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雨林的毁灭

2024-04-23

教案雨林的毁灭(共10篇)

篇1:教案雨林的毁灭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一则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教学设计:卢凤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理情结构层次。分析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造成的灾难。 (2)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作用。 (3)理解保护地球生物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默读,精读了解文章内容,把握重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难点:通过具体数据认识毁灭自然资源的严重性,如何让学生从我坐起去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尤其是远离人们视线的热带雨林,那里有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飞禽走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缘、飞舞。但这美丽的风景正一步步远离我们,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地球面积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热带雨林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雨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份;不仅有助於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按照鲁迅的话,“悲剧既是把美丽有价值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那么雨林的毁灭是否是一场悲剧呢?有人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种说法是不是太夸张了?如果你同意,请你为它找出依据;如果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几方面进行说明的。(提示:雨林的现状,毁灭的原因,对现状不加改变将出现的后果)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①介绍作者: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代表作《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收入《剑桥文丛》 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濒临(bīn)奎宁(kuí)白垩纪(è)癌症(ái)疟疾(nüè) ③解释下列词语 摄取:吸收 连锁反应: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严峻:严厉,严肃。 2、朗读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法提取主要信息。 ②展示朗读水平,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 3、感知大意: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树干表示雨林,树干表示与之休戚相关的物种)。 鼓励学生动笔阅读。圈点勾画,提取主要信息。然后小组交流,推举两名学生去画板前画树形图。最后师生一起完善图形。 三、梳理结构: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参考如下: 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句特点。(首扩句、关键句) [明确] 第一部分(第一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遇到了彻底毁。 第二部分(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部分(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可以画成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 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植物种濒临灭绝(2) 破坏大气(6) 全球气温升高(9) 灾难性气候变化(10)――冰川溶解、洪水泛滥、更多动植物死亡 地球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12) 教师小结: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 3.思考: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第4、5段,设问句的使用。 谈论,明确: (1)砍伐树木,用以销售。 (2)伐木建农牧场。 四、开放探究 (一)谈论保护热带雨林的意义有哪些? 示例:保护热带雨林可以: (1)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2)有效的控制气候变暖 (3)促进水循环,为人类提供更充足的水资源 (4)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人类生活质量 (二)畅谈读文后的感受。为保护热带雨林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示例:1、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地球的肺。 2、如果不保护热带雨林,那么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环境破坏后悔恨的泪。 五、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1、听写生字词:濒临栖息癌症疟疾奎宁焚烧 驯化海藻摄取白垩纪牲畜严峻 2、检查朗读 二、导入新课 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种,而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活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洪水泛滥导一系列灾难,为了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展现在读者的前面,敲响世人保护珍贵的雨林资源的警钟,作者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并注意遣词造句。本节课我们共同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文特点。 三、讨论探究 1、自学指导: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作引用等。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归纳方法为:说明了 (说明对象)的 (特点)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直线划下来,并在书上标上作用。 (回答的格式:我认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 2 、学生默读课文,划说明方法,并标上作用,先写完的同学可以先给老师看,或者同桌互相检查。 例如:第一段中,“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38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3、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p形象的特点。 学生仿照事例边阅读边批注。四个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对于同学没有达到关键处的部分,先组内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4、体会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在文中找具有这样特点的典型语句。 教师示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一百五十万种的生物”“到目前为止”在时间上起限制修饰作用,如果去掉了,意思就成了“只发现一百五十万种物种的生物”,这与原句的意思不符,“到目前为止”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5、理解表达方式的运用 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严重的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有能为下文展开说明做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关。 教师点播: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6、理解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是事理清楚透彻。 第一部分是“因”,其他部分可以看做“果”,因果关系,逻辑顺序。 四、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美丽而神气的雨林正在悄然的消失,这离我们并不遥远由于国人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我们的家园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洪水,受灾省份达到29个,受灾人口达到2.28亿,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元人民币损失太大了。而今年各地的大洪水又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 学生自由发言,谈体会。 五、布置作业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为了不让悲剧不在发生,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环保观,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和你在一起”为话题写一篇小说明文,注意合理运用说明方法,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性。 六、板书: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雨林的现状 雨林将毁灭的原因 对现状不加改变将出现的后果 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引

篇2:教案雨林的毁灭

1.知识和技能:掌握“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白垩纪、意犹未尽、刀耕火种”等词语的音、形、意。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话、讨论等授课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关于雨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查找关于雨林的资料,回顾说明方法,以便上课时使用。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着我的叙述想象:有一天,当我们走出家门时,发现小区里贴满了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上街要像威尼斯人一样划着小船出行,因为街道水深四尺,售卖皮肤的商店比比皆是,据说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5亿,盛夏时节,最后一片绿叶从枝头翩然而下,留在我们眼中的将是一片昏黄……这是不是危言耸听?(生答)不一定。为什么这样说?由于狂妄无知、贪得无厌,人类在聚集财富的同时,也正以同样的速度破坏着生态平衡,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生态中,热带雨林是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地球之肺”,如果雨林毁灭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英国作家齐莫尔曼等人撰写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课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知识和思考。

三、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全文,积累字词.

读准加点字的读音并掌握加线词的含义:

濒临(bīn)栖息(qī)灰烬(jìn)摄取(shè)海藻(zǎo)

白垩纪(è)意犹未尽(yóu)刀耕火种(gēng)

2.读后思考:本文的文体属于哪一类?(生答)说明文。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下册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常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①掌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②理清文章结构,掌握说明顺序③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④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完成①②③

四、梳理结构

第二次阅读课文,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生讨论后板书:雨林正在急剧减少→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引导学生说一说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五、拓展延伸

1.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何感想?

2.你还知道那些环境保护的组织?

六、小结

文中科学的说明,使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七、作业

当草原变成沙漠,当森林没有鸟鸣,当河流不再流淌……我们将怎样生活?展开想象,以《悲惨世界》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写在摘记本上。

八、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逻雨林正在急剧减少

缉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

顺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

序雨林的毁灭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第2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而作者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二、讨论探究

1.探讨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说明效果

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分组思考归纳.后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2.探讨本文中说明语言的运用。学生讨论句中加点词的说明效果

①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界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

③在雨林区……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

④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3.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三、拓展延伸

1.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2.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四、课堂练习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

师生交流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五、本课总结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时作业本》习题一、二、四

七、板书设计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说明方法

(一)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二)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

(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四)作诠释举例子

雷真民

篇3:雨林气候对道路修筑的挑战

马来西亚古晋市郊外的农村地区为筑路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潮湿。古晋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200mm。吸满水分的土壤使道路的修筑过程复杂化,这包括稳定和压实过程。尽管如此,道路仍然需要修筑,为此承包商必须做出调整。在此区域进行筑路作业的Geocrete Specialist Sdn Bhd机组人员时常面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的问题。古晋每年有247天的阴雨天,土壤很少有干燥的时候。此外,古晋每天的光照时间仅为5h,这使得这里的土壤成为机组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土壤潮湿是这里的一个现实状况。”Geocrete Specialist技术总监Zoran Djumic说。“我们每次开工都要面对这个问题。”Djumic及其机组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他们也明白动力强劲的设备对于他们在艰苦的施工现场开展作业的重要性。功率是Geocrete Specialist选择CatRM500路面再生机的关键因素,此设备配有功率为403k W的Cat C15发动机。

Geocrete Specia1ist可以处理筑路各方面的问题,但更专注于土壤稳定。为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化,该公司最近采购了再生机,并计划将其用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古晋市郊外的农村地区。

6年来,Geocrete Specialist一直从事道路修筑和稳定业务,并且在城市中也有需要完成的项目。这就意味着RM500必须具备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克服作业过程中土壤潮湿的问题,还应适应需要进行沥青路面再生的项目。

该公司最近刚好接到了一个修整项目。作业长度达1.7km,需要对1000t的材料进行再生。现有沥青表面的厚度在50~75mm之间变化。RM500需要在280mm的深度上进行再生。

“我们能够通过一次再生达到效率较低的设备进行两次再生才能达到的效果,”Djumic说。机组人员发现该设备易于操作。“操作员能够设置深度,无需担心此问题,”Djumic说。

对再生材料进行了分级并压实。通常需要3~5次振动碾压,土壤就可以达到目标密度。压路机紧随再生机进行作业,有时设备之间只有5m的距离。沥青混合料随后被摊铺在经过压实和分级土壤的上面。

“再生机性能非常可靠。”Djumic说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完成多数作业的时间很紧迫。我们没有时间尝试性能不可靠的设备。”

此外,技术人员非常感谢便捷的维修网点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此外,Cat经销商也会帮助进行检修和修理,Djumic说。支持还涉及到包括咨询在内的其他领域。购买之前,经销商代表帮助Geocrete Specialist找到了满足其需求且规格合适的设备。之后,来自Caterpillar的培训人员及Cat经销商还提供了学习课程,甚至在设备首次投入使用时在作业现场提供帮助。“他们的帮助具有很大价值,”Djumic说。

篇4:雨林的星空

雨林中的飞羽

观察和拍摄生活在密林中的鸟类相对不那么容易,因为南方的森林毕竟和北方大不一样,但真切感受到这些困难是到了弄岗之后。刚到的头几天正逢台风“达维”登陆海南,对弄岗地区风力的影响很小,却带来了几天的阴雨。本来在林中光线就不足,这下更暗了。第一天的下午,我们冒着阵雨走了一段最常规的1号线路,六点过后返回。刚上山不久,就听见白翅蓝鹊沙哑的叫声。白翅蓝鹊和乌鸦,喜鹊等鸟类同属于鸦科,因此它的叫声也像乌鸦一样嘶哑,很容易就听出来了。白翅蓝鹊是我这次考察最关心的种类之一,因为目前它的数量非常稀少,被专家列为全球性稀有物种。可是白翅蓝鹊在弄岗还算比较常见,几乎每个山头都可以看到白翅蓝鹊活动。然而这群白翅蓝鹊并没像平时一样稍作停留,而是惊鸿一现,就转到另一片森林中去了。白翅蓝鹊刚走,一只栗色的鸟突然落到我们头顶的树枝上,是栗啄木鸟。这只栗啄木鸟似乎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存在,非常老实地呆在树枝上,可是当我们的相机正要对上

焦时,或许它突然看到一门从没见过的“大炮”对准了它,立即飞进下面的密林中去了。四天后台风的影响消除,地表也比较干燥了,我们决定离开大路到密林的深处走走,去看看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因为只有森林深处的鸟类才是最有特色的。今天的一大目标就是争取能拍摄到一种喜欢在森林下层活动的鲜有记录的鸟类,它叫“棕胸雅鹛”。这种鸟是我们最近才记录到在广西有分布的,以前的鸟类学家都认为广西没有棕胸雅鹛。穿过大片的甘蔗地之后,我们从5号界碑处进入了密林,更加神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动听的鸟呜由远而近,开始有“鸟潮”了,一会儿就四面环绕了。林中的鸟常是一阵阵地来,又一阵风儿以地离开。红色的叉尾太阳乌、深蓝色的黑枕王鹅、绿色的白腹凤鹛以及腹部鲜黄色的黄腹缒莺,这些热带森林中的鸟类,都披着漂亮的羽毛,一个个像演员一般,你刚下场我就登场。热带森林的鸟类经常混群活动,但是它们这种混群活动也有自己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能混群,能够混群的鸟类往往所吃的东西不一样,才能在一个群落里生活,不同的鸟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如短尾鹪鹛主要在地面取食昆虫,灰眶雀鹛主要在森林较低处的小树枝上取食,纹胸巨鹛却主要在藤本植物上取食,白腹凤鹛则主要取食叶背面的小型昆虫。最奇特的要数黑枕王鹅了,它主要捕食其他鸟类惊飞的昆虫,因此在一个鸟群中最后都会看到黑枕王鹅出现。正是因为取食资源的不同,才能够在森林中共存这么多种的鸟类。

多样性的绚丽

弄岗的森林是北热带喀斯特季雨林,说它是热带森林,是因为许多热带植物如望天树和蚬木在弄岗都有分布,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热带雨林特点,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板根和绞杀现象明显,这些都是热带雨林的特点。但是在喀斯特地区,往往地表水特别缺乏,因此弄岗的喀斯特雨林又与海南,云南的热带森林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优势植物较明显,如在弄岗的山坡上基本以蚬木和肥牛树为主。我们在这样的山地森林里穿行着,前方不时出现大大小小的蜘蛛网,走在最前面的人要为大家“开路”。地上也时常出现当地人采草药时留下的坑,行走时要特别小心,扛着器材就更不必说了。还好,这里没有山蚂蝗和特别厉害的蚊子。

这里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许多珍贵动物如白头叶猴、黑叶猴、金猫等生存于石山峰丛之中。喀斯特独有的特点也使得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美丽,千百亿年的进化,让弄岗的动物和植物形成亲密的共生关系。在这里,白头叶猴、黑叶猴、蛤蚧和冠斑犀鸟等占据了悬崖峭壁,它们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岩洞中生息繁衍,其他鸟类和昆虫则分别占据了森林中的其他位置。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因为太多的地方人类还难以涉足.很多地区生态系统还保存得非常完整。猴子和鸟类取食植物果实,并把它们的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些种子经过了动物的消化系统.也更容易在喀斯特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而这些植物又将给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休息场所。然而,缺乏地表水与泥土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也更为脆弱.一旦这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最终形成石漠化,任何生物都将永远从这里消失。因此,多样性在这里变得更加美丽和令人牵挂。

由于我们这次只在一个保护站周围观察和拍摄,没有到达有白头叶猴、黑叶猴活动的地点.这是一个遗憾。

篇5:雨林的毁灭教学设计

1、让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选用

说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DD热带雨林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3、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说明――――――――――――――。

学生说话:

第10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4、读课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新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课课文,看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课文第―――段第――――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学生说话:

(1)课文第1段第1句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第1段第2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课文第1段第3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4)课文第2段4、5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课文第3段3、4、5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课文第4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课文第5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8)课文第7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9)课文第9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10)课文第11段第2、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1)课文第12段第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

学生说话:

(1)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2)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采用了说明和议论现结合的表达方式。

(3)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运用了逻辑顺序。

(4)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二、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三、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职责。

四、布置作业。

篇6:教案雨林的毁灭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课文以大量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化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本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在导入环节,利用网上资源播放世界上最大的亚马逊雨林的风光片,在轻音乐中,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美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从而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告诉同学们,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如此雨林正在火速的被某些利益的驱动者毁灭。

第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清楚心中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第三,在解题这一环节,请学生回答:从题目中,想知道本文能带给我们哪些知识和思考呢?学生能够很默契地回答为什么说雨林的毁灭会导致世界性的灾难?人们是怎样毁灭雨林的?导致哪些世界性的灾难?这也说明学生预习很充分。

第四,在文本解读环节,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学生明白了语文学习要紧扣文本,文本是文章的根和本。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不同色彩的字体凸显重点,探究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品味独特的语言,分析说明方法的妙用,领略雨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突破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篇7:教案雨林的毁灭

作者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科普作家,课文是一篇振聋发聩的科普作品。它运用大量事实说明雨林的毁灭会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巨大威胁,提醒人们减少私欲,保护环境。教学时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在体味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列数字、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

2、学习文章运用大量事实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如我们这里的树木全被毁灭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发言后,老师导入:让我们再看看雨林毁灭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整体把握

1、读课本中对“雨林”的解释。问:雨林在热带或亚热带,它的毁灭怎么会造成“世界性”灾难呢?

课文从两个方面讲了雨林毁灭的危害性:第一,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第二,雨林的毁灭会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有可能使地球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处受损,便会处处受损。可见,写说明文要具有全息思维,要关注到所说明事物的不同角度。

2、作者为了说明雨林毁灭的危害性,运用了大量的事实,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它们分别对说明事物起到了什么作用。读了这些事实,你是否感到了震撼?介绍光合作用及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的三段能否删去?

3、文章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找出典型的语句进行体味。

说明文也可以抒写情怀,但又与记叙文抒写情怀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记叙文可以直接抒情,而说明文一般不能。记叙文可以以抒情为主,而说明文不能。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从文章结构上突破。课文从两个方面讲了雨林毁灭的.危害性,这两个方面呈递进关系。

2、从说明方法上突破。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引用。

四、拓展延伸

1、从网上搜寻资料:(1)濒危珍贵动植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2)臭氧遭破坏、南极冰川正不断融化的文字或图片。将这些文字和图片打印出来,全班共同办一次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展览。

2、调查当地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份修复当地生态环境的方案。

篇8:甘月亮的神奇世界(二)疯狂雨林

“好想去看看树懒啊。”甘月亮自言自语道。

“我正好想去南美雨林呢。”忽然,甘月亮听到了一个微小的声音。

是谁在说话?甘月亮将卧室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左看右看还是见不到人。

“怎么没见人呢?”

“你把灯都开着,怎么能见着?”

声音悠悠地传来,甘月亮一下子明白了,赶紧把灯关了。果然,吊顶上有一个小亮点一闪一灭着。

那小亮点飞过来,停在甘月亮的手上:“走吧,我们去南美雨林。”萤火虫对着甘月亮吹了一口气。片刻后,甘月亮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丛林中。

“小不点,你的魔法能帮我找到蠢萌蠢萌的树懒吗?”

“你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树懒呢?整天不动,你不觉得它们太懒了吗?”

“即使懒,树懒也一定有它的缘由。”

丛林上空,一只角雕从容地飞过,对甘月亮说:“小姑娘,你要找树懒?那跟着我吧。”

甘月亮不说话,角雕以为甘月亮信不过自己,说:“树懒可是我菜谱上的大餐,跟着我找树懒,准没错。”

甘月亮还是不说话,她一直在悄悄打量着这只角雕。这只角雕有着如同利刃一般的尖嘴,还有钢刀一般的爪子。甘月亮暗自思忖,树懒要是被角雕发现,那可就糟糕了。

萤火虫悄悄地在甘月亮耳边说:“你可得跟紧一点,角雕一发现树懒,你就报信。”

角雕盘旋在雨林中,锐利的双眼不放过任何一个活物。甘月亮暗暗给树懒捏了一把汗,角雕如此敏捷,树懒行动那么缓慢,虽然有我这样一个卧底,估计也不见得能救下树懒的命。就在甘月亮暗自盘算的时候,角雕俯下身子,直冲过去!

“树懒,快跑!”

可是,角雕抓起的是一只猴子。角雕对甘月亮说:“这森林里面,树懒好像都隐身了,我只好捉一只猴子充饥了。”说完,角雕扬长而去。

“连角雕都很久没有找到树懒,难道这森林里真的没有树懒吗?”

“才不是,我不就是吗?”在甘月亮的后面,一根树干动了起来。

“你可真够懒的。”萤火虫揶揄道,“身上都长满了绿色的藻类,也不洗洗干净,真是……”

“蠢笨,对不对?可就连刚刚那只敏捷的角雕也很久没有捕食到我们树懒了。”说完,树懒低头又继续睡了。

对啊,这是为什么呢?萤火虫和甘月亮左思右想,想不出来答案。“甘月亮,我们先完成我的任务吧。”萤火虫说。

“你的任务?”

“我是来这里找炸弹的。”

“找炸弹?雨林里?”就在甘月亮纳闷的时候,一群嘴巴尖尖的鸟儿飞过来了。

“走吧,它们就是炸弹的使者。”

甘月亮跟着这群尖嘴鸟往前走,没多远,一棵棵三四米高的乔木出现在眼前,还挂着柚子般大小的果实。看着那些果实,萤火虫眼睛亮了:“这就是雨林里的炸弹。”

“炸弹?”甘月亮没有看出这些树的异常。倒看见尖嘴鸟飞了过去,将嘴巴放在那果实上磨过来磨过去。

“它们这是干什么?不像是要吃果子啊。”

“它们在磨嘴巴。这种柚子般的果实比椰子还要坚硬,这种鸟靠尖嘴捉虫子吃,可它们的尖嘴每天都在生长,必须找硬物磨,才能保持锐利。”

“可这树哪里像是炸弹啊?”

“这树就叫炸弹树。炸弹树的果实成熟后会自动爆裂开,硬壳会四处乱射,威力如同小型手榴弹。”

“如果这些果实真有炸弹一般的威力,这些尖嘴鸟怎么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那是因为我们摸熟了它们的脾性。它们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会离它们远远的。”一只尖嘴鸟飞过来说。

见甘月亮半信半疑,尖嘴鸟说:“你跟我来。”

跟着尖嘴鸟走了没多远,甘月亮看见地上有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小鸟,小鸟的身边还有炸弹果的硬壳。

“看吧,这附近的一片炸弹树果实成熟了。这些鸟一不小心靠近了它,就成这样了。”

甘月亮一听,赶紧后退。就在这时,一声巨响传来。那片炸弹树树林里又有炸弹果裂开了,硬壳如同飞剑一般四射。

甘月亮吓得赶忙向后逃跑,可是哪来得及?这时,一层防护罩及时罩住了甘月亮。

“别忘了,我可是有魔力的萤火虫。”

甘月亮有劫后余生般的庆幸,不过她还是揶揄了一下萤火虫:“虽然你是有魔力的萤火虫,可是你却不知道为什么角雕找不到树懒。”

“我知道!”那只尖嘴鸟叫起来。见甘月亮和萤火虫看过来,尖嘴鸟说:“这太简单了,因为树懒不爱活动,即使活动,动作也很缓慢,身上又长满绿色藻类,和树林融为一体,所以角雕不容易发现它们。”

篇9:雨林深处的炊烟

有人说。人生就如美嘛饭局,在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时加上自己的心情和想像,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口感和美味。所谓无“酸”不成傣味,大部分的炒菜和汤菜里都要放点酸的东西,比如柠檬、木瓜、酸笋之类,或者就是直接腌制的醯肉、酸粑菜、水腌菜等等,都是纯天然的原料,酸得爽口。在热带地方,酸酸的味道可谓是避暑的极品。甜的是菠萝饭,将香味浓郁的紫米放在酸甜可口的菠萝里蒸上几个小时。那种滋味你不用想也可以知道有多么诱人。傣昧里面有一道著名的“苦”菜——撒撇,通常的说法是用牛小肠中业已经过胃的消化、与肠液和胆汁搅和过的积存物取出,压挤出其深绿色液体同剁碎的牛脊肉加蒜、葱、辣椒等各种调料均匀拌合,和米线拌和一道吃。撒撇一般人不太敢吃,而吃傣味已进入“高深”境界的人士较为钟爱,其实只要吃惯了都会爱上这种奇异的滋味。对于生活在热带潮湿地方的人来说,不吃辣椒是不可想象的,在西双版纳有一种涮涮辣,只要放到汤里面涮一下,这汤就辣了。当然,一般是吃不到这种巨辣的辣椒。但每道菜里放点红红绿绿的小米辣是免不了的。总能让人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在美食的带动下被辣椒鼓动得燥热、火辣。还有一种甜的冷饮叫泡露达,做法颇为特别,椰奶里面放着干面包、西米露、果冻、冰块等原料。吃完酸辣的傣菜,再喝上一杯泡露达,就可以打着饱嗝轻松而舒爽地离开了。

傣昧菜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样。那是得益于傣族生活的热带雨林,为他们带来了独特的原料。香茅草这种生长于热带的植物。为傣昧增加了无尽的香气,用香茅草缠裹起来烤制的鸡、鱼、肉。肉质酥脆沙嫩,香气氤氲充盈。让你想起童年无忧生活的天真和对那段日子无暇的向往,挖掘你的灵魂最深处快要遗忘的那些清醇和香甜。其他来自热带雨林的数百种野菜,稀奇古怪——名字怪、样子怪、吃法怪、味道怪,为傣昧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制作真正的傣味菜也不能用常见的锅碗,除了烧烤以外,煮饭要用竹筒,那清香深深浸入饭里,大有黯然销魂的滋味。而碗是芭蕉叶,所有的菜都用芭蕉叶盛上来。色彩的配合就让人食欲大开。

什么是绿色?什么是生态?能满足这个要求的饮食,大概就是傣昧了。品尝傣味,一定要到德宏、西双版纳去。周围是郁郁葱葱的雨林,金色的阳光映照着炊烟,飘荡在傣家寨子的上空。竹楼、竹椅、竹几一道道带着雨林芬芳,带着傣家风情的佳肴。用竹筒盛着,用芭蕉叶裹着,信手拈来两枝竹枝作筷。居也有竹,食也有肉,意境与美味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结合。那一缕炊烟带来的是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无限遐想。

背景链接

云南民族众多,自然环境复杂,体现在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形成滇菜847种,其中民族菜肴近500种。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的特色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绿、鲜、香。绿,指的是原材料,有春天食花、夏天食菌、秋天食果、冬天食菜之说,其原料全部天然,属绿色食品。鲜。是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各种食品,又很少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所以各种蔬菜,甚至肉类都可以生吃,或者简单的加工一下。香是指云南各民族都喜欢用烧、烤、煮、煎、炸来加工食品,这些菜肴的共同特点,就是香。云南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从菜肴风味、饮食习俗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

彝族——砣砣肉

彝族的砣砣肉类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牛、羊。立即宰杀后,切块烹制。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盐。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上一层盐水沫,吃时佐以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去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菜。

白族——乳扇

大理白族几乎家家养乳牛,户户飘奶香。乳扇就是用本地乳牛的奶制作而成。制作方法是先将“酸水”加热后,再舀入鲜奶轻轻摇晃,凝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卷在竹架上风干即成。因形状如斜扇,故名乳扇。乳扇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煎、蒸、烤、烫、烩、炸、煮、炒皆可。

纳西族——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有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和成面团,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植物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丽江耙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

藏族——酥油茶、糌粑

篇10:教案雨林的毁灭

1、了解“热带雨林”的知识,明确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明确文章的层次结构,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探索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环保意识。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īn lín( ) kuí( )宁 cuī( )毁 土rǎng( )

ái( )症 效lǜ( ) 白è( )纪 fén( )烧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

混合( ) 丧失( ) 毁灭( ) 潜在( )

驯化( ) 禽类( ) 牲畜( ) 摄取( )

三、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

2.刘易斯科斯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

五、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 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概括本段的说明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顺序非常清晰,文中的“□□”和“□□”起到了提示说明顺序的作用。

3.①文中加粗的“这样”指的是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 加粗的“这”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文中划分出层次,并简要说明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 题

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

□□有人对我国人口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2亿中国人手拉手可以绕地球30圈;12亿中国人一个挨一个从同一个门通过,需要才能过完。

□□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手拉手绕地球有多少圈?从同一个门通过,又需要多少年呢?

□□这是一种趣味数学。可是我们回到现实之中,面对这样的数字,却只有忧虑和不安,仿佛感到这养育我们的地球老人在艰难地跋涉中发出沉重的呻吟。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从100万年到10,又到200年,再缩至80年。而1957年至1987年30年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科 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可根据目前人口发展预测,公元206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超过了地球资源的承受力;大约900年后,地球上人口将达6亿亿,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挤满100人,那时,人类怎样生存?

□□人口急剧 增长表明人类生存条件普遍得到改善。但人口没有节制地增加,又对人类自身构成了威胁,使卫生状况、居住条件、教育质量和公共服务恶化,加剧贫困和资源枯竭。联合国统计数字表明:非洲55个国家中,属于粮食不足,严重缺粮和极端缺粮的国家多达45个。人口的飞速增长使地球难以忍受,正如美国世界人口研究负责人福诺斯在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亿个婴儿呱呱落地之 前预计的那样:“这个婴儿今后处境艰难,很可能在饥饿、疾病、贫困、文盲和失业之中长大。”

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如何面对人口激增的挑战?

1.在文中四处方格内依次填上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诚然 那么 无疑 曾经 B.曾经 那么 无疑 诚然

C.曾经 无疑 诚然 那么 D.那么 诚然 曾经 无疑

2.这篇 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组加粗的数字,其中____________是确数,____________是约数。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于地球上每年净增 8500多万的世界人口来说

B.科学家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

4.文中加粗的“没有节制”一词是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濒临 奎宁 摧毁 土壤 癌症 效率 白垩纪 焚烧

二、hùn sàng huǐ miè qián xùn qín chù shè

三、1.不能。“至少”说明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最少有2500种潜 在的新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实际数量会比2500种多。借此说明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是人类获取更多食物的宝贵资源。

2.不能。“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有很 大的可能性。去掉之后,就失去了说明的准确性。

3.不能。“永远”,说明这一物种已经灭绝,同时暗含了作者对物种灭绝的惋惜和无奈。

四、1.列数字 2.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

五、1.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牧场的双重后果。

2.首先、其次

3.①“这样”指砍伐树木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放火毁林也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

②“这”具体指“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4.①‖②③‖④⑤关系见结构分析“第10段,……”

六、1.B

2.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3.80亿;8500多万;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4.若删去了,语意就变成了对人口增加的全面否定,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删掉语言表达就不 准确了。

5.人口的飞速增长是个严重问题,应当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高度重视。

侯晓旭

上一篇:语文 - 猫第二教时下一篇:某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