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情的优秀作文

2024-04-27

描情的优秀作文(精选6篇)

篇1:描情的优秀作文

人间真情

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春节,我的小口袋里装满了压岁钱。于是,我拉着妈妈陪我去超市买新书包。

来到超市门口,只见超市店前围了一大群人,还不时传出议论声:“好可怜呀… …”好奇心使我像泥鳅一样从人缝中挤进去,只见一个年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身上穿着很破旧但依然干净的薄棉袄,瘦弱的身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她的面前放着书包和一张皱巴巴的纸,纸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求助生活费。我仔细一看,原来她的爸爸妈妈都病了,为了治病,家里的钱基本上全都花光了,能卖的都卖了,还欠了亲朋好友一大笔债,现在就要开学了,可生活费还不知道在哪里。我看了,很同情这个女孩子,鼻子酸酸的像有小虫在爬,不争气的眼泪也挤出眼眶。我忙把自己口袋里的压岁钱掏出来,放在小女孩面前,强忍着眼泪挤出人群,身后传来小女孩“谢谢,谢谢!”的声音。

我回头一看,在我的带领下,在围观的人群中,很多人掏出自己的钱包,甚至还有穿着很破旧的老太太。这样,你五角,我三元,很快小女孩的纸上洒满了点点爱心。

篇2:描情的优秀作文

Today is 1月1日。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张灯结彩,欢聚一堂,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新年的到来之际,我的妈妈决定带着我和妹妹进行 海门一日游。

早上太阳还没有到达工作岗位上妈妈就催我起床了:“儿子,快起床了。”“干嘛呀,今天是星期天让我多睡一会儿吧。”我无精打采地说。“那么就是说你不想去海门了是吗?”我一听见去海门这三个字变睁开满是睡意的眼睛,以神一般的速度穿好衣服,然后把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终于,妈妈在我的全力催促下出发了。我们来到车站等车,过了许久才来了一辆已经被挤得密不透风的公共汽车,没办法我只好在等,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没们又迎来了一辆挤得水泄不通的客车。我们无可奈何只好冲上汽车。一路上,由于没有了座位我只好站在。忽然,我的眼前出现出现了一位撑着拐杖的老奶奶,她站在一个小伙子的前面,那个小伙子耳朵里插着耳机,闭着眼睛,丝毫没有把老奶奶放在眼里。突然,汽车一个急刹车,老奶奶倒在了小伙子身上,小伙子非常气愤,她用力一推,老奶奶差点被推倒了。当汽车行驶到一半的路程时,它进行了一次90度的转弯,老奶奶又一次倒在了小伙子身上,小伙子这下被完全激怒了,他狠狠一推,老奶奶被推倒在地上。小伙子还说:“你这老不死的东西,竟然撞在我身上,你的眼睛瞎了。”就在这时,一个体型中等的年轻人把老奶奶扶了起来,他把老奶奶扶到自己坐的位置上,他就一直站在了那里。

篇3:描情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班级作文 周报 讲评 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17

周报讲评,即依托班级的作文周报,基于周报上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挑刺—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一、欣赏:分享精彩,让学生的习作“亮”起来

任何一篇学生作文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取题、好的选材、好的构思……静下心来研读班级作文周报上学生的习作,就会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精彩的语句。讲评课上,我尽可能多地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是学生们最盼望的时光。

每一次的周报讲评课,学生发现自己的习作和名字一起出现在屏幕上时,惊喜极了,在其他同学的赞叹声中,小脸立马变得红红的。作文欣赏的效果也出奇的好。

如讲评课上,我引导学生欣赏了具有现代感的语言:(1)“话音刚落,只见朱梓荀从书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水杯,屁颠屁颠地走上讲台,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有神马好玩的?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杯子吗?”(2)“没想到瘦弱的陈秀文竟然还有这么暴力的一面,简直是个女汉子嘛!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3)“宋子琪说:‘小仓鼠,谁让你长得那么萌,你就不怕会萌死人吗?”……这些极具现代感的语言为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让学生的习作“亮”了起来!

周报讲评课上的欣赏,让学生们分享了精彩,收获了自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在肯定中拔节!

二、挑刺:把脉治疗,让学生的习作“顺”起来

周报讲评,仅有欣赏是不够的,还要挑刺,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一些毛病,让学生明白,“病”在哪里,怎么将“病”去除。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的习作“把脉”“治病”。

如第一期的班级周报中,学生习作中的“病”真多,有“我”病、“关联词”病、“今天”病……但名师管建刚曾提醒过,一次只能指出一两个病例,贪多反而嚼不烂。

于是,这节讲评课就专攻“我”病。

“我坐在沙发上等,我心里好激动,因为我从小在外婆那里长大的,所以我从来没有送过妈妈礼物。不知不觉,我妈妈到家了,我在妈妈脸上亲了一下,我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节日快乐。”

我把句子投影出来,学生一读,马上发现这一段话中的“我”字太多了。我笑着告诉大家,这是一种病——“我”病,得治,并郑重其事地把“‘我病”写在黑板上。学生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不时嘀咕着:“哈哈,‘我病,好玩。怎么治呢?”我笑问学生:“医生能治病,那我们就来当语言医生,治治‘我这个语言病。”聪明的学生一点就明,提出可以把多余的“我”字删去。按这“药方”一治,再读文章,语言真的干净了。学生频频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对教师的崇敬。我趁热打铁,马上请学生阅读周报的第一版,当一回“语言医生”,治治“我”病。

一个阶段挑刺“治病”下来,学生的作文语言“顺”了很多。读周报时,学生也能很自觉地把教师讲过的“病”一一挑出来,并修改。

三、训练,切中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习作“活”起来

周报讲评,不光是讲、评,还要从学生的习作现状出发,切中最近发展区,选准训练点,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训练流程。如说话能力的训练、心理描写训练、选材训练、构思训练……这样,学生的习作自然而然就“活”了起来。

第49期周报上,一位学生在习作《等“熊猫”》中,讲了放学时等好朋友熊某回家,等了好久。等的经过就两句话:“我等了10分钟,他没有出来,我再等。大约又等了10分钟,还是没有出来。”完全忽视了等人时那焦急、盼望、度秒如年的心理。不仅是这位学生,班内很多学生的习作也都缺少心理描写。讲评课上,我抓住心理描写这一训练点,请学生回忆自己等人的经历,在等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角色代入后,再让学生补充心理描写。还真别说,干巴巴的文字立马生动起来。有几个学生的描写也很到位:

“太慢了,太慢了,太慢了。我不时看看手表。才过了3分钟啊!怎么感觉好像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熊猫啊熊猫,你们到底在排练什么合唱啊?怎么到现在还不出来呢?难道你真的要让我等1个小时才罢休?熊猫,你再不出来,我要走啦。我真的要走啦!”

“哎,怎么还不出来啊。哼!等他出来,我一定要把他骂个狗血淋头,竟敢让我等那么久。”

尝到添加心理描写能使习作“活”起来的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关注起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周一次的周报讲评,在把握学生习作的起点上,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挑刺、训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亮”了起来,“顺”了起来,“活”了起来。周报讲评,真的是一项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

篇4:悲情的集结

女性作家的挥毫最能体现两性之间的等差,李清照自始至终都敢爱敢恨,了无禁忌,任性而为,不迷信,不盲从,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她在《声声慢》中塑造的也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而这种形象又是在悲戚孤苦之中充实丰满起来的,酒不是耳热酒酣之酒,却是清酒,自然抵不过晚来风急,雁不是欣喜南迁之雁,而是“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塞塘》)的征雁,梧桐秋雨点点滴滴,开出的也是孤独之花。抒情的个体化,人格的独立性使得作者始终和被悼亡者站在一个圆点上相视,这沉默无语的感召力,建立在共同文化心理机制上的默契,使读者的心境也似乎置于萧瑟秋风之中,和作者同悲同苦,辗转不能入眠。归有光和苏轼虽为须眉,笔墨之间却充满了对女性的关注与爱护。两段姻缘,伉俪情深,琴瑟相和。归有光对母亲眷恋,对祖母敬爱,甚至于身份卑贱的老妪,对早逝而未谋面的姐姐都情意深深。虽对亡妻着墨不多,可是这相敬如宾的“可喜”场景,使得小小的项脊轩——破旧而古老的小书屋平添了无限生趣。“吾妻来归,时来轩中”一句,将最后两段所要着力刻画的人物与全文的主旨衔接起来,爱妻“问古事”、“学书”诸事,“述诸小妹语”,寥寥数笔不仅绘出夫妻间的恩爱缠绵,更写出了妻子与自己智趣相投和对自己的理解支持。足见其闺房雅趣,有类李清照夫妇斗茗谈欢,耳温燕婉之意,则又过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也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思念之情。“小轩窗,正梳妆”表现作者在梦中见到妻子还同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打扮,再现了青年时代夫妻生活的实际情景,不想思念,可思念情绪却浮上心头。三篇作品中这种两性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一片温馨中营造了惨痛的心境,而生死两界的相视无疑又为这种悲情涂上了更为浓重的一笔。

情感表达最强烈的要数《江城子》了。在词中透现出生与死默默地对话,因此梦成了生与死相约会的通衢。“十年”是从时间纬度上对生死相离相弃的规范。时间的绵长与无情阻隔了生死的相约,生死的不可通约性积淀着时间的冷漠和残忍,生与死的相隔,生者与死者的相离,凝结的本是悲伤与凄惨,然而作者打破了这种相离,“不思量,自难忘”,双方对对方的形容全无所知,但这也遮掩不了想念和感怀,这种情思上的连接已消除了界限,可作者又于“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把自己和妻子陌生化,造成了生死的决绝,沧桑尽现。词的下阕突破重重阻隔实现了生与死的平等对话,“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此时似乎停下了时间的脚步,和多年前的生活场景拥抱在一起,千言万语都化为无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作者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林的冈垄上,妻子一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伤悲,写对方为怀念自己柔肠寸断,以景结情,对话的余音回荡不绝。《项脊轩志》中生与死以物连接,“娘以指扣门扉”的关爱,祖母“以手阖门”的期望,声犹在耳,此时亲历,生死鸿沟已在这关爱中填平,“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更是生死之间的平台,作者和爱妻在此相恋相依。在《声声慢》中,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身影,身边只有凄凄风雨相伴,但整首词读来,感受到的是李清照向自己伴侣的殷殷倾诉,诉说着从早到晚割舍不断的愁绪。

三篇作品于两性、生死平等的对话中,体现的正是超越男女寻常爱情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照顾,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席勒曾否认“悲剧引起人畏惧和怜悯”的说法,他认为艺术要取得成功不是悲剧主角死去的叹息让观众流出了眼泪,而是在唤起观众的掌声。三篇作品不约而同地运用艺术手段,运用艺术形式,消灭了由其悲剧内容所引起的畏惧和怜悯之情,让我们得到精神享受,从而得到了审美愉悦。不事雕琢的朴素语言,平淡真淳的琐闻细事,真挚深切的感情基调,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至情至性,主人公欲说还休的心路历程,融入到了阳刚与阴柔完美交融的意境之中。

李清照历来被称为婉约派词人,但《声声慢》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且屡用叠字和双声字,音调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主人公从清晨寻找依托,气候的变化,午日菊花的凋零,守着窗儿独自到黑的全过程,用浅近自然的语言,如“时候”、“最难将息”、“独自怎生得黑”,表现的是真诚坦荡的情感,全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但又不乏细致,黄昏听雨的雅致,清婉与豪气并存。《江城子》首句,便有一个大势跨越,“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论时间与空间都给人以纵横驰骋的美感,而下阕却以“小轩窗,正梳妆”表现了夫妻的柔情蜜意,语言质朴平易,最后用“明月夜,短松冈”这具有清丽色彩的意象收束,以此否定了王若虚《滹南诗话》引晁无咎云:“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的看法,不仅以雄文大笔写豪迈之情,也善以柔婉语言写夫妻之情。归有光在小轩中能“偃仰啸歌”,也能写“珊珊可爱”;能“长号不自禁”,亦能“低声哭泣”、“冥然兀坐”,甚至“能以足音辨人”。

三篇作品用平淡挚朴的语言营造了一个个清新雅致的意境,阳刚阴柔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平淡之处往往能投射出摧至脏腑的痛楚,阳刚阴柔的交错多姿更现悲情的跌宕起伏,令人不能无动于衷。

篇5:悲情的蚕豆

蚕豆,生活在乡下。它的形象,和竹匾里的春蚕有几分相似。豆,乡下不缺:豌豆、黄豆、绿豆、豇豆……蚕豆,多了一个“蚕”字,平添了一点温婉的气息。

冬天,最能考验那些卑微脆弱的物种。不能越冬的植被,少了一点顽强。因而,在乡下的土地上,只要是历经冬雪浸染的,只要是被西北风捶打过的,我都从心底里佩服。真正意义上的勇士,是不多的。蚕豆,是其中的一个。

冬天的阳光并不慵懒,它的努力,让雨雪中的田埂、沟渠、荒坡慢慢地裸露出突兀的脊梁。村野,只有小麦的坚忍,还不能宣示生命的顽强。在所有的野花、野草、翠叶都被覆盖冰霜时,蚕豆,一棵棵,一簇簇,一窝窝,镶嵌在大地某块坦荡的胸肌上。那些绿色的小点,别致地点缀在缺乏色彩的灰白衣裙上,是那样惹人注目。

“蚕豆花开黑良心”,家乡的民谣似乎让蚕豆蒙上了一丝哀怨。蚕豆的良心是黑的吗?这个问题,我问过隔壁的五奶。五奶是一个非常爱美的老人。每天都把自己拾掇得像个小媳妇。她的口袋里总是有掏不完的香喷喷的蚕豆。炒过的蚕豆抓在手里像一把坚硬的石子,先咬去皮,一股香气便散发出来,迷上眼睛一使劲,“咯噔”一声,让我头发麻、眼发花,那是多么让人回味无穷的童年快乐。

母亲不许我吃五奶的蚕豆,说有毒。五奶的小儿子就是吃蚕豆死掉的。五奶给我们蚕豆吃的时候,眼总是睁得大大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豆儿,豆儿,香,快来吃!”只是可惜了,五奶的蚕豆,我吃得最多,却永远无法代替她的“豆儿”。

瘪嘴的五奶,偶尔也塞一颗蚕豆在嘴里,蚕豆在她的嘴里翻来覆去地翻跟斗,待上一个下午,也没有被感化的迹象。五奶把蚕豆权当蚕豆糖了。五奶的嘴巴左右挪动着,神情专注地看着前方。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蚕豆与良心有什么关系,只是感到它的花不是春天的宠儿。蚕豆花,百姓的花,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乡野安静地绽放,虽说开得平淡无奇,却是执着的自信。蚕豆花,一如一只只紫蝴蝶翩翩起舞。花蕊两侧面颊上的椭圆黑点,恰如一双双深邃的眼睛。那些温暖的桃粉,素净的梨白,娇艳的杏红,也只能作为蚕豆花的陪衬品了。

篇6:悲情的追梦者

作为皇子的李煜,清雅闲适,有着与宫廷生活格格不入的那种出尘的清逸。面对大哥李弘冀的咄咄野心,他给自己起名号“钟隐”、“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以显示自己无意于皇位与权势。而“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大概最能说明他此时的追求。王国维曾经对这首《渔父》曾提出过质疑,怀疑它并非出自李后主之手。的确这句与李煜其他的篇章风格迥异,然而我却觉得这才是李煜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追求所在。他从心底歆羡渔父的悠然自得,渴望像他一样自由快乐而非在宫廷中被人无端猜忌、卷入一波又一波的斗争。此时,他只想做个文人雅士,对宫廷内的明争暗斗摆明自己对宁静生活的理想与追求的立场,政治对于他而言是很远的。此时的李煜是幸运的,其妻周娥皇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可以说与他有着共同的追求。她利用李煜手中的残谱,重新编排了盛唐时代的名曲《霓裳羽衣曲》,而娥皇弹琴、李煜填词也成为南唐宫廷中最为特别的一景。

作为皇帝的李煜,为外人所知的是骄奢淫逸,而其内心深处的落寞、孤独远非常人所能理解。南唐中帝连丧5子,作为六皇子的李煜继承皇位,而这也是他悲剧一生的开始。此时他对于那种清淡简单的生活的追求已经不可能,而继位不久大周后(即周娥皇)的病逝更是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歌舞升平,却不能使他忘却内心深处的伤痛,与自己当初的追求的背离,让他无从适应现实中的政治斗争,面对北宋朝廷的压力,他只有一味地妥协使南唐免受战火侵袭,更使自己的内心深处留一片清宁所在。缅怀过去的追求,虽有“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这般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而“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才是他在那繁华背后的孤独写照。一句“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不难看出李煜的浪漫情怀,更有一份往昔的闲适。在如水的月光中缓缓骑马归去,是李煜这个时期真正的追求所在。浮华的背后是伤饬与落寞,而伤痛与落寞的背后,仍旧是那少年时期对宁谧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唐官屯中学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路润湘下一篇:历史学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