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名词

2024-05-25

绿地名词(通用8篇)

篇1:绿地名词

课本、笔记 1.波士顿公园体系:以河流等因子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绿地,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景观优美的 公园

2.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境域。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基调树种:指对本地风土及具体立地条件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数量多,对形成城市植物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的树种。

9.骨干树种:指对突出城市景观特色起主要作用的树种。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4.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戏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5.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等圃地。

6.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雅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7.其它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10.林荫停车场:所谓的林荫停车站,意思是指停车位大部分都在树荫下,可防止车辆在阳光下被“烤”的情况出现。

11.受损弃置地:

12.节约型绿地: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

篇2:绿地名词

绿地世家地理位置(绿地新城三期)

宁夏路366弄

绿地世家价格走势(绿地新城三期)

1月均价34079元/平米,比12月上涨2.67%

绿地世纪城三期(绿地世家)小区基本信息 楼盘概述 绿地世家是绿地集团开发的绿地世纪城的三期,它所面向的是上海的年轻人,所以本楼盘有别于前两期,有些欧洲的浪漫风情,红褐色的外墙,欧式的园林设计。依托着一期和二期的高人气,在曹杨路宁夏路上形成了一个高档生活社区,周边的休闲娱乐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生活配套成熟!优点绿地世家内部房型多样,仿欧式的建筑,小区中心集中绿化设计。周边交通便利,商业设施配套较齐分析 全。

缺点宁夏路上由于来往于金沙江路的车辆较多,也比较吵;靠近白玉路边上有很多小摊小贩,地面常年很分析 脏,垃圾有时候会堆很多,会影响楼上居民的生活质量。部分房型不符合上海本地人士的喜好。主要交通 3号线/金沙江路站4号线/金沙江路站11号线/隆德路站13号线/隆德路站

生活好又多 中国工商银行 中信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永昌西康菜市场 良友 好德 罗森 快客 迪配套 欧咖啡 沈记靓汤 上海石库门 皇天外

绿地世纪城三期(绿地世家)房型综述

绿地世家内部的房型较多,其中4号楼为酒店式公寓,面积在41.85-62平方米,一层22户,所以有的房间朝向北面,南面的又朝向宁夏路,所以这里的投资出租的房源居多。另外,小区内部的2房为全南设计,面积在113-120平方米左右。还有正对小区花园的小高层为两层复式结构,在21号楼中还有部分的两层复式房型,它们的面积在150-180平方米

绿地世纪城三期(绿地世家)交通配套

交通概述:小区靠近普陀区的主干线曹杨路,虽然小区门口的公交线路并不是很多,但是步行5分钟就可以乘坐多条公交线路出行,也有轻轨3、4号线金沙江路站或是曹杨路站都可以换乘,附近还有11、13号线,可以说得上四通八达。小区正门口的交通比较拥挤,所以过马路时要多加小心。另外小区自驾去徐家汇、上海火车站,静安寺等商业中心还是比较便捷的,能方便的上中山北路高架。

自驾线路

绿地世纪城三期(绿地世家)图片集锦

篇3:绿地名词

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协调是城市特色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城市特色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 特别是对有着独特的山水肌理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在这方面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定南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力求充分挖掘定南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资源, 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地系统布局, 突出“山、水、城、园”交相呼应的城市风貌特色。

1 定南县地域性特色因素分析

定南县域生态资源具备了典型的可持续性特征, 集中体现在山水地貌、森林植被、人文历史等方面。

1.1 山水地貌资源

定南县城山水兼优, 特色突出, 体现出独特的“山水”格局空间特征。定南属于丘陵低中山地貌, 境内山峦绵亘, 水网密布, 以天光山、云台山、神仙岭为分水岭, 形成南、北两个水系。岭北诸水包括月子河、龙头河、径脑河, 向北流入赣江贡水, 属赣江水系;岭南诸水包括九曲河、下历河、老城河, 向南流入东江贝岭水, 属东江水系。两个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44条 (含外省外县入境的6条) , 总长1146km, 流域面积为1316.49km2。

1.2 森林植被资源

定南县境内森林植被丰富, 全县森林覆盖率78.3%。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境的东部和北部, 以松、杉、木荷、樟、栎、毛竹、油茶、梧桐等经济林为主。境内以“九曲河水清, 云台山色秀”为代表的生态环境, 有“天然氧库”之称, 属东江源自然保护区。

1.3 人文历史资源

定南客家文化、堪舆文化、岭南文化交相辉映:虎形围屋、佛教圣地神仙寺、布衣山谷等众多景点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定南瑞狮”等, 无一不体现了定南浓郁的人文内涵。

2 定南县绿地建设现状评价

2.1 县域绿地现状评价

定南具备了众多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 优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山水格局优势显著; (2) 良好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及较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 (3) 人文历史资源充足。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在两个方面: (1) 绿地建设中, 自然水系、山地资源的利用不够, 城市文化挖掘不深入, 没有很好地体现定南的自然山水景观特征和地方文化特色。 (2) 城市大环境绿化体系尚未形成, 城市绿地网络连接度及景观廊道缺乏。

2.2 建成区绿地现状评价

2.2.1 优势分析

(1) 自然条件比较好, 山体众多;同时, 城市框架已形成, 开发建设潜力大;

(2) 河流穿城而过, 留有较好的绿色空间;

(3) 部分公园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 居住小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起点较高。

2.2.2 劣势分析

定南县中心城区现状绿地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园绿地数量不足, 分布不均, 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绿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2) 沿下历江、杨梅河等水系两岸缺乏公园绿地, 未能充分利用城区滨水公共空间。

(3) 目前, 防护绿地主要沿下历江、杨梅河两岸和铁路两侧有少许分布。整个城市没有形成完善的防护绿地体系。

(4) 道路绿化水平参差不齐, 行道树以小叶榕、天竺桂、香樟为主, 植物品种较单一, 绿化景观稍显单调。

3 定南绿地系统规划特色构想

充分利用定南的山水景观特征和县域空间发展结构, 形成以县域块状绿地为斑块, 以交通防护绿地、滨水绿地等带状绿地为廊道, 并与城区内部绿地系统相衔接的城乡一体、络贯全县、外楔于内的生态绿地系统, 突出“山、水、城、园”交相呼应的城市风貌特色, 构筑和实现“山水相依, 城园交融”的总体城市景观格局。

3.1 特色规划布局结构

3.1.1 县域层次布局结构特色

本次县域绿地系统规划以定南县域内的山体、水域、农田、园地为基础, 以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库、林场等为重点 (主要氧源地) , 以河流水域 (下历河、九曲河及其主要支流) 的滨水绿化为廊道, 以道路防护绿地为纽带, 形成“一心、两区、七廊、六带、五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见图1) , 实现城乡一体化。

3.1.2 中心城区层次布局结构特色

充分利用定南县山环水穿的山城景观空间特征, 以“绿环+水脉+绿核+绿带+绿园”的结构模式, 形成中心城区“一脉三核, 六带十园, 绿斑环绕, 生态山城”的绿色空间体系 (见图2) 。

一脉:指由礼亨水库、下历河、杨梅河组成的特色龙形水脉, 水脉仿佛一条腾飞的龙穿城而过。规划沿水岸设置公园绿地, 形成滨水生态廊道;

三核:它们分别是东江公园和休闲公园及周边山体共同形成的东江绿核, 南山公园形成的南山绿核和桃花源风景区及周边山体形成的郊野绿核;

六带:指由城区中的外环路和主干道所形成的六条绿化轴;

绿斑环绕:指的是定南的一内一外两个生态环。

3.2 山水景观格局的特色体现

定南县中心城区是典型的自然山水城市, 山、水、林要素是城市赖以形成和独具魅力的重要因素, 是构成城市空间景观的最重要框架。规划结合中心城区“山围四面、水脉穿城、绿斑棋布”的大的自然山水格局, 景观塑造上采取城依山建、路随山行、绿逐水生的方式。

规划以城市新区为依托构建城市核心景观, 以礼亨水库、下历河、杨梅河为依托梳理整治沿江绿化景观带, 打造特色龙形水脉;以桃源风景区为依托构成城市郊野绿核, 以前程大道、滨江路、东风东路、清华大道、公园路 (南) 五条园林景观路为依托构筑城市景观绿轴, 空间上构成了由山-水-城融合构成的梯级变化, 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与景观结构, 达到山、水、城的和谐统一。

3.3 植物景观规划的特色体现

树种规划以乡土植物为主, 适当引进外来植物, 满足不同的绿化要求, 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地域化方向发展。规划选择定南5种最具代表性,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加以推广应用, 分别为天竺桂、红花羊蹄甲、桂花、黄花槐、栾树。同时, 根据定南县当地条件, 选择25种最具代表性的树种作为骨干树种, 分别为香樟、杜英、大叶榕、小叶榕、广玉兰、黄连木、银杏、大叶女贞、乌桕、棕榈、无患子、银桦、乐昌含笑、鹅掌楸、垂柳、冬青、木芙蓉、法国梧桐等。另外考虑到定南地处中亚热带东部, 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规划提出引种一些南亚热带植物, 如银海枣、老人葵、鱼尾葵、美丽针葵、小叶榄仁、南洋杉、象牙花等, 以期体现与众不同的南亚热带风情。

4 结语

在城市特色风貌日趋消退的今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创造城市的持久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为吸引人才、繁荣城市打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对重新塑造城市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定南县绿地系统规划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注重保护乡土植物资源, 体现生物多样性,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地系统景观, 彰显了山地型城市特有的自然及文化品质。

摘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如何体现城市特色, 重塑城市特有的地域风貌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立足具体规划工作, 从特色因素分析、绿地现状评价出发, 对绿地系统的特色规划目标、布局结构、景观格局、植物规划等方面进行阐述, 提出只有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空间特征, 才能使城市的风貌具有独特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特色,布局结构,定南

参考文献

[1]张凯云, 王浩, 费文君.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城市特色营造——以河北迁西县为研究对象.中国园艺文摘, 2013 (1) .

篇4:绿地名词

LIU Xiao-dong, HUANG Xue-hua, GUO Chun-hu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强调低碳、节约紧凑理念,集约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生成受多个因子的影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既遵从城市资源状况,又受功能机理制约,按自身规律发展演化、不断完善,表现为一种自组织机制。

关键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集约型城市;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1-0000-00

收稿日期:2014-07-30

修回日期:2014-09-16

Abstract: The city construction emphasis on low carbon, saving compact id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generation of the spatial form of intensive urban green space was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which has certain laws. It compli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ity resourc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in its own laws by the restriction of functional mechanism ,which expressed as a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patial form; Intensive city; Generative mechanism

城市绿地空间形态主要指城市中各类绿地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特点,即城市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过程受多个生成因子的影响和作用,具有自身的规律。广州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源于对土地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利用,受到绿地功能机理的制约,在人均用地逐年降低的情况下,绿地系统在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开发模式的主导下,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使用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 集约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特征

在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约束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瓶颈。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其绿地系统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集约型的空间形态,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绿地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在空间形态上集约利用土地,根据游憩和防灾避险功能需要确定适宜的绿地指标和结构,既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又节约土地资源。

2)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遵循自然”的绿地空间形态结构达到节约、保护山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目的。实现绿地景观建设的低成本、高质量。

3)良好的绿地生态效益。以合理的生态格局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绿地改善环境质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集约型绿地自组织机制

城市绿地的功能主要包括游憩、防灾避险、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集约型绿地系统根据绿地功能机理产生的制约力自发地作用于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并依据城市资源状况在合适的地点形成规模恰当的绿地,既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不浪费土地,形成功能合理、高效紧凑的绿地系统,表现为一种自组织现象。

2.1 游憩行为特征制约机制

2.1.1 游憩需求导向形成绿地的圈层结构

游憩行为具有空间特征,制约着绿地的空间分布。广州市游憩绿地根据市民游憩空间行为特征,考虑满足居民出行的不同要求,形成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圈层式空间分布形态(表1)。

表1 广州游憩绿地空间分布层级

Tab.1 Spatial distribution level of recreational green space in Guangzhou

区域空间层级类 型分 布 特 点

城区社区层级小区游园大量分散于小区中,就近服务小区居民,日常游憩。

街旁绿地沿街利用空地布置,服务于附近居民和短暂休息的行人,如天河北路公共休闲广场、东山口地铁站旁小游园等。

居住区公园按服务半径1 km分布于居住区,市民日常游憩,步行到达,如东风公园、人民公园、草暖公园等。

区级层级区级公园按服务半径2~3 km分布,市民半日游,步行或自行车交通到达,如荔湾区文化公园、海珠区晓港公园等。

中小型广场绿地结合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分布,如元帅府前广场、中大北门广场、陈家祠广场等。

市级层级市级公园按服务半径5~7 km分布,市民周末游览,公共交通到达,如越秀公园、珠江公园、天河公园等。

专类公园结合城市自然、人文资源特点分布,市民节假日游览,公共交通到达,如雕塑公园、中山纪念堂、华南植物园、海珠湿地公园等。

nlc202309011132

大型广场绿地结合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分布,市民公共交通到达,如花城广场、海珠广场、火车东站广场等。

郊区规划区层级郊野游憩绿地分布于城市外围,市民节假日游憩,公共交通到达,如白云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等。

由中心向外扩展的不同圈层的绿地具有不同的服务半径,这一空间形态既满足市民出行500 m见绿的日常游憩需要,又兼顾节假日市民对大型绿地的游憩需要。广州绿地空间形态逐年完善,如在综合性公园较多的越秀区增建小型休闲绿地;在原来公园较少的海珠区、白云区等增建综合性公园,1992-2005年期间,广州主要在服务盲区较多的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海珠区增建公园,且数量和面积增加明显[1],2006年在海珠区增建庄头公园、2011年增建海珠湖公园,通过完善圈层结构形态使绿地更好地发挥游憩功能,使全市游憩绿地布局趋于合理。

2.2.2 满足连通性要求的游憩通道

广州依托道路、河流等线形结构要素构建了绿色通道,联系沟通4个圈层的游憩绿地,基本将区级以上主要公园、广场绿地以及郊区主要游憩绿地等连接成连续完整的网络。

2.2 防灾避险行为特征制约机制

2.2.1 避难行为确定防灾避险绿地分布

居民的防灾避险行为特征制约绿地分布,应根据该行为规律确定防灾避险绿地设计。一旦发生灾害,居民首先是紧急疏散到最靠近住宅的绿地或空地上,然后,集合的人群经由预先确定的安全避难道路到达固定避难场地进行较长时间的避难。故根据灾民避难行为需要,防灾避险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险绿地(服务半径500 m)、临时避险绿地(服务半径1 000 m)、一般防灾公园和中央防灾公园(服务半径2 000~3 000 m)。

2.2.2 疏散行为确定避险通道

避险通道为连接各级避险救灾场所的疏散通道、绿道及带状绿地等。日本阪神大地震时,有些死亡是发生在逃生的路上的[2],故提供城市应急疏散通道是必须的。

2.2.3 救灾行为确定救灾通道

救灾行为包括救灾物资运输集散、医疗救护和救灾指挥与信息发布,须建立救灾通道,通达各级防灾绿地和其他避难场所。《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按服务半径将紧急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和一般防灾公园结合不同级别的游憩绿地进行配置,中心防灾公园建议每区(县级市)配置1~2个。

2.3 生态机理制约机制

2.3.1 城市风交换与氧源绿地

如果仅靠城市绿地解决城市氧源问题,那么人均绿地要达到几百平方米才有可能,这在城市中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城市人均绿地为30 m2,可以另在城市外围布置170 m2的林地为城市补充氧气[3]。因此,合适的绿地形态是在城市外围上风方向布置以森林为主的氧源绿地,利用风交换机理将氧源绿地的凉爽、清洁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地区。

2.3.2 热岛环流与绿地形态

在静风天气下,城市热岛与城郊森林或局部热岛中心与周围的冷湖区之间由于温差产生明显的热岛环流,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4]。

1)热岛大环流与城市绿心与绿环。从城市这一大尺度而言,城市外围的以森林、水域、湿地、农田为主的环城绿带与城市之间产生热岛环流,形成从城市四周往中心流动的城市风,将城外新鲜空气带入城区,但同时也会将城市污染物汇聚到城市中心,故城市中心宜布置大型绿心,沉降与吸附污染物。

2)热岛中环流与城市组团绿地。在城市组团尺度上,组团内部与组团隔离绿带之间存在热岛中环流,产生从组团隔离绿带向组团中心的组团风,降低了周边温度和空气污染强度,但同时也造成城市组团中心污染物聚集的问题。因此,在各个组团的中心应设置较大面积的城市绿核,缓解中心污染物过度集中问题。城市组团隔离绿带的宽度在理论上应该与城市组团面积相当,才能使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的横截面积相近,按此要求绿带宽度应达到1 250 m。但根据林带过滤性能,考虑适当规模,隔离绿带宽300~400 m即可达到要求。

3)热岛小环流与城市块状绿地。城市区域均匀布置的块状分散绿地与周围建筑区之间的温差产生热岛局地环流,达到降低建筑区温度、扩散稀释建筑区污染物质的作用。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时,热岛强度缓解较为明显,绿化覆盖率大于50%时,热岛强度缓解极其明显[5]。上海市面积23 hm2的大型延中绿地,缓解热岛效应的范围达到4.5 km2[6]。

2.3.3 安全防护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镇化过程应重视安全、生态。城市防护绿地是防护城市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重要手段,其形状、位置和面积应根据危害源的情况确定。防护绿地位置沿城市中的水体、具有滑坡危险的山体、道路、轨道交通、电力线等两侧或一侧线形布置;沿仓储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外围环形布置。生态文明的城镇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绿地布局必须有利于物种保护,因地制宜建设“原生生境自然栖息地”、“生态恢复的半自然栖息地”以及“人工建设栖息地”3种类型的生物生境。

2.3.4 生态格局优化

城市绿地由类型不一、尺度不同的生态绿地斑块组成,形成大、中、小结合的生态格局,并以不同形式的廊道系统连接成一个符合生态学原理、高效、具有自我平衡和维持能力的生态系统。广州市绿地形态依据城市山体、水系,以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绿地为绿核,沿主要河流水系及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以道路绿化带、河流为依托构建组团隔离带,并以北部连绵的山体资源、南部珠江前后水道以及周边山水林田等为基础构成绿地骨架,形成外有生态廊道围合,内有组团隔离带分隔,由大型绿核、中型公园与小型绿地等构成的斑块与廊道结合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具备了产生热岛环流与输入新鲜空气的功能,并通过良好的生态格局保证了广州绿地系统的稳定发展。

2.4 景观空间结构制约机制

nlc202309011132

广州市城市绿地以城市形象为导向,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反映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艺术氛围,通过4个方面的景观空间结构制约机制形成点、线、区一体化绿地形态。

2.4.1景观价值差异导致块状景观绿地层级性

广州规模不同的城市景观绿地由于承载的景观意义不同和景观价值不等,分成标志性景观绿地、重点景观绿地和一般性景观绿地3个层级[7](表2)。

表2 广州景观绿地层级

Tab.2 Level of landscape green space in Guangzhou

层 级名 称景 观 特 点

标志性景观绿地越秀公园城市旧轴线上的代表性节点,表现广州“千年羊城”城市形象主题

花城广场城市新轴线上的代表性节点,表现广州现代化“南国明珠”城市形象主题

白云山风景区反映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空间特征

海珠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表现岭南水乡果基农业文化

芳村花卉基地“水秀花香”花文化,反映了广州“花城”传统特色

重点景观绿地火车东站广场、海心沙市民广场、新电视塔广场、海珠广场、云台花园、珠江公园、雕塑公园、华南植物园、天河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公园、东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晓港公园、庄头公园、北山公园、文化公园、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南越宫苑遗址等

一般性景观绿地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历史建筑和遗址绿地、专类纪念性园林、专类博物公园等

2.4.2 景观绿廊特色性与连接性

景观绿廊是城市中具有一定景观价值的带状分布的绿地廊道,广州市景观绿廊主要有道路景观绿廊和滨河景观绿廊,将沿线分散的块状城市绿地景观节点连接成纵横交错的城市特色景观线。

2.4.3 景观轴线控制性

轴线对城市景观绿地要素有强烈的控制、连接、整合作用,轴线上的重要绿地节点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从而建立系列景观空间秩序。广州以起义路沿线越秀山等历史文化景观节点为基础形成传统文化轴,以花城广场等广州现代化都市景观为基础形成新城市中心绿轴,分别表达了广州传统历史与现代城市特色。

2.4.4 区域簇群形态效应

簇群效应反映的是城市景观绿地要素在空间上聚集后所产生的积极促进效果。广州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根据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景观分区,分别为历史传统区、时代商务区和生态宜居区。历史传统区是留存有大量古代和近代历史文化遗迹的越秀区和荔湾区北部范围的旧城区;时代商务区是以现代商务功能为主的天河区的西南部,绿地突出时代特色;生态宜居区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海珠区、荔湾区南部、白云区南部,绿地体现自然、生态。

3 结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强调集约化理念,广州绿地系统在遵从土地特性,与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协调的基础上,坚持集约、紧凑原则,在功能机理制约下,使绿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既满足绿地功能又节约用地,实现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也受到政策、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正确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促进绿地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杨燕琼,罗锡文,王月华,等.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9(4):55-58.

[2]雷芸.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7,23(7):16-18.

[3]王绍增,李敏.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生态机理研究(下)[J].中国园林,2001,17(5):32-36.

[4]孙兆彬,赵玮,吴剑坤.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效应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A];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5]李延明.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1999(1):24-27.

[6]周红妹,丁金才,徐一鸣,等.城市热岛效应与绿地分布的关系监测和评估[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83-88.

[7]郭春华,熊兴耀.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广州景观绿地体系分析[J].中国园林,2011,27(7):29-33.

作者简介:

刘小冬/1982年生/男/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 qi_yueliuhuo@163.com

*通讯作者:

郭春华/1964年生/男/江西泰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风景资源保护/E-mail:gchgarden@163.com

篇5:绿地名词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我们对城市绿地有一个更切实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在上周带我们去参观了汉口江滩的绿地规划,并对这个规划进行了从整体到细节包括植物,市政等方面的讲解。汉口江滩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江滩一期工程从武汉关至粤汉码头,设置了武汉关、兰陵路、黎黄陂路等入口,为武汉市的滨江特色抹上“神来之笔”。江滩二期工程从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全长2.4公里,总面积达78公顷,主体部分的28.8米平台由建设精美的市政广场区、绿化健身区、园艺景观区组成,建有码头文化广场、滨江广场、玻璃广场和步道等。其中玻璃步道和广场颇有特色。江滩三期工程从长江二桥至后湖船厂,规划以防浪林、植物景观等为主,形成休闲、娱乐、护卫堤防的绿色长廊。

我们的参观路线是从江滩二期到一期。汉口江滩公园二期格局与一期江滩一脉相承,但设计风格略有不同。二期在设计规划上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设计风格开敞、大气、简洁、宁静。滨江景观主轴贯穿始终,分区更为明显。江滩二期绿化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栽种了白玉兰、墨西哥落羽杉、棕榈、大桂花、樟树、紫薇等100余种绿化乔灌木。除此之外,还设立了19组雕塑小品,安装各式灯具5000余套件,晚间亮化效果美不胜收。

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带状西方古典式园林绿地,设计者考虑江滩为广大市民的公共活动场所,故而采用西式公共园林设计,采用笔直宽阔的林荫道、大面积休闲运动草地及占地5.6万平方米的滨江广场体现现代风格。整个规划做的比较对称,有些常绿植物也被修剪成方形,体现了西方园林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老师也向我我介绍了它与西方园林规划最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西方园林比较注重其中的建筑特色,建筑多为园林中的主体,而在江滩二期,绿化景观虽然模仿了西方,却没太注重小型公共建筑的修建。在市政方面,老师特地让我们观察了路边的雨水明渠,采用有适当缝隙的铁板盖上,既不阻碍雨水顺畅的流下去,也避免了落叶等杂物的掉入,从而避免明渠的堵塞。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翠绿的步行廊道,它周围种植的是藤本植物油麻藤,由于这种植物是四季常绿的,使得这里在夏天是一个很好的乘凉休憩之地,而在冬天一片荒凉的时候却依然呈现给人们一片生机盎然。在江滩旁边种植的是一大片广阔的芦苇,主要用作防风防浪。

武汉江滩不仅拥有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带,还为市民提供了具有滨江特色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新江滩同时发挥了城市景观环境绿化生态、群众健身娱乐和亲水休闲活动等三大功能。

武汉江滩建有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健身区,其中汉口江滩健身长廊8万平方米,包括14个网球场、1个滑冰场、健身步道、游泳池等健身场地。占地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长廊以及长140米的塑胶跑道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健身长廊一边仍是带状绿地,一路走来,名木挺立。滩内栽种银杏、紫薇等100多个品种,近2万余株乔灌木,铺植草坪近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多种多样的植物呈现不同的姿态;而另一侧则是一些散落的估值植物,还有一些零散的小卖部为方便前来健身的人使用。在健身廊上做的比较人性化的一点就是在每个小型健身器材下采用的铺地砖都是软质的,防止有人不小心摔下来,不至于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在防洪设施方面,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原有的10座闸口,整治后封闭了5座,其余闸口高程也由28米左右抬升到了29.2米。另外,还取消了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流的方式直排入江。在清除阻水建筑物和垃圾、增强防洪设施的同时依不同季节的水位建起了三级亲水平台:一级为20米高程,宽10米;二级为25米高程,宽30米至50米;三级为28.8米高程,宽10米。分别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而建,一方面清除了江滩的违章建筑和阻水物体,使河道畅通、利于防洪,另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无论在旱季还是在汛期,都能享受滨江城市特有的美景。

“大气、精致、宁静、开敞、简洁”是武汉江滩最显著的特点,堤防景观带、滨江亲水带,休闲活动区、中心广场区、体育运动区和园艺景观区,音乐喷泉、水上乐园、戏水梯台等处处体现了亲水的主题,江滩景观轴“一轴、两带、四区”的格局让人们既感受到长江恢宏的气势,又能体味到江南小桥流水的韵味。

在这次的江滩之行中,我了解到绿地在城市中所发挥的越来越多的特殊功效,它已不仅仅作为美化、休憩、游乐之用,更多是通过绿色植物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抗灾能力,给城市生态环境以反馈调节作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篇6:绿地-战略采购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快集团标准化采购实施,提高集团与事业部战略采购分工协 作效率,降低工程采购成本,现结合集团标准化战略采购相关文件要求,具 体制订本办法。

二、采购原则:分类采购、分级实施;议价竞争、效率优先;阳光采购

三、适用范围: 集团开发建设的所有项目

四、集团战略采购体系组成

1、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牵头集团技术、营销等相关专业部门和主要事业部共同成 立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负责集团战略采购业务的实施和管理,每年年初根 据采购规模和分类等确定小组人员名单,各事业部可提前推荐。

2、集团战略采购分为战略控购和战略合作两级,战略控购级优先于战略合作级。

3、战略控购级是指由事业部推荐经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审核通过的指定采购 供应商名录,一般是指集团采购规模大、专业技术强、品质影响重要等需要 集团加强重点管控的采购部品门类,原则上战略控购单位每一门类根据资源 能力配臵不超过三家。

4、战略合作级是指由事业部推荐经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审核通过的合格供应 商名录,一般是指市场资源充分或区域性强、技术较为通用的采购部品门类。

五、实施要求

1、列入集团战略控购级的部品,事业部可按照项目定位直接按需选配,免于内 部招标,简化内部审批,价格和付款等商务条件将由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每 年年初统一谈定,并将严格按同行业底价和最优惠待遇实施竞争比价采购,实施过程中,将采取成熟一类控购一类的原则进行集团战略控购门类的更新 和增补。

2、列入集团战略合作级的部品,原则上可等同于资格预审完成,将优先入围事 业部内部招标范围,超出名录选择的部品必须上报集团工程合约部审批备案,对于合作基础好且具有全国化服务供应能力的将优先进入次年集团战略控

购级。

六、集团战略控购单位具体实施分工及内容

1、每年年初集团工程合约部将根据当合作情况和事业部推荐、集团发展需 要组织推荐候选厂家,并对相关入围厂家进行考察评估,考察人员须填写考 察报告,经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综合评审后将统一纳入战略控购投标名 单内。(考察表见附件

一、推荐表见附件二)

2、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统一编制相关招标文件,并组织集团技发部、营销部及主 要事业部组织召开战略控购招标工作启动会,并制订发标、询标、回标及开标的 具体时间节点等计划等。(招标文件流转表见附件三)

3、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组织开展入围单位的密封回标,并组织由技发部、营销部 及主要事业部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战略采购工作组进行公开开标,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中标单位。(评标分析表见附件四)

4、每年年末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组织事业部根据战略控购门类上报次年战略 控购部品需求计划表,集团战略采购工作组进行采购资源统筹配臵,并合理 确定采购部品品牌档次和数量

5、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组织完成与集团战略控购单位的战略框架协议的签约工作,并拟订完成标准采购合同格式。(框架协议见附件五)

6、集团将在每年年初完成全年集团战略控购单位的确定,内容包括集团战略控 购全国业务代表,代表人的联系电话,产品价格及主要技术参数,并及时下 发,对事业部开发建设的豪宅、超高层等特殊项目将根据需求进行协调。

7、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统一指导供应商在集团ES系统录入价格工作,确保书面报 价与ES价格保持一致。

9、集团工程合约部将及时落实跟进集团战略控购单位在事业部的实施情况,协 调现场供货、施工及维保等各类问题,并不定期地检查战略采购合同履约情 况,对付款比例不一致、价格不合理、履行义务不及时等情况发生的事业部

10、集团每年年底将组织对各事业部上报《供应商合同履约评价表》,供方评估 进行实行优秀级、合格级,黑名单(严禁入围)三级分类管理,以不断提高 集团整合优秀资源的能力。(供应商评价表见附件六)

七、事业部战略控购单位具体实施分工及内容

1、事业部应积极配合支持集团战略采购业务的实施和管理,应于每年年初根据 项目推进进行战略控购部品的计划需求上报(需求表见附表七),并根据 季度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调整和确认,以及对工程进场节点、技术标准等进行 补充说明。

2、事业部应根据项目定位,在项目启动会上及时选定战略控购部品品牌,并纳 入战略控购需求计划上报集团,无特殊原因的不应更改品牌。

4、事业部应根据集团战略控购协议和集团统筹或调剂的品牌部品,免于内部招 标,简化内部审批(内部审批表见附表八),积极做好合同签订和履约工作,并严格合同履行。

5、采购管理过程中,遇有问题时,应加强与集团工程合约部的沟通,并积极协 调相关问题,以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

八、集团战略合作单位具体实施分工及内容

1、每年年初集团工程合约部将根据当合作情况和事业部推荐、集团发展需 要组织推荐候选厂家,并对相关入围厂家进行考察评估,考察人员须填写考 察报告。(考察表见附件一)

2、集团工程合约部将组织集团技发部、营销部及主要事业部等相关单位组成的 战略采购工作组对入围单位进行综合评审,并对遴选合格的单位进行书面邀 约,3、集团将及时将战略合作单位厂家及联系人下发通知至事业部,并对战略合作

单位采购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协调由于现场供货、施工及维保等出现的 各类问题。

5、集团每年年底将组织各事业部进行供方评估实行优秀级、合格级,黑名单(严 禁入围)三级分类管理,以不断提高集团整合优秀资源的能力。

九、事业部战略合作单位具体实施分工及内容

1、事业部应积极配合支持集团战略采购业务的实施和管理,应于每年年初根据 采购合作情况推荐候选合作单位。

2、事业部应原则上必须选用进入集团战略合作级的部品采购供应商名录,原则 上未取得证书的,不得入围投标名单。若有特殊原因无法选用范围内的,应 提交《非集团战略合作单位说明表》报集团工程合约部批准。

篇7:公园绿地的分类

根据内政部营建署所举办的全国公园绿地会议,总结公园绿地的功能,须考量各类型绿地之主要功能,并加强各功能间之联系与互补,以健全整体绿地功能(内政部营建署,), 功能性绿地系统包括:

(一)生态绿地系统

包括生态敏感地(如湿地、生物栖地、地质脆弱地)、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区等。

(二)防灾绿地系统

包括防灾路径、防灾空间、防火绿道、缓冲绿地等。

(三)景观绿地系统

包括建筑物绿化、景观点、景观轴、景观地区。

(四)游憩绿地系统

包括各型公园及区域、都会、近郊、都市游憩地区等。

以公园机能、位置、使用对象为标准

依台北市工务局公园路灯管理处将公园绿地系统区分为:

(一)自然公园

系为居民享受自然而设计,多位於都市周边自然景观良好之地区,因其具有丰富之自然条件,予以适当保护,以展现其自然、乡土之情怀。

(二)区域公园

是以满足游憩需要而设,公园之规划以表现乡土气息为主,并设置若干游憩设施,以供多元化之游憩活动。

(三)综合公园

为设置各种游憩设施之公园,如休息、散步、游戏及自然景观等。此类公园多与都市相关文教设施同时考虑,成为都市之主要开放空间,并作为举办户外活动使用。

(四)河滨公园

配合河川整治於高滩地,设置各种球场、溜冰场、自行车道等设施及广大面积之草坪,以提供市民最佳之运动游憩开放空间。

(五)邻里公园

主要以邻里社区之居民为服务对象,具有凝聚社区意识之功能,包括儿童游憩设施及供休息、散步等静态之休憩设施,

参、都市公园之功能。

按面积分类

按照公园的面积大小可以将公园分为:邻里性小型公园(面积2 公顷以下)、地区性小型公园(面积在2~20 公顷之间)、都会性大型公园(面积20~100 公顷之间)、河滨带状型公园(面积5~30 公顷之间)等。

按设置机能分类

按照不同的设置机能公园可以分为:生态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景观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等。

编辑本段

按公园机能、位置、使用对象分类

按照公园的不同机能、位置、使用对象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综合公园、河滨公园、邻里公园

编辑本段

作用

公园绿地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公园绿地的形成有利于清新空气,让超负荷压力下生存的上班族有了放松的清洁场所,容易舒缓身心,缓解疲劳。

一般都市公园具有的功能包括:

1.都市计划方面:就都市计划的角度而言,都市公园可节制过分都市化、缓和相冲突的土地使用分区,并可作为公共设施保留地。

2.都市景观方面:都市公园保有的绿地空间是达到都市乡村化的实际手法,可软化都市外观轮廓、美化都会市容。

3.社会心理方面:都市公园可提供休闲游憩、集会社交、教育、减少犯罪事件等功能。

4.卫生保安方面:都市公园广大的绿地空间具有阻隔噪音、防尘等促进环境卫生的功能,并且可作为防空、避灾的紧急避难场所。

5.都市生态方面:都市公园的保留减少了人工铺面,加强自然及景观资源的保育,可促使都市水文、气象等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

篇8:绿地名词

城市是一个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的人工生态系统。一方面, 人们凭借自然资源创造了城市文明;另一方面, 工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严重问题。植物群落在化解城市现代通病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把握园林绿地发展动向, 健全园林绿地功能, 实现绿地建设系统化、艺术化, 是现代园林绿地发展的基本方向。其目的是促成绿地、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为更详细地论述以上观点, 本文对县城绿地发展的历史、现状、动向、问题和目的进行分析, 从中理顺园林绿地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 回顾阜南县城园林绿地发展的历史

1.1 梦回鹿鸣园

阜南, 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缘, 淮河王家坝闸为其重要标志。阜南置县, 频繁设废, 从秦置鹿上县至1947年解放成立阜南县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现城址为1947年置县时确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阜南县城规模逐步扩大, 城市人口日益增多, 县城园林绿地也随着发展。回顾阜南园林发展的历史, 鹿鸣园为其经典一页。清初著名诗人刘体仁故里就在现城址内, 他当年辞掉吏部主事一官归隐故里后, 即在故里老宅附近购地营造私家花园, 以寄情山水, 体味人生。该园冠名鹿鸣园, 取之《诗经·小雅·鹿鸣》的章节, 内有“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的佳句, 寓意世事太平, 自然祥和之意。据记载, 鹿鸣园占地1.3hm2, 内置亭台楼阁、假山池沼、小桥幽径、松簧梅兰, 堪称一时一地之名园。其时主人闲居宅园, 吟诗绘画, 著文奏瑟, 成就《七颂堂诗集》、《七颂堂文集》和《识小录》以及大量画作。1947年置县之初, 鹿鸣园和刘家墓林还有残存, 后被征用随废。

1.2 园林的新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园林园艺已不再被皇家、权贵、大贾和名士所专享。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 追求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 这也为园林带来了新生, 应运蜕变崛起成为公共绿地。1960年前后, 县城主干街道地城路、淮河路等陆续种植了法国梧桐行道树。法国梧桐速生易活, 树干端直, 根深叶茂, 能滞尘杀菌, 降温减噪, 对于县城生态保护, 环境美化发挥了长久的效益。1985年起, 地城路等主干街道修建了带状种植池, 池内种植了柳杉、松柏等常绿针叶树种, 桂花、紫叶李等花灌木, 增加了县城绿地面积, 丰富了城市景观, 绿地功能明显增强。时至1995年, 县城园林绿地有了一定量的积累, 道路绿化率达到95%, 种植行道树近万株;同时, 街头小型绿地增多, 绿地总面积30hm2。据估算, 此时人均公共绿地1.5m2, 绿化覆盖率达到5%。

1.3 园林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关部门秉持功能、生态、景观兼具的和谐理念, 遵循园林服务于当代生活的基本原理, 按照“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的原则, 珍惜寸土, 见缝插针, 利用城郊荒地、内外交通出入口、街头零星土地、沟塘河系、垃圾堆放场等边角地段进行普遍绿化, 使县城园林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绿地总量成倍增加, 各项绿地指标加速上升。2000年建设街心公园, 面积3hm2, 园内布置道路广场、喷泉雕塑、假山水池、亭台楼阁、芳草花木等景观元素, 成为人们晨练、休息、聚会、谈心、歌咏、品茗、弈棋集聚场所。2002年, 完善南湖公园设施, 在堆山理水的基础山, 布置亭子、园桥和水榭等;同时, 在湖北岸建设南山宾馆。2003年, 营造苗南河、界南河、阜地河滨河带状绿地, 宽幅20~50m, 在重要节点上, 加宽至300m, 总长度12km, 总面积达25hm2, 内部点缀园林建筑和小品, 修建滨河园路, 提升了绿地品位, 健全了绿地功能。3条滨河带状绿地就像翡翠项链一样逶迤绕城, 使小城变得美丽和温馨, 为县城风貌增添色彩和基调。2005年, 营造城东淮秀园, 面积3hm2, 以“皖风淮韵秀天下”大型浮雕为载体, 描绘淮河流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 并以亭台楼阁、山池树木、雕塑广场和小品等架构地方特色景观, 唱响绿地与文化渗透融合的和谐之音。与此同时, 居住小区、工业园区和机关学校绿化蔚然成风, 硕果累累, 涌现了一批绿地率超过25%、绿化覆盖率超过30%的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居住小区。至此, 县城园林绿地已渐趋雏形, 为进而实现规模化、系统化、艺术化、人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据统计, 截止到2010年底, 县城绿地总量达到155hm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4.5m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

2 分析阜南县城园林绿地发展的问题

回顾了阜南1947年置县以来园林发展的历史, 经过60年的努力, 绿地指标逐年提高, 绿地功能逐步健全;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概括起来, 有以下6个方面:

2.1 园林绿地建设滞后

目前, 阜南县城绿地指标仍然很低,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园林绿地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人类生存的要求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用地的扩张和园林绿线的控制、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等诸多矛盾有待协调, 园林绿地规模、质量、管理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2.2 园林绿地体系不完整

县城绿地体系不完整, 分布不均匀, 比例不均衡。旧城区有6个“城中村”, 绿地覆盖严重不足。街道绿化标准低, 有些街道只是简单地种植2排行道树, 且长势欠佳。滨河带状绿地的游憩设施有待添置和完善。街头公园少, 未能实现居住区范围内500m服务半径的全覆盖。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至今没有辟地建设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安静休憩区, 面积在10hm2以上的综合性公园。

2.3 园林绿地绿线控制不力

相关部门对县城绿线管控措施不力, 热衷于储存并经营土地, 认识不到一个高标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能够对县城总体规划尤其是县城风貌进行有益的引导, 认识不到园林绿地在工业文明、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随意侵占绿地, 改变绿地属性的行为难免发生。1995年, 阜南县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公园建设用地, 后被分割侵占。最为痛心的是, 在2000年前后, 各主干街道上万棵胸径在40cm以上的法国梧桐轻易地被全部砍伐。

2.4 园林绿地各项指标偏低

根据国家《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的规定,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衡量园林绿地等级标准的3项硬指标。按照这个标准来检验, 阜南县城目前绿地等级标准均不达标, 均处于绿地标准Ⅳ级的档次上。

2.5 园林绿地的发展存在误区

相当一部分造园相关人员不了解园林绿地的属性, 对园林绿地的概念认识不足, 缺乏园林园艺、园林文化的知识, 混淆园林绿化和植树造林的区别;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上不能有效地利用造园技法和信息技术;忽视其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基本原理, 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在郊区居民不方便到达或无处置身的地方, 耗费大量资金粗制滥造建设广场、草坪、水景喷泉, 布置景灯, 移植大树, 违背了自然规律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根本目的。

2.6 园林绿地的文化内涵不足

园林是综合性艺术, 园林园艺本身就是文化, 园林园艺文化是几千年园林成果的积淀。阜南县城园林绿地文化内涵不足, 除淮秀园、街心公园充分表现了淮河文明和地方的历史文化外, 其它园林绿地文化设施薄弱, 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 失去弘扬传统文化和宣传现代科技文明的功能。

3 谋划阜南县城园林绿地发展的对策

目前, 阜南县城规模35km2, 居民约8万户, 人口约30万, 城市布局散乱, 分区不明确, 基础设施薄弱, 内外交通拥挤, 能源消耗加大, 各种废气、废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量剧增, 噪音烦杂, 空气质量下降, 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有的绿地规模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改善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 建设适量宜居小区和舒适的办公和学习场所, 塑造县城特色风貌, 优化投资环境, 园林绿化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 一方面通过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 节能减排, 治理污染;另一方面, 营造植物群落和植物景观来缓和并化解这些矛盾, 势在必行, 迫在眉睫。

3.1 做大总量, 确保园林绿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植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原则, 科学规划种植植物品种, 选定经过长期驯化能够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优良树种, 如雪松、黑松、五角枫、栾树、枇杷、香樟等, 以及既经济美观又方便管理的乡土树种, 如楝树、梓树、柿树、枣树等, 共同组成城区绿化的基调树种。要特别强调的是, 树种规划要考虑社会进入老龄化后的特殊要求, 要选择“姿”、“色”、“韵”、“质”俱佳的高大秀丽的乔木、花繁果茂的灌木、芳香宜人的花草进行艺术化配置, 有利于老人的健康和儿童的成长;绝对不能种植落毛, 散发异味, 分泌毒汁, 长满尖刺的植物, 如构骨、夹竹桃、荷包牡丹、梧桐等。坚持“生态位”原则, 根据植物品种生物学特性, 科学编制植物种植设计, 对种植植物进行科学定位。然后, 根据树种规划和植物种植设计, 精心组织施工, 乔灌花草、攀援植物综合利用, 科学搭配, 让植物在三维空间里自然生长, 构建不同种类各具特色的复合式植物生态群落, 在种植总量上实现突破。在用地紧张的区域, 要创造条件, 发展空间绿化, 选择强阳性植物, 在屋顶造园;选择攀援植物, 进行垂直绿化。在绿地率低于5%的旧城区, 要按照《阜南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和《阜南县城绿线控制规划》, 辟地建设面积在2~3hm2的小型公园绿地, 实现居住区范围内500m服务半径的全覆盖。认真履行1995年阜南县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综合性公园建设规划, 立即着手在阜地河和界南河交汇处, 利用两河交汇所形成的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光, 建设一处面积15hm2的综合性公园, 掀开阜南县城园林建设崭新的一页。

3.2 科学规划, 确保园林绿地体系的均衡稳定

以植物造景为主, 是现代园林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突出植物造景的核心地位, 能增强园林生态效益和审美效益。要按照这个观点和相关标准, 科学编制《阜南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期限推到21世纪初, 以这个规划来长期指导绿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要做到“点”、“线”、“面”绿地分布均匀, 确保园林绿地体系的稳定和协调。要制定各类绿地发展指标并认真组织落实,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来承担建设任务, 以完整的绿地体系, 构建县城生态环境整体化格局。根据《阜南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 利用中国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认真构思各类绿地之间的过渡、融合, 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比如对比和调和、韵律和节奏、陪衬和烘托、空间布局和天际线, 务求在整体效果上协调一致, 赏心悦目。建成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有赖于其外围生态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 互为补充和完善, 互为陪衬和烘托, 不能只注重建成区局部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而忽视与城郊大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 要在城郊结合部建设150m宽的绕城防护林带, 与内部滨河带状绿地相互呼应, 形成绿地效应的合力。防护林带采取复层结构, 乔、灌、花、草套种, 以木材林、果树林、药用花草种植园为主, 在起到防护作用的同时, 兼具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街道行道树种植规划, 做到“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缓慢过渡”、“整体协调”。

3.3 加强管控, 确保园林绿地绿线的完整性

强化绿化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根据建设部2002年9月出台制定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要求,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阜南县城绿线控制规划》, 划定各类绿地控制线, 制定《阜南县城园林绿地管理办法》, 做到有法可依, 严格执法, 遏制随意侵占绿地, 随意变更绿地属性的行为发生。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高效规范运作。深化园林行业改革, 制定绿地养护考核管理标准, 改变“以费养人”的状况, 积极培育绿化市场运作机制, 强化养护措施, 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控制大树移植, 尤其是不能把本地大树移植到本地, 植物总量没有增加, 反而可能导致伤害、致残甚至死亡, 而且浪费人力和资金。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慎重引进外来树种。

3.4 把握标准, 确保园林绿地各项指标平稳上升

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的要求, 规模化、系统化、艺术化、人文化营造大面积园林绿地, 是确保园林绿地各项指标平稳上升的前提性条件。要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 实现绿地总量的达标, 建立稳定的绿地系统, 打造园林园艺、园林文化氛围浓厚的精品工程。要树立园林绿地建设工作新理念, 逐步减少草坪种植面积, 大量种植高大秀丽的乔木、花繁叶茂的灌木;同时, 增加乔灌木的种植密度, 提高绿地的景观效益和功能效益。要对街心公园、淮秀园、西苑广场实施改造, 在园内探索种植混交林;同时, 对4~6条主干街道进行拓宽, 建设傍街林荫道, 林下置坐凳、健身器材等, 确保一年四季居民都能够在林下休憩, 进行文化健身活动。要配套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绿化建设任务。确保绿化指标实现质的飞跃, 使现有绿化评价Ⅳ级标准上升到绿化评价Ⅲ级或Ⅱ级标准。要制定绿地发展动态指标, 出台各项达标措施, 确保绿地指标持续上升, 力争在2015年之前, 住宅区绿地率不低于30%, 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5%, 文化教育单位绿地率要达到40%以上, 并且建设50个园林式庭院;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m2, 绿地率达到30%, 绿化覆盖率达到35%。

3.5 强化工艺, 确保园林绿地质量全面提高

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景观学原理为指导, 从景观特色定位、施工工艺、养护管理和植物材料等方面,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等因素, 综合考虑, 统筹布局, 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丰富园林绿地文化内涵, 艺术化配置植物是提高园林绿地质量的重要途径。园林绿地文化属性是园林绿地不同于植树造林的重要方面, 是高品质园林景观不可缺少的内在条件, 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所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物质文化的保护, 二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要在绿地中尽可能多地布置文化娱乐设施, 如图书馆、书画社、棋社、雕塑、文化小品等, 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传播淮河文明, 描绘地方胜迹, 宣传地方特色产业, 弘扬地方历史文化, 赋予公园绿地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挖掘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新优树种的引进和驯化, 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色彩。要艺术化配置植物, 提高植物景观的空间效果。要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 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维护植物景观的秀丽景象不受损害。

3.6 着眼功效, 确保园林绿地永远服务于人民生活

城市园林绿地总归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 这是发展园林绿地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建设园林绿地时, 要着眼于其功能的完备和功效的发挥, 把“城市森林”的观点运用到县城绿地的设计当中, 认真构思, 精工细作, 营造集园林园艺、园林文化于一身的高品质园林景观, 具体包括风景林带、公园绿地、林荫大道、庭院园林景观、屋顶花园等。中国的园林建筑很美, 很耐看, 是一种文化艺术产品,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有着永久的生命力。要少建设广场、喷泉、雕塑、景灯等设施, 适当建设亭台楼阁、园林小径、健身广场等, 方便居民休息娱乐。绿地功效的发挥首先在于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区小气候;降低城区噪声;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以此来健全绿地生态防护功能, 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其次是提供文化、科普、教育场所, 满足居民日常游憩等娱乐活动。再次是美化县城, 发挥景观效果, 影响县城风貌。这三点是园林绿地功效的本质所在, 都是贴近人民生活或直接为人民服务的, 也是园林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本文对阜南县城园林绿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 找出了问题和差距, 谋划解决问题的对策, 提出了洞悉园林演变, 健全绿地功效的观点。

关键词:园林演变,绿地功效,回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阜南县地方编纂委员会.阜南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 1997.

[1]安徽通志馆文书股纂修.安徽通志稿·人物传[M].安徽:安徽通志馆, 民国23年 (1934) .

[3]童寯.江南园林志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4]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

[5]艾伦·泰特著, 周玉鹏, 肖季川, 朱青模译.城市公园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余树勋.植物园规划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绿地名词】相关文章:

绿地设计06-10

道路绿地规划05-23

绿地规划分析04-21

绿地养护措施06-07

市域绿地系统05-10

道路附属绿地05-12

绿地生态系统06-12

城市绿地规划园林05-24

优秀绿地系统规划04-08

城市绿地设计论文04-16

上一篇:幼儿教学设计方案中班下一篇:企业所得税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