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2024-04-23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共5篇)

篇1: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庄生梦蝶 出处: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原文】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后以“庄生梦蝶”比喻梦幻迷离、往事追忆,或梦中佳趣。晓梦应该没有特别的意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赏析(新)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有五十条弦的说法,本没什么来由,(意指本来就是二十五弦。)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

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篇2: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

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李商隐一首《锦瑟》,字字珠玑,句句有典,含意深邃,意境朦胧,隐晦含蓄,勾起人无限情思,令人回味无穷,使无数后世读者为之倾倒,成为一首凄婉的千古绝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五十弦的锦瑟犹如自己流逝的岁月,这锦瑟上的每一根弦、每一根柱都唤起诗人埋藏在心底的无限伤痛和怅惘。诗人意欲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思华年之往事,连用四个典故,表达自己一生际遇和心境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其大意就是有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浑然间不知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还是物我两忘,谓之“齐物”?后世常用“庄周梦蝶”来描绘人生如

梦般的恍忽、浑然不觉。“晓”字所道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表达了梦者的迷惘。李商隐借“庄周梦蝶”的旖旎意象,表达了世事无常、浮生若梦的迷惘。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故事有什么哲理?

主要是齐物思想,这是庄子的思想精髓

出处:《庄子・齐物论》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理论哲学方面运用很广,物与我皆无尽也。

庄子以故事的形式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其大意就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

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篇3: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一、梦境的解析

中国人自古就有爱解梦的传统, 不过, 中国人对于梦境的想象与认识, 私以为更像一个平面, 就如“庄生晓梦迷蝴蝶”,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梦境的主角再多, 它也只是平面地发生、平面地发展、平面地疑问……直至平面地结束。但《盗梦空间》的梦境却是分层次的, 就像一幢宏大的建筑, 一层比一层深入, 一层比一层难解, 一层比一层不好控制与捉摸———对, 《盗梦空间》里的梦境也是可以控制与制造的。

莱昂纳多扮演的柯博 (Cobb) 是一个盗梦者, 他与妻子都是造梦爱好者, 在一次造梦过程中, 不幸坠入limbo (潜意识边缘) , 呆了50年之久, 以致妻子不想再回到现实。柯博于是给妻子植入一个思想, 即:这是一个梦, 必须自杀才会醒来, 他们仍然会在一起。虽然成功回归现实, 但柯博植入的这个思想太强大了, 以致妻子仍然认为现实生活是一场梦。因柯博不愿自杀, 妻子为了他们能在一起, 在自杀前设计成是柯博杀死她的, 以此逼柯博自杀, 这就导致柯博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流放国外不敢回国, 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他们的背面。

实际上, 确实相当于是柯博把妻子给杀了, 出于内疚感, 柯博不能再做梦, 只要他在梦里, 妻子必定会出现。而在影片的设置里, 如果梦境是别人的, 柯博又刚好在别人的梦里, 那么周围出现的其他人都会是这个做梦人的防御者, 也就是柯博潜意识带来的防御者, 所以柯博无论在谁的梦里出现, 妻子都会作为他潜意识的防御者出现———这也是这部影片别致而又令观众伤心的最重要的基础设置。

柯博流浪国外其间, 日本大亨斋藤 (Saito) 找到了他, 给了他一个诱惑性的选择:如果他可以将“解散集团”的点子植入斋藤最大的商业竞争对手新任继承人罗伯特费舍尔 (Robert Fischer) 的意识里, 斋藤就帮他消除犯罪记录, 使他可以合法进入美国与子女团聚。

于是, “盗梦”的故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柯布和他的团队为罗伯特费舍尔设计了3层梦境。整个任务完全失控后, 柯布不得不来到最可怕的第四层梦境, 在这个混沌、没有时间、没有尽头的世界里, 他遇到了已经死去的妻子梅尔……

除了最初的设定“梦中梦”结构, 影片于此间又抓紧时机大做众多更巧妙的设置: (1) 同梦机制。影片给出的前提假设就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分享同一个梦”, 没有这条, 影片根本不会成立。 (2) 梦幻时效。人梦中感知的时间, 大大长于实际做梦时间, 前三层梦境用镇静剂的时间来控制, 每层梦的时间是上层梦时间的翻倍。多重梦境下, 现实中的几小时, 就可能意味着底层梦境的N年。 (3) 醒梦机制。常规多重梦境下, 影片明确说了:如果在梦中死去, 就会在现实中醒来, 但特殊多重梦境下, 由于使用了强效镇静剂, 就像安眠药一样, 于是便构成了更加复杂的状态:并非你想醒来就能醒来, 即使精神上醒来, 肉体也醒不来了, 这样人就会进入limbo, 在里面孤独地老去, 即使醒来脑袋也会一片空白, 忘记之前的诺言和行动。 (4) “凌波态”设定。“凌波态” (limbo) 本意在基督教神学中是指死于原罪, 但居然没被降入地狱但又上不了天堂的状态, 就那么尴尬着模糊着灰色着。按照影片设定, “凌波态”纯粹的潜意识 (pure subconscious) , 是完全没被认知过的梦空间 (uncharted dream space) 。脱离“凌波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 但意识处于这一状态的人, 往往是没办法分清“凌波态”与现实的, 所以不会想到利用死亡来醒转, 而且因为极度茫然, 实际上也不大会有时间观念, 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觉着年老体弱, 但能不能在“凌波态”中“自然老死”还真是没准的事儿。如果没法从“凌波态”中醒转, 或者在“现实”层次强行醒转, 在梦中处于“凌波态”的那个人在“现实”层次大脑便会处于瘫痪状态。这个, 也是深入多重梦境最大的危险。 (5) 辨梦图腾。柯博“梦之队”的成员每人都有一个图腾 (Totem) , 用来分辨自己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 还可分辨是否在别人的梦中。其原理只有图腾的持有人才清楚某些特质, 而这个特质在梦里梦外是截然不同的。柯博拿的是一个小陀螺;按照他自己的解释, 这个陀螺如果在梦境中的话, 就会一直旋转下去不会停止, 如果在现实中的话, 则会“正常地”歪倒停止。

看来, 美国人做梦都做得别有内涵别有特色啊, 种种立体的绕来绕去的设定一出来, 也难怪大多数受众都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电影, 且众口一词地肯定:需要逻辑性很强的观影者, 它是“高智商”电影之一。也或者, 是因为中国大众做平面的梦释平面的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记起陈丹青的说法:“艺术是假的, 它在骗你, 但它比生活真实。”或者, 你能理解制造梦境也是一种艺术, 那么, 《盗梦空间》也就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电影了。

二、逻辑的分解

百度百科这么说:“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logic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中文‘逻辑’, 主要是音译, 后由中国传入日本, 但在日语中则注明只是对logic的注音, logic在日语中的正式汉语翻译词为‘论理’。logic另外有个很好的意译译名‘理则’, 称为理则学, 这是由牟宗三先生翻译所作, 比早期的逻辑翻译更符合logic的英文定义与拉丁词源。”

本片的另一商业卖点即是其复杂难明的逻辑表现。

影片开场是日式会馆里柯博与老年斋藤的会面。这一幕其实是影片实施“种梦”的最后一个阶段——当柯博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克服了他因为内疚而产生的强大的潜意识防御者、他的妻子后, 他梦想的完成又出现了新的障碍:雇主斋藤在第一层即受伤, 最终掉入limbo, 柯博必须找到他让他活着回归且还能记得承诺。当柯博找到斋藤时, 斋藤已经变老, 随着音乐暗示时间的到达, 柯博终于让其相信这一切都是在做梦, 自杀后醒来他会再次年轻, 日本人举起了手枪……从故事时间顺序上并非最先, 但导演将它放在时间逻辑上的第一个场景之前, 是否正为有意地造成逻辑上的混乱?这样, 一开始他就成功地在你的脑海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但你得坚强些, 不能气馁, 得赶紧让脑细胞极速运行起来, 因为接下来它们会经历更严峻的考验。

同样在limb里, 妻子曾经想让柯博看孩子的正面, 柯博却不敢看, 因为他怕看到孩子的正面, 也会相信limbo就是现实, 那么他就再也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会选择与妻子一起呆在limbo里。不管是孩子的背影, 还是在影片里出现了四次的关键道具驼铃, 导演无非是想将大众集体引向真与幻的诘问之中, 但谁说, 生活就一定比梦更真实呢?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应该是留给了观众最多争辩可能的空间。种梦行动圆满成功, 斋藤履行诺言, 柯博回到家里, 看到儿女背影, 有些恍惚, 下意识地拿出陀螺来转。但接下来他又被回过头来有着真切脸面的子女吸引, 来不及等陀螺旋转结果就朝子女奔去, 桌上那个陀螺还在转着、转着, 影片随时切入黑暗。那么, 结局到底是什么?柯博完成任务、见到子女是真实发生了, 还是仍然是在他的limb中?你以为你知道了结局, 但你不敢确定……不过, 这又真的重要吗?

至此, 中美两国的梦境之境才终于叠加在一起, “庄周梦蝶”的虚无、迷乱一起涌现。至此, 你或许会明白诺兰其实想告诉我们许多:现实与非现实境界的边境到底分清还是分不清更好?男女主角到底醒来还是不醒来为好?究竟是知者幸, 还是无知者幸?我们的需要是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还是只关乎着自己的迷失和爱情?

篇4:“庄生晓梦迷蝴蝶”

编者按:庄周一生著述十余万言,名为《庄子》。这部书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了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庄周死后,又过了大约六十年,秦统一了天下,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庄子》一书因为飘逸散淡,竟保存了下来,泽被后世。本篇文章通过故事呈现,带领读者领略庄子那平凡又伟大的一生。

———————————————————————————————————————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一、庄子也会借粮?

庄周是一个漆园小吏,收入微薄,仅足糊口。即使这个官职级别低、待遇差,但庄周竟也没干多久,因此,他长期生活在贫困中。据《庄子》书中的描写,他住在穷街陋巷,靠打草鞋维持生活,饿得面黄肌瘦。他身穿有补丁的衣服,鞋子磨出了洞,用绳子绑在脚上,有人讽刺他是“槁项黄馘”,就是脖子很细长,像干枯的树枝一样,脸是黄黄的,这估计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某年春荒,庄家无米下锅,庄周去向一个朋友借粮,那是个管理黄河某河段的小官,人称监河侯,监河侯说很好,没有问题,等到年底领地的百姓给我交了租子以后,我可以借三百金给你。庄周很生气,因为他家已经断顿了,还能等到年底?但庄周很幽默,不直接点破,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在来的路上听到一阵呼喊声,一看,原来有一条鱼在路边车轮碾成的小水坑中跳着喊救命,我就过去问是怎么回事,鱼说,请你弄一盆水来救我吧。我告诉鱼说,没有问题,我到前面去引西江水来救你。鱼说,等你把西江水引过来,恐怕要到干鱼店去找我了。你引来的水很多,但我已经等不及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二、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然,愉悦轻松,便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等他醒来后,对此感到十分疑惑。他认真地思索,竟不清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和蝴蝶必定有分别。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通过对梦中化蝶和梦醒复化为己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生死物化的观点。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三、螳螂捕蝉

庄周的日常生活是安静恬淡的,他常常闲庭信步,优游于自然之间,思考人生。有一天,他到雕陵的栗园去游玩,看见一只巨大的异鹊从南方飞来。那异鹊翼展七尺、眼大一寸,翅膀扫了庄周的额头一下,然后停在栗子树上休息。庄周很奇怪:“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很长却不能飞高,眼睛很大却视力不佳。”就提起衣角快步过去,手持弹弓瞄准那异鹊,留意其举动。这时,庄周突然看见一只蝉,正躲在树叶下边唱歌边乘凉,非常忘我,而一只螳螂在树叶遮蔽下正伺机捕蝉,由于将有所得也非常忘我,那只异鹊呢,正准备捕杀螳螂,也因为将要获食非常忘我。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场景,在庄周的形象描绘下,瞬间之际,鲜活在我们眼前。当庄周发现,自己与异鹊、异鹊与螳螂、螳螂与蝉之间,构成了一串利害相生的“生物链”时,他怵然道:“唉!世间万物原本互相牵累,每一物类都有它的克星。”——“庄周怵然”四个字,惊心动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当庄子翻然醒悟,扔掉弹弓,准备离开时,栗园的守园人发现了他,以为庄周要偷栗子,于是对他好一阵追赶与斥骂。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四、庄周和惠施

———————————————————————————————————————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战国时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虽是宋国(今河南商丘市)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

庄周的一生,总结来讲,是一个隐者。他始终站在生活边上看生活。他一辈子打交道的人主要是社会下层和社会边缘人,《庄子》中常讲一些工匠的故事,如宰牛人、木匠、粉刷匠、石匠等,这说明庄子比较了解当时下层工匠的生活情况。《庄子》中还讲了很多残疾人的故事,他们或是腿被砍掉了、手被砍掉了,或是长着奇怪的大瘤子和脓疮,他对这些人也很熟悉。庄周拒绝和上流社会往来,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惠施,这是庄子在主流知识圈中唯一的好朋友。

在庄子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够与他们端庄不苟地讨论问题,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像庄子这样想找到知己,的确不容易,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外,恐怕没有其他人了。惠施是一个名辩家。说起名辩家,人们可能有点陌生,“白马非马论”就是名辩家的著名人士公孙龙的代表论点。惠施的诡辩之才比公孙龙更胜一筹。从《庄子》一书看,惠施不仅是庄周的密友,也是论敌,两人既离不了又合不得。惠施喜欢功名利禄,庄周最爱自在逍遥,他们的人生观有着极大的冲突。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但他也常被惠子拉去梧桐树下谈谈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庄子》书中,共记录了庄周与人的二十二次对话,其中十次是跟惠施说的。庄周经常和惠施辩论,他有很多精彩的思想都是通过和惠施的辩论表达出来的。下面是有关庄周和惠施的几则小故事。

(一)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猫头鹰与凤凰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也是宋国人,但做过魏国的宰相。庄周听说老朋友惠施当了魏国的宰相,就去了魏国。惠施害怕自己的相位被庄周抢去,于是,就在城中大肆搜捕他三天三夜。庄周见到惠施后嘲弄地对他说:“猫头鹰抓到一只腐烂的老鼠,喜欢得不得了,看见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凤凰飞过来,就赶紧把死老鼠紧紧捂住,抬起头喊:‘吓’!它怕凤凰抢它的死老鼠,难道凤凰也稀罕那个臭老鼠吗!放心吧,我才不稀罕你的魏国呢。”说完,庄周就从怀中摸出自带的饼,嚼了起来。两人拜见魏王时,庄周穿的麻布长袍补丁摞补丁,提脚上台阶,草鞋的带子都断了。魏王很奇怪地问:“先生,您怎么这样狼狈?”庄周说:“我只是穷,并不是狼狈。一个人的道德不佳,才叫狼狈;而破衣草鞋,只是穷而已。”

(三)惠子吊唁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四)庄子喻友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五、扔在野地

篇5:庄生晓梦迷蝴蝶

【关键词】庄子 无为 梦蝶

于丹曾在采访中说:“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这话我极为赞同。庄子曾做过漆园吏,一生穷困潦倒,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却又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如果我们称孔子为“圣人”的话,那么庄子就应该称为“神人”了。

在我看来,庄子是最早的愤青,也是最早的小资。他的愤青在于他的“无为”,他的小资在于他的“梦蝶”。 因为看破,所以无为。与其在那个污浊的世道中,苟延残喘的保持着“洁白的官袍”,不如脱去,转身逍遥。与其在一张张面具后穿梭,不如投身自然,清风明月。因为大自然的真,让你可以看到内心最深处的黑。无论是皇帝还是乞丐,是圣人还是地痞,没有人是真正的超脱的。在一声声的冠冕堂皇的论述中,庄子选择掩耳闭眼,情愿做一场化蝶的美梦。

现实太强,强到凭一己之力根本就是蜉蝣撼树,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庄子要选择圈地而活,唯心而活。世人哭泣,他偏笑。很多人不懂他为何“鼓盆而歌,送妻升遐”,在我看来,他不是冷血,比起那些妻子死时悲伤恸哭,尸骨未寒却另结新欢的人不知要真实上多少倍,死者已矣,只要把她放在心里,哭泣或欢笑又有何区别。

庄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所以,他只说自己贫穷,却从不承认自己潦倒,他的骨子里有种傲气,不愿被束缚。放到现在,庄子绝对是那种站在楼顶,放盘CD,一边远眺,一边品酒的小资。他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遮掩,你可以知道鱼的快乐,蝶的飞舞。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谁是谁的主宰,只有自顾自的逍遥。放歌也好,遨游也好,没有人可以阻止,也没有什么可以限制。无论是用葫芦游海,还是化蝶飞舞,都无所谓。

曾经觉得庄子很颓废,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却在看到一句话时豁然开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原来只有庄子才能看到那极致的美,看到那刹那的芳华绝代。我们总是自缚于所谓的目标和理想,总是拼搏与所谓的将来和荣耀。却不料,最蓝的天空就在头顶,只是我们困于自缚,从不抬头;却不料,最亮的光芒就在身后,只是我们忙于拼搏,未曾回首。

文如其人,庄子的文章同样令人竟然。首先,其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再者,庄子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仿若置身于一个奇特的世界。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他的文章皆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即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我只能说那只能说明他们只得其表面,却没领会其间蕴含着的超凡的大智慧。

以其代表作《庄子》来说,“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同时,庄子以其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伟淑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它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里却尽有分数。”刘熙载如是说。

与此同时,《庄子》讲求万物合一,逍遥自适,本意是要求人需有自我意识,呼唤人类的本真与纯洁,为人性的本真自由的逍遥,顺自然容万物,坚守自我的原则,既然明白大道又能保持自我高尚之本性人格,即为“得道之人”,逍遥是思想之无极,人的本性的自由舒展,是赤子之心的保留,在恶劣的环境下,对真和美的呼唤,是利万物顺自然的纯本追求。这便显示出庄子其人 “天人合一”和“逍遥无为”的思想主张。

结束语:庄子其人,逍遥洒脱,庄子其文,亦是恣肆奇特。人如其文,文映其人,庄子潇洒逍遥的人生着实令人艳羡不已。庄周化蝶,飞于蓝天,傲视身后。无为,却俯视大地,看破尘埃。此乃庄子可羡可敬之真性情也。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 中华书局, 1983.

[2] 曹础基. 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M]. 402. 中华书局, 2007-3-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相关文章:

晓梦迷王作文04-29

上一篇:旅游晚会流程主持词下一篇:《探索规律》政治教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