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

2024-05-13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精选4篇)

篇1: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

小学教师招考试卷(综 合)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数:

219 更新时间:2010-6-3(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其中语文50分,数学50分)语 文 部 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揠(yà)苗助长 稗(bài)官野史 杞(qǐ)人忧天 骑者善堕(zhuì)B、分道扬镳(biāo)面面相觑(qù)胜券(juàn)在握 高屋建瓴(líng)C、拈(niān)轻怕重 暴殓(tiǎn)天物 匪(fěi)夷所思 繁文缛(rù)节 D、暴露(lù)无遗 俯拾即(jí)是 寡廉鲜(xiǎn)耻 春意盎(àn)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和谐 别出新裁 谈笑风生 B、风彩 扣人心弦 舍身取义 C、遐想 心旷神怡 趾高气扬 D、暑假 呕心沥血 一愁莫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诸如此类的句子,委实不胜枚举。

B、这次政府工作会议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为民办实事等重要工作作了布署。C、你这成天心不在焉的错误,一定要下决心改掉。

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C、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坚持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D、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成为继邓小平同志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之后的一个时代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5、默写。(4分)

(1)白居易在《忆江南》中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句子是: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明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一句诗是:

。(4)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个叠词,奇巧地抒写了诗人心情之悲怆、处境之孤独。

二、阅读(1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6-1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爱,有时是一种错误

(1)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已经六年了,只是今天,略有不同。

(2)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3)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神,奔向学校。

(4)一天很快地在挂念里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已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落下,而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眼。

(5)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6)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

(7)很快的,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的窗台就会如同清晨一样灿烂,而我将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彩霞,每天,每夜。我细心地浇水,呵护,太阳花在满怀的期待里成长。

(8)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转眼临近期末考试,以学习为主的我并没有发现遗忘了什么。

(9)终于考完了,我扔下书包,亲近久违的蓝天,阔别的草地,可心里总有块地方空着,似乎是我忘记了什么。

(10)我开始清理房间,准备度一个快乐的寒假,拉开窗帘的那一刹那,我像是忽然清醒起来,窗台上本该有一片彩霞,我的太阳花!可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枯黄的枝条在花盆里盘旋,有的已经伸出盆外,唯一的一个花蕾垂着凋零的脑袋,显然是不会再开放了。

(11)依旧是秋天,依旧是夕阳西下,那给我灿烂的太阳花,今日却分外凄凉。它安静地伏在窗台上,定格在枯萎的瞬间,世界从此与它不再相关。我有了很深重的负罪感,是因为我的爱,它才来到我家,而又是因为我的疏忽,它才过早地走了。这一切,都是我犯下的错误,不可挽回了。轻轻地把太阳花埋在地里,我走了。身后是去年同它一起开放的同伴,今天它们的绚丽,对我来讲,似乎是批判,我的爱,错了。

(12)转身的瞬间,我想起好多过去的事,好些东西都像太阳花一样可惜,我爱它们,便固执地将它们放进自己的空间,可到了最后,我总是不能很好地继续爱下去,以至于对我来说触手难及,而别人也无法得到。(13)其实很多时候,爱,是一种错误。、文章多处描写了太阳花,分别是草地上灿烂的太阳花;我照料下窗台上 的太阳花;我疏忽后窗台上 的太阳花,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7、文章第(2)段语言很美,请选择一处加以品味。、联系上下文,理解第(4)段加点语词“灼灼”的含义。、第(7)段画线句子写得很有情趣,请你展开想象再续写一个拟人句,要求与前面句子语意连贯,情味和谐。

很快地,我的窗台上也有了一盆太阳花,巨大茂密的叶子托着玲珑的花蕾,隔着玻璃窗,冲着我甜甜地笑。

10、第(11)段“我”反省说:“我的爱,错了。”用自己的话概括,“我”错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楚人怜之 怜:(2)为天下唱 唱:

1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故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复立楚国之社稷 B、扶苏以数谏故 自辩数,乃置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将“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翻译成现代汉语。

14、用原文填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三、作文(20分)

15、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情况下,人们含有某种迫切的欲望和要求。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解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最需要创新人才„„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或见闻,可能有见解或认识。请你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师招考试题

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 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 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小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2)

11、[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 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 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小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3)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2、[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篇2: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

专业基础知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睥睨庇护穷乡僻壤开天辟地 B.赦免慑服拾级而上退避三舍 C.孝悌缔约众矢之的根深蒂固 D.逶迤怡然贻笑大方遗之千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泥淖杯盘狼藉哀声叹气坐收渔人之利 B.喝彩扪参历井水泄不通无所不用其及

C.忖度甘拜下风集思广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部署各行其事相辅相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对方保持克制态度,尽早回到谈判桌上来,以推进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

②这样做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③听到工厂改制的广播后,工人们不一,有的欢喜,有的惊愕„„ A.督促固然反映B.敦促固然反应 C.督促当然反应D.敦促当然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B.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受损。D.你只要设身处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他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珑湖石„„等等都有兴趣。

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太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眼下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消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外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接受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EUK-8和EUK-134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

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是至关重要的。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

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6.下面对“自由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会伤害DNA和细胞膜,从而导致人的衰老。B.阻止自由基的产生的唯一方法,是补充带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的生物。C.人体的自由基,并非清除得越多越好。

D.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

7.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

B.在千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的身体内在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进化得天衣无缝。C.对人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而增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并不能使人长寿。D.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会延缓衰老。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B.实践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使生命延长的两种酶,这给人类寿命的延长以有益的启示,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

C.眼下,科学仍然不能弄清限制食物摄入对我们究竟是增寿还是减寿。

D.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体内有长寿基因存在,所以,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没有多大的必要。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于是信问广武君①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顾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毙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①广武君:李左车,秦末楚汉相争时赵国的谋臣,广武君为其封号。赵成安君不用其计,汉将韩信灭赵,广武君降汉。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众劳卒罢罢:停,歇 B.亦已为禽禽:泛指禽兽之类 C.齐必距境以自强距:距离 D.北首燕路首: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固问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旦日,飧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愿足下勿辞D.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相如每朝时,必称病

1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广武君愿意为韩信出谋划策的一组是()①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②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③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④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⑤愿效愚忠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③⑤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A.广武君被韩信俘虏后,如鱼得水,因为他感到韩信能礼贤下士,便直率地给韩信出谋划策。B.广武君被韩信俘虏后,有屈辱感,但被韩信的诚意所打动,故向韩信献计献策。C.广武君劝韩信用大兵镇压赵兵和燕兵,再向齐国写信,使齐兵胆怯而降。

D.韩信按照广武君的计谋,先攻燕军北方首领,再派人向燕发书一封,燕军闻风而降。

试题由中人教育独家提供,任何网站如需转载,均需得到中国教育在线教师招聘频道和中人教育双方的书面许可,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四、综合知识(2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何若而有功? ②情见势屈,旷日粮竭。

③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15.将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10分)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2)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兵车行》)(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

(4),。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22分)

话说知音 林非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困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踯躅。狂风吹肿了眼睛,暴雨淋湿了衣衫,烈日晒黑了皮肤,黯淡和凄凉的月光又使他迷失了道路,险些儿溺死在奔腾和呼啸的海浪中。那铺天盖地怒吼着的波涛,茫茫无际蔓延着天涯,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霍地使他开启了紧闭的心窍,琴声突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洌而又浩瀚,刚劲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我似乎瞧见他无法遏止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能停歇。既然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工夫,确实就应该永不停顿地奋斗下去,将自己美好和高尚的憧憬始终存留在人们心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16.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4分)

17.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8分)

18.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的传说进行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独 特看法。

B.全文以“神往和渴求知音”为线索,以叙述和描写愈伯牙遇知音和艰苦学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知音难觅但又可求的主题。

C.“我似乎瞧见他,„„滚滚流淌”一句,生动地描写出伯牙学琴成功后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融入了作者学艺的切身体会。

D.最后一段以“获得更多更多的知音”收尾,既与第一段神往和渴求知音的意思相呼应,又进一步阐释了第一段的内容。

E.第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六、句式训练(16分)

2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5分)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答:

22.下面是“感动中国——2003年人物”评委会为巴金写的颁奖词,情感色彩浓郁,思想内涵丰厚,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从下面所给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说对象,仿写一段话。要求:结构基本相同,语言风格一致,运用排比手法。(6分)

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袒露的真诚,扣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在文学和生命中坚守的热情、忧患、良知,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所给人物:屈原杜甫苏轼

23.下面是海滨市和崧山市春节期间的天气预报表,请据此写一段温馨的解说词,简要介绍天气情况(不得出现数字),并为市民出行提出建议。要求:用语亲切、自然,60字左右。(5分)城市名称天气状况温度风力风向空气状况 海滨晴转多云16℃~21℃ 南风2~3级较差 崧山中到大雪-27℃~10℃北风6~8级良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3.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易 4.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5.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教师的()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八、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揭示的一门科学。

2.教育是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和三种。

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的教育理论。

5.美国当代教育家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A“庇”读bì,其余的读pì;C“悌”读tì,其余的读dì;D“遗”读wèi,其余的读yí。2.C 【解析】A“哀”应为“唉”,B“及”应为“极”,D“事”应为“是”。

3.B 【解析】敦促:表示诚恳地催促,适用于外交场合;督促:表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监督催促。当然:应当这样或合于事理、情理;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4.A 【解析】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这里应用“无可厚非”,意思是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空头支票: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5.D 【解析】省略号和“等等”作用相同,应删去一个,B句末诗文中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C“鲜明”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6.B 【解析】文中并没有说是“唯一方法”。

7.C 【解析】 A文章中说的是“很多生物”;B文中说的是“也许”,并没有绝对地说“进化得天衣无缝”;D只是说“可能”,也并没有太绝对说“会延缓衰老”。

8.C 【解析】A文中第二段第四句中只说“可能会延缓衰老”;B文章第四段末句可以得出此说法是不正确的;D人体内并没有长寿基因存在,而“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没有多大的必要”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

三、文言文阅读 9.D 【解析】罢:疲惫;禽:俘获;距:据守。

10.C 【解析】A.“固”分别译为坚决;本来。B.“为”分别译为是;替。D.“朝”分别译为早晨;上朝。11.A 【解析】略。12.B 【解析】略。

四、综合知识

13.①怎么办(样)才能成功呢?

②军情(实情、情况)暴露形势就被动,日子耽搁长了粮食就会吃光。

③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4.(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15.(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16.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琴思。17.①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②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

18.①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②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19.AE 【解析】略。

六、句式训练 21.④①③②⑤ 22.略。

23.春节期间,海滨市天气晴好,习习南风和融融春光将伴您走亲访友、远足郊游,美中不足的是空气质量较差,请做好防护;崧山市将瑞雪飘飘,银装素裹,空气清新,但凛冽的北风和雪天会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请注意防冻和防滑。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部分

七、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略。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需要的定义。3.A 【解析】略。

4.D 【解析】本题考查能力的定义。5.C 【解析】略。

篇3: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

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 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 材料: 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 的要求是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 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 性的事实或情节。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 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书上讲的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第四步,在心中简单描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过的理 论观点或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不少于300字。最后,对你的思路进行文字加工,写出符合逻辑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当然答题能够联系实际,有自己明确的结论性的认识,也是有益的。

从上述过程看,做案例分析是一个有点技术性的工作,需要平时的训练,不能操之 过急,平时在训练时,就应该按照要求做。好在我们不应该对大家一下子要求太高,即 使考试,也不会超出书上所提供的材料的范围。但我们课程总的是要求运用案例学习方 法的,所以大家应明白无论考试如何要求,我们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将学习引向深 入。

附:《现代教育原理》试卷案例分析,实例分析(16分)

要求:1.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 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评分标准:

1.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字以上,酌情给分;

2.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论证、分析薄弱,文字在300字以上,扣5-8分;

3.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3分。

1、小李失学谁之罪

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暑假,小李家因 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 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 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 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小 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 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教育局 找城北小学,城北小学振振有词:《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入学”,实验小学没理由不收。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李还没有学上,这是谁的过错?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答题思路: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多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事情。

2.)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实验小学应接受小李入学,该校

以名额爆满为由拒绝接收是不对的,既然每班已超过60人,已经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难道多收一个孩子就达到极限了?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将其拒之门外,合情但悖理。

3.)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教育局、学校和学生家长坐下来,冷静商量解决的对策。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知晓,孩子的可塑性是极大的,孩子成绩不好,有自身 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将正在接受义务教育 的孩子拒之门外。二是如果商谈解决不了问题,可用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自上而下地予 以解决。当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2.2、某地四名初三女学生,相约服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重度昏迷成植物人,另一名经抢救脱险后休学在家。学生为什么想自杀?原来是在初三期中考试后,学校进行全年级大排队,张榜公布成绩,并又重新调整座位。结果四个孩子被调整到最后一排。这样,孩子们就给父母写了一份遗书,说我们这次考试没考好,我们没脸见你们。他们还给班主任老师也写了一封信,说某某老师,我们自杀不怪你,怪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学,如果领导、校长追究你的话,你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

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从素质教育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这种悲剧对应试教育无奈、无助的消极的反抗,着实令人扼腕、痛心。如果继 续实施应试教育,这不会是最后的一例。

2)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适应社 会的需要和发展。但应试教育异化了人的发展进程,只以分数衡量人、评价学生,当成 绩不理想时,则万念俱灰,这实在有违教育的初衷。

3)教育必须改革,为了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 质教育注重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的孩子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是个体的精神和能力,即使考试不理想,还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的强项,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 的发展。

4)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就在我们黄石地区,几所好的中学依然 在根据考试分数分派坐位,老师理直气壮,家长惟命是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盼来素质 教育的春天?这种状况还恐怕不是湖北省、黄石市的专利,在全国不知多少。可话又说 回来,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只有应试的分数又一定的公平性。

3.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 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 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 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还牺牲了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 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 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读了这一案例,你有什么感触?请从素质教育的重点来分析。

答题思路:

1)读罢此案例,心中唏嘘不止。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用牺牲我们孩子宝贵的童年 和珍贵的创造力资源换来“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值得吗?

2)我们的先人曾放言“人是最可宝贵的”,人所宝贵的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等资源,尤其是孩子,他预示着聪慧、年轻、美好和创造力及发展前景,但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 一”葬送了孩子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资源,是一种超值的付出,无论怎样算计都是不经 济的。

3)救救我们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保 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把他们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还其欢乐、愉快的童年,还其游戏、歌唱、跑跳的童年。

4.)当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开发儿童智力资源的时候,如果只是应试教育――仅仅 记忆力得到运用的话,不如先对资源进行保护。不需要去争徒有虚名的什么“世界第一”。

4.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2/3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

你怎样看待这种认识?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

1)说明人们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认识均有失偏颇,偏颇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方法和与之相配合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行为。

2)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

①素质与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特长是一种或几种技能和能力,而素质是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某个方面的品质或条件。素质教育则是通过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德到全面、和谐、充分、主动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者之间有联系,能够互相促进。但不能一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发展孩子的特长,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素质,有选择地学习特长,这就要注意平素多观察孩子,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发展孩子的特长,否则,不仅无益,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从概念上讲,课堂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他们都应当遵循同样的教育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课外活动都应当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如果课堂教学是应试教育,课外活动搞素质教育,则会混淆视听,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终。目前,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中是普遍现象,教师、家长均是这样认识的,所以,现在孩子们累,就是既要应付应试教育的课业负担,又要承担素质教育的活动负担,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学校、家庭协调压制孩子,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③关于“合格”的认识。这里老师讲的合格,实际是指的考试“合格”,是一个狭窄的概念。作为素质教育的“合格”,是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人格发展上。“合格”加特长,只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

④案例列举的观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时下渴望素质教育的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感性认识,但愿这一过程缩短一点,尽快上升到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我们的孩子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

5.这些孩子真是傻子吗?

今年秋季开学不久,类似学校通知新生家长为孩子做“智育测验”的事件时有发生。家住老西门附近的一位刘姓家长反映:她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并有外祖父母领管,因为女儿未经过托儿所和幼儿园,刚进校后,对学校生活感到既新鲜有陌生,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好奇感,加上女儿生性文静,不喜欢和同学说话和玩,班主任老师见她整日闷声不响,就对家长说:“我看你女儿脑子不灵活,有些傻,你最好带她去做一次测试。” 这些孩子傻吗?请用人的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理论分析。P176-

答题要点:

1)为人师者,下此结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2)人的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案例中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比较内向,加上环境不熟悉,教师如果仅凭孩子“整日闷声不响”,就断定孩子傻,完全不科学。

3)通过“智力测验”并不能完全断定一个人的智慧,还需要一定的医学鉴定。作为教师或学校,想以此判断孩子的优劣,是不科学的,毕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是呈正向分布的,智障儿童和天才儿童都是极少数,多数人是正常状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6.人的智慧80%决定于训练,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答题思路:

1)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过于夸大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的作用不可否认,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对于某些有 特殊的素质的人的发展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天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过于夸大。

3)人的发展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后天的教育,在人的发展

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类科学家对“狼孩”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明。

4)这种错误的认识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

7.一位教师对学生插话的处理

上午第二节课,我正在讲《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关于柔石“颇有点迂”这句话时,刚

提到那个“迂”字,课代表就站起来问:“老师,这个“迂”是什么意思?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我觉得正好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让学生争论一下。A说“字典上说得“迂”就是“迂腐”,是指人的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显然,柔石的思想有点落后。”B说:“我不同意,柔石是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怎么能说他落后呢?”C说,“我觉得“迂” 只是他的性格,不是他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生活态度,作者写他的“迂”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D插话道:“而是赞扬他,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E说:“我想,我们要扩大点眼界来看柔石的“迂”,联系方孝孺的被杀,不难想到柔石的硬气和忠诚。后来写他和作者一起走路时,吃力地“简直是扶住我”怕作者被汽车或电车撞死,这不是有点“迂”吗?他实在太善良,对朋友也实在忠诚,反而让人觉得他“迂”得可爱。”(笑声)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如同掀起一阵旋风,每个人都被卷入了。我看到同学们充满热望得眼光和专注得神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作了小结……在习兴奋、愉悦得气氛中,下课铃响了。

一位教师对学生好奇心的处理,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以后,再有什么问题也不敢问了。

阅读了上述两个案例,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的想法。

答题思路:

1)这两个案例是两种教学方法、两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对照。

2)第一个案例中的教师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思路适时地将学生的学习引入纵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教师给予点评。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很灵活,有引导,有讨论,有小结,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采取了探究式、质疑式、探讨式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完美结合,相信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同上个案例中的教师完全不同,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完全按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许学生参与,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原则,不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急需改革。

8.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75.6%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在灌输-接受的水平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还是听讲-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学习体验是衡量教学方式优劣的“试金石”。35.8%的小学生、28.2%的中学生反映课堂上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38.8%的小学生、7.9%的中学生反映接受上课经常是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如果再加上“有时”、“偶尔”,则比例分别高达88.1%、89.9%、94.4%、70.5%。

从以上调查来看,你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革?如何改革?

答题思路:

1)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改革,而且是急需改革。

2)改革的方式,我认为:

第一,当务之急的改革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如果思想观念不改革,无论再谈什么,都是酒瓶装新酒,无补于事。急需改革的观念有:平等的学生观、互动教学观、自主性学习观、探究式学习观等。

第二,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体验相结合。

第四,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媒体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第五,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改革,改过去我说你做为引导、启发,提供学习支持。

9.优点单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人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它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些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得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一位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它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中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让我们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答题思路:

1)海伦是一位聪明、智慧而又有爱心的老师,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是教育的独创。

2)海伦老师的方法符合心理指导的原则。是以全体学生(包括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对象,关注他们的现在与未来发展,若干年后的事实说明海伦的教育达到目的。

3.3)海伦老师是从人格发展方面对学生进行认知启发和调控的,让学生们通过“优点单”,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己,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改变了 他们的人生,提高了学习与生活的质量。

10.“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它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本不想当差生,也 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地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 说不清楚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 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心想这回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 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 翻不了身了吗?

阅读了上述案例,谈谈你的体会,请着重于心理指导方面。

要点:

1)读罢这则自述,我感到一阵心酸。学生尤其时差生,其进步是何其艰难。成绩 不好,当然抬不起头,可发奋取得了好成绩,依然不能改变老师的固有看法。我们的师生关系的确需要清理。教师的观念转变很重要。

2)从上述自述看,问题不在学生,而是在教师,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学生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理应得到老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然而得到却是羞辱。当学生发奋获取好成绩时,理应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然而得到的是教师的怀疑,这严重的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原则。首先,教师要反省自己的学生观和教育方法。

2)该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指导。主要是在学习方面,教师应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其在学习上获得动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克服障碍,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是在人格方面,应和教师沟通,争取老师的理解,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信心。

11.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关于爱子亚瑟的一段祈祷词:

主啊,教导我儿子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在诚实的失 败中毫不气馁,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教导我儿子笃实力行而不从事空想:使他认识你――同时也认识自己,这才是一切知识的开端。我祈求你,不要将他引上逸乐之途,而将他置于困难及挑战的磨练与刺激之下。使他学着在风暴中站立起来,而又由此学着同情那些跌到的人。求你让他又一颗纯洁的心,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在学习指挥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制;在迈向未来之时,而不遗忘过去。

主啊,在他有了这些美德之后,我还要祈求付与他幽默感,以免他过分严肃;赐给他谦虚,才能使他永远地记着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温和。

然后,作为父亲的我,才敢轻声地说,我总算这辈子没白活。

阿门!

请从这段祈祷词中总结心理健康的一些要点。

答题思路:

1)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目前在教育学界、心理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据统计,大约有十类七十五条之多。比较概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内容预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补充内容)

2)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将军对儿子的发展寄予的厚望。和我们中国的父母不同,我们重视的只是孩子的智力,表现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只要学习好,就认为什么都好,“一俊遮百丑”,掩饰了人的更重要的一面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而将军重视的是孩子的人格发展,希望孩子有能力,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健全。对照上述心理健康的内容,可以看到将军希望儿子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4.3)这个案例发人深省,应引起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12.旷课去网吧,9天不回家

王小奇是重庆渝北区某中学初一学生,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迷上了网络游戏。今年五月2日,王小奇第五次离家出走,父母亲朋四处寻找,直到5月10日,才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已经神经恍惚的他。5月19日,王小奇再次离家出走,3天后还是在另一家网吧找到他。从此以后,王小奇被无奈的父母关在了家里,其父母也在家里陪他自学。

王小奇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喜欢玩一种名叫“传奇”网络武侠游戏。他不无得意地说“我已经打到20多段,算高手了”。他每次离家不归,都是因为在网吧着了迷,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父母、学校都忘到九霄云外。在网吧,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肚子太饿,就喝水充饥,困了,就睡在椅子上,没钱了。看别人打游戏也是整天整夜。据王小奇的班主任陈老师介绍,王小奇以前成绩还不错,但由于沉溺于游戏,成绩很快直线下降。陈老师说,她平常苦口婆心给学生讲很多道理和案例,但班上旷课到网吧去玩的学生还是很多,离家出走的夜不止王小奇一个。“我们在学校能管住学生,但管不住网吧。“陈老师夜显得

很激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18岁以下的网民占我国上网人数的15.1%。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23%,是所有职业中比例最高的群体。去年12月27日晚,广西河池市十多位人大代表对全市61家网吧暗访后统计,进入网吧的未成年人

占网吧总人数的57.3%。

阅读上述案例,请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种教育力量如何整合,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本案例反映的情况是一个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从大的方面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个体的发展。

2)本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三种力量结合的重要性。

3)本案例应着重从社会教育的角度阐述,作为政府应采取强硬的措施,以减少上述现象,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作为经营者,应自觉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合法经营,关注自己的良知,关注未成年人的活动范围,尽量不与之相悖。社会应开展多种有益的教育活动方式,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吸引学生参加,为其成长创造条件。

4)家庭教育应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的学习、人格同步成长。

13.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内容方面学校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一般用分数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家长,但是孩子在品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向家长反馈的很少。35.5%的家长认为学校很少有这方面的反馈,26.1%的家长认为这方面的反馈不如学习成绩反馈多。但18.2%的家长认为,教师很少说孩子的优点。而从学生的调查结果看,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只有1/4多一点的小学生认为他们的老师一般看他的优点多,中学生比例更低,只有1/10多一点;在班级中,不受教师喜欢的学生大有人在。

对上述调查的结果,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题思路:

1)从对学生的评价看,应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成绩,而且要综

合评价学生的品德、能力、人格等。

2)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只看成绩,搞“一俊遮百丑”,有的时候,仅仅成绩好,并不代表其它的素质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应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关注全面。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育中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协调配合,不可把家庭变成“付学校”,二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都是不一样的。这一

点尤其引起重视。

4)可以参考前面的“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和上述案例。

14.这孩子该不该退学

时间:2001年4月25日

致电人:李女士夫妇

事由:学校以孩子不是一般的淘气,帮助无数次,但均无效果,并危及其他同学为借口责令我们孩子必须退学,尽管我们夫妻俩多次请求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我们认为,孩子表现不好与学校教育有关,不应该让孩子意退了之,毕竟孩子只有13岁,才上初一。

5.请从依法施教的理念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孩子不应退学,因为,他只上初一,还处于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责令孩子退

学是不明智的违法行为。

2)所违法令有:国际上的,1989年11月20日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学校应无条件让该学生复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教育学生,使之有所长进。

4)学校、家庭应密切配合,帮助孩子从各方面有所进步。

15.批评、惩罚与爱心

据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01年7-9月的调查:78.5%的教师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与此同时,50.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并有38.6%的教师认为“教师经常批评、惩罚学生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虽然反映教师经常发脾气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比例分别只有7.3%和9.8%,但是反映教师不发脾气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比例也只有20.6%和13.4%,也就是说有79.4%的小学生和86.6%的中学生认为教师在他们面前发脾气,只是“经常”、“有时”、“偶尔”之间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以上调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触?请用当代学生观的理念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

1)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处于冲突之中,他们主张“教师为了教育孩子应做孩子的知心人。”,但实际是“存在着教师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且这样非理性的做法是“出于对学生负责和对学生有爱心。”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型学生观的历程

将是长期的、痛苦的。

2)教师们应意识到批评、惩罚≠爱心。爱心的表现是前面说讲的海伦老师的“优点单”、麦克阿瑟将军的祈祷词,爱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而惩罚会导致不良人格和个性的发展,等他们成人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3)学生对此是不满意的,只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正是教

师改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应树立的当代学生观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

16.美国初一学生的一节数学课。教师的教学步骤是: 1.写出三组例题: 3×3 =(9)8×8 =(64)11×11 =(121)2×4 =(8)7×9 =(63)10×12 =(120)(以上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如果 25×25 = 625 那么 24×26 = ?(624)

3.你发现了什么,举例说明。

4.用语言表述你的发现。

5.用数字符号表示。n 2 =(n—1)×(n + 1)+ 1

6.学生自己证明。

用有关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说明本案例中教师教学的特点,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结

合自己的教学你有何想法?

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把教学目标简单地放在解题和运算上,而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

讨论。

2.这个问题通过教师的例题和教学步骤进行引导,“由学生自己发现应得的结论3.本案例

注意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分析中应依据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

6.17.一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一位女生写的是“齐心协力”,老师判错,因为答案是“同心协力”。还有一条是“刻画描摹的非常逼真”,这位女生填了“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因为答案

是“惟妙惟肖”。

你是如何认识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你对学生评价的理解和建议。(要有自己的分析、说明,不少于300字)

答题要点:

1.依据现代评价观,在此案例中不应该只认定单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因此教师的做法是

不对的。

2.依据现代评价观分析此案例,说明教师做法为什么不对。

3.说明现代教育评价观的主要观点。

18.美国一中学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在教室的屏幕上放映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2.人们在干什么?3.他们为什么这样?4.你认为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5.大萧条时银行倒闭可能对国家有什么影响?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一些历史知识,使大家了解当时上千家银行倒闭,以及由此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到银行的去款人,并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问:1.你们在这干什么?2.你认为能从银行提出款吗?3.如果提不出来,你将怎么办?4.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采取的措施

7.请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题要点:

1.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2.本案例不是以被动的教师讲授为中心,而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所学习的“历史环境”之中,亲身感受和体验。

3.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 进行富有刺激性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互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会、思考,建构起自己关于经济崩溃的知识结构。

4.本案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⑴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启发式教学。

⑵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地能力。这是教学方法地指导思想。

⑶从实例来看,老师只是就课本内容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答,只是回答的一个已知的事实,并没有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故称不上启发式教学。

20.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要点:

⑴这是一个令人痛心、遗憾的场景,这位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义务。

⑶从这位教师的行为看,表面上是对学生成绩不好的处罚,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灵的摧残,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仅没有达到教育的目,而且对孩子的终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是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任意伤害学生,使学生怕;二是对教师的行为不耻,造成厌学,对老师恨。

像这位教师这样的行为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少,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十分重要。

21.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的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⑴我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

⑵该校领导对两个问题没弄清楚,一是对素质教育不理解。素质教育一般来说包括六大方面,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这位校长对此毫无了解,可想该校怎么开展素质教育的。二是这位校长把课外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概念搞混淆了,二者是有区别的。

22.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

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⑴说明遗传的因数是不容忽视的。代代相传的生物质体――音乐感觉的灵敏度、知觉的广度和良好的音乐思维等,为这个家族音乐家辈出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⑵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为音乐家的成长提供了温床。可以想见家族的音乐氛围、文化熏陶

对后辈的影响,才使的后代人才辈出。

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5..[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 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 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 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2、[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2、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

5、当代教师荣辱观“八荣八耻”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3.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⑴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认识不对。

⑵教师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因为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为教师提供了必备的教育理论素养,如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能自觉地以教育规律指导自己的工作。

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既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又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能视之为与己无关的事情。

24.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报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教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些教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律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在教室里罚站很久。

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如何?应如何正确对待?

答题要点:

⑴我认为这几种做法均不妥。

⑵理由是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其行为即使有某些不当之处,也是可以谅解的,而不是教师借以处罚学生的借口。案例中的几种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伤害了孩子,是对孩子的变相惩罚。

⑶我认为较平和的做法是,教师在不中止教学的情况下,目示孩子到坐位上,使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可以了解情况后再做思想工作,或者请家长配合。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只能期待,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

25.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可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

要点:

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反思。长期以来,狭隘的教育教学导致了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没有思维能力。美国曾有这么一则案例。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说:天鹅的形状象2。孩子回家告诉了母亲。这位母亲向州法院起 诉了该幼儿园,诉由就是这种教法限制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如果老师没有说天鹅的形状象“2”,我的孩子可以把天鹅想象成别的什么。结果是这位母亲胜诉。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孩子“怎么想”。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只能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况下得到充分发展。在我国目前教育状况下,教师和家长要考虑的恐怕是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潜能,切莫随意“开发”孩子的智力,在你没找着好的办法前。

26.“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要点:

(1)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臣属关系,教师有与“天地君亲”并立的地位。常听许多家长讲(教师也是这样认为):老师的话是圣旨。在这种关系下,教师对学生前途有着类似于“生杀予夺”的权利,学生对教师只有“敬”“畏”,即使心里不服,也不敢逾越。所以问卷中才有如此反映。

(2)新时期师生关系理应有转变,关键是改变传统的“师尊”而为“互尊”,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意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教学中应平等对话交往。至于能否成为朋友关系,要看双方的情感需要和培养,当然,那种关系是一种境界,真的达到非平常力所能为。

27.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

要点:

(1)这位教师的做法好高明。

(2)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模范地遵守了教师应有地职业道德,表现了对学生地真心热爱,更重要地是他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了学生地自尊心,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其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

(3)这位教师具有新型的学生观,和学生是真心朋友。

28.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出差途中,恰巧与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夏令营同在一个硬卧车厢。在十几个小时的旅行中发现,这批小学生不仅有的带着真皮旅行包和高档生活用品,而且许多孩子不吃团里发放的方便食品,大量购买饮料、食物、纪念品,甚至三俩结群走七八节车厢到餐车吃“小炒”,十元一盘的果盘更是供不应求……

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消费现象?请从劳动教育或三结合教育方面进行分析。

要点: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问题,回答的方法很多:

其一:如果这是一群独生子女,其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属于不正常的消费行为,何况是在旅行途中,干吗非得让孩子过那种苦日子呢?这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

其二:中国教育现状就是这样,社区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严,严在智力培养上,其余不管;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对孩子的严要求主要表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除此外,什么都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

其三:解决的办法是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管在平时,教在小事,注意养成教育。

29.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⑴这位家长望子成龙心太切,违背了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五岁的孩子,尚处在幼儿期,玩和游戏应该是孩子的主要工作。但这个可怜的孩子已经被迫学习各种特长了,其生理和心理都不堪重负,正常的需要受到压抑,久而久之,终于导致家长最不愿看到的现象。

⑵这个孩子因为从小压力过大,以致性格扭曲,产生了厌学、拒学现象,应引起家长的反思;教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违背规律,是没有好的结果的。

⑶家长可以试着变换方法: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带孩子出去玩,注意不是学什么一技之长,开阔视野,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待孩子性格、天性恢复后,再因势利导循诱之。

30.“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派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事例,分析“派名榜”带来了什么?(分析文章必须在300字以上)

要点:

1)排名榜的起因:任何教育现象都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和反映。排名榜是现实存在的教育现象,自有其滋生的温床。它是我国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表征,是我国教育体制的表征,是应试教育的本质表现。

2)排名榜的实质:排名榜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视分数为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生成长的过程及其其它素质的培养和表现,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十分偏激、片面的教育现象。但要完全改变则需要时间。

3)排名榜的后果: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案例中就是这样的情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排名榜刺激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只会考试,而不重视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一名狭隘、投机的人。不利于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妨害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最终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4)改革的方法:推行素质教育,建立全面、公正、合理的有激励的教育评价体系。

3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小博士”工程,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子工程”,确定的专题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国宝大熊猫”,“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如四

(二)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

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小博士”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经过,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并当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请根据上面的案例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新课程改革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要点:

上面案例可以看出,新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小博士工程中,学生要完成课题采用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等。

(2)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通过探究获得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做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3)在课题研究中,有些同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带动、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4)在上面的学习方式中包含着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定课题、自己制定课题完成的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进度、研究方式等,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元认知学习能力。

(5)上述课题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32.“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的作用。你赞成这个说法吗?请就环境与人的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

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及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发展着的,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环境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孟子家居墓地时,他学到的是丧葬礼仪;身居闹市,他学的是买卖;而在学校附近,他则开始潜心于学问。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成长。因此作为学生通常所处三种环境: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起优化环境的责任,肩负起教育的功能,给学生一方净土。作为学校,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作为家庭,应给学生一个民主和睦、相互之间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使其能够辨别是非,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孟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耳濡目染,通过好奇、模仿从环境的影响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与左右。作为家长或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作用教育影响学生,并利用环境创造机会启发教育学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没有孟母“断杼教子”使其幡然悔悟,及以后的发愤笃智、朝夕勤学,也不会有后来的圣人、大儒。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变“我要你学”为学生自己想学、自己乐学,才能最终成才。

33.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答题思路: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34.新校长说: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不能成为过眼烟云,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像工人那样量化记酬、也不能像农民那样个体承包,要克服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弊端,就必须把教师的功绩记录在案,业务档案具有权威性,可以为今后教师晋升、提工资、奖励提供详实客观的依据,也是学校的财富。业务档案只记功不记过。建立业务档案后,出现了教师自发向上,大家比贡献的局面,老教师焕发了青春;想改行的年轻教师当年就发表多篇论文。

试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分析、论述以上管理方法之所以产生这样效果的原因。

答题思路:

1.建立业务档案,说明校长重视教师的工作成就,以教师的工作实效对教师进行评价。

2.建立业务档案,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工作本身,增加责任感。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自我实现的途径。

4.双因素理论中更多地着眼于满足激励因素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包括工作本身、工作成就。

5.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人的成就需要非常重视,他认为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

35.某校校长管理教师分三种情况: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来的教师,他每月交代一次任务,并告诉他们怎样去具体完成。对中年教师,他很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教学工作上喜欢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老教师,除关心他们的身体外,对日常教学工作,校长一概不问。

你赞成这位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试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这位校长的做法是可以肯定的。

2.点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青年教师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命令式”布置任务,教给方法。中年教师已进入比较成熟阶段,校长对他们采取的是“参与式”,经常听取他们意见。老教师已进入很成熟阶段,校长采取的是“授权式”。

36.一所学校领导决定用展览教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出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两位年轻教师的教案,条理分明、语言漂亮,可称一流,但教学效果不好;两位老教师教案简单、间用符号、不合规范,但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另有一位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份“板书设计”和一份“双基归类表”,而他讲课时用这两份“自行设计”的板书和图表,再加上教学参考书,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上情况使校长遇到了难题。

试以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论述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1.领导对于不同的教师,要求和管理的措施也应不同。

2.对待教案的要求也应不一致。对待新教师应要求比较详细、具体,而对于老教师就应大胆放手,更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37.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分析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

管理上的建议: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38.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 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

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

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39.冯阳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冯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冯老师。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冯老师的要求是正当的,校长应给予一定的权力,可以考虑让他担任实习小组的副组长等职务。

2.这里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并用其所长,重在使用。注意责、权、利的结合。

3.案例中的冯老师是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的老师,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授予一定的权力,这样既利于工作的完成,更利于教师的成长。

40.例1:下午4点A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即将开始,与会者面前摆着笔记本,两个座位空者。差一分四点,张校长进来说:“现在开会了,大家都很忙。这是会议议程,每人取一张。大家都知道,教委将在本市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我打算争取试点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已看过教委的文件,以及我为本校拟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这时门开了,迟到者小心翼翼进来,关上门,座到空位上。校长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对于我所拟订的改造试点计划表,以及对你们年级和教研室的要求,有什么困难吗?”

会议如此继续下去……。

例2.B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将在5分钟后开始。王校长在室内一角,正热心地与位教研室主任交谈。四点零三分,校长看了一下室内说:“我们再等宋老师一会儿,我知道他对这个议题很有兴趣。”四点零八分,王校长建议会议开始。大家随便围成一个圆圈坐着。王校长说:“我希望了解各位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否试点,有什么意见。”大多数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大家都同意学校试点,并提了改革试点的建议。王校长正要说话,宋老师进来说:“抱歉,迟到了。我与家长谈话,多用了一些时间。”“没关系。倒杯茶,拉把椅子来坐,我们告诉你刚才谈了些什么”校长说。宋老师坐好了,会议开始讨论校长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拟订学校的改革计划”。

试描述这两个学校校长采取的不同领导方式?两位校长领导方式有哪些主要差异?你认为那一种领导方式较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B中学的方式较好。A中学张校长是采取任务型的领导方式;B中学王校长是采取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

从本例来看A与B两校的校长在召开会议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同:对成员的态度及与成员相处的关系不同;决策与采取决定的方式不同;会议召开的方式及时间要求也不相同。B校王校长的领导行为方式要优于A校张校长。

学校是非生产部门、人际取向的领导应优于生产(或任务)取向的领导。

41.某校新来了一位安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形成极大的反差。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人说了算。而安校长到校后就和四位副校长开会。他说:论教学,我不如老赵;论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我不如老孙。今后你们要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大家研究。这时,大家面面向看,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之后,三个月后,安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改革措施,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校长受到教师的尊敬的好评。

试用领导风格理论分析、论述安校长为什么“安乐”而有成绩。

参考答案:

1.简要说明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的表现。

2.本案例中的安校长属民主型领导作风。

3.安校长能够看到几位副校长的优势、特点,采取的是支持型和集体讨论决策的民主方式。42.学校辞退“末位教师”合法吗?

李某某是某乡镇中心小学教师。1998年以来,学校实行人事制度改革,自行制定了“末位淘汰”制,规定教职工考核等级为C级者将被辞退,年终各部门考评结果位列5%末位者将被淘汰。2002年学年度教职工的业绩考核,先由全体教职工评分,再由考核领导小组评分,最后进行综合排名,李某某排名末位。学校根据其制定的“末位淘汰”制的规定,于2003年9月9日书面通知李,因李的年度考核分数居于末位并被评定为不称职,限其一周内到校办理辞退手续,逾期将做自动离职处理。李不服这一决定,想到法院讨个说法。分析:请根据教育法中对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分析该校是否有权利辞退位居“末位”的教师?

参考答案:

学校的辞退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法律效力。

辞退是指学校因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主动解除其与教师之间劳动关系的行为。辞退就是用人单位以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依法(依约)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它等于解聘,即解除聘用合同。那种认为“解聘与辞退是不同概念”的观点,是反映计划体制的落后观点。根据《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教师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学校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教师本人。

“末位淘汰”制,是指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予以淘汰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原本无可非议。但在实践中,由于该制度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各方认同的“末位”标准,因而其随意性、片面性较大,人为因素较多。因此,在签定合同时,如果学校和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采取“末位淘汰”制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中做了明确约定,则学校可以根据工作业绩的结果辞退处于“末位”的教师。否则,如果合同没有事先对“末位淘汰制”作出明确的约定,而教师已经切实履行了合同,没有违约,学校单方依照自行制定的“末位淘汰”制辞退教师,则构成违约。在当前“末位淘汰”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还是应依照法律的规定解决问题。前述案例中,学校和教师李某某并没有事先对“末位淘汰制”作出明确约定,学校仅凭单方制定的“末位淘汰制”辞退教师,明显构成了是违约。并且,学校未履行《劳动法》规定的提前30日通知教师李某某本人的法定义务,在程序上亦不合法。因此,学校的辞退决定是无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有权聘用教师和其他职工,对教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但也有依法维护受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义务。因此,学校辞退“末位教师”没有法律依据。

43、点到为止

陶行知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题中少写了一个标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添上这个标点,来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孩子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标点上重重地画上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

多少年过去了,那女孩已经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分析:请分析陶先生的批评艺术。

参考答案:

看来,陶先生“点到为止”不仅没有妨碍孩子改错,反而促进了孩子更好地做人。试想,假如陶先生当面指出真相,结果怎样?不是女孩被迫认错,就是她一时抹不过情面,死活不认。但无论哪种结局,学生的自尊心都将受到伤害,更谈不上对那位女生有什么教育作用了。

说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每位老师都明白它的意义。从理性上讲,都清楚该怎么做。但孩子就是孩子,总有气得你发疯的时候。盛怒之下,能点到为止,才是我们每位教师修炼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有着最基本的“自尊”“自律”“自省”的意识和能力,适合他们的决不是终日担心的“严防死守”,呵斥鞭打的强行入轨,而是尊重和信任,豁达和感化。教师要有雅量,能宽容,会“糊涂”,要给学生留一片思想和言行的自由天地。在教育中,宽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素质。校长把批改试卷看成师生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尽量地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点到为止”不仅没有妨碍学生改错,反而促进了她更好地做人。道是无情却有情,让冷冰冰的分数多一点人情味。没有宽容,就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就没有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创造科学的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看,宽容有一种精神动力。宽容能使教师抑制“教师中心意识”,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宽容让教师敞开心扉,走进学生心灵。宽容能使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全体学生。一句话,宽容可以满足学生正当需求,融洽师生关系。让我们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教师要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44、再也不“减负”了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武汉市某小学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表示今后将“痛改前非”,再也不“减负”了。这位老师之所以道歉,是因为她所带的班在期末统考中,班级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倒数第二。而这一切都是“减负”惹的祸。这位30多岁的女老师过去带的班,学生各科成绩都排在年级前列。从上学期开始,她按照上级规定的“减负”要求,减少了学生的课外作业。可 “减负”之后班级成绩下滑。

分析:从该案例中,你看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怎样“减负”才不违背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

参考答案:

这几年,真正“减负”的学校和老师,最后没有一个不是灰溜溜的。

一些地方的教委(教育局)下发了减轻学生负担、禁止补课的通知后,一些学校取消了高

一、高二学生的晚自习和周末补课。可是这一举动首先遭到了大部分家长的抵制,他们纷纷到学校要求恢复学生的晚自习和周末补课,甚至到上级有关部门告状。在巨大的压力下,“减负”只能流产。“减负”喊了好几年了,可是雷声大雨点小,减来减去,山还是那座山。

其实,不解决根本问题,“减负”就只能是隔靴搔痒。如果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如果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没变,如果社会对人才的认知标准没变,率先“减负”的学校和率先“减负”的老师必然会受到伤害,必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们认为:

(1)“减负”的关键,核心问题应该是: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命体验的过程、愉悦的过程;让 学生有自主支配的时间。

(2)减负的根本是改变课程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愉悦的感觉。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做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创新。为此,需要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3)减负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家长,因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没全面了解,以为时间花多了,就有价值。所以目前,“减负”不仅仅是教育系统问题,应该是系统工程,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作为家长也应承担本应该承担的事情。

45、过去人们一向认为智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后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法国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首先选择了65名4-6岁有代表性的领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均出生在虐待孩子或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家庭,在被领养之前,智商全部在80分以下。通过对这些儿童5-10年的跟踪观察,科学家们发现,他们的智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时空概念比领养前有了明显进步,其中被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领养的孩子智商平均提高了19分,其他孩子平均提高了8分。研究人员同时证实,领养家庭对孩子感情投入的多少和其智商提高正成比。

分析:请从上面的案例,谈谈你认为遗传、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前提。

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发育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条件认知将失去发展的自然前提。但无论多么优良的遗传因素都只提供了认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许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没有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人的遗传特质便不会得到正常的发展。对人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社会环境,尤其是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46、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课《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尚文玮老师在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分析:请就该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如何叫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答案:

1、学习观念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学习成功的标志和相关因素是什么。

2、学习动机的指导,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毅力,用脑卫生等非智能力因素 的指导。

3、学习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方法的指导。

4、学习能力的指导。

5、各学科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指导。

6、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业习的学习方式,更亟需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47、一位语文教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这一课。他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的窗外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吸引,呼啦离开各自的座位,趴在临街的窗台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不停地边议论。这位教师没有把小学生制止住,让他们回到各自座位上,认真学《小山羊》这一课。而是把“消防车”作为一种绝好的课程资源来加以利用,因势利导,让小同学们围绕着“消防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课。

请分析,该教师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参考答案:

我觉得教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次老师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而是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尝试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8、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正值中秋节前一天,我就地取材,向学生讲述: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全家人喜欢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今年的中秋,小明家只买了2块月饼,怎样分才能使爷爷、爸爸、妈妈和小明吃的同样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致顿时提到了沸点上,教室里洋溢着浓烈的学习气氛。

分析:请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这次老师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而是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尝试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9、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调研组对海淀区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个学段的一年级课改实验启动后教师实施新教材的困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以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长。调查结果如下图,请就其中反映的问题,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之进行分析。(图略)

参考答案:

⑴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付诸实施,势必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进行巨大的转变。然而,任何一种变革要改变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习以为常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⑵由于课改工作的艰巨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中,老师们还是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实的困难和指导力量的不足构成的矛盾,制约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

⑶这些教研组长们在思想观念、认识态度、教材理解、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感到困难,正说明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50、不写作业的孩子(期末复习指导38页)

参考答案:

辅导方法是:

第一,个别面谈。常与丁某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丁某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不懂就不会写了。碍于自尊,他又不愿接受同学的帮助。

第二,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丁某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②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丁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③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第三,与丁某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①要求丁某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②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丁某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丁某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丁某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④巩固期。要求丁某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第四,创造良好的环境。指导丁某与同学交往的技巧,并安排丁某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们的友谊。

第五,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①当丁某能坚持来校上课,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既然能做到坚持来校上课,相信他在课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当丁某在课堂上能较认真地听课时,适当提问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并给予鼓励,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

51、教育成功的突破点何在?

明初有个阿留,在宫廷画家周位家里做童仆。阿留傻得不成样子,但却在周家捧了一辈子的铁饭碗。倒不是周家有心行善,实在是阿留在周家能用其所长。

说到阿留的傻,让他拿把扫帚扫地,扫一天也扫不干净一间房。木床断了条脚,让他到园里砍根树杈给换上,他会在园里转了一整天,空手而归,还伸着两个手指比划说:“园里的树杈都往上长,没有往下的。”可是有一天,主子画画要调磨色墨,打趣阿留说:这个你能干吗?阿留答道:这有什么难的。不料,阿留干起这个来,深浅浓淡,十分恰当,像个老到的行家,而且每次都干得一样出色。阿留从此成了主子离不开的助手。

分析:从阿留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谈谈教育成功的突破点何在。

参考答案:

从阿留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每个人都必定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就是人身上的闪光之处,也是教育成功的突破点。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 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不能对学生的某些短处而耿耿于怀,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如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只有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他那含有道德价值的需要、要求和兴趣,揭开他身上的一切优点,弄清他最强的才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 应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每个学生都能熠熠闪光。“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这句话,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将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52、人人都是优秀学生

一个从中国内地移民来美国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掩面哭泣。她很感动: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写没写错名?会不会有重名的?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好。初中时,回回家长会上,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将这个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校长的信还说,这个孩子将在这所学校学习4年,毕业之际,他们相信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

分析:从该案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这种做法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其实这位学生家长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潜能的正面手段。实践证明,表扬、赞美,就是比批评、指责更有积极的推动力。

校长给她的那封有签名的信,也发给了每个学生家长(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他在信中说的那些,不是单独对这一个孩子的前途而言,而是这所学校经过4年的教育目标。但是校长把教育目标非常亲切地、个人地、委婉地具体说到她孩子身上,让她感动,让她开心,让她高兴,动了她的情,动了她的心。这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是艺术的再创造。

在国内,许多刊物经常报导某某中学生获什么大奖之类的消息。其实在美国获奖,大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你曾参予了某项活动,未必是中国人认为的那种百里挑一的优秀,不值得过分自豪。

53、一位小学生的父亲,面对孩子的英语较差的情况,提出了让孩子每天背三个单词的要求,每当孩子记住了三个新的单词,父亲就在一面墙上用拇指的指甲给孩子印一个“月牙”,三个“月牙”组成一个“笑脸”,第一排“笑脸”和孩子的眼睛一样高,以此为参照物,让孩子与“月亮”和“笑脸”比高低。一年下来,孩子在全市的英语竞赛中“月宫折桂”。

分析:从这位父亲的做法,你认为他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什么特点?作为教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这位父亲的做法,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指的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切、自然的关系是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所达不到的。因为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父母,孩子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在家庭的生活中暴露无遗。这为家庭教育有针对地教育孩子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学校教育相比,家长更利于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个别指导、个别训练、个别管理、个别教育。

学校教育过于强调“规范”、“统一”。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

作为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时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使学校教育生动活泼地向前发展。

54、好心没得好报

我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与他绝缘。他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对此,他很不解。

分析: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我们想问,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教师吗?

参考答案:

该数学教师“种瓜得豆”,耕耘多而收获小,根本原因或许正在于他是一个知识“贫困户”。以他的“贫困”来面对知识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学生,自然不能“胜似闲庭信步”,自然不会受到热烈欢迎,他也难以跻身“好教师”之列。

顾名思义,数学教师就是教数学的,数学教学是他的本职工作和谋生手段,更通俗地说,是他的“饭碗”或“食物”。“民以食为天”,数学教学对他来讲当然是“命根所系”。但不管“食物”多么丰盛气派,不管“饭碗”多么精致昂贵,如果在他的“拥有”中占了绝大部分,甚至成了“惟一”,那么他注定与“富有”无缘。谁也不可能捧着一只金碗或一碗佳肴去要求进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理,在信息时代,仅仅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资格塑就“优秀教师”之“金身”的。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闭目塞听,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否则,师生之间必然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处于劣势一方的教师很可能在懵懂中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教师应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策应,去学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精于学科、立足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和智慧外延,尽力降低学科知识在个人整体知识结构中的“百分比”,使“恩格尔系数”渐渐变小,小之又小。这是学科教育之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取得“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资格之需,也是丰富个人精神生活、重建精神家园之需……首位出任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人——杨福家先生批评清华、复旦等名校时说,中国大学硬是划出几十条狭窄逼仄的胡同(专业)让学生去钻。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也不应钻进胡同之中,更不应自砌壁垒。

55、评选最差教师

《中国教师报》网站论坛报道:“2003年4月初江苏盐城响水镇正在对全镇600多名教师进行排列,以公文的形式评选最差教师……”

分析:你对此做法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建立怎样的评价制度,才能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参考答案:

其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考核,对教师排出先后顺序,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更优、劣者赶优”的激励机制,从而使教师团体素质不断提高。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极易造成负面影响,形成不良导向作用:

首先,评价的标准往往存在“以点代面”偏差。我们知道,教师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复杂而艰巨的劳动过程,除了对所教学生成绩可以相对评比之外,其大部分工作成果存在隐含性,何况学生培养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呢?因此在“末位”、“最差”评价标准上难以找准、稍有偏差,极易造成对部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

第二、评价的操作容易造成教师不良心理。“末位淘汰制”、“评选最差教师”,很可能在教师中造成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一旦超限,容易激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教师整天面临下岗、被淘汰的威胁,生活在这样的工作压力环境下,教师哪有心思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 平呢?更不必说开展创造性教改了!造成教师心理疾病也就在所难免了。最终造成教师“不求有功、但求无“最后”的消极工作心理!

第三、评价结果动摇了教师的“军心”。本来评价结果是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实际情况是,教师人人自危,生怕一天一不小心成了被“割杀”的尾巴,不但丢了饭碗,而且毁了自己的教书职业声誉。个个“端正”明哲保身的消极工作态度。“明天工作在哪里?”,“„工作‟究竟能„打‟多久?”?这种“身在„校‟营心在„忧‟”的工作状态,教师如何踏踏实实工作?

但愿上述“评选最差教师”做法只是某些领导者的一时之“气”,只是为了造造“声势”。

教师考核中人性化评价,应突出“三个”构建:

一、构建以“师”为本的人性化评价的理念。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有关领导者也应从中有所启示:学会对教师的“赏识管理”!对教师的一切考核评价,都应把教师真正看作学校的主人、学校事业的根本。也只有在领导视教师为朋友、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效能。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为教师服务,以此促进教师自觉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好氛围,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了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二、构建以“民主管理”的人性化评价的机制。学校必须改变以“家长式”的管理评价意识。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民主管校、民主治校的制度建设。使广大教师通过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与被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

三、构建“以促进教师成长”的人性化评价制度。首先,对教师考评内容和标准上,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的转换的要求以及教改方向;其次,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第三、在评价实施上,要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此外,评价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人性化评价”应该是当前教师考核中急需的一种评价理念!

56、对比两个案例

案例1:一位父亲在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草坪作为休闲之地。他每日精心修剪、灌溉,草地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父亲甚是喜爱。可年幼的儿子总是在草坪最美时在院子里踢球,和伙计们捉迷藏。父亲常常抱怨,母亲每次总是说:“草还会长出来的。”12岁那年,儿子带来几位小伙伴,在草坪上打桩子、竖帐篷,搞起了野炊晚会。眼看着草皮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体无完肤,父亲痛心地摇头叹息:“这下全完了……”母亲却微笑地劝慰道:“草枯了,明年还会再绿的,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案例2:开学第一天,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一夜间之间悄悄地给校园内外铺上了一条白毯子。面对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礼物,孩子们兴奋得想立刻融入雪地,变成一个雪孩子。可就在他们准备去堆雪人、打雪仗时,广播里传来郑重而严厉的通知:“为了保护校园景观,任何人不得在草坪、假山周围玩雪,一经发现,点名批评!”语音未落,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来。

分析:对比两个案例,请分析两种做法背后的不同教育理念。

参考答案:

两个如此相似的场景,却耐人寻味地有着不同的结局。“孩子”与“草坪”,父母选择前者,于是他们暂时地舍弃风景,却保卫了孩子幸福的童年;而有些人的教育选择了后者,在留住绚丽美景的同时,无情地剥夺了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生命激情。我慨叹这对父母无私、博大、宽容、明智的爱,也不禁为这些人教育的举动而羞愧。为了自己的利,我们就有权去动孩子的“奶酪”吗?

不要以为笔者是在小题大做,像这样的日常细节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少吗?课堂上,要求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硬把一个个充满想象、活泼好问、灵气十足的孩子变成了毫无见地的知识的奴隶;课间休息,得有老师轮流值班,限制学生的活动场所和游戏方式,在老师尖锐的目光下哪还有创造性的游戏和无忧无虑的放松;放学了,一个个夜晚,一次次休息日,不是被千篇一律的作业束缚,就是奔波于各类“兴趣小组”之间。教育呀,你是否想过,在这种选择下,孩子们失去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弥补的童年。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多么希望我们的教育群体能改善几点:首先不要忘了教育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还给孩子一个纯洁的教育空间”。其次,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生理学,达到知其性,顺其意。在关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最基本的情感态度的研究。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需求,教育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再有,抛开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把教育还给孩子。多创造些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氛围,让本该属于他们的灵性尽情舒展。国外的孩子们不是快乐地将蚯蚓带进教室,还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吗?我们为什么要禁锢孩子的选择呢?

篇4: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卷

11、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水平。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2、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A.缺少学习技能

B.过度焦虑

C.注意力缺陷

D.对学习不感兴趣

13、从“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推出“有些需要阳光的东西是植物”,是利用()得出的结论。

A.换质法

B.换位法

C.换质位法

D.引导法

14、生物教师利用幻灯或视频资料,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的缓慢生长过程,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5、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6、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17、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A.使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B.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C.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D.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18、“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的观点。

A.教育的无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9、一般来说,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0、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上一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下一篇:大学生礼仪讲座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