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5-15

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篇1: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服务民生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X

2010年1月29日

同 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政府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

市政府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XXX副市长会前听取我们的汇报,刚才又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局党组讲四个问题。

一、迎难而上,共克时艰,2009年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经受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的一年。全市各级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海洋经济人才建设创新发展,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关系维权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健步迈入大桥时代作出了不懈努力。

招才引智工作进一步深入。先后组织用人单位赴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引进各类人才2220名,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148%,其中博士19名,硕士100名;完成4个引智项目,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计划。

城乡统筹就业保持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036人,引导和帮助3989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27人,分别完成省、市政府目标任务的107%、114%、113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新增渔农民转移就业7475人,完成市政府考核任务的124.6%;全市创建城镇充分就业社区率达到68%。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23295、17931人、7156、9679人,分别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179%、224%、239%、387%。工伤保险参保214600人,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45889人,完成省政府考核指标的104%。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市共实施职业技能鉴定1288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7.4%;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1963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9.1%。

劳动关系维权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共接受群众举报投诉843件,监察结案835件,结案率99 %;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77 件,涉及劳动者1077人,结案率93 %。

(一)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抓好重点就业人群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中,全市各级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和农民工就业。贯彻好、落实好市政府28号文件推出的36条政策及其配套措施,推出促进城乡就业的“七大举措”,推出大学生就业的“六项措施”,推出首届创业项目展示推荐,推出人力资源市场的“周六招聘集市日”和“爱心岗位超市”平台,至年底全市共举办近百场人力资源招聘会,累计7012家(次)单位进场,推出12万余个(次)岗位。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开展创业项目培训等措施,年底积极效应已经显现,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全市5721名大学生(舟山籍5015人)有4907人(舟山籍4261人)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率达85.8%。

2、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009年是我市社保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一年。经过五年的不懈探索,根据国家和省政策出台的舟山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实施意见,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全社会覆盖的完成,具有社保事业里程碑意义。惠及全市47万城乡居民。这一年我们还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政,全市有110260名被征地农民直接受益;推出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提高缴费比例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将企业在职职工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医疗费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这些政策制度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市进入了“全民社保”的崭新历史阶段。至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2亿元。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进一步提高,按照省里部署,第六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至月平均1536元,月人均增加148元。完成了数万退休职工的体检。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水平能力明显提升,其中“五费合征”经验在全省会议上宣传推广。

3、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帮扶困难企业。

根据国家和省里文件精神,动用失业保险基金、下调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和减征养老保险费,这在我市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帮扶企业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认真贯彻执行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全市有191家企业领到了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2121.53万元,共减征社会保险费6933万元,7071家企业受惠。我们还实施了特别培训计划,开展企业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3018人次。

4、加大劳动关系维权维稳力度。

金融危机使我市的劳动关系呈现多发性、复杂化,各地均加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力度,采用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企业欠薪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力度,全市共落实工资支付保证金4757.78万元、应急周转资金500万。积极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共清欠农民工工资1132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程序,缩短仲裁时间,市本级首次建立了仲裁案件“集中调解,集中审理”制度。对于劳动保障突发性事件,我们市、县(区)及时运用《情况反映》、《要情专报》等载体,在第一时间向省、市上级领导汇报,这些举措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新成绩。

更加突出面向一线、企业的人才开发,更加突出做好服务企业这篇文章,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实施海洋经济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引进。积极参与市人才办组织的引进高层次紧缺创新型人才活动,共同举办好中国舟山海洋经济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目前已有12个领军人才团队,带资金、带项目、带人才落户舟山。我局组织的赴外地招聘紧缺人才共10次,引进人才2000余名。二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启动万名专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组织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学习。积极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2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名专家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员。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取得新突破,浙江大海洋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被省厅评为省级先进。全市有4978人晋升专业技术资格,其中高级410人。三是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了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培养机制。以紧缺工种为重点,加大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补贴力度,我市高技能人才综合评价在全省由末位跃升第五。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选定中远公司作为我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直接认定的试点单位;分别在普陀职教中心勾山分校、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了渔农村技能人才基地建设。

(三)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机构编制管理迈出新步伐。在公务员管理方面,一是加大了公务员制度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175名,全市现共有8767名公务员登记入库。二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考步入正轨。全市203家各类事业单位共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10名;公开招考了208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渔农村社区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组织市本级2300名机关公务员参加更新知识培训;举办了组织人事干部和乡镇劳动保障站长业务培训班。认真做好了2009年军转安置工作。

在机构编制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二是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积极参与舟山港务集团、舟山人民医院的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舟山日报社印刷厂等事业单位的转体改制;三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做好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舟山跨海大桥管理局等机构的设立和“三定”方案。四是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对全市684家事业单位依法进行了年检,年检合格率为92%。

(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是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稳步推进。出台了《舟山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目前全市105所义务教育学校,6533名正式在编人员全部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二是积极推动公务员分配制度的完善。稳慎制定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职级标准,做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三是企业工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布了2009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256个,比上年新增职业(工种)32个。

(五)热情服务,抓好管理,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努力创造条件为退休干部办实事、办好事。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发放了20000余张普陀山风景区免费门票,举办了太极拳等7期免费健身辅导班,开展了9次文体比赛,组织退休干部“九九”合唱团参加各类演出30多场,举办了全市退休干部书画作品比赛,大大丰富了退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坚持两个活动室天天开放,一年来共接待老同志8万余人次;认真落实退休干部“两项待遇”,得到了广大退休干部的肯定。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系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的多重压力下,是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有很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全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部门工作融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每项决策部署。二是坚持在应对重大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信心,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特别是在稳定就业局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向前迈出一大步。三是坚持在突破重点难点中推动协调发展。这一年,我们牢牢抓住重点难点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既花大力气认真研究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四是坚持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谋求发展。我们紧扣“推进民生建设,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科学发展”这一实践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市与杭州一起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组织工作优秀城市”,张建成副局长被评为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个人,市军转办获得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就业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城乡统筹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配套衔接,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还不够科学有效,工资收入分配、人事制度等领域的改革还不够统筹兼顾;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各项公共服务还不够便捷、高效、利民;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把握形势,理清思路,充分认识人事劳动社会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必须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增强贯彻执行的能力,增强谋全局抓大事的能力,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取得成效。

2010是舟山解放60周年,是跨入大桥时代、全面谋划“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旨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的建设将全面启动。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清醒认识困难和挑战。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舟山已经全面跨入大桥时代,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去年以来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突出作用;2010年,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上社会各界对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广泛认同和期待,这将是提升我们工作内涵和水平的重大契机。今年的工作压力仍然很大,任务相当繁重。无论是解决就业热点问题、社会保障难点问题、工资收入分配焦点问题,还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我们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乘势而上,推动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还要切实认清不足,扎实改进,加快解决当前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不少政策落实不够理想,有些政策效力尚未充分释放,一些重大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我们要高度关注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敏锐性和紧迫感,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把握、三个更加”。

一是正确把握形势,更加注重统筹。切实认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扎扎实实改进我们的工作。要统筹各项工作,在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全力推进的同时,驱动人才人事、劳动保障“两个轮子”一起转,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要统筹各类人群,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要统筹各项制度,增强各项制度间的有机统一、配套衔接。

二是正确把握大局,更加注重创新。新的一年,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我们的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策的大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去落实。要更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鼓励大胆实践,坚持典型引路,使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正确把握重点,更加注重落实。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千头万绪的工作,只有把握好重点,才能更好地带动全局,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工作也才能出成果、出亮点。我们要切实把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抓好落实,做到统筹谋划,目标明确、计划周详、措施得当。要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健全与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强化督促检查,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严格责任追究,层层抓好落实,务求取得更大实效。

三、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全面完成2010年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任务

2010年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牢牢把握就业、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建设这条主线,深入推进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稳妥推进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为谋划大桥元年新篇章、促进舟山新一轮快速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2010年主要工作目标是:

——人才工作。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帮助企业引进国外智力项目2项以上。开展职业技能考核鉴定1.2万人,高技能人才1800名。

——就业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引导和帮助42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300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新增人员分别达到10000人、7000人、3000人、2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劳动关系工作。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的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围绕上述总体部署,2010年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办好六件实事。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继续抓好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延续和充实政策内容,完善操作方法。继续跟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动态监测工作,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二是抓好以重点人群为主体的统筹城乡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鼓励支持大学生以各种方式实现自主创业。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加强对零就业家庭人员、渔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建立申报登记、入户调查、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制度。要加大工作力度帮助驻舟部队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和帮困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帮扶企业。根据省厅部署,对部分企业继续实行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政策,采取集中减征的方式,做到帮扶政策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失业监测不断,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继续抓好“周六招聘集市”等有效载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深化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的三级网络四级管理体系建设,发挥网上人力资源市场优势,加强岗位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对接,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拓展现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功能,努力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融资服务、税费减免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和水平。一是精心组织实施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参保缴费和新老制度的衔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年满60周岁本市户籍城乡居民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贯彻国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省、市内转移。二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促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010年是连续两个周期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并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贯彻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提高报销比例和开展门诊统筹等措施,继续加强失业、工伤保险工作。四是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三省一市社保一体化建设中。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已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文件,这也是我国社保事业发展具有历史性突破的一件大事。市、县(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要认真研究,积极参与,抓好贯彻执行。五是加强基金监督和经办能力建设。加强对基金待遇支付环节的监督,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完善社保内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加强社保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三)深入推进海洋经济人才高地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围绕“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这一重大决策,抓紧制定并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为海洋科学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二是抓紧编制舟山“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创新型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舟山工作站为主体的各类人才载体建设。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实施省151人才工程,申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家,配合组织部门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窗口、供求信息库等建设。四是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渔农村技能人才培养活动。继续办好渔农村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和发展。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在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和鉴定上有新的举措和突破。五是深入开展万名专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地提升专业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制度,加快建立科学、规范、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

(四)不断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做好相关配套法规的衔接工作,研究完善公务员考录、考核、奖励、培训等相关政策。稳慎推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审批工作。二是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坚持凡进必考,继续推进依法考录、科学考录、公平考录,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工作力度。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积极推动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遴选优秀公务员,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培训。加强公务员考核和监督约束工作,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规范初任培训,突出任职培训,强化在职轮训,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与素质。四是认真做好2010年军转安置工作,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整体稳定。五是扎实开展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市退管委协调指导、各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退休干部所在单位直接管理的三级管理服务体制,引导退休干部职工加强自我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在敬老服务方面的资源优势,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探索建立退休干部数据库。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精心组织和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抓好机构改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并实施好市、县机构改革。二是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及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省里要求,力争今年第三季度前基本完成。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公开、公平、公正进人。三是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在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津补贴的清理和规范工作。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推行力度,做好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的岗位工资调整工作。四是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推动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制定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促进职工工资稳步增长。

(六)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继续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法,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船舶修造、建筑施工等行业用工管理监督,及时处理好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和群众举报投诉案件。二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充分发挥农民工工作牵头部门作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健全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政策,共同做好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继续开展整治拖欠工资、非法职业中介、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确保劳动者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不因欠薪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非法用工事件。健全“两金一卡”制度,扩大工资支付保证金实施范围,充分发挥应急周转金的功能,在建筑领域全面推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年底前在乡镇、街道都要建立起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组织,力争在年底前开通12333劳动保障公益服务电话号码。

围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要求,在抓好上述重点工作的同时,今年要举全系统之力,精心办好六件实事:

一是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五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收集适合大学生就业的500岗位信息,通过举办50场招聘会,规范50个见习基地,组织500家用人单位进校园为高校毕业生送岗位,对50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使大学生全年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二是办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第二届创业项目展示会。积极引进、开发创业项目,办好我市第二届创业项目展示会,继续推出80个以上的中小型创业项目,鼓励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有条件的县(区),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创业展示活动。

三是推进技能人才“十五一”建设。按照“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0家渔农村技能人才基地,建立和规范5个技能人才鉴定站,完成1个省级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适应经济转型、产业优化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1500名。

四是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按照“整体规划、急用为先、滚动发展”的思路,以医疗保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四个一工程,即:一卡,逐步推动全省统一使用社会保障卡;一网,组织开发异地就医监管服务双向互通实时结算网;一标准,根据省里制定的全省统一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技术标准进行全市性的建设;一规范,制定完善异地相关政策、业务规范和流程,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省市两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五是完成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组建。充分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依托全市已经建成的191个劳动保障社区(室),组成乡镇(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逐步建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网格化管理数据库,到2011年底实现省、市、县、街道(乡镇)四级联网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体制信息系统,建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

六是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根据省厅统一部署,以社会保险领域为重点,通过加强政策研究,不断创新完善制度,着力解决社会保险领域涉及人员较多、影响面较广、人民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

四、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加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系统的自身建设

今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是应对危机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新的一年里,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将深入推进,一系列新政策将全面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狠抓落实。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好省厅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题的“自身建设年”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业务精、工作实、服务优的干部队伍。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一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一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把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尽快实现职能整合和干部融合,努力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要在全系统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要把业务学习放在首位,使每一个干部都精通本职业务知识。同时,要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科学研究、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干部培训,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以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工作的唯一尺度。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分析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和现实问题,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要继续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打造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制度管权、制度管事、制度管人。要加强对公务员录用、就业资金、社保基金、资格考试、技能鉴定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抓好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防止出现各种漏洞,确保权力依法规范运行。

今年我们还将面临机构改革。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重要举措,是本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整合职能、整合队伍,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要结合实际,科学设计“三定”方案,准确界定职责,合理设置机构,妥善安排人员,努力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

同志们,做好2010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千方百计抓机遇,满怀信心迎挑战,为全面开创大桥时代舟山人事劳动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篇2: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的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任务明确、意义重大。刚才,刘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要求,希望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局、地税局、邵伯镇、华伦化工4个单位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明了态度,表示了决心。今天的会上,市政府还与各有关镇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工作责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确立,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劳动保障工作已成为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决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系统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弱势群体帮扶等工作,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突出问题,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得到相应加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劳动保障工作入手,深入研究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切实抓好劳动保障工作。其次,劳动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剂”。当前,我市正处于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现在上访问题增多,有一部分是由于社会保障工作不落实造成的。从我市企事业改革的实践看,劳动保障工作到位的,职工就支持,改革就能够进行到底;就业问题解决不好,职工社会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的,职工就情绪不稳定,改革就难以推进到位。正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把握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破解劳动保障难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第三,劳动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现在,不少同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劳动保障工作束缚了企业的用工权,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甚至认为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华伦化工表达了真切感受,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完善的就业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有利于和谐劳资关系,有利于创造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各镇、各部门、各企业要消除模糊认识,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劳动保障工作。

二、突出重点,认真落实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我们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要切实抓好民生之本,全力扩大就业。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业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加快转移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经济的发展,努力增加岗位。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统揽全局,大干三五年,奋力争进位,加快沿江开发,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就业再就业提供有效的岗位供给,努力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各类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和城区下岗失业职工竞争就业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引导下岗职工、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洽谈成功率。对于那些年龄大、技能低、文化素质不高,屡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就业弱势群体,要给予特别的援助和关怀,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培训等工作;二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集适合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岗位;三是不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援助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整建制、全覆盖”工作。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劳动者流动到哪里,社会

保险就跟到哪里。我市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达到这一要求。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城镇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融进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大批企业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也面临着断保的情况。另外,多数个私工商户及其雇工也还被排除在社会保险大门以外。这就给社会带来了隐患,难以想象,若干年后,全市几十万人养老、医疗问题没有保障,如何实现社会稳定。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推行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建制、全覆盖”就是要把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险“安全网”,这是市政府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既要靠政府推动,更要靠所有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各镇、各部门要督促各用人单位明确方案,落实措施,推行到位。要切实做到不分

户口性质、不分企业性质、不分长期用工或短期用工,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都要参保。参保过程中,要做到以工业企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要以养老保险为主,有选择地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四个险种,逐步实施。今年全市社会养老保险计划扩面8000人,市政府已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镇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序时进度,狠抓落实。去年扩面进度较慢的镇和部门,必须奋起直追,从头抓起,不能拖全市的后腿。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二是抓好试点,树立典型;三是依法推进,加强服务。

三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劳资矛盾比较突出,各类侵权现象增多而维权手段偏少,职工权益尤其是农民工权益屡受侵害,表现在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工资,不提供应有 的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不依法为职工参保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劳动、工会、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要以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为抓手,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劳资纠纷,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领导,确保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能不能提高到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一要真正摆上位置。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劳动保障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认真负责,领

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二要层层落实责任。各镇、各部门对这次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整建制、全覆盖”工作要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劳动、财政、地税、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确保2005年劳动保障各项目标如期实现。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对今年全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各项任务,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困金筹集三项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按月汇总统计,及时予以公布,纪检监察部门要实施效能监察。对完成任务较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表扬;完成任务不好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严肃批评,要把劳动保障工作列入全年“双文明”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加强考核,严格要求。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镇、各部门一定要以只争

篇3: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2009年林业计财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国林业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林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主题作用下, 获得了新的战略制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 明确了林业“四个地位”和“四大使命”。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 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发展目标任务, 是未来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一年来, 在国家林业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林业发展、改革、稳定态势良好,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 827万亩, 同比增长9.9%;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 同比增长9.8%;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600亿美元。

2009年,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紧紧围绕和服务于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认真履行职责,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 在战略谋划、规划编制、政策协调、资金争取、运行监管等方面积极搞好运筹组织, 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林业计财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大规划批复取得新进展, 争取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 争取政策支持取得新突破, 行业民生改善开辟新领域,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林业经济运行监测取得新成果。

(一) 重大规划批复取得新进展。

发展规划是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9年, 林业各级计财部门全力抓好前瞻性重大规划的编制和促批, 积极拓展林业发展的新空间。一是加强内外协调。提请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明确将《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林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先后经国务院同意并由多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二是精心谋划林业“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林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工程、重大改革及政策需求框架, 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奠定了基础。各地林业部门也超前行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 着手本省 (区、市) 林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广东省以建设现代林业强省为目标, 积极开展“十二五”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聘请多位专家组成咨询团, 就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编制了《湖北林业生态建设十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纲要》。

(二) 争取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

资金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是计财部门重要职责。一年来,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加大资金争取力度, 中央林业投入再创历史新高, 地方各级林业投入大幅增加, 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年共争取和落实中央林业投资691.6亿元, 同比增长14%。其中, 中央预算内投资148.2亿元, 同比增长142%;林业财政专项资金保持高位态势, 落实林业财政专项资金543.4亿元;各金融机构对林业贷款规模达到240亿元, 同比增长105%。地方各级林业部门在中央政策引导下, 充分发挥优势, 努力增加政府、社会及其他行业对林业投入。河南省在2009年完成的79亿元林业投资中, 市县财政投入占23.5亿元, 社会资金达24.8亿元, 利用外资和贴息贷款8.5亿元。山西省全年林业投融资总量达到64.2亿元, 较2008年大幅提高。

为了保持林业持续稳定发展, 进一步加强了林业建设项目储备。国家林业局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苗等共462个项目进行了审定, 批复项目总投资32.6亿元。完成了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改扩建项目、山西省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等5个大中型项目的审核工作。截至目前, 共储备林业项目1 028个, 资金规模达53.2亿元, 为我局争取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央投资奠定了好的基础。地方各级林业部门也加强了项目储备编报工作。

林业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在中央扩大内需林业投资项目实施中, 我局累计派出156个工作组490人次, 对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督导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限期整改, 跟踪落实, 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 发挥效益。

(三) 争取政策支持取得新突破。

政策是对林业发展最大、最根本、最长久的支持。我们进一步加强谋划协调, 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财政对林业的各项支持政策并取得新突破。

第一, 落实林业补偿、补贴和补助政策, 着力建立林业支持保障机制。

一是继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9年将区划界定的非天保工程区重点公益林和天保工程区新增造林全部纳入了补偿范围, 增加补偿面积3.5亿亩, 新增补偿基金17.5亿元。明确了从2010年起对属集体林的国家级公益林, 中央财政补偿基金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二是积极推进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落实森林抚育补贴资金5亿元, 并在12个省区和森工 (林业) 集团开展了试点工作, 安排试点任务500万亩, 每亩补贴100元。三是在财政部支持下, 启动了福建、江西和湖南3省的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 中央财政再补贴30%的保费。各地林业部门也在争取省级财政扶持林业补偿、补贴和补助政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福建省2009年安排省级财政投入5 000万元, 全省1.15亿亩森林纳入火灾保险范围, 每亩保额500元, 实现森林火灾保险覆盖全省。贵州省全面完成各类森林经营方案的论证、审批和备案, 积极探索补贴政策, 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第二, 争取和落实林业税收、金融支持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 明确在一定期限内, 对销售的以三剩物、次小薪材等4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 由税务机关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办法。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做好森林保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在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第三, 认真研究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措施。

在对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框架, 主要包括:争取完善森林管护、社会保险等补助政策, 新增中幼林抚育等森林经营措施, 促进职工就业、增收和国有林区体制机制改革等, 体现了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了森林资源保护和林区民生改善问题, 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林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有望逐步建立健全。

第四, 争取中央财政对燃油涨价后的林业补贴政策。

继续将国有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场苗圃用油纳入国家成品油价格改革政策扶持范围, 2009年落实中央财政林业成品油价格补助6.5亿元。

(四) 行业民生改善开辟新领域。

林区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 林区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一是加强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协调工作。《林区道路建设工程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 将逐步纳入交通建设范围。林区用水安全建设全口径纳入水利部《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林业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全面铺开, 全年安排中央投资23.5亿元, 改造15.67万户, 目前大部分改造任务已经竣工入住。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启动试点, 安排试点任务近2 500户, 为全面实施探索经验。

(五) 林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年来, 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 林业产业升级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促进了林业经济良性发展。一是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及时跟踪林业经济运行走势,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林产品信息共享机制, 定期发布人造板、木质家具、木地板等主要林产品生产情况, 木材产、销、存以及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为全行业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信息,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林业产业升级步伐, 实现了林业产业的总体增长。广西林业厅围绕提高林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增加林业经济总量。二是积极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完善落实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投资4.5亿元, 完成油茶新造林110万亩, 集中安排了一批油茶种苗项目。各油茶主产省区也采取有效措施, 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湖南、湖北省组织编制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投入。江西省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 对油茶等林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福建省与省开行共同调研, 形成了《金融支持发展油茶产业专题会议纪要》, 在油茶种苗培育、造林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 通过龙头企业或担保公司给予油茶开发项目贷款支持, 省财政给予专项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三是积极发展林特产业。竹产业、沙产业、花卉业、林果业、森林食品、林下经济开发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带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浙江的竹产业、辽宁的林下经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森林旅游、广东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新疆的特色林果业等, 已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促进林业对外合作。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出口退税等稳外需、促出口的政策。启动了欧投行江西、内蒙古生物质能源和碳汇示范项目, 完成了世行五期和亚行项目评估工作。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合作有序推进, 颁布了《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 协调落实了国家境外森林开发6项扶持政策, 主动应对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贸易等国际热点问题。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感到,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围绕大局, 坚决、迅速地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 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确立林业在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合理位置, 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也应看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特别是与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比, 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需要更加准确地判断国内外经济走势, 把握林业发展态势, 进一步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强化创新、服务意识, 深化观念、作风转变, 使林业计财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 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 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强调了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强调要继续稳步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 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抓紧开展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未来五到十年, 是我国林业发展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形势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 森林和林业问题日益政治化和国际化, 已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不同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同利益集团, 展开了异常艰难的谈判和辩论, 虽然分歧很大, 但各方对通过减少毁林、保护森林、持续经营森林、植树造林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高度一致, 最终形成的《哥本哈根协定》明确指出:“我们认识到, 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碳排放的至关重要性, 我们需要提高森林对温室气体的清除量, 认为有必要通过立即建立包括REDD在内的机制, 为这类措施提供正面激励, 促进发达国家提供援助资金的流动”。这一重要成果, 为更广泛更充分地发挥森林间接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也为我国通过林业广泛参与国际事务, 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的舞台。与此同时,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世界林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全球市场资源争夺激烈, 既加大了我国林业防范外部风险的压力, 客观上也对我国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后危机时代, 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难得机遇。林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已经融入了世界绿色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从国内看, 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 使林业的内涵不断丰富, 发展空间不断扩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结合愈加紧密, 全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与日俱增, 对加快林业发展的愿望与要求也日益迫切;林业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现。国家拉动内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都把林业作为一个发展重点, 林业建设投资将会不断增加, 国家支持林业改革与发展、改善林区民生的方针政策将继续巩固完善, 林业将迎来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目前制约林业发展的因素仍很突出, 林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矛盾。一是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 对林业发展和林产品出口影响还未见底。二是生态建设的任务艰巨, 难度加大, 扶持林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三是林业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仍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急需改革与完善。四是林区社会发育程度低,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也将制约和影响林业的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急需加强和改进。

刚刚结束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全面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提出了今年林业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十项任务。作为林业计财部门, 适应当前形势, 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的关键, 就是要锁定“一个目标”、把握“一条主线”、做到“三个坚持”。“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 000万hm2、新增森林蓄积13亿m3的奋斗目标。“一条主线”就是统筹林业三大体系建设, 优化林业布局, 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三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通过不断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发展政策, 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能动性;坚持依靠科学技术,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把林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结构调整、科学发展上来, 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坚持依靠深化改革, 通过加快改革, 增强发展动力, 理顺生产关系, 逐步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对此,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 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切实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 鼓足干劲,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不辱使命,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 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发展与改革的大局中来, 不断提高围绕中心、把握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与本领, 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 不断提高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计财工作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林业建设永恒的主题, 为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是林业计财部门第一要务。哥本哈根会议对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巨大作用达成的共识, 既是林业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的重大历史性标识, 也使得我国林业加快发展的任务更加急迫。当前, 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落实2020年林业宏伟目标, 尽快把林业建设规模做大、质量做高、结构做优、效益做好。因此, 必须要超前谋划好林业“十二五”及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继续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造林,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切实把林业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年度、区域与重点工程。同时要创新机制体制, 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不断加快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进程, 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 不断提高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作为今后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是提高林业建设质量与成效的关键, 要把加快发展与调整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调整中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势。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是要大力推进森林经营, 转变发展方式。继续推进森林抚育试点工作, 提高林地生产力。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 合理林种树种搭配, 加大珍稀树种培育力度, 建设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三是要推进林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全面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第三, 增强内外协调合作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把统筹兼顾作为计财工作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林业计财工作的基本方针。要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目标任务, 突出重点, 协调合作, 狠抓落实, 确保实现2020年林业宏伟目标。当前, 做好统筹兼顾的核心是要进一步增强林业宏观调控的能力, 把建立长效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机制作为林业计财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争取国家对林业的重大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林木良种和造林补贴制度, 完善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制度;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 积极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 将林区道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要继续坚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方针, 统筹安排营造林任务, 在重点建设地域取得重大进展。

三、2010年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宫之年, 是与“十二五”的衔接之年, 是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向2020年宏伟目标推进的重要一年。完成好今年各项任务, 林业计财部门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 任务艰巨。必须以现代林业建设为主线, 服从服务林业发展和改革大局, 以战略谋划为前提, 以加速资源培育为核心, 以强化规划编制为基础, 以争取政策支持为重点, 以改善林区 (场) 民生为亮点, 以强化经营管理为保障, 促进林业计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搞好规划编制, 从战略高度谋划林业发展大局。

加快发展, 实现目标, 必须做到规划先行。一是要高质量地完成《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 以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针, 认真研究林业发展战略布局、重大工程、政策需求, 深入研究探索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提出破解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形成思路完备、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措施到位、保障有力的林业“十二五”发展新格局。要全方位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最大限度地将林业发展思路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围绕林业奋斗目标, 把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十二五”各年度, 落实到省区市, 落实到工程项目。“十二五”规划事关林业发展大局, 至关重要, 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战略任务, 举全行业之力, 高质量地完成。二是要编制好工程接续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大部分将于今年到期, 搞好这些工程的接续规划对保持林业生态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非常重要, 各地要按照统一部署, 认真总结以往工程建设经验, 实事求是地测算需求, 组织编制好天保、三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长防、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珠防、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工程接续规划。

(二) 做好计划安排, 确保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计划安排造林面积8 880万亩, 这个计划指标充分考虑了当前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国家投资可能, 同时也考虑了各地宜林地、种苗、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 体现了实事求是、加快发展的要求。要抓紧做好计划衔接, 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统筹好中央、地方和社会投资根据安排的计划做好各工程项目间的任务衔接, 确保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地方, 落实到工程项目, 落实到具体地块, 并做到工程间不交叉, 地块上不重叠。二是要加大重点区域治理力度。对我局确定的重点治理区域, 特别是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辽西北、石羊河、两湖两库等区域, 要继续采取集中投入, 实施连片治理, 确保用3年左右的时间治理生态状况有一个根本性改善。三是要突出抓好森林经营工作。这是一项战略任务, 是林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要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为契机, 重点抓好中幼龄林抚育试点工作,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 为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工作奠定基础。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配合相关部门精心安排好森林经营试点工作, 加强指导, 规范程序, 确保实效。四是要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林业发展、影响工程建设成效的一大突出问题。从今年开始, 我局将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与中央投资挂钩, 对地方不重视、配套投资不落实的, 坚决调减中央投资。各地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加大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力度, 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三) 积极争取政策, 完善林业支持保障制度。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关键要狠抓落实。一是抓紧完善天保工程延长期政策措施, 特别是要结合天保工程区的实际, 就有关政策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 争取尽快将延长期政策建议上报国务院审批。二是健全完善林业补贴政策。争取启动林木良种生产补贴试点, 抓紧研究并争取造林补贴政策, 积极协调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 全力争取扩大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规模, 继续将林业专业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并争取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单位和职工。三是完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按提高后的新标准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协调争取启动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中的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为重点湿地补偿试点。四是完善金融支持制度。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 积极争取将林权制度改革比较深入、地方财力情况较好的省区纳入森林保险扩大试点范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五是全面落实林业税费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争取林产品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细化出口退税名录, 维持较高的出口退税比例。六是切实减轻林农负担, 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全面落实《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妥善解决林业基层单位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问题;积极落实集体林改经费,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新增近2亿亩集体林面积纳入补助范围, 落实补助经费。这里, 还要再强调一下森林抚育试点工作, 刚刚召开的启动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但从森林抚育季节看, 完成下达的试点任务有一定难度, 各试点省区要切实加强指导, 快速组织实施。严禁用以前年度完成的工作量冲抵本次试点任务, 一旦发现此问题, 将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并通报全国。同时, 各省区要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 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 提出中长期森林抚育工作的思路, 谋划好未来的森林经营工作。

(四) 加紧项目储备, 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项目储备是保持林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增强发展后劲的保障。从历年投资争取和投资落实情况看, 凡是前期工作扎实、项目储备科学的地方, 就容易争取到国家投资的支持。各地要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2010年林业投资项目储备指南》的要求, 把握方向, 突出重点, 抓紧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报工作。森林防火项目要全面落实《规划》任务, 加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力度, 完善预警监测体系, 力争再用3年时间, 切实解决森林火灾“早发现”问题;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要继续突出重点, 加大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防控力度;自然保护区要积极扶持新批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林木种苗和湿地保护项目, 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 抓紧研究制定和出台项目管理办法, 尽快形成新的管理体系, 积极扶持一批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森工非经营性项目在保重点保续建的同时, 积极扶持东北供暖、西北西南给排水项目。各地要按照要求, 务必于今年2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 各地要紧紧围绕林业奋斗目标, 认真研究政策, 紧密结合实际, 优化投资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超前谋划即能强基础、促发展、惠民生, 又能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项目, 积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选准一批具备开工条件的新项目, 保持林业发展速度, 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五) 严格监督管理, 全面提升林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要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使用程序, 加大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安全高效运行。从去年我局对部分省区项目资金稽查和检查的情况看, 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支付缓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今年, 我局将继续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监管不力、投资完成率低、项目进展迟缓、擅自调整建设规模等问题, 将对单位予以通报并采取进一步的严厉措施。二要严格项目管理。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主体, 在项目组织实施中, 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 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 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建设质量。项目完成后, 要按照规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确保投资效益发挥。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 要按照我局近期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 切实做好已结束项目的后期巩固、发展、提高和推广工作。三要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凡是按规定和要求应落实的配套资金未落实的、或承诺的配套资金落空的, 我局将予以通报和调控。四要高度重视重点工程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科学制定方案, 认真查找工程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查找漏洞, 强化措施,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六)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增强区域协调发展。

一要抓好我局与各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林业发展合作框架、备忘录等的落实工作, 加强指导, 并在资金政策上体现倾斜。二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合理安排好今年农发林业项目计划,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项目, 积极扶持油茶、核桃、红枣、板栗等为重点的名优经济林项目。要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 认真研究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组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发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项目布局和扶持重点,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发林业项目评审制度, 完善评审程序。三要切实做好林业援疆、援藏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战略部署, 积极研究和谋划新时期林业援疆、援藏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新亮点, 力争林业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林区 (场) 民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各地要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摆上更加重要位置, 加大力度, 加快推进。要依据规划, 抓紧就林区道路、饮水安全、供电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有关部门进行对接, 积极争取支持, 确保投资落实, 任务落实, 力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突破。

我这里要专门强调, 一定要全力做好林业棚户区改造工作。这项工作事关民生发展, 事关职工切身利益, 事关林区稳定大局。李克强副总理去年连续三次召集会议专题部署, 他反复强调, 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大意义。安居工程的实施, 是通过增加投资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有效措施, 同时又是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与改善民生的结合点, 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与刺激居民消费的结合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就是向广大低收入困难群众提供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小户型以上的住房需求要通过市场化来解决。克强副总理明确要求抓住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点环节, 就是“四个到位一个公平”:一是规划到位, 要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定义, 在三至五年内全面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二是资金到位, 要加快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拨付进度, 地方债券也要向重点民生工程倾斜, 与中央投资相匹配;三是政策到位, 要落实减免土地等相关税费的政策优惠, 这也相当于增加投资;四是监督到位, 要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和督导, 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工程质量, 使之成为群众满意的工程;五是分配公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受益群体是低收入困难群众, 一定要让他们优先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向群众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确保分配公平。克强副总理的重要指示, 是搞好林业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南, 大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今年是林业棚户区改造的关键之年, 安排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17.6万户, 还要启动国有林区营林局棚户区改造2.6万户,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16.7万户, 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 全力以赴把这项事关林区民生的大事办好。国家林业局对此高度重视, 多次专门开会做出工作部署, 近期以来, 国家林业局在支持棚户区改造方面又做了大量工作, 在政策上有了新突破, 包括:棚户区改造征占用林地免收植被恢复费;林场所布局调整后将节约的薪材转化为商品材指标问题, 我局将根据各地上报的指标, 结合节约薪材的实际, 按一定比例尽快予以批复。对于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贷款贴息问题, 我局积极沟通财政部予以支持, 财政部正在积极研究, 有望纳入今年的财政贴息范围。

我这里强调三点。一是要切实抓紧前期工作, 一年来棚改工作的实践说明, 做好前期工作是保证棚改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各省要根据这次会议预安排的棚改计划, 抓紧搞好规划设计, 确定改造方式, 明确建设地点, 积极争取和切实落实配套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要确保改造后的住房符合基本的现代居住条件。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目标是向广大低收入困难职工提供最基本的住房需求, 以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户型虽小, 但一定要符合基本的现代居住条件, 即必须要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不管是新建还是原住房改造, 都要达到这个要求。三是要坚决尊重民意, 切实把好事办好。棚改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职工的民生工程, 得到了绝大多数职工的衷心拥护, 但是也有少数地方由于工作不到位、宣传不到位, 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还有职工上访, 这种苗头必须引起各省区及工程实施单位的高度重视。搞好棚改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一定要严格执行棚改的各项政策, 一定要坚决尊重民意, 要切实做好民意调查, 广泛征求职工意愿, 改造范围、改造方式、户型设计、资金筹措等, 都要通过职代会讨论、上榜公示等多种方法与职工反复沟通, 充分尊重绝大多数职工意见。对职工的意见及上访一定要认真对待, 对职工的合理要求要充分满足, 对群众不了解政策引发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要坚决杜绝强拆强建、野蛮拆迁, 更不准借棚改搞以权谋私、中饱私囊, 一旦发现此类问题, 立即停止所在地方的棚改资格, 对责任人严肃处理。

(八) 实施内外互动, 进一步提高对外合作水平。

一要加强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和动态分析工作,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继续争取国家出口退税等促进林产品出口的相关政策。二要切实做好外资利用工作, 努力提高外资利用质量。要在加强现有合作项目管理的基础上, 积极协调有关方面, 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世行五期、亚行项目, 积极争取新的利用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项目工作。三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 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推动境外森林资源合作向纵深发展。帮助企业协调落实境外森林开发6项扶持政策。按照境外森林资源合作部际工作小组会议精神, 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境外森林资源合作信息库建设, 出台境外森林资源合作指导意见, 制定境外森林资源合作行为规范。四要做好国际林业热点问题的应对工作。组织智库超前研究应对好美国《雷斯法案》及欧盟将要出台的《尽责调查条例》等对我林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

四、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几点要求

为了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保证今年林业发展改革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这里, 我对林业计财战线的同志们提五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 要强化宏观意识。

这是做好林业计财工作的基础。在国内国际联系日趋密切, 互动影响更加明显的大背景下, 要用战略眼光、全局视野, 认真研究新情况, 探索新问题, 抓住新机遇, 谋划加快林业发展的新举措。要深刻领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重要批示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认真加以贯彻落实。要全面加强林业信息调度和经济运行分析, 强化对林业宏观形势、经济运行状况、重大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 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增强对林业发展全局的掌控能力。要更加注重林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加强宏观经济预测, 真正使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体现内外统筹、远近结合、点面兼顾, 为增强林业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奠定基础。

第二, 要狠抓工作落实。

这是计财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围绕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狠抓落实。要通过配套政策抓落实, 认真研究重点工程建设、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规划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通过完善机制抓落实,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林业宏观调控、投资管理、运行调节、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协调, 明确分工责任, 调动社会参与, 确保有效运行。要通过强化监督抓落实, 对于林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作, 特别是重大经济政策落实、政府投资安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要积极会同有关方面, 及时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第三, 要改进工作方式。

这是提高计财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在继承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完善工作手段。要围绕林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 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 尽可能地多掌握第一手资料, 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 出台的措施更具针对性。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林业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 增强市场观念, 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安排投资等方面, 多方听取意见, 增强工作的透明性。

第四, 要加强作风建设。

这是维护计财工作队伍良好形象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继续巩固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 进一步强化政治、创新和服务意识, 深化观念、职能和作风转变。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 努力创建学习型计财队伍。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 多作换位思考, 切实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提高计财队伍素质, 增强计财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的能力、运用战略思维谋划长远的能力、深化改革求创新的能力、统筹兼顾抓落实的能力。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化教育、监督, 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 争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的楷模。

第五, 要发挥整体合力。

这是不断提高计财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 在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规划、安排重大投资、出台重大政策时, 要发扬协作精神, 充分听取综合部门、地方政府意见, 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在各级林业部门内部, 要协调行动, 形成合力, 推动各项工作快速有效地实施。各级林业计财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整体意识, 上下同心, 相互理解, 相互帮助, 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发挥整体合力。

篇4: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今年开会的背景和去年有所不同,去年初我市大部分企业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萎缩,生产订单大幅减少2/3,企业减产,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形势严峻;今年一开春,随着经济景气不断回暖,企业订单不断增加,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严重影响了

企业产能的发挥,经济发展受阻。如何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面临巨大压力。不仅如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主要是从事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因此,开好今天的会议意义重大。希望与会同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春节在厦门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了,既有利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有利于扩展经济发展的内涵、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要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努力在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取得新进展。胡总书记的讲话精辟阐述了民生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全市上下都要明确目标,把握要点,要有更多的创新举措,尽一切努力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刚才,林建农局长代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面总结了去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这些意见我都赞同,希望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会议部署,全面抓好落实,各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要按照相关职责分工做好协助和配套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劳动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奋发有为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区的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下,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牢牢抓住稳定就业和社会保障维权服务等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林建农局长已经做了全面总结,我就不再重述。

去年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有不少亮点,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稳定和促进就业取得显著成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就业压力巨大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及时研究提出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用人单位减免费用、减轻负担、稳定岗位,加大用工信息采集力度,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帮助企业调剂劳动用工余缺。支持鼓励企业将暂时富余用工组织留厂技能培训,避免因为暂时性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企业大量辞退工人,推向社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尽管出现海沧星星工艺和翔安武峰等企业倒闭等现象,全市规上2200多家企业有2/3减产,但60多万产业工人就业基本稳定。同时实施我市新一轮就业困难人员和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施就业帮扶。实现新增就业19.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1%,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就业目标任务。

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厦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许多先行先试的好做法、好经验,已经初步具备打造“全民社保之城”的基础。与此同时,去年社保工作最大的成效在于释放社保基金(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减免收费等方式反哺企业,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三是劳动关系在金融危机中基本稳定。一般情况下,经济不景气,一些企业主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于善待员工,劳动关系紧张,劳资纠纷在所难免,而且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但是,厦门的情况不同。

1、进一步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到末,全市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率为100%,规模以上企业、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5%以上。

2、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不断强化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拖欠工资现象总体减少,纯粹生产企业恶意拖欠工资及建筑领域拖欠工资问题已基本得到扼制。我们发现,去年一年到市政府大院门口讨要工资的群体性聚集现象明显减少,说明我市劳动用工方面法律健全,执法力度大,同时也说明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各区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三个亮点足以说明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经受住严峻经济形势的考验,这些成绩的取

得,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相关单位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看,今年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好于去年。但形势依然复杂,影响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可能给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许多难

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

1、现阶段面上经济(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似乎好于往年,表现在订单增加,用工紧缺,包括普通操作工都紧缺;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如生产订单中短期单多于长期单,经济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包括汇率的变化和外贸摩擦增加等;其次是今年全市新增加需要就业的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失地失海农民)数量仍很庞大,加上劳动力供给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民众对社会保障待遇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才能消除人们对养老、失业和生病的后顾之忧。

3、国家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新政策,主要是基于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如何转如何接问题。

为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希望各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畏困难,坚定信心,瞄准目标,抓住重点,全面完成今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目标任务。

三、围绕中心,把握关键,着力做好今年劳动和社保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三产业齐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这对于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又是一次考验,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工作做好了就会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灵魂。中心任务一旦明确了,各个方面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胡总书记春节在福建厦门重要指示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各区各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才能在大局中心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二要切实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有意识还不行,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勤于学习。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上级文件政策,特别是要学习胡总书记春节在福建厦门的讲话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和把握讲话精神和法规政策。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性强,涉及到千家万户,是最大群体利益相关的民生工作,关系到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所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干部职工要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群众和社会反映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同志日常工作中往往会碰到请求维权的来访者,或接到信访件、投诉电话等等。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工作,可以反映我们的干部的责任感、工作能力。有些看似小事的一个投诉电话或一封信访件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调解,就有可能引发大事,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特别强调在劳动保障一线工作的同志要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责任感和工作能力。一般干部对本职工作要做到应知应会,中层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专家权威。二是勇于创新。创新是我们工作不竭的动力,也是工作责任感和能力提升的表现。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节点上,挑战和机遇并存,关键在于是否勇于创新,不畏艰难。当前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环境和秩序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民生问题和劳动关系。我们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要以改善民生、和谐劳动关系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创新,先行先试。要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改革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同志们,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刘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对做好全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要求;刚才林建农局长已经作了具体的工作部署。这里,我突出强调以下五项工作:

(一)多措并举缓解当前企业用工短缺问题。最大限度缓解企业用工困难是政府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我市开始出现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于伟国书记、刘赐贵市长在深入企业调研时已经提出具体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多措并举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紧缺问题。一是构筑畅通有效的引进外来劳动力平台。春节前后,各区都主动加强与中西部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沟通联系,积极帮助企业搭建招工平台,对引进外来劳动力的企业和员工给予适当奖励,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和相对固定的劳动力输送渠道。二是提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在解决企业招聘员工中的主渠道作用。要简化招工手续,免费提供招工场所,畅通用工信息渠道,同时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创办劳务派遣机构,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厦门曾经是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之一。要继续保持这一殊荣,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到厦门就业创业,这是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根本问题。因此,政府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善待外来务工人员,适时提高员工的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四是继续深化校企对接合作并使之制度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都涉及到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这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因此,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围绕厦门产业发展方向对各类劳动者的需求,大力开展校企对接培训合作,特别是厦门技师院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针对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0个现代服务业需求思考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新生人力资源,培训和提高在岗员工技术技能。要致力于为改变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储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这将是我们今后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二)扎实做好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市、区各部门要按2月4日动员部署会上确定的协作机制,精心组织,按照“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指数、创业环境满意度”五项指标要求,确保按时全面达到国家创业型城市标准,迎接今年底国家考评考核验收。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范保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一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好海沧区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下半年研究出台全市新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研究修订外来务工人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保制度,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保政策法规体系。二是做好养老、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这是国务院今年提出的重点工作。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接续暂行办法的实施工作,要平稳对接,提高工作的适应能力。三是要规范保险制度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制度和规章非常敏感,也非常严谨,这类政策制度的建立或修订,都关系到几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切身利益。必须明确社会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是行政行为,只有政府行政机关方能制定和修改,各级劳动保障基层事业单位是办事机构,只能依政策制度办事,执行政策制度,不能自行制订政策制度。市劳动保障局要做一次全面清理和完善。四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要健全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组织监管机制,规范基金的收支预算及管理形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和征收、管理、使用的全过程监督。要扩大监督对象和范围,特别是加大对骗保行为的惩处力度。凡与基金收、支、管理有关的部门、单位和环节,都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四)切实做好防范和妥善处理务工人员工资被拖欠工作。在去年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市涉及拖欠工资案件比下降27.34%,涉及的人数和金额也下降,实属不易。这是营造良好务工环境的最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对各级劳动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的最最基本要求。市政府要把清理解决旧欠、防范新欠,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切实保障来厦务工人员的工资报酬权益。继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将务工人员的工资报酬列为保障与追索的重点,建立市区两级欠薪应急保障金制度,健全完善工资保证金先行垫付、事后追偿的机制。要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及时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及时申请人民法院优先执行。二是健全完善综合维权治理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法院、建设、公安、监察、司法、工商、工会、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动,健全工作协调制度,完善工作预案,形成多部门共同治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机制。

(五)切实加强劳动保障部门队伍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目前市、区级社保机构都设立了办事窗口,各村、居委会都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所。办事窗口、劳动保障工作站、所的工作人员与社保对象直接面对面开展工作,这支队伍工作表现如何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各区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劳动保障工作,为劳动保障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外部环境。

篇5:2024年度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刚刚结束的“十五”,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XX为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征缴连创佳绩,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基础管理不断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劳动关系总体协调稳定;金保工程建设、社区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五”期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08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共4.04万人实现再就业;累计筹集“两保”资金24.48亿元,向上争取资金6.7亿元,全市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5.77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1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1.18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十五”期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共计122.23万人次,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11.45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尤其在2005年,劳动保障系统上下一心、艰苦奋斗,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些成绩和进展,实实在在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党委政府,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回顾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创造了条件,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无论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就是要有一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一个完善而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实行“两个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说到底,都是为改革的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条件。这些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以顺利进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社会稳定局面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劳动保障工作功不可没。面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从新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基本目标之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只有实现了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劳动者才能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而获得不断增长的收入,逐渐过上小康富足的生活;只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遭遇劳动风险的后顾之忧,并使他们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些意义上讲,劳动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的时代责任,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认清自己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基本特征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特点,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特别是从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前乃至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我市将面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这种矛盾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同时也表现为劳动力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时出现、城市失业问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双重压力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纷繁复杂,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坚持打持久战的思想。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就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就业水平,切实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

社会保障是劳动者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缺乏安全感,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就无法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也将难以稳定。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严重不平衡,部分人群社会保障严重缺失。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随之带来的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等特定人群参加社会保障的愿望将更加强烈。加之今后我市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失业增加、两极分化等问题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一。如果劳动关系紧张、侵权事件不断、劳资矛盾激化,就根本谈不上社会和谐。当前我市劳动关系在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有些矛盾甚至还比较突出。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忽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改制程序不规范,没有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工安置、工资及社会保险的处理政策,存在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长期不给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随意解除劳动关系,随意超时加班,克扣和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和就业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不断变化,劳动关系更趋多样化、复杂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会更加突出,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更大。对此,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当前,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各地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劳动者,每一项政策都涉及千千万万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到暂时影响,由此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劳动保障部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完善政策,改进工作,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特别是要高度关注“4050”人员、失地无业农民等就业弱势群体的突出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不断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进一步增大等突出问题和困难,因此我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一是党和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高度重视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问题,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我市从实际出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把扎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在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为未来五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我市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长势头,加之近年来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优势正日益凸显,特别是我市已呈现出风正人和事业兴的局面,“十一五”必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周期,综合实力将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将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我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劳动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将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事业自我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将不断得到增强。

四是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从全面完成“两个确保”的历史性任务,到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以及推动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启动金保工程,建立社区工作平台,规范社会保险经办,加强监察机构和仲裁队伍建设,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等一系列成功实践,为“十一五”时期我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看我们是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否具有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并能把挑战变为机遇的信心和能力。希望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大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里制定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加快发展,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三、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服务,着力提高劳动保障工作水平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XX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上和市上的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落实。为实现“十一五”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创造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建设和谐XX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狠抓领导责任落实,建立督促检查制度,把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等作为政务督办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劳动保障部门的基础能力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劳动保障部门在机构队伍建设、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劳动保障工作经费投入,加强劳动保障信访接待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发改、经委、税务、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防止推诱扯皮。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心、帮助和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做好今年及“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工作,树立新的理念非常重要。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我们长期面对的就业难题。实现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包括就业弱势群体在内的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有效预防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关系。坚持既注重提高就业的总量水平,又重视提高就业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当前劳动保障领域的突出问题,重视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注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劳动保障意识和自我协调能力,重视发挥政府在劳动保障工作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创新机制。加快劳动保障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是保持劳动保障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牢牢把握转型阶段劳动保障工作特点,认真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将基层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进一步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创新,将行之有效的临时应急之举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将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法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在重点抓好国务院36、38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同时,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一要大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6号文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定和落实再就业配套政策措施,继续把下岗职工再就业摆在重要位置,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就业服务,实施就业调控,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质量与水平;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38号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五大险种的扩面征缴和保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改进管理服务,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的新阶段迈进;三要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认真做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试点工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劳动保障部门、经委、工会、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抓紧组织实施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组织创建工作,年底要力争省政府授牌。

同志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和谐XX,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大力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XX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茶叶行业投资分析报告下一篇: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