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024-05-21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精选11篇)

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内容简介:21世纪是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把握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开放性原则。在新课改中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原则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在生活中的普遍扩大,这种影响也逐步渗透厔教育教学中,它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已逐步认识到: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如果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不仅会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成为教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动态画面而获得知识,而且还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习热情的大大提高。信息技术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与数学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学设计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设计,区别就在于你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还是程序化的,是如何摆正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

1、目的性原则。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2、主体性原则。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下师生关系的重要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认知工具,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展,而这种活动是出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无耐的。

3、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4、开放性原则。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合”应该很好遵循的一个原则。开放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表现为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一定是权威,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关系。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

三、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作用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是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我们认为,这种全新的教学观念至少应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些观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的。在这些观念下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的教学。

2、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大屏幕上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

难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与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如:教学六年级《圆》第一课时,一开始,就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几个同学玩滚铁环游戏的画面:几个同学分别滚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的铁环,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滚圆形铁环的跑得快?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节课的学习。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计算机对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探索型教学平台整合进数学课堂后,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使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和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3、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网络中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直接学习素材,既可以是数学问题,而且这些学习素材都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可用电脑中的几何画板制作以四分之一圆形的圆心为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动画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一过程以及这样旋转而形成的图形,从中理解图形的旋转过程。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半径、圆心和直径,利用大屏幕将一个单独圆形平移和旋转而得到一个美丽图案的过程,从而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感。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如:“顺次连结给出的四个点,问能围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使四边形的形状可以任意改变,并引导学生探究四边形的形状、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2

2.刘晓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05.4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电化教育研究》2005.1

篇2: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姓名:肖剑单位:新余市新钢一小

【内容提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等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篇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 对上课方式的转变不适应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于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具, 在整合信息技术以后, 就会造成表面上看起信息量大, 教师觉得很多知识已经呈现给学生, 学生也觉得自己看到很多知识, 但是这些知识都是一闪而过, 教师完全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这就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将知识点吸收, 一下课很快就忘记了, 和真正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差很远, 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2. 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一些学校存在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 无法为教师配置相应的电脑和上网条件的问题, 而要把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就需要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作为有效的支撑, 这样才可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但是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购置硬件设备, 不能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高中数学课程的需要, 从而导致教学中信息不能够及时的获取, 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3. 多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一些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时候, 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情况, 教师常常把教学的内容搬到屏幕上, 有些教师甚至使用别人做好的现成的多媒体资料, 这些资料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就造成高中数学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违反了教学改革的初衷.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1.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模式, 并且参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以此来为信息技术和高中教学课程的整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利的教学工具, 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工作, 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下, 就教材内容的展开提出各种问题, 促进学生思考, 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做好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

2. 整合要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进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如果想要做好学生的思维训练, 就要制作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时候, 除了要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进行, 还应该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整合的内容, 并且通过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 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 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 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 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来对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课程进行整合, 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从而使整堂高中数学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加强硬件和软件资源建设

想要做好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 就需要强大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支持, 因此, 加强硬件和软件资源建设, 可以为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提供有利的条件, 并且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 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 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创造环境,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效率.但是在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的过程中, 也不能够盲目的投入, 而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的水平, 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做好硬件和软件资源建设, 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课程的整合, 从而达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想要做好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进行整合, 加强硬件和软件资源建设, 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玉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7) .

[2]何棋, 范登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9) .

[3]叶培仁.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整合的探索和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6) .

篇4: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媒体、教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便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本应是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讲解、复习、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 它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正因为此,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教育方式加以整合,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辅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提高信息素养。学生只有学会了使用IE浏览器,才能浏览网页、下载资料;只有学会了画图软件,才能绘制各种图形;只有学会了输入法,才能向计算机输入各种信息……可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让信息技术从形式走向实质的关键之一。

另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个体的学习机会,使知识具有挑战性。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跳一跳,够得着”,是最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习、思维,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真正的完成了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学生的水平不一,有好有差,网络正好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海量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实现个性化教学,已有了充分的条件。教学资源提供时,可设计成多层次、阶梯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自选学习路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在网络上学生自由地耕耘、涉猎,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掌握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创造者和新知的探寻者

首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教师一改以往课程设计开发的被动者而变为了主动者。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充实,更能适应现代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学科教育专栏、现代数学网等许多网站不但为教师提供了备课资料供教师参考,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些网站所设的教育论坛发帖子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搜索教学所需要的课件。

另外课程设计是一种超前性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既要拥有课程研究与编制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把握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律,研究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课程的重点、难点,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以及培训自己,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外,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强化终生学习的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篇5: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分三个层次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也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所谓“整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诸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使系统内诸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使之具有内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继承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1993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将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同的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理解不同,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驰骋,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小组成员之间经常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整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在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整个研究过程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生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比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结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又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建议学生设计一个暑假五位伙伴一起前往上海假日旅游的经济预算方案。基于网络研究性学习项目的第一步:初步商量去上海旅游的交通工具,所要游玩的景点、住宿地点、饮食等方面的问题,以达成共识。填一份五个伙伴游上海的预算报告单,并以Powerpoint(电子讲稿)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作3-5分钟的演讲。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与活动,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这样一种开放性自由的学习,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并且每人的设计都是成功的,让每个学生在成功中求自信。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信息技术与小数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4.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5.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如在教学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引入

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篇7: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课程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专门有一个方面来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其他的几个方面也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中也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认为应不仅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设想中提到要在课程中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速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使算法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融化到数学教育的深层结构,融入数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内容的最佳工具和学生探究知识、体验数学、感受知识的中介,在可预见的将来,信息技术将使数学教育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数学教育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不仅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工具、是学生学的工具、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与情感发展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篇8: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人类的生产、工作、学习等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学教育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影响的冲击.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为创新数学教育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数学教育必须跟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和时代前进的潮流,因此,有必要从实践理论的层次上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是高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的知识传授中,把它当做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影响要素,通过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不断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学生的知识体系.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出发点是实现教学与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对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即分析工具,老师利用这个工具分析教学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对整个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的工具.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工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解决问题和交流信息.具体到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上,其又具有特殊性.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信息化环境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通过对一些学校调查研究,很少有学校能做到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并未给每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而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只不过有一两间设备比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室而已,而且这样的多媒体教室主要应用在“观摩课”和“公开课”,而不是用在平常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根本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网络辅助教学,在当前教育时代背景下,需要大力研究开发必要的设备支持这种网络辅助学习,演示是目前计算机所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占据教学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仍需要一段时间去推广应用.

(二)实际教学方式

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职责就是授课.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学生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当他们成为老师后,又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新的学生.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弊端很多,如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与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障碍,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模式.

(三)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高中数学教师工作过于繁重.每天他们工作的时间太长,而且要承担升学的压力,更新教育观念和实践知识、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教师新的负担.事实上,教师备课时间相当长.由于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不到位,大部分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同时,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匮乏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识,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抽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同时,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对工作抱以积极的心态,努力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一)加强硬件和软件资源建设

只有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提供强大的支持,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整合,因此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开展适合高中教育的信息化技术,为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供必备的条件,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建设.当然,也不能盲目地投入,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教育水平,有计划地逐步实施教育的信息化.

(二)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质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法,将学生、课程内容、老师加以考虑,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有条有理,达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的教辅工具,更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独立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激励情感工具.

(三)整合要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进行

数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仅依靠生动的课件难以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同样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会很难达到.所以,数学不适合过多地使用视频等手段,忽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一味地追求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效果,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会使学生抽象思维变得更加狭窄.反之,如果过于重视教学成绩和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计算机本身的特点,仅仅利用电脑做做PPT而已,那么就会偏离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轨道.

(四)正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的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育事业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和权威的源泉,同时也是探索知识和挖掘知识的伙伴及引导者、援助者、促进者.学生不仅仅是从课本上获取知识,盲目地学习,同时也是在沟通与交流、独立自主研究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他们是知识的主动挖掘者、探索者,问题解决的经历者、参与者.

高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推广应用,要走的路也很长,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棘手的问题,这是一个认识过程.“整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专家的理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实践作用,教师们必须时刻尝试进行创新实验.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由此极大地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篇9: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课程整合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基础课程正以全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大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作为数学教学的素材,例如将相关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课件或资源库,供学生学习、评议、分析、讨论,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相应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而且可以使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想像、领会的教学内容,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学的现实情景和虚拟情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往往是对知识的“生吞活剥”,学生处于强制接收的被动状态,因而对于学习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以及课本,而是利用现代的信息化平台和一些数字化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开展协作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成为当今学习的主流形式。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任何教材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不是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太简单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就是有些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使学生感到神秘而难以理解。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往往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事情出发,从中提取信息并把它編制成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去解答。由于这些数学信息是从学生无比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整合

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一方面在课堂上听取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与听、看、甚至是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起来获取信息。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仅仅靠书上的图和文字让学生理解起来显得非常的抽象,以动画的形式将所要描述的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学生对于“轴对称”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又如:在学习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中“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利用计算机中制作了“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课件,教学前先播放动画:西天取经回来的猪八戒住在了高老庄,一天,天气很热,他去向庄主要西瓜吃,开始庄主叫手下拿了四个西瓜让他分两天吃,他嫌少,给他八个西瓜分四天吃,他又叫多给几个,最后庄主给他十六个西瓜分八天吃,他就高高兴兴的走了,但庄主和他的手下却笑了。在课件播放结束时教师就问了:庄主和手下人为什么笑了?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列式计算。这样就可将一些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声情并茂的动画展现出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

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课程内容方面的整合,而且必须包括学习方式的整合。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新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把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考虑在教学之中。传统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将信息筛选、加工、吸收,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在有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交流、协作、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需起一个巡视指导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信息技术与课外活动的整合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课外活动整合起来。如前所述,丰富的教育资源、生动形象的教学辅导软件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信息技术为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提供了保证,使信息技术涵盖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但在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无法快速获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源,难以把握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因而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手段的平衡使用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既是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学习工具、交流协作工具、探索和研发的工具,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着巨大作用。但是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必要的板书,如数学过程的推导、演算,必要的教具、模型等能形象直观地传递教育信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四、结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一方面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教育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定强.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5

[2]莫铄.谈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2003

篇10: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提高和整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的目的,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整合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例如在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就通过多媒体动画再现买卖货物的情景,如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1元4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2元等于多少角?1元4角又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行程问题》教学时,借助动画演示相对、相向、背相而行;同时、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感性的动画世界中进一步体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在这些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素材

整合教材资源,提炼学习内容,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这种整合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教师的思考和智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一瞬间。假如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让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又可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来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整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相反,整合学习方法的目的正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再拼组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把数学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转化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由于学生直观的观察了圆转化成长方形之间的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也领悟了“圆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大小”这一规律。这样有效的整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传统教具不能达到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习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如教学“年、月、日”中,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学生还可以打开资料库进行知识查询,自己去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计算机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还可以尝试探索闰年的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总结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学生可根据需要在“知识扩展中了解到我国农历知识和世界上关于年、月、日划分的一些知识”。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构建过程。

比如:在讲《商不变规律》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分桃”的课件,学生们看到栩栩如生的小猴,立即提起了兴趣.“谁愿意扮演猴妈妈帮他们分一分啊?”“我,我„„”学生们争着到黑板前来,在分的过程中我不时的变换课件,把学生分的方法进行了演示,我惊讶的发现了学生居然会想到那么多的分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研讨”,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四、整合“网台”资源,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师充分利用“湖北教育网台”这一教育资讯平台,大量应用和整合“网台”资源,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战略。在教学过程中把“网台”提供的优质课件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优秀教案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然后应用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之中。有时,老师甚至采用拿来主义,把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刻录下来,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空中课堂”带来的名家教学风采。老师最喜欢“网台”提供的优秀课件,经常把优秀课件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应用于到数学教学之中,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经历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们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超市”中购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逛超市”。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篇1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初探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鉴于此,数学教师要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教师“教”的过程,同时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使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为我们成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巧创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崎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教学实践也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以及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起决定作用。而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学生喜欢的情景,从而更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翁。

“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对每节课都充满着期待,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作为“课程实施的最终决策者”,要努力使学生从具有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增进自信,“获得必须的数学”。

三、多用变式及开放性习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在条件、结论不变的前提下改变题目图形的变式题;或者利用电脑的作图功能让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结论的问题中进行自主探索的开放性习题,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把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能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在他们进行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数学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上一篇:高级教师单位推荐意见下一篇: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