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2024-05-23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共11篇)

篇1: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陕西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农村公路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19.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万公里,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圆满的完成了农村公路部省共建任务,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农村公路是我省公路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省路网总里程的92%,惠及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个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路子,大力促进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全省农村公路100%的里程列养,其中县、乡公路优良路率平均达到76%,通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56%,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下发后,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作为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2006年出台了《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

辖区范围小、农民居住集中、路网密集的地方,由县级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对农村公路统一养护;二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群众居住分散的地方,划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工区,对农村公路实行切块养护;三是实行路基路面分离养护,路基养护按方便、就近的要求,由沿线农民领养,路面养护由养护公司专业队伍承担。四是对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的县乡公路,主要是县公路与干线公路一体化养护,实现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资源共享。

二、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渠道

按照国办文件要求,我省主要从三个渠道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省级财政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费,每年省上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5亿元以上;市、县两级财政足额预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按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不少于3500元、村道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进行预算,每年安排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2.8亿元;县级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全省每年1.5亿多元。以上三个渠道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8.3亿多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出让道路冠名权,公路沿线广告位出租,建立村道养护基金等方法,多元化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比如,宝鸡市

的工资;及时组织和动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水毁进行抢修保通;按照“一事一议”,指导村民委员会筹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和动员农民群众开展季节性养护。

三是构建市级交通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责任体系。由市级交通局负责,对县区政府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坚持每季度组织检查一次,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考评一次;对县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落实情况、省补养护工程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和跟踪审计;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上报;负责辖区内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

四、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我们从2009年开展了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下发了《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40个,示范县占全省县区的三分之一,以此引领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大提高。

综合示范县的主要标准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主体全面落实,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农村公路的优良路率保持在80%以上,文明示范路段60%以上。

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2010年有20个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二

寻求新路径 探索新模式 努力推进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遵循中央、省有关指示要求,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坚持将农村公共交通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村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服务环境初步形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交通为民,着力打造普遍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针对农村路、站、运、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通达深度不够、衔接不畅、配套不足等突出问题,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牢固树立“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渡口是延伸”的农村交通服务新理念,努力做到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候车站点就建设到哪里、客运车辆就开通到哪里、管理服务就延伸到那里,让农民群众走上沥青水泥路,乘上安全方便车、过上平安放心渡,真正将农村公共交通打造成普遍服务的民生工程。

千湖之省,渡口总数、年渡运量位居全国第二。为解决农民群众过渡难的问题,我省按照 “渡口建管、乡村主导,坡岸硬化、设施配套,渡船适航、渡工持照,安全渡运、方便可靠”的农村渡运服务新理念,累计改造乡镇渡口2343处,实施渡改桥项目20163延米,全省乡镇渡口达标率达到100%。

二、坚持务实利民,着力探索全面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体系。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等实际情况,我省坚持以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务实利民、各具特色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一是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我省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示范,积极探索“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新模式,使农村客运网络与城市公交网络有效衔接,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沿线的老百姓感慨说:过去进城是“三步曲”:步行出组,三轮车出村,客车进城,一趟下来得花大半天。如今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夙愿,半个小时就可进城,城乡客运一体化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二是在偏远山区、湖汊地区的乡村推行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针对偏远山区、江河湖汊等地区居住人口分散、人员出行较少等实际情况,我省参照城市出租车运营方式,在乡镇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新模式,改变传统班线客运管理“定点、《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养护管理资金,真正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范畴。截止2010年底,全省累计安排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9.25亿元,地方政府累计安排养护资金达6.3亿元。

二是建立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我省建立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项导向资金,对符合规定要求、一定三年为乡镇村组提供连续服务的新增农村客运车辆,按每客座400元标准实施定额补助。“十一五”全省累计发放农村客运政策引导资金679万元,引导社会运力投资2.5亿元。同时,我厅按照农村候车亭每个补助1万元、招呼站每个补助500元的标准,继续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并探索了“谁用谁建谁管”、“以广告养站、租养结合”等农村客运站亭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公益渡口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我省以恩施州为试点,探索了“公益渡口,政府补助”的渡口管理模式。由恩施州政府对公益性渡口的渡工按每人每月54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按每年1500元、1000元、900元和500元的标准发放机动钢质渡船、机动木质渡船、非机动钢质渡船、非机动木质渡船维护费补助;利川市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列支3.5万元,用于乘船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特别是作为“中国网事 感动2010”网络人物、湖北省2010年涌现的新闻人物,“信义渡工”万其珍三代“重义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三

加快农村交通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省加快农村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浙江农村交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交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浙江交通“三大建设”的实际,努力培育和推广“嘉善经验”,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的原则,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运输,基本建立了农村公路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四张网”,全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不断加大对城乡交通发展的资金投入,连续五年投资居全国首位,全省公路里程达到11万公里,覆盖全省、贯通省外的大路网基本完善。其中,农村公路达9.89万公里,占到公里总里程近90%。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设扫尾攻坚战,截至 2010年底,累计建设通村公路3.3万公里,全省所有具备建路条件的

率达到91.6%,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48.6%,全省等级公路客运站达到556个,港湾式停靠站达到2.1万个。

(四)探索发展农村物流,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水路网络和农村客运体系,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多种农村物流组织形式,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三农”的能力。截至2010年,农村货运场站近300个,农村货运车辆25万辆、60多万吨位,其中专业配送的厢式货车4万余辆。在衢州,我们还试点由专业物流公司组建“城乡物流集结”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乡镇客运站、货运站、交管站、邮政、供销社网点、烟草、医药、报刊配送网点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农村物流网点(简称“十网合一”),以自营、加盟形式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布局、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乡交通统筹水平。结合“大部制”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交通统筹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2009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步伐。各地也积极探索,譬如:嘉善县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公路站;龙游等县将村道管理列

交通管理权限下移,探索建立镇(街道)交通综合管理站,建立县域“大交通”管理体制,探索综合执法模式,并以此为示范和标杆,以点带面地推进我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农村交通发展继续给予倾斜扶持,逐步统一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财政补贴、税收、信贷支持、保险费率政策,努力破除城乡交通政策壁垒。

二是优化路网,促进集聚。以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对接、行政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干支衔接、畅通生态的县域公路网络。重点加强对全省200个中心镇、420个中心村的交通设施配套,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新改建农村公路900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2000公里,加大对省级规划中的港站、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集疏运公路和农村生态旅游重点骨干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7000公里。

三是健全机制,加强管养。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养护资金补助纳入政府一般预算,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解决农村公路危险路段、病危桥梁整治和渡口渡船改造。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000座。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覆盖。

四是发展运输,服务民生。构建布局合理、节点联网、运营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之四

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示范经验 促进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贵州省铜仁地区交通运输局

铜仁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东北角,下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全区总人口415万。1934年,贺龙、任弼时、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欠发达、欠开发”是铜仁的基本区情。交通条件长期滞后,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盼路、修路、护路和用路的愿望十分强烈。

2008年,铜仁地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单位后,我区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建、管、养、运”一体化模式,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示范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示范工程项目:2009年、2010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843个5743公里,总投资5.9亿元,通达建制村893个;通村油路建设计划项目30个229.6公里,总投资9222万元,实现建制村通畅30个;通乡油路建设计划项目21个314公里,总投资2.1亿

设的透明度。

(二)因地制宜,明确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地委、行署“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重民生”的工作要求,我们将通村公路建设与城乡建设、旅游公路、产业公路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确保省里下达我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不变的情况下,将通乡油路的路面面层由沥青表处改为沥青碎石混合料,40%的通达工程项目实施镶边工程,使全区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下一步实施通畅工程、发展农村运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以管促建,以巡促廉”的工作方法,落实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监督等工作措施,并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巡查,保证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三)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破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难题。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行《铜仁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在全区各乡(镇、办事处)都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形成地、县、乡三级管养机构网络,探索出 “五抓五重五破解”的管养经验。一是抓机制,重长效,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不明确的难题;二是抓队伍,重素质,破解农村公路管养人员不到位的难题;三是抓投入,重保障,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的难题;四是抓管理,重督查,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质量标准低的难题;五是抓宣传,重整治,1

监管职责。

三、主要成效

我区把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生工程”认真实施,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模式,使农村公路成为贫困山区的信心路、志气路和致富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破解了山区长期存在的出行困难,改善了农民朋友的出行条件,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二是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2010年底全区发展清香型烤烟60万亩、生态茶 100亩、油茶100万亩、优质水稻200万亩、优质生猪500万头等,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比2007年人均增加1073元。三是初步构建了农村公路网络,提高了通达通畅程度,改善了招商引资环境。三年引资217.5亿元,项目涉及农产品开发、水电开发、文化旅游开发等主导产业。四是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协调推进,树立了党委政府的新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两年多来,尽管我们因地制宜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要倍加努力,更好地践行交通运输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责。

篇2: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主题

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医院财政补偿政策的措施。

2、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将乡村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经验和做法。

4、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的做法。

5、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农村中医师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望奎县——农村中医药县乡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6、江西省中医管理局——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修水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政策改革措施。

7、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兴院的经验和做法。

8、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望苍县——中药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民致富的经验和做法。

9、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财政投入的经验和做法。

10、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局——通过聘用个体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解决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缺乏的经验和做法。

篇3:全国公路学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保存代表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致辞, 他介绍了陕西省的风土人情以及陕西近年来交通建设取得的成就, 并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会议表彰了上海市公路学会等18个2009-2010年度“先进学会”, 授予李道辅等36名同志2009-2010年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学会副理事长董学博向大会作了关于制定《中国公路学会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的说明。

学会理事长胡希捷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创新发展模式, 提升科技品牌, 努力开创全国公路学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近两年来全国各级公路学会好的经验和做法, 对学会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同时对全国各级公路学会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胡希捷理事长强调, 要促进公路学会事业的科学发展, 增强为行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必须创新学会发展模式, 提升学会科技品牌, 这是全国各级公路学会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会议还安排了交流发言, 湖南、江苏、河北、上海、湖北、江西等省级公路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道路工程分会等8个学会 (分会) 交流了各自在学术交流、调研咨询、科技评价、深化改革、自身建设、会员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篇4:全国农村沼气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张桃林说,多年来,在中央投资带动下,经过各地共同努力,我国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阶段。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3996万户,占乡村总户数的23%,受益人口达1.5亿多人;中央支持建成了2.4万处小型沼气工程和3690多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全国乡村服务网点达到9万个、县级服务站800多个,服务沼气用户3000万户左右,覆盖率达到75%,以沼气设计、沼气施工、沼气服务、沼气装备和“三沼”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沼气从小工程做成了大产业,把小环境变成了大生态,由小项目形成了大事业。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有效防止和减轻了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对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能力,对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改善农村用能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使困扰新农村建设的诸多“脏乱差”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态环境,成为了新时期重要的农村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张桃林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沼气建设要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农村沼气的民生工程和公益性定位,坚持向农户供气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重点在丘陵山区、老少边穷和集中供气无法覆盖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鼓励采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为户用沼气服务的乡村服务网点要通过建立沼气和沼肥产品补贴制度,支持企业参与农村沼气的后续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建设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实行业主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现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要打破沼气工程与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发酵原料与畜禽粪便“两个捆绑”,坚持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加大规模化沼气生产厂的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采取业主运作的方式,发展壮大农村沼气产业。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规模化沼气生产厂要探索前期建设补助和终端产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户用沼气要采取提高建池补助、财政补贴提高服务网点服务能力的方式,也可探索支持企业搞服务的新途径,关键要保证农村沼气全年365天24小时连续供气和提升盈利能力。

篇5: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上交流材料

巴州人事局 翟庆核(2010年10月26日)

今年以来,巴州人事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在自治区人社厅的有力指导下,在巴州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打造阳光人事为抓手,跳出人事看人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贴近中心工作,号准发展脉搏,破解就业难题,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进步,为巴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才和智力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两个会议精神,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1、开展“头脑风暴”,着重“加油充电”。为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今年6月上旬,我们向各县市人民政府征询了在实现科学跨越和长治久安中需要人事部门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方面的20多条意见和建议。6月下旬,我们组织了由县市人事局长、分管人事的县市领导、州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参加的“科学跨越、人才支撑”专题研讨会。会议就如何“跳出人事看人事”冲破部门樊篱,树立全局眼光,转变思维方式,把握经济脉搏,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形成了在公务 员管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事业单位改革、人才的培育储备、人才区域合作、人才智力援疆等方面40多条意见和建议。在人事局内部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了“头脑风暴”活动。深入研读张春贤书记自治区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引导大家各抒己见,充分“消化”,产生共鸣,碰撞火花,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内地发达地区和对口援疆省市的先进实践经验,我们利用三个月的时间,组织局机关干部赴区内外学习考察,共先后组织8批20多人次到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内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加油充电”。

2、制定人才规划,实现智力支撑。为进一步借助河北省援助巴州的重大历史机遇,今年8月,我们和州党委组织部、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商议,制定了河北援助巴州人才智力支撑专项规划,重点通过对口援疆渠道,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2011年—2015年,用5年的时间,由河北省投入6000万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巴州培养各类人才4000名。2016年—2020年再培养6000名,并在选派援疆干部、加强交流合作、完善人才机制等方面都达成了共识。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在河北省委党校、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对我州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分批分期进行专题培训。从明年开始,大规模培训工作将逐步展开。

3、签定合作协议,助推智力项目。河北省是教育和人才智力的大省,一直对口支援巴州,为了做好人才智力受援工作 和引智项目衔接工作,今年9月,我们专程组织人员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了对接,省人社厅领导和省外国专家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我们到井陉、晋州、沧州等地进行了考察,并与河北省外国专家局共同签订了《关于共同加强引进国外智力支援巴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合作协议》。

河北省外国专家局确定将巴州作为智力引进项目实践基地,积极把河北省引进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成功实践项目进行筛选,根据巴州的地理纬度、自然环境、光热条件以及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对适合巴州发展的项目进行推广和“二次引进”,并组织巴州的相关技术人员到河北的引智成果基地进行培训。《协议》还约定要依托河北的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在新能源、科技、教育、卫生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协议》还在建立共同引智工作的长效机制、引智工作技术项目攻关、两地企业联营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做了具体约定。

在河北期间,我们还到有关院校进行了洽谈,对我州巴音技术学院等院校就教学师资的培训、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对今后巴州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品位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4、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工作。新一轮河北对口援助巴州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河北省把促进就业作为援助工作的重点,并将转移就业援助扩大到职业技能培训援助,农业富余劳 动力转移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培训。我们积极配合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启动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今年10月,我们组织选送120名大中专毕业生赴河北实习实训,重点解决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截止今年9月底,全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2269人,其中,大学本科生564人,占24.86%;大专生523人,占36.72%;中专生882人,占38.87%。目前,全州每年用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他岗位招考的名额能够解决就业的不过20%左右,其余近80%将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到大中型企业或自谋职业及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我们将通过免费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学到实用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技能,实现就业和创业。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1、围绕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结合自治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实际,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河北挂职锻炼、学习进修。推行专业技术人员导师制,河北省将选派科技、医疗卫生、教育、农业和畜牧业领域的省级拔尖人才到巴州担任导师,任期3-6个月,每人负责指导3-5名专业技术骨干,或选派巴州专业技术骨干到河北工作学习。

2、全面落实河北对口援助巴州专项规划。河北省援助巴州人才智力支撑规划涉及点多面广,认真落实规划内容对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各类 人才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面提高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使巴州人才总量和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认真落实河北省外国专家局与巴州签定的《合作协议》,以项目为引领促进智力项目落地工作。为尽快落实协议内容,我们将在轮台县、和静县已经建立的“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园”的基础上,推广果树套袋技术。此工作我们已经向州农业、科技及香梨研究机构进行了咨询,请他们对香梨套袋技术进行可行性论证,并适时安排试点,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切实把引智项目作为促进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在今年年前落实智力项目引进和落地工作,确保做到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为明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乡党委、政府(年 月)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口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进一步改善全乡农业基础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绩。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

一、工作情况

(一)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主渠道。全乡奶、畜、果、林、菜、种六大基地进一步发展。全乡小麦面积达到 万亩,高产稳产田亩产达 公斤;蔬菜产业规模发展。新发展蔬菜特色种植示范点各 处,新成立 专业协会 家。全乡 万亩 及 万亩 稳步发展,农民年增收近亿元; 等 处畜牧 积极筹建,相继建成运营,存栏量达到 多头,畜牧 发展到 处。退耕还林还果完成 亩,速生丰产林 亩,林下经济 亩。种植基地,品种达 多个,面积达到 多亩,完成了 立方米、立方米沼气池建设。农业生态园形成规模,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种植基地连片发展,逐步形成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园。

(二)抓好抗旱保苗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乡政府针对全乡部分村机井淤塞,损坏等导致漏灌的情况,先后补助资金 万元。帮助 个重旱村维修配套旧井 眼,新打机井 眼。同时动员各村及社会各方面投资打井配套,投资抗旱灌溉。自 年 月份以来,全乡新购机泵 台套,购臵安装低压管道 万米,新配套水带 万米,架设农电线路 公里。等村分别于春节后各抢打深井一眼,村投资近万元,新打 米深井一眼,上水量 立方米以上。全乡累计投入抗旱资金 多万元,出动抗旱劳力 万人,维修机井 眼,投入抗旱机械 多台套,大大缓解了我乡旱情,确保了大旱之年夏粮丰产丰收。

(三)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 月 通过市县验收。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总投资 万元,实施 万亩,包括道路维修及新建工程、田间工程、桥涵建设、机井房维修新建、变压器安装 大项。抓好防汛工作,相继实施了 生产堤及水库、塘坝、排涝站、围堰维修加固工程,动用土石方工程量 万立方。此外,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都已完工,新增耕地面积 余亩。

(四)抓好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落实小麦直补、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进一步扩大“一池三改”覆盖率,全乡沼气池达 多个;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全乡总安装达 万户,覆盖至 个村;村村通公路工程,全乡 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总里程达到 余公里。继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并有效实施了冬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穿村路段、“三大堆”进行重点整治,保持了农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五)抓好各项农业常规工作。一是护林防火。集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加强队伍建设,三级护林防火专业队伍到岗到位;严格值班制度,确保联系得上,找得到人;加强巡查,对重点地段、重要时段,明确专人盯靠,重点巡查,确保不出现火情、火警。二是白娥防治。成立了 支 人的防治队伍,针对实 2 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以自查与督查相结合集中大检查,乡政府拔出专款用于白蛾防治,确保专款专用,采取专业队伍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以专业队防治为主,防治完成后,在村自查的基础上,乡成立 个检查组逐村进行检查,确保打好白蛾防治攻坚战。三是农资监管工作。成立 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集中开展了 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四是农机局组织的全县机收 现场会在我乡 村召开,有力地推动了 收获机的推广。同时,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畜禽防疫等工作,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齐抓共管,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

年是实施 规划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将充分利用全乡 资源优势,牢牢把握上级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制订我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典型推动,特色示范,点燃农民增收新亮点。年我乡农业工作的思路是: 主要工作包括:

(一)实施特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一是继续培植 现代农业和畜牧产业 个亮点,努力打造体验参与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与高科技设施型农业。二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依托“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经纪人队伍,引进两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鼓励 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种植、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壮大,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抓退耕还果。平原在巩固 等常规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扶持好 发展,扩大规模。抓好丰产林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计划 亩以上。培育扶持,辐射带动 规模发展。

(三)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我们在做好间作套种、病虫害防治、防疫、秸秆综合利用、良种推广等适用技术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高科技向农业渗透。年计划在 推广 万亩深耕深松,做好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推 机收。

(四)搞好畜牧产业发展。在巩固好 奶牛 猪基地的同时,积极推进 基地等在建基地的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 管理水平。

(五)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好 亩土地整理项目;抓好 工程的扫尾验收工作及 高标准粮田建设; 抓好 新增土地补偿款项目和 水库提升工程。同时抓好 塘坝维修加固等工程,做好防汛排涝,抗旱饮水安全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努力改善全乡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一池三改”覆盖率,新建沼气池 个。完善好“一事一议”制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全力推进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治、经济丰产林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农机监理,良种推广,畜禽防疫,水利普查等农业常规工作。

篇7: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摘要:2月21日下午3时,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作重要讲话,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总结了和“十一五”前四年农村公路工作完成情况和基本经验,提出了当前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发展的五项工作,并对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作了具体安排.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作 者:王元媛  作者单位: 期 刊: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Journal:TRANSPO WORLD 年,卷(期):, “”(4) 分类号: 

篇8: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郝际平会长以“推动协会转型升级,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为题发表讲话。郝际平在讲话中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各行业、各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开启了新局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行业协会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首批脱钩试点单位,正积极按照国家政策指引,完成脱钩工作。新型协会要适应新要求,发挥其凝聚作用、引领作用、公平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行业协会还要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协助政府开展市场监督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坚持走市场化方向,切实为企业服务。

刘哲秘书长以“联合起来,共同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发表讲话。刘哲指出,联席会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地方协会的优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是行业组织发展的方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质量部主任梁岳峰对开展至今的门窗资格登记工作作了总结汇报,并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据梁岳峰介绍,2015年8月起,选择了北京、山东、吉林、南京、徐州等一些有代表性的行政区域,采取边试点、边摸索、边推动的模式开展了建筑门窗企业资格登记工作。随着工作的推动,浙江、辽宁、广东、安徽、黑龙江等省以及一些地级市和门业企业均加入到了资格认证的工作中来。目前,行业企业资格登记工作的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悉,目前参与到秘书长联席工作会议的各地方省市协会已达36家,基本覆盖了国内门窗生产的主要地区。经各地方行业协会推荐,建筑门窗行业企业资格评定专家组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有357名专家位列其中。自2015年8月启动以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协会开展了行业资格登记工作,其中省级协会10个,地市级协会8个。目前已完成21批次各等级资格审查工作,共受理资格认定1151个,其中按级别分:一级336家,二级379家,三级436家;按安装、制作分:制造类企业260家,安装类企业891家;按门、窗类别分:窗类企业1029家,门类企业122家。目前,以上所有数据均已录入行业企业资格登记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开发的一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所有企业的申报均已实现了网络申报,各省市协会根据各自网络权限均可查询申报企业的申报情况,二期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也已经启动。

作为此项工作的发起者和引领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已辅助各省市协会开展培训班、宣贯会42场次,参会企业总数超过了2100家,计算机网络注册用户已达到1860家,正式提交资格申请企业1373家。为了帮助申报企业解决申报中的各项技术性问题,认证工作组还专门开通了咨询专用QQ群。

为了配合资格的就位,规范产业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筑门窗安装工岗位技能标准》送审稿已经完成提交,预计11月将收到批复。据悉,根据住建部工作的全盘部署,建筑门窗安装工将规划于建筑门窗幕墙工类别之下。另外,《建筑门窗制作工岗位技能标准》的初稿业已完成。同时,成立了职业技能岗位教材编制组,教材的编制工作也随着标准的送审同步展开。

作为脱钩工作试点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得到了团体标准立项、编制、发布的资格,为此,协会专门成立了以郝际平会长为组长的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总工程师、中窗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万奇对建筑门窗系统认证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来自徐州市建设机械金属结构协会的蒋柏先秘书长,辽宁省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周玉萍副秘书长,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的于凤军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主任董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主任刘浩等向与会来宾分享了认证工作开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篇9: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张少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去年国办发79号文件对新时期新阶段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的问题,确保农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今年1月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会议纪要》要求,加大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力度,力争明年6月提前实现“十一五”中央节目无线覆盖目标,让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北京奥运会节目。为此,财政部去年安排了5亿元专项资金加强无线覆盖。今年又安排专项资金25亿元,以加快实施无线覆盖工程。

他强调,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保障中央节目无线覆盖、进而推进全国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广电部门扎实推进。在工作中要力求做到六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二是责任落实到位,三是经费管理到位,四是协调配合到位,五是监督检查到位,六是舆论宣传到位,确保无线覆盖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张海涛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农村无线覆盖是村村通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广电系统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广电部门要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从服务“三农”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无线覆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79号文件和今年1月8日村村通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切实把无线覆盖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抓出成效。他强调,今年是实施无线覆盖工程非常关键的一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广电部门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加快进度,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张海涛对做好无线覆盖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要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要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全国3325座大中功率无线发射台站、6000多部转播中一广播、中一和中七电视的电视、调频和中波发射机的更新改造和加强运行维护任务,确保让广大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北京奥运会的节目。在实施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同时,还要抓紧制定本省、市、县级节目的无线覆盖规划,落实资金,加快实施,按时完成任务;

二要精心组织,加快建设。各地要按照总局和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把无线覆盖工程的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到部门、机构和个人;

三要严格规范,确保质量。要严格规范无线覆盖工程的每个环节,抓好产品、工程、招投标、资金等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建设一个、验收一个、成功一个;

四要加强监管,确保长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技术措施、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建立起农村无线覆盖的长效机制;

篇10: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关注的焦点锁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紧紧围绕开展“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活动,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增幅17.28%,创历史新高。

(一)调优产业结构,现代农业初显端倪。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全县粮食总产7.8万吨,同比增长7.6%;茶叶总产7397吨,茶叶初级品产值2.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3.6%;蚕茧总产3796吨,增长4%,继续稳居全省第一大县;黄山贡菊总产1858吨,花农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39.3%和20.7%;果品产量3.2万吨,果农收入4000万元,同比增长13.6%和15.9%;生猪饲养48万头,同比增长10%。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茶叶、贡菊、蚕桑、果品等主导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全年新增和改建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2万余亩。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农业企业增至28家,年营销额突破6.5亿元。新发展21个专业协会和3个农民合作社,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06人,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3154人。全县10万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6.1亿元,增幅达10.6%。

(二)加强基础建设,农村环境大幅改善。认真实施“村村通”工程,完成了95个行政村、184公里道路建设任务。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45个村、1616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着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范村等22个村的村部大楼建设,兴建黎明等村农民新居10处,建好王村等村公益性公墓11处,北岸等21个村的农民健身公园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农村有线电视基本实现城乡联网,改徽工作全面铺开,仅慈张线郑村至桂林段就完成258幢非徽派建筑整改工作。大力推广沼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新技术,普遍建立卫生保洁制度。

(三)狠抓示范引导,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无论在现代农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还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比上年有了新的进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标村示范引导作用开始显现;申报达到“十有标准”的9个示范村顺利通过市级考核。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中,“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保佳、组织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等六大亮点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民参保率达到88%,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300.7万元五保户供养经费拨款到位。14695人享受低保,523万元最低生活保障费通过“一卡制”分季发放到人。52083名贫困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1505.2万元。改造D级危房面积2.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902人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58.2万元奖扶金通过“一卡制”发放到户。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到农村、千场电影进乡村”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全面建立健全村两委制度和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扎实有效。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我县实现“十一五”规划和“一年新气象、两年新崛起、三年新跨越”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8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主线,以科技注入为动力,以村庄整治为抓手,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其目标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确保市、县级新农村示范村达到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围绕“突出发展茶桑菊业、优化发展粮油果蔬业、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的产业培育重点,采取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实际,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茶叶、蚕桑、贡菊、蔬果、种养业等特色产业基地。(1)做大做强茶产业。继续实施茶树良种工程,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5000亩,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继续举办茶叶展示展销,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农、企业效益;(2)大力发展桑蚕生产。以基地建设和提高蚕茧品质为重点,加快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实现优质桑园7万亩,年产蚕茧4000吨以上;(3)大力发展黄山贡菊。实现种植面积4万亩,花农收入1.5亿元。(4)着力发展特色蔬菜。以提高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特色蔬菜生产,建设1万亩甘蔗基地、3万亩大棚蔬菜2万亩高山蔬菜生产基地;(5)大力发展优质果品。以打造中国水果之乡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抓好基地标准化生产、果品深加工、市场销售体系建设,争取枇杷、山核桃、葡萄、杨梅等特色优质果品面积增加1万亩以上,新建1—2个果品贮藏加工企业;(5)加快发展规模养殖。充分利用目前市场价格的拉动效应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提高养殖业比重。

二、实施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植壮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创新型、成长型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现有11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有1—2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

(2)加快实施农业项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抓紧论证、储备和上报一批项目,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力争全县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投入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加快现有“东桑西移”、沼气、测土配方施肥、茶树良种等项目实施进度,尽快发挥项目效益。

(3)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对现有农民合作组织的引导,提升生产发展规模,增强协会自我发展、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有一定销售渠道、生产加工技术、资金和有拓展能力的社会能人,牵头联合农民组建主导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组织成员收入。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组织30家。

(4)扩大农业对外招商。继续全方位开放农业投资领域,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做好农业招商项目的编制、论证、整合包装,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农业领域,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打造华东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完善四大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创新机制,实行酬效挂钩,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率,提高农民整体农业科技水平。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启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工作,狠抓农药市场管理,建立农药残留速测点和动物疫情监测站,加大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执法力度,促进健康养殖。

(3)完善农业信息体系。按照“县级抓提升,乡镇抓服务,村组抓延伸”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依据“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好信息服务站。

(4)完善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批发市场,鼓励各类新型流通业稳步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从事农产品流通;支持农民组建农产品营销协会,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专业大户直接参与农产品流通,切实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和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扎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村容村貌有新变化,文明程度有新提高,民主管理有新推进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20个村达到新农村建设“10”有标准。整合资源,扎实培植新农村观摩点,抓点促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37个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积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专业村,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衔接,了解用工需求,实行就地转移与外地转移相结合,并做好组织、协调、维权和服务工作。

(2)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继续巩固“两基”成果,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全县农民参合率逐年提高。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和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大对全县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切实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争做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继续开展评选评选“优秀党员”、“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三下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行清洁卫生评比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结合“五五”普法活动的开展,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五、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1)坚持把“三农”工作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担负起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坚持由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落实力,以新的作风、新的举措,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坚持和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开展农业农村经济观摩活动,每个乡镇必须有亮点。

篇11: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院服务流程,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给患者提供就医信息和预约服务,方便群众择医就诊,我厅提出了通过全省统一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开展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面向公众的预约诊疗服务;进入社区预约诊疗网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对口支援的上下级医院间的转诊预约;在实施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影像、检验、超声、入院等多种项目的预约服务的工作目标。浙江省全省统一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启用,现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2009年11月,我厅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生活365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全省统一的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通过省内外多次调研,形成了详尽的《浙江省医院预约挂号服务系统需求

分析报告》和《浙江省医院预约挂号服务系统技术建设方案》。整个平台建设历经前期调研、需求分析、方案确定、系统开发、试点验收、试运行等七个阶段,四家服务商联合开发应用系统,搭建技术支撑平台,于2010年9月27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等7家省级试点医院正式启动。平台启用后,患者只要拨打电话12580、114、96365,或者登陆网站、点击实名预约挂号,可选择不同医院的专家,预约即日起7天内各开放医院的专家号。

经过半年运行,平台运作稳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为稳步推进该项工作,2011年5月,我厅正式出台了《浙江省实施全省统一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方案》,在全省全面推广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为了使全省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规范有序,明确了以下具体措施:一是执行实名预约制度。预约挂号采取实名制,患者在预约和就诊时,应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平台和医院在预约、取号等环节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目前限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港澳证原件)和预约取号流水号。医院在开展现场预约与诊间预约时,必须核对患者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由家属预约的还应核对家属与患者关系的证件)。二是明确预约挂号的时间和数量。平台提供一周以内的预约挂号服务,预约截止时间省级医院目前为就诊前一日15时,其它医院为就诊前一日14时。同一患者在同一就诊日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只能预约一次,在同一就诊日预约不可超过三次,在七日内预约不可超过四次。各医院如自行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在结合医院工作实际的基础

上,服务规则应尽量与平台保持一致。三是逐步提高预约挂号的比例。各医院应开放所有普通门诊号源,并开展分时段预约。专家门诊(含特需门诊及名医门诊)应提供至少75%的预约号源用于各种预约途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预约就诊比例。对于需要复诊的患者,医院要主动提示患者可以通过预约挂号进行复诊。四是完善社区预约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预约诊疗制度,优先为社区转诊的病人提供便捷、有效的预约就诊服务,并优先保证该途径的专家门诊和急诊病人的预约号源。五是建立患者诚信预约制度。患者预约成功后,凭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官证、护照、港澳证原件)和取号流水号,在约定时间内至就诊医院取号。如因故不能就诊者,应在就诊当日上午7时前,拨打预约电话或登陆预约网站取消预约。如果患者在预约成功后,不按时就诊,又没有取消预约,将被视为违约。3个月内累计违约3次将被列入违约名单,此后3个月内,无法享受预约挂号服务。六是加强预约服务管理。医院应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专家门诊停诊管理制度、门诊信息更新维护制度、院内各部门协调沟通制度及投诉应急处理制度等,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预约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门诊应设有预约诊疗咨询服务台,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设备和规范、清晰、易懂的服务标识。医院应尽量降低专家门诊停诊率,如遇停诊或门诊排班改变,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通知平台和已预约成功的患者,或安排同一专业同级职称的专家替诊并予以说明,取得患者理解。七是建立合作单位准入及退出机制。建立合作单位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对合作单位的服务质

量、预约流程及网络安全等应进行验收和评估,对实名挂号、信息同步、预约成功确认及停诊通知等重点方面应设臵相应标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单位应停止进行合作。八是采取规避“号贩子”措施。各医院、平台和合作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号贩子”现象。预约患者的电话号码、IP地址和身份证明等资料应有明确显示及记录,对预约频率异常的电话号码、IP地址和身份证明应予以监控,对同一用户IP,30分钟内不能再次预约,且不能约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同一电话号码、IP地址和身份证明每月预约次数不得超过16次,如有超出,该电话号码、IP地址和身份证明在此后3个月内,无法享受预约挂号服务。规避“号贩子”的措施,视执行情况及时调整。

二、取得成效

经过近1年的运行,截止2011年9月1日,已有97家医疗机构(其中医院5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8家)接入全省统一的预约诊疗平台,向社会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已有注册用户31.6万人,成功预约41.7万人次。近日,有10家医院完成调试,正在等待验收;72家医院正在调试;16家医院正在对接,不久将有195家医疗机构向社会开放预约服务。

在全省统一的平台上为患者提供就医信息和预约服务,不仅能有效分流患者,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合适的医生,还能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改善医院服务流程,更好的维护医院医疗秩序,此外,平台的统一建设也能避免各家医院重复投入,节约人、财、物资源。开展社区预约服务,对于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提高资源共享度和利用效率亦有一定的帮助。该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好评。国务院李克强副总理、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副省长郑继伟都作出了批示。卫生部办公厅将《浙江省实施全省统一的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工作方案》向全国转发。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行,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全省统一的平台管理和协调难度较大。平台的正常运行涉及各家医院的HIS系统、各家服务商的内部运行系统、平台本身的运行系统、各方面的网络连接等各个技术环节,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平台的运行不畅。一方面,流量的增多对各个技术环节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号贩子”想方设法利用平台可能存在的漏洞加以牟利。

二是群众就医理念尚未转变。群众长期以来习惯了排队就医,对于预约诊疗这一新兴事物接受度不够,特别是老年人、农村和省外患者知晓率较低,且不愿意偿试。存在盲目追求大医院名医诊治现象,普通门诊很少有人预约,而专家和名医门诊一抢而光,甚至有“号贩子”用多个IP地址进行秒杀抢号。

四、下一步设想

(一)拓展范围,提升内涵。继续增加预约诊疗服务开放医院和号源数量。计划2012年底,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加入平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同时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开发影像、检验、超声、入院等预约服务项目。开通检查结果

查询、健康知识宣传和疾病防治知识普及等服务。探索与银行等单位合作,开展先诊疗、后付费的尝试。

(二)创新机制,服务基层。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将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与健全院际间的远程会诊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向基层流动。在杭州市下城区开展社区预约诊疗服务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向全省社区医院推广,由社区首诊医师向患者提供初步诊疗,筛选病人,专家门诊预约号首先满足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同时满足在医院复诊的疑难病患者,向真正有需要转诊的患者提供相应的预约诊疗服务,最大化的利用医疗资源,避免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盲目行为。

上一篇:家庭教育报告会听后感下一篇: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