)C.璀璨(càn)酷肖(xiào)心扉(fēi)千山万壑(hâ)

D.礁石(qiāo)天穹(qióng)镶嵌(qiàn)盛气凌人(líng)(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执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盛气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心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①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____________(A.扑倒 B.卧倒 C.匍匐 D.倾倒)在他的脚下。

②当美人鱼从海底____________(A.游出 B.钻出 C.扑向 D.露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

③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____________(A.敲打 B.击打 C.敲击 D.叩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4)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青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过海逝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再怀中;傍晚,我把爱峦的诗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怎样理解“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参考答案

(1)C(2)①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②赠送(礼品)。③傲慢的气势逼人。④指人的内心。(3)①A ②B ③C(4)青—清 逝—誓 再—在 峦—恋(5)含义是: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篇2: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纪伯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篇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疑难解答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两词都存在。“加” 的意思是“施加”,整个词语的意思是说“把诚心施加到某个对象身上,就是金石也会被裂开”,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量。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材选择“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出于对原话的重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没有安排大量的“经史”内容,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可以培养相关的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内容,丰富语言。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积累的是古代经史中出现的格言,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就是《后汉书》中的原话。

2. 意在鼓励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后起的一种表达,但使用非常广泛。它的用例是明人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宣徽院仕女秋千会》中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词语,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所以孩子们可以在生活实际交流中接触到,在课外书里学习到。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里“有十进房子那么大”里的“十进”到底多大?

答:“进”是量词,可用来说宅院。平房的住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一进院子的大小不固定,富贵人家与贫贱人家的房子大小不同,古时候十进八进的房屋多数是富贵人家的豪宅,这里只是说房子很大,并不是准确指某种面积。

三、《望洞庭》中的“庭”字“壬”在书中生字列表里面是第一横长,而在我们的一个配套的生字抄写本上却是第二横长。想请教一下到底哪个正确?谢谢!

答:“庭”中“壬”这个部件的第二笔,在人教社教材中为长横。早在1965年,由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廷”字的右上是“壬”(撇下一个“士”),含“廷”的“挺、庭、莛、梃、蜓、艇”等也一样处理。1988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廷”组字形也没变化。“庭”“挺”“艇”“莛”这组字,对于多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来说,它们的标音已经依靠“廷”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篇5: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篇6:初二下册人教版《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设计:

虔诚的倾听——认真的追问——间隔的复读——纵横的联想

教学过程:

1、引入。

关于三大名楼,关于《岳阳楼记》的地位。

2、听课文录音(找出你所欣赏的写景语句,读一读,写一写,品一品)

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谈谈你听后的感受。教师谈自己初次阅读本文的感受。

展示学生书法作品,领读,分析喜爱的原因,品味作品语言凝练优美的特色。

3、你听出来了吗:

因何作记?

4、讨论明确:因藤子京所嘱而作

(找出文中对藤子京的介绍语句,分析他们的关系。教师略作补充。)

那么,这篇散文是不是仅仅是应景之作呢?

5、投影以下文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吾谁与归”

探究:共同之处是什么?那么,写作此文更重要的还在于什么?

明确:表明自己的情怀。可见,文中作者有所“记”也分明有所“寄”。

找一找文中表现观景人心情的语句。

5、投影文中抒情性语句: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读)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读)

问: 以下句子所表现的会是有什么样境遇的人?(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眼里的景物是怎样的,你能带着他们的那种或喜或悲的心情读一读吗?)

检查预习:范仲淹当时处境如何?

6、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八九,命运总是盲目而任性,它给人一只盛满陶醉的杯子,然后迅速地将它打碎。同是天涯沦落人,让我们透过这些诗句来比较范仲淹和他们的异同。

诗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楼落成后)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藤子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思考:你觉得这些人是不是范仲淹眼中的古仁人?

古仁人的情怀是怎样的?(读第5段文字)

明确: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认为哪些人才是古仁人?(讨论)

8、补充范仲淹生平,现场操练,“想对范仲淹说……”

9、名联欣赏:

•万家忧乐到心头

•翁去四面湖山归眼底

•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八白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

10.作业:背诵全文;

探访虞世南这位古仁人的人生历程,感受虞世南的人格魅力。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叙 绘 抒 议

篇7: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重点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pái huái 媲pì美 幼崽zǎi 挑衅xìn

迷惘wǎng 收敛liǎn 笃dǔ信 啮niè齿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tiào) 眺望 滑(jī)稽 (qí)歧途 (páng)庞大

3.解释下列词语。

(1)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到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3) 鼠目寸光:喻眼光短,见识浅。

(4)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亳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篇8: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篇9: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组歌》教案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篇10: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1)实在标致极了。(“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这是讽刺的说法,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篇11: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最后两次考试来看,29、30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有进步,保持在年级前面。特别是30班,在期末统测中位列年级第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提高,上课能认真听讲,语文学习习惯开始养成。

但是也不容乐观。因为29班的学生成绩相差悬殊,30班学生优秀率不高。这恰恰是一个班的语文成绩真正上层次的根本。所以,这一学期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艰巨,在保中间的基础上要做好两头的工作。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五个不同主题来编排。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五、教学措施

1、继续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打造高效课堂。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六、教学进度

根据本期学习时间短,后期学生要进行生动会考,把本期课程作如下调整:

第一周:入学考试,讲评;《与朱元思书》;

第二周:《五柳先生传》、《马说》;作文训练1;

第三周:《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第四周:《小石潭记》;作文训练2;

第五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第六周:《满井游记》;《诗五首》;作文训练3;

第七周:《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第八周:《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作文训练4

第九周:《再塑生命》;《雪》;

第十周:《雷电颂》;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短文两篇》;作文训练5

第十二周:《海燕》;《组歌》;

第十三周:《敬畏生命》;作文训练6;

第十四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迷》、《大雁归来》;

第十五周:《喂,出来》;《云南的歌会》;作文训练7;

第十六周::《端午的鸭蛋》;《吆喝》;

第十七周:《春酒》、《俗世奇人》;

第十八周:复习,期末检测。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基本情况

本人担任八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114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生占18%,中等生占40%,基础较差的占42%,可见学生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阅读、写作能力所致。

二、工作目标

1、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促优辅差,让优秀生带动基础较差别的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2、以课堂教学为点,课外拓展为面,点面结合,加强阅读、协作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以教读课文为主,自读课文为辅,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课题,认真组织教学。以点带面,尽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1、深入课题研究,把加强师生互动作为典型教学案例,重点钻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有效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指导学生捕捉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顺序,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从而学会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各中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掌握该表达方式的运用对表现文章中心的好处。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尽量模仿。

4、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阅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文章的布局谋篇,结构层次、写作意图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设计题目,相互考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5、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二)充分发挥语文兴趣小组的作用,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继续发挥学习兴趣小组的作用,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做到合理搭配、细致分工,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选取在语文科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尽量把小组活动落实到实处。

2、以小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首先,继续加强名著训练,通过课外指导,集中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其次,与政教处倡导的读书活动相结合,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知识;再次,配合文学社,加强写作训练,以组长牵头,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3、发扬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小组长承担两名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引导各组长尝试批改作业,填写好批改纪录。发现问题,及时求助于语文老师,并帮助其他组员解决疑难问题。

(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利用公开课活动,学习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随时检查自己的教研成果,虚心接受本组教师的意见,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的心得,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举办一次作品展览,展示教研成果,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教材中《编写短剧》为研究主题,分三阶段进行研究:首先是宣传发动阶段,其次是收集故事材料阶段,最后是指导创作阶段,整合成册阶段。

(五)加强学籍成绩的评估管理工作。除教务处制订的学籍成绩期中、期末占60%外,本学期将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估,大致按照单元考试成绩20%,平时作业成绩10%,上课表现成绩10%评出平时成绩。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咏物情怀','道德修养','事理说明','小说之林','人生体验','精彩演讲'。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的古今诗歌2—3首(其中有两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其中含文言文6篇。

阅读应达到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从写作方面看,注意了写作材料和文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简短的演讲稿。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语段的修改训练。

'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市场,研讨热点,阐明主张,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专题活动为两个,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鸟》和《叶》两个探究式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以下四点

(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

(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学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二,所教班(年)级学生现状及对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由低于区均分到超区均分,我们将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继续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虽然七个班语文成绩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本(年)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深入研究'教考统一'的课题,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落实'教考统一'精神,以求教学实效。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2)课后复习习惯

(3)课文背诵习惯

(4)作业习惯

(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6)上课作笔记习惯。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4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新课程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评价新思想,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

在值周工作中,按时到岗到位,严格要求,力求能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督查教师到岗到位工作中能按原则办事,力求多发现多记载好典型;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一如既往地喜欢语文,并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统考中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在办公室工作中能厉行节约,协调好各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个人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新思想,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及时物化个人研究成果,力争能在国家级报杂上发表文章。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1、研究学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2、研究备课及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作业,分层要求,力求落实,扎实有效;

4、研究阅读与写作教学,真正做到应付考试与提高语文能力完美结合。

在行政工作中:

见《新岗位新想法——办公室学年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周别起止日期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2.24——2.28寒假作业检查评比、课文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3.1——3.7

第五单元教学(作文评改实验)

3.8——3.14第五单元复习与第一单元教学(语文古诗词积累考核)

3.15——3.21第一单元教学

3.22——3.28第一单元教学与复习

3.29——4.4

第二单元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考核)

4.5——4.11

第二单元教学与复习

4.12——4.18第六单元教学

4.19——4.25第六单元教学与期中复习考试

4.26——5.2

期中总结分析与第六单元教学(第四届语花杯作文竞赛)

5.3——5.9

第六单元教学与复习

5.10——5.16第三单元教学

5.17——5.23第三单元教学与复习

5.24——5.30第四单元教学(古诗文及经典阅读评比)

5.31——6.6

第四单元教学与复习

6.7——6.13

其它教学工作

6.14——6.20期末复习

6.21—6.27

期末复习

6.28——7.4

期末复习、考试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以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特此制定本次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期学习,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册书中的有关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使文本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发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品读语言、搜集并巧用各类资源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本期奋斗目标

1.希望通过本期努力,在期末全县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都进入一类校前三名。

2.希望通过本期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力争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自己满意。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期教材的编排仍然是分为六个单元共30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期文言文的学习明显增多,单独设两个单元,因此教学的重难点就不言而喻。本册书单元主题鲜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层层深入,细细渗透,旨在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我结合单元主题对本期教材做以系统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篇目有《新闻两则》《芦花荡》。学习这个单元要突出两点:一是审美,二是爱国,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第二单元:主要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本单元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述性作品,将这种博大的感情熔铸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细细地感悟和理解。

第三单元:主要篇目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所以,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主要篇目有《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本单元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级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第五单元:主要篇目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文言诗文,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了古代文人对自己志趣节操的表白,有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则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第六单元:主要篇目有《三峡》《短文两篇》《诗四首》。本单元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心灵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县前五名。

三、方法与措施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面复习(4月上旬——5月上旬):全面复习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

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

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上一篇: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下一篇:论述VC轧机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