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案例

2024-04-11

《猫》教学案例(精选9篇)

篇1:《猫》教学案例

《猫》带来的生命感悟――《猫》教学设计

《猫》带来的生命感悟――《猫》教学设计

作者/邵路燕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宠物吗?

喜欢!假如你们心爱的小宠物死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伤心、难过。

是呀,我们都曾被世间那渺小的生命触动过心弦,宗璞看到紫藤萝花,感悟到人和花都会遭遇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小思听到那聒噪了整个夏天的蝉鸣引发了“为了生命的延续要好好活过”的思考。郑振铎的《猫》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生命震撼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了解他养猫的经历,体会他懊悔的心情。

过渡语: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郑振铎先生。

二、作者简介

幻灯片展示,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

请快速地默读课文,圈画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并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中重点写的是第几只猫?第三只猫。可见,这篇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三只猫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以猫的口吻作自我介绍。(把学生分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介绍一只猫的。)

四、自我介绍

1.第一只猫

这位同学说的是一只活泼的猫,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我”对这只活泼的猫又是什么态度呢?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猫的态度。

这只猫的结局怎样?

猫死了,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个词表达了我的

心情?

板书:辛酸

好,让我们怀着心酸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2.第二只猫

这位同学说的是一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地描写了这只猫的`有趣和活泼?

可是这么有趣、活泼的猫,它的结局似乎也并不怎么好,这只猫最后怎样了?

对于这只猫的丢失,“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文中找出来。

板书:怅然、愤恨

让我们怀着这份怅然和愤恨齐读这一段。

3.第三只猫

这是一只来得可怜、活得可怜也去得可怜的猫。对这只可怜的猫家里人是什么态度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中有个词,看似是作者的轻描淡写,实际上却给人带来了感情的冲击和震撼,你能找出来吗?

若有若无。

这个词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对于喜欢猫的三妹来说,她对这只猫是什么态度呢?

好,分析完这三只猫,同学们觉得作者重点写的是第几只猫?

为何作者要详写第三只猫?在长相上,它没有前两只猫那么可爱。性情上又懒惰,他人对它也不在意,这在写作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比,更加突出第三只猫的可怜。

这只可怜的没人爱的猫最后是什么结局?

死亡。

说是死亡也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冤死的。

过渡语:这被冤死的第三只猫听说狄仁杰断案如神,于是它就将“芙蓉鸟事件”上告狄仁杰,狄仁杰听说此事大怒,派咱同学们去现场侦察情况。请同学们研读17~29段,完成侦察报告。好,开始行动吧!

五、狄仁杰断案

好,谁能将当时案发现场情况报告给狄仁杰?得知这一情况,狄仁杰就将这犯罪嫌疑人锁定在第三只猫身上,觉得它最有作案的可能性。这只猫案发前和案发后的什么表现让人怀疑呢?这种种证据都指向了第三只猫,而且猫的主人当场处罚了这只猫。

听到这里,狄仁杰刚要断案,李嫂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是哪些句子让狄仁杰找出了真凶呢?好,请同学们告诉老师。

到此,狄仁杰终于可以断案了,于是他做出了以下判决:案件的真凶是黑猫,案件定性为冤案。

六、感悟真情

1.朗读文中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分析

文中说,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引导学生感悟针刺的感觉,体会到心灵的痛才是刻骨铭心的。

2.探讨问题

作者想过要补救他的过失吗?他补救了吗?

3.情感升华

两个月后,这只猫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一条弱小的生命震动了他的心灵,他再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此时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表现自己的感情呢?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这篇文章30~34段表现了作者的感情由难过深化为内疚和悔恨。老师为同学们范读这几段,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学生满怀深情再次齐读这几段。

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作者为何永不养猫”?

小组讨论得出:怕养了猫之后,猫会再死了。

引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情心、善良、有仁爱之心。

七、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还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学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呢?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之心,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

热爱生命、同情弱小者。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免对弱小者有所忽视,这是人性中的弱点,我们践踏过柔弱的小草,赏玩过可爱的小鱼,采摘过飘香的花朵。但相信从今天开始,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几句话和同学们共勉,请同学们一齐读屏幕上的字。

幻灯片展示:对那些弱小的生灵,我们要以一颗敬畏的、博爱的心去善待它们;对社会中那些弱小的人,我们要以一种尊重的、平等的心去关爱他们。只有这样,阳光才能洒满大地,真情才能流溢人间,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

篇2:《猫》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风趣亲切,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通俗晓畅。表达的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

二、案例主题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感情切入;在学习中不拘泥在课本内容上,鼓励学生有自己好的、独到的见解,这样或许会优于已有的内容,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三、案例描述

<一>情感切入

教学此文时,我为了在课文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利用学生收集的一幅幅猫的生活图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看到了一只只活泼稚气、天真可爱的猫。此时,他们个个瞪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呀!” “哇—” “好可爱—” 等赞美声。这时我顺势导入课题,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随老舍爷爷的文章去认识他家的猫上。这样引入课文,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迅速安定了学生的情绪,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动情地阅读,从而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一种爱猫之情,贴近了与作者的情感。

<二>独到见解

篇3:《猫》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 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单元的导读是这样写的:“学习本单元, 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 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 主要指人格、情感、性格等。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把握了这个原则, 我们就会把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链接到人文性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的认识, 我这样设计《猫》的教学:

一.默读:找出三只猫的特征———自主提取信息。学生画出三只猫各自的段落, 利用表格的形式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比较三只猫的区别。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走进文本, 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二.分析:感悟三只猫的情趣———合作说说理由。由行文结构入手, 分析三只猫的结局和“我”的态度。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作品, 注重作品的人文性。

三.欣赏:品味语言的妙处———探究发现亮点。找出文中准确、简洁、生动的语句进行品析 (教给学生方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挖掘作品主旨, 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拓展:链接现实的生活———挖掘剖析“猫人”。让学生欣赏现实生活中“猫人”图片, 对于生活中的“猫人”, 你们想说什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文本和现实对比, 剖析人文性的现实意义。

郑振铎凭借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 以真挚的感情, 纯朴的童心, 努力地探寻人生的真谛, 并将这种探索的所感所得奉献给读者。教学《猫》应当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以解读“明白”文本为前提, 以了解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素养) 为保障。读懂才是目的———但这个“懂”, 必须是在语文课程范畴内的“懂”。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 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 吹开他们美好的情感, 让作品人文的魅力, 塑就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需要了解的内容不少, 但要围绕人文性这一核心作用, 不能远离, 更不能断裂。否则中华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就会和学生越来越远。

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人文性的现实意义, 既是理解文本的不二法门, 也是阅读理解的真正乐趣所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人文性教学”中呢?这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以链接人文性的现实意义为例来说说。《猫》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文章传递出的真情, 关爱生活中的弱小群体, 严于自省, 宽以待人, 是经典文学作品艺术美及生命力的体现。所以, 此环节让学生欣赏现实生活中“猫人”图片, 对于生活中的“猫人”, 学生想说什么。我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与各种课外材料, 加强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 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关爱自我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 集家里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这种娇生惯养环境下长大的初中生普遍存在情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弱、责任感不强等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尤为迫切,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大成效便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鉴于这种情况,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人文性时, 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道德, 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用这样的人文性形式去“载道”, 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做一些这样的品鉴功课, 我想对于现实意义的学习就会切近一些, 对于语文课所蕴涵的人文教育也会落实得更自然一些, 这样的课才更像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篇4:《猫》教学设计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描写细腻,情感真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下)第六单元将它作为首篇,开启了本单元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教材上的单元导读对本单元课文学习提出的建议是——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结合本文在叙事中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点,从梳理情节入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结合作者的抒情语句,体会作者主要情感。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表现力。

3.通过对课文的探究,能领悟到正确的做事原则,并对人与动物的关系有更深刻的思考。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養猫的快乐与悲伤!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屏幕显示,指名一生朗读)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给下列生词注音

污涩 颈下 怅然 惩戒 红绫

虐待 怂恿 婢女 蜷伏 诅骂

乞丐 屋脊 凝望 忏悔 郁闷

2、解释词语

怂恿 污涩 怅然 妄下断语

3、本文的作者是 ,福建长乐人,现代 、

(屏显正确答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大声朗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标出段落序号。

2.标出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结局的语句。

(学生在指定表格板书,比较各组答案,然后屏幕显示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问题总体简单,既检查预习,也让学生把握了文本的大概框架)

四、精读课文,按句说话

读 ,我看到了一只 猫。

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读 ,我体味到了 。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小的切入口来一步步从不同角度解读三只小猫的不同命运遭遇,同时在此过程中穿插作者情感的解析,使之浑然一体,重点语句的品味又将增强文本解读的语文味)

六、配乐范读,深度感悟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30——34自然段,学生先自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深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七、任选其一,思维训练

1.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 (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

2.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

3.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出示猫的三幅图片,同学们可任选其一,打开图片,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准备两分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本环节较具趣味性,学生会产生某种神秘感,他们的说话一定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精彩纷呈。)

八、观看动画,情感升华:播放动画《角落》,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九、出示图片,推荐作业

师:同学们,你们也曾有过和小动物相处的经历吧,写出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分享!

十、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类不是唯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生灵。我们一直和千姿百态的动物相伴而生,而人类却一直以万物之灵自居……我们是否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他们的生死呢?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教学反思】:

1.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一个基本前提。探究、对话、交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2.充分体现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教书重在“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3.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篇5:老舍《猫》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另外,本文是总分式构段,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使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很容易掌握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反复读句读段读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是我本节课的教学理念。这篇状物抒情散文通过作者老舍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 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遵循语文教学“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决定不采用逐节教学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品读 “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促讲和学生感悟为主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课我力求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之后,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动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学生已经学过不少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描写方法,但也只是停留在简单描写样子、颜色、动作等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仿照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情,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教学目标】:

1.品味“乖”,“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教法学法】

1、朗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

5、自主学习【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猫》,跟老师一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学生回答,师出示两句中心句,并板书:古怪 淘气)

二、比较阅读

是啊,课文围绕这两方面写的,我们来品读一下,看看写的怎样。(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会品读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那精彩的描写吧。

三、体会感悟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体会出猫性格的古怪呀?(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2)交流读书收获

师相机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我们再来看看这只猫,这是一只(生齐说: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下面我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展现出来,我们先来读读猫的老实,谁能读出猫的老实?(出示课件指名读)

3、老舍先生在说这句话时用到了一个字,能表达出老舍先生对猫的感情,你能发现是哪个字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回答)

谁能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指名读 齐读)

4、这只猫不仅老实还贪玩呢,谁能读出猫的贪玩?(出示课件指名读)多贪玩的猫呀!一玩就是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 3

不肯回来,同学们想想,老舍先生如此喜爱这只猫,一天一夜都没看见它着急不着急?那就全家总动员找找吧!我们想想老舍家的人都是怎样呼唤这只猫的?(指名呼唤)

多贪玩的猫啊,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的话。(出示“说它贪玩吧、、、、、、不回家呢?指名读)

老舍先生在说这句话时用词很有特点,看看你能发现吗?(指名说)(出示带“吧、呀、呢”的句子和不带“吧、呀、呢”的句子)。

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老舍先生在一句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说出你的体会。(生说)

老师一时技痒,也想来体会着读读,你看老舍是带着什么样感情来说的呢?(师范读)

(创设情境体会着读这句话: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来,一起读)

5、同学们,让老舍先生如此喜爱的猫,不仅贪玩,还尽职呢!谁能读一读猫的尽职?(指名读)“屏息凝视”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屏息凝视”的意思)。

(创设情境感受“屏息凝视”: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一起读 生:屏息凝视。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师:它就是这样,一连几个小时不动,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中哪个词还能读出尽职?(齐读,读出猫的尽职,读出喜爱之情)。

4、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生默读)

说说你的体会。(生说体会,师相机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我们再来看看这只性格古怪的猫,看看它古怪的性格里都包含哪些性格?(和学生复习板书)老舍笔下这只性格古怪的猫,相信大家已经喜欢上它了吧,老舍先生更喜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和谐相处的画面吧!(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说)老师觉得老舍先生把小猫的脏脚印写成是“小梅花”不真实,我改成了“小脚印”,老师改的好吗?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由说)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生自由说)猫对老舍先生怎样?(生自由说)这真是“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画面。谁能读出这种和谐?(指名读,齐读)

这都凭他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就一声不出,你瞧,它生气了,谁来劝劝它?(生劝)

再来看看老舍笔下这只猫,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老舍先生就是通 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

6、同学们,老舍笔下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见过刚满月的小猫吗?想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小猫的照片,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小猫图片)。

看了刚才的图片,说说你的体会。(生说)能读出小猫的可爱吗?放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小猫的可爱。(生自由读 指名读)。

6、再来看看老舍笔下这只猫,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刚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

四、再次比较,感悟写法

1、再来看看这篇文章,比较老舍的《猫》,哪篇写得好,好在哪里?(生说出看法)我们以后写文章要学习哪篇文章的写法?

2、文章中有许多描写精彩的句子,放声朗读,读出你的喜欢。

3、你还发现了老舍的什么写作方法?

五、课堂延伸,对比异同

1、课后还有两位作家描写猫的片段,自由读一读。

2、交流你的发现。

六、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猫 老舍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篇6:七年级下册《猫》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习本文的写作,着重揣摩动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式

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猫的图片,制作教学幻灯片

2.(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搜集有关描写猫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猫的图片,学生畅谈猫的可爱之处

2.教师归纳: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猫》,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3.了解本文作者与生字词(多媒体显示)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梳理文章结构(多媒体依次显示)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课文内容研讨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了哪一只?(多媒体显示)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合作讨论完成下面问题:

① 家里的人对待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②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3)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①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地方来表现的?

② 画出家里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多媒体出示结果)

形成性练习

2.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三只猫的故事

(1)默读课文第15,16段,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2)学生自由朗读第17-19段,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3)学生齐读第30-34段,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课件显示)

3.文章主旨讨论

(1)“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从养猫的经历中,你还领悟到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讨论,可见显示)

(四)教师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的表达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人生到猫的可爱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热爱动物

板书设计

篇7:猫教学反思

1、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时有趣的活动方式,是学生个性展现的绿地。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他们感觉安宁和自由时,记忆力才会大大增加,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猫》这课中,我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说说明明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猫生性就爱动,猫抓老鼠也是天经地仪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说成是老实、贪玩、尽职,这是为什么呀?在这个氛围中,教师也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爱说,敢说。别具一格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独具慧眼,精彩至极的发言,让他们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教学中,学生对猫的性格特点,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猫是老实的”这一点时,一位学生马上提出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他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我没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见解,(他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准备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而此时,有同学马上反应过来了,列举了课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较,说明这是老舍先生爱猫的缘故。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又问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学生讲到的是“蹭”字,尔后就有了那么多对“蹭”的个性化感受。

3、授之以渔: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习什么”与“怎样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不露痕迹”中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本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尽职尽责这个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从而小结出解词的方法。在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后,及时地小结出,我们读课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4、入情入境地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起初让学生整体地读,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后悟出作者表达的情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都通过优美动听地读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说读是文章中的一条主线。

隐形的翅膀 反思

人没有了双肢就像小鸟失去了翅膀,花草树木失去了滋润一样,就好比没有了生活能力,没办法生活下去。影片中的小女孩志华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双肢,她也曾想过是否该继续生存下去,而她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她选择了生存下去,并且要考上大学,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开始学习用脚来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脱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来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脚训练地跟手一样灵活,便开始不依靠爸爸妈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被游泳教练选中并且又参加了训练,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游泳大赛,取得了胜利,同时也被体校录取了。看了这一部电影,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正如《隐形的翅膀》歌中,说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志华的这种行为,是常人难以想像,难以做到的。她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别人休息时,她还在拼命训练。我们要向她学习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我们没有残疾,但是,我们对待学习,要像志华一样,奋发向上。我们已经初一了,不能老想着去玩,要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这部影片给了我许多感想和启发,让我终生难忘。它不仅让人感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残疾,都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只要你有志气,有毅力,无论什么事都能做好。

老人与海鸥

反思

大写的爱,永恒的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悠悠碧水畔,一位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在老人与世长辞之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何等震人心魄的人鸥深情!前不久,有幸在河南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现场作课,和学生们一同感受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深深的为其情所打动。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预设理念,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留下了多少经验教训,课下我细细品味反思。我认为,主要还是紧紧抓住了“情”这一点,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

一、蓄情,奠定情感氛围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令人感动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首歌不也正是诉说着人和动物的深情吗?课前我将歌曲深情的导入,一下子就奠定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入情,体会和谐之美

这篇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以“言”表“情”的。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作品的附属,而是深深地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的。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三、激情,产生情感共鸣 备课时,我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报道和资料,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让学生拓展阅读,并用音乐烘托,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四、悟情,感受震撼场面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五、抒情,赞美海鸥老人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会产生急于抒发的动机,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抒发情感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的途径。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读诗的环节,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幅幅场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课件出示配乐小诗《海鸥老人》,升华主题,力求贯穿“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

这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显得有些仓促,未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没有到位。

篇8:《猫》教学案例

2016年9月,我编写了人教版四上17课《猫》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学习单。在设计学习单上,我努力突出以学生为本,还教于学这两个教学理念。作为一篇“老”课文,前辈们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思路和教学设计。为了响应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小组合作”的学习理念,我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取舍。

一、以生定教,简约模块,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只有45分钟,那我们如何让孩子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最优化呢?那就是压缩、剪辑学生已知的知识和能力。课前,我给孩子们下发了本课的学习单,让孩子们独立完成“搜索引擎”和“基础达标”部分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去搜索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读准字音,写对生字,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等这些孩子能独立完成的内容。第二天,收回昨天的学习单,发现孩子错误的地方集中在个别字词书写和概括大意上。由此,在课堂上,我将书写错误的字词归类放到PPT上呈献给孩子观察,孩子通过对比,知道了字词错在哪里。紧接着,让孩子们将这些词语认认真真地写在作业单的另一条线上,达到巩固的效果。我想,孩子们经过这样的学习后,应该会比平时用力去学习生字更高效。

二、以组为点,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着手培养小组内学生合作解决生字词的音、义两点。因此,读生字和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这一块,我们主要是以小组内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内经过讨论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抛出来全班交流。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相互学习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在组内交流时,要求孩子们一个一个轮流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做就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的能力。

三、以单为鉴,找出难点,攻克预习难点

学习单是学生预习情况的一面镜子。在上课前批改学习单中预习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孩子们在哪个板块遇到了难点。在上课之前,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在批改这份学习单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猫》这篇课文写了两种猫,一种是__________的大猫,一种是_________的小猫”这道题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错误的答案。我就明白了,孩子在梳理文脉、概括课文大意方面出现了问题。在课堂中,不能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去交流汇报预习内容。我将教案做了调整,放开导学单,放慢节奏,和孩子们一起一步一步梳理交流,理清文脉,习得概括的方法。方法如下:(1)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两句高度概括猫性格的句子。(2)出示句子,让学生抓住这两个特点,用上关联词语,说说猫的性格。(3)点破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就是通过找中心句,抓关键词,了解课文大意,这种方法叫摘录法。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就有必要以课堂组织者的身份去引导孩子分步骤突破学习难点。我想,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我们都有必要让孩子采用合适的方法去真正解决问题,习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以点带面,先扶后放,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一节语文课,抓住重点段,教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学习,习得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以前的传统课还是现在的小组合作模式的课程,我们都应该以文本为例,教会孩子阅读、思考等方法。特别是我们处于小组建设初期的课程,更应该手把手教孩子通过什么方法去学习,透过文字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奥秘。考虑到本篇课文第一部分描写大猫性格古怪的内容是平行出示的,因此我采用学法指导,品读感悟古怪1的方法,让学生采用圈词语、画词语、找事例、品情感的学习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让孩子掌握阅读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采用研读古怪1的方法,依托导学单,小组合作学习古怪2和古怪3。因为花了大手笔学习第一自然段,一步一步教孩子学会了本节课的阅读方法。孩子在慢慢学习中习得了这种阅读的方法,因此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古怪2和古怪3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在学习单中,为了让孩子更明确小组合作交流要求,我特意在学习单中指出:小组合作:我们也按照学习第一段内容的学习方法,通过圈特点—找事例—品语言的方法来小组自主学习,继续感受大猫的古怪。设计这一要求,目的是让学生采用刚才学习的阅读方法,先圈特点,再找事例,然后品悟语言,用这三步走的方式来感悟老舍笔下那只大猫的古怪性格。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大家先独立默读,完成学习单这部分的内容,再采用四人交流,一人记录,一人代表汇报的小组合作模式,有条不紊地将本组合作交流的观点呈现给大家。本组内成员回答完毕,再听听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看法。这样就达到了全员参与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陆莉.用好“学习单”打造高效课[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

篇9:《猫》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不少学生都见过或养过猫。老舍先生《猫》这一课,语言浅显易懂,教学时在内容上就不必过多地花时间去理解。我将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口味词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把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教材分析】

《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三课。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好本课能为学习后篇文章同样是老舍先生写的《母鸡》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脉络,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3.品味课文中的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这情。

【教辅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板书“猫”字,提示注意“犭”的写法。

2.谈话入题: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在学生自由说后:看来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看,这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猫(课件出示猫的图像)。

3.揭示课题:我国有一位大作家老舍(板书:老舍),他不仅喜欢猫,而且还养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他家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读一读,给多音字“屏”与“折”正音。

2. 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回答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齐读第四自然段课文,问:这部分课文又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3自然段)

(一)抓住重点句理解。

1.出示前三个自然段的总述句,(课件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生齐读。

(1)(板书:古怪)“古怪”是什么意思? “实在”又是什么意思?

(2)读好这一句。(读时强调“实在”与“古怪”两词)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中找答案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猫性格古怪。

(1)请同学们看第一自然段,能告诉我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性格吗?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 贪玩 尽职

(2)请同学们分别划出课文中分别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读一读。

引读体会文中分别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体会猫性格的古怪。相机体会以下两个句子,并用带点词语练说一句话。

1)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小结:老舍先生家的大花猫可真逗,说它老实吧,它可以一连几天不回家,说它贪玩吧,它又会一连几个钟头地等老鼠,所以老舍先生会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其实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师相机板书:人爱猫),同学们喜欢这只猫吗?那我们就带着喜爱之情把这段话再读一读吧。

过渡:其实这只猫古怪的性格还不仅仅是这些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自然段是怎么写的吧。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体会猫的古怪性格。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体会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学生读)

谁来告诉我,这两段又写了猫哪些古怪的性格?

第二自然段写猫高兴时显得温柔可亲,可不高兴时却一声也不出;第三自然段写猫很胆小,但有时又很勇猛。师相机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饱含的情感。

(1)老师前两天在读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比较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2)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2) 追问:老舍爷爷这么喜欢猫,猫喜欢不喜欢老舍爷爷呢?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蹭”是什么意思?你能体会得到吗?请学生上台来做个“蹭”的动作,感受猫的可亲。

升华:是呀,人爱猫(相机板书:猫亲人),多么和谐的社会呀,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只在我们爱动物,动物就会成为我们人类的朋友。

四、总结课文,渗透写法

1.好了,下面我们该来总结一下了,读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猫的呢?

2.其实,写一种动物除了可以从性格上来写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写呢,请看这段话:出示课后链接中的两段话,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写一种动物,可以抓住它的性格来写,也可以通过外形来描写,还可以从对动物的态度来写。

五、课外延伸,实践提高

1.抄写生字词。

2.选背课文1~3自然段。

上一篇:安全教育月小结下一篇:服刑人员子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