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权抵押协议

2024-05-05

使用权抵押协议(精选8篇)

篇1:使用权抵押协议

抵 押 人(以下简称甲方): 抵押权人(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本着自愿,互利,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就土地使用权抵押事项进行充分协商,特订立以下合同以资共同遵守.一,甲方为清尝债务以合法拥有的座落在 镇(乡)路(村)巷(组)号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乙方提供经济担保.其四至为:东至;西至;南至;北至案;抵押土地面积平方米,现用途为 用地.地上建筑物 幢平方米;地上附着物平方米.二,担保范围: 1,抵押借款的贷款本息.2,处分抵押物所需费用.3,甲,乙双方应缴纳的税费.4,其它 三,抵押期限及抵押额: 甲方以上述土地使用权抵押于乙方,期限 年(月),时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抵押地块经评估 年 月 日土地使用权抵押出让总价为人民币 万元,大写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元 角 分.乙方同意以土地使用权总地价的 %,折合人民币 万元,大写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元 角 分,为最高额贷款付给甲方.四,民事责任: 1,甲方对产权的责任,抵押期间,甲方应维护抵押地块土地使用现状的完好.乙方有权按抵押合同约定,检查由甲方占管的抵押物使用状况.2,甲方占管期间,未征得乙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将抵押的土地出租,变卖,赠与,调换,不得任意改变其用途和再次抵押.五,违约责任及争议处理办法.六,抵押物的处分: 本宗地土地使用权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抵押期满,抵押人不能履行债务,抵押权人占有或处分土地使用权时,处分土地使用权所得价款,双方一致同意首先向政府交纳抵押人与 国土资源局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所规定应交的出让金处分抵押物的费用.七,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抵押合同如发生变更,甲,乙双方应在变更之日起,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抵押变更登记.2,抵押关系终止,甲,乙双方应在终止之日起二十日(港,澳,台地区或境外当事人在三个月)内,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注销抵押登记.八,本合同若有未尽事宜,双方议定补充如下:—————————————————————————————————————————————————————.九,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并经 国土资源局办理登记后生效.十,本合同及补充协议,附件一式一份,甲,乙双方,登记机关有关部门各执一份.合同及补充协议,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抵押人(签章): 抵押权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委托代理人(签章): 委托代理人(签章): 签约时间: 年 月 日 签约地点:

篇2:使用权抵押协议

抵押人: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

出卖人(甲方):_______(借款人甲方)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抵押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甲方向乙方借款,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甲方以其修建的预售商品房(以下简称甲方抵押物)作为借款抵押物押给

乙方,由乙方提供双方商定的借款额:___________________给甲方,就有关事项协议如下:

1、预售商品房,其房屋平面图、装饰设备标准以(商品房买卖合同附件一、二,房号以附件一表上为准),预售商品房为:____________,本合同规定项目中的:_________号房,该商品房的用途为属____________结构,层高为________,建筑层数地上_______层。建筑面积共_________平方米。

2、借款金额: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

3、借款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二、甲方以其修建的预售商品房做抵押,向乙方提供担保,并于本合同签订后,提供抵押物的所有权或委托售权证,(包括出售人的有关证书证明文件)乙方将在他项权利办妥后,3天内将全部资金付给甲方,抵押期限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甲方履行完毕本合同终止。

三、签订本合同后,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将抵押期间抵押物出租出售转让,再抵押或其他方式处分,抵押期间抵押物不受甲方破产、资产分割、转让、等影响,如乙方发现甲方有违反本条款的情节,将处置抵押物。

四、甲方如未按合同规定归还借款,乙方凭借条向甲方签订商品房屋买卖合同,乙方不在给任何单位和个人支付现金,在这期间产生的任何费用或产权登记面积有差异的费用都有甲方负担并将改预售房的产权证办理到乙方名下,乙方只提供证明,费用都由甲方承担。本协议文本中涉及到的填写内容以手写为准。

五、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式一份,经双方签字生效。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篇3:论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

土地的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权利的不可转让违背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精神。现行法律譬如《担保法》、《土地管理法》等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直接抵押, 限制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减少了农民融资渠道, 也导致宅基地使用权隐形交易屡禁不止, 纠纷不断。

在法律规范层面上, 宅基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并非陷入毫无商榷之境。《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当然赋予公民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 《物权法》也留有余地。尤其是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配合当地党政部门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用地制度改革, 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

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实践探索中的困境

在我国现今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 土地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目前理论界的学术争论还未有结果, 各地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依据自身具体情况, 已经纷纷开展了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的实践探索, 例如天津“宅基地换房”模式、重庆地票交易制、成都59号文件的破冰尝试等。但是在这些实践探索中, 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过程中的主体不明确

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过程中的主体有两方, 一是抵押人主体即宅基地使用权主体, 二是抵押权人主体即接收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主体。首先, 行使抵押权时, 谁是抵押人, 谁有权力决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呢?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一般为户主, 那么有权决定抵押的是户主还是全体家庭成员呢?其次, 抵押权人的主体就目前实践中主要有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担保服务机构等。 (1) 那么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能否成为抵押权人呢?对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外的成员能否成为抵押权人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确切的定论。

(二) 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权难以实现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房屋后, 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实行“一户一宅”制度。农村房屋抵押只能是在农村村民之间实现, 在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是无从实现的。因此, 当抵押权人在处理抵押物时, 只能处理给抵押物的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而本集体成员在接受抵押物时将只能得到房屋的所有权, 对于宅基地使用权要受到一户一宅的限制, 而抵押权这样实现又形成地随房走的原则冲突。

(三) 缺乏抵押评估机制

任何物品的流转都要求有明确的价值, 价值评估是产权认证的前提, 但农村房屋资产价值估的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城市商品房, 宅基地使用权受到的诸多限制, 即使进入土地交易市场抵押, 也往往因无法准确的估算其价值而无法顺利流转。农村房屋难以评估的原因是农村房屋地理位置比较复杂, 房屋样式各异、装修风格差异很大并且房屋建房过程缺乏资料记录, 致使建房费用确认难度较大。而农村宅基地的评估基本没有, 各地即使有对农村房屋进行评估的机构, 但是基本没有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评估的机构。

(四) 缺乏后续保障机制

一是农民生存问题。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建筑房屋的基础, 具有生产资料和生存保险的双重职能。如果任意放开宅基地抵押, 可能会造成个人手中的宅基地会增多而导致土地兼并, 最终导致参与宅基地抵押的农民居无定所。

二是金融机构风险问题。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大多是金融机构的业务, 若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 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现今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三、完善建议

(一) 立法方面, 完善权利配置

1. 完善单一权能, 确权利期限

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独立的物权, 应当具备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物权法》仅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能, 这不符合“需要就是权利”的社会保障基本理念, 也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表明应当保障农民有机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精神。因此, 应当从立法层面上, 承认权利人享有收益和处分权能, 才能更好地实现效率价值目标。

2. 抵押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居住用途

抵押人到期主债务偿还不能, 抵押权人以宅基地使用权实现其合法利益时, 为了贯彻制度理念, 不得将宅基地用于与居住无关的经营活动, 对于本农民集体以外的人以及虽然属于本集体农民但不以自己居住为目的的, 不赋予其自己建造房屋的资格 (2) 。

(二) 流程方面, 明确抵押人、抵押物的权属、抵押权人的范围

1. 抵押人限于农民集体成员

仅农民集体成员有权申请宅基地, 划定严格的分户标准, 即准新户户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且准新户户主与原户户主同意分户居住 (3) 。设定严格的抵押标准条件, 如存在权属争议、证件不全、列入拆迁、房屋灭失等情形的房屋, 应当排除在外。

2. 明晰抵押物权属

产权清晰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刻不容缓。第一, 确权在先,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及抵押权均应依法办理登记, 一般由不动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的农房所有权和其占有范围的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应当一致, 并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 (或《房地产权证》) 。第二, 征得农民集体组织同意, 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抵押实现的转让等。

3. 抵押权人应包括但不限于农民集体成员

现行有关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仅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流转, 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这种规定基本禁止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4) 。但是, 如果城镇居民拥有城镇住房时, 除非放弃城镇住房, 否则不得购买。

(三) 制度方面, 设立合理配套的评估制度、风险分散制度

1. 评估制度

评估对象。可以参照重庆模式, 贷款金额100万元以内的, 其抵押物价值认定原则上不需要专业评估机构评估, 可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贷款金额高于100万元的, 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贷款高于100万的, 贷款银行应当进行贷前调查, 如农户的信用、还款能力、担保偿债能力等。

评估标准。可以参照城市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体系, 对宅基地进行分等定级、确定价格, 建立宅基地使用权基准地价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和供需变化而修正, 但是为防止集体土地地价流转, 导致集体土地资产流失和农民利益的损失, 对农村宅基地流转价格应实行最低限价制度 (5) 。

评估内容。评估重点是风险评估:一是借款人信用评估, 包括信用能力、守法程度、担保偿债能力, 推进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二是贷款项目前景评估, 尽可能选择目的发展趋势良好的项目, 赢取较好利益, 保证还款能力。

2. 风险分散制度

增加保险险种。保险公司应当与银行加强合作, 开设新的涉农抵押贷款保险险种, 将投保情况纳入风险考评, 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

增设专业机构。通过建立互助型农村担保机构, 由其提供担保, 分担抵押贷款风险。同时, 设立资产回购机构, 在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时, 视情况回购资产。

强化金融机构对资金的掌控能力。一是除紧急情况下, 金融机构进行分期放贷;二是当借款方经营严重恶化又未提出其它担保, 或者是违反约定目的处理贷款等情形时, 金融机构可以视情况停止放贷, 提前收回贷款;三是借款方在运用贷款资金的过程中, 负有报告义务, 金融机构可对其行为进行监督。

加强居住保障。重视并落实农民居住问题, 防止抵押实现后居无定所。一是抵押门槛升高, 对于无其他资金储备和其他可归住所的农户, 不予受理抵押贷款;二是宅基地拍卖所得, 农村集体应有权受偿, 受偿部分成立救济基金, 作为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三是国家加大城乡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的建设力度, 提高农民自我安置能力,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流转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 事关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对宅基使用权立法矛盾、社会现状、流转必要性的分析, 结合典型试点探索的困境, 提出了完善权力配置, 明确抵押人、抵押物的权属、抵押权人的范围, 设立合理配套的评估制度、风险分散制度等构想。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完善

参考文献

[1]喻文莉.转型期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204.

[2]解安宁, 刘芳兵, 曹天天.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创新研究—以“天津模式”与“重庆模式”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 2010, 9 (中) :187.

[3]陈霄.农村宅基地利用与抵押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市不同区域农户的问卷分析[J].西部论坛, 2010, 5, 20 (3) :16.

[4]丁关良, 蒋莉.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改革研究[J].中州学刊, 2010 (5) :57.

[5]邓纲.我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前景—基于成都相关新政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11) :71.

[6]刘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J].法学研究, 2007 (187) :122.

[7]黄立.论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篇4:应允许农地使用权抵押

农地使用权的抵押指在不转移土地占有的前提下,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依法享有的农地使用权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承诺若债务人在合同期限届满仍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将农地使用权拍卖、变卖、折价抵偿。

然而现行立法对农地进入市场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我国现行《担保法》规定:除“四荒”地外,农地使用权不可抵押。这样的立法目的是考虑到农地使用权抵押后,农民万一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难以处理土地,而且农民可能因此失去土地和生活保障。

但笔者认为,此项立法规定不妥值得商榷。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农地隐性市场普遍存在,许多地方也在进行农地进入市场的探索。但是,地方政策和法规无法根本保护农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农地市场亟待规范运行。农地使用权应当允许抵押,而不应禁止。这对于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具有现实意义。

农地使用权抵押是现代化进程现实的需要

由于抵押权的实行,实质是对抵押物的一种变价求偿,因此,抵押权实际上是财产转让的一种形式。抵押作为现代社会融通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允许农地使用权抵押是农地使用权物权化的必然要求。物权法意义上的农地使用权是农地使用权人自主支配标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内容上不仅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也包括一定的处分权,而抵押也属处分权的范畴。承认抵押设定权是赋予农地使用权物权保护的必然结果,也能充分发挥农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价值。

允许抵押与保护耕地、保障农户基本生存条件,以及防范银行金融风险等立法政策并不矛盾。立法上可以在允许抵押的同时,对抵押的土地的用途加以限制,规定作为抵押物的农地使用权的受让人不得改变农地的农业用途;对抵押人利益的保护,可通过规定在抵押人丧失农地使用权后对该土地享有优先承租权来实现;银行的金融风险可在技术操作上加以防范。

允许农地使用权抵押可以融通农业资金。特别是在发展资金相对匮乏的农村,没有理由不采取此机制。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加入WTO后,快速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加速了与世界普遍的经济规则接轨。而目前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度,将土地按人口均分,好坏远近搭配,造成承包经营的土地过于零散,阻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规模进行经营,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法》颁布后,稳定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关系,刺激了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热情。但在农村,承包经营的土地在农民所拥有的财产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不允许其抵押,其财产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又无法找到其他合适的财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获得融资,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投入承包经营的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和简单的生产结构中徘徊,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果允许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融资,则使农村土地的流转加速,有助于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农村土地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扩大农业经济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也有利于农业在世界的农贸市场上发挥比较优势。

另外,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在今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农村人口将因此离开土地、离开农村。在沿海商业发达的地区,农民另有谋生的途径的,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农业生产,但还要承担土地的税费,并要保证土地不能荒废,雇请他人维持土地的生产能力,实际上土地已成为一种负担。如果允许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可以促使部分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增加了转营其他行业的机会,使这部分人口彻底地离乡弃土,间接上也使农民的土地保障转为现金的保障。

由此可见,允许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现实的需要。当然,为了维护农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对抵押应应该作适当的限制:一是限制抵押人的资格,只有以竞争方式取得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才可抵押;二是设定抵押须经集体经济组织的批准,而且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登记为生效要件;三是执行抵押不得危及农户基本生活条件,严格限制在农用范围之内。

农地使用权抵押的法理依据

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就必须让市场主体对“18亿红线”之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包括农民宅基地)用途管制有一个松弛性期。反对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土地实际上给农民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如果允许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则有债权到期后,抵押人无力履行债务,实现抵押权时,而有使农民“失去”土地之虞,亦即使农民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

其实,允许农民将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这与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并不矛盾。在实理抵押权时,并不必然导致耕地流失和农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结果。因为中国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实现抵押权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让人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和属性;同时也可以对抵押人及其所在集体农民的利益予以适当的保护。如立法时可以规定在抵押人丧失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后,享有耕地的优先承租权,并对实现抵押权时土地承包经营权受让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必要的限制,防止无能力及无心从事农地经营的人浪费土地资源和利用炒卖手段渔利,这样可以达到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目的。

《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3款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这就在法律上确认了含集体土地使用权在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通转让。这里所指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同时也自然包含通过家庭承包经营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该法虽没有明确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可以依法转让”则蕴含有对承包经营土地的处分权,而抵押同转让、出租一样均属于处分的范畴。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者对土地的处分权,则是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必然结果。

首部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但该法明确规定可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至于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法第32条规定:“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流转方式里并没有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那么是否意味着禁止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呢?其实不然。

首先从民法理论层面考虑,既然法律没有禁止,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损害公共利益,应是允许的;其次从实践操作上看,法律既然允许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而实现抵押权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转让,并就处分的价款优先受偿,因此,允许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并不违背立法的本意,也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允许流转方式的范围。当然,因转让承包经营权要经发包方同意,而抵押则蕴含转让的风险,也应经发包方同意方可进行。

(本文节选自长沙理工大学《农地使用权抵押法律机制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张承安。)

篇5: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规范海域使用权抵押行为,发挥海域使用权的融资功能,保障海域使用权抵押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天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和《贷款通则》、《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天津市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所称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是指申请人以依法取得的、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的海域使用权为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第三条

金融机构在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时,应充分了解本机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并遵循相应规章,严格贷前调查评价、明确贷中授信条件、加强贷后管理风险预警。除基本贷款风险外,需关注评估风险、处置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

第四条

海域使用权人以海域使用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时,需向金融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抵押贷款申请书;

(二)《海域使用权证书》及复印件;

(三)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四)国家、地方发改委关于海域使用项目的立项、核准或备案文件。

第五条

金融机构在对海域使用权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审查海域使用权证是否真实有效、申请人是否有权将该海域使用权进行抵押、是否重复设定抵押、海域使用权的用海类型和用海性质、海域使用权的市场价值是否大于所担保的债权额以及海域使用项目的投资计划。必要时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该海域使用权证的相关档案材料。

第六条

经审查拟批准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必须和抵押贷款申请人签定书面海域使用权抵押合同,抵押权自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做出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抵押贷款申请书和抵押贷款合同格式文本由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负责提供。

第七条

海域使用权抵押时,该海域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一并抵押;海域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抵押时,该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一并抵押。

抵押合同对海域使用权和该海域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没有约定同时抵押的,视为同时抵押。

第八条

海域使用权价值由金融机构自行或由其认可的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独立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的结果应当作为贷款发放额度的参考或依据。

第九条

海域使用权抵押人和金融机构应当在抵押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持抵押合同到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

第十条

办理海域使权抵押登记的机关为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一)抵押人不是合法拥有海域使用权的;

(二)海域使用权权属及该海域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三)未按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的;

(四)存在违法用海正在查处尚未结案的;

(五)抵押期限超出海域使用权期限或者海域使用金已缴纳期限的;

(六)海域使用权抵押担保的债权额大于海域使用权评估价值的;

(七)村委会取得的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

(八)免缴海域使用金的海域使用权;

(九)使用期限已经届满的海域使用权;

(十)其他规定不予办理贷款的情形。

第十二条

属于逐年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抵押人需向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续缴抵押期限内的海域使用金后,方可办理抵押贷款;属于分期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抵押人需向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缴清海域使用金后,方可办理抵押贷款。申请海域使用权的抵押期限应当小于海域使用金已缴纳期限二年以上。

第十三条

海域使用权经抵押登记后,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发放抵押贷款手续,向抵押人发放贷款。

第十四条

抵押合同内容发生变更的,抵押人和金融机构应当重新签订抵押合同或签订补充合同,并在签定合同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材料到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抵押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抵押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抵押人和金融机构自解除或终止抵押合同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材料到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抵押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的,发放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处置抵押的海域使用权,并就处置所得优先受偿。金融机构在依法处置抵押的海域使用权时,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就涉及的海域管理问题给予咨询和协助。

第十七条

处置工作结束后的30日内,海域使用权受让人、原抵押人和原贷款的金融机构持有关材料到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发放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在依法处置抵押的海域使用权时不得改变该海域的原有用途。

第十八条

海域使用权到期后,抵押人未续期又没有偿还贷款的,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并予以公告,抵押双方的债务纠纷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填海项目办理土地手续前,应经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并出具批复文件。对于抵押权没有注销的填海项目,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办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和抵押贷款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意见》由天津银监局、市海洋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篇6:车辆抵押协议(登记)

甲方(出资人):

身份证号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

乙方愿意以其名下所拥有的车辆一部(车辆型号名称

牌照号

颜色

车架号)向甲方提供抵押。甲方同意发放贷款给乙方。甲、乙双方现就该事宜,经平等、友好协商,自愿达成如下条款,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 抵押物事项

乙方提供的抵押车辆的详细情况以其向甲方提供的抵押物清单为准

第二条 抵押物的抵押价值及借款金额

该抵押车辆评估值为

元,甲乙双方均就此予以认可,现甲、乙双方商定抵押车辆的抵押价值总额为

元,借贷金额按双方合同商定,不得高于乙方提供车辆的评估价值的50%,为

元(人民币大写)。

第三条 抵押物的清点、拍照登记

3.1本合同签署前,甲、乙双方共同清点核查抵押车辆。抵押期间,该抵押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正本、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正本、车辆购置税收据正本等交由甲方保管。

3.2本合同签订后三日内,乙方负责到有关车辆管理机关办理抵押车辆登记手续,甲方对此予以协助,由此产生的费用全部由乙方承担。在办妥抵押登记手续之前,甲方有权拒绝为乙方放款。

第四条 抵押反担保的范围

4.1上述《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中约定的乙方应向甲方偿还的全部借款本金和自甲方放款之日起的利息以及其因此支付的其他费用和损失等;

4.2上述《保证担保借款合同》中约定的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4.3甲方为实现本合同项下的抵押权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或仲裁费)、保全费、评估费、拍卖费、执行费、律师代理费、调查取证费等。

第五条 乙方的义务

5.1乙方应将抵押车辆在抵押期间向当地保险机构投以机动车辆保险,保险受益人为甲方。保险到期时间应在乙方反担保期限届满时间之后。借款展期的乙方应办理延长投保期的手续。抵押车辆在抵押期间,其保险到期的,乙方应在保险到期前十日内到当地保险机构续保,保险受益人为甲方。甲方有权主动代办保险,保险 费 由 乙 方 承 担。保 险 项 目 如 下:

1、机动车辆损失险;

2、机动车辆强制险;3机动车辆座位险;

4、第三者责任险;

5、盗抢险;

6、自燃险。

5.2在抵押期内抵押车辆发生保险事故,甲方有权将保险赔偿金提存。在借款到期后,如乙方不能按期偿还借款,致使甲方承担担保责任的,甲方有权用保险赔偿金清偿借款及甲方为实现债权支出的费用,不足清偿的,甲方有权另行向乙方追偿。

5.3抵押车辆在签订本合同前已先行保险的,乙方应到保险机构办理保险受益人变更手续(变更为甲方)。保险金额小于抵押车辆评估价值的,应补足保险金额。

5.4本合同项下抵押车辆的保险凭证均交甲方保管。

5.5抵押期间,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以出售、出租、赠与等方式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分抵押车辆,也不得对抵押车辆增、拆、改、修。否则,甲方保留向乙方追索的权利。

5.6抵押车辆在抵押期间由甲方保管,并负责保养和保修及年审,其一切费用开支由乙方承担.甲方须保证抵押物的安全、完整,以确保抵押车辆价值不致非正常减少。

5.7抵押车辆因不可抗力自然毁损的,乙方应在五日内将抵押车辆恢复原状,未能恢复原状的,乙方应提供经甲方认可的其他等价财产作为新的抵押物或提供其他担保。

5.8抵押期间,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赠与、出租、转让、再抵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处分抵押车辆,并不得实施降低抵押车辆价值的任何行为。

5.9抵押车辆价值减少时,乙方应在三十日内向甲方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

5.10乙方保证对抵押车辆享有所有权,且权利清晰无争议。

5.11抵押期间,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转让抵押车辆所得的价款优先向甲方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5.12乙方不得隐瞒抵押车辆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被设定抵押的任何情况。

第六条 违约责任

6.1乙方违反本合同第五条第五款约定的,其行为无效,甲方可要求其按抵押车辆之抵押价值总额的10%支付违约金。

6.2乙方违反本合同第五条第六款约定的,因保管不善致使抵押车辆毁损的,甲方可要求其恢复原状或重新提供甲方认可的新的抵押物,并可要求其按抵押价值总额的10%支付违约金。

6.3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与责任的,其应按抵押价值总额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七条 抵押权的实现

乙方出现违约,未能及时偿还借款的,甲方可依照法律规定的形式以抵押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所得的价款仍不足以清偿的,甲方有权就不足部分向乙方继续追偿。

第八条

借款期限

日至

日为止。

此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车辆登记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甲方(出资人)

乙方(借款人)

****年**月**日

篇7:担保抵押财产协议

甲方:郭志全

乙方:杜明吉、杜明吉之妻曹开群、杜明吉之子杜红波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意见:

1、乙方因生产急需资金,经甲方介绍并且已向贷款人担保,于2010年3月乙方已向张太平借款人民币现金21.5万元,约定了付息,明确了利息计算方式,月息9200元。

2、乙方将自己的私有房产,座落在龙门镇政府大街102号第三层楼房约170平方米抵押给甲方作担保责任。抵押期间,该房的所有权权全属甲方,直至乙方按约还清了张太平的借款本息后,甲方失去所有权及抵押房屋。

此协议经双方签字生效,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篇8:使用权抵押协议

海域是一种资源,其所有权归国家。海域即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可以提供稀缺的空间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优势离不开海域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10余年来,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3项基本制度,依法确权海域面积276.32万hm2,海域开发与保护秩序全面规范。累计征收海域使用金594.36亿元,主要用于 海域整治、保护和管 理。海域物权市场配置与流转健康发展,累计实现海域使用权抵押近8 000宗,实现了海域国有资源性资产的优化配置与保值增值。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颁布为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提供了法律支撑,明确了海域使用权具有财产权利属性,人们可以按照其交换价值实现融资的需要, 在物权价值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海域使用权的交换价值作为融资担保工具的需要亦日益紧迫。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办理海域 使用权抵 押登记的 证书为7 999本,抵押海域面积607 053.46hm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通过经纬度和四至坐标等手段标的海域的具体地理位置已成为可能,海域特定化使得海域使用权价值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域法律规范对海域使用权价值呈现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整,俨然成为科学、合理实现我国海域使用权价值的迫切需求[1]。

本研究从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制度、区域、经济3方面开展分析,以期合理反映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综合环境及现状,并提出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制度分析

2.1国家层面的制度建立

我国依法用海、科学管海 的初探性 文件是1993年5月经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颁布的《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10月,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 《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海域使用权依法转让的具体要求,至此标志着我国海域物权制度框架的初步建立。2007年3月,《物权法》颁布实施,明确了海域使用权物权属性,规定海域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为在私法范畴内建立起一整套涉及海域使用权归属或流转的民事规则奠定了法律基础。

在逐步完善的法律基础上,相关配套制度为进一步细 化落实提 出了具体 的内容。2007年1月施行的 《海域使用 权管理规 定 》(国海发 〔2006〕27号)和《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海发 〔2006〕28号),规定了海域使用权的多种流转方式,如申请审批、招标、拍卖等。明确了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应具备的条件,规范了海域使用权抵押登记的基本程序,增加了可操作性。

2.2沿海地方层面的制度建立

《物权法》颁布实施以后,为完善信贷产品创新的各项配套服务,加快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海域 使用权抵 押贷款业 务健康发 展,福建、江苏、天津等沿海省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纷纷出台了关于海域使用权抵押的规范性文件(表1),对海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做出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规定,提高可操作性,用以指导地方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使海域使用权的流转更加便利,海域使用权的信贷风险更加可控。江苏省《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09〕103号),在创新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提出了海域使用者可以将其拥有的海域使用权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福建省提出了“加快建立海域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大力推进海域使用权专业评估机构发展”。

因此,以《物权法》为基础,以《海域使用管理法》为核心,以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适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流转制度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3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区域分析

3.1区域数据比较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办理海域使 用权抵押 的主要地区为辽宁、山东、浙江、福建4省,4省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用海项目数合计占全国办理总数的95%。其中辽宁省占全国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总数的71%,山东、福建、浙江分别占总数的8%、8%和7%[2,3]。

各地区海域使用权抵押用海项目数占比的 发展趋势表明,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长江以南的各省(自治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深化海域使用权的流转已成为南方沿海各省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注重海域使用权的抵押流转[4,5]。

统计数据显示,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业用海和造地工程用海为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 涉及的主要类型。通过年际间数据比较发现,渔业用海使用权抵押登记面积占全部用海类型的比例逐年降低,该趋势表明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用海类型逐渐丰富,金融资金逐渐由局限在单一用海类型,转变为金融资金深入扶持多个海洋产业的发展。

3.2海域使用权抵押空间结构分析

利用2010-2013年4个年份的 沿海海域 使用权抵押数据分析,在空间互动关联作用下, 海域使用权抵 押空间特 性和分布 格局的演 变 (图1)[6,7]。

从图1可以看出,沿海海域使用权抵押呈现逐年扩展的趋势,地域分布从早期的两三个地区扩展到几乎全 国各个地 区。 从年度分 布上看, 2010年和2011年的分布点密度看出点数稀少, 并且点值较小,2012年和2013年的点密度逐年增强,点值也增大。从区域分布上看,抵押活动主要集中在辽宁的丹东和大连,山东的潍坊、威海、烟台和日照,浙江的舟山、台州和宁波,福建的莆田和宁德。从活动扩展趋势上看,由浙江福建向南北扩散,往北扩散 的速度和 强度比较 明显,2013年在辽宁和山东产生集聚特征[8]。

4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经济分析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域资源的流转一直备受关注,盘活海域使用权资源,提升海洋资源市场价值,是当前海洋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天津市海洋资源的开发。通过借鉴“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概念对海域使用权抵押受经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4.1业绩指数分析

业绩指数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域使用权抵押金额占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海域使用权抵押总金额的比例与该地区GDP占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GDP总和的比 例的比值[9]。尽管广东、山东的海洋生产总值统计数据每年度均排在前一、二名,但是从海域使用权抵押业绩指数来 看,两者的平 均业绩指 数分别为0.25、0.32,均处于下游水平,山东省2013年甚至成为最后一位。由此看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的影响程度不高。

从沿海省、市、自治区的抵押数据的不连续性,可以推断公众对海域使用权可以作为资产抵押进行融资的认知度不高。按不同海区划分研究区域,可以得到,南海地区的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发展情况良好,广西、海南海域使用权抵押业绩指数均值分别位于第1位、第2位。北部海区仅有辽宁的海域使用权抵押业绩良好。河北、 天津、山东均处于下游水平。东海区的浙江、福建业绩指数均值位列中等水平。

4.2潜力指数分析

潜力指数是用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利用海 域使用权进行抵押融资的潜力。本研究选择了人均GDP、过去10年GOP的增长率、过去10年新增用海项目数均值、海洋功能区划面积范 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地区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占GOP的比例等6个变量,作为评价沿海 地区海域 使用权抵 押融资的 潜力指标[10]。

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潜力指数构成要素排名与潜力指数均值排名并不一致,业绩指数分析结果不理想的山东、广东,其海域使用权抵押发展潜力较大,与研究之初预期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地区,能够为海域使用权抵押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抵押规模的扩展”的设想相符合。这些区域现有的抵押业绩不理想可能是受到当地相关政策的引导影响。从测算区域海域使用权抵押潜力指数看,最小值为0.19,最大值为0.70,极差为0.51,极差率为3.68倍。在海域使用权抵押市场还不成熟的阶段,各区域的潜力差别不是特别的突出。

5结论建议

综合以上3方面的分析,针对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提出以下两方面建议。

(1)从基本制度完善方面。应对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客体进 行分类规 范,清晰界定 客体的范 围;联合沿海地方已推行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管理制度,提出具体的操作细则,强化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可操作性;规范法律用语,清理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的法律法规条目,对冲突的规定进行修改和删除;加强对权利的保护制度,弱化公法对市场的干预,删除地方法规中抵押期限不得超过海域使用权期限和海域使用权抵押金额不得大于评估价值等干预性 条款;建立海域评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准确地为海域估值;推进《海域使用管理法》与《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衔接,补充海域使用权抵押的实现途径。

(2)从海域管理实践方面。建立明确的海域使用权抵押权责机构,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建立海域使用权抵押信息的电子台账, 实现海域使用权抵押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保障电子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便捷性;探索建立海域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人员的资质考试制度,积极鼓励专业的评估机构增设海域评估业务范围,提升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社会认可度,进而实现其稳步健康发展;加大 《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宣传力度,重点针对海域使用权的物权属性、融资价值,以及海域使用权的取得、续期、登记、证书管理等海域使用权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机构对海域使用权的认知程度;建立海域资源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搭建海域使用权价值的国管信息平台,可作为金融机构发放海域使用权贷款的参考依据。建立海域使用权评估机构、拍卖市场等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推动建立海域使用权资源流转市场,为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建设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模式[11]。

摘要:海域使用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被明确为一种用益物权,赋予了海域使用权与土地等同的抵押权利,也已在实践中推进。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逐渐减少,为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是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础任务。文章从海域使用权抵押管理制度、区域演变、经济影响3方面开展分析,客观反映海域使用权抵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及考核制度下一篇:小孩过生日可爱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