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2022-08-31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材料

今年来,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们结合本镇实情,认真学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我镇新农村建设近期和长远规划,按照“一年办试点,两年抓推进,三个有变化,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全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一、加强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我们召开了全镇干部专题大会,贯彻宣传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通过印发宣传品向农户发放。在主要道口街道刷写醒目大型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牌、规划牌,于××*、魏店等五个小集镇悬挂宣传横幅。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七月份,我们还组织各村支书分别到城关、曾店等本地和外地新农村建设试点参观学习。根据外地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镇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县级试点界牌村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根据界牌的实际,制定了界牌等县镇试点新农村三年建设规划。做到宣传到位,规划可行、操作性强。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去年全镇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修通余下的七条通村公路,里程12.4公里,至此,全镇通村公路45公里全线修通,全镇实现东西通村公路两大循环,通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我们制定了通村公路建设规划,成立了道路建设督导专班,通过群众集资,镇在外“四有人士”捐助等办法,七条公路自筹资金基本到位,至6月底路基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洪岗方罗路2.4公里和高铺喻家山路0.8公里水泥路建设,余下9.2公里计划11月底完成路面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针对××*镇情,我们把降低抗旱成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这是××*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月中旬,我们投入47万元完成了六里坡溢洪道,罗范红石埠头拦水坝和洪岗拦水坝三项工程;对全镇9处泵站进行了维修,其中机泵更新两处,电机添置一处,变压器更换两处,机房改造一处,其他设施维修4处。在去年塘堰开发的基础上,去冬今春狠抓了蓄水保水工作,新挖扩挖塘7口,新增蓄水70万方。带动全镇农民自发新挖塘堰6处,完成土方2.5万方,新增蓄水50万方。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逐步落实。通过入户宣传,直管部门优惠,大户捐资,村级补贴,目前全镇新增入户2000户,占40%,计划年底达到6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调优、优质、生态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做亮板块,按照项目计划,××*探索节水高效模式,发展藜蒿+瓜菜种植模式,走老板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示范种植带动大田种植的路子。今年全镇发展西瓜3000亩,亩平增收250多元。拟定发展藜蒿500亩。继续探索缺水少水抓发展文章。4月中旬,在陆洼村岗朱湾复垦土荒坡地300亩,在孝昌引种种植耐旱经济作物红栀子6万株,投入10万元,三年挂果成林后亩平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恢复××*母猪产业,母猪生产发网展到1070头。壮大仔猪经纪人队伍,拓展销售窗口,上半年仔猪生产销售突破6万头。大力支持以粮食收购加工为主的民办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上半年个体粮食加工户发展到5家,年可收购加工销售粮食达8000万斤。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镇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东北、广州、长沙、北京等相关劳务市场,今年新增劳务输出2000余人,打工经济全镇人平增收1500元。

五、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县、镇两级4个试点村建设的领导,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四名党政成员分别包村负责,镇直有关部门挂点帮扶。对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界牌村发挥316国道路域优势建设中心村。一是优化村庄布局。请县规划局来现场堪测,对沿316国道的界牌中心村布局进行重新整理规划,制定了两个文明小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公共活动区和一个集贸商业区。在文明小区内新建的房屋必须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放基、统一层高、统一装饰、统一看面。对原来破旧不堪和乱搭滥建进行拆除,整治昔日建筑凌乱,设施不全的村庄旧貌,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文明小区。二是硬化村组公路。全村4公里村组公路通过村民自筹资金,已全面完成路基工程建设。路面铺设等待政策补贴。至此全村实现公路组组通。三是建设村级三室,请县设计院精心

第二篇:宁利乡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乡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为认真贯彻宣传上级党政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我乡召开了专题的工作会议。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负总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进村入户宣传与常规工作相结合进行宣传的方式,利用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书写固定标语,面对面讲解相关政策等方式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以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并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紧紧抓住上级部门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我乡的通乡油路工程已全线贯通。去年我乡的农村通达路宁利至牛窝子的7公里沙石路已全面建设完,通达条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乡群众的出行条件。目前我乡五个村委会的通达条件已基本改善。长坪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建设已在规划之中,有望在今年动工建设。去年入秋以来,我乡辖区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袭击,也凸显出了我乡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全乡利用有限的抗旱资金,较好的完成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完成5件,铺设25ф胶管20000米,解决了5个村民小组1000多人,3000多头只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河道治理3.5千米,新增水井5眼,购置柴油抽水机5台,小型水泵12台。对我乡范围内的小型水库经行除险加固维修4处。保障了我乡今年旱期的春耕工作顺利进行。在

保障春耕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共计完成沼气池建设250口。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落实,目前我乡的“村村通”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三、 深入推进农业户口产业化。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在去年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核桃种植1000亩,花椒3000亩。大力发展烤烟种植收入达300万元。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药材种植,特别是适合种植续断、虫楼的地方。今年我乡共发展续断种植2000亩,虫楼8亩。

四、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建设和新农村步伐,统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乡党委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上级劳务输出部门,今年新增劳务输出980人,劳务经济收入增加显著。

五、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党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我乡今年的新农村建设点是宁利村委会的新龙沟村。为认真抓好新农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组多次深入到该村民小组,对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规划。优化村庄布局。请上级规划部门到现场进行勘测,对村庄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有限,因此乡党委、政府将如何合理运用这有限的资金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认真的安排,将每分资金都用到了刀刃上。

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投工投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事关项目村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乡党委、政府积极发动群众

进行投工投劳,共完成投工投劳200个工日。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我乡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认真制定规划,积极组织实施,实行工作进展随时碰头商量,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工作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够,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当成负担,认为只是县乡党委,政府的事,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消极等待,主动性不强。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家庭增多,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乡的下步打算是:

1.深入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自觉参与。

通过召开大会,发放相关材料,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和现实意义,把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意图交给村民,认真征求村民意见,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农民投工投劳,筹资时,推选出村民代表,让村民实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村民中开展“美化家园”活动,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重点整治村容村貌,鼓励农民植树养花,提升自家形象。

2.积极整合资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下步我们要在积极争取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加快工作进度。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的地方更是要向上级挂钩联系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清除不合理的建设及杂木。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出发,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主动出击,加紧对外联系,力争下半年至少引进一个项目在宁利乡落户,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

4.加强督办指导,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到项目实施村开展调查研究,跟踪督办,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随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针对问题具体加以分析解决,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要随时到现场督办,工作进展实行周报制,要加强村级干部的管理,并经常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积极工作,认真探索,努力学习借鉴周边和外地先进的工作经验。我们坚信,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共宁利乡党委

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三篇:康县新农村 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建生态村 做文明人 走富裕路 ——康县以乡村清洁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努力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既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向兄弟县区学习的难得机会,更对我们的工作是一次鞭策和促进。尤其上午观摩了两当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刚才又听取了兄弟县的经验介绍,使我们受益非浅,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康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以汇报:

近年来,按照省、市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我们坚持从康县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康县特色资源优势,把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具体化,提出了“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具有康县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把深入扎实开展乡村清洁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坚持以点带面推进,积极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条 1

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风民俗有了新的气象,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康县实际,明确创建目标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康县建设新农村重点要做好“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文章,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村,通过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变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感恩意识和文明意识,把群众之间、邻里之间相互理解配合、和睦相处的氛围营造的更浓;通过重点村的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全面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新水平为目标,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综合整治、保护优先、长效管理”的思路,以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创建为重点,坚持分三步走战略,第一年抓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年启动产业配套工程,第三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集中用三年时间,把遍布全县21乡镇占近三分之一的118个重点村建成影响带动全县的示范点,把江武路、康阳路、白望路、小康路、寺长路、康云路、河两路沿线建成文明长廊。

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县打造一半以上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增收渠道顺畅、乡村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村,以后逐年扩大,覆盖全县。

二、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康县特色

我们始终秉承规划先行、统筹建设的原则,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了全县乡村清洁活动的总体规划。结合学习借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根据我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在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康县生态特色的基础上,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了阳坝宋沟、庄科、长坝段庄等19个精品村和48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编制了51个达标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县上对各重点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逐一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发文批复,允许开工建设,共下发规划审批文件118份,做到了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审批,没有审批不建设。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积极推行“五个一点”、“八个渠

道”的资金筹措办法,即县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从上级财政专项、环保、以奖代补、借贷、本级财政、社会捐助、单位帮建、灾后重建八个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通过规划整合项目,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凡是用于农村建设的农业、林业、扶贫、环保、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原则上全部整合到乡村清洁活动中来,向重点村倾斜。为了规范资金筹集、使用、报批、拨付和管理,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康县乡村清洁活动资金筹集及管理办法》和《康县机关单位125帮扶计划》等规范性文件,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破解了乡村清洁活动资金筹集难题。

四、创新工作载体,夯实发展基础

我们把开展以“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活动作为康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是围绕“建生态村”,加快基础建设。我们抢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扩大内需三大机遇,把乡村清洁活动与农村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年灾后重建,

全县农村34966户住房重建和10136户维修加固的全面完成,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我们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六配套”工程,“四化”: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四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庭院;“四结合”: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灾后重建后续项目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六有”:即村有场(垃圾场)、社有池(垃圾池)、户有箱(垃圾箱)、人有厕、畜有圈、机有棚(农机和柴草棚);“六配套”: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村级组织活动及农民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便民小超市、医疗卫生服务、惠农政策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相配套,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硬化进村主干道路93660米,入户道路89603米,完成空地绿化34747平方米,完成乡村道路绿化24670米,栽植绿化树木71744棵,拆除危房8859间,亮化房屋10468间,屋顶改造368户,庭院改造2820户,改灶、改厕、改圈4808户,清理垃圾6858方,新修护坡2744米,新建桥梁31座,新建排水渠5294米,整修村级组织活动室92座,修建人饮工程62

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一个个设施齐全的生态文明村基本建成,有力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围绕“做文明人”,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为破除农村不良陋习,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我们结合农村灾后重建成果的宣传,采取巡回演讲、爱国主义电影展映、感恩征文,唱红歌等方式,在全县扎实开展了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人人知恩、人人感恩的良好氛围。在乡村清洁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庭》活动、“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注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整合宣传、文化、体育等项目,新建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125个,配送图书17.57万余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0个,安装健身器材108套,修建文化墙375面5600平方米,篮板13副,球台40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求知增智的生活环境。

三是围绕“走富裕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配套工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调整传统单一的增收模式,有效增加农民收

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扩基地、状规模,兴企业、深加工,创品牌、建市场等措施,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91.69万亩,其中核桃52.12万亩、茶叶4.83万亩、桑园3.92万亩、中药材4.21万亩、蔬菜2.61万亩、花椒24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0万架,年出栏畜禽83.8万头(只);中华大鲵存塘数量6万尾。建成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个,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3个,特色农产品总量26038吨,特色农业总产值29517.38万元,农民人均农业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10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5%。在劳务输出上,加大政府引导,强化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由分散流动向固定企业和用人单位转

变,不断增加劳务输转收入。同时,还组建养殖、中药材种植、劳务输出、建筑、购销运输等群众增收产业互助组,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计划,人人有增收项目的致富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增长。

五、完善工作机制,不断促进工作落实

一是靠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为了切实加强对乡村清洁活动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乡村清洁活动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建设有效的良好局面。制定出台了《康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活动及文明长廊建设实施方案》和《康县乡村环境清洁活动及文明长廊建设考核办法》、《康县乡村环境清洁活动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验收及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工作目标、方法措施上形成了乡村清洁活动的一整套建设体系。同时,为了调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县上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县四大班子34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2-3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不定期深入督促指导工作,

对在乡村清洁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促进了乡村清洁活动的顺利开展。县直机关单位在帮扶工作中,全面落实“125”帮扶工作计划,即一个部门帮助解决1个项目建设资金,帮列2个建设项目,帮扶5户示范户,县派出了500多名干部组成80多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工作队吃住在村上,为乡村清洁活动献计献策,帮助村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发动,解决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县上采取成立了专门督查组,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半年经济分析会观摩、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乡村清洁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通报”,通过定期督查,以文件、简报和会议等形式进行逐月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要求整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进行通报批评。共编发建设简报50期,通报30期,各类宣传稿件100多篇。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将乡村清洁活动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

二是发挥群众作用,增强建设动力。群众是开展乡村清洁活动的主体,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在房屋风貌

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美化、文化娱乐场所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群众主人翁的作用,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农村发展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政策,制定了《康县财政一事一议奖励资金补助标准》,明确了道路硬化、庭院美化、房屋亮化、休闲广场、绿化美化、文化墙建设等各类工程的补助标准和具体要求,通过奖补激励机制,有力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清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乡镇、村社干部和群众对乡村清洁活动的认识,我们以乡(镇)、村社为单位,分别组织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分期、分批赴四川、陕西等周边县区及县内先进村社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乡村清洁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乡村清洁活动中来。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县上从县委讲师组、党校、农广校等单位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开展了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和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科技知识和农村适应技术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在康县电视台、康县新闻网、《康县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以图像、文字、图片等形式,对乡村清洁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利用宣传车、悬挂标语横幅、村

级大喇叭广播等多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清洁活动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通过有力的宣传,努力营造了乡村清洁活开展的良好氛围,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乡村清洁活动成果巩固的长效体制机制,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激励机制建立上,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精品村、示范村和达标村,由县委、政府进行授牌,实行挂牌管理,并给予资金奖励,对精品村一次性奖补资金20-30万元,示范村10-20万元,达标村2-5万元,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上,坚持建管并重,采取边建设、边管理的办法,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建立垃圾填埋点,配臵了保洁工具,组建了保洁队伍,使保洁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延续。如:太石乡水口村、望关乡徐罗村等村建立了卫生管理、环保清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立“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定期公布每个家庭卫生状况的检查结果。徐罗村还成立了理事会,定期对农户房前屋后“三乱”进行检查评比,按照清洁、较清洁、不清洁

分红绿蓝三种颜色张贴在农户墙上,作为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王坝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户”,发出倡议书,让学生督促帮助家长整理家庭环境卫生,逐步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不断用群众的监督巩固乡村清洁活动成果。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个行政村已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庄卫生实现了全天保洁,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促使农村环境保洁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乡村清洁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阳坝镇宋沟村、龙潭村,岸门口镇青岗坝村,王坝乡鸡山坝村,碾坝乡玄麻湾村、望关乡徐罗村等一批乡村清洁活动的亮点,为今后深入持久地开展乡村清洁活动积累了经验。通过工作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清洁活动是符合康县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需求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巩固和提升灾后重建成果,加快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虽然我们在乡村清洁活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乡村清洁活动中,我们将以这次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为契机,认真学

习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在领导力量上再加强,在建设标准上再提高,在工作责任上再靠实,不断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乡镇培训班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乡镇培训班交流材料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陶道尔格

我是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镇长陶道尔格,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经验。我简单介绍一下我镇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情况,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我镇基本情况:

宗别立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端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东麓,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接壤,是以农牧业为基础、煤炭采掘加工为主体的工业镇,是全区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无烟煤、烟煤、石灰石、陶土、云母、铁、铜等,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3.8亿吨,烟煤储量达4.2亿吨,煤炭资源按目前的开采能力预计可开采50-100年。我镇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健全,已初步形成以乌—巴一级公路为轴,以张—查公路、乌—石高速公路、银—汝铁路、乌—吉铁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全镇公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我镇西至盟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78公里,东至乌海市54公里,南至石嘴山市56公里。分别与包(包头)兰(兰州)乌海西站、西大滩站,乌(乌达站)吉(吉兰太)本井站及110国道相连,是盟旗无烟煤、烟煤、畜产品等资源输出和外来商品输入的必经之路。乌巴光缆横穿境内,应用光缆入盟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国际国内电话、传真均可直通,移动、联通无线数字信号覆盖全境。 宗别立镇气候条件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雨季

1多集中在

七、

八、九月。年降雨量为200多毫米。

全镇总面积2024.4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3483人,蒙、回等少数民族3279人,流动人口8000余人,全镇辖6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嘎查、一所中心卫生院。目前入住镇区的民营企业99家,个体工商户457户。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5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96.6%。财政收入7.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84元。

主要做法:

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一是立足实际,推进重点产业,提升综合实力。

我镇是一个主要依托煤炭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增值的工业城镇,全镇财政收入90%以上来源于煤炭企业,因此强力推进以煤炭为主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本镇综合实力保障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资金后盾。

二是积极宣传,深入发动。通过舆论宣传、典型示范、行政推动等各种办法,力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深刻内涵,着力解决农牧业生产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减负政策,提高农牧民收入。健全农牧民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的审核、审批和管理,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

四是精心策划启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

--巩固农牧经济,保障民生。加强监管农资质量及实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全镇粮料产量由68万公斤提高到97万公斤,增长了42.6%;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政策及以草定畜牲畜等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的同时为保障牧民生活质量不下降每年落实企业400万元资金解决三个嘎查退耕农牧民的养老保险;为改善牧民生存生活环境成功实施了下田和塔塔沟400多牧民整体搬迁和启动了矿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相继建成60座沼气池、20户游牧民定居、190户农牧民危房改造工程;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街道、给排水设施、公路、防尘墙等建设任务;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农牧业服务中心、接待处、园林公园等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嘎查社区办公场所、高压输变电线路、人畜饮水工程等。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三下乡”等活动,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进城务工人员达860人,外输劳动力400人,安臵下岗职工21人。

--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了农牧民收入。抓住工业经济发展的机遇,迅速壮大了第三产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目前辖区内个体工商户达到了457家。有三个嘎查相继成立农畜产品销售、汽车运输协会,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随着农牧家游数量的增加和档次提升,本地羊肉、土鸡品牌效应有所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加。

--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治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偷挖盗采违法犯罪,依法取缔土炼焦、非法采砂采煤等行为。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进一步巩固“两基达标”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

--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缮中心卫生院大楼,改善了医疗条件。,目前参合农牧民数达到了3687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通过了镇政府每年为农牧民承担30元医疗保险金的制度并了落实为农牧民免费体检。

--筹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协调筹措资金新建、扩建党员活动场所6个;社区档案室6个;草原书屋6个;安装调试卫星接收器162套;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塔1座。

今后发展思路:

一、坚持以现代农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争取涉农涉牧项目,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巩固传统农牧业的同时,引导农牧民通过多种形式依法流转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能人大户示范创业等形式,鼓励自主创业、合作创业,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加强动物疫情防控,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积极引导发展农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从根本上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结合游牧民定居、移民扩镇、棚户区改造、整村推进、危房改造等项目设施,投资建设牧民新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实施好嘎查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保障各种政策性补贴足额发放到位;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进一步落实就业扶持政

策,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抓好以养老、医疗、城乡低保、住房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文化阵地、广播电视“村村通”及“草原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整顿规范文化市场。以文明嘎查社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争取实施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群众参保率达到并保持在100%。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监督执法,保证群众用药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进优生优育。坚持开展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消除脏、乱、差现象,切实改善集镇人居环境。

三、认真落实《阿左旗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十条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结合宗别立的实际自主创业,利用红旗水库、浩依勒呼都沟等自然条件发展农牧家游。在企业聚集地和居民集中区发展商贸物流和餐饮服务业,引导矿区城乡居民向生活条件好的地区搬迁转移。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落实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实施呼鲁斯太地区农贸市场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谢谢大礼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大全

日前,××*省委副书记刚到××*省××*县××*镇××*村调研,对××*村“党组织和党员让老百姓看到发展、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表示赞赏。××*村10年的时间,从后进村变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它的崛起,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05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赌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05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文秘杂烩网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赌博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汪洋;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00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05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

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05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06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广大农村高高飘扬。一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委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威信的“双带”型党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当中来。二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制度,科学、民主、规范议事;健全办实事制度,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兴办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评价制度,增强支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三要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整合各种资源,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村级组织“居无定所”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

上一篇:项目投资计划说明书下一篇:项目室内设计任务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