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024-04-12

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精选9篇)

篇1: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发布者:杨勇军 发布时间:2009-3-9 阅读:508次

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从2007年1月1日实施至今已逾两年。经过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初次审核、审核,新增散货船船种临时审核,所管船舶临时审核、初次审核及代表船审核,安全管理体系在循序渐进中有效运行着。

遵照董事会在执行安全体系中提出的“五严精神”,即:严在组织结构,严在规章标准,严在监督检验,严在系统完善,严在整改到位,公司经营班子通过总结日常经营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要通过建立“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来实现以安全促效益的目的。我们在体系管理中逐步落实以上要求,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公司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安全管理理念得到了较好的灌输和贯彻,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这两年当中,公司船岸管理经历了建立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安全管理式、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阶段。下面分阶段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行回顾。

第一阶段:提高安全认识,初步建立安全管理模式

公司于2006年12月15日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2007年4月通过初次审核,公司所管理船舶至2007年6月底前全部通过初次审核,至2008年3月初公司第一次审核结束,是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模式的阶段。这一阶段,针对公司船舶现状以及岸基管理人员对体系理解程度和船员素质的状况,我们围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推进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实施:

一、至上而下加强安全精神文化教育,通过组织领导保障船舶安全营运

首先,董事会不但自己组织学习还召集经营班子成员反复学习海事部门对体系建立的要求,反复商讨怎样结合公司实际做好安全体系工作,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董事会根据公司管理人员、船员、船舶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安全工作抓“五严”的指示方针,使公司贯彻落实安全体系有了思想认识上的保证;同时经营班子提出围绕四个方面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为我们推进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加大安全物质文化保障力度,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保障船舶安全营运

经营班子和体系内人员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董事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经营班子加强“安全物质文化”保障的思路,我们组织海务部、机务部门的专家对公司所管17艘船舶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每艘船舶做出了技术判断,有针对性地对船舶进行了系统的维修和保养,为保障船舶安全,公司一次性投入了500多万元,对船舶的相关设施进行了改善,在技术上保障了船舶的安全。

三、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引导,通过提升船员素质保障船舶安全营运

按照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引导的思路,我们对公司17艘船舶船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技能和思想作风等进行了综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船员怎样有效贯彻落实体系的操作流程,为使船员理解规则及公司的SMS文件内容,公司有针对性地对船员进行了思想认识、安全体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提高船员素质上保证安全体系的有效落实,从而保障船舶运营安全。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逐步在公司船岸建立了符合SMS规定的安全管理操作模式,即“高层高度重视、中层融会贯通、岸基人员跟船推进、反复不断上船检查指导”的模式,我们希望用“和风细雨”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全方位灌输公司安全管理理念及SMS规定的安全管理操作要求。

第二阶段:倡导安全效益,实现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

经营班子在07年底提出了安全是企业最高的尊严,安全是公司最大的经济效益,用这种思想和观点来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同时,按照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用安全制度促进体系规范的要求,公司在抓安全工作的过程中,全程贯彻“安全效益”的理念,把安全工作全面责任到人、到岗、到船舶,打造安全责任链,编织安全网,公司从制度层面上把安全与责任人的薪酬、晋升挂钩,保证管理层和全员抓安全的意识和动力,使得安全就是最高的尊严,安全就是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理念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之中、贯穿于每一位员工心中。

2008公司审核至今,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抓重点,明确了体系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规范船岸安全管理模式,熟悉和规范船岸安全管理的操作流程。随着公司船舶结构的逐步改善,新增散货船船种、船舶吨位地显著增加,船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为安全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安全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船岸人员对NSM规则及SMS规定的增进理解,船岸安全管理模式基本进入规范阶段,基本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公司船舶航行、船舶靠、离泊都在安全上有很大的提高,公司船员在遇到台风、冷空气、雾天等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基本能做好应急处理,公司船舶能按照体系要求较好地做好污染防范工作。

第二阶段的变化可以在下列一组数据中得到体现:第一阶段,公司船舶共发生小事故3起,船舶被滞留2艘次,发生险情13起,公司内审船舶开列不符合规定情况61项,岸基部门8项;第二阶段,公司发生小事故2起,船舶被滞留1艘次,发生险情1起,公司内审船舶开列不符合规定情况56项,岸基部门5项。

从公司的检查、内审及整体安全管理形势综合来看,船岸安全管理已经踏上较为规范的轨道,也真正体现了安全促进生产,安全体现效益的道理。

第三阶段:力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实施上述两个安全管理阶段的体系管理中,仍然有不少困难妨碍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如下问题:在思想认识上,大多数人认为倡导安全效益的思路是好的,但实施中不像提高船舶周转率那样对经济效益直观,它摸不着看不见缺乏操作性,强调一切服从生产,因此还不能真正认识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对安全管理模式的认识上,NSM体系的管理理念还不能真正用心去体会,对安全管理模式不能清晰定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显得无头绪,不知从哪里入手,影响了安全体系在执行中的有效推进;在具体操作流程上,由于还不能熟练操作,没有按要求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不能坚持安全操作规范化,使得在执行安全体系中有走样,给安全留下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安全措施得到长期有效的落实,如何提升船岸人员对体系理解力和执行力,如何完全消除体系实行中的“两张皮”现象是我们第三阶段工作的重点,即,如何将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问题。虽然公司船岸已经步入规范安全管理和操作的轨道,但安全工作随着时间、环境、人员、船舶的变化而变化,新的问题随时会发生,所以追求体系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追求安全管理创新,追求安全管理的模式创新,是公司安全管理永远的管理目标和方向。这需要公司船岸全体人员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完善公司SMS文件,促使日常安全管理操作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从而确保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螺旋式提升。

通过按照“五严”精神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推行“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和灌输,公司的安全管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有了制度上的保障,船员和岸基职能部门更是明确了安全管理模式的操作流程,这就为我们实现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我们相信,随着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司船岸安全管理水平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将会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公司的经济效益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篇2: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胡隆起 刘德杰 张万剑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石油行业HSE发展状况的调研,找出钻井公司HSE管理与国内外HSE管理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定实施HSE管理优化项目,展示实施该项目的HSE管理预期成果、实施效果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HSE管理优化方案内容成果前景

从钻井公司推行HSE管理方式以来,提升了安全管理绩效,降低了工程和人身事故率,减少了企业的损失。但由于钻井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工程和人身事故还时有发生。如何提升钻井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减少工程和人身事故,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缩小与国际先进行业的差距,就需要我们根据钻井生产的特点,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以前的管理方式进行完善和提升,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以适应钻井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国内外HSE现状及发展趋势

HSE管理是国际石油行业的一种通行办法,是进入国际石油市场的准入证。以壳牌公司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HSE管理体系,引领各石油企业在HSE管理方面的发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1997年在国内进行推广和实行HSE管理体系以来,国内各大石油公司都建立了结合各自特点的HSE管理体系,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各石油企业都在探索如何提高HSE管理水平的方法。

二、实施HSE管理优化的必要性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HSE管理体系,自1998年建立运行以来,经历了试点、推广、改进和提高等四个阶段。安全工作正实现从事后的、被动的管理向事前的、主动的、预防式的管理迈进。

但是,钻井公司的安全管理状况离市场竞争的要求,公司的发展战略,仍有相当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事故及人身故还时有发生,生产现场还时常存在事故隐患,风险管理的定量化程度不高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企业HSE运行状况进行学习和调研的结果,我们也认识到了:在HSE管理体系当中,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在我国,风险管理定性化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但分级管理和定量化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如何对作业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识别和评价分级,并基于分级结果建立适合本公司的作业风险现代化管理方法体系,就成为风险管理的攻关目标和关键环节,更是HSE管理体系与公司行业特点相结合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总结钻井公司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相结合,我们立项实施了HSE管理优化项目,以有效地预防生产事故,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并进一步推行预防型管理模式,实现钻井公司“西北第一、国内领先,国际一席”的战略目标。

三、HSE管理优化项目的主要内容

本次HSE管理优化项目总体划分为如下三个子课题:一是对钻井公司HSE现状进行系统诊断及分析,确定未来HSE发展策略;二是对钻井公司现有的HSE管理方法和措施进行优化,建立钻井作业风险的现代管理方法体系及风险预警机制;三是制订钻井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及方法,建立用于钻井行业的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地,首先要通过对钻井公司HSE现状诊断及分析,制定公司HSE管理改进方向和发展目标。对钻井公司及相关专业公司的各种作业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和评价、分级,设计适用于钻井组织体系和作业程序的“无隐患”管理模式和方法,建立班组安全标准,设计班

组危险预知活动模式,划分公司各级管理责任,设计和推行风险预警报告制,针对公司的体系运行诊断进行“对症下药”,设计和推行“4R”(组织职能、报告机制、监管体系、控制标准)管理模式;对分级后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级管理,岗位负责,推行动态、实时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钻井作业风险的现代管理方法体系。最后,是制定钻井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及方法,编制《钻井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细则(标准)》。

四、HSE管理优化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的前期策划,决定了由公司体系办负责组织,从公司下属各分公司抽调熟悉HSE管理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来具体实施该项目。

针对项目三大课题的划分,也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流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现场调研,查阅资料,分析诊断,在总结公司HSE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的方向、目标及方案,经过多次斟酌和研讨以后,最终完善报告内容。在公司安全管理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提出管理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将方案试运行以分析方案的实用性,并在以后的各个阶段进行持续改进。最后,通过国内调研和公司调研,设计出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初稿,进行评价应用试验,编制考评实施细则并不断完善考评方法。

五、预期成果展示及前景展望

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获得以下成果:

(1)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与诊断报告:对公司现阶段HSE运行状况获得充分了解,明确了管理的定位和任务,指导性地规划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钻井公司风险数据库的建立:基于风险识别和评价的成果,建立适用于钻井前线和专业化公司的电子数据库;作为一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这一数据库的内容、实现方式和建立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等,对于其它钻井企业危险源数据库的建立,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科学的现场管理优化方案:从公司组织职能、报告机制等多个方面优化现场管理,内容具体涉及适用于钻井组织体系和作业程序的“无隐患”管理模式和方法;作业现场事故预警及预防机制;HSE管理体系的执行标准化建设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4)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的建立:建立钻井队、一类单位、二类单位、三类单位及钻井公司的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五个体系。利用分数和权重进行平衡,使考核指标,考核标准更科学,评比与奖罚更合理,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实质性成果的获得,将对进一步提升钻井公司HSE管理水平,树立钻井公司更好的社会形象,拓展发展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

该项目是基于HSE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HSE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因此,对于建立并运行了HSE管理体系的同行业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借鉴作用。

胡隆起,1963年10月出生,湖北人,本科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体系管理办公室主任,初级职称,主持或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新疆石油管理局科技项目及程序文件的编写,发表论文数篇.2004主持编写的“HSE培训教材”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属单位被推广使用。

篇3: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 加强领导, 转变思想, 全面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

(1) 成立标准化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标准化工作机构设置及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 首要考虑的是满足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需要。标准化工作涉及各部门、各车间, 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 是一项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武汉大机段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需求, 成立了主管领导、各专业科室牵头的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 各车间成立了以党政正职及各业务干部组成的推行机构, 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责, 为标准化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 全面培训、转变意识。2011年以来, 武汉大机段组织各级干部对上海、广州大机段及路内外优秀企业调研13次, 充分论证、比较、交流, 不断拓宽思维。组织标准化工作研讨会、推进会6次, 创造思想讨论平台, 逐步统一认识。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等宣传窗口, 营造舆论氛围。分层次开办标准化培训班, 通过培训使管理者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并能贯彻和运用, 从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上进行思想渗透。同时加强日常学习, 购买标准化管理相关书籍1 000余册, 提升自身内力。经过1年多的努力, 全段干部职工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 为标准化推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上下结合, 谨制严审, 构建标准制度体系

通过前期标准化知识的全面学习与调研, 武汉大机段标准化推行机构紧紧围绕“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过程精细化”这一标准化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实施原则, 按照“流程优化、标准完善、职责明晰、过程可控、执行有力”的管理理念, 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闭环管理, 以此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武汉大机段根据GB/T 15496—2009《标准化体系:要求》以及GB/T 13016—2009《标准化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对标准进行分类, 并全面理清上级文件与武汉大机段标准体系之间的关系 (见图1) 。

通过框架的确立, 各业务科室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 结合武汉大机段标准化工作的建设目标, 起草标准草案、编写标准文件、审核并发布文件内容, 全面完成标准文件的制定工作。

(1) 按照流程全覆盖的要求, 建立了管理标准。主管领导组织各业务科室分别从各自专业管理角度对武汉大机段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对照部、局、处3个层面的规章, 开展“对规对标”和“修、废、补、建、并”工作, 理清外来文件与段标准体系的关系, 从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企业管理8个方面入手, 建立了共计175项管理标准。通过规范管理文件内容, 形成标准文件目录和电子文档, 对重要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实行动态更新, 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管理体系。

(2) 按照业务全覆盖的要求, 建立技术标准。根据大型养路机械运用的特点, 主要建立两方面的技术标准。一是建立作业指导书。重点对施工作业、设备运用和故障处理三大作业项目建立了完备的作业指导书。施工作业涵盖机械清筛、线路捣固、作业防护等35项施工作业内容;针对设备运用和故障处理, 主要对全段18种车型的操作运用和易发故障进行了编册指导。二是建立操作规程。分别对检测检修工艺、安全操作和应急预案建立了共计125项操作规程。通过技术标准的建立, 为全段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技术支撑。

(3) 按照岗位全覆盖的要求, 建立工作标准。为确保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并加强全段干部职工的目标管理, 以“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为目标, 进一步明晰全段各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规范管理行为。明确科室、车间、班组各级机构职责的同时, 制定从段长到一线职工各级岗位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 进一步明确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管理职责、各级干部下现场检查量化指标, 做好了全面执行标准化的准备工作。

3 深化体系、培训监督, 全面提升标准执行力度

标准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最终成果。标准实施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贯彻落实标准的活动, 是将标准贯彻到企业生产 (服务) 、技术、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过程。武汉大机段作为铁路基础设施维护企业, 管理机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机关、车间、班组。合理组建标准化推行机构, 采取分层创建, 细化完善的建设思路, 全面理清各管理机构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关系。

(1) 分层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 全面深化体系结构。在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 结合铁路局标准化建设要求, 以创建“标准化站段”为目标, 并将三大标准融入其中, 分层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一是加强标准化科室建设。科室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机构, 肩负全段范围内标准文件的制定工作。在标准化科室的建设过程中, 根据科室管理职能, 修订完善各项制度, 规范各类资料和管理台账, 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规范科室岗位工作内容, 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促使管理规范化。二是加强标准化车间建设。以实现“安全稳定、设备受控、职责明晰、管理规范、环境达标”为创建目标, 全面理清车间在标准化建设中的职能。车间可以对部分科室制定的管理文件进行细化, 全面执行武汉大机段制定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在标准化车间的建设过程中, 全面深化5S活动, 推进标准化作业车、宿营车管理;根据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特点, 加强现场过程控制, 推进标准化工地建设, 在施工现场实行“两图五表”和“三图三表”管理, 促使现场作业显性化, 进一步完善各车间的基础管理水平。通过标准化车间建设, 规范车间制度与台账内容。检修车间建立车间制度31项, 大修、清筛、维修车间分别建立制度27项。检修车间共建立台账110项, 大修车间共建立台账173项;清筛车间共建立台账176项, 维修车间共建立台账147项。三是加强标准化班组 (施工队) 建设。班组是最贴近一线的管理与活动单元, 在标准化建设中起到全面的执行作用。紧扣“安全可控、任务完成、设备优良、作业达标、管理规范、标准完善、环境整洁、队伍稳定”的目标, 全面规范班组资料与台账内容。以“安全管理、基础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七大重点为归口, 全面明确标准化班组需要建立的台账内容, 做好标准的落实与管理工作;制定标准化班组的验收、检查、考核评比标准, 全面调动车间干部加强标准化班组创建的指导和落实工作。同时加强班组活力建设, 通过深入开展5S活动, 将5S活动与两线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从办公生活设施配置、物品定置定位管理、宿营车揭挂、环境卫生等进行全面整治达标, 全面改善车间班组的环境面貌,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OPL、虚惊报告、KYT、技术骨干的质量改进 (QC活动) , 鼓励一线职工参与段的管理活动, 不断提升班组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内部交流与学习, 提升班组凝聚力与向心力, 夯实站段管理的基本单元。四是加强标准化岗位建设。围绕“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 引导职工争当“优秀岗位, 首席职工、技师、工程师, 优秀党员, 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同时根据武汉大机段发展需要, 在全段开展“大机技术带头人”选拔活动, 按一定比例将有技术、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才选拔为“大机技术带头人”, 赋予其职责、课题、经费、待遇, 激发技术带头人的工作热情, 为全段职工争创标准化岗位, 当榜样、做表率。

(2) 明确培训目标, 活化培训手段。职工是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只有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作用、意义及与自身利益的紧密关系, 才能促使职工把标准化推进作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为此, 采取3种方式加强全员性职工培训。一是外聘专家讲课。主动聘请中国质量协会、深圳立正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给领导班子、中层干部、业务骨干进行精益思想、标准化管理专题知识讲座。二是送外参观学习。组织干部到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及上海、广州大机段等路内兄弟单位考察学习。三是抓好全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增加视频、ppt、真人演示、动画等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升职工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岗位, 对于标准的学习侧重点有所不同和突出, 提升标准学习的有效性与实用性。通过制定全年标准学习计划, 使其熟悉并能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利用停工间隙和任务淡季, 安排专场脱产培训, 提升培训效果。

(3) 加大干部问责制, 做好标准检查与考核工作。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于“化”, 在于推广实施。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实践中贯彻才能获得。标准一旦正式发布, 就要严格执行, 而标准的贯彻需要加强领导, 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标准的制定、贯彻、修订、再贯彻过程, 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完成这一循环过程, 标准才有生命力, 才能发挥其促进科学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的作用。工作流程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这是构建标准化体系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为了确保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武汉大机段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对于部门、车间、班组, 发现有章不依、有标准不执行的现象, 一律纳入绩效考核。二是量化干部工作指标。制定了《干部工作手册》, 通过对干部指标的量化, 实现上级对下级的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在一线班组全面推行《岗位卡控手册》, 形成面对面的检查机制, 岗位自控、互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确保标准化工作顺利推进。三是管理人员按照管理标准开展管理工作, 岗位人员按工作标准进行操作, 使整个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协调有序进行。各专业科室进一步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检查监督力度, 加强专业指导。通过现场抽查、互检、专项检查、阶段讲评、安全预警等方式, 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对标准执行出现严重问题的车间、班组进行重点剖析, 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失职失责行为的问责力度。

4 持续改善, 主动补缺, 做好标准化体系的维护工作

标准建立后并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结合动态执行的不适应、不完备情况, 在制定《改善活动成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畅通问题反馈渠道, 大力实施成果奖励机制, 以此弥补标准缺陷, 构建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1) 开展全员参与的改善活动。发动各科室、车间, 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 广泛调动全体员工的智慧。针对一些现场技术骨干, 利用其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长处, 积极鼓励他们对现有标准查漏补缺, 从而对标准化体系形成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 使标准在执行层面更加贴合实际, 最终达到按标做事。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QC活动、精英团队技术攻关活动, 将活动成果迅速转化为适用的标准, 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

(2) 完善标准化日常维护机制。完善问题反馈制度, 明确谁反馈、如何反馈及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确保改善渠道畅通。结合改进意见, 不断修订完善标准化体系, 使标准化体系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进一步完善标准修改、补充、发布的流程, 对标准化体系进行维护, 实现标准动态管理。

5 通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1) 提高职工技能水平。通过“学标、贯标、对标、达标”活动的开展, 让广大干部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 全面提升技能水平。

(2) 完善全段管理系统。通过标准化建设, 把全段所有的管理行为、工作项目等进行系统梳理, 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体系。运用这一套标准体系规范各机构、各岗位的行为, 规范各工作项目、各流程环节的具体要求, 让全段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3) 强化班组建设。按照有利于劳动生产组织, 有利于强化安全质量管理的原则, 合理划分生产单元, 优化作业流程, 优化岗位设置, 优化班组设置, 为加强班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按照区域相对集中、作业对象相互关联、管理跨度集中、便于协调和管理的思路, 将清筛车间重组为清筛换枕、整修防护和后勤保障等班组, 使班组的职能更加符合现场作业的实际需要。根据维修系列施工作业点高度分散、流动性大、自控难度大等特点, 将原工区管理模式改为施工队管理模式, 实行队长负责制度, 强化施工组织和设备管理的力量配置。实践证明, 改制符合现场安全生产发展需要, 有效提高班组自控能力。

(4) 提升整体效益。通过完善标准、优化流程, 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环节, 减少了不产生价值的劳动, 最终达到用最少的资源、最好的秩序, 创造更多效益的目的。

(5) 增强安全保障。加强标准化管理文化意识的宣传贯彻, 培育标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 增强标准管理意识, 把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通过标准化建设, 让全体职工都知道同一件事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怎样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不对的, 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 提高安全可控度。

6 结束语

武汉大机段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实践, 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改善的标准化建设态势, 为全段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超培.企业标准化理论、方法和实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

[2]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房庆逸 (韩) , 金壮烈 (韩) .丰田就这么几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4]GB-T15496—2009标准化体系:要求[S]

篇4: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办公室绩效管理办公室管理

实行绩效管理是提高办公室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推行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交流沟通、保障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客观性及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下述多方面:

一、制度建设是办公室部门绩效文化的基础

绩效文化,要求企业办公室管理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需要建立健康的企业办公室管理管理制度。一个凭印象和兴趣管理、随意性较强的企业办公室管理,想实现良好的绩效管理目标是不可想象的。绩效文化的建立,应从约束机制的建设开始。无约束,则无秩序,则混乱,则不能判定是非,绩效就无从可言;约束是制度、是法制,一般以直接的奖罚处理。

1、 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作业标准和流程,主要目的是为营造一种价值取向和秩序导向。制度的涵盖内容,与企业办公室管理性质、规模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办公室管理業务性质相适应,应被明确和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办公室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岗位职责、员工行为规范、考勤管理制度、各类作业规程规范、作业程序等

2、 明确并得到执行的奖惩标准

奖惩标准是落实制度和规范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有法必依的基础。有规定就应得到实施,目前难以实施的,你就不要明确规定,除非你有自上而下坚强的决心。有许多时候,我们想怎样,怎样,因为那样更规范,但又缺乏执行的条件,强推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因势利导,由易到难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

3、 有日常的维护和督促

制度和标准不能只高高的挂在墙上,应得到有效实施。没有日常的监督和维护,就没有管理。日常的维护,应该成为每一级管理人员的共识,而不应该仅仅是行政部门的事情。一个制度不明、执行不力的企业办公室管理,就不可能建立有效绩效管理的文化,就不可能实现绩效管理共识,绩效管理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在办公室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规则

从规范管理行为层面看,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工作规则,如信息工作规则、调研工作规则及督查工作规则等。同时还应构建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秩序,其内容涉及到日常管理运转、管理秩序及决策程序等。之后要求企业以所制定的相关工作规则为准绳,严格按照企业管理秩序以规范企业各项管理行为,从而为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从指标体系层面看,要求企业严格依照上级单位的考核打分、自身内部机构的抽样检查及外部机构的测评等以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此作为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活动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构建企业办公室管理绩效考核规则。要求开展绩效管理时严格遵循公平性、公开性及客观性原则,即切实保证员工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若非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忠诚度,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保证。为此则需要企业既要做到过程客观公正,又要做到结果客观公正。对于过程客观公正而言,要求构建健全的信息沟通制度,即由考核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绩效管理内容与绩效管理指标,通过绩效管理考核让各级员工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到自身的工作实际状况,从而使员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后予以改正;对于结果客观公正而言,要求规范及运用评价标准,切实保证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合理性、公正性。特别注意的是若要规避绩效管理考核主观随意现象的发生,则需将定性化的指标以定量的形式予以展现。

三、企业办公室管理绩效体系构建策略

1、BSC 方法应用到企业办公室绩效管理中

根据BSC 方法,对企业办公室员工的整体绩效管理按平衡记分卡中关于办公室部门整体效益与功能、内部管理、外部管理以及学习与创新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评分,计算的分值分别对应不同评价等次,并对应该办公室整体绩效管理薪酬系数,即可得到不同等级的薪酬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等次与办公室员工整体绩效管理薪酬系数应根据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范围或层次进行充分讨论后确定。另外,由于不同办公室员工对企业整体绩效管理的贡献是不同的,办公室员工整体绩效管理薪酬的总额应纳入办公室员工个体绩效管理薪酬计算的分配总额之中,以办公室员工个体绩效管理评价值为权重进行非等额分配。

企业办公室员工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能够体现企业办公室员工的共同特点及绩效管理价值的诸多非货币性因素进行综合定量评价。

2、构建企业办公室员工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针对企业办公室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和工作成果,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不同岗位、等级的企业办公室员工对该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二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办公室员工在主要方面的差异;三是能系统、全面地反映不同企业办公室员工的工作业绩;四是可通过直接的观察给予较准确的测量估计;五是每一个指标体系之间既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又有独立的内容。指标体系的确定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法、专家评定法、或企业集体讨论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等。

3、纵向等级结构的调整

一是增加绩效工资结构等级。增加等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岗位之间的差别细化,从而更加明确按岗付酬的原则。工资等级增加的方法很多,关键是选择在哪个层次上或哪类岗位上增加等级,例如,是增加高层次岗位,还是中、低层次的岗位;是增加管理企业办公室员工的等级层次,还是企业办公室员工等专业技术办公室员工的等级层次;增加以后,各层次、各类岗位之间还需要重新匹配。

二是减少绩效工资等级。减少等级的直接结果是等级结构“矮化”,即合并和压缩等级结构。其优点在于:首先使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企业内部一些非专业化的、无明显专业区域的工作岗位的薪酬平衡;最后有利于增强企业办公室员工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抑制企业办公室员工仅为获取高一等级的薪酬而努力的短视倾向。

4、横向绩效工资结构或工资要素构成的调整

横向绩效工资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考虑是否增加新的工资要素。在绩效工资构成的不同部分中,不同的工资要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承担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外部竞争力的功能;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则主要通过工资内部的一致性,达到降低成本与刺激业绩的目的。绩效工资要素结构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绩效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重新配置固定部分与浮动部分之间的比例(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及其中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二是通过绩效工资水平变动的机会,增加某一部分工资的比例。绩效工资要素结构的调整需要与企业办公室薪酬管理制度和模式相结合,使绩效工资要素结构调整符合新模式的需要。三是绩效工资等级结构不变,调整不同岗位或等级的办公室员工规模,控制企业办公室绩效工资总额。调整不同类别、不同绩效工资等级中的办公室员工规模和结构比例,实质是通过岗位或职位等级办公室员工的变动进行薪资总额的调整。例如,通过对不同类别企业办公室员工,或高、中、初级不同层次的企业办公室员工进行缩减或增加,企业办公室从宏观上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降低或控制人工成本;二是增强企业办公室内部薪资总额的平衡性;三是加大晋升和薪酬激励。

四、结论

总之办公室是企业一个综合管理部门,是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联结内外,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枢纽。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是对经营结果与成效的评价,通过它企业能了解经营目标的达成情况,能找出实际与战略要求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玉. 新形势下的企业办公室工作职能浅谈[J].企业导报,2011(10).

[2]谢逸范. 绩效管理推动过程中的问题思考[J].河北企业,2008(06).

[3]钱树森. 建筑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8(11).

[4]达梦辉. 浅析企业绩效管理[J].现代商业,2010(06).

篇5: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提升年”第二阶段活动总结

按照蓝田县教育局“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安排部署,我校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落实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绩,圆满完成了“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第二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本阶段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4月初召开了各校负责人大会,在大会上认真总结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并组织学习了《灞源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实施意见》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了顺利推进第二阶段工作的贯彻落实,杨校长再次重申了第二阶段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二、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从措施上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三、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制度,全校教职工上下一心,同县教育局以及学校的重要决策和安排保持高度一致,安排专人接收上级文件和通知,并及时根据文件精神和通知要求,落实到人,进一步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问责制,保证了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节点内顺利完成。

四、围绕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做好了第二阶段的相关工作:如4月份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学校班子成员对照目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于5月底进行梳理形成自查自纠个人总结材料,为下一步整改提升阶段工作做准备。

五、当前学校正按照《灞源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筹备整改提升阶段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本阶段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管理松懈,要求不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二是解决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解决不履职尽责,责任意识不强,说了不算,定了不干的问题。四是解决墨守成规,缺乏担当的问题。五是解决对工作缺乏深入研究,作风不实的问题。六是解决执行力度不大,简单应付,推动工作不力的问题。

通过此阶段的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地提升学校的执行力,为实现教育工作“内涵突破”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

六、突出工作主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我校根据实际制定了《灞源镇中心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明确了目标,制定了措施,落实了责任。随后,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同时,发放《管理水平提升征求意见表》,集思广益,广泛听取

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收缴的意见表进行梳理,查找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加强教学业务检查。中心学校继续要求各校每两周自查一次,及时公布结果,并把检查结果上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认真组织教学月查工作,对各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教研常规工作。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我校在做好“教学开放周”活动的同时,实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两节公开课,组织开展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听课20节以上,学校领导班子每人听课30节以上,并做到签字手续齐全,评议细致。

七、加大各项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以创建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按照上级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加大各项创建工作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品味。本学期中心校要求校本部做好2013年县级“平安校园和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创建;林青做好2013年县级“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的创建;麻村做好2013年县级“依法治教文明校园”的创建;西寨做好2013年县级“收费规范化文明校园”的创建。另外,各校的县特色学校创建方案也已经制定,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域条件差距较大,学校发展的不均衡,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合校并点,教育资源共享。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英语和体、音、美教师缺乏,大多属兼职,影响着教育质量。

3、教师整体老龄化严重,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跨度较大,部分老教师缺乏教育新理念,不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4、群众对集中办学认识不足,西片四个教学点不能集中,缺乏英语教师,对教学成绩影响特大。

5、个别教师工作热情不足,责任心不强,缺乏进取心,懒于参加学习研究,专业化成长不明显。

下半年,我校将以县级特色学校创建为重点,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锤炼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奋发进取,为办灞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继续努力。

篇6: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提升年”第一阶段活动总结

根据《蓝田县教育局“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为切实推动我校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开展了促质量提升的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召开动员大会

我校按教育局关于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与3月29日组织召开了灞源镇中心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有关要求。通过学习动员,我校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到开展”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搞好此项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学校成立了以杨志强校长为组长的”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副组长李增鹏、袁新峰具体落实开展各项提升质量年的相关活动,四个小组成员根据活动要求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三、确立主题、营造氛围、狠抓落实、促进质量大提升

1、明确活动主题,指明了质量提升的努力方向

我校把“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学校”作为活动主题。为突出主题,把此项活动扎实开展,学校重 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提升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加大了平时的督查力度,随时不打招呼对教师的出勤、教学常规进行督查;制度多处进行了修改;鼓励教师多听课,看教学光盘、录像,积极上公开课等。教师们在教学水平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大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办学,严禁乱收费的行为。三是大力改进办事作风。要求教师接待家长要热情,有诚心、有热心,对待学生要讲究方法,有爱心、有耐心。要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职责。四是大力推进政务、校务公开。五是大力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学校相关制度。我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发放意见征求表、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征求到的意见梳理后汇总,形成书面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校制度。六是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坚持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制度。

2、积极宣传引导,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

为使此活动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更好地贯彻落实“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精神和要求,使”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在全镇范围内深入人心,以切实搞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学校在醒目位置悬挂了宣传横幅,公布了实施方案,在宣传栏开辟了一期专刊,围绕活动主题,宣传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该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科学规范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我校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措施,以质量提升为目的,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这一总目标,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制定计划,修订制度,完善各项工作常规和工作职责。同时,大力弘扬勤奋、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倾尽所爱,精心育人,开创新局面。为此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领导。多次召开教学质量分析工作会议,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各校为教师鼓干劲,多点奉献,为提高教学质量多想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加强工作计划。学校制订了学校工作目标、措施和时间安排,保证教学工作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

三是加强质量监控。加强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管理,组织了月考,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各年级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通过月考,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教学实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4、深化教研教改,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为促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重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从制度强化各学科教研讲求实效,努力提高本校教研质量;二是以赛促研,在教师中举行了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竞赛,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在常规工作中强化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地位,敦促引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结合这一工作思路,组织了说课比赛,多媒体优 质课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认真查找了学校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认识。通过此项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纠正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不懈努力,扬长避短,继续开展好下一段活动,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

篇7: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中共长春市宽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忠有

近年来,随着宽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新建商品住宅社区、农村城市化社区、村居混合型社区、商业聚集型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社区大量涌现,目前全区社区总数已达55 个,位居长春市城区之首。党组织和党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引领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社区党建工作已成为宽城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以来,我们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在社区党建工作中深入开展了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网格定位,延伸触角,科学建构网格体系

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就是在社区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社区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单元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管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规范网格划分。按照“合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着眼发展”的要求,在现有社区行政区划不变的基础上,以街巷、道路为界建立“片区型”网格;以封闭居民小区或若干座居民楼院为主建立“楼院型”网格;以社区所辖党组织设置为依托建立“党建型”网格;依据人口数量、民生状况、服务需求等要素建立“服务型”网格;以每名网格管理员的管理范围建立“责任型”网格。目前,全区55 个社区,共划分成312 个单元网格。

二是完善组织设置。建立了由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庭院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党建网格工作体系,为构建以党委领导、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奠定了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引领、统筹协调、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是制作网格标识。结合网格实际,统一设计、制作了党建网格地图和网格服务公示牌,将网格平面图和支部负责人、网格负责人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事项及燃气、水电等相关部门应急抢修电话在网格内上墙、上网、上微博公示,便于居民知晓、查询、联系和监督。

二、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合理设置工作岗位

我们把合理设岗定责作为推行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调动社区内一切积极因素,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干部、驻区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在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中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一是合理设置岗位构成。按照“一格多岗、一岗多员、一员多责”的基本思路,在每个网格中设立管理员、巡视员、服务员、监督员四个基本岗位。网格管理员负责单元网格的全面工作,一般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或从事公益岗位工作的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一般由网格管理员兼任。网格巡视员由从事公益岗位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服务员由党员志愿者队伍、格内企事业单位专业化服务队伍及社区有偿、低偿服务队伍等组成。网格监督员经居民代表推荐产生,一般由网格内具有一定威望和有代表性的一名或多名居民担任。特色岗位依网格不同情况,配置相关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全区社区派驻到单元网格的管理人员966 人,其他服务队伍 余人。

二是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网格管理员根据社区工作安排,负责网格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各岗位的管理、协调;网格巡视员负责信息收集、发现问题,并及时沟通反馈;网格服务员按照网格内居民的需求,及时组织志愿人员或专业服务人员提供各类民生服务;网格监督员代表居民负责对网格内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监督和质询。特色岗位职责视岗位设置需求而定。各岗位在做好本岗位工作的同时,兼具信息、服务、监督、反馈、宣传等职能。

三、建好载体,用好平台,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党建网格化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结合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和“三帮扶”活动,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创新活动载体,为社区各类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在网格内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认领社区服务岗位”、特长党员争当“党员志愿者”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网格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将网格党支部成员及所属党员名单在小区楼栋、庭院进行公示,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强网格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是完善服务载体。有效整合社区党员之家和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站的职能,开展党员接转党组织关系、收缴党费、接收入党申请书、提供咨询帮助、指导“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以及组织党员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民生和“三帮扶”等工作。以党员为主体,建立了区志愿者协会、街(镇)志愿者分会、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特色志愿者服务小队四级党员志愿服务体系。通过有形的服务载体,实现对生活特别困难党员的帮扶关爱、对离退休党员的亲情联动、对流动党员的动态管理,让党员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充分调动各类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规范管理载体。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管理、教育和服务职能,对在册、在职、离退休、流动和生活特别困难五类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实施分类管理。对在册党员进行“直管”,规范组织生活,带头创先争优;对在职党员进行“协管”,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对离退休党员进行“接管”,使他们“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对流动党员进行“代管”,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编入流入地网格党支部;对生活特别困难党员进行“帮管”,落实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努力实现党员管理服务全覆盖。

四、健全制度,提升效能,规范推动工作运行

为保证网格化管理科学、高效运行,我们从信息化、制度化建设入手,提升硬件水平,强化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打造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完善意见箱、公开电话等传统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的基础上,强化党建网格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在网格内开通“网格QQ 群”、“网格微博”,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内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终端站点,通过采用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对所有网格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

二是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坚持“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抓、公共设施联办、单位资源联享、共建经费联筹”的思路,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党委牵头、辖区成员单位参加、各社区网格密切配合,形成“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党员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是健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网格化管理工作例会,听取单元网格工作汇报,分析网格民情信息,协调解决网格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网格党支部书记监督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出台了《宽城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意见》,为社区干部每人每月增加300 元生活补贴。每月组织一次对网格管理员和巡视员的考评,按照每人每月平均300 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绩效奖励,街道每年对网格服务员和监督员组织一次专项表彰,区里每两年组织一次表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篇8: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ISO 14005:2010标准由ISO/TC 207技术委员会制定,旨在为各类机构提供分阶段开展、实施、维持和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以符合ISO 14001要求。该标准同时包括纳入和实施环境绩效评估技术的建议。该标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从事不同业务活动的机构均适用。

分阶段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具有许多优点:

·使用者很容易估计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才能使环境管理体系带来回报;

·使用者能看到改善环境可以如何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改善公共关系,证明符合法律和其他要求,帮助他们满足客户期望;

当使用者逐步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时,可以跟踪这一体系所带来的益处,当这些因素给组织带来价值时,补充和扩展这些因素;

·使用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他们、对客户或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ISO 14005:2010标准所概述的模式可以帮助各类机构按照符合自身需要的灵活方式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根据自身的目标和资源,逐步扩大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度和规模。

一些发展中国家肯定了这项标准对他们国家的重要性。

ISO 14005:2010环境管理体系符合ISO 14001:2004的要求,是一项管理工具,可以使任何规模或类型的组织:

·鉴定和监控其经营、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持续改善其环境绩效;

·实施系统方法制定环境目标,达到这些目标,并证明已达到这些目标;

篇9:分阶段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建好一个班子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前提

学校管理工作的“火车头”是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树立大局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决策力和领导力,学校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班子要统一思想,服务大局

校长作为班子的核心,要引导大家确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定位,坚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协调大家自觉主动地融入促进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实践中来,思想上同心不分心,工作上分工不分家,职责上到位不缺位,关系上补台不拆台。领导班子始终要把学生能不能受益、学校能不能发展、社会能不能认可作为谋事干事的出发点,各项工作既要从整体上安排部署,又要在单线上狠抓落实,以保证有效发挥合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2.班子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校长要带领班子成员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经验等,培养“站在教育前沿看教育,站到教育之外看教育”的能力,不断开拓眼界,开阔视野,形成超前的思考研判能力,科学的决策决断能力,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预见性,能做出快速反应,能采取有力措施,有效规避问题的发生。学校采取行政领导包挂年级组、包挂班级、包挂教研组的方法,让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深入师生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既使班子成员得到了历练,也实现了规范管理、优化管理的目的。

3.班子要率先垂范,接受监督

凡要求教师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凡要求教师不做的,班子成员坚决不做。班子成员自觉地将工作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对领导工作的评价,不是自己说了算,要让学生说、教师说、社会说,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提升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和必要措施。

二、抓好两支队伍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关键

学校的工作,大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法制安全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小到捡起一片纸、节约一度电、关好一扇门,都需要教职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去安排、要求、落实。可以说,学校所有工作的执行落实都离不开教职员工,学校整体工作的好坏也取决于教职员工的履职情况。因此,抓好班主任和教师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

1.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强管理中坚力量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紧抓“选聘、培养、管理”三道关口。

一是选聘好班主任。班主任在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要相对全一些、高一些。学校对班主任的选用,通过自荐与推荐、竞聘考核的方式择优上岗,让那些思想素质过硬、作风扎实、乐于奉献的教师“人在其岗,人尽其才”。对那些思想积极上进但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教师,以副班主任的形式重点培养,待条件成熟时再委以重任。

二是培养好班主任。学校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规划,坚持学、研、用三位一体,采取培训辅导、专家引领、问题梳理、同教异构、总结反思、经验交流、先进帮带等形式,建立班主任长效培养机制,提升班主任的能力和工作的艺术性。

三是管理好班主任。学校在绩效工资实施中按规定设立班主任津贴,根据班级建设、学生管理、要求落实、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实行周考评、月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等方面,将班主任工作赋予一定的权重,以体现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对工作做得不太好的班主任,以“对同志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进行批评、教育、处理。通过以上举措,让班主任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管理主体作用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是良心事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对教职工职业良心的总要求。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职工学习以该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结合师德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学、评、议、摆、改等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依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作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

二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专业水平的发展依靠学习和实践。我校认真安排组织教师读书活动,建立教师结队帮扶“1+1”机制,规范教研组活动,引导教师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学校还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通过校本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展示活动等,让大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教育教学的技术与艺术。学校结合张掖市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按照定目标、压担子、创条件、给机会的思路,加强对教学骨干、业务能手的培养,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完善教师管理、评价机制。学校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入手,探索和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师评价制度,将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纳入考核奖惩体系;不断完善内部考评制度,加强监管,注重过程,做细做好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奖励优秀,整顿治理不良从教行为。

三、突出三项工作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

1.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位

成才先成人。放松德育,学生就容易走弯路,走歪路,最终会耽误学生前途,损害家庭幸福,阻碍社会发展。我校采用“四线交叉”的德育体系,以“六个网络、七项制度、七支队伍”为内容的德育管理,实施“双报到三反馈”机制,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德育工作同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将做好德育工作贯穿学校管理的始终,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板、橱窗、黑板报、校报等,宣传道德先进,弘扬清风正气;结合国旗下演讲、文明礼仪岗、教职工仪表言行等,强化德育软环境的建设,形成无声的教育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不断丰富德育途径。首先是落实好课堂德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将德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教育学生知荣辱,明事理,辨是非。其次是开展好德育实践。说千遍不如行一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砥砺道德品质。在清明节、国庆等节假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教育;结合青年志愿者、青少年维权岗等学校团队活动,让学生走街头、入社区,进行卫生整治、法德宣传、义务劳动,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弃恶扬善、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首先要通过制度规范、自主教育、目标激励、同学帮带、理想前途促进等措施,激发学生内在的上进心、求知欲,激励学生乐学爱学;通过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怎样用脑、用心、用眼、用口、用手,引导学生会学善学;通过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学习力,进而优化学习风气,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常规管理,力促教师能上出兴趣课、有效课、高效课,让学生爱上课、上好课,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学校在结合实情、广泛学习研究的基础上,从鼓动教师“乐教善教”、激励学生“爱学会学”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活动,明确了高效课堂建设的工作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坚持以法制安全工作为重点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长周济这样说。孩子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希望,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抓好法制安全工作,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是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切实加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领导组织,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是细化法制安全管理。坚持把法制安全责任分解到人,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法制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执行法制工作预警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分管领导、各处室、年级、班级和各责任人,采用自查与集中检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从苗头上发现问题隐患,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是泛化法制安全教育。通过班会课、法制安全课、黑板报、文化橱窗、学科渗透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师生法制安全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采取参观、采访、观摩等活动,或者定期邀请公安、政法等部门的同志做讲座、报告,以生动的实例警示教育学生, 并教会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卫自救方法。

四、促进四个建设是强化学校管理效果的保障

1.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有这样的认识:学校不能管得太死。制度一方面是为了约束人,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人,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引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才能更具科学性,制度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出台的不论是各类常规管理要求、目标管理制度,还是考评考核制度、各类应急预案,都考虑到了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又同时考虑到它的人性化,这样使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效果也就会更好。

2.以创建优良的办学条件为保障

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善于抓住发展的大好时机,珍惜发展的有利环境,要有干事创业的魄力和无畏勇气,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以优良的硬件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两基”国检,省政府督导,以及市县的教育评估,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除了正常的教学类设施设备、服务类硬件建设外,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已成为最重要的办学条件之一。通过办学条件的改善,能够有效促进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从而实现学校的优质管理和不断发展。

3.以营建有利的教育环境为保障

首先,营造好校内教师环境。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倡导民主参与意识,注重人性化管理。通过教代会、教师座谈会征询教师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平时对教职工思想上鼓励、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使他们安心、踏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面对工作问题,能将批评与疏导结合,说教与抚慰并重,情理、事理、道理相通,科学、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其次,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资料、家长会、新闻媒体、文艺活动等,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果,营造积极进取的舆论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家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学校、认识学校、理解学校并支持学校,能主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营造学校发展的环境,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

4.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保障

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构建起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一是紧密联系家庭教育。向学生家长发放作息时间表、教师电话号码卡,在必要时,与家长签订《合作教育协议书》,实行学生校外活动家长签字反馈制度,让学生填写《假期生活日志》,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开通校讯通平台等,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及时交流反馈学生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二是积极联系社区监管。学校建立了“双报到三反馈”机制,即学生假期开始到社区报到,学期开始到学校报到;关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相互反馈。

三是主动联络相关部门。学校主动与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禁毒消防、校园周边治安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建立定期会商的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清理整治活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总之,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既要学校自身奋发有为,也要社会广泛参与,既要领导班子积极作为,也要教职员工务实肯干,既要制度约束引导,也要人性化关怀。只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心里装着学生、装着学校,装着责任,就一定能在学校管理上提水平、出效益,就一定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关于象棋的励志名言下一篇:永德小学关于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