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讲义

2024-05-07

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讲义(精选6篇)

篇1: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讲义

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

本章要点:

1.医院感染

2.消毒灭菌

一、医院感染

1.概念:医院感染(NI)又称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

2.感染来源:

(1)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另一感染者或环境;

(2)内源性感染:来自于患者自身,由于正常菌群迁徙至机体其他部位,或受损组织,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体过度生长。

3.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医院感染病原体因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诊疗措施及抗菌药物使用史等而异,各类病原体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亦不相同。

4.常见的医院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流感染。

(1)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常与留置膀胱导管的使用有关。病原体为肠道正常菌群或医院获得的耐药细菌,感染率高,能导致菌血症和死亡。

(2)手术部位感染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感染病原菌取决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抗菌药物使用,包括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污染程度、手术技巧、引流管留置、病原体致病性、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3)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所有患者,感染病原体常为内源性。

(4)菌血症占医院感染的小部分,但发病率日益增加,病死率高。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常驻菌或暂居菌,多重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5)其他医院感染:烧伤、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创面有利于细菌定植,易发生全身感染。年龄大于6个月,有抗菌和药物治疗史的住院患者的严重腹泻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此外,还有眼和结膜感染、子宫内膜炎、产后生殖道感染等。胃肠炎、肝炎等还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5.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医院感染来源:来源于人类与环境。

人类:感染来自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或探视者,也可以来自患者自身。感染源可能是患者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或为病原携带者。

环境:感染来自于污染的物品、食物、水或空气,病原体存在于不同的环境。来自于环境的医院感染,常存在污染库,只有消除环境污染库,才能控制传播。

(2)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与社区感染相同,但以空气、接触及媒介更为重要。

(3)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免疫状况、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特殊药物、创伤等。

6.医院感染预防

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宿主抗感染能力。通过使用无菌器械、物品、药品,清洗织物及食品去污染等,可去除物品携带的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良好的技术规范,隔离患者、保持通风、换气;加强手的卫生、消毒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

此外,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规范化及减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内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调查 在许多国家,医院感染调查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至少包括一名感染

·

控制主管和护士,其职责是检测医院感染、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条例并监督执行、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1)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目的是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感染种类的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其监测资料来源于微生物学报告、病房巡视、活检报告、医务人员健康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等。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外,还常规监测灭菌、消毒效果;医院配置产品;开放系统中准备的血液成分;血液透析液等。

环境(物体表面、空气和水)及医务人员样本因无标准化操作规范,结果难以解释,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无须常规监测。只有当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医务人员或环境与医院感染传播 有关时,才进行患者或医务人员样本的培养、购买物品的抽样检测、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器监测、呼吸治疗设备培养、腹膜透析培养、空气培养等。

(2)暴发调查当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常规监测发现流行率增加时,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新病例的产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通常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有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分析;病原体分离、分型结果。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流行及暴发调查中的职责是分离病原体并证实所分离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病原体的分型结果用于确定传染的模式,为流行病学追踪感染过程与感染源提供线索。

二、消毒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sterilization)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消毒灭菌是许多医疗实践的核心。

根据传播病原体、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类:手术器械、植入物或监测设备,以及活组织检查等进入正常无菌部位的物品,必须灭菌。

2.中度危险类:麻醉、呼吸设备、内窥镜等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的物品,需要高水平消毒。

3.属低度危险类:接触完整皮肤的物品,如听诊器、床头柜等,该类物品直接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小,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间接传播,使用低效消毒剂消毒。

消毒灭菌技术

(1)湿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饱和蒸汽121℃ 30min,或高压蒸汽灭菌134℃13min,朊粒需延长压力灭菌器的所用时间、提高温度(134℃18min)方可达到效果。

(2)干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160℃ 120min或170℃60min。若有空腔,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

(3)煮沸或低压蒸汽灭菌技术:用于去除热敏感物品的病原体,杀灭布鲁菌、分枝杆菌及多种病毒等细胞内生长微生物,不能杀灭芽胞。

(4)化学法:采用不同消毒剂,针对热敏感物品进行消毒。消毒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

(5)γ辐射:通过破坏DNA链发挥灭菌作用,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导管、手套等小物件的大批量灭菌。

(6)紫外线:通过抑制细菌生长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7)过滤技术:可用于去除溶液中的颗粒及热源,也可用于去除大容量液体中的少量微生物、溶液中的细菌定量。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1.常通过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指示胶带等检测压力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如果符合要求,可以认为处理后物品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可以通过检测使用消毒剂后的微生物浓度来实现。

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

·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病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

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

篇2:医院消毒灭菌技术讲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各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

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750.5 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清洗 cleaning

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1.1 冲洗 flushing 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3.1.2 洗涤washing 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3.1.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1.4

终末漂洗 end rinsing 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3.2 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 cleaner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3.3 清洗消毒器 washer-disinfector 3.4 闭合 closure 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3.5 密封sealing 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3.6 闭合完好性 closure integrity 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3.7

包装完全好 package integrity 包装未受到物理损坏的状态。

3.8 植入物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存在的体腔中,留存时间为30d或者以上的可植入型物品。

3.9 湿热消毒 moist heat disinfection 利用湿热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代谢发生障碍,致使细胞死亡。包括煮沸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和低温蒸汽消毒法。

4.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

4.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所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处理。4.2 应根据WS310.1的规定,选择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方法。4.3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符合WS310.3的规定。4.4 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

4.5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6 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5.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

5.1 回收

5.1.1 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旋转;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窗口中,由CSS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5.1.2 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5.1.3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5.2 分类

5.2.1 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5.2.2 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5.3 清洗

5.3.1 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5.3.2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5.3.3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清洗操作及注意事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5.3.4 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5.4 消毒

5.4.1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

5.4.2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应参照表1的要求。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0值≥3000;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min,或A0值≥600。

表1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90℃ ≥1min 75℃ ≥30min

80℃ ≥10min 70℃ ≥100min

5.4.3 酸性氧化电位水的应用见附录C 5.5 干燥

5.5.1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5.5.2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5.5.3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5.5.4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5.6 器械检查与保养

5.6.1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5.6.2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5.6.3 带电源器械应进行绝缘性能等安全性检查。

5.6.4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5.7 包装

5.7.1 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5.7.2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堆积或图示,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拆卸 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5.7.3 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5.7.4 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5.7.5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5.7.6 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5.7.7 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 30cm×30cm×50cm。5.7.8 包装方法及材料

5.7.8.1 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 的要求。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5.7.8.2 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其清洗消毒应符合本标准。

5.7.8.3 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5.7.8.4 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5.7.9 封包要求

5.7.9.1 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5.7.9.2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5.7.9.3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柜包装袋封口处≥2.5cm。

5.7.9.4 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和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5.7.9.5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5.7.9.6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5.8 灭菌

5.8.1 压力蒸汽灭菌

5.8.1.1 适用于耐湿、耐热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5.8.1.2 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用水标准参见附录D。

5.8.1.3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见表2。硬质容器和超重的组合式手术器械,应由供应商提供灭菌参数。

表2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

设备类别 物品类别 温度 所需最短时间 压力

下排气式 敷料 121℃ 30min 102.9 kPa 器械 121℃ 20min 102.9 kPa

预真空式 器械、敷料 132~134℃ 4min 205.8kPa

5.8.1.4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程序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物品装载、灭菌操作、无菌

物品卸载和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步骤。

5.8.1.4.1 灭菌前按以下要求进行准备:

a)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b)进行灭菌器的预热。

c)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5.8.1.4.2 灭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装载:

a)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灭菌物品。灭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b)宜将同类材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进行灭菌。

c)材质不相同时,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于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d)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和冷空气排出。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摆放于下层。

f)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5.8.1.4.3按以下要求进行进行灭菌操作:

a)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b)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WS310.3中相关规定。5.8.1.4.4 无菌物品按以下要求进行卸载:

a)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30min。b)每批次应确认灭菌过程合格,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合格;检查无湿包现象,防止无菌物品损坏和污染。无菌包掉落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污染。5.8.2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5.8.2.1 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灭菌时间见表3。

表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所需最短时间

物品种类 灭菌时间

下排气 预真空

不带孔物品 3min 3 min 带孔物品 10 min 4 min 不带孔+带孔物品 10 min 4 min

5.8.2.2 注意事项

5.8.2.2.1 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5.8.2.2.2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4h内使用,不能储存。5.8.3 干热灭菌

5.8.3.1 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灭菌参数见表4。

表4 干热灭菌参数

灭菌温度 所需最短灭菌时间 灭菌温度 所需最短灭菌时间

160℃ 2h 180℃ 30min 170℃ 1h

5.8.3.2 注意事项

5.8.3.2.1 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10cm×10cm×20cm,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1.3cm,装载高度不应超过灭菌器内腔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

5.8.3.2.2 灭菌时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灭菌器。

5.8.3.2.3 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应≤170℃。

5.8.3.2.4 灭菌温度达到要求时,应打开进风柜体的排风装置。5.8.4 环氧乙烷灭菌

5.8.4.1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100%纯环氧乙烷的小型灭菌器,灭菌参数见表5。其它类型环氧乙烷灭菌参数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

表5 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参数

环氧乙烷作用浓度 灭菌温度 相对湿度 灭菌时间

450mg/L~1200 mg/L 37℃~63℃ 40%~80% 1h~6h

5.8.4.2 注意事项

5.8.4.2.1 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

5.8.4.2.2 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

5.8.4.2.3 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电。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

5.8.5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5.8.5.1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灭菌参数见表6。

表6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参数

过氧化氢作用浓度 灭菌腔壁温度 灭菌周期

>6mg/L 45℃~65℃ 28min~75min

5.8.5.2 注意事项

5.8.5.2.1 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

5.8.5.2.2 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

5.8.5.2.3 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粉剂类等。5.8.6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5.8.6.1 适用于不耐高温医疗器械的灭菌。灭菌参数见表7。

表7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参数

气体甲醛作用浓度 灭菌温度 相对湿度 灭菌时间

3mg/L~11 mg/L 50℃~80℃ 80%~90% 30min~60min

5.8.6.2 注意事项

5.8.6.2.1 应使用甲醛灭菌器进行灭菌,不应采用自然挥发的灭菌方法。

5.8.6.2.2 甲醛残留气体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5.9 储存

5.9.1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5.9.2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5.9.3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5.9.4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5.9.5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5.9.5.1 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WS310.1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

5.9.5.2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5.10 无菌物品发放

5.10.1 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5.10.2 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

后,方可发放。

5.10.3 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5.10.4 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流程

6.1 朊毒体污染的处理流程

6.1.1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6.1.2 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6.1.3 注意事项

6.1.3.1 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6.1.3.2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篇3:医院床单位消毒灭菌方法的探讨

1 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按消毒因子的浓度、强度和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的作用时间,将消毒灭菌方法分为4种[3,4]:

1.1 灭菌法

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已达到绝对无菌的方法。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等离子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环氧乙烷等高效灭菌剂方法。

1.2 高水平消毒法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方法。属于此类方法的有:热力、微波、臭氧和紫外线等物理方法,以及含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溴消毒剂和一些复配的化学消毒剂等进行灭菌的方法。

1.3 中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和清除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如碘类消毒剂、醇类、超声波等。

1.4 低水平消毒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2 临床消毒灭菌的方法

2.1 压力蒸汽灭菌法[4,5]

2.1.1 原理

大型压力蒸汽消毒器利用抽真空和压力的方式,保证蒸汽均匀穿透多孔材质的床垫、被褥以达到深部消毒的目的,后真空阶段可高效抽净腔内蒸汽,使床垫、棉被、枕头快速干燥,保持其松软、柔顺。

2.1.2 效果

压力蒸汽消毒器体腔容积大,可容纳病床、床头柜、椅子及全套床上用品,并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切断床及床上用品在流通使用环节中所导致的医院感染。大型压力蒸汽消毒器对常见的致病菌及床垫、棉被、枕头表面、底面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物面细菌杀灭率>99.28%,大型压力蒸汽消毒器其体腔达5350 L,每炉每次处理床垫数达13张。以8h工作量计算,日处理量达104张床垫。

2.1.3 特点

经济且对环境无污染,但费时费力,循环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2.2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6]

此法是在密闭容器内,利用抽真空的原理排除灭菌器内(含物品包内)冷空气之后,通入饱和蒸汽,在高于大气压的条件下,提高蒸汽的温度,杀灭所有的微生物以达到灭菌的目的。该灭菌器程序化操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消毒灭菌效果更为可靠。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可达205.8 k Pa,温度132℃,灭菌时间维持4~6 min。

2.3 酸性等电位水消毒法

2.3.1 概述

酸性氧化电位水(Electrolyzed Oxidizing Water,EOW)是将经过软化处理的自来水加入0.05%的氯化钠,在带有离子隔膜式电解槽中电解后,从阳极一侧生成的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浓度有效氯的酸性水溶液,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环保安全的高水平消毒剂。

2.3.2 原理

通过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来改变其细胞膜电位,以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肿胀,最终破坏细胞内的代谢酶及核酸,使得微生物迅速死亡。

2.3.3 杀菌效果评价

以EOW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抱的菌悬液进行灭菌实验,发现EOW对以上两种细菌的灭菌作用非常强。对不含有机干扰物的菌悬液,当有效氯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Concentration,ACC)=57mg/L时,可在1min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杀灭;当ACC=160mg/L时,60min内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抱的杀灭率可达100%。有研究表明[4,6,7],EOW能在15s内将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全部杀死(不包括芽孢在内);30s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和单纯疱疹病毒杀死或灭活;2.5 min内可将手足口病EV71病毒和甲型H1N1病毒灭活。

2.3.4 与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Na Cl O)比较

EOW灭菌效果强于次氯酸钠(Na Cl O)。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当Na Cl O的ACC=192~288mg/L时,与ACC=42.3mg/L的EOW灭菌效果相近;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当Na Cl O的ACC=300~428mg/L时,与ACC=115mg/L的EOW灭菌效果相近。

2.3.5 特点

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无异味,而且消毒后不需作特殊处理即可将其还原为普通水,不必再用洁净水清洗,符合环保观念,适应临床需求。但在非密闭避光的条件下不稳定,可自行分解成自来水,故不宜长期保存。

2.3.6 应用

可用于医疗器具、床单位的清洗、消毒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等方面。在对新生儿暖箱表面的消毒调查中显示,擦拭消毒3 min后,自然菌每平方厘米平均菌落数由消毒前的3.07CFU(Colony-Forming Units)/cm2降至消毒后的0.00697CFU/cm2。同时,暖箱表面色泽较好,还祛除了较难清除的污垢,这也为床单位及其附件(床旁桌椅、呼叫装置、照明灯、氧气管、负压吸引管等设施)的消毒提供了依据。

2.4 紫外线消毒法

2.4.1 概述

紫外线灯管是人工制造的低压汞石英灯管,通电后,汞气化放电产生紫外线[3,4]。近年来,出现了高强度紫外线灯、低臭氧紫外线灯、高臭氧紫外线灯,还有一些高压汞灯、中压汞灯、冷阴极灯也已在消毒方面开始使用[9-11}。紫外线消毒法经济、安全且使用方便,被临床普遍使用。在无遮挡下消毒可杀灭表面2m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但对物体深部的细菌杀灭作用很弱。如要对床单位的不同层次部位进行消毒时,常需分次进行,故消毒所需的时间较长,使得床单位的消毒难以真正实施;另外,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 s就可引起眼炎或皮炎,长期接触使用可引起白细胞下降和皮肤癌。

2.4.2 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

研究发现,紫外线和臭氧有协同杀菌的作用。采用特殊技术能使紫外线灯产生的184.9nm紫外线增多,从而产生大量03(>3g/h)。实验证明,对表面作用2 min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0 min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均>99.9%。但是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臭氧刺激性强,不仅使患者难以接受,还受到室内人员的限制,所以必须在无人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3 床单位消毒器消毒法

3.1 概述

臭氧为淡蓝色气体,1840年由德国人Schorbein发现并命名[10]。床单位臭氧消毒器对医院床单位用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毒器具,它采用陶瓷沿面放电及气泵增压技术,能将高浓度臭氧以半封闭加压渗透方式渗透到被消毒单位深部及背面[12,13,14,15]。日本首先将其制成床单位消毒器,此后,国内进行了仿制和改进。其设计原理是采用臭氧发生器产生高浓度臭氧(≥300 mg/m3),用鼓风机吹入消毒罩内,使罩内的床上用品被消毒。该气体属强氧化剂,具广谱杀微生物作用,属于高水平消毒法,其杀菌速度较氯快300~600倍,且具有浓度可调、使用方便、刺激性低、作用迅速、无残留污染等突出的优点,适用于各种患者的床单位消毒。

3.2 与紫外线消毒法进行比较

床单位消毒机棉絮的消毒效果与紫外线照射消毒法相似,但对下层床垫的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消毒法。并且,整个床单位可在1个单位时间内同时得到全面的消毒,节省时间。另外,由于床单位消毒器消毒过程几乎无臭氧向外泄漏,所以不受到室内人员的限制,在有患者的条件下也可进行。

3.3 低温灭菌方法

3.3.1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16,17]

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系统可分为混合气体和100%纯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系统2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混合气体灭菌技术近10年来已被比较先进的100%纯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技术所取代。纯环氧乙烷灭菌法质量和灭菌效力高,在整个灭菌过程中,炉腔内为负压,避免了气体外泄的可能,保障了安全。目前,国内医院所使用的100%纯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基本都为国外所生产。不过,此方法灭菌周期较长(一般>10h)、污染环境。另外,为了将室内空气中的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故需要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对工作人员进行查体与跟踪记录[18,19,20],故成本较高。

3.3.2 甲醛低温灭菌法

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是在低温状态下蒸汽帮助甲醛穿透并一起杀灭微生物的灭菌方法,灭菌温度为60~80℃,尤其适合热敏物质的灭菌[21]。目前,国内应用并不广泛,但已被瑞典、芬兰、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普遍使用[22]。甲醛低温灭菌法要求灭菌条件十分严格,灭菌过程必须维持特定的真空度、蒸汽温度(80℃)[23]、相对湿度(80%~90%)、灭菌时间(30 min)及甲醛含量(124 mg/L)24]。

3.3.3 气化过氧化氢消毒法

在各种灭菌技术中,液体过氧化氢的杀菌性能早在100多年前就得到了认可。后来经研究发现[18,20,25],气态的过氧化氢在低浓度的状态下比液体状态下具有更高、更快杀孢子的能力。其主要原理是生成游离的氢基,用于进攻细胞成分,包括脂类、蛋白质和DNA。在射频功率400W、温度为26℃时,等离子体放电时间1 min就能完全杀灭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而对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芽胞进行灭菌,等离子体放电只需30s。不过其穿透性弱,不能用于棉纱制品,在被服上也难以达到深层消毒的目的。

3.4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

3.4.1 基本性质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度>0.1%的气体,是由离子、电子和中性粒子(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整体呈中性的集合体。按照带电粒子温度的相对高低,实验室等离子体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根据热力学状态的不同和中性气体温度的相对高低,低温等离子体按照离子温度又分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通常消毒灭菌所用的等离子体都是冷等离子体[26]。

3.4.2 优点

等离子体消毒灭菌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的快速、广谱的高科技灭菌技术。该灭菌过程可在室温,相对湿度只有10%~20%的情况下快速完成,是真正的低温、低湿消毒灭菌法。其不使用有毒物质、无残留物污染。在消毒结束时,随着外界输入能量的减少,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成份形成气体和水蒸汽,可保证人及环境的安全。其以类似于气态物质的状态存在,能够将被服、床柜各个表面的细菌(包括芽孢)全部杀死,而不会对材料本身的性质造成大的影响。等离子体是一种广谱的灭菌技术,可杀死多种类型的微生物及一些抗紫外线照射的细菌,如革兰氏阴性菌。处理所需时间非常短(数秒~数分钟),对最顽固的芽孢也仅需要几分钟~10分钟左右,且可不必进行循环通风,被灭菌物品取出后可立即使用。全部灭菌程序可实现自动化,仅需要打开和关闭电源,操作简单。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低温、高效、无毒害残留,以及对工件表面损伤低。因此,该技术很适合在室温(温度18~22℃)、低湿(湿度50%~60%)条件下消毒医疗器械、处理污染床单位等。

3.4.3 应用

等离子体消毒灭菌技术在生物材料、外科应用材料和器件、食品加工和生物技术方面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欧洲地区,气体等离子体还被应用在床单位表面灭菌上,它能高效地产生杀死或失活微生物的自由基及活性成份[28]。该法比传统的环氧乙烷法毒性低,并且比辐照灭菌更有效[29]。当供能电源被切断之后,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成份失去能量,互相连接变成水蒸汽和中性气体,对环境和操作人员无危害。该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灭菌方法的一些局限和不足,而且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4 小结

篇4:医院消毒灭菌问题分析

医院感染不仅给病人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而且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统计,美国每年有200万~300万的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88万病人死亡,需增加45亿美元的额外治疗费用。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报道,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8%,以每年住院病人5 000万计算,会有400万人发生医院感染,损失极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1]。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本文就医院内消毒与灭菌需重视和加强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重视[2]。

1手术器械和用具的灭菌

由于手术器械和用具灭菌不合要求导致术后严重感染,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仍有发生,故需严格规范消毒灭菌措施。

公认的灭菌方法主要有3种: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戊二醛浸泡灭菌。就灭菌效果而言,无论以化学指示剂或以生物指示剂监测均能证实这些方法可靠,但必须强调:手术器械灭菌前的处理是灭菌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清洗时应注意:1)对有关节、缝隙、齿槽、深孔的器械必须仔细洗刷,不留污迹,必要时采用酶洗法清洗;2)被结核杆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特殊病原污染的器械必须在消毒后清洗和再消毒;3)清洗后的器械需及时干燥后待灭菌消毒[3]。此外,外包的布单应符合规定,厚度应适中。

所谓酶清洗剂,一般指的是含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水解酶的复合生物酶制剂,对器械上污染和干燥后沉积的脓、血、黏液等分泌物具很强的溶解清除作用。调查发现,某些经干燥甚至灭菌后的器械上仍然检测到隐血或乙肝表面抗原。如在40~45℃条件下以酶清洗剂加强清洗,或配合自动清洗器和超声清洗器,可获得更好的去污作用。

如果采用新的灭菌方法,首先必须验证是否经国家批准,是否持有有效文件。

2 内镜的消毒与灭菌

内镜的应用日趋广泛,虽然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很多,如压力蒸汽、煮沸、环氧乙烷、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等,但消毒灭菌的关键在于:消毒的时间与药液浓度;内镜消毒灭菌前的规范清洗。

戊二醛的药物浓度应为20 g/L,浸泡消毒时间最短为20 min,但浸泡灭菌需10 h。有的医院规定:消化内镜经自动清洗消毒机彻底冲洗后,再以戊二醛浸泡10 min可达到消毒效果,但在手工消毒槽内静止浸泡10 min,并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等抵抗力较强的致病菌,因此仍以浸泡20 min为妥[3]。

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规范处理极其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洗;水抽干;消毒(时间应足够);以洁净水或灭菌水冲洗,去除残存消毒剂;干燥。实际操作中,特别容易忽视水抽干和干燥步骤。

3 口腔科器具的消毒与灭菌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预防隔离措施既关系到病人,也涉及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而很多口腔诊疗单位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采用一次性一般口腔诊疗器具可以防范院内交叉感染,但口腔诊疗器具种类多,所涉材质多,结构杂,特殊的器具该另作消毒的还应消毒,应灭菌的必须灭菌。牙血、唾液可能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故每次治疗后涡轮机手柄机头必须去污、消毒或灭菌,而钻针必须灭菌。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若以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火焰瞬时高温等消毒均难以到达机头内部。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在操作时除了戴手套和眼罩外,如操作中伤及自己皮肤或污染黏膜,必须立即认真冲洗。如病人明确为乙肝病毒或HIV阳性者,还需注射疫苗或预防用药,密切随访。该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外科等操作。

4 室内空气消毒

根据医疗的不同需要,不同环境的空气消毒要求也不相同(见表1)。

在有人情况下,过氧乙酸或过氧化氢喷雾或熏蒸法均不适用,但可作为空气终末消毒,喷雾剂量不低于300 mg/L。消毒时间为1 h;而以30~50 g/L水溶液进行熏蒸,速度较快。 应指出,中草药熏蒸消毒空气的效果非常有限。

5 皮肤、黏膜的消毒

皮肤黏膜常规消毒剂包括乙醇、碘伏和胍类(如洗必泰)与季铵盐(如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类等,还有常用的碘酊。其中单剂乙醇、碘伏和碘酊可用于皮肤手术部位、穿刺与注射部位、新生儿脐带等消毒,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仅用于手和皮肤黏膜的卫生消毒。其他经国家批准的复方消毒制剂均会注明应用的范围。

对于感染危险度最高的操作如手术、穿刺、注射部位与新生儿脐带消毒,必须采用达中等效果以上的消毒剂如乙醇、碘酊和碘伏等,浓度取规定的上限。而感染危险度较高的破损皮肤黏膜、伤口的消毒可采用中等效果的消毒剂,其浓度不仅要考虑消毒效果,还应考虑局部的刺激性、吸收量等因素[4]。 而作为一般皮肤卫生的消毒剂,其浓度规定选择范围较灵活。

外科手术消毒是特殊皮肤消毒,要求严格。因为皮肤皱褶及其附件中存有微生物,因此消毒必须经过物理刷洗和消毒剂浸泡两种措施的结合。

传统的消毒法是在规范地刷手基础上再以消毒液至少擦拭2次,如碘伏擦2次或碘酊与酒精双重消毒。洗刷的水必须流动充足,以30~40℃为宜,以利于去污和清除细菌。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如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刷手清洁剂宜用皂液,其容器应便于消毒或是一次性容器。消毒剂包括乙醇、碘伏、洗必泰等。

消毒刷洗法是以碘伏或其他含表面活性剂的消毒液刷手,刷手与消毒相结合[3]。而采用喷雾或其他无刷洗处理的方法都不适用于外科手术的手消毒、手术部位消毒和注射、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医院内有许多耐药菌在传播,而不少医务人员并未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如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仅占全部葡萄球菌的5%~10%,后升至20%~30%,上世纪90年代达到50%,而近年已占60%以上。这种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较多发生在重症监护室、烧伤病房内,抗菌药治疗有效率低,而病死率却较高。据流行病学调查,从相关病房工作的医生、护士手指甲缝、鼻孔取样培养,获高比例阳性率。因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在控制MRS院内流行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规定:在检查MRS感染或带菌者后,应清洁洗手或以消毒液消毒后再检查下一个病人。有人称,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5]。此外,有学者推荐在这些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应以莫匹罗星(百多邦)涂鼻孔;MRS感染创面换药的敷料必须集中处理。

花费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消毒灭菌、控制医院感染,必然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而开发符合国情和医疗实际需要的方便、有效、经济的消毒灭菌剂及器械具有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永信,顾建伟,吴菊芳,等.医院内感染的两年前瞻性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91,71(5):2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1,18(2):84.

3 杨华明.医院消毒与灭菌应逐步达到规范化要求[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1):100.

4 庞冬,郑修霞,尚少梅,等.不同外科手消毒方法对手部皮肤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39.

5 李六亿,贾会学.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6):11.

篇5: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维护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计划、连续、系统地开展医院消毒与感染监测,是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暴发流行的重要内容。检验科于2013年8月27号组织了医院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培训总结如下:

一、主要内容:消毒与灭菌的概念,消毒水平等级,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原则,消毒液的配制。

二、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应到13人,实到13人,收回有效答卷13份。培训期间,检验科全体人员认真记录,积极提问,现场讨论热烈。通过这次培训不仅能增加消毒灭菌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能改变临床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中的抵触情绪,加强医务人员自我职业防范措施,也熟知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流程、规范的行为,增强消毒灭菌意识。

三、培训、工作中的不足:这次培训存在不足的地方,时间紧,内容较多,所以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各检验科消毒管理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加强对《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消毒专业知识的讲解。在日常的消毒灭菌工作中争取做到科学规范工作,持续质量改进,加强专科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岗位职责,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将把检验科的消毒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这次培训总体来看还是达到了我们预期培训的效果。通过本次培训,使我科人员加强了消毒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今后我们更要尽可能多地加大培训次数和力度,以提高检验科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

篇6:医院消毒灭菌供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甘肃天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为合理利用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物品清洗、消毒、灭菌,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甲、乙双方本着精诚合作、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有关甲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供应合作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需灭菌的物品(包括各类手术包、医疗器械、床单、被服等)由甲方负责以服务外包方式委托乙方投资建设的武威市消毒供应中心提供清洗、消毒、灭菌服务。

2、甲方指定由乙方投资建设的武威市消毒供应中心为甲方唯一清洗、消毒、灭菌机构(以预交保证金为准),甲方在合作期间不以任何理由或形式拒绝乙方的服务,甲方不与其他企业签订消毒灭菌相关服务合同(除乙方质量不达标外)。

3、甲方需消毒、灭菌的物品由甲方派专人负责收集,按双方约定时间用密封容器运送至甲方指定点,双方当面清点并签字确认。

4、当乙方清洗、消毒、灭菌的物品送达至甲方后,甲方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甘肃省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执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追溯系统监督),如不按标准执行,1 出现的问题由甲方全部承担。

5、如甲方对已消毒、灭菌合格的物品在医院存放过程中导致其破损、污染、开包、过期使用等,造成感染后果的由甲方承担责任。

6、甲乙双方对灭菌包清点交接,以书面手续为准,发生丢失或短少等问题,以书面交接手续和追溯系统界定责任。

7、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由甲方负责按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装,并标示明确。因甲方包装不合格或未明确标识给双方工作人员造成职业暴露的应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8、甲方可不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乙方投资建设的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督查,以达到甲方医疗清洗、消毒、灭菌需求,甲方须指派专人参与乙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9、甲方如有新增医疗消毒灭菌服务需求,应提前与乙方协商,乙方应尽力满足甲方之需要,如未能满足其需要,甲方有权选择其他服务商。

10、甲方前期有权对急诊器械、腔镜、特殊器械包进行自行消毒灭菌。

11、甲方须预交保证金 元(医院半年消毒费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经营场所符合并严格执行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消毒供应室建筑合理布局,配臵设施设备、耗材及防护用品,以确保甲方消毒灭菌物品质量。

2、乙方须达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具备有效的消毒供应中心合格证及相应的工作能力,并设臵专用的场地满足污染物品回收和无菌物品发放,物流通畅,装卸方便,并有专人负责清点接收,且保证环境符合规范要求。

3、乙方应对甲方清洗、消毒灭菌的物品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做好清洗、消毒、灭菌、监测工作,确保甲方消毒、灭菌物品达到国家卫生部标准要求,如果未达标,责任由乙方承担。

4、乙方对甲方精密、贵重物品在清洗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采用不同的清洗手段和灭菌程序,以保证其性能不被损坏,如发生损坏应由乙方承担(正常破损、耗损除外)。

5、乙方在消毒灭菌完成后,必须对灭菌结果进行确认后方可发放,同时做好无菌物品发放前的质量监控和记录留存。

6、乙方为甲方开设绿色通道,若甲方应急诊业务需进行手术包紧急消毒时,乙方为甲方提供紧急消毒服务。

7、乙方须保证其产品的安全转运,以达到与甲方的无缝衔接并愿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应责任。

8、乙方须及时满足甲方的医疗消毒灭菌需要,保证处理质量及处理效率,并具有不低于饱和工作量20%应急增量能力;

9、乙方可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在征得甲方同意后,对甲方各类物品回收、运送货物存放等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并不定期对器械存放情况进行抽检,对灭菌的物品进行无菌检验和细菌培养,以便进一步对产品进行监控,并及时将检验结果与甲方沟通。

10、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停水、停电等情况,乙方应 3 立即书面通知甲方,以便甲方统筹安排工作,双方协商解决。

11、如因乙方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而导致的医院院内感染,由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三、费用结算

1、前期费用按医院上供应室运营费用总金额外包服务结算。

2、待乙方申请清洗、消毒、灭菌物价后,按相关收费标准结算。

3、甲方须按时据配送清单及收费标准向乙方支付清洗、消毒、灭菌服务费,具体以双方接收记录为准,一月一结,乙方收费后须向甲方开具正式税务发票。

四、违约责任

1、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原因部分或全部不能履行本协议的,互不承担责任,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减少因这一事件造成的损失,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 7 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2、甲方应该根据协议规定兑现承诺,如未能实现的,甲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并说明理由。若该承诺确属甲方原因造成,甲方应负违约责任并赔偿乙方的前期投入(以保证金为最低线)。

3、乙方应该根据协议规定兑现承诺,如消毒产品不达标或存在其他违约情况则甲方有权利终止合作,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按相关规定由乙方承担。

五、保密义务

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均不得泄露协议内容及相关商业机密。未经对方许可,双方均不得擅自翻印,散发对方的任何文件和资料,否则违约方须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双方造成的损失。

六、其他约定

1、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及承诺书。补充协议、协议附件、承诺书均为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由甲、乙双方或授权代表(以授权委托书为准)签订,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3、争议解决: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甲、乙双方约定由武威市仲裁委员会予以裁决或向合同签约地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4、本协议一式六份,甲方执三份,乙方执两份,存档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上一篇:跳长绳体育教案下一篇:期末考前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