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

2024-05-12

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通用10篇)

篇1: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

人民医院

品管圈活动试点实施方案

为提高干部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我院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即日起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试点工作,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医院品管圈活动组织机构

(一)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职 责:研讨并确定品管圈活动推行方针和决策。

(二)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建立品管圈活动的各项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培训、管理工作,牵头组织活动成果的评审与发表。

(三)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与推进,积极鼓励员工参与。

二、实施步骤

(一)教育培训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目标:掌握品管圈活动相关基本理论知识 措施:

1、利用工具书、网络自主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理论 知识,开展相互交流和讨论。

2、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卓有成效的医院现场学习。

3、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

4、与有经验的机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

(二)活动开展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目标:建立2个品管圈 措施:

1、组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由肿瘤科、呼吸内科的基层员工组成 2个圈,并围绕有关问题开展品质管理活动。

2、活动辅导。与有经验的机构联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咨询。

3、评价。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品管圈进行评价,并督促改进。

4、配套政策。各品管圈主题选定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发给项目活动经费2000 元。

(三)汇报推广阶段(2015年4月)

目标: 召开品管圈活动成果汇报推广会 措施:

1、成果汇报。2015 年 4月下旬,医院组织召开品管圈 活动成果汇报会,由各圈以多媒体形式汇报完成情况、取得成绩和体会,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打分评价。

2、成果推广。对各圈形成的标准化成果,在医院相关科室推广。

3、配套政策。各品管圈完成活动并取得成效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发给项目活动资金5000 元。

三、医院品管圈活动相关制度

(一)品管圈成立与登记、审批相关规定

1、组圈

⑴组织圈员。各科室依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每组 5 至 12 人。

⑵决定圈名圈徽。由全体圈员共同选定,选择决定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圈名、圈徽,并报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⑶选出圈长和辅导员。原则上由圈员推选圈长,负责执行圈内业务,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另外可聘请医院领导或职能科室领导或品管圈专家担任圈辅导员。圈长的职责是负责主持及召开圈会,圈员工作分配及激发圈员参与意愿,圈活动进度控制并报告活动进度,指导圈内活动记录统计;圈员的职责是参加圈会并提供个人创意及构想,配合主题提供改善意见及措施,完成圈长交办事项。

2、各品管圈成立,并确定圈名、圈徽,交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审批后,进行品管圈活动。

3、主题选择来源

重点关注医疗、护理、药剂、后勤保障和服务品质方面的问题,应以品管圈活动在 6 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4、活动流程

⑴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确定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步骤制定活动的完成计划表,并明确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分工。

⑵目标设定。目标值应与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量化,不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⑶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围绕选定的主题,收集需要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问题需要做好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责任人等记录。

⑷原因分析。在圈会上通过对收集数据、现状资料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落实各圈员负责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在下一次圈会时提出。⑸对策制定。一是根据上次圈会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圈员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听取每个圈员的汇报,并讨论,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形成一致认可的对策方案。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邀请他们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二是对所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程和负责人。

⑹对策实施及检讨。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鼓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检查,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⑺效果确认。每一个对策实施的效果,通过验证后,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果确认。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对策。

⑻活动总结。在每一期品管圈活动结束时,制定“品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并经全体圈员讨论后形成。

⑼参加评审。参加医院的品管圈评审会,由品管圈一名代表作发言。

⑽标准化。把每一期品管圈的有效对策经医院品管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形成制度,纳入医院或科室标准化体系。

5、品管圈注销时须所属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同意,并说明原因,经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方可注销。圈员名单变动时,圈长应通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

6、品管圈完成活动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书后,上报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继续进行品管圈活动。

(二)品管圈定期会议制度

1、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举行一次。由组长组织,会议内容为阶段计划和总结,具体推行、实施工作进展情况、日常管理工作及现状分析。

2、圈长例会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参加人员为品管圈领导小组成员和各圈长、辅导员等。由品管圈领导小组或各品管圈承办,举办地点和方式可以多样化,由举办部门决定。会议内容为存在的问题、阶段小结、交流品管心得、议题讨论及活动进展等。

(三)品管圈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月 10 日各品管圈须按照拟定的活动进度,由圈长向 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并上交圈会议记录至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以利领导小组成员追踪进度。

(四)品管圈培训制度

1、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品管圈知识的培训,中层及组长,圈内人员必须参加。

2、凡参加品管圈培训者,认真听讲,保证培训质量,应妥善处理好值班和培训的关系,因故不能参加者,向办公室请假。

3、培训结束后,各科室要围绕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科室质量管理水平,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并根据医院的统一安排,扎实开展好品管圈活动。

(五)品管圈评选和奖励方法

1、品管圈项目按照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并纳入科室目标管理考核,表现积极并具成效的圈员,医院将作为晋升、晋级、评优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参与两次组圈并担任圈长的,可考虑担任辅导员工作。

2、为使品管圈能互相观摩学习,医院每期品管圈举办一次成果发表会,品管圈活动评比标准分成书面、成果展示及现场访视三部分组成,按照得分高低排序,获奖比例不少于参赛圈数的三分之一,医院颁发奖励证书及奖金。

篇2: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

大内科片区品管圈活动推进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配合医院护理部开展品管圈活动,拟在片区内成立品管圈推进小组,以促进各护理单元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特制订本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一、推进活动目的落实护理部品管圈活动任务,转变片区护理人员质控意识,采取更为科学的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持续改进,不断地提升片区护理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二、活动时间

2014年2月10日至5月10日。

三、小组成员组成及工作职责

组长:***

组员:***、***、***、***、***、***…..工作职责:①组长负责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不定期组织组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及跟进各护理单元品管圈活动开展近况,每月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协商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②组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品管圈知识及使用工具,督导本科室品管圈活动开展,每2周向组长汇报本科室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

四、活动规程

各护理单元品管圈活动方案根据以下规程进行。

1、Plan阶段:2月10日至2月25日

各科品管圈成立,选定活动方案主题,拟定方案计划表,并于2月26日将各圈活动方案以电子表形式传送科护士长审阅。

2、Do阶段:2月26日至3月31日

各圈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进行选题原因探讨分析、真因确认、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

3、Check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

各圈对改善对策是时候的成效进行效果跟踪,即对策实施效果确认,实际成效与计划之间的比较。

4、Action阶段:5月1日至10日

各圈根据实际成效与计划之间的差异,进行检讨与改进,并制作ppt,做好向护理部汇报准备及参赛准备。

篇3: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

1 品管圈的内涵

所谓“品管圈”活动, 即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 (通常7-13人左右) 一圈的活动团队, 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 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 由此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融合了PDCA循环的理念后, 品管圈将行动划分为4个阶段、10个步骤, 同时还采取了7大品质管理手法, 成功地将理念、行动与管理方法融为一体。其中, 4个阶段和10个步骤之间关系密切, 共通联动, 不可分割 (见图1) ;而7大品质管理手法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出新旧之分, 凸显了品管圈活动与时俱进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 虽有新旧之分, 但并不意味着新7大手法会取代旧7大手法, 因为前者着重于问题发生前的计划与构想, 后者着重于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两者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协作关系 (见表1) 。

与传统行政管理工作中自上而下地下达命令的方式相比, 品管圈无疑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管理活动形式, 无论是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寻找、答案的解决, 还是问题的标准化以及持续改善, 都充分凝聚着一线基层员工心血, 体现出员工们的智慧, 彰显了一线员工在现场改善活动中的地位与价值。

2 从小众到主流

我国台湾地区是引入品管圈的先行者。1999年, 台湾“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筹备第一届“医品圈发表暨竞赛活动”, 2000年竞赛活动正式举行, 此后台湾地区医疗界品管圈活动蔚然成风[1]。

1993年, 我国大陆地区偶有医院开始在护理部门试水品管圈, 2004年, 海南省率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品管圈活动,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至2009年海南省开展了1000多圈活动, 数量为当时全国其他省份医院品管圈总量的两倍。之后, 该省原卫生厅甚至把开展品管圈列入全省医院评审标准, 并将品管圈活动推向所有二、三级综合、专科、民营医疗机构。受此启发, 后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将应用现代管理工具和追踪方法学一并写进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中, 并委托清华大学开展相关研究与培训工作[2]。

10余年间, 医疗行业从对品管圈的懵懂认知发展到如今的29个省、市、区齐发联动, 进而形成千人参赛、万人培训的氛围。

2013年,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医疗机构和解放军医疗机构组圈参赛, 通过多种形式, 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全国医院开展品管圈的过程及成效。赛后, 笔者联合数家单位与个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 联盟以研究和推广品管圈为己任, 意图通过搭建大赛、培训、网络平台等方式, 深入研究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症结与难点, 进一步扩大品管圈的推广数量和质量。

2014年, “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在上海举行, 本届参赛圈数达到300多圈, 157圈进入决赛, 参会人数超过了1000多人, 参赛团队既有大型三级医院, 也有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 赛场也进一步细分为护理专场、二级医院专场以及综合医院专场, 给予参赛医院更多的表现机会[3]。

至此, 品管圈活动正式向医疗纵深领域挺进, 虽然目前护理部门仍旧是品管圈的主力军, 但是, 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也正式加入品管圈活动。

3 品管圈推广过程中的四大症结

由于对品管圈理论和实践运作缺乏深入了解, 部分品管圈活动存在着诸如理解的误区、操作手法的误用等一系列问题, 其典型的症结则又聚焦在品管圈10大步骤中的4个步骤: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与对策标准化。

针对这4大症结,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采取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品管圈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 其中调查案例主要来自于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赛前期、第一届和第二届参赛圈组, 共收集品管圈样本396例, 其中三级医院354家, 二级医院42家;问卷调查则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为抽样框, 对护理、医疗、医技、行政、后勤岗位上参加过品管圈活动的人员进行分层抽样, 发放经过相关专家审核、修正的调研问卷。该问卷共分为7大部分:基本信息、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标准化、圈外评价机制以及名词解释。每家医院发放100份问卷, 共计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有效回收率93.3%。

在“主题选定”环节, 统计分析表明, 92.16%的圈组都将评价法作为品管圈“主题选定”的常用方法,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 圈组却存在4大误区:评价维度缺失、评价维度定义不统一、评价维度不准确、评价维度缺乏权重。

针对上述问题, 研究组在剖析其中原因后, 建议在采用评价法进行主体选定时需要创新评价维度, 应将“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重要性”、“本期达成性”作为最基本的4个评价维度, 同时针对不同的评价维度进行相应的权重赋值, 必要时还需引入圈外评价, 保障主题选定的科学与合理。

在“真因验证”环节, 主要问题有3点:特性要因图不规范、真因验证缺失、查检表设计不规范。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圈组成员对于品管圈10大步骤的衔接还缺乏理性认识, 对于品管圈的某些品管手法如评分法、查检表的运用也并不娴熟。

对此, 课题组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品管圈的规范化培训, 促进开展品管圈的圈员能够系统掌握品管圈的原理和各种品管手法的使用;另一方面需要更新观念, 开放品管圈活动的范围。

关于“对策拟定”, 问题也同样众多: (1) 不少的调查样本圈组在拟定对策时并没有完整贯彻对策拟定与分析、对策评价与筛选、对策整合与排序、对策实施计划制定这4个流程; (2) 在对策拟定与分析时, 或未针对真因拟定政策, 或所拟的对策缺乏操作性, 或备选的对策方案并不充分; (3) 在对策筛选与评价时, 要么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 要么评价指标缺少权重或评分标准; (4) 缺少对策整合与排序, 浪费了圈员的时间与精力, 也影响了对策发挥的效果; (5) 对策实施计划表中的负责人、时间、地点等信息填写不全, 有些圈组成员甚至将对策实施计划表与5W1H法混为一谈。

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组提出要完善对策制订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对策评价体系、完善对策整合与排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于“标准化”方面, 研究组归纳出了诸如缺少标准化、标准作业说明操作性不强、流程图不规范等9大缺陷, 并针对这些缺陷, 构建了一个涵盖拟定、审查、核准、编码、公布、水平展开、持续修订/废止标准书的医院品管圈的标准化流程图。

4 结语

从筹建海南省医院评鉴评价中心开始, 笔者就不遗余力在海南推广品管圈在医院内的应用, 此后笔者调任清华大学, 继续利用这一学术平台持续进行品管圈研究、培训和推广, 再到成立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 筹备两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 这一路走来已历经10年, 这10余年间, 笔者也积淀了一些关于品管圈的个人感悟, 期望能与全国的同道分享与共勉。

4.1 品管圈虽然着眼于一线工作的现场改善, 但却离不开行政部门与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初次引入品管圈时, 笔者曾为此四处辗转奔走, 希冀能够获得卫生行政部门、协会机构和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但多被以“不符合国情”等理由回绝, 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其实, 所谓的唯国情论、唯体制论将一切责任都推咎给国情与体制, 为自己的无所行动找到一个充分的借口, 但要知道体制的壁垒不是凭空产生, 它终究是每个活生生的个人所造就的, 而且体制也并非铁板一块, 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撑开体制的弹性空间, 作为品质管理的工具——品管圈也不宣扬以改造体制为使命, 它所追求的恰恰是通过个人点点滴滴的力量来改善体制的微环境。

事实上, 品管圈推广至今, 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管理部门和领导们的看法, 由当初的抵制、观望到积极地加入进来, 整个医疗界的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小小的品管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破除了唯国情论与唯体制论的禁锢。

4.2 品管圈之于医疗行业远非工具与方法这么简单, 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表面上看来, 品管圈是一种改善医疗品质的工具, 但在一线医护人员的频繁使用过程中, 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精益精神也会融化于医护人员的血脉中, 真正成为他们思考和行动中的无意识, 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一旦医院全员、全医疗行业都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 那么医疗行业整体的品质也必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3 品管圈既是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载体, 也是医院民主治院的重要手段

在品管圈活动中, 一线的员工不再将自己仅定位为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现场问题的发现者, 更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管理者, 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圈员们常会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享受自身的创意成为部门乃至全院的制度规范这种无可替代的价值感。对于院方而言, 将一线圈员的智慧上升为全院的制度规范, 这无形中也是在充分实践“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民主作用。

4.4 品管圈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实现了管理的闭环

当前国内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 品管圈则立足于一线员工的现场改善, 行政管理与品管圈的有机结合, 则可以变管理单轨为双规, 将管理行为由抽象变为具象, 保证管理意图的有效实现。

摘要:通过对品管圈内涵的阐述, 介绍了中国大陆医疗机构发展品管圈活动的10余年中, 其过程虽跌宕起伏, 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对品管圈操作手法和实践运作的深入了解, 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通过对其典型的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与对策标准化4大症结的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品管圈,主题选定,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庭芳, 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刘庭芳.品管圈:向医疗纵深领域寻突破.健康报[N].2013-11-11.

篇4:品管圈活动提高术后器械预处理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提高;器械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7-01

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是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运用QCC管理工具,针对问题逐步攻克,以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将QCC运用在提高手术后器械预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术后器械合格率明显提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保障,手术器械使用的寿命,每位圈员也参与工作中各有所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7月成立蝴蝶圈,由3名护士长,9名护士共12名护理人员组成,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手术室术后器械。本次活动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全部参加。

1.2 方法:

1.2.1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8月至1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取名蝴蝶圈,推举圈长一名(手术室护士长)指导工作,圈员各有分工。每周进行1-3次圈员活动,每次1-2小时。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各科室重点、存在问题和困惑,确立蝴蝶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手术后器械的预处理”。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随机抽查2015.8.13—2015.9.1手术室术后器械共计1000件,对手术器械实施器械预处理相关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和数据采集。器械预处理不合格件数140,占14%,合格件数860占86%,分别利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图例分析出现存状况的主要原因为:未冲净污物,未喷酶保湿剂,未擦污物,器械有锈迹、斑驳。

结果如下:

1.2.3 目标设定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

目标设定=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40-(140×85%×63%)

≈65

1.2.4 要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头分析,制作为何未喷酶保湿剂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如下: 1无规范培训和考核标准

2手术多、工作量大

3护理人员担心被感染

1.2.5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以上的主要原因拟定改善方向,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

1、制定工作制度、操作评分标准和流程 。编制术后器械预处理“三部曲”和口诀。

2、通报抽查情况,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并行效果评价。

3、规范培训和考核,严格督查,使其掌握并合理应用。对低年资和接受能力差的护士行“一对一”指导。

4、定专人“净护天使”术毕规范处置。

5、处置间张贴温馨提示牌及术后器械预处理流程图

6、按标准要求配备防护用品,规范着装,防护到位。

2、结果

2.1 随机抽查手术室术后1000件器械,术后预处理合格器械件数为965,占96.5%。术后器械预处理不合格件数35件,占3.5%。器械预处理率明显上升。其中未喷保湿剂为0%。

2.2器械预处理的流程得到标准化三部曲:一擦→二冲→三喷。

3、讨论

3.1提高器械预处理对保证医疗安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手术病人不断增加,连台时因忙于清点、整理、检查工作,常忽略了器械预处理的及时性和必要性。工作流程未规范,极易造成器械预处理不及时,器械未处理,为下次使用带来隐患,从而降低器械使用率和使用寿命。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的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规范了手术后器械预处理的工作程序,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2提高了护士团队协作精神及综合能力开展品管圈活动,开动了大家的思维,不但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与安全意识,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更在品管圈中学习到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统计方法和图标有效的分析来解决问题。

篇5: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

2018年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各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护理部决定于2018年12月中旬举办“2018年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比赛”,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竞赛目的

展示品管圈活动成果,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科室凝聚力,提升护理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满意安全的护理服务。

二、参赛对象

全院各护理单元

三、参赛形式 1.初赛

全院各护理单元将品管圈成果汇报比赛PPT于12月10日前发送至OA系统张霞邮箱,护理部组织院内专家评审组对PPT进行初评,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品管圈成果汇报比赛评分标准》评分,以成绩高低顺序评选出18个护理单元入围决赛。2.决赛

12月19日下午2:00在多功能会议厅进行全院决赛汇报,入围科室于12月18日下午2:30在护理部进行参赛序号抽签,决赛时按参赛序号依次进行汇报,按现场评委评分和大众评审评分的总成绩决出各个奖项,其中,评委评分占总成绩的80%,大众评审评分占20%。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4个。

五、竞赛要求

1.各护理单元要充分认识本次品管圈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积极参赛,带动本护理单元护理质量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2.各护理单元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加竞赛。在竞赛中,要严格遵守竞赛纪律,不得弄虚作假。

3.入围决赛的汇报科室选手必须为参赛圈圈长或圈员,汇报限时8分钟,时间到即终止汇报,可结合多种汇报形式。

4.入围决赛的18个护理单元品管圈成果汇报PPT如有修改于12月17日前将发送至0A系统张霞邮箱。

护理部

篇6:品管圈活动心得

2016年4月,我们内三科第三届品管圈小组成立了,而我很荣幸担任了此届的圈长,虽然之前我们医院已然举行了两届的品管圈活动,但是我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圈员,感触以及参与感并不深,今年担任圈长后,对品管圈有了深刻的了解,感受到其在护理工作的建设性。

经过院领导的悉心培训下,了解到圈长的职责,从决定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方向,建立圈员协助,保持圈员的良好人际关系,推行会议行程,指导圈员有关固有技术,改善方法、统计方法等一系列知识。

在我们的“谐爱圈”开展活动后,总结了品管圈的具体流程,定期主持会议,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把平时中作中的不足之处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来解决我们现存的主要问题,促进护理质量及管理。过程中对需要应用的管理工具包括:评价表、甘特图、查检表、柏拉图、流程图、鱼骨图、雷达图一一学习运用。

品管圈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发挥无限脑力,改善我们科室的性质,繁荣科室资源,创造了愉快的工作环境,我们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及沟通意见,提出创意及构想。同时品管圈使我们的观念有所改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现在大家已逐步学会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护长及辅导员带领下进步的行为。

作为一名品管圈知识的初学者,通过一步步品管圈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医院管理的严谨性、先进行,在今后的中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踏实的工作,真正进入品管圈,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为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7:医院品管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动 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医院决定在全院推行“品管圈” 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院职工参与品管圈活 动,激发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从“要我做”变“我要做”,创建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工 作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解决问 题的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品管圈的内涵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 圈团体(又称QC 小组),围绕某一个工作主题,通过全体 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比较灵 活的管理活动。

(二)品管圈组织及活动流程 1.组圈(1)组织圈员。各科室依据同一部门或工作性质相关联、同一班次的原则组成品管圈小组若干组,每组8 至12 人。

(2)决定圈名圈徽。由全体圈员共同选定,选择决定有 一定代表意义圈名圈徽,并报医院品管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室备案登记。

(3)选出圈长。原则上由各科室负责人为圈长,负责执 行圈内业务,并确定一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圈长的职责是负责主持及召开圈会,圈员工作分配及激 发圈员参与意愿,圈活动进度控制并报告活动进度,指导圈 内活动记录统计;圈员的职责是参加圈会并提供个人创意及 构想,配合主题提供改善意见及措施,完成圈长交办事项。

2.主题选择来源 重点关注护理、药剂、后勤保障和医疗品质方面的问题。

(1)各科室工作计划中有关业务项目(2)各部门中所有业务工作程序(3)群众或媒体反映的问题事项

(4)创新事项及其他 选定的主题应以品管圈活动在5 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原则。

3.活动流程

(1)制定活动计划。围绕确定的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步骤制定活动的完成 计划表,并明确每一个圈员的职责和分工。

(2)目标设定。目标值应与主题一致,目标值尽量量 化,不设定太多的目标值,最好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两个。目标值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

(3)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围绕选定的主题,收集需 要的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收集问题需要做好 收集时间、收集方式、责任人等记录。

(4)原因分析。在圈会上通过对收集数据、现状资料 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落实各 圈员负责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在下一次圈会时提出。

(5)对策制定。一是根据上次圈会分析的主要影响因 素和各圈员实际观察、分析、研究的结果,听取每个圈员的 汇报,并讨论,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吸收好的意见,形成一 致认可的对策方案。如对策需涉及圈外人员,一般邀请他们 来参加此次圈会,共同商量对策方法和实施进度。二是对所 制定的具体对策方案进行分析,定出具体的步骤、目标、日 程和负责人。

(6)对策实施及检讨。对所实施的对策,由各圈员就本 身负责工作作出报告,顺利者给予奖励,有困难者加以分析 并提出改进方案和修改计划,对前几次圈会做整体性的自主 检查,尤其对数据收集、实施对策、圈员向心力、热心度等,必须全盘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

(7)效果确认。每一个对策实施的效果,通过验证后,由圈长最后总结编制成合理化建议实施绩效报告书,进行效 果确认。对无效的对策需开会研讨决定取消或重新提出新的 对策。

(8)活动总结。在每一期品管圈活动结束时,制定“品 管圈活动成果报告书”,并经全体圈员讨论后形成。

(9)标准化。把每一期品管圈的有效对策经医院品管 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形成制度,纳入医院或科室标准 化体系中。

三、活动对象

要求全院科室结合各自实际,逐步推行。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动员培训。(2013 年9 月至10 月)召开动员大 会,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宣传、学习、培训工作。

(二)组织实施。(2013 年11 月至2014 年3 月)结合 科室实际工作和品管圈活动的程序要求,积极开展品管圈的 登记、实施活动。

(三)评审提升。(2014 年4 月至6 月)对各科室品管 圈活动成果进行评审,并组织科室之间的工作交流,巩固对 品管圈活动的认识。

(四)总结表彰。(2014 年6 月至7 月)。对一年来开 展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设立优秀奖、组织奖等奖项,颁发奖 金和证书。对各科室的活动案例进行挑选并编辑成册,在全 院内分享。

(五)持续推进。每年开展一次评审表彰活动。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永城市中心医院品管圈活动 领导小组,加强品管圈活动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室,设在院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工作。各科室要高度 重视,加强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管理质量。品管圈小组的选题内容涵盖各职 能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科室可从护理管理、医护一体化、设备物质的管理、就医环境秩序的改进、病人教育、医患沟 通、流程再造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积极开展 “品管圈”推广活动,让活动有内容、有重点、有措施、有 实效。

(三)广泛动员参与。各科室要围绕活动要求,加强宣传 引导,结合绩效考核等多渠道,协调、组织科室人员广泛参 与,将品管圈推广活动与提高群众满意度相结合,为提高医 疗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氛围。

篇8: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急诊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 女88例;年龄15~75岁, 平均 (38.2±5.6) 岁。通过不同的管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观察组实施QCC活动, 主要步骤如下: (1) 成立QCC。急诊科成立QCC, 由科内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任主管, 配合7名小组成员, QCC以“海豚”确定主题为质量控制, 对患者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 找出突出问题, 进行改进。问题包括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护士操作技术水平、环境等。通过分析, 发现患者不满意主要集中在等待时间过长, 护士巡回次数过少[2]。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协调能力欠缺, 操作技术有限等。找出问题原因, 逐一解决。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调查, 分析总结后确定主要原因为人力不足, 工作繁重, 备班人员未发挥作用。根据急诊科现状, 将人员重新排班。按照QCC计划, QCC小组成员学习知识, 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QCC的工作方法[3]。 (2) QCC解决对策。通过QCC活动找出解决对策, 实施解决措施。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讨论备用班人员安排, 按照急诊科高峰时段进行人员的重新调配, 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 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减少管理缺陷。以优化排班的方式, 进行岗位的动态调度, 由QCC小组成员负责质量控制, 确定护理需求情况并分配人员。为保障QCC活动的顺利进行, QCC小组成员均为自愿参加, 逐步累积经验, 再推动QCC对急诊科室的质量管理[4]。

1.3 效果评价

医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管理缺陷

观察组急诊管理缺陷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60例, 基本满意34例, 不满意6例, 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非常满意41例, 基本满意34例, 不满意25例, 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QCC活动和常规管理,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患者等待治疗时间过长与护理人员巡回次数不足等问题均得到解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急诊科室高峰时间段等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找出原因,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岗位动态调配的方法使护理人员排班得到优化。不仅未增加护理人员数量, 使急诊科室各岗位合理分配, 取消备班人员, 科学地完成人员安排, 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减少管理缺陷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5]。

患者治疗高峰期由多名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工作, 定时排班进行巡视, 并设置巡视记录卡, 进行床旁签字确认, 有效解决患者问题, 使患者认可护理人员工作。QCC活动提倡全体急诊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 使护理人员通过主动的参与实现对护理服务的管理。其中护理圈主管为高年资主管护师, 辅导员为护士长, 需掌握先进QCC的管理经验, 并可应用多种QCC分析工具, 更清楚QCC活动的作用, 带动全科室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开展工作。急诊科室通过QCC活动的开展, 使科室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性改进,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

[2]李敏玲, 郑雪梅.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在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7) :2061-2064.

[3]付文焕, 王晓舜, 施孝金, 等.品管圈活动在药剂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 2011, 23 (10) :1033-1036.

[4]丁玉兰, 孙静, 饶春梅.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3) :220-221.

篇9: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

【摘 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留置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0%与98.00%,与对照组患者(70.00%、69.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10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 cases of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thod of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patter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method.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needl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0.00% and 98.0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70.00% and 69.00%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used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 and 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extend the time of needle indwelling time,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atisfaction Rate

中西医结合科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高渗脱水剂等,但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且用药频次较多、对静脉的刺激性较大[1],可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迁延,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变大,对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十分不利[2-3]。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治疗质量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32±3.21)岁。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能够正确地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②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损害者;②患有肺部其他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心理安慰、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及使用留置针时的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①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品管圈,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并采用小组讨论、专家讲座、顾问辅导等形式,对圈内各成员进行留置针使用、维护及品管圈活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对护士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评定。②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从护士处理不及时、护士责任感不强、患者、流程不完善等方面用鱼骨图对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分析(见图1),并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此外,从多个角度提出每一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经共同探讨、民主投票后,最终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提高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满意度”,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③利用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对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地通知,并督促、提醒患者及家属认真参加活动;多与躁动、沟通困难的患者,需认真保护其静脉,并密切关注其留置针的状态,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对于Y型留置针做好接近穿刺处的夹管,且保证夹管到位及穿刺处的清洁、干燥。④由圈内所有组成人员共同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再实施。

1.3 指标观察及评定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①治疗依从性评定的标准参照相关文献[4]拟定。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能依从: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或不能按治疗规范完成治疗。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不完全依从率(%)。②护理满意度的评定方法参照相关文献[5]拟定,以自制问卷调查的评定方式,对10个条目进行评定,10个条目分别为:穿刺技术、留置护理、留置时间、健康宣教、护理巡视、护理态度、沟通礼仪、服务及时性、病房环境、医护协作;各条目评价总分均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十分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分)和不满意(<80分)三个等级;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③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堵管、外渗、静脉炎及意外脱管等进行记录,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00%,与对照组的69.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6.25±1.23)h,长于对照组的(44.25±1.13)h(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93例,成功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在意外脱管、外渗、堵管及静脉炎等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最为常见、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留置针的逐渐推广应用,静脉输液的治疗也逐渐方便,但长期留置针会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及针管脱落等并发症,容易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6],缩短了静脉留置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等问题[7],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已经是临床探究的热点。

左四琴等[8]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决定及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均会对提高留置针输液的质量产生积极的贡献,因此,在对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并认真发现与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品管圈是通过对同一工作场所中通过自发实施品质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永续性小组,其能够通过个人的主动性与团队的协作性,全员参与,互相启发,持续推行管理,改善工作质量的一种系统性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方法,其在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外医院中有着历史悠久、面积广泛的应用历史,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在国内也有较旧的可行性研究,但对于其效果的观察实例较少。

本研究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通过组建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共同发现、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积极寻找留置针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可能的原因。其中,本研究所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具有简单实用、直观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对护理问题的分析,且在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时,所采用的集思广益方式,有利于确保经验总结的全面性。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发布各类关于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的通知,这与同类研究[9-10]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以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如在吴秀英等[11]报道中,则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品管圈成员通过互相启发,系统的分析学习护理常见操作方法,有效的增强了护理技巧能力,通过强化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清理的积极性,同时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改善了护理中的热情态度,健康宣教重点更为明确,护理管理更为人性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田苏,李晓燕.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131-132.

[2]程友花,王群,龚长志,等.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0-102.

[3]张瑞芳,胡莉丽,高秀英,等.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5):2379-2380.

[4]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等.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5]桂红民,谢静,陆烈红,等.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66-67.

[6]方继红,陈晓艳,武凤芹,等.品管圈在降低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12):2404-2405.

[7]刘丹霞,葛玉萍.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91-92.

[8]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84.

[9]白艳萍,田彦梅.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1(24):3032-3033.

[10]龚启慧,刘蓉,王菊,等.应用品管圈提高静脉留置针有效使用率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223.

[11]吴秀英,杜会萍,胡琼,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21):66-67.

篇10: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品管圈是现代护理质量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品管圈的概述、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关键词】品管圈;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71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97-01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国内多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全面品质管理和“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显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近年来国内各地护理管理者将品管圈引入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概述

1.1概念: 品管圈(Qquality Ccontrol Ccircle,QCC)简称QCC 小组,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集团。

1.2品管圈的优势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2】。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3】。它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品管圈活动已经在护理管理、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1.3 我国现状:1978年,1.4 品管圈走进中国,1.5 称之为“质量管理小组”。到目前为止,1.6 我国每年有1 000多万1.7 员工参与品管圈小组活动,1.8 每年举办一届全国优秀品管圈小组成果发表及表彰大会。北京于1997年8月30日一9月1日成功地举办了国际品管圈大会(ICQCC一97北京),1.9 共约有20多个国家、数千人参加,1.10 大会主题是“品管圈一人才、质量、效益”。品管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2.1品管圈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核心【4】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龚敏、熊萍【5】等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活动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率从17.9%下降到4.73%,床头柜凌乱率从13.16%下降到3.16%,输液架未归位率从6.05%下降到2.11%,床单元不洁率从5.53%下降到1.32%,口腔皮肤护理不到位率从3.16%下降到0.52,陪伴床未收发生率从2.11%下降到0.陈雪妹【6】等,以提高急诊观察室护理质量为目标,建立入观察室流程卡,用五常法管理观察室的环境、仪器设备,操作中主动安抚汇总情绪,为患者制备康复出院的联系卡,通过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文件书写、重症质量、病房管理、抢救药物、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操作理论成绩与实施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切实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完善了对患者的服务流程,也提升了优质护理质量的内涵。

2.2品管圈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作环节的疏漏极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7】.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时的消极处理变成了发生前的积极预防,达到与患者互利的效果【8】.李红【9】等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确立主题为“压疮预防”,运用品管圈制定计划,对护士进行培训,开展小组护理查房和专题讲座,全院每日跟踪并记录压疮高危患者的皮肤管理情况,对于发生压疮的患者有护士及时上报,组织案例分析讨论,每月1―2次,每次1―1.5 h。结果表明,成立压疮品管圈,实行品管圈压疮管理后,对照组难免压疮发生率33.3%,观察组难免压疮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减少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避免了因压疮问题导致的护患纠纷发生。时克,谢景峰【10】等通过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l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活动前后中药饮片配发差错件数,发现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中药饮片发药差错件数,目标达标率100%,进步率73.85%,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3 品管圈在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中的应用

有研究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如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氧气雾化护理质量、提高ICU护理质量等。崔海霞【11】等在全院30 个病区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自每个病区选拔一位护士入圈,然后选出一名圈长。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并建立QQ 群,进行学习、交流。使得临床留置针的规范使用推广得到有效的监督,使钢针的使用率从43.9% 降至12.4%,敷贴的规范固定减少了敷贴下皮肤发红,敷贴下气泡、卷边及肝素帽下皮肤压伤及留置针内液体渗漏及导管脱落,提高了留置针使用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品管圈的实施方法

3.1培训

让全体护理人员认识到品管圈活动的重要性,护士长首先对圈长个别培训,理论结合实践,使圈长掌握品管圈的理论知识并能实际应用到活动小组中,带动小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学习必要的理论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2组圈

根据成员的不同特点合理搭配,组成品管圈,选出圈长,由圈长带领圈子成员实施工作,并选出记录员,记录品管圈平时工作情况。圈长填写“品管圈活动组圈登记表”,成立品管圈。

3.3主题选定

每期由品管圈成员讨论,确立一个活动主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每人提出2~3个问题及解决措施,主题的选定以品管圈活动能在3个月左右能解决为宜。

3.4制定活动计划

由圈长制定活动计划,全体成员讨论确立活及进度,并明确圈员职责及分工。

3.5数据收集和整理

设计数据收集表格,由记录员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一定要真实,不得经过人为修饰和造假。本阶段对上次品管圈活动中中所发生的难点进行改进。圈长负责落实责任人及统计数据。使用QC手法,找出影响问题点的关键项目。

3.5评价

每个活动周期结束后圈长负责汇总,通过集体讨论,对该活动做出评估和反馈,并对参与其中的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分。

4讨论

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人,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品管圈活动让普通护士从受管者变成了管理的实施者,圈长首先自我约束提高,开拓思路,积极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同时积极调动圈员的积极性,让她们的工作目标和重心由个人主义转移到集体责任感上,所以此活动非常适合在护理人员中开展。

参考文献

[1] Ulaskas CJ.Deftly manage your most precious resourse【J】.Nurs Manage,2005,36(3):14.[2] 黄群,周凯群.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3] 王惠琴.品质管理中的护理文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F0003一F0004.[4] 翁庐英.我国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现状与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30―31.[5] 龚敏、熊萍.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晨晚间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29):251--25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24.9品管圈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品管圈活动心得05-12

2024.9文明出行活动方案、总结05-23

品管圈05-03

品管圈问题05-22

2016品管圈总结05-08

品管圈中医操作05-18

品管圈小组护理05-05

学习品管圈(QCC)05-24

品管圈改善报告总结05-27

品管圈工作总结04-22

上一篇:竞聘岗位领导演讲稿下一篇:两学一做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