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24

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餐厅创建工作方案

一、示范餐厅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通过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餐厅”,充分调动餐饮业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普及健康相关知识,营造营养健康环境,为促进消费者养成合理膳食生活方式创造条件。示范餐厅在人才培养、膳食管理、营养配餐和供应的发展定位上将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对于餐饮业在营养实践环节上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二、示范餐厅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健康环境建设

创造营养教育、宣传健康知识的环境和氛围,利用餐厅、走廊等顾客可及位置,宣传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不断开创营养教育和与顾客沟通的新方法和形式(张贴画、板报、折页、杯垫、筷子套等)。

(二)营养烹饪能力建设

制订并有效实施食堂管理和从业人员的营养培训计划,由专业人员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位营养培训和技能培训,2-3次/年;制订加工操作规范等。

(三)服务能力建设

餐厅管理及服务人员主动学习营养科学知识,提高选菜、配菜和营养指导能力。创造多种形式,把餐厅和膳食销售作为营养宣教的窗口,搞好职工营养指导和咨询。宣传反对浪费,提倡节约。

(四)重点工程建设

1.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

食物选购和加工做到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配蔬果,搭配薯类;供应豆类奶类;适量动物类食品,鱼禽蛋类为主;控制食盐酒类,减少油脂能量;合理选择饮料;原料卫生新鲜,注意科学烹制。

2.建立菜肴定量标准化管理

倡导节约的消费观念,弘扬社会美德;逐步规范和统一每份菜肴的份量、原料量,建立本餐厅的食谱档案;提倡营养套餐或份餐制。

3.建立菜品能量和主要成分标示系统。利用各种方法(如标签的形式),标明主要菜品所含热量、脂肪等的含量,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膳食,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身体健康。

六、质量控制

(一)组织结构

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成立项目质量控制小组,对项目实行市、区两级质量控制。

(二)质控内容

1.示范餐厅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培训内容、参与人员及人数、次数、环境条件等进行质量控制;

2.示范餐厅创建工作:市、区两级级质控小组定期对示范餐厅的创建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同时,餐厅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餐厅创建情况的自查和评估。

篇2: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工作指导方案

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为推动我校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教职工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全体教职工健康生活水平。

二、组织管理

成立由徐靖校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西大街小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创建工作。

三、基本内容 1.制度保障。

(1)制定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

(2)制定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3)每年为教职工进行1次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2.环境设施建设。

(1)开设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并购买相关设施,支持教职工开展健身活动。

(2)张贴、发放“健康一二一”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工具和食物能量模型。

(3)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3.活动开展。

(1)每年至少开展1次爬山、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3)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

(4)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四、工作策略和措施

(一)政府支持,多部门参与。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区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部门力量,共同开展活动。

(二)技术指导,科学创建。充分利用区疾控、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等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为示范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制订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技术指导和创新能力。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可与其他领域的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各方人财物资源。特别要与健康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纳入政府推动的创建活动中,既丰富各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又借力实现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的目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组织作用,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开展纳入党团工会组织活动内容,丰富教职工文化。

篇3: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

实 施 方 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堂的安全和规范管理工作,优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长治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通知精神的要求,我校决定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改善师生餐饮条件、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为目标,广泛动员,全员参与,通过创建活动,实现学校后勤设施标准化、后勤管理规范化、后勤服务人性化,逐步倡导和推进全校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校教职工综合身体素质,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二、创建行动目标

(一)总目标

提高食堂就餐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加强厨师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食堂厨师合理膳食知识知晓率上升80%;

2.进一步增强师生食品安全防范能力和增长学生保健知识,全校教职工对合理膳食知识的知晓率在原有基础上升50%;

3.进一步加强后勤工作制度建设,防止食物中毒、重大安全事故和流行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4.食堂饭菜油脂和食盐使用量减少10%。

三、实施程序和责任分工

(一)实施程序:

1、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搞好宣传动员工作。(2014年9月1日至9月10日)

2、制定“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认真安排部署。(9月11日至15日)

3、搜集卫生健康教育资料,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关知识教育活动,加强校园内、餐厅内的环境布置,营造氛围,对厨师进行合理膳食知识培训。(9月16日至9月30日)

4、在教职工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相关知识测试,组织开展竞赛活动。(10月1日至10月20日)

5、组织食堂厨师及教职工进行厨艺比赛或膳食知识问答活动,完善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加强食堂、餐厅设施设备配置。(10月21日至10月30日)

6、建立完善各种职责、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案,形成长效机制。(11月1日至11月10日)。

7、对照“示范食堂”的创建标准,进行认真自查,查缺补漏,进一步整改完善。(11月11日至11月底)

(二)职责分工: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由政教处负责,责任人:武利刚 厨师培训、健康教育:由办公室负责,责任人:陈新玉 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由后勤处负责,责任人:牛锋杰 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由后勤处负责,责任人:刘 鹏 设施设备、经费保障:由财务处负责,责任人:刘桂丽 台账建立、资料归档:由办公室负责,责任人:芦安红

四、创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管理建设

学校成立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石爱忠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办公室、校工会、政教处、后勤处、食堂负责人和卫生老师组成,保证此项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有机、有效、有序地融入。创建小组要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意识、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二)健康环境建设

开辟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通过张贴宣传画、电子屏幕播放、红领巾广播、校报专刊等形式向师生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促进形成良好的健康环境。食堂要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大力宣传合理营养、健康饮食、食品安全以及“控盐、控油、控烟、控体重”等方面的知识,并定期更新。积极营造优美健康的食堂文化,使每一面墙壁都能为就餐者提供健康的知识理念。

(三)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食堂制定并有效实施食堂炊事员营养培训计划,学习营养科学知识,学习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通过典型案例、从严处罚违规行为发挥警示作用,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食堂员工的技能操作比武,不断提高食堂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加大学校后勤经费投入,努力完善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水平。针对食堂的灶具、餐饮具等设施设备要进一步更新完善,标准化配置。依照示范食堂标准,还要配备好以下几项:食物模型式膳食平衡宝塔1个,电子体重秤1个,BMI尺1个,食物模型1架;建立早餐食品供餐图片(2个以上);建立食堂一周一日三餐饭谱。

(四)强化制度建设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并依据《食品卫生法》,建立健全“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制度”、“食堂管理办法”、“卫生检查奖惩制度”等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具体规定食堂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制订学校传染病流行、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五)加强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课、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包括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科学运动、心理健康以及传染病防治等知识。邀请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到校作专题讲座,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垃圾食品,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同时告诫学生不要或尽量减少到校外小食店、小摊小贩购买食品。

五、创建行动经费预算

1、印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编写《卫生与健康》校本教材,制作宣传标语:5000元;

2、制作宣传栏、宣传资料摆放架:3000元;

3、食物模型式膳食平衡宝塔2个、食物模型2套:12000元;

4、电子体重秤2台、BMI尺2个:800元;

5、培训、健康讲座费:8000元;

6、其它:2000元; 以上各项共计:30800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活动是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后勤保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加大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切实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后勤保障、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工作做实做好,(二)认真规划,精心组织。要根据学校实际,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完善各项措施,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协同配合,整体推进。创建“示范食堂”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后勤管理、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要与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改革结合起来,推动学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篇4: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的开展,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指导方案》,特制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食堂”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餐厅”创建工作计划。

一、目的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单位、食堂和餐饮行业的积极性,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组织管理

(一)各区(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创建工作。

(二)各区(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办公室要制订可行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三)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各组织开展合作,将创建工作纳入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的工作范畴。

三、示范创建工作基本内容和标准

(一)示范社区

1.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多种活动设施。

2.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4)利用固定宣传栏或橱窗开展“健康一二一”知识宣传,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5)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5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有身高体重计、腰围尺、膳食宝塔挂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

(6)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

(二)示范单位

1.制度保障。

(1)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

(3)每年为职工进行1次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

2.环境设施建设。

(1)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2)张贴、发放“健康一二一”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工具和食物能量模型。

(3)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活动开展。

(1)开展爬山、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

(4)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三)示范食堂

1.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食堂要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2.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2)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3)以食堂为主体,适时开展职工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3.食堂环境。

(1)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营造食堂营养健康氛围;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职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2)食堂内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4.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少量多样;保证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提供并鼓励奶类、豆类、新鲜果蔬消费;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职工选择。

(2)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四)示范餐厅

1.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餐厅要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2.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餐厅努力培养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负责营养配餐和管理,科学指导

餐厅采购、配料和加工,帮助顾客正确选餐。

(2)管理员、厨师、服务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3)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3.餐厅环境。

(1)有膳食宝塔等合理膳食宣传内容的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宣传形式,营造餐厅营养健康氛围。

(2)餐桌上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3)利用桌布、餐具包装等多种途径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4.点餐服务。

(1)餐厅工作人员引导顾客选择低盐少油膳食。

(2)菜谱标示菜谱能量,有条件的餐厅可标注各类营养成分,服务人员能主动介绍菜品营养特点,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膳食。把新鲜水果、奶类和饮用水作为餐厅供应的一部分。

(3)菜谱中有供不同人数食用的平衡膳食套餐。

四、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申报时间

行动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和示范食堂/餐厅的评审每年开展一次,市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申报时间为每年的9月30日之前。

(二)申报评审程序

1.申报单位相关标准进行自评,自评合格后向辖区行动办提出书面申请,区属单位向辖区行动办申请,市直单位直接向市行动办申请。

2.辖区行动办对申报单位(社区、餐厅、食堂)组织初评,并根据评定结果,逐级上报,并向上级行动办提出初评意见。

3.市行动办根据区行动办提交的初评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验收,对考核合格的单位、社区和食堂/餐厅进行审定,并命名、授牌;同时报省和国家行动办。

(三)申报材料

1.区(镇)行动办的推荐报告及初评意见。

2.申报单位的创建项目申请书。

3.申报单位创建项目自评报告、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及相关图片资料等。

(四)复查管理

对已命名的市级行动示范单位(社区、食堂、餐厅)实行复查制。每两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称号。复查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消市级行动示范单位、社区、食堂/餐厅称号。

五、工作策略和措施

(一)政府支持,多部门参与

在政府领导下,充分利用当地卫生、教育、体育、宣传、妇联等部门力量,共同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二)技术指导,科学创建

充分利用当地疾控、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等专业机构的技术力量,为示范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定期为创建社区、单位、餐厅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技术指导和创新能力。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可与其他领域的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各方人财物资源。特别要与健康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纳入政府推动的创建活动中,既丰富各项创建活动的内容,又借力实现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的目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组织作用,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开展纳入党团工会组织活动内容,丰富单位文化。

(四)完善机制,加强监管

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行业、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和考评作用。如在示范社区或示范单位引入居民或职工的满意度评价;在示范食堂/餐厅定期开展内部自查和菜品点评;发挥餐饮行业的行业自律,规范、支持示范餐厅的创建。

(五)宣传引导,持续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示范创建工作及其效果,提升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

和示范餐厅的影响力、认同感和竞争力,使示范创建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大力宣传示范餐厅的健康理念,引导顾客选择,推动示范餐厅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合实际,主动创新

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文化、环境等实际情况,围绕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主题,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单位特色、餐厅特色的宣传活动。

六、考核验收

篇5: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我县2011-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通知(卫疾控慢病便函„2011‟63号)要求,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指导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函„2009‟825号)、卫生部疾控局†关于科学运动与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中疾控社发„2010‟360号)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健康重庆”卫生行动计划(2008-2012)‣(渝府发„2008‟129号)等文件内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总目标

结合“健康忠县”建设相关要求,进一步扩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活动内容及覆盖范围,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可持续性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到2012年底,居民对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5%以上,居民平均每天盐摄入量在8克及以下者达70%,居民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在30克及以下者达70%,居民坚持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者达70%,居民每天运动达6000步及以上者害70%。

2、开展示范创建和支持性环境建设,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新创建1个“示范家庭”或“示范社区”或“示范食堂”或“示范餐厅”或“示范家庭”,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条“健康步道”或1个“健康主题公园”或“健康知识一条街”。

3、组织推广成熟的专项技术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成人超重肥胖指南、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等)至少1种;

4、组织推广成熟的专项技术指导方案(减盐、示范食堂、快乐10分钟、无烟环境创建等),有条件的乡镇在创建无烟环境基础上,鼓励积极推广“快乐10分钟”和“减盐”活动。

5、积极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及行动核心信息,每年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至少4次,每次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至少100人。

6、各乡镇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试点工作,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50人。

二、工作内容

(一)在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至少开展1次及以上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2011年重点开展以“减盐”为主题的全县同步活动。

(二)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卫生宣传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与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相结合。

(三)深入开展•忠县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宣传、推广活动。

(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示范餐厅”、“示范家庭”创建活动。

(五)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试点工作。

(六)依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平台,积极推广“快乐10分钟”和“减盐”活动专项技术指导方案。

(六)在各地在建或已建的支持性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形式的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建立长效活动机制。

(七)完成开展行动过程中评价所需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各 乡镇每年提供一次辖区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烹调用油摄入量、居民坚持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比例、每天运动达6000步及以上者的比例等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相关指标信息。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推进“健康忠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各乡镇务必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纳入本地“健康忠县”建设工作的总体经费预算和工作计划之中,加强领导,周密布置,强化落实。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建立健全当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和行动办。

(二)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各乡镇提供经费保障责任,各乡镇政府负责落实行动开展所需经费,确保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顺利推进。同时,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参与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医疗卫生单位确保配备足够人力以保证各项行动工作顺利推进,各级疾控中心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行动组织和执行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加强信息收集与上报。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每季度上报一次本地区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至县疾控中心,并附上相应佐证资料,同时于2011年12月15日及2012年12月15日之前分别完成本辖区行动开展情况工作总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妥善保管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像),积极收集行动开展心得体会及经验交流材料,我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考核中,以加分形式给予鼓励。

四、督导与评估

篇6:么站镇卫生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 日)

同志们:

经省政府同意,今天我们在十堰市召开全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现场推进会。今天的现场会议主要是回顾前期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再强措施,再加力度,对进一步深化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城市创建进行再认识、再动员、再部署。刚才,焦红同志对2011年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十堰市、武汉市、秭归县做了经验交流,讲得都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建设健康湖北的良好机遇

(一)充分肯定成绩,提振工作信心

1、健康湖北全民行动深入推进。鸿忠书记、国生省长高度重视健康湖北全民行动,曾分别指出健康湖北全民行动是省委、省政府就进一步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也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地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抓好工作任务落实,并多次听取了健康湖北全民行动阶段工作汇报、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2011年各地各部门按照《“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分别制定了落实方案和相关活动的子方案,大部分地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省政府及时批准成立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健康湖北”全民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省“健康办”组织制定并下发了各项行动计划子方案,成立了湖北省爱国卫生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及其指导办公室,负责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的技术指导、效果评估。为深入推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大了财政投入,落实经费保障,2011年省财政安排健康湖北全民行动专项资金450万元,各地按照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要求安排了一定的工作经费,推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的实施。

2、卫生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我省卫生创建领域不断延伸,创建内涵不断丰富,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创建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宜昌市、十堰市相继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建卫生城市取得突破性进展,至2011年底,我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个、国家卫生镇(县城)3个、省级卫生城市38个,卫生县城12个,卫生镇50个,卫生区18个,卫生街15个,卫生社区214个,卫生村538个、卫生先进单位1491个。深入、持续、蓬勃开展的创建活动,不仅有效地带动了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水平的提升,并且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热情支持。

3、爱国卫生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的、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我们党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近年来,我省爱国卫生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爱国卫生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并实现从突击型向常态型、短期型向持久型、整洁型向建设型、治标型向治本型转变,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实施《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和《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持续改善,健康促进工作全面展开,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爱国卫生运动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为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我省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总结近年来各地卫生创建活动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宜昌、十堰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经验,以下五点值得坚持和发扬:一是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会有地位;二是只有坚持健康第一、为民创建,才会有作为;三是只有坚持大员上阵、落实责任,落实保障,才能提档升级;四是只有坚持建章立制、长效管理,才能保证创建的生命力;五是只有坚持抓具体、具体抓,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认真分析形势,理清工作思路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卫生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自1989年全国爱卫会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已经命名150个国家卫生城,其中江苏省26个、山东省20个、浙江省17个、广东省13个、河南省12个、四川省6个、江西省3个,我省目前仅有2个,这与湖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位次极不相称,也充分说明我省的卫生创建工作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巨大压力。造成我省卫生城镇创建工作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问题需重点解决:

一是主观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畏难情绪,硬件投入不够,创建积极性不高,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重指标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严重存在。特别是一些地方往往满足于跟自己的过去比,满足于在省内当先进,城市管理标准要求不高,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标准不高,清理不彻底,管理缺乏长效性;

二是长效机制不太健全。一些地方虽然有卫生创建规划和相关工作机制,但基本是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城市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的合力没有真正形成,管理的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机制仍需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亟待进一步健全。

三是政策激励不够有力。卫生创建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影响了创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的城市仅仅把城市环境整治作为迎接检查排名的突击性工作来抓,认识不高,决心不大,行动不力,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是创建水平有待提升。在一些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部位上,与先进省份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值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至今我们尚处于全国落后水平,我们深感愧疚,压力很大。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全省卫生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制定措施,加大力度,把全省卫生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三)牢牢把握机遇,增强担当意识

正确地分析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小平同志说:“我们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我们要抓住建设健康湖北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

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建设健康湖北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胡锦涛总书记于2011年5月日在湖北视察时指出,7月 日,省委、省政府又召开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议,鸿忠书记、国生省长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建设健康湖北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为建设健康湖北提供了新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中央和省委“十二五”规划的灵魂。鸿忠书记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提高人的能力素质上狠下功夫。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其中健康是第一要素,如果不坚持健康第一的观念,就难以转变发展方式,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三是两圈一带、一主两副、一红一绿试验区等三大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健康湖北提供了新机遇。战略就是机遇,实施战略就有政策,实施大战略就有大政策,得大政策者就能深受其惠。同时,建设健康湖北要为实施国家各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大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这种倒逼机制反过来也为健康湖北的建设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只要我们克难奋进,就一定能在建设健康湖北的广阔舞台上干出一番精彩事业。

四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新期待,为建设健康湖北提供了新机遇。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全省常住人口的身体健康水平日渐提高,城乡居民对健康生活、健康素养、健康行为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五是典型品牌效应放大,为健康湖北的建设提供了新机遇。随着宜昌市、十堰市国家卫生城市相继创建成功,近两年宜昌、十堰两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效果明显,且发展后续力强劲,国家卫生城市品牌效应逐渐扩大,促动了黄石、咸宁等地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已经凸显。回顾新成绩,面对新机遇,适应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开创建设健康湖北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建设健康湖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进的共创、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管理的运行体制,努力实现“人人具备健康素养,人人养成健康行为,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人人享有健康服务”。到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到达到76.5岁;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市州为单位,省级卫生城市、县城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力争全省涌现3个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全省健康管理工作整体迈入全国一流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下大力气,全力打造健康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健康湖北全民行动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全省人民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环境,主要任务要有:一是要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各地要以创建国家和省级卫生城市、城镇和卫生社区为突破口,城市在“道路拥堵、垃圾围城、广告杂乱、立面破旧、沿街为市、绿化缺失”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加大背街小巷、农贸集市、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市容顽症的整治力度,切实改善市容乡貌。要切实加强管理,全面、有效控制建筑垃圾、扬尘污染,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强沿街、沿路、交通沿线等各类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整体绿化景观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二是要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各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目标和要求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之中,重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土地连片整治,生活垃圾的处理,引导农民科学处理垃圾,做到集中收集、定点掩埋。有条件的地方对生活垃圾实行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全省每年要完成5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一批农村环境卫生示范村、典型村;三是大力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各地要加强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安全合格率,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加大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食品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督,确保市民食用“放心食品”;四是全面做好改水改厕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加强水厂运营监管,强化农村饮水净化和消毒措施,提高水质合格率。严格按照国家年度改厕任务要求,认真完成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五是积极做好控烟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控烟宣传,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带头控烟,要达到“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要加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积极营造无烟环境。

(二)出硬功夫,全力倡导健康行为

各地各部门在活动中要把健康知识普及作为健康湖北全民行动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全力倡导健康行为:一是要大力开展健康素养66条的宣传活动。推进健康教育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习、进企业、进家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二是要以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三是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各地要通过建设五大健康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渗透力,逐年提升公众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通过开展“健康宝宝”、“健康之星”、“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和“健康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不断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渠道,广泛宣传重大疾病防治知识,及时传递健康信息,倡导行为健康。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四是要加强“12320”健康服务热线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拓展健康咨询服务内容;指导医疗卫生单位建设或成立健康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必要的和身边的健康服务普及行动。五是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各地要积极结合《湖北省全民健身设施计划(2011—2015年)》,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根据各地特色,组织开展以“山、水、农、健”为特色的“一地一品”全民健身活动,营造人人爱运动、人人重健身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城乡社区体育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项目,推动健身活动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引导和培养群众自觉锻炼、主动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六是医疗卫生单位要大力扶持和积极配合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城乡居民主动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

(三)做精文章,全力推进健康服务

各地要继续以深化医改工作为动力,着力抓好健康服务工程。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制度、基本医疗服务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继续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人人享有15分钟卫生服务圈、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人人享有安全食品的目标迈进。

一是全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农村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95%以上行政村都有一所达到标准的卫生室。城市社区切实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实施“人人拥有家庭医生”健康行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以家庭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提供健康服务。各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健康体检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健康体检工作,建立职工健康体检和体质测试登记卡。继续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2012年要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XX万人,乳腺癌检查XX万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

二是继续加强健康指导能力。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12320健康服务热线”管理中心。各地“12320”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武汉市、襄樊市、宜昌市、十堰市、黄石市、荆州市和鄂州市“12320”启动预约挂号服务。全省医疗机构对门诊就诊的慢性病、传染病患者应开具“一病两方”,即用药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5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成立健康服务中心,开通健康咨询热线电话;专家门诊医师和药剂师或执业药师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每年到社区、乡村开展1~2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三是继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认真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针对艾滋病流行特点,切实加强危险行为干预,实施母婴阻断行动。进一步提高结核病发现率,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诊治,减少耐药,确保治疗效果。继续扩大儿童免疫预防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机构建设,保持高水平接种覆盖率。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力争年底实现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一卡通,确保流动儿童及时获得免疫预防服务。建立控制乙肝专项,逐步扩大5―10岁少年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强化15―20岁青少年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消除麻疹和消除疟疾行动。实施以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到2015年实现全省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目标。四是继续做好医疗急救与卫生应急工作。组织对全省范围内县乡级急救站点进行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省县乡级急救站点建设方案,50%的乡镇建立120紧急医疗救援和救治中心,并逐步向村级延伸。继续推进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市州基本完成决策指挥平台的搭建,并形成基本功能。省级传染病疫情、食物和职业中毒、核和辐射、医疗救援四类22支队伍实现正规化管理。建立全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网络,健全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快速调配机制。在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医疗自救互救、灾难自救、中毒自救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演练。支持、鼓励居民家庭自备医疗急救包。

五是继续完善母婴健康服务。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农村地区实施免费婚检,推动婚前医学检查。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服用率达到90%。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婴幼儿免费保健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孕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下,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以县为单位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

(四)下大决心,全力扩大创卫成果

卫生创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创新思路,明确目标,重点要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1、要抓根本,努力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上实现新突破。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增强城市吸引力、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卫生城市的根本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创卫的过程,就是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要改变工作思路,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创建工作始终,教育和引导干部、市民和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注重长远建设,坚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实行全民动员,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公民道德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覆盖到全体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员,着力从人的基本行为习惯抓起,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和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要精心设计载体,开展群众性活动,发动全社会参与,实行全方位推进,实施全过程渗透,对不文明行为实行监督。要逐步树立市民的管理意识、自觉意识和守法意识,使市民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承认并愿意承担保护城市环境的义务,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2、要抓难点,努力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要抓住城市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市民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不强等实际问题。在创卫中,一定要突出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要积极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五级联动”的“大城管”格局,建立发现即处、会议调度、数字管理、考评奖惩等机制,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和讲求实效的要求,确立辖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明确市、区、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整体合力。

3、要抓建设,努力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上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的物质支撑。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否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文明程度息息相关。创建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硬杠子,是必备条件。要从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快市区农贸市场建设,加强城市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提高旧城区的街巷的道路硬底化率,强力整治市容市貌,努力使我市的城市建设档次更高,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各种功难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城市形象特色化。一是要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添臵更新垃圾运输车辆、洒水车辆、清扫车辆和垃圾桶,力争“十二五”期间,省辖市、直管市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县级市城市达到50%以上,县城达到30%以上。新建、改建一批生活垃圾中转站,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建设。二是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针对机动车快速增长而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努力缓解停车难的矛盾,加强停车场、交通标志等设施建设。确保繁华地段建筑和住宅区的原有停车场按设计功能使用,积极推进立体停车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单位停车场要尽量向社会开放。要加强交通管理,确保城市行车有序、停车规范。三是要加强商贸设施建设。坚持疏堵结合、便民利民,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建设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夜市等设施,满足市场供需,方便群众生活。四是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肺”、“绿道”。全面实施创建全国、全省园林城市(县城)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工程”、“老城区增绿工程”、“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和“林荫停车场工程”,抓好城市“拆墙透绿”、“屋顶添绿”、“沿街补绿”和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各类生态小区,大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4、要抓基础,努力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创建卫生城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基层是城市的细胞,只有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创建活动才有生命力,创建任务才能落到实处。一定要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以改善社区环境,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开展卫生、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创建任务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围绕建设健康湖北,把创建卫生城市与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和谐基层创建活动,真正把各社区建成服务便利、秩序安定、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管理先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把卫生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全省各城市都要推广普及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所有省辖市和1/3的县市基本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初步形成责任明确、反应快速、处臵高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和规范城镇居住小区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和改造模式,逐年安排城市综合整治任务,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和社区化管理;研究社区、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抓环境改善的新路子,推动社会小区实施物业化管理。要大力推行环卫、市政园林养护、渣土运输、“牛皮癣”治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对于卫生创建工作,在这里提个硬指标:今年黄石市、咸宁市、荆州等城市务必要申报,咬定目标,积极行动起来,在2012年全力冲刺创国卫工作。

三、注重长效,落实保障,努力开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涉及领域广、覆盖范围大、工作难度大、要求很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这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其他领导要主动配合,重大问题要专题研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深入研究指导,敢于探索创新,勇于攻克难点,主动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强化目标责任,加大督办检查力度,自觉创造良好条件,逐步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爱卫会协调、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二)抓好典型示范。各地在推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和卫生创建工作中,要找准切入点,积极与创先争优活动整合起来;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各类典型,精心培育创卫精品亮点,推出一批卫生创建先进行业、先进单位、示范窗口、示范班组、先进个人;加大典型和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先进典型和品牌的社会影响,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创新工作机制。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卫生创建工作持之以恒,常抓常新。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改进方式,整合资源;创新考评机制,优化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完善考评方式;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实行优胜劣汰;创新监督评议机制,把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群众评议行风、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舆论监督等方式结合起来,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有组织的监督。

(四)发挥整体效应。要把卫生创建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抓好联创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互相促进,为全面推进健康湖北全民行动作出不懈努力。

篇7: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

施方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旨在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逐步改变居民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提倡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提高我校师生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减少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预防和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根据原卫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结合联盟校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支持性环境,营造健康文化氛围,以科学为依据,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结合爱国卫生、全民健身、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行动等活动,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战略目标。

二、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在城关三小联盟校范围内普遍开展“健康一二一”行动(即“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推广技术措施和支持工具,开展各种全体师生参与活动。

2.向目标人群提供控油勺、限盐勺、腰围尺等工具,倡导“健康出行,步行上下班”、“多走楼梯,少乘电梯”、“课间操”等活动,促使教职工少静多动。对合理膳食和科学健身活动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主动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

3.在全校范围内创建一批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点,推进“健康步道”、“健康操场晨练”、“健康知识满校园”、“无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等建设工作。

三、行动策略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确保联盟校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顺利开展,成立城关三小联盟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行动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督导和评价行动工作。邀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校师生定期检查身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护小康”的重要工作,把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明确工作目标,抓好落实各项措施,有效开展工作。

(二)做好组织动员,营造社会环境。各班级每学期开展健康教育课不少于6课时,要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机制,利用大众媒体及网络等传媒的作用,营造、鼓励全民关注、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崇尚健康,参与并支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社会环境。

四、职责分工

(一)校医及时关注学生健康。

(二)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体系。

(三)利用健康教育课、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动员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校园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督导与评估

定期组织人员对教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与表彰和奖励。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作基本内容

一、示范社区

(一)环境建设

1.环境整洁。

2.有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健康教育窗口。

3.有健康教育活动室。

4.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和多种活动设施。

(二)活动开展

1.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膳食设计比赛、健身比赛、健康家庭评选等。

2.每年为每户居民发放1种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

3.每年开展4次以上健康生活方式相

二、示范单位

(一)制度保障

1.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

2.有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激励机制。

3.每年为职工进行1次体检,掌握职工基本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基本情况。

(二)环境设施建设

1.有促进身体活动的场地及设施,或有经费支持职工到公共场所开展健身活动。

2.张贴、发放“健康一二一”宣传材料,展示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工具和食物能量模型。

3.在适宜场所设置健康小贴士,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活动开展

1.开展爬山、体育比赛、运动会等不同形式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

2.每年至少组织1次健康膳食知识竞赛。

3.组建2个以上的健身或运动团队,如乒乓球队、羽毛球队。

4.每年为职工至少开展2次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讲座。

5.为单位职工发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与支持工具(控油壶、限盐罐、BMI尺、腰围尺、计步器等)。

三、示范食堂

(一)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食堂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二)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2.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3.以食堂为主体,适时开展职工营养健康厨艺比赛、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三)食堂环境

1.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营造食堂营养健康氛围;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职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2.食堂内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四)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少量多样;保证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提供并鼓励奶类、豆类、新鲜果蔬消费;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职工选择。

2.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四、示范餐厅

(一)基本条件

参加示范创建的餐厅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且达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级B级以上,有效执行了《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

(二)人员培养及能力要求

1.餐厅努力培养专职或兼职营养配餐人员,负责营养配餐和管理,科学指导餐厅采购、配料和加工,帮助顾客正确选餐。

2.管理员、厨师、服务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合理膳食知识培训。

3.厨师应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三)餐厅环境

1.有膳食宝塔等合理膳食宣传内容的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宣传形式,营造餐厅营养健康氛围。

2.餐桌上有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3.利用桌布、餐具包装等多种途径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

(四)点餐服务

1.餐厅工作人员引导顾客选择低盐少油膳食。

2.菜谱标示菜谱能量,有条件的餐厅可标注各类营养成分,服务人员能主动介绍菜品营养特点,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膳食。把新鲜水果、奶类和饮用水作为餐厅供应的一部分。

3.菜谱中有供不同人数食用的平衡膳食套餐。

五、示范学校

(一)支持政策

1.把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有1名校级领导负责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2.有校领导、骨干教师、校医等参加的学校领导小组。

3.有定期的工作会议及活动记录。

4.学校制定控烟等相关政策。

5.学校制定政策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包括课间操、课外活动)。

6.学校制定师生定期体检制度。

7.学校制定并实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8.学校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政策。

(二)支持环境

1.学校每年有建设和改善物质环境的计划和资金投入。

2.学校提供有利于学习、运动和生活的物质条件,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要求,包括课桌椅高度、黑板、教室采光照明、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厕所清洁卫生、食堂、餐厅、操场等。

3.维护学校环境的安全性,对校园内所有建筑和运动场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在有安全隐患或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有明显警示标志。

4.学校有食堂则须达到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并落实营养促进及减盐相关措施或手段。

5.校园环境优美整洁。

(三)活动开展

1.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

2.学生每年有一次体检;教师至少每两年有一次体检,学校有针对师生主要健康问题安排的医疗保健、知识讲座活动。

3.针对性的进行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小学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90%以上)。

篇8: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精神要求,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行动目标

大力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要求辖区开展行动结合当地情况,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个专项行动。实现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2025年达到25%,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策略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各地区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紧密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区)等建设工作,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活动等平台,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卫生计生部门要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推广健康支持性工具,建设无烟环境,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体育部门要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健康文化,携手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培养运动康复医生、健康指导师等相关人才,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体检有机结合,推进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有机结合,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组织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二)动员社会,激活市场,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激发市场活力,在规范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择优竞争,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针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建设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及践行相关设施,开发和推广健康促进适宜技术和健康支持工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手机APP等信息技术,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服务可及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消费环境,帮助群众体验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和乐趣,提升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百姓获得感,增强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三)多措并举,全民参与,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个人、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体质指数速算尺等健康支持工具,促使群众主动减盐减油减糖,合理膳食。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操(舞)、健步走、太极拳(剑)、骑行、跳绳、踢毽等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深入开展控烟限酒教育,促使群众主动寻求戒烟咨询和服务,减少酒精滥用行为。强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情绪调适能力,保持良好心态。扶持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

(四)科学宣传,广泛教育,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结合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广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优势,以百姓关注、专业准确、通俗易懂的核心信息为主体,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宣教互辅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推进的形式,策划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四、专项行动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组织实施“三减三健”、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专项行动。

(一)“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确定重点人群,减盐、减油、减糖行动以餐饮从业人员、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厨为主,健康口腔行动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健康体重行动以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为主,健康骨骼行动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传播核心信息,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认知,帮助群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倡导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咨询、义诊等活动,引导餐饮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油脂和添加糖使用量的措施,减少含糖饮料供应。配合学校及托幼机构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完善充实健康饮食、口腔卫生保健、健康体重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鼓励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通过开展“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聪明识别添加糖”、“健康牙齿、一生相伴”、“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等社区活动,组织群众知识竞赛、健骨运动等,传授选择健康食品和健康烹任技巧、口腔保健方法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习惯。在职业场所开展健步走、减重比赛等体重控制及骨质疏松预防活动,协助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与服务。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相关核心信息培训,提高社区健康指导能力。

(二)“适量运动”专项行动。

促进体医融合,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指导部门,积极倡导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在街道、乡镇开展健康促进服务试点,建立“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社会“运动处方”专业体系建设,开展家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工作试点,提倡开展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提倡社会各单位将健康指标与工作效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鼓励媒体和社会机构宣传体医融合、科学健身的文化观念,在大众中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三)“控烟限酒”专项行动。

创建无烟环境,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开展无烟卫生计生机构、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等创建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卫生计生系统带头作用。以青少年、女性等为重点,发挥医生、教师、公务员、媒体人员的示范力量,围绕减少烟草烟雾危害、推广科学戒烟方法等主题,开展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送烟=送危害”、“戒烟比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公众养成健康、文明的“无烟”生活方式。推广12320和4008085531戒烟热线咨询,开展戒烟门诊服务,营造“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氛围。倡导成年人理性饮酒,广泛宣传过量饮酒的健康危害,以及对家庭、社会可能造成的酒驾、暴力犯罪等负面影响。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在学校广泛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宣传饮酒对未成年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引导未成年人远离酒精,并向家庭辐射传播酒精危害相关知识。

(四)“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公民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四进”活动。“一进单位”,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二进学校”,广泛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三进医院”,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积极发展多学科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四进基层”,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逐步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站,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综合各方力量,依托各个工作平台,共同制定因地制宜的行动实施方案,做好科学指导、组织实施、信息上报和评估工作。

(二)整合工作资源。

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具体内容与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民健康素养行动等工作统筹规划,有效整合资源,确保行动实效。加强对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积极推动社会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开展活动。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上一篇:常用户外拓展项目介绍下一篇:2024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