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2024-04-23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共7篇)

篇1: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38+94+45+32+60=269种)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

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

中国当代文学B1-2

一级书目

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5、郭沫若:《女神》(1921)

6、郁达夫:《沉沦》(1921)

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

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9、茅盾:《子夜》(1932)

10、沈从文:《边城》(1934)

11、萧红:《生死场》(1935)

12、艾芜:《南行记》(1935)

13、曹禺:《雷雨》(1936)

14、老舍:《骆驼祥子》(1936)

15、张爱玲:《传奇》(1944)

16、柳青:《创业史》(1960)

17、陈映真:《将军族》(1964)

18、《朦胧诗新编》(2003)

19、张炜:《古船》(1986)

20、王安忆:《长恨歌》(1995)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

二级书目

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

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

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

25、沙汀:《淘金记》(1943)

26、沈从文:《长河》(1945)

27、巴金:《寒夜》(1947)

28、《穆旦诗选》(1986)

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

30、赵树理:《三里湾》(1953)

31、老舍:《茶馆》(1958)

32、白先勇:《台北人》(1965)

33、西西:《我城》(1979)

34、张承志:《心灵史》(1991)

35、贾平凹:《废都》(1993)

36、阿城:《棋王》(1984)

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

38王朔:《动物凶猛》(199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

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

中国古代文论1-2

一级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彙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二级书目

69、《四书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70、《荀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1、《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2、《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中华书局。

73、《三国志》,(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

74、《魏晋南北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75、《庾子山集》,倪璠笺注,中华书局。

76、《玉台新咏》,中华书局点校本。

77、《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唐六臣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78、《博物志》,(晋)张华著,范宁校注,中华书局。

79、《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80、《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81、《唐宋传奇集》,鲁迅编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82、《全唐五代小说》,李时人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83、《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4、《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

85、《元诗选》,(清)顾嗣立编,中华书局。

86、《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87、《元曲选》,(明)臧懋循编,中华书局。

88、《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9、《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91、《史通通释》,(清)浦起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92、《唐诗品彙》,(明)高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3、《诗薮》,(明)胡应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4、《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中华书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计45种)

对应课程:外国文学A1-3

比较文学概论A

一级书目:

1、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圣经》(和合本)、《创世纪》、《约翰福音》

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但丁:《神曲》 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7、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朱生豪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哈姆雷特》 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8、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1983(2000)

9、拜伦:《唐璜》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雨果:《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11、狄更斯:《双城记》,罗稷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12、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1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15、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

16、康拉德《黑暗之心》,智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7、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8、沃吉妮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19、贝克特:《等待戈多》,余中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0、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译,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21、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4、布吕奈尔等著:《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9年

25、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6、爱德华·萨义德著:《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

27、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大出版社2001年。

28、范存忠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

29、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0、李达

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二级书目

31、阿里斯托芬:《蛙》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拉伯雷:《巨人传》 鲍文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3、弥尔顿:《失乐园》 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34、卢梭:《新爱洛伊丝》,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35、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上下,查良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36、司汤达:《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7、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8、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39、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40、马克·吐温:《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许汝祉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

41、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42、易卜生《玩偶之家》潘家洵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43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5、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文艺学部分(计32种)

对应课程:文学概论

西方文论1-2

文艺心理学

一级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3、[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希]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9、[德]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德]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

13、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英]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6、[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英]斯图尔特·霍尔等:《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级书目

20、[美]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1、[美]韦勒克:《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2、[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6、[希]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7、[意]达·芬奇:《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三联书店1998年版。

28、[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0、[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版。

31、[法]福柯:《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3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篇2: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

许地山:《缀网劳蛛》

郭沫若:《女神》集

沈尹默:《月夜》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

冰心:《往事》其二之

八、《山中杂记》之

七、《寄小读者——通迅七》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田汉:《获虎之夜》《南归》丁西林:《一只马蜂》 茅盾:《蚀》三部曲、《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老舍:《骆驼祥子》《离婚》《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

沈从文:《萧萧》《边城》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张天翼:《华威先生》

艾芜:《山峡中》吴组湘:《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张恨水:《啼笑因缘》

臧克家:《难民》《老马》

戴望舒:《雨巷》《寻梦者》

何其芳:诗《预言》《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散文《画梦录》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断章》《鱼化石》

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

夏衍:《上海屋檐下》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钱钟书:《围城》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张爱玲:《金锁记》《封锁》《倾城之恋》

孙犁:《荷花淀》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

《旷野》《黎明的通知》

田间:《给战斗者》

穆旦:《诗八首》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篇3:图书馆中文期刊书目数据的维护

一、中文期刊书目数据维护的必要性

完全遵循现行各种标准进行文献的分编所完成的中文期刊书目数据, 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也要进行时时更新, 特别是对图书中的丛书与多卷书集中著录时书目数据的随时补充添加;还有期刊的频率、名称、编者及标准号发生变化时对书目数据的修改;以及未同时出版的内容与形式相关的书目数据进行之间的连接;因此, 我们要经常对现有的中文期刊书目数据库进行必要的维护。

(一) 编辑出版发行方面的几个问题。责任者变化。期刊的责任者会随着社会的文化、政治、科学、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 随着编辑人员的调整而更替, 随着社会机构和部门的变化而更换。表现为责任者的更换和增减变化以及责任方式的变化。期刊改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大批高等院校合并重组。高校的合并重组必然使得原来隶属于多个高校的多家图书馆合并为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合并后, 不仅要对馆藏图书进行整合, 而且要对藏书书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这些高校学报名称的更改非常活跃, 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发行方式变化。改版扩容。为了扩大期刊的发行量, 提高办刊质量, 改变原来期刊的定位方向, 进行期刊的内容的调整, 如改变栏目设置, 增加出版频率。期刊的发行方式现在可以概括为三种, 即自办发行、邮局发行、代理商发行。绝大多数期刊是通过邮局发行的, 但每一种期刊的发行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同一种期刊的发行方式会在以上三种发行模式中不断变化, 以求得最大的发行数量。编辑发行地址变化。期刊编辑地点的搬迁或重新命名会改变原有编辑地点。外形尺寸变化。近几年来, 期刊的外形变化较大, 最明显的是印刷纸张越来越好, 期刊的外形尺寸国际化接轨不断加快, 基本使用的是A4 纸张印刷。价格变化。期刊价格在不断上涨, 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 科技期刊价格年平均上涨20%左右。新增的信息。随着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期刊编辑工作中, 期刊从收稿至编辑出版发行都在不断变化。如期刊出现了同步发行的电子版、网络版, 文稿的收取采用电子文档和E - MAIL 方式等。这些新的变化都会在最近期的期刊上通过有关信息加以说明。

(二) 图书馆在书目组织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书目数据组织不规范。目前, 中文连续出版物机读书目尚未有一个全国性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机读书目每条比较详细的著录格式大约有100 条左右字段。理论上说著录字段越多, 所反应的期刊信息越全面, 因此要尽可能采用完全级著录。由于编目工作中没有全按照CNMARC格式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操作, 加上不同的编目员对一些字段理解上的差异, 选取的信息源有时会有所不同, 因而造成书目著录的不规范现象。最常见的是对部分期刊名称的选取, 例如如何确定正题名和并列题名, 怎么处理有统一题名的期刊,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选取结果。还有团体责任者和个人责任者的选取也会出类似的情形。此外主题词的选取也存在随意性, 分类不够仔细等。书目数据的错误。首先是编目者对字段理解上的错误, 从而导致著录的内容错误。其次是输入的错误, 输入时的操作容易产生错误结果。因此要求编目者精神集中, 对工作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产生。第三是计算机录入时格式不统一, 计算机汉字输入时英文字符和数字字符前后格不一致, 影响书目的统一性和标准化, 因此必须注意输入时字符的一致性, 减少随意性。书目数据检索时的误操作。馆员在进行期刊查询、订购、记到等工作中会出现一些不慎的错误操作, 改变了原始书目数据。因此要求馆员必须认真仔细, 减少错误行为发生。如果发生错误操作, 系统一般会提示是否存贮现有的操作结果, 此时应选取放弃存盘, 以免破坏原始记录。书目数据编目级别较低。机读书目编目级别有4 个, 即部分级、详编级、回溯详编级和简编级。图书馆期刊书目数据的来源有二, 一是图书馆自建书目, 二是外来书目, 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存在一些书目著录级别低的情况。为了提高书目数据的质量, 全面准确反应期刊信息,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必须对那些书目著录级别较低的记录进行修改补充, 尽可能采用详编级著录。新增期刊的书目组织。对于新增的期刊, 要及时进行编目处理, 以便进行管理和使用。由于新增加的期刊如果进行自行编目会有一定的困难, 而且数据很难全面准确, 因此期刊编目应充分利用较标准的外来数据库信息, 这样可以提高书目的质量和编目速度。

二、图书馆中文期刊书目数据维护的几点体会

(一) 强化期刊编目专人化、标准化、规范化是提高书目组织质量的关键。期刊的书目组织有严格和复杂的组织规范, 数据维护工作涉及到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的各个方面, 因此要求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求知欲和前瞻性应该熟悉本馆的主要业务工作, 而且对各项工作在国内各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态势十分了解。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必须熟练掌握进行数据维护的各项标准与规范。要进行各类型文献的书目数据维护, 首要条件就是熟练掌握它们的著录标准与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类型文献的著录标准也不尽相同, 要能注意到它们的细微差别。同时还要具备制订或参与制订本馆的文献分编工作细则能力。图书馆目前通常采用的是如下标准和条例:GB3792.3-85《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 (ISBD-S) 。机读目录格式采用《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行业标准WH/T0503-96, 1996) 。主题表/分类表采用《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二) 充分利用现有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是书目编制的捷径。期刊机读书目的编制要求对期刊的出版发行有全面的信息资料, 自行编制书目难以保证数据的全面准确性, 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 IS) 具有强大丰富的书目数据库资源, CALIS系统可以在期刊编目中充分保障较为齐全、标准的数据库信息。

(三) 注重馆内期刊工作的协作, 数据维护日常化。期刊数据的维护一般认为是属于期刊编目员的工作范围, 而在实际工作中, 首先是期刊记到人员最先接触到刊物实体, 更容易了解其编辑发行的动态信息;其次是采购, 特别是增加新刊时, 原则上只有采购处理以后才能进行其他工作, 编目人员最后根据到馆的刊物实体进行书目数据库的建立。因此必须在编目、采购、记到等各个环节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机制, 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和编目质量。同时把数据维护作为一件经常性日常化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房光宏.中文连续出版物数据库建设刍议[J].图书馆学刊, 2004, 2

[2].谢琴芳.CAL 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大学生必读书目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大学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轨道。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行列,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艰巨任务[1]。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必读书目”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尽管“必读书目”的有效实施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笔者就“必读书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便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二、调查过程及数据统计

(一)调查对象

本文将对来自不同高等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分成抽样的方式,按照入学年限长短,分大一、大二、大三、三个阶段。

(二)调方查过程与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访谈方式,从学生心目中对“必读书目”的认识、“必读书目”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必读书目”实施的效果这三个维度对“必读书目”在高师院校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报告总计300份,分别给大一、大二、大三分发100份,回收率为98%。

(三)数据统计

三、现状分析

由表1可见,学生对“必读书目”的课程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学生认为“必读书目”是课外读物,只有极少数学生把“必读书目”看作一门实践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不够。

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必读书目”是必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非常必要,且认为非常必要的大三学生比例远远高于大一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大三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特别是优秀生)从读书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对大学生的阅读现象作了分析:学习压力大,寻找精神愉悦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术专著与成绩好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经典名著学术专著语言晦涩难懂,针对性太强。喜爱休闲娱乐时尚阅读者多于喜爱大学生必读书目,对小说畅销书籍的购买远超于对经典名著学术名著的购买,甚至有些学生表示对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一无所知,对书籍的观念认识的转变也是导致对必读书目阅读状况下降的原因之一。现在的社会是“快餐社会”,一切都提倡快速效率。因而,“快餐阅读”席卷来袭。就业压力,社会生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动摇着大学生潜心读书的“定力”。快速阅读,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必读书目”内容合理,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必读书目”内容提出质疑,这反映出大学生“必读书目”内容依然存在不足,制度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必读书目”实施前的指导工作不到位;大学生对“必读书目”重视程度不够;“必读书目”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现行的“必读书目”考核方法不尽合理;“必读书目”对于高师学生实施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读书目”的改革需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宏观上需要建立明确可行的“必读书目”课程的评价体系,微观上需要更新必读书目目录;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指导教育;从“必读书目”的整个实施过程着手改革。

四、对策方案

(一)必读书目的选取应当遵循针对性、经典性、全面性、合理性原则

1.书目对象的针对性

书目对象是大学生,所选书目必须以大学生的所需为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强烈,而不像中小学生只是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的启蒙,大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以及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注重专业,可以设定“专业书屋”专门收集专业书类,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当代大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难免出现过激思想,所以在必读书目的选定上需要着重注意所选书目思想上的正确性和乐观性,尽量直接帮助科学世界观和完美人格的塑造[3]。书目应针对其特点,做到程度适当、深浅适宜、量力而行。而且根据其书目对象的法杖特性欲层次不一还应该遵循正面教育原则,也就是书目内容应具有强烈的正面导向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对于那些格调不够高,正面吸引力不够强的作品均不宜入选。

2.书目内容的经典性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流传至今都是经历了两大考验,一是时间;二是读者。因此,经过文化积淀作用,历久而弥新的名著,由于蕴藏丰富淳厚的内涵,常读常新,它就有了经典性。

3.书目内容的全面性

书目的选定应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并存,科技与人文有机结合以确保其完整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文坛四大名著,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概貌,这四部就是历史的、民族的、人文的经典,我们不能不选。宗教作为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应该让我们大学生去认识了解它,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地区那么多人信仰它,既然它能作为一种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存到至今,就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合理成分。当然,我们倡导辩证唯物主义的,但我们的学生全面的了解世界文化的渊源也是应该的。经典性的体现于把我层次面很多,在编制书目时我们应该慎重把握应该综合考虑。

nlc202309011706

4.书目的结构合理性

现代人才的培养注重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融会贯通、兼收并蓄的通才。书目的合理性也是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学科内容选取上主次分明、搭配合理;其次是文献数量与各科配比上安排合理恰到好处。虽然之上说来简单,但是因人、因校、因地而存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困难[4]。现代教育原则是,着眼整体,着眼未来,在学科内容选取上以人文科学为主、兼顾科技;以中国文化为主、兼顾世界;以传统经典为主,兼顾未来。

因此,“必读书目”在选取上,首先,专家教师能够从全局把握书目的内容,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其次,教育管理人员能够从实际操作方面,对“必读书目”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必读书目”的重视程度;最后,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必读书目的确定,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喜好,对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还使必读书目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二)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教育指导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系统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真正的懂得,接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读书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读书除了知识的获取外,更重要的是思考。无论阅读必读书目还是其他书目,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地获得价值。本着获取知识获得智慧的目的,不用单一的去阅读那些经典名著,学术专著,休闲娱乐书籍,只要你能够选择性的吸收精华,同样是不错的。阅读书籍,本就该广泛涉猎。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态浮躁,既需要阅读好书籍来调节,同时也老师的精心指导,二者互相促进。高校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定期开展 “读书月”,讲座等活动,开展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的讲座,介绍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育意义,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书目[5],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调动同学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读好书。让大学生能在繁华热闹的社会中,学会修身养性。

(三)完善“必读书目”实施效果审查制度

1.成绩考核

(1)多数学校采用学生必读书目成绩考核采用平时考查和毕业前考查两种方式。平时考查由学生所在系组织实施,一般应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毕业前考查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2)学生应在《必读书目》中认真选择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籍进行阅读。每读完一种书,要认真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从《必读书目》中选读8种书籍,其中从文学、哲学、历史学和艺术类各部分中选读的书籍均不得少于2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音乐学和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在所学专业以外的书目选读,完成读书任务,经考查合格,可取得2学分;(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能读完20种《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通过有关学院指定教师的检查,学校发给“文化名著阅读证明书”;(5)各学院应做好学生阅读必读书目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等。教务处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小论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所在学院应督促其利用课余时间重读或另外选读。

2.组织管理

《必读书目》应是为常规教学任务之一,有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考核。考核成绩通过者,取得相关学分。教务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统一进行网上成绩录入、成绩单打印和留存。同时编写专业“必读书目”阅读指南,其中包括,书名、目录、本书的精髓及概要、本书的价值及简要评析、拓展延伸阅读等内容。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 “必读书目”的实施现状,总结出“必读书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课题项目】

本文为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师范生‘必读书目’阅读指导与管理评价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远成,尹季.高师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评价[J].教育探索2005,(11):19.

[2]张玉斌.50部必读的中国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齐勇.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6.

[4]黎平辉.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转变下高师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2):69.

[5]陈芬萍.《课程与教学论》学业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基于真实性评价理论视野[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58.

【作者简介】

曹宇巍(1982— ),女,黑龙江鹤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刘赢(1991—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

篇5: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注 *供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参考,博士生未读部分也建议阅读。

一、作家作品类:

A.通读的全集或文集,起码要读其中大部分,以求整体印象。

鲁迅全集、胡适文集、周作人集、郭沫若文集(文学部分)、曹禺全集、沈从文文集、张爱玲文集

B.如下作家的选集,尤其是代表作。有*号为重点。

*茅盾、*巴金、*老舍、*艾青、*赵树理、*丁玲、*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田汉、丁西林、张恨水、戴望舒、卞之琳、林语堂、梁实秋、夏衍、李健吾、*冯至、*穆旦、孙犁、*钱钟书、叶圣陶、*徐志摩、许地山、王统照、蒋光慈、冯文炳、*朱光潜、*胡风、冯雪峰、张天翼、萧红、施蛰存、穆时英、沙汀、艾芜、吴组缃、芦焚、李劼人、林庚、闻一多、臧克家、何其芳、李金发、丰子恺、洪深、*周扬、徐讦、路翎、无名氏、周立波、秦瘦鸥、田间 C.综合性的作品集。

例如《九叶集》、《象征派诗选》、《现代派诗选》、《京派作品选》、《创造社资料》等等。

可依流派社团去找来读。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种要求通读: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版,导言为重点)

《20世纪文学经典》(北大版)

D.、当代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选20家左右)。

二、评论类:

A.上列作家以及一些重要的社团流派的研究资料专集,特别是同时期的评论集。B.主要作家的传记、论集。C.各种文类的专史,如现代小说流派史、现代散文史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思潮的研究专著(不详列,课上介绍)。

D.近期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及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三、旧报刊(浏览)

《新青年》、《每周评论》、《小说月报》、《创造季刊》、《新月》、《现代》、《学衡》、《文学杂志》、《文艺复兴》

四、其他方面:

章学诚:《文史通义》

刘熙载:《艺概》

张岱:《陶庵梦忆》

王国维:《静安文集》

章太炎:《国故论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要》

洛奇编:《20世纪文学评论》 韦勒克等:《文学理论》 佛克玛等:《20世纪文学理论》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巴赫金:《陀思妥也夫斯基的诗学问题》 宗白华:《艺境》 钱钟书:《谈艺录》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篇6: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基础著作

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布坎南,《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技出版社.5.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三联出版社.6.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上海三联出版社.7.斯诺登等,《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发思》,商务印书馆.8.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9.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0.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2.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3.劳尔•普雷维什,《外国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商务印书馆。

14.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15.马克·斯考森著,《现代经济学的历程》,马春文译,长春出版社.16.查里斯·吉斯特著,《华尔街史》,敦哲,金鑫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7.美.罗伯特.索贝尔著,《追逐财富:5000年不可思议的财富故事》,莫竹芩等译,海南出版社.二、专业著作

1.约翰•麦克米伦,《国际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

4.唐纳德•B•基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戴维•约夫,《国际贸易与竞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

7.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

8.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9.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11.王新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上海人民出版社。

12.张幼文:《价值增值论——国际经济分析的价值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3.尹翔硕:《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14.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专业教学参考书

1.皮得•林德特等,《国际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小艾尔弗雷德•菲尔德,《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滋维•薄迪,《投资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5.Dominick Salvatore著,《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专业学习参考杂志

篇7: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

为配合中文系各专业主干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向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部阅读书目。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

汉语音韵/王力著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尓著

语言论/高名凯著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

小平论文艺/1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

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文学理论(美)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

史记选/王伯祥选

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 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

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

唐宋八家文选

唐人小説/汪辟疆校録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

辛弃疾詞选/朱德才选注

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水浒传/施耐庵著

西游记/吴承恩著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

牡丹亭/汤显祖著

聊斋志異选/张友鹤选注

儒林外史/吴敬梓著

红楼梦/曹雪芹著

长生殿/洪升著

桃花扇/孔尚任著

老残游记/刘鹗著

鲁迅小説集:野草/鲁迅著

女神/郭沫若著

郁达夫小説集

新月诗选/陈梦家编

子夜/茅盾著

家/巴金著

沈从文小説选集

骆驼祥子/老舍著

曹禺选集/曹禺著

艾青诗选/艾青著

围城/钱钟书著

赵树理选集

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

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

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

王蒙代表作黄河/张学正编

白鹿原/陈忠实著

余光中精品文集

台湾小説选/

台湾小説选编辑委员会选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

希腊的神话和传説

(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

伪君子

(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

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

高老头/(法)巴尓扎克著;傅雷译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张谷若译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尓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

母亲/(俄)高尓基著;瞿秋白等译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马尓克斯著;黄锦炎等译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

等待戈多/

(法)萨缪埃尓贝克特著

沙恭达罗/

(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

上一篇:大检查工作内容下一篇:美语教父王强谈口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