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

2024-05-19

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精选6篇)

篇1: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

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范文

以下为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大学九七级中文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范文。步入教育事业一直是我的梦想,XX大学的几年砺炼为我实现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特长更使我明确了择业目标: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久闻贵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成长展才的沃壤,重视教育,重视能力,上下团结一心,有坚实的教育基础,对此,我十分仰幕。现把一个真实的我以自荐书的形式展现给您,望贵校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贵校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育人梦想。

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XX大学,春风化雨育桃李的信念便铭刻于心,求职信《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范文》。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教学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

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校科学管理体制和明达的***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校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最后,祝贵校广纳贤才,再创佳绩!

· 此致

···· 敬礼

···· XXX谨呈

···· XXXX年XX月

篇2: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毕业生,我充分熟悉到,教师优秀的综合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对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五年的大学生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始终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学完了本专业的所有的课程,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思考问题方面,理论发掘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五年的大学生活,铸就了我老实,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了我的时间观念,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造就我较强的组织、治理、协调能力。

大学期间,我本着务实求学的精神,曾获得国家及学校奖学金,通过了奥数教练员的考试,并在积极准备自学考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及积极准备英语四级的考试。

二十一世纪呼唤复合型教师,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创造成功的唯一源泉。大学五年是我逐渐溶入社会的五年。在搞好学习的同时,能彻底完成好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好各项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上传下达的骨干作用。工作上胆大心细有魄力。暑期有社会实践经历。

经过五年的学习,我系统地把握了有关计算机基本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广泛阅读了文学、心理等方面的书籍,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大幅扩展。

学以致用,通过大学的学习我可以从事数学教育及相关专业工作,也能够胜任有关的治理工作。当然,大学教育的指导方针是素质教育,只要贵校需要,我果断服从贵校的安排,因为我相信贵校的用人环境。

自强不息”是我的奋斗动力,“勇攀高峰”是我的人生态度。不求安逸生活,用自己所学干一番事业,我愿与大家一起铸造学校事业的大厦!如蒙录用,定当勤勉做事,不负众望。切盼贵校的回音。

最后祝贵校桃李满天下!

此致

篇3: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

毕业论文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整个大学教学环节中的突出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 只有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标准地达到了, 本科教学的目标才算是圆满完成了。然而, 反观当前大学生, 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 却有颇多令人担忧之处。笔者在地方本科院校从事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工作多年, 拟就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进行剖析, 对学生论文选题中的不足加以揭示, 并对其解决策略加以探讨。

一、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

一般来说,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是学生在充分分析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并结合平时自己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 与指导老师探讨商定的。而现实的情况是,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三年学习中, 并不能找到自己所关注的“兴趣点”, 因而必然会造成选题时缺乏主见, 显得非常盲目, 常常是看到别人选什么, 自己也跟着选什么, 或者是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所谓的“热门题目”,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 就直接当作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学生近五年以来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 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存在着“大”、“陈”、“偏”三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大”, 就是选题过大, 所探讨的问题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所无法解决的。例如, 有学生选这样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如《明代女词人的创作研究》、《东晋士家大族的文学贡献》、《网络文学略议》、《元曲的人文精神》等, 这些命题不是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所能阐释清楚的, 以这样的题目来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其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整篇论文也只能流于空洞、肤浅。学生在论文选题时往往眼高手低, 一开始踌躇满志, 确定一个很大的题目, 幻想着能够写出一篇宏大的文章, 进而解决一些宏大的学术问题。然而毕竟学识不足,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 最后由于时间、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匆匆收笔, 敷衍了事, 形成了不少“烂尾楼”式的文章。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 连最起码的行文都成了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将自己的论文题目冠以“儒家”、“道家”、“文化”、“思想”、“主义”等宽泛的字眼例如, 有的学生以《论〈诗经〉的文化价值》、《论李白诗歌的道家情结》、《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思想》、《〈楚辞〉浪漫主义论》等题目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美其名曰“从文化角度来关注文学”或“关注文学的文化价值、文化意义”, 而结果往往是连文化是什么都没认识清楚, 最终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学生论文选题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陈”。所谓“陈”, 就是选题陈旧、缺乏新意。众所周知,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要求, 如果一味地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 甚至继续探究前人已经解决的学术问题, 不仅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 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学术研究要想创新, 选题是关键。没有创新的选题, 就不会有创新的成果。而审视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 能够真正有所创新的很少。就拿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选题来说, 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李清照等人的诗词, 《红楼梦》等已经被前人研究得非常深入、透彻的研究对象依然是学生选题的热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向也是一样, 鲁迅、茅盾、老舍、巴金、贾平凹、张爱玲、余华等现代和当代文坛上的名家以及巴尔扎克、雨果、海明威等世界文坛上的巨匠, 依然是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热衷的对象, 学生连这学术界对这些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都无法准确把握, 更毋庸谈突破和创新了。当然, 被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大家、名家不是不可以再加以研究, 关键是看有没有新材料、新方法、新视角, 能不能得出新观点, 这些都要建立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学识、视野还十分有限的在校大学生来讲, 要做到这一点, 几乎不太可能, 因而, 以这些研究对象作为论文选题, 要想做到创新, 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 步人之后尘, 论文的写作也就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价值。

如果说, 论文选题的“大”和“陈”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的价值的话, 那么, 论文选题的“偏”则会影响论文的内容走向和学科归属, 直接关系到论文是否要“全盘推倒”和“另起炉灶”的问题, 因而, 选题是否“偏”的问题, 关系到论文的全局, 不可小觑。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偏”, 不是指“偏颇”或“冷僻”, 不是指论文选题关注一些偏僻角落和不为人注意的对象, 而是指“偏离”, 是指选题偏离了本专业领域而变成了别的专业方向 (如管理学、经济学等) 的论文, 这是很危险的。众所周知, 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授予的学位是文学学士。作为学位论文, 必须与中文专业各方向相关, 论文的落脚点和定位不能有错, 不能将论文写成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或其他专业方向的论文。否则, 论文就不能获得通过, 也就拿不到文学学士学位。这一点, 无论是指导教师, 还是学生自身, 都必须要注意。考察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近几年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 虽然最主要的问题在“大”和“陈”上, 但选题“偏”的苗头也时常可见。例如, 有些学生一开始就以《秦汉政论文中的管理思想管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等这样的题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这是很不合适的。论文选题的“偏”也体现了学生对选题缺乏准确、清楚的认识。

当然, 除了上面提到的“大”、“陈”、“偏”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 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不足, 如选题缺乏研究意义和价值、选题所要关注的研究对象不明确、选题太小导致文章篇幅受限等, 但相比较于选题的“大”、“陈”、“偏”而言, 这些问题还不算十分突出。

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上述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加以解决呢?笔者认为, 对于不同方面的问题, 应该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1.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大”的问题

解决论文选题“大”的根本途径是不断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多阅读”、“多思考”。所谓“多阅读”, 首先是指多阅读本专业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论文, 特别是要留意他们论文的题目, 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确定论文题目的, 为什么要这样定题?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论文的不同题目, 逐步学会自己确定研究的题目。例如, 《苏轼论》或《论苏轼的文学创作》这一题目, 通过看别人的研究成果, 知道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选题;那么, 《论苏轼的词》或《论苏轼豪放词的创作》这一题目呢?通过阅读别人的论文, 知道这是一篇硕士论文的题目;那么,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呢?应该比硕士论文所探讨的问题更少, 因此, 选题的范围可以再缩小, 那么, 该怎样缩小呢?无非是从空间、时间、题材、体裁、局部等方面入手, 比如《论苏轼黄州时期的豪放词创作》、《论苏轼豪放词的抒情方式》等题目,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其大小就比较合适了。

许多指导老师都主张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小”, 要“小题大做”、“小题深做”, 不主张选宏观性的题目来做, 这是很有道理的。宏观性的题目涉及的面比较广, 一般的本科学生往往驾驭不了, 选宏观性的题目来做, 往往会顾此失彼, 泛泛而谈, 流于肤浅。而选一个相对较小的题目, 则关注点可以相对集中, 思考可以相对深入, 写出的论文就会有深度, 做出的研究就会相对比较有价值。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选题的“小”呢?这就需要学会从各个层面、各个方向上对选题加以提炼。比如说, 有学生想要研究唐代诗歌, 确定《论唐诗》的题目, 显然不行, 那么, 怎样才能将题目变“小”呢?这就需要从时间、空间、题材、体裁、流派等不同方面给出限制条件, 使题目逐步完成“瘦身”。

比如, 在时间上, 我们可以让《论唐诗》这个大题目经过这么几个步骤来达到“瘦身”:《论唐诗》→《论晚唐诗》→《论唐文宗朝诗歌》→《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在空间上, 我们也可以让《论唐诗》这个大题目“瘦身”:《论唐诗》→《论唐代江南诗歌》→《论唐代浙江诗歌》→《论唐代湖州诗歌》;还可以从题材方面“瘦身”:《论唐诗》→《论唐代咏物诗》→《论唐代咏花诗》→《论唐代咏牡丹诗》;也可以从体裁方面“瘦身”:《论唐诗》→《论唐代绝句》→《论唐代五言绝句》→《论唐代拗体五言绝句》

此外, 还可以从流派、风格等方面把宏观性的题目加以“瘦身”。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各个方向上的“瘦身”结果, 最终确定适合研究和写作的论文选题。例如, 学生可以选取这样的题目来着手进行研究和写作:《论唐文宗开成年间的湖州诗歌》、《论唐代湖州的咏花诗》、《论唐代的咏花绝句》, 等等。对于提炼完成的选题, 根据相关研究材料的多寡, 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收”或“放”。例如, 如果确定了《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作为论文选题以后, 在进行具体的材料摸排中, 发现材料太多, 驾驭不了, 则可以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压缩, 比如, 可以把题目改为《论唐文宗开成年间的湖州诗歌》。如果发现材料还是太多, 则可以进一步增加题目的限制条件, 例如, 题目可以限制成《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绝句》, 甚至, 还可以限制为《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咏花绝句》、《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五言咏花绝句》等, 直至材料的数量适中为止。当然, 题目初步确定以后, 发现所赖以研究的材料太少, 则可以把选题适当放大, 例如, 可以把《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放大成《论唐文宗朝诗歌》, 等等。

2.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陈”的问题

以上方法只是解决了论文选题过大的问题, 那么, 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陈”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就需要学生平日里不仅要多阅读、多思考, 而且还要多积累、多发现。平心而论, 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而言, 要想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取一个“新”的命题来进行研究, 其实并不是难事。中国历史悠久, 从古到今的语言、文学、文化典籍汗牛充栋, 古往今来的文人作家不计其数, 而其中被世人所关注或被学者们所研究的典籍或文人, 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许多优秀的典籍还不为人所了解, 许多杰出的文人依然躲在历史的尘封中。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 学生只要细心地翻一翻《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典籍, 就会发现, 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家和作品从未被研究过。对于这些作家和作品, 随便选取一位作家或者一部作品来加以探讨, 都是一次全新的研究过程。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 都是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文化总量中的一份子,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创造者或组成者之一, 任何一个作家或者任何一部作品都平等享有被研究的权利, 因此,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研究任何一个作家或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具有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学生把对这些作家或作品的研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就很容易避免论文选题“陈”的问题了。

选取学术空白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这是从研究内容上解决论文选题“陈”的问题。当然, 论文选题的“陈”还可以从研究方法和角度方面加以规避。方法和角度上的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需要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揣摩, 了解和把握本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 了解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 有哪些新方法在被尝试和运用, 仔细分析这些新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命题, 能否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如果这些新方法不适合自己的研究命题, 能否考虑尝试借鉴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任何新的方法, 都是在研究者的大胆借鉴和不断尝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例如, 文人心态的研究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大胆揽入, 定量分析型研究是对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大胆借鉴, 等等。大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活跃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也具备大胆创新的激情, 指导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个人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大胆借鉴、尝试和运用新方法、新视角, 从而从研究方法上杜绝论文选题“陈”的问题。

3.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偏”的问题

如果说, 解决学生毕业论文“大”和“陈”的问题主要靠学生自身就可以实现的话, 那么, 解决学生论文选题“偏”的问题则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管控了。作为在校的大学本科学生而言, 他们对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界限并不敏感, 并不十分清楚怎样的论文选题才是符合文学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再加上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一味地想着要出新、出奇而不知不觉中常常会逾越了专业的界限, 特别是有些学生想要写一些“交叉研究”的论文时, 论文选题很容易出现“偏”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论文的写作, 而“创新能力”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体现就是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够不落俗套、积极创新。要想做到毕业论文的创新, 选题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 笔者不遗余力地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不足和解决的策略做了较为细致和深入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妥之与否, 还望方家指正。

摘要: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其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所在院校, 都意义重大。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 在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着“大”、“陈”、“偏”的问题, 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 解决学生论文选题中的这些问题, 才能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走上创新之路。

篇4:本科中文系毕业生中文求职信

基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必然要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与所有其他学科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一样,它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支配下运作的。它同样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基于课堂交往,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它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也是符合当今的人才培养原则的。

一、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依据

自从人机交互作用的科技成果推出以后,“互动”式交流活动便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其强大的交际功能。而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已经得到广泛施行并且已凸显它的先进性。因此,为了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学诸要素实现多元互动,良性运行,体现互动特点的授课方式在高校的实施也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它的起步相对较晚。它的实施,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理论依据。

(一)符合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及学科的专业设计目标

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就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年,教育部也曾撰文强调:“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相应地,中文专业则应培养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文秘、编辑和新闻传媒等工作,综合素质良好的中文高级专门人才。基于上述要求,我们的中文本科教学如果在学术研究和互动式教学两方面都加以足够重视的话,那么就能够使学生在好学、乐学的情况下体会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魅力,才能将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外部环境下(包括书本、学习设备、教师、同学甚至整个社会)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3]学习主体只有懂得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才能算真正学会学习,也才能充分体现主体的能动性。很明显,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习者的建构知识的权利。所以,唯有在教学诸要素均处于平等地位的互动式教学中,让学习主体身心充分解放,才能令他们在多元互动过程中建构出新的意义来。

(三)切合大学生的求知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性心理倾向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和决定着人的行为举止。”[3]虽说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体上迥异于中小学生,他们作为一个已相对成熟,有较强独立性的群体,便不会满足于一些浅层次的游戏活动或讨论活动——也就是说,无深度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对他们来说会缺乏吸引力。但是,由于他们渴求新知的愿望更强,探索真理的能力更高,因此,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的互动式学习活动却能深深地吸引他们投入进去,更容易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所以,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质疑问难,思想碰撞中不断收获成就感,那么大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也会很生动、会更富有文化内涵。

(四)现实呼唤

当前的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社会对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将是推动互动式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一种强大的外在动力。而在主观条件方面,当今大学生渴求新知,渴望成才,尤其是渴望成为开拓进取型创新人才的强烈愿望将是互动式课堂教学得以成功实施的一个强大的内驱力。

二、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实施策略

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甚至是与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相比,中文本科的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更容易发挥学习主体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与专科、中小学的课程相比,它的教学内容又更具深度和广度,更能调动和拓宽、拓深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也都具有更高层次的思想观念的碰撞交流。所以,开展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是需要一定的策略保证的。一般而言,中文本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方法实现互动,达到预定教学目的。

(一)巧设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提问题就得在“巧”字上下功夫。这一点在大学课堂里尤其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计课堂问答并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首先是设问导入。设计有效问题导入课题并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激趣导入的一种手段。它能克服平淡开场的授课毛病,也有利于引起师生对自己课堂角色、地位的共同注意:教师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讲课权威”,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导引者;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如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讲到语言文字这些知识时,我们不妨如此设问,“人类懂得用语言去进行交流,那么动物呢?动物有语言吗?”“追根溯源,汉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今天存在的好几万汉字,到底是怎样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呢?”“如果我们作为某一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我们该怎样提高广告语的表达效果呢?”当讲到文学及其相关理论时,我们也可以提出“大家都知道,‘说不尽的阿Q,阿Q的性格是圆形的,那么他的典型性格和典型意义到底有哪些呢?”“苏东坡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三起三落的说法,那么在这过程中他的文风、词风分别有什么改变呢?”“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于连,面对诸多诱惑,你会怎样做呢?”等等,诸如些类的问题,由于它们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广度且往往能紧密联系实际,因此一定程度上都能激发起大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他们在课堂活动伊始的积极作答,将会给后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出带有创造性的穿插提问。而在进行创造性发问技巧中,常利用诸如“假如”“比较”“除了”“可能”等等这样一些语词去提问。比如,我们在授课中可以适时地问:“假如杜甫没有经过安史之乱,苏东坡没有政治上的遭遇,李清照不必背井离乡,那么,他们能成为著名的诗人或词人吗?”“比较一下祥子和于连的个人奋斗悲剧有何异同?”“除了用‘知人论世的办法研究著名的作家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进行探析呢?”等等。这种提问最大的特点是能在更宽广的领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且答案也会更多元、更具理论性。

最后是授课结束前进行迁移性提问。迁移性提问是指在授课结尾阶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的拓展性提问。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想出更开放的答案,且能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如当我们上汉语课时,我们可以在讲完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这一部分内容后,提出这样的思考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地区的方言如粤语会不会扩充它的势力,将来成为新的共同语?”学完了《阿Q正传》,不妨进一步追问:“在我们身上,到底有哪些阿Q的性格特征呢?”了解了莫泊桑的《项链》后,不妨问,“玛蒂尔德该不该参加晚会,该不该去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迁移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也可以在课外以作业的形式进行探讨。迁移性提问常常把话题从课内转移到课外,这既能使学生巩固旧知,了解新知,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关注现实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提问,只要是适时、适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师生的思路相吻合,在质疑问难或合作讨论中密切配合,且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提高他们的多方面素质,也就达到了我们互动式教学的目的。但我们应在设计问题时更突出专业性,强调技巧性,并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二)案例教学,合作探究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原理、规则,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是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这样,它便较容易实现我们教学中双向或多向交流的教学目的。

另外,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低层次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常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提问和质疑的活动”。那么将案例教学与探究教学合起来的“案例探究”学习方式,即可以指在一个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发现、质疑、探讨、研究、归纳,从而获得真知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自然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也是要求教师在其中很好地起到穿针引线的参考作用的。案例探究法可以适用于我们中文本科的任何一门课程教学。比如给本科生上“修辞”这一专题知识时,我们便可以尝试圈定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典型语句作研究对象,先让学生个别搜集相关语句,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意探讨语句所用的修辞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最后派代表进行归纳,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分析讨论当中去。这样的互动教学既能横向打通本专业各学科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作战精神,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三)开展角色演绎活动,注重综合性学习

比案例探究教学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便是综合性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习”,它强调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进程,以教师的支持、服务和导引为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4]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内容的综合性,过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有论者指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展开: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5]当前,我们的中文专业课如要进行综合性学习,不妨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成功节目,如《幸运五十二》《开心辞典》《今日说法·之拍案惊奇》等去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融进辩论、演讲、说书、角色朗诵、角色演绎等多种活泼而又新颖的学习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又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现代文学作品选时,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演绎活动去加深对《雷雨》《边城》《茶馆》等名著的认识和体味。

除此外,综合性学习还包括布置一个专题作业,让学生充分搜集资料,认真而又深入地进行学术探究,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讨论学术成果等等一些研究性学习形式。“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开展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可行的。它的实施策略是多元的。通过巧设课堂提问,开展案例探究教学,开展角色演绎活动,注重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策略无疑会令我们的中文本科互动式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开展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教师的素质是要受到考验的。但我们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是未来高校教学的一种主流,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美与时代,2004(2).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

[3]叶平.创新教育新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157

[4]广西师大教育系编写组编.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88:5.

[5]牛学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4.

·声音·

论文答谢词里除了感谢爸爸、妈妈、老师、兄弟、姐妹、同学,就别无他人。

——南开大学博导周立群教授说,研究生的生活和交际范围太窄了,许多同学的学术视野也恰恰如此。

如果不改变高等教育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要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赵湘平说。

学生落户问题,对于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流动就业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说。

民办高校的兴起是中国教育体制最重要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指出,发展民办高教事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一个长期决策。

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过早地把年轻人分类分层次,而且一旦分了,就很难改变,这是很大的教育不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说,要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要逐步淡化重点学校直至取消重点学校。

社会风气越好,自主招生的力度就该越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出。

扩招不是为了多收学费,培养人才、保证教育质量应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篇5:中文系毕业生求职信

你好!

我是xxx学院中文系的学生,今年刚毕业。我在xx上了解到xx职位的招聘情况,特此提交此求职信!我希望这次会面是我们愉快合作的开始,我非常愿意尽我所能为贵公司服务,也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时代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我广泛地覆盖了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将使我在工作中更加胜任。但同时,我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实践,是现代人成功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活构建了我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培养了我自立自强的信念,乐观随和,真诚宽容的性格,坚韧不拔,豁达自信的人格。在生活中,我认识到正确对待负面意见是自我提升的捷径,然后与他人坦诚合作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学习期间,我注重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积极参加系、班组织的活动,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专业和努力的态度是我满怀信心加入贵校的原因。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世纪,在这个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给我一片土壤,我将用我年轻的生命去努力。”这是新一代青年的口号,也是我的决心和信心。从学校到社会,我知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在这个乘风破浪的时代,只要奋斗和信心不被限制,前进的动力就不会消退,我会尽我所能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和厚爱!期待你的回复!祝你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篇6:中文系毕业生求职信

我是xx大学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在中学时,我受到了一位伟大老师的尊敬,为了报答老师的恩情,我进入了xx大学。四年来,我在这所“示范性”的高等学府里,不断坚定自己成为人民教师的信念,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塑造自己,以求步入老师走过的路。

四年来我们所学、所获、所想的一切,都必须付诸实践,才能转化为实际价值。我真诚地希望贵校能为我提供实现这一价值的机会,将我纳入贵校的教职工队伍,为学生的理想成长尽我所能。

最后,祝贵校在新世纪独树一帜,大有作为!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上一篇:毛邓考试画题缩印下一篇:《一百条裙子》儿童文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