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阅读答案

2024-04-25

石头书阅读答案(通用8篇)

篇1:石头书阅读答案

1.划去:(1) hǎo (2) ké

2.(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2)追究底细。

(意思对即可)

3.雨痕、波痕、矿物 化石

4.知识

人们根据这些,可以推测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如:天气、气候、地壳演变、矿产储备,而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

(意思对即可)

5.“略”

篇2:石头书阅读答案

童年的发现 提起这个发现.我就感到自豪.那是我在9岁的时候发现的.完全是独立思考研究的结果.发现起源于我看见了鸭子游水.鸭子游水.看似很平常的事.可在我看来却有很多疑问.看着那些鸭子.我想:鸭子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个究竟来.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不如跳下河去学鸭子游泳.也许能发现什么.于是我脱了外衣.来到河边.看着清清的河水.来不及多想.一个猛子就扎进河里去了.这一跳可好.身子一个劲地往下沉.我用手胡乱地拍着水面.可一点也不管用.只好大喊“救命.最后还是抱了块大石头.才保住了小命.我狼狈地爬上岸.回到家.妈妈把我臭骂了一顿.可我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我跨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下午.我怀着好奇心来到书房里问爸爸:“爸爸.为什么鸭子能游泳.而我却不能呢? 爸爸思索了一会儿.为难地说:“对不起.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你可以去看呀.那上面准有答案.爸爸的话启发了我.我找来.仔细一看才知道.鸭子的腹部有一层油脂.所以能浮在水面而不沉下去.而它各部分的构造又适合游泳:身体呈流线型.脚趾中有蹼能帮助游泳.所以鸭子才能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泳.为了证实书上的话.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抓了两只鸭子.一只用水把油脂洗去.又剪去了蹼.编号为“1.另一只什么也没动.编号为“2.然后把那两只鸭子放进盛满了水的浴缸里.只见编号“1 的鸭子.扑腾了几下.就直往下沉.成了名副其实的“旱鸭子.而编号“2 则在水里畅游.十分快活.()啊()我发现鸭子为什么能游水的秘密了()我欣喜若狂地欢呼起来()还真有点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的感觉()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九牛二虎之力: 欣喜若狂: 2.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我 的发现是什么? 4.你觉得“我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读下面的两段话.并给每段话的开头写一个中心句.a..竺可桢1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识字.背诗.5岁时父亲让他进了学堂念书.每天他都学习到很晚才睡觉.一听到鸡叫就起床读书.母亲怕他累坏了身子.常常用陪读的办法帮他背书.学习.好让他早点休息.b..一天.他正在学习时.下起了小雨.他看着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排小水坑.他非常好奇.就冥思苦想.慢慢琢磨.突然他想起书中古人的一句名言“水滴石穿.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滴水没有什么.日久天长.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水滴击穿.他从中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能学之有成.用合适的关联词把横线上的两个中心句合并成一句话.读下面的两段话.并给每段话的开头写一个中心句.a..竺可桢1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识字.背诗.5岁时父亲让他进了学堂念书.每天他都学习到很晚才睡觉.一听到鸡叫就起床读书.母亲怕他累坏了身子.常常用陪读的办法帮他背书.学习.好让他早点休息.b..一天.他正在学习时.下起了小雨.他看着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一排小水坑.他非常好奇.就冥思苦想.慢慢琢磨.突然他想起书中古人的一句名言“水滴石穿.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滴水没有什么.日久天长.坚硬的石头.也会被水滴击穿.他从中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能学之有成.用合适的关联词把横线上的两个中心句合并成一句话.篇二:石头书阅读答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

(1)川川好(hào hāo)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划去:(1)hǎo(2)ké2.(1)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篇三:石头书阅读答案

本学期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石头收》。这篇课文对我的促动很大,我很受启发和教育。这篇课文通过川川磊磊两位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位小朋友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石头像书册。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波浪留下的足迹;树叶、贝壳、小鱼„„的图纹。这些小小的化石上能传达出这么多的信息,这是一本充满奥秘的“书”。这样的书还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有这么多学问,还真有趣。川川和磊磊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勤于思考和研究,才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一、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映雪囊(náng)萤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负薪(xīn)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凿壁借光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二、教你做人的成语故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囫囵吞枣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居安思危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三、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香儿,香儿。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四、有关爱国的成语故事 赤心报国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出处】:《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以身殉国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为国捐躯 【解释】: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忧国忘家

精忠报国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五、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

六、谦虚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石头书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五:石头书阅读答案

队长台阶 印记随机 足迹进步

兴奋、好奇、用处选第二个。

1、b

2、abcd

2、滴水穿石坚持的力量

篇3:石头书阅读答案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 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 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

生:石头书长什么样的?

生 :石头书里 有什么知识呢?

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 归纳起来 就是一个 问题———石头为什 么会被称 作书? (板书“?”) 要解决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

生: (齐) 读书。

【点评:阅读需要一种期待。卢老师深谙此道, 所以教学伊始, 她就引导学生由题生疑, 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并点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期待, 走进文本, 学“语”习“文”, 使阅读有了方向感和目的性。】

板块二:认读生字, 理解词语

师: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许多疑问, 看来大家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 就和这篇课文里的两个小主人公一样, 就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出示:川川磊磊叔叔)

师: (指名读词) 这是课文里的三个人物, 其中叔叔的职业很特别, 他是———

生: (齐) 勘探队员。

师:“勘探”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语, 所以要通过查词典来理解才会更加准确。谁来读读它在词典里的意思?

生:查明矿藏分布情况, 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

师:让我们和这三个人物亲切地打打招呼吧! (指名读, 相机指导读好叠词的轻声。)

(出示:地壳———贝壳好奇———好处藏着矿物———西藏)

师:读读这三组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组词语中都有多音字。

师 :能够读准 这些多音字吗?

生: (读) 地壳———贝壳。

师: (出示图片) 地球的内部是一层一层的, 最里面的是地核, 接着是地幔, 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就是地壳。

生: (读) 好奇———好处。

生: (读) 藏着矿物———西藏。

(师出示:脚印足迹雨痕波痕 矿物煤炭矿石)

师:这组词语大多数出现在课文里的一段话中。 (出示) “有哇, 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 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 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 黄的, 黑的, 红的, 闪光的, 透明的……叫矿物。”谁愿意来挑战一下, 读好这段话? (指名领读, 相机指导读通顺、读流利。)

师:这段话里有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 你发现了吗?

生:是“脚印”和“足迹”。 (师相机点出:脚印足迹)

师 :这样用词 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不会重复。

师:是的, 我们写作文时, 要注意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 这样才能避免语言的重复, 别人读起来也会觉得更有意思。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简约而不简单。第一, 理解词语意思之妙: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和发现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 自然而巧妙地理解了“脚印”和“足迹”这两个词语;第二, 体会词语运用之妙:让学生揣摩这样用词的好处, 在揣摩比较中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第三, 阅读经验提升之妙:点引学生要能够用此经验去观照写作, 以获得一种语言文字的运用智慧。】

板块三:感知课文, 理清文脉

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

(生朗读课文)

师:从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中, 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课文第2~14自然段写的是叔叔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生动的对话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特色。我们来看看磊磊和川川一共问了几个问题。请去课文里找一找。

生:一共问了6个问题。“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书?哪里有书哇?”“这书上有字吗?”“这书上有画吗?”“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师:这6个问题其实就是贯穿课文的线索。川川和磊磊不断地追问叔叔, 想把问题搞明白, 你们发现这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生:刨根问底。

师:是啊, 我们也要像书中的两位小朋友一样, 将问题的答案“刨”出来。

板块四:循疑读文, 理解内容

师:作为勘探队员的叔叔说——— (出示:石头就是书) 那这石头哪里像书呢? (出示书和石头的图片)

生:因为书是一页一页的, 而石头是一层一层的, 它们长得很像。

师:长得很像, 也就是样子很像, 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因为_______, 就像_________, 所以石头 就是书。)

生:因为石头是一层一层的, 就像书是一页一页的, 所以石头就是书。

师:仅仅是样子像就能说石头是书吗?我们平时看的书里还有什么呢?

生:书里还有字。

生:书里还有图画。 (师板书:有字、有画)

师:那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又会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 看看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 画又是什么, 找到后用横线画下来。

(生默读圈画)

生:石头书上的字是雨痕, 还有波痕。

师: (出示两块石头图片) 那老师想考考你, 这有两块石头, 你能帮我区分哪块是雨痕, 哪块是波痕吗?

生:上面有点的是雨痕, 是雨点打在石头上的痕迹。还有一块上 面是波浪 线 , 所以是波痕。

师:你很会观察。“雨痕”会告诉我们———

生:这里曾经下过雨。

师:“波痕”告诉我们———

生:波浪流过这里。

师:除了雨痕和波痕, 石头书上还有很多小不点儿, 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课件展示5张不同矿物标本图片)

生: (齐读) 黄的, 黑的, 红的, 闪光的, 透明的……

师: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 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师:原来石头书这么有趣, 你能通过 朗读读出 其中的趣味吗?

(生读, 师相机指导。)

(出示:因为_______, 就像______, 所以石头就是书。)

生:因为石头书上有雨痕、波痕和矿物, 这些就像书上的字, 所以石头就是书。

师:石头书上有字这个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石 头书上有 没有画 , 好吗?

生:石头书上的画有树叶、贝壳、小鱼。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化石标本, 师生一起逐一辨认:恐龙, 兰草, 鱼, 蜘蛛, 荷花, 海星, 小海螺……)

师:这些画真是千姿百态, 充满趣味, 这些有画的石头有一个名称, 叫———化石。

(出示:因为______, 就像________, 所以石头就是书。)

生:因为石头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 就像书上的画, 所以石头就是书。

师:“刨根问底”让川川和磊磊揭开了石头书的秘密, 现在你明白 石头为什 么是书了吗?

生:因为石头是一层一层的, 上面有字, 有画, 所以石头就是书。

师:看来同学们的疑问解决了。现在我们知道了石头书上真的有字有画, 这些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出示化石的图片, 引读课文。) 因为这里有花有草, 还有昆虫, 我们知道了这里———

生: (齐读) 原来是一片密林。

师:因为这里有小鱼、贝壳, 我们知道了———

生: (齐读) 后来, 这里变成了大海。

师:因为地壳慢慢上升, 这里又———

生: (齐读) 变成了高山。

师:大海变成高山要经过成千上万年, 极其漫长。我们读的时候要把它表现出来, 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 师相机指导。)

师:石头书里蕴藏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 如果你会读, 它的———

生:它的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 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点评:课堂上, 教师以“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作为话题, 开启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通过阅读、比照、观察和想象等方式揣摩语言, 理解内容。尤为叫绝的是, 卢老师3次出示了同样一道填空题, 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理解用简洁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 学生概括的这3句话, 就是这篇课文说明的要点。在此基础上, 卢老师还引导学生把这3句话浓缩成一句简短的话。事实上, 学生浓缩成的这一句话, 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此引导学生阅读和表达, 浑然天成, 独具匠心, 学生在阅读中很自然地学会了表达, 在表达中又很自然地加深了理解。】

板块五:刨根问底, 适度拓展

师:刚刚我们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问底, 读懂了这本有趣的石头书, 知道了石头书很有用。我们再来读读他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石头书提出来的, 而且一个套一个, 联系很紧。

生:前面四个问题是说石头书里有什么, 后面的两个问题是说石头书有什么用。

师:是的, 遇到不懂的地方或有趣的问题层层递进, 不停追问, 才能看清事物的根本。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 (出示拓展的句子)

生: (齐) 打破沙锅问到底。

师 : 这也就是 古人说的———

生: (齐) 读书好问, 一问不得, 不妨再问。

篇4:《石头书》课堂教学的观察报告

本次课堂观察的主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因为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评课方式,老师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教师”这一角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机智等,忽略了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而事实上,从学生学习状况的变化这一方面完全可以映照卧;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状态。因此,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这一主题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走由传统的观察教师教学行为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状况的新途径,充分体现新课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观察过程描述

(一)观察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观察内容、观察下具、观察方法和成员分工。(2)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是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所有学生在8个时间段中的学习状态投入情况,以备观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研究。

第三阶段是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

(二)观察人员的安排及方法

本次课堂观察活动,由我校三年级的10名语文教师担任观察者,观察对象为三(7)班40位学生,10名教师分10组实施观察,每组观察4位学生,每位学生分别以1-40的序号代替。本次课堂观察执教内容是三年级语文《石头书》。

我们假设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表现为三种:一是不投入,二是一般性投入,三是非常投入。在进入现场之前,我们统一了观察规划,要求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记录时间刻度,每5分钟为一个观察单位;二是记录“田野笔记”,即教学发生的过程与场景;三是“定向观察”,即对所观察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进行定向定时的记录;四是辅以课后访谈,即观课结束后,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访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并开展具有一定反思性价值的交流与总结。

注:“不投入”包括:1、做小动作,2、蜕话,3、开小差,4、其他;“一般性投入”包括:5、一般性倾听;“非常投入”包括:6、深度倾听,7、回答问题,8、完成学习任务,9、质疑,10、其他。

三、观察数据汇总

观察结束后,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与交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我们获得了整班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汇总表及曲线图。

根据定性与定量的统计汇总,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一)关于整堂课的情况。

从整体看,学生在本堂课上的学习投入状态良好。在8次定时观察中,呈非常投入、一般性投入、不投入的人次分别为152、114、54。从曲线图上看,“不投入状态”曲线始终处于低位运行状态。

(二)关于学生的“非常投入”状态。

学生“非常投入”的时间集中在第6个观察单位内,即课堂的25-30分钟的时间段内,人数约占班级人数的47.5%,但与此同时,有16.9%的学生处于“不投入状态”,35.6%的学生处于“一般性投入状态”。

(三)关于学生的“不投入状态”。

学生的不投入状态比较平稳,比例最高的集中在第2个观察单位,即课堂的5-10分钟时间段内,此时“不投入”的学生数占班级人数的22.5%。但与此同时。有40%的学生处于“非常投入状态”,37.5%的学生处于“一般性投入状态”。

四、观察结果分析

我们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如下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态与课堂教学情境有关,吸引学生的技巧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新颖而有趣。课堂中的8个时段中,第6个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好。我们分析发现,这个时段,教师用电脑动画演示了地壳变化的过程,并要求学生看第二遍时为动画配上解说词。这一学习方式的设计与众不同,学生既能欣赏到美妙的动面,又能了解地壳变化的神奇过程,还能当解说员为动画配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方式新颖、有趣、灵活,课堂上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投入状态达到了62.5%,学习效果最好。而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图画标注以及师生之间长时间的对话等常用的教学方式的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较差。

(二)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内容有关。在学习课文时,精彩的段落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通过电脑画面欣赏石头书上的矿物和化石等比较吸引注意力的教学内容时,学生的投入状态较好。而学习内容比较平淡的地方,学生的注意力就明显呈分散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三)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学节奏有关。如果课堂教学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飞速转动起来;反之,课堂节奏缓慢、课堂组织松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在课堂上观察到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状态也有不同,即使是学习状态相当好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在曲线图上也会呈现明显上升下降等不稳定的趋势。请看25号学生的学习状态,其中学习状态中“1”表示“不投入状态”,“2”表示“一般性投入状态”,“3”表示“非常投入状态”:

(四)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教学艺术有关。如课堂中的第七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刨根问底”“高兴”等词语体会川川和磊磊已经被博大精深的“石头书”吸引住了,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必能读出大自然的神奇,读出探求知识的喜悦。但观察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时缺少激情的渲染与艺术的点拨,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低潮,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五、观察启示及建议

本次课堂观察,有很多现象值得关注,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一)儿童的视角: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

我们发现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矫正和培养,即使是学习比较投入的学生,上课时仍有各种诸如啃指甲、踢桌脚、玩笔、开关文具盒等不良习惯的出现。看表层似乎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善急待重视,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从儿童的立场来看,是缺乏一种精心编排的浸润状态。编排的浸润状态的关键是把信息从书本和黑板移开,并在学生的心中,把它带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浸润关注的是学生怎样与内容接触。

那如何精心编排这种浸润状态呢?首先是“设计”,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课程。主题设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其次需要营造一个丰富、润泽的环境,这个环境需要有着生动表情、动作的教师用亲切的语调调动学生们

学习的热情,需要有学生“视野”之外的各种信息,而所有这些信息都在不断地促建那张脑内地图。

(二)心理学的视角:放松的警戒状态。

对于知识的扩展来说,存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把构成内在动机的中高度挑战与低威胁,和一种普遍渗透的良好感觉结合起来。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作放松的警觉……放松的警觉保证了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情境下受到挑战。当学生从事对他们而言是重要的工作时,他们会对工作做出不同的解释。内在的承诺包括一定程度的兴奋感,这种兴奋感能够为加工和模式化提供能量。放松的警觉也包括一种个人的兴奋感与安全感,这种兴奋感与安全感能够允许学生在增强容忍模糊性、不确定性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的同时,去探索新的思想和联系。

(三)教学的视角:积极的加工状态。

教学设计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把握的综合水平,这里包含着对教材的解读水平及呈现方式、课堂节奏的设计。儿童不能适应单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该有意识地变化我们的教学,让儿童在整节课上尽可能不感觉单调,尽可能地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让他们始终鼓起主动学习的风帆,呈现出饱满的主动学习状态,即积极的加工状态!

另一方面,积极加工是对自我的一个全面审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兴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而理解什么对我而言是重要的、必要的。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积极加工的机会,比如,在课堂提问时,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或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拍摄下来,进行比较等。

篇5:《过石头城》《石头城》阅读答案

过石头城

[唐]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两首诗都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张诗由眼前看到的累累坟墓的景象想到六代石头城的繁华;刘诗由眼前看到的长满杂草的景象想到以前繁华的.吴官。

B.这两首诗都写到“草”:张诗中把草当作历史的见证,表现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刘诗中借杂草的茂盛,来突出诗人对台城吴宫当下荒凉破旧的感伤。

C.刘诗中的“绿”字承接首句中“离离”“满”,写出了杂草的蔓延和绿意,用得生动形象,并以乐景衬哀情,在诗人满眼的绿色中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感。

D.这两首诗尾句都是以景结情,刘诗通过“明月”“雁声”两个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

E.过两首诗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咏史怀古诗,内容上都写石头城的破败荒凉,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情感上都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借“水”抒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C (A、景物都是实写。D、“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赋予原本给人凄清之感的石头城以美好的景象,让诗人聊以安慰”说法错误。E、“手法上都是用典、借古讽今”说法错误。)

篇6:《石头城》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 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

着 。

15.【答案】(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

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篇7:石头书阅读答案

当时,刘辉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好奇而已,乡亲则叫它“花石头”。初中毕业后,刘辉因家庭困难而失学。1990年的一天,他到江苏徐州打工时,路过徐州博物馆看到馆里有许多家乡的这种“花石头”及其拓片,这才懂得所谓的“花石头”其实是汉代艺术瑰宝———汉画像石。

刘辉眼前豁然一亮,想到了一条谋生之路。于是,他向工作人员咨询了拓片的拓制技术,马上回老家搜集了几块散落的“花石头”,摸索着学习传拓。掌握了传拓技术,刘辉到徐州古玩市场很快把椎的拓片卖完了,掘得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就带上干粮,骑自行车到徐州、淮北一带山村寻访汉画像石,椎拓片,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在以拓片维持生计的过程中,刘辉受到学者的熏陶,萌发了研究

汉画像石的强烈欲望。他多次利用到北京卖拓片之余,拜访了许多高人,其中有启功、冯其庸、沈鹏、欧阳中石和李铎等名家。从与名家的交谈中,刘辉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渐渐明白:人活着不能碌碌无为,应当做“有意义的事”———探古溯源,著书立说。

的一天,刘辉找到萧县作家汪永言,想拜其为师从事汉画研究。汪永言爽快地答应了。多年来,不管盛夏严冬,汪永言都对他进行认真而精心的指导。 4月,《中国书画》杂志刊载了刘辉的《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论文。这篇文章成为他从农民到学者的“华丽转身”,并获得了冯其庸赏识。

成长道路上,冯其庸的教诲与指导让刘辉终身受益。他在《汉画解读》后记中深情描述:“老人家是那样慈祥、和蔼、豁达而又平易近人,如亲人般处处关心、爱护我;还把我需要的书籍送给我;经常在电话中关切地问:你又读书了吗? 冯老说:他自己出身贫困,原本是个真正的农民,现在见到农民出身而又好学勤奋的人,自然就产生一种爱护关怀之心。”

冯其庸时常教导刘辉:“人才是自己造就的。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功夫,小的细节更不能放过;不仅要把古代文献反复读,还要作实地调查,把古代文献、地面调查、地下发掘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会使你对历史事实了解得更确切,更有证据。”

长期在冯老身边,刘辉目睹了这位耄耋老人的勤勉。有一天晚上,他被响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冯老写作饿了在厨房找食物。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半,他明白了冯老非凡成就背后付出的超常艰辛。

,刘辉成为冯其庸的入室弟子。

多年来,刘辉节衣缩食,多次自费考察了山东、南阳、四川、陕北等地的汉画像石,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他提出一系列颇具见地的观点。《汉画像主格论》就是刘辉对汉画像石研究的重要贡献。汉画像石中常见分格现象,过去对分格画像的解读和研究,基本上是流水账式的从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介绍,没有探究各格内容之间密切的联系,忽视了画像整体内涵,割裂了整方内容的主旨。刘辉认为,各格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联系、有主次的。比如一幅图中分为主人的庄园、庖厨和乐舞三格内容,这是表达了庄园里的.主人饿了有佳肴,闲暇可以观赏乐舞。庖厨、乐舞是服务于墓主的客体,墓主生活的场景才是画像的主体即主格。

《汉画中的三维时空构图》一文则让人们对汉代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刘辉提出:过去有学者认为我国绘画时空发生改变是在南北朝,但他通过汉画“聂政刺韩王” 等历史故事,把前后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融为一体,完整展示了整个故事过程,形成了三维时空画面,并因此推断南北朝绘画时空的改变,是对汉代艺术的继承。

刘辉在《秦始皇泗水捞鼎揭秘》中指出,司马迁记载的秦始皇于彭城泗水捞鼎之事并未发生过,那只是刘邦散布的谶言。他在《汉画中所表现的孔子好学精神》中强调,过去人们习称的“孔子见老子”故事,并非传达谁见到了谁,而是旨在教化人们吸取孔子的学习方法及其好学精神。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述丰富的汉画研究专家,既不在任何文化机构任职,也没有分文的研究经费。当问起刘辉为何能在困顿中坚守自己的追求时,他坦言:“拥有亿万金钱,不过是一时的财富,我不羡慕;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点痕迹,更有意义。”

相关链接:

刘辉,汉画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称赞他所作《汉画新释》“是我目前看到的研究汉画最深入的一本专著”,并为其题写:“廿年尽兴苦搜寻,拓像著书见精神。”他并非科班出身,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文化画报》《民间文化论坛》《中国书画》等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由刘辉编著、冯其庸题评的《汉画解读》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著《汉画新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少年时代的刘辉并不知道散落在山坡、地头、猪圈、厕所旁的刻有马、人等图像的石板是汉画像石,直到外出打工后才明白“花石头”是汉代艺术瑰宝。

B.刘辉掌握了汉画像石拓片的拓制技术,把椎的拓片卖完掘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就萌发了研究汉画像石的强烈欲望,开始拜访名师、著书立说,做起有意义的事。

C.刘辉拜萧县作家汪永言为师从事汉画研究,在汪永言认真而精心的指导下,刘辉在《中国书画》发表了论文《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获得了冯其庸的赏识。

D.冯其庸的勤勉使刘辉明白取得非凡成就的背后是付出的超常艰辛,冯其庸的指导让他学会了注重细节的研究态度和阅读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E.刘辉自筹资金研究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的汉画像石让他吸取了孔子的学习方法及其好学精神,促使他深入研究,在学术上提出了许多颇具见地的观点。

(2)刘辉从农民“华丽转身”为汉画学者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3)刘辉对汉画像石研究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概括。(6分)

(4)刘辉说“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点痕迹,更有意义”,结合文本和自身实际谈一谈这句话对你有哪些启示。(8分)

答案:

(1)答D给3分,答A 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B项“掘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就萌发了研究汉画像石的强烈欲望”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在以拓片维持生计的过程中,刘辉受到学者的熏陶,萌发了研究汉画像石的强烈欲望”。E项‘孔子见老子’的汉画像石让他吸取了孔子的学习方法及其好学精神,促使他深入研究”的说法强加因果,原文没有体现出这种因果关系。C项“在汪永言认真而精心的指导下,刘辉发表了论文”的说法有些牵强,原文中没有明确依据,原文只是说“多年来,不管盛夏严冬,汪永言都对他进行认真而精心的指导”。)

(2)①拥有浓厚的兴趣和远大的理想。在以拓片维持生计的过程中,他对研究汉画像石萌生了强烈欲望。他说:人活着不能碌碌无为,应当做“有意义的事”———探古溯源,著书立说。②勤奋好学、广泛涉猎。他广求名师钻研学问,多次到各地考察汉画像石,终于提出一系列颇具见地的观点。③名师、学者的熏陶和指点。他拜访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并成为冯其庸的入室弟子,冯其庸的教诲与指导让他终身受益。(每点2分,共6分)

(3)①早年卖汉画像石拓片,继承了拓制技术。四处寻访汉画像石,保护了汉代艺术瑰宝。②著述丰富,他在各大刊物先后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汉画解读》、《汉画新释》等专著,他的《汉画新释》被誉为“研究汉画最深入的一本专著”。③他提出了一系列颇具见地的观点,如在《汉画像主格论》中提出汉画像石各格内容是相互联系、有主次的,弥补了过去解读和研究的不足。他在《汉画中的三维时空构图》中推断南北朝绘画时空的改变是对汉代艺术的继承,让人们对汉代美术有了新的认识等。(每点2分,共6分)

篇8:一块烫石头阅读及答案参考

村里有个孤老头,靠编篮子、缝毡靴、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啊过日子。他身体很坏,他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还有道弯弯的深疤打颊帮一直通过了嘴唇。这一来,就算是笑吧,他那张脸看上去也像是很悲伤,像是凶巴巴的。

有一回,一个叫小伊凡的孩子爬进农庄果园,想偷苹果吃。没想到,裤腿在围墙钉子上一挂,扑通一声落到下面带刺的醋栗丛里了。伊凡浑身是伤,哇哇大哭。好,这一下给看守人抓住了。不用说,老头儿可以拿荨麻抽他,甚至可以拖他到学校去告状,可老头儿可怜伊凡。伊凡两只手都刺伤了,裤腿撕破了,一条破布片挂在屁股后面,像条羊尾巴,通红的脸颊上扑塔扑嗒地淌着眼泪。

老头儿一声不响,把吓破了胆的伊凡从园子门带出去,放他走了,没打他一下,甚至没有在背后说他一声。

伊凡又羞又恼,溜进林子,走迷了路,到了一个沼地。他累坏了,看见青苔中间露出一块的石头,就往上一坐。可他马上哎哟一声跳得老高,因为他觉得就像坐在一只野蜂上面,野蜂打裤子后面那个窟窿狠狠地螫了他的屁股。

可回头一看,石头上根本没有野蜂,只是像被烧烫的煤块似的。石头表面上还露出些字,给泥糊住了。这是块魔石头伊凡这样想!他踢下一只鞋子,用鞋后跟擦掉石头上的泥。

他读到这样的文字:

这石头放到山上,谁打碎它,

谁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文字后面还有个图章。这图章很复杂,有两个十字,三条尾巴,一个圈圈加一竖,还有四个逗号。

伊凡读后,觉得很不痛快。他才八岁,要是从头活起,他一年级就得再念一年,这他想都不敢想。

这块石头要是让他不用念学校里的功课,一下子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那又另当别论了!

愁眉苦脸的伊凡打果园经过,又看到了那老头儿正在咳嗽,老停下来喘气,手里提着桶石灰浆,肩膀上掮着把树皮丝刷子。伊凡想:瞧这个人,他本来可以随便用荨麻打我,可他可怜我,没有打。现在让我也可怜可怜他,叫他返老还童吧,这样他就不再咳嗽,不再瘸腿,呼吸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于是好心的伊凡来到了老头儿面前,开门见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老头儿好好地谢过小伊凡,可是不肯擅离职守上沼泽地去,因为世界上这种人还是有的:趁这个机会溜进果园,把水果偷得一个不剩。

老头儿叫小伊凡自己到沼地上去,把石头挖出来,搬到山上去。他待会上那儿,拿样什么东西把石头敲开。

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第二天早晨,小伊凡拿起厚麻袋,戴了双粗麻布手套,为的是不让手给石头烫伤,就上沼泽地去了。

伊凡弄得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把石头从沼泽地里挖了出来,接着他就吐出舌头,在山脚的干草上一躺。

他心里说:好吧!我把这块石头推到山上去,等会儿瘸腿老头儿来了,就敲碎石头,返老还童,从头活起啦。大伙儿都说他一辈子吃够了苦。他年纪大了,孤单单的,挨过打,遍体鳞伤,不用说,从来没得到过幸福。别人却得到过。他小伊凡虽然小,这种幸福也得到过三次。一次是他上学要迟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司机用闪闪发亮的小汽车把他从农庄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另一次是春天里,他赤手空拳在沟里捉到一条大梭鱼;还有一次是米特罗方叔叔带他进城过了一个快活的五一节。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子,耐心地把那块石头推到山上去。

太阳快下山了,老头儿才上山向小伊凡走过来。这时小伊凡已经精疲力竭,浑身发抖,蜷成一团,在烫石头旁边烘烤又脏又湿的衣服。

老爷爷,你怎么不带锤子、斧子、铁棍啊?小伊凡惊奇地叫起来,难道你想用手把石头砸碎吗?

不,小伊凡,老头儿回答说,我不想用手把石头砸碎。我根本就不想砸碎它,因为我不想从头活起。

老头儿说着,走到惊奇的小伊凡身边,摸摸他的头,伊凡感到老头儿沉重的手掌在哆嗦。

老头儿对小伊凡说:当然,你准以为我老了,瘸着腿,残废了,很不幸,其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这条腿是给一根本头压断的,可那时候我们是在推倒围墙,正在构筑街垒,举行起义,要推翻你只在画片上看到过的沙皇。

我的牙给打落了,可那时候我们被投入了监狱,齐声歌唱革命歌曲。我的脸也在战斗中被马刀劈伤,可那时候最早的人民团队已经开始反击白匪。

我害了伤寒病、待在又矮又冷的板棚里,躺在干草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说着胡话。可有一件事比死更可怕,就是我听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包围,敌人的军队要战胜我们。然而,我在重新闪耀的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中清醒过来,我知道了,敌人又被击溃,我们又进攻啦。

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相互从一张病床向另一张病床伸出了瘦骨嶙峋的手,当时胆怯地幻想着,即使不在我们生前也在我们死后,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像今天这样的强大。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春时代呢?我曾经是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老头儿说到这里停下来,拿出烟斗来抽。

对的,老爷爷!小伊凡听了轻轻地说。既然这样,这块石头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沼泽里,我干吗费劲把它搬到山上来呢?

老头儿说:让大家看到它,小伊凡,你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吧。

许多年过去了,那块石头依然在那山上原封不动,没有砸碎。

不少人在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有删改)

18.小说中的魔石有哪些奇特之处?请分点概述。(4分)

19.从全文看,小说开头对老头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个怎样的人?(4分)

21.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会怎样想呢?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4分)

上一篇:汉字,让我陶醉抒情作文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