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2024-04-14

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通用15篇)

篇1: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近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了安排。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的有力抓手。要强化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向问题“开刀”,彻底剜除俯身“毒瘤”,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效。

在此认为,“三严三实”是对当下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三严三实”,偏离了“三严三实”,存在“不严不实”问题,就不配做党的领导干部,就不配称为 “人民的公仆”。但凡对党和人民不忠、滥用职权、心术不正、动机不纯、弄虚作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淡化、理想信念缺失、无视党纪国法等等现象的,都不配做党的干部,都是有悖于人民的期盼和意愿,有悖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有悖于党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必须把长期养成的“歪风邪气”、“娇生惯养”、“一团和气”等诟病给彻底根除,必须发扬认真精神和务实作风,把查摆出来的问题给彻底解决,让那些不合乎人民意愿、损害人民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问题彻底夭折在萌芽状态,真正达到“刮骨疗毒”、“治病救人”的目的,达到净化政治生态、促进作风转化的目的,做一名人民拥护、支持、爱戴、信任的干部,做一名公私分明、清正廉洁、“行得端坐得正”的干部,做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三严三实”好干部。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持续好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锻造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常态”,竭尽全力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好,带动、引领、携手广大人民群众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生根。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场长期的、系统的“革命”,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聚焦“不严不实”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带头整改、真查真改、持续整改,才能确保“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走过场、不走形式,才能有效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才能确保政治生态实现山清水秀、弊绝风清!

篇2: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用权不严的具体表现:

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不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不依法办事,滥用权力,以权压法;有的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甚至设租寻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有的执法不公,搞选择性执法、恣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等。

篇3: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及整改措施

【关键词】小学 ; 科学教学 ; 现状 ; 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07-01

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与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探究及实验的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实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问题,阻碍了科学教学的发展。笔者分析了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并总结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师中已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不能接受素质教育新的教学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表现为:(1)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把自身置于课堂的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课堂权力,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等。(2)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结果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极其低下。(3)部分教师全程包办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的学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及创新能力。

2.学生缺乏一定的探究与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烈,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怀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而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小学生对于科学教学缺乏探究欲望,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更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所有的问题都只与考试有关。曾有一位权威教师做过这样一个测验,在一个班集体中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请他们进行作答,一是铁为什么会生锈;二是青蛙为什么要冬眠,结果同学们听到问题后反应一片哗然,纷纷表示老师没有讲过这类问题,课本里也没有答案,不会作答,可见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都只局限在考试范围之内,严重缺乏对科学的兴趣和提问能力。

3.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探究。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仍是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只是循着教学大纲进行干瘪的理论知识教学,明显地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殊不知只有把科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就犹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如果过的是随地乱扔垃圾的生活,虽然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到卫生的教育。可见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实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整改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创建探究情境。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素质教育新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在授课方式上切忌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创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想法和观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获得的起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构建科学知识结构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究与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科学的探究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可向学生多提问、多布置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作业和任务,比如请同学们课下观察北极星,并描述出它们与其它星星的不同,还可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小生物,比如在草丛中蹦跳的蟋蟀、蝗虫等,在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蜗牛等,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察心得,汇总出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相信这些作业一定会引起正处于天真烂漫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还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可行的,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探究,不断学习。

3.更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中常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1)教师要注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以更轻松、更安全的心理来面对合作学习。(2)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组过程中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组。(3)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表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4)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重要作用,那就是要科学确定好合作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讨论。

4.引导学生提问,在质疑中进行讨论与学习。

敢于提出质疑是科学必备的重要精神之一,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教师都要对学生提问题的欲望加以保护,耐心认真的给予学生解答,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切实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多为学生创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讨論与探究中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篇4: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一是权为民所用的政治觉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对优化政治生态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是权力“家底”晒得不充分,接受群众监督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是把权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上的力度不够。

篇5: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坚持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尊重和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

2、群众观点不牢固,在“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上缺乏高度自觉。 有时写材料首先想的是对不对领导思路,合不合上级意图,没有认真了解和思考群众想知道啥、想听啥。

整改措施: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从深入群众中汲取营养、学习智慧,在以文辅政、办文办事的具体实践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3、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够到位,有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有陪吃、吃请现象,尽管很少,但影响很不好。偶尔有借公车私用现象。

整改措施: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自身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以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取信于民。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市委办公室的形象。

4、工作有时脱离实际,习惯于闭门造车,在对工作推进上指导不力,效果欠佳。 工作中下基层调研较少,,对实际问题掌握不透,思考不深,导致写出的材料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招、真招。 整改措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每周下基层调研至少一次。加强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协调,及时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措施,不断提升信息调研服务水平。

篇6:书记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俯下身子主动到工作一线实地去看、去做,不能听了汇报就安排工作,坚持实实在在的干工作,确立实干为先的思想。

2、存在得过且过,宁愿少做事、只求不出事的消极思想

整改措施:

积极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发扬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精神

篇7: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学校 创新 伪创新

通过“创新”来强校已成为学校的一种选择。学校创新是必然也是必须。但一些学校的创新,并非真正的创新,而是“伪创新”。为了使学校创新真正科学正确、健康有效的开展,有必要对“伪创新”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认识其危害,寻求解决之道。

一、学校“伪创新”的表现和危害

我们认为许多学校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伪创新”,并非是主观臆断,或是故作新论,而是出于科学的理性的辨析。

1.衡量学校创新的标准

上世纪初,熊彼特从经济学意义上首提“创新”概念,并创建创新理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是生产函数的变动,而这种函数是不能被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的”[1]。之后,创新理论不仅运用到经济学领域,还被广泛运用到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等领域。

伊莱恩·丹敦抽象地概括出了创新的四个特性:创造性,即新创意的发现;战略性,即判断是否一个新的、有用的创意;执行性,即把这个新的、有用的创意付诸实施;利益性,即在执行过程中使创意的价值最大化[2]。这四个特性也即判断创新的标准。无创造性,不能说是“新”;无战略性,创新失去目标方向;不可执行,创新只是纸上谈兵;无收益,创新就失去正当性和价值。正如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判断标准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经济或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变革,一种价值”[3]。

学校创新,就是在构成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上产生、推行和开发一些不同于当前和以往的新的观念和做法,促使学校教育质量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活动与过程。学校创新的领域包括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创新也必须符合创新的四个标准。首先,学校所推行和实施的各种理念和做法必须是新颖的。新颖不是给他人参观展览的表面现象,而是相对于创新主体而言的新鲜之物。一个学校如无现代教育理念,不论其设施设备、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先进,对师生而言并无实质差异,故而并非创新。其次,学校创新应当自觉地合规律性,尤其是要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符合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理性而有规划,不是自发、盲目和随意的创新。再次,学校创新应该是可执行的。学校创新只有不脱离其环境,方案涉及的人、财、物和信息的支持为环境或组织所能满足,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最后,学校创新一定要有收益。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行业和领域不同,学校创新的收益不应体现在创新主体上,而应体现在学校的服务对象,即学生身上。只有有利于全体学生而并非部分或个别学生的发展的学校创新才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否则,即使是这种创新给学校、教师或部分学生带来利益,也将失去其价值和正当性。因为,学校的功能性目标是育人,学生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校“伪创新”的表现和危害

符合以上四个标准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学校创新,否则就是伪创新。当前学校伪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 “新瓶装旧酒”的创新

学校提出或发表的创新口号和行动,非常新颖诱惑人,但只不过用了新鲜的概念和提法来包装,贴上一张自认为创新的标签,实行的还是老一套,或者是别人已经做过的说过的,是文字与形式的游戏。

(2)“屁股决定脑袋”的创新

学校不顾自己实际情况和特点,盲目引进别人新的做法,“全盘他化”,听说杜郎口模式好,就学杜郎口,听说洋思模式好,又照搬洋思。或者学校领导突然有了某种创意,不顾是否科学和可行,强行推行,学校一个校长一种“创新”,或一个校长经常“创新”,师生无所适从。

(3) “华而不实”的创新

学校苦心孤诣在文字上做文章,编新词、开新方,图表、问卷、数据一大堆,最终结果是形成新的规章制度、方案,但规章制度和方案只停留在文字层面,不执行、不落实,或者不能执行不能落实。

(4)“无利可图”或是“利不当得”的创新

创新并没给学校、学生带来发展,或者通过一些新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成效没有体现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比如学校大了,教师富了,学校好了,但教育未好。

学校“伪创新”危害极大。“伪创新”不会对教育发展带来任何有效价值,只会带来负价值,有破坏无建设,是“破坏性的创造”。“伪创新”又以创新的面目出现,极具诱惑和迷惑性,其破坏力也就更大更隐蔽。它从轻的方面来说是瞎折腾,劳民伤财,再重些就是遮蔽了当前学校教育中的真正问题,回避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矛盾,严重的就是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伤害。人们还会因此对真创新不信任、不支持,甚至抵制和攻击,从而影响、阻碍真正的学校创新。

二、学校“伪创新”的根源

一方面“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在教育变革中会进行自我组织”[4],另一方面“教育并非就是教育的事”,诸多教育问题的意蕴在教育之内、更在教育之外,校外的事情“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因此,影响学校创新的因素复杂而多样,造成伪创新的原因也复杂多样。

1.学校创新动机和目的自利性

学校创新的动力源有内、外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政府的政策,内部因素主要是学校自身竞争需要和实践者的教育理想。无论何种动力引发的创新,其动机和目的都应定位于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校的功能性目标。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创新的动机和目的并非指向学生发展,而是追求其他利益。

在政策性学校创新中,一些学校用“伪创新”追求“好处”。一是赢得时尚或博取政治声誉。对此,伯曼指出,学校“为创新而创新”的活动完全出于行政之目的,只为使学校显得紧跟潮流[5]。霍利则认为,学校创新乃一种象征性政治,旨在表明学校确实回应了外部呼声,并采取了行动,创新沦为公共组织“危机公关”的有效手段[6]。二是获得经济利益。政府常以“胡萝卜”(通常是资金或优惠性政策)来诱发学校创新,通过提供一定资源来促进学校创新,又增加学校的创新力。比如目前上自教育部下自地方的一些“创新工程”“创新项目”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创新”实质上是奔“胡萝卜”而去,为了能够获得利益而伪创新。

学校在竞争压力下的创新有两种情况,一是面临生存危机的学校为扭转危机局面而创新,二是无生存危机的学校为自身获得更好的资源,甚至在当地占据垄断地位而创新。从本质上来说竞争性学校创新还是一种自利行为,为了争取资源,学校不会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会以损害学生利益,或者是保证少部分学生利益而损害大多数学生利益的“创新”来为自己的竞争服务。

在教育理想召唤下的学校创新最接近创新动力的本质。熊彼特就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新的灵魂。问题在于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和形成动机是多样性的,在内容、边界和层次上也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教育理想可能是人道主义的,也可能是功利主义的[7]。即是说教育理想存在“谁的教育理想”的问题。我们难以保证学校创新者的教育理想就是理想的教育,也不能保证其教育理想就是学生的或公共的教育理想。基于功利性的教育理想的学校创新自然是一种伪创新,即使创新者的教育理想是理想的教育,但如实现理想的手段不合理,损害了学生当下的幸福,这样为追求合理教育理想的创新也是伪创新。

2.学校创新力不足

学校创新力也称学校创新能力,指的是学校发动和实现创新的能力,它是一个多方面、多层级组合的能力体系,主要可以分为创新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者是理解“何为创新”的能力,后者是实践“如何创新”的能力。

学校创新认知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不能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内涵、评价标准,以及诸如创新与传统、建设与破坏之间的关系。目前很多学校患上的“创新饥渴症”就是典型的创新认知能力不足的症状。在这些学校中,“创新一定是好的”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或者是集体无意识,“必须创新”成为学校的思维定势和实践惯性。学校言必称创新,行必要创新,创新无疑是“人人趋之若鹜的花车”,包治学校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创新被理想化、肤浅化、简单化、庸俗化、非理性化。亚伯拉罕森就说,当创新成为一种时尚时,对组织的负面影响也随即产生[8]。

学校创新实践能力是将创新设想转化为行动,并取得成效的基本手段。以裴娣娜教授为首的团队,对中外学校创新理论和实践进行了长期全面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创新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学校创新实践能力体现在4个特质、9 个单元、24 个要素当中。整个能力体系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组成的价值目标系统;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班级建设组成的育人模式系统;人事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组成的制度与管理系统;战略性谋划能力、领导者品格组成的校长领导力[9]。 可见学校创新实践能力要求之广,要求之高,非所有的学校都能具备。

当学校创新之心有余,创新之力不足,只凭勇气和热情去创新时,要么是失败,要么就是伪创新。

3.学校创新中路径依赖严重

路径依赖指的是旧有的制度,会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形成惯性,即使更为先进或优良的新的制度出现,也可能由于晚人一步而无法被接纳或采用,或被“闭锁”在当前被动状态,无法“解锁”,“除非有足够的力量克服最初创造的惯性,那么这一被创造的模式将持续下去”[10]。路径依赖说明了过去的绩效对现在和未来的强大影响力。

在学校创新中,传统文化、旧的教育观念、模式和评价标准、学校和教师的惯习、利益等等都有可能是创新中被依赖的路径。以利益博弈为例,创新破旧立新,使现有利益格局发生改变,这既为学校、教师追求新的利益提供了契机,也对某些群体和个人的现有利益造成了挑战,引发利益生态的重新洗牌。在此过程中,所有创新主体和利益主体都会对新、旧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非公共利益)或者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当预期的利益小于现在的利益,风险大于目前风险,他就会维持现有状况。也即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本体性安全的忧虑,以“伪创新”来应对。而学校自身也存在低成本偏好,当创新须付出高成本时,就可能以不用付出成本或者低成本的“伪创新”应对。如近来创新的招生制度“校长实名推荐招生”,本意是为了革除传统招生制度的弊端,丰富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有利于不同类型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环境。但是,以考试分数决定学生优秀与否是我国一直以来的评价方法,目前还未有其他令所有人信服(特别是利益主体学生、家长)的优秀学生评价方法。而校长又不想放弃实名推荐的机会,因为它会给学校带来名声等好处。经过博弈,校长最终还是最“方便”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推荐,结果这项创新又落入了以考定终身的窠臼,创新有名无实。

美国学者唐斯和莫尔指出,在创新过程中存在公正判决点和象征性采纳点,而创新行为正是介于二者之间。公正判决点即是创新者在试行某种方案之后,以经验对其成本和收益作出准确评估。如果超过此点,就不再创新。象征性采纳点,即只是边缘性地采用新的观念,而自身并不涉足任何风险。这种行为常是为在不招致风险的情况下获得创新名声[11]。这也很好地解释了路径依赖对“伪创新”出现的作用。

4.对学校创新的监管机制缺失

学校创新监管机制是学校创新中重要的一环,是理应包含在学校创新之内的。但现实是在学校创新中监管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明显缺失。

如果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创新,很多时候教育行政部门只是要求学校填写各种表格,根据表格来认定学校是否创新,如何创新,创新得如何。这就给了学校以“伪创新”来应对政策获得利益的机会。而至于学校自下而上的“草根”创新,教育行政部门几乎不会过问。学校创新中也可能有监控,监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来自于上级对学校创新情况的主动检查,二是来自于学校的工作汇报。可这两种形式都可能流于形式:学校总能让领导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学校希望他们看到和听到的,学校在工作汇报中报喜不报忧,也就出现了对于创新运行情况的虚报、瞒报和假报的各种造假行为。

另外,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创新决策几乎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即使因“伪创新”带来重大损失,也鲜有人或学校受到问责,这就造成学校创新敢于随意。而对于那些“伪创新”,也无人去研究总结原因,分析它造成的危害,而是一轮接一轮的学校创新方案走马灯似的出台。正应了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映了这种倾向,当改革观点没有被完全实现时,努力就失去了动力和可信度。这种倾向被移到了一个更紧迫的新的兴趣学校发展变革研究点上,而不是评价和反思这些努力面对的障碍。”[12]

三、克服学校“伪创新”的策略

在其他如技术领域的创新,即使失败一千次,但最后成功了,也是成功的创新。但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创新应尽量避免“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可能,应坚决杜绝“伪创新”。

1.对创新主体进行创新能力培育

这是克服学校“伪创新”的基础。学校创新力的培育既要关注学校组织,也要关注教师个体。

(1)强化学校的组织学习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了组织学习对创新力形成的重要性。相同组织条件下,组织学习在未来更能提高组织创新能力[13],是组织能维持创新的重要途径。学校本身就是学习型组织,更应通过学习来控制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成员能整体思考、超越自我、完善心智模式,通过内在知识的积累,为真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2)加强对学校知识的管理

德鲁克认为知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根源,创新是知识应用的结果[14]。知识管理被认为是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15]。学校知识即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学校和师生发展的经验、智慧,以及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学校应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学校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发现获取、整理整合、加工存储、管理维护、分享应用,以形成学校的内在发展力量,通过知识管理扩充学校的知识积累,增强学校创新能力。

(3)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培训

在认知能力上,使教师正确理解学校创新的属性与内涵、标准和价值,正确辨析和把握学校创新中的诸种关系。在创新实践能力上的培育主要围绕能力体系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等方法加强科学训练。例如,以某个学校创新成败的案例,帮助教师总结创新的基本思路、基本规律及其与情境的关系等问题,找出具体学校创新实践中那些带有规律性的要素,提高教师形成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创新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照抄。

学校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后,就能树立正确的创新动机,把学校创新当作既是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更是合规律性的实践活动。

2.突破学校创新中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并非“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真是如此,创新就将无任何意义。学校创新既要面对和正视路径依赖的事实,又须尽力实现路径超越。

(1)学校创新主体在创新中应进行积极的反思性实践

吉登斯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具有二重性,“它既有制约性同时又赋予行动者以主动性”。这说明学校创新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动性,突破依赖,实现路径超越。克服“伪创新”,需要学校创新主体充分认识到社会结构的二重性,重视自我的主体性在社会结构生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路径依赖的本质是一种规则的自我强化和关联复制的进程。因此,学校创新主体应在创新中开展积极的反思性实践,批判性地分析自身的行为模式,重视未知的行动条件和非预期的行动结果,对自己行为路径积极反思,借助于对行动模式的反思和改变逐渐瓦解支撑路径依赖得以发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和规则复制机制,探寻新的路径。

(2)建立创新性组织氛围和外源性方案引入机制

路径依赖的形成过程可被当作是决策范围的“收缩”过程。因此,在学校内部创造出能悦纳新观念、新路子的创新性组织氛围非常必要。有了此氛围,学校成员才会积极采纳创新并投身于创新。学校成员虽清楚创新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利益博弈而选择惯习,从而导致路径锁定。此时,应建构起外源性方案引入机制。外源性方案如能耦合或优化到学校原有体系的路径结构,即能逐渐解开既定路径范式对学校创新的闭锁。杜郎口中学创新成功的事实就说明了学校建立创新性组织氛围和外源性方案引入机制对于路径改变的作用。该校在外忧内患面前,学校组织内部高度团结,都有着通过创新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在此基础上,抓住新课改契机,引入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创新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也改变了学生。

3.建立健全对学校创新的监管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承担起对学校创新实践进行监管的重要职责,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力量等多方应积极参与其中。

(1)建立多元参与的学校创新决策体系和问责制度

创新主体应广泛调查和科学论证,谨慎决策,要抵制某些权力主义创新者的“经验决策”和个人操纵。各监督力量应积极介入,集思广益,充分估计、科学预测创新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能否有利于学生的结果。建立问责制,使创新决策者责任透明、具体、明确,并承担因决策不当带来的处罚,形成权责对应的创新后果分配机制。

(2)重视对学校创新成果的研究和评估

即通过创新预期与实际效益之间的比较,对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或达到何种程度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创新成果的研究评估实质上就是考察创新实践是否符合了创新“利益性”标准,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它是科学认识和推进创新的基础,是决定创新活动持续、修正或终结的重要依据。

(3)强化学校创新的补救和终止机制

在创新发动之初,学校就须制订问题解决预案。由于教育的特点,学校“伪创新”可能一时难以被发现,但很多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苗头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应及时加以解决,不能任其自流,否则会积重难返。在创新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根据阶段性总结和实际情况构建出新的补救方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监控中一旦发现学校的创新是种“伪创新”,应及时要求学校终止所谓的创新,学校应摈弃个人或集团私利,以理解、合作的态度积极配合终结工作的开展,以避免“伪创新”带来不良后果。

4.努力实现“教育家校长”治校

以组织为主体的创新通常须有一位带头人,且存在“专业带头人效应”,即创新的带头人应是专业人士,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举足轻重。创新理论研究表明,带头人的能力素养、心理过程、心智模式都深深影响创新活动。教育家校长懂教育、精管理,专业强、人格优,这样一来就能完全而充分地发挥出学校创新中专业带头人效应。虽然“好校长就是好学校”的论断在理论上备受争议,但不容否认,那些成功进行了创新的学校的经验证实了这一事实。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创新成功离不开“制度企业家”[16],与此类似,学校创新成功的背后往往有一位“教育家校长”。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长的选任和培养,而校长自己也应不断提高素质,养成“教育家精神”,逐步向“教育家校长”靠近。如此,学校也将远离“伪创新”。

学校创新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指出学校创新中“伪创新”的现象、危害与成因,并非否定成绩,更非反对学校创新。相反,正视伪创新现象,寻求解决之道,恰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真正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Joseph·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51.

[2] 伊莱恩·丹敦:创新的种子[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A]//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 Fullan,M.G.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change:System thinkers in ac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2006(7).

[5] Paul Berman and Milbrey McLaughlin.Federal Programs Supporting Educational Change,Vol.VIII:Implementing and Sustaining Innovations.Santa Monica,CA:Rand,1978.

[6] Hawley,W.D.,Horses before Carts:Developing Adoptive Schools and the Limits of Organization [J].Policy Studies Journal,1976(4).

[7] 王东.谁的教育理想推动教育改革—基于一种教育实践哲学的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1(7).

[8] Eric Abrahamson.Managerial Fads and Fashions:The Diffusion and Rejection of Innovation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3).

[9] 裴娣娜.孙鹏.学校教育创新力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8(6).

[10] B.Guy Peters.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Victoria: Wellington House,1999.

[11] DOWNSGW,MOHR LB. Toward a theory of innovation[J].Administration & Society,1979(4)

[12] 唐娜·伊·玛茜,帕特里克·杰·麦奎兰.学校和课堂中的改革与抗拒—基础学校联合体的一项人种志考察[M].白芸,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Glynn M A.Innovative genius:A framework for relat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s to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

[14] Drucker P F.Post-Capitalist Society [M].London: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Harper Business, 1993.

[15] 卡尔·弗拉保罗.知识管理[M].徐国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6] BASTEDO M N.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innovation in public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2007(2).

篇8: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三严三实”简洁凝练、内涵丰富、指向明确,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下面是关于管理干部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一是不重学习、凭经验办事。有的干部对新形势、新常态认识不足,自认为经验丰富,不注重知识更新和储备,专业知识陈旧老化,对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

二是精神不振、为官不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面对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难题,有的被动应付,出工不出力;有的能拖就拖,工作效率不高;有的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解决“疑难杂症”的措施办法不多。

三是忽视规则,不守纪律。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做“私活”等慵懒现象仍未绝迹;遇事不讲原则,只讲哥们义气,吹吹拍拍,笼络人心,甚至对违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姑息包庇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党员干部解决作风问题的自觉性没有真正形成,停留在“不敢”、“不能”上,离“不想”的境界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管理不严、管理不硬。有的制度、纪律条款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操作尺度不易把握,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具体量化的指标不多,选准选好干部难度大;有的充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片面追求进展进度,规则、程序意识较弱。

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相关文章:

1.企业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2.管理干部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3.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

4.干部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

5.干部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6.党员干部不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7.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优秀范文

8.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9.办公室主任不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篇9: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客服畏难情绪。努力积极进取,培养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

2、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工作中有时与客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整改措施:

篇10: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1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做事不实。主要表现在,干工作不细心,不踏实,有时还会出现“脱、靠、等”等现象。

整改措施 :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个人的能力,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推动建筑工程系的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做到严以律己、谋事要实。 从现在开始整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2 工作的主动态度还不够、担当精神差。只求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就好,没有把它做得更全面,更完善的进一步的探索精神;在履职尽责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不敢负责,对职责范围内该定的事畏首畏尾。

整改措施 :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严以修身,提高觉悟,主动工作,大胆担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创业要实。 从现在开始整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3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做工作只是做基本工作,没有静下心来,沉下身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没有把精力放在研究怎么做得更好上。

整改措施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努力解决自己的“不严不实”问题、加强在作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把“不严不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做人要实。 从现在开始整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4 有制度无落实。制度文件较多,执行督导不力,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好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如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执行不严、考勤管理办法执行不彻底的问题。

篇11: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关键词:建筑砌体质量

1砌混结构工程中的砌体质量存在问题

砖混结构是以砌筑的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极为重要,时至今日在施工的砌混结构工程中的砌体质量还存在以下问题:

1.1留槎、接槎不符合要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纵横墙要求同时砌筑,有时要在交接处:临时间断处,这在规范里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置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另设拉结条,但实际发现有的砖墙不是同时砌筑,而是先砌完这一层的外墙,再砌内横墙和纵墙,或反之,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达2-3米(砌到楼板圈梁底),且都是砌成直槎,有的还是阴槎,虽然加设了拉结筋,但数量和长度很多不符合规范,有的十多皮砖才放一次拉结筋,致使交接处衔接不牢,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正常情况下有时潜伏着,当遇有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就会毁于一旦,因此砖混结构中,纵横墙交接处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不可马虎。

1.2组砌形式错误实心砖砌体的组砌形成规范有要求,如墙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顶一丁,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我们现在均采用的一顺一丁砌法这是好的,但存在错缝不良,断砖集中使用,在墙体中出现多皮通缝、瞎缝、砖柱包心砌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削弱了砌体的承载力,整体性与稳定性。

1.3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饱满会使砖局部受压或受弯,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因此规范中规定了实心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是主要的保证项目,其饱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筑方法,在砌筑时我们要求采取三一砌筑法,砖必须提前浇水湿润,只要砂浆稠度适当,砂浆饱满度达到80%,且竖缝也能挤进砂浆。若在砌筑时砖浇水湿润不够,过于砌筑时,会导致砂浆的水份被砖吸去,砂浆失去可塑性,砖与砂浆粘结不牢,影响砌体质量。

1.4砖和砂浆的强度不能保证砖砌体强度除有操作因素外,主要取决于砖和砂浆的强度,只要其中之一的强度降低一级,(根据资料记载:即受冻体的强度降15—20%),则更会影响砌体强度,砖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没有经常检验,不按配合比配制砂浆,随心所欲的情况大有存在,通过同标号砂浆试块强度的检验,发现强度的离散性很大,高的很高,低的很低,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致使砌体强度不匀,影响受力,另一种情况是砂浆强度从试块检验报告单上的数据看,是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实际砌体中的砂浆强度明显不足,因此要保证砌体质量必须对砖和砂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1.5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失控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与砌体抗压强度是紧密相关的,砌体本身是非匀质体,砌体受压后产生变形,这主要是因水平灰缝被压缩引起的,砌体的破坏往往是由于灰缝变形造成的,灰缝厚度越大,砂浆的横向变形也越大,从而增大了砖的附加拉应力,使砌体抗压强度降低,据有关试验数据表明: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从10mm增加到12mm时,即可使砌体强度降低25%。如何控制灰缝厚度,长期以来是设置皮数杆,既控制水平达缝厚度,又标明竖向构造变化的部位,但近年来砌体施工时不再设置皮数杆,就是搞了也是应付检查,摆摆样子不按皮数杆砌筑,灰缝厚度全由个人掌握,由于工人技术不等,因此在工程中出现失控情况,内外甚至交不了图,既影响砌体强度,又不美观。

2建筑砌体质量的整改措施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予以改进。

2.1组织施工人员学好规范,一定按规律要求办事,有些施工人员片面或错误理解一些规定,如砌筑临时间断时,应留成斜槎,当确有困难时,方允许留直槎,但必须设置拉结筋,不少人片面认为,规范是允许留直槎的,致使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也不砌成斜槎,更谈不上同时砌筑了,因此必须学好规范,熟悉规范,并能准确的理解应用。

2.2把好材质关,砖、水泥、砂、石灰膏等砌体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出厂合格证方可验收,如其对材质有怀疑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砌体砂浆质量。

2.3必须采用“三一”砌筑法砌筑,按一顺一丁进行组砌,禁止铺浆砌筑和包心砌筑,确保砌体质量。

篇12: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严以用权从宏观上看,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从政环境,需要从法律、规矩、制度上解决权力职责不清、监督不力、惩处不硬等问题,但作为我们具体的个人来说,必须淤泥不染、洁身自好、心如明镜,保持对权力有正确的认识,端正的态度,确保权力得以严肃、严谨、严格的行使。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是具有强制性的无形的力量,因其无形而使其难以界定、衡量、约束和监督,进而导致权力的误用、乱用、滥用和反用;因其具有强制性,所以行权必有得失,用好了,为民谋利、利国利民;用错了,损公害民、祸国殃民。所以,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指对权力总的看法,正确的权力观来自于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权力范畴的集中反映,简单说就是对权力的来源、所有,行使的目的、意义、价值的正确认识,它直接影响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具体行为。

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哪里?行使的基础是什么?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人,人民把权力委托给自己选出的代表,再由多数代表的意志授予各级各部门的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只是权力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行使权力的基础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是法律所授予的,必须依法替人民行使权力。

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懂得权力怎样行使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来说,其意义和价值性在于为人民服务,能够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权力行使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正确的权力观应该清楚权力的来源、目的、功用,可以体现为这样四句话,即: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能否严以用权的“总开关”。

二、明确“严”的含义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但也有不少失之于“宽”,失之于“松”,温水煮青蛙,最后走进罪恶的深渊。其中,有的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于上级、来自于组织”,于是摧眉折腰、媚上邀功,不求实际乱造浮夸政绩;有的认为权力来自于自己的能力魅力,于是自高自大、任性妄为,大事小事一言堂;有的奉行权为妻用、利为子谋,搞权力寻租、利益交换;有的甚至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总之,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渐渐背离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道。

提出要“严”,那么什么是严,我认为至少有三层含义。

一是严格公私界限。从政之权是公权,公权绝不能用于私人私事,要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二是严格依法办事。权力行使的基础是法治,行使权力的基础不是习惯和传统,不是个人魅力,而是法律依据,需要依法授予,所以要严守法律、规矩和制度行使权力,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是严格接受监督。权力不是无限的,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不折手段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制约,权责对等、符合道德,要时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并及时加以改进。

三、践行“八点”要求

领导干部怎么才能符合“严”的要求?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作为个人来讲,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八点要求。

一是畏于用权。分清权力与个人的关系,分清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力掌握在领导干部个人手中,但决不是属于任何领导个人,权力是公器,领导干部只是代表人民、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要坚持用权为民,对手中的权力要有畏惧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赋予你手中的权力。

二是敢于用权。权力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炫耀的,更不是束之高阁用于收藏的,人民的权力必须为人民谋取利益。不敢负责不敢用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权力处于休眠的状态,以不作为而保证不犯错误,更是违背权力的本意的。所以,领导干部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就是对权力的亵渎和贪污,耽误的是一方的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群众的希望和期待。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就是要让庸官、懒官、混官没有市场,难以立足;就是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展现的舞台。

三是慎于用权。权力有风险,用权须谨慎,要负责任地行使权力,人民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权力使用的时候要统筹兼顾,寻求各方面利益的最佳结合点,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其前提是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想明白。搞清楚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多调查研究。把问题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博采众长。领导干部掌握的情况可能会多一点、见识会广多一点,但也不要把自己当做神仙,好像自己一切都是正确的,所以必须要谨慎用权。

四是秉公用权。公平正义是权力使用的根本标准。权力是公器,官员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一定要做到公正,而不能仅凭自己的好恶有失公允。权力更不能任性,任性的权力肯定是破坏了公平公正。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正,因为只有公正才会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认可。秉公用权就一定要守住公与私的分界线,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一定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权为公所用、为民所用。每一个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手中所有的权力也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五是依法用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这样指出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最重要也就是依法治权,使权力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让权力在安全线内运行,也就是权力周边有警戒的各种“高压线”。这种警戒的高压线就是法律,要依法来用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来活动。

六是履责用权。权责相连、权责对等是用权的原则之一,应该把权力当成为一种负担和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紧紧相连的,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作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的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能担重任,敢涉险滩,敢于负责,一心一意履行自己的职责,才对得起手中权力的责任。

七是阳光用权。权力必须透明在阳光下运行,就是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的制度;同时,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权力。特别是在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更要习惯于在聚光灯下工作,在放大镜下工作,要不怕群众看,不怕群众挑毛病,要经得起公开检验,要无惧“人肉搜索”。

篇13: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会议发言需更加积极主动,对分管单位的管控需加强。

严以用权方面存在问题清单:

1,权为民作用的政治觉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政的自觉性还不够强,对优化政治生态的长期性,艰巨性不足,少数干部对规章制度缺少敬畏感。

2,对违反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现象监督不到位。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科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3,权力“家庭”嗮得不充分,接受群众监督的方法和措施还在待于进一步和完善。简政放权的具体措施仍需进一步落实。

4,把权力真正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的力度不够。存在有些部门比特遇,比消费,比办公条件的现象。

整改措施:

①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公司及集团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了解,全面掌握公司生产经营相关信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在公司决策过程中积极主动发言,让依法办事、依法决策成为工作的新常态。

②积极协助公司健全完善决策程序和制度,推进公司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

篇14: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首先要充分认识“严以用权”和“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内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次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内部监督巡查,严格考核和问责,严以用权不逾矩;最后,要在谋事创业中大胆用权、干净干事;正视存在的问题,在集团发展大局中真抓实干,忠诚担当有作为。

严以用权”和“谋事创业”相辅相成,既要“严以用权”也要“大胆用权”,勇于直面矛盾,敢抓敢管;既要“谋事创业”也要“干净干事”,乐于清廉为民,忠诚履职;既要“忠诚老实”也要“担当有为”,善于解决问题,不辱使命。 严以用权存在问题我们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倾向,在“严以用权”、“忠诚担当”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权力观偏差,没有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

二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谋事创业不实,执行力打折扣的问题;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得过且过不担责的问题;

五是内部监督不够,考核问责草草了事的问题。

整改措施: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内控管理、党建工作以及各级干部为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要按照集团年初制定的工作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敢于担责,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切实抓好“三个平台”建设和提升“四个能力”:

一是做好棚户区改造省级融资平台,抓好品牌建设,提升稳健发展能力;二是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平台,激发内生活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三是整合建筑资源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效发展能力;四是注重风险防控,用好权,履好责,提升内涵发展能力。

各单位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落实会议精神,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好本单位的专题学习研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把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摆进去,把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摆进去,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学习与思考、学习与研讨结合起来,学而思、学而悟、学而改、学而用,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专题教育不虚不空。

篇15:用权不严的表现及整改措施

【关键词】网络成瘾现象;职院;具体表现;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25-02

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应用为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诸多的方面提供给了人们难以置信的便捷,也使得人们不得不面对各种不良的网络现象。而学生作为应用互联网尤为频繁的群体,网络使用的各种问题在他们身上的展现较其他人群更加明显,其中网络成瘾的现象便是这种网络问题的主要方面。本文以职院学生为例,通过分析网络成瘾现象在职院中的具体展现及应对此种现象的相关措施,着重地对网络成瘾的现象进行了探讨,以求帮助职院教师开展对于学生的有效网络管理。

一、网络成瘾现象在职院中的具体表现分析

计算机网络作为当前时期职院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等的过程中,最为便捷的辅助性工具,既为他们提供了诸多方面的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各种问题。网络成瘾的问题是这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项,它极大地影响了职院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取向及行为倾向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偏离了正轨。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网络成瘾现象在职院中的具体表现:

首先,职院学生的网络成瘾体现在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是目前职院学生对于网络使用最高频率的一个方面。职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面临着更为直接的就业压力以及学习挫折等,而且,他们还生活于社会给与他们的低能定位的成见中,普遍缺乏对于自我价值的有效认知及对于未来目标的全面设定,从而极容易产生失落、沮丧等感觉。而网络游戏不仅以自身华丽的视觉冲击以及恰当的音乐搭配,为学生提供了明显的娱乐趣味以及互动机会,吸引了诸多的职院学生,还利用虚拟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挑战的平台、成就感以及情绪宣泄的机会,使职院学生能够暂时地逃开学习、生活、工作、恋爱、交友等带给他们的各种不良感受。而网络游戏成瘾者普遍存在着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学习与职业问题,还会受到游戏的血腥暴力引诱,从而积累起怨愤、攻击的情绪。

其次,职院学生的网络成瘾还体现在交际成瘾,职院学生比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会的不公平看待,他们急切地需求一种在人群中的存在感以及自我的价值尊严还有归属感等,而在现实中他们很难得到这些方面需求的满足。网络交际则以虚拟的时空为他们提供了肆意进行交流、不需要有任何畏惧情绪的交际机会,QQ、飞信、MSN、微信等各种聊天软件以及贴吧、论坛等各种聊天室等的建立,使得职院学生游刃有余地掌控着各种网络交际,他们在交流中得到了其他人的或真实或虚假的崇拜,找到了与自己具有相同心理感受的“知音”,进而慢慢地习惯于利用网络交际来代替实际的交际,从而使得他们陷入了虚拟的交流中,造成了他们在现实中更加深入的自卑感、内向心理以及更窄的交际圈,使得他们难以在社会上健康生活。

再者,职院学生的网络成瘾还体现在信息收集的网瘾。新时期,网络信息的获取已经成为学生了解外在实际,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极其关键的支撑,一旦对网络信息收集不足,就有可能无法加入其他同学的交流,从而使自身独立出来。而职院学生为了避免此种问题出现,就会强制性地下载、收集、保存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料,这种行为使得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一种便捷的信息通道,而是成为了心理的负担和扭曲,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疲惫不堪。而且,部分学生还由于自身缺乏充足健康的性知识教育和引导,从而产生了色情成瘾的现象。

二、职院积极应对网络成瘾现象的相关措施

网络成瘾现象作为职院学生应用网络的一种异化现象,为他们的成长及生活和学习等皆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推动网瘾现象的有效预防及全方位彻底解决已经成为了职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下面从学生自身、外在因素以及心理干预三个大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职院应对学生网瘾现象的措施:

1、学生自身的网络约束

首先,职院学生要积极地端正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理想信念,不定期地反省自身的行为,正确地为自己进行定位,从而树立起短期的以及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我的目标进行详细的学习规划以及职业设计,针对自己的专业不断地进行学习以及实践,实现对于自我精力和时间的正确安排及投放。

其次,职院学生要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心理知识教育以及网络应用道德与法律规范等,平和地针对自我不良的心态以及行为寻求相关的帮助,或者进行自我的调试,使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建立起争取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而利用坚实的自制力来抵抗各种不良的网络影响。

再者,职院学生还要善于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各种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或者主动针对自己某方面的喜好来组建小团队,并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秉承对人宽容大度的心态,从而使自身课余时间及生活在充实的状态下,不断推动自我价值的实现。

2、外在因素的相关帮助

首先,社会相关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努力地针对网络的应用构筑起完善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法律标准,并且加大对于这些规范和标准的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的网络风气得以净化。同时,还要利用相关的制度来加大对于网络行为的管理,积极地整治各种不良的网络行为,减少职院学生受到的来自社会方面的不良思想的诱惑。

其次,职业院校必须充分地发挥其对于学生的管理主导作用,通过构筑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调动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对于自我的管理,努力针对学生思想或行为上的问题展开沟通交流,并通过有效的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同时,职院学校还要加大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为学生建立舒适、良好的心理咨询通道,帮助学生不断地优化其自身的心理境况。

再者,家长方面必须给与学生足够的尊重以及谅解,避免过度干预学生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教育采取疏导而非干涉的态度,尽量地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且家长还要积极地与院校教师、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全面推动学生各种问题的及时发现以及有效解决。

3、心理干预策略的应用

心理干预对于职院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应对,主要是借助于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喜欢、厌恶等心理,来采取必要的实现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比如,采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来放任学生将自身完全沉入网络的冲击疗法,来引导学生在不停地、单调的上网生活中,实现对于网络的厌倦感,从而将他们带离对网络的沉迷,引导他们争取地使用网络。

结束语

职院学生面临的网络成瘾现象对他们的成长具有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院校与家长还有社会等要从外部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并积极地辅助学生进行自我的调整,从而达到对于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慧灵,刘广利.中职学生网瘾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J]. 成功(教育), 2011(10)

[2] 阳锡洲,廖秋梅,黄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析因及心理辅导与干预[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3] 张文斌.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

[4] 尹繁荣,周世杰.浅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原因[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生活下一篇:村干部培训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