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

2024-05-15

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精选8篇)

篇1: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

102班:陈炎英

一、以静达静,抓早

一年级,首先让孩子先学会在课堂上如何安静下来,如何“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先入为主,始业教育第一课很重要,从第一天上课开始,就要在他们心中种下一个种子,学校是安静的地方,学校的课堂更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这个时候的学生很重视自己不同于幼儿园的身份,老师首先跟他们打好招呼:“从现在起,我们可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的时候,不能再走来走去,也不能和边上的小朋友讲话,要静一点,再静一点……如果老师要说话了,你们就要看着我,听老师轻轻说,你们声音大了,我说的你们就听不见了。同样的,有小朋友在发言了,你也要静静地听他说完。听到他说得好的,你可以夸夸他;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同意见,你也可以举手说。”

一天的在校活动规矩、一堂课的学习规范都要讲到,都要练一遍,使新生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后的一周里,从早上孩子们到校早读开始,就静静地督促他们,自己首先做到不说话,用手势提示每一个到校的孩子现在该做的事情:先坐下,读三字经。

上课的时候,教师尤其关注静不下来的那些孩子,“现在,XXX已经坐好了,真不错。”,“今天XXX的进步真大,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表扬很重要,老师用赞许的眼光、翘起的拇指、鼓励的微笑都可以巩固并激励孩子们学习规范。受了表扬的孩子,心里象装了镇定器,一定比以前静许多了,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发言。

早上出操了,广播一响,轻轻地提醒他们:“一轻放书本,二轻塞椅子,三轻去排队。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每个孩子心里都会知道微笑是老师对他们的赞许。

下午的放学整理是最嘈杂、凌乱的,这时候老师可以从一开始就训练让学生整好书包趴在座位上,像练瑜伽一样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块石头,“我们已经是一块石头了,我们不动了,”“现在让我们慢慢地苏醒。”然后一个一个轻轻地出去排队。

二、广泛发动,抓巧

1、设置富有童趣的竞赛形式

入学一个星期后孩子们互相熟悉了,虽然每天都在进步,但是嬉笑、追逐、吵闹的天性也克制不住了,集体主义和纪律约束方面不太理想了,这时我们就应该想着让我们的孩子增强“小主人”的意识了。班上适时推出“彩色的扣子闪光的心”班级竞赛,玫红、淡蓝、粉红、淡黄、淡紫、肉色,六种纽扣闪着点点荧光,流动着朦朦柔光,像颗宝石般令人忍不住收藏。五颜六色的纽扣分别代表了早读、路队、眼操、卫生、作业、听课的表现,得到4颗或5颗扣子的小朋友可以换取一朵红花,一星期都好的将在自己的智慧树叶上贴上红果果。“我五颗了,你呢?”“我还差一颗,下午我把卫生打扫干净,一定能追上你!”这是102班两个小朋友在比纽扣。这几项竞赛涵盖了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的重要环节,借助孩子们的爱美之心,用彩色纽扣为媒介触发了孩子的上进之心,极尽巧妙。而且通过发放、管理纽扣还锻炼了一批小能手,为老师观察孩子、管理班级提供了平台。你别说,还真有能干的小朋友呢!

2、班主任要学会“偷懒”。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何况我们的班主任还兼着学科教学的重任,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切呢?两批助手别忽视,一是家长,二是小干部。第一时间给家长写一封公开信,明确学校的要求以指导孩子,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年轻的父母转换角色。建议他们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关注孩子的倾听习惯,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和作业质量。家庭教育不足的学生多了,会使班级各方面的管理陷入困境,教师要花很多精力去纠正。只有每个人习惯好才会使班风好。

在小干部的培养上,根据学校的检查项目,班级设置三个管理岗位:“过关门岗”“值周小老师”、“值日班长”。

a“过关门岗”每人一周,每天7:40到校,在班级门口检查古诗过关,每节语文课铃响到讲台前领背儿童诗。

b“值周小老师”由老师指定家离学校近一点,肯吃苦、能负责、语文朗读好的小干部担任。职责:负责一周的早读领读,督促“值日班长”及时工作。

c“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主要职责:组织到教室的同学早读。提醒课前准备。

设立管理岗位是为了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良好契机,也让每个小朋友体会老师的辛苦,懂得自己以后该怎样遵守纪律。一个班级的管理,应该是班级里的孩子,而不是老师。这样,他们才会有集体观念、纪律观念,才能主动地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

三、一点一滴,抓细

按照一天的活动顺序,主要从细节上指导孩子们如何做好。

早读:每天的早读内容要规定好,以免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而一团乱。教给值日班长管理方法: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对于没有认真在读3人次以上的,对他的组进行扣分,以做提醒。多表扬读得认真、大声的同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其他学生要求进了教室立刻取出朗读材料朗读,不要站着、闲聊、交作业,作业统一一个时间交。

出操:排队之前提醒收好椅子和桌面上的东西,做到桌椅整齐、抽屉不乱、地面无废物。由早读同学检查记录。排队要求不讲话,用眼睛看自己的前后应该是谁,快速找对位置。站好就不要晃动。对于个别爱讲话的、乱窜队伍的孩子单独强化训练,直接指令他第一怎么做第二怎么做,不要去讲道理,简洁高效。集会、到别的教室上课、放学、吃饭等不同的排队方式要训练,落实每种队伍的领队者。

每堂课下,组长提醒课前准备,老师要强调课间10分钟是休息、整理,不是玩耍奔跑时间。各种安全小问题也要一一讲到。

听课规范:坐姿、写姿、举手、捧书、放书、铅笔橡皮的使用放置、讨论次序、倾听习惯、师生问好、下课告别等等,都要反复训练,树立典型。

值日:不但要安排好每天的人数,更要细到每个人的岗位,扫把、畚箕的摆放方向、课桌对齐的地面线都要指导到每个人。

良好的班级班风是靠一个个学生的素养垒成,也是一个班主任的性格造就的,大大咧咧,不太“讲究”,不太思考的班主任是管不好班级的,是禁不起检查的。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光是蹲着、盯着、吼着三招是行不通的,不但自己累,而且收效甚微,老师一旦不在,学生就会闹翻天。用智慧、用方法教会孩子管理才是上上之策。

[浅谈一年级新生的管理]

篇2: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来舟中心小学 卢连俤 353004

[摘要]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的跨学科研究,是解决一年级新生数学生字的唯一途径。教师专业化的狭隘发展已经造成了连小学教师群体都进入了这种误区:即语文教师不会教数学,数学教师不会教语文。笔者认为,数学生字教学无疑给语数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机会。语数教师要互相配合,从教材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读图能力和自主识字能力,把数学生字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教材文本;认知水平;读题习惯;读图能力;自主识字;整合资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存在一年级新生读题能力偏差的现象。一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而难以开展。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班升入小学,识字量很少,也没有掌握借助拼音和查字典来识字的能力。

[1]生字问题成了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拦路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2]验的基础之上.而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数学王国的窗口和工具。试问,学生连数学课本上的生字都不会读,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呢?课本必须成为学生赖以学习的文本。数学生字是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一个

[3]问题,它打破了语文识字教学的平衡,这需要教师,教本从实际出发,突破阅读数学课本的生字障碍.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的跨学科研究,是解决一年级新生数学生字的唯一途径。教师的狭隘发展已经使小学教师群体进入了这种误区:即语文教师不会教数学,数学教师不会教语文。笔者认为,数学生字教学无疑给语数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机会。语数教师要互相配合,从数学教材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整合教学资源,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读图能力和自主识字能力,以解决数学生字问题。

一、当前数学生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研究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由义务教育数学程标准研制组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6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丁道勇先生和安徽师范大学教科院陈素萍女士采用语文数学教材生字分段对比的研究方法,对一年级数学生字的现状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并且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的配合,还有待加强的空间。”“凸显盲区,关照数学要用而语文不做要求的字。[4]”等。目前,数学生字对小学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如何把数学生字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教育实践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数学生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数教师缺乏配合,基层教师跨学科研究较少开展

2、语数教材缺乏配合,数学生字教学资源不善利用

3、师生教学缺乏配合,数学生字教学地位薄弱

二、分析

为了避免重复,本文仅从数学生字词类构成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上分析,以寻求一些解决数学生字教学的实践办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为9个单元,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

(一)》、《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

(二)》、《认识钟表》、《统计》。一看目录本身,就有大部分语文教材未作要求的生字。本册教材生字量很大,其中语文教材中始终不作要求的生字有129个,达到总量[5]的44.5%.除了例题和目录外,数学生字主要出现在练习中图文并用的题目上。从字形结构上看,左右、上下、包围结构的都有。从字义上看,学生容易理解的字较多,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较少。比 1 如,“表、示、与、第、始、较、作、于、实、践、依、次、掂、凑、阶”等。从词类上看,动词类生字最多,如“摸、提、数、练、填、圈、想、做、喝、摆、搞、猜、接”等。名词类生字其次,如“动物、苹果、玩具、家、兔、操场”等。尤其应该关注的是量词生字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只、件、节、条、度、朵、盒、面、杯、岁、堆、棵、根、辆、枝、题、盘、袋、把、组”等。而且,这些量词生字的出现频率还很高。这些数学生字,语文教师没有教,数学教师也无奈。数学生字变成了语文数学两不管的地带。语数学科教师没有互助意识,甚至互相排斥。“上数学课不准做语文!”“难道要我语文老师去教数学吗?”这种声音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专业化的狭隘发展致使跨学科研究水平低下。

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经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头词汇,有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已经会认识50个左右的简单汉字,极个别的孩子还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可以说,学生学习数学生字的基础是很薄弱的,没有掌握多少识字方法。同时,一年级新生大多是6周左右的儿童。从心理状态上看,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给数学生字教学带来麻烦。从识字能力看,一年级新生缺乏自主识字能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引导他们一边学习新的识字方法,一边梳理已经学到的汉字识记知识,以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从识字习惯上看,新生对识字有较大兴趣,也乐于识字,但很难养成自觉巩固的习惯。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决定了其自身无法建构系统的识字体系。师生之间更要积极配合,创设各种各样的复现情景,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让孩子们快乐自主地学习。可以说,新生的认知水平低下,教师对数学生字问题的认识又不足,致使目前数学生字教学的薄弱地位更加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1、“读认”结合,培养新生良好的读题习惯。

从教材主要生字分布上分析,数学生字主要集中在题目上。从认知水平上分析,一年级新生具有不

[6]稳定性。任何习惯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读认结合,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应当作为解决数学生字问题的首要任务来抓。

(1)边“说”边读

一年级新生原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有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说图意。例如,学习“高、矮”这两个生字,教师出示挂图,图中的树木和人有高有矮,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谁最高,谁最矮,一般同学都会说。但是如果让他们写,恐怕没几个会写。教师利用挂图,让学生边说边读题目,减少了识字障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边“动”边读

边“动”边读,就是抓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数学生字中,动词类生字较多,特别是“连一连、填一填、圈一圈、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这类的词组频繁地出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以“动”带读,引导学生把题目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或数字,画画,写写,动动手,动动笔。例如,教“摆”这个生字时,让学生一边摆小方块积木,边摆边算,边摆边读,学生很快明白摆字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把识字活动和美术课相结合,边画边学。像“苹果”“蔬菜”“动物”这类名词性生字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边“议”边读

边议边读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相互交流读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例如,课本99页有“投、第、得”等生字。教学这些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题目,边议论:怎样投?投两次最多可能得多少分?最少可能得几分?投中多少分可以得第一名?这样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边“议”边读,以“议”带读。学生在议的过程中对“投、得、第”已经熟悉了,再读不会有什么困难。

(4)边“查”边读。

边“查”边读,就是让学生养成遇到生字不放过,“查”完再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个学生遇到生字问老师,很多数学教师帮学生读一下题目就过了,不久,那个学生又来问了,这种现象时常出现。数学教师在学生遇到生字时,应该意识到:语文水平低,数学一样学不好,“各人自扫门前雪”是扫不好的。唯一可做的就是紧抓这个生字不放,教给查字典的方法,查到后,边拼读还要边书空,再闭上眼睛回忆一遍这个生字的笔划,边回忆边书空。这种“放电影”式的回忆,对提高生字识记能力有 2 很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读题,在读题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读“数学书”,用心思考,养成说说、议议、动手、动笔、勤查字典,用心体会的好习惯。

2、“图文”结合,培养新生良好的读图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达为印刷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随着印刷、排版技术的提高,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读图时代”。数学教材也是一种图书,从例题上看,本册教材的例题均由彩图构成。在188题练习题中,其中图文并用的题目有131题,占69.7%。笔者发现数年前的纯文字应用题在一年级教材中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半文字一半图的应用题。另外,还出现了几题连环画式的应用题。一年级新生读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辅助数学生字教学的必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培养新生观察图画的能力,以帮助理解数学生字。“看图会意识字”是一种用形象化的图画提示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新型识字形式,例如数学减法时,学生并不认识“减”字,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连环画,对以后明白了后面一幅图的桃子“减”少了,观察图后再读“减”字时,对“减”的字义已经领悟了。

用“看图会意识字”的方法重点是“看图”和“会意”。目标是为了认识数学生字。因此,教师的重点应放在看图学习数学生字上。一是借助拼音和图画读准字音,如看到梨子图就知道“梨”字应该读“lí”。二是借助图画明白字义,如利用长短不一的铅笔图比较,明白“最”的意思;小狗爬上台阶图,明白“爬”的意思。三是要加深对数学生字字形的记忆,比如,通过图画和字形对比认识“鸟、鱼”等象形字。

3、“集散结合”,培养新生自主识字能力。

笔者认为,集散结合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即教材中出现次数多的,结构、词性部分相同的“高频字”,语文教师专门抽出几节课时间,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来教学。而“低频字”出现次数少,量也多,应该由数学过程中,语数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培养新生自主识字能力。

以下是笔者认为在数学生字教学中,容易取得的效果的一些做法。语数教师均可采用,以供参考,介绍如下:

(1)“寻找老朋友”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题目的“生字”往往有些是“熟字”。为了不浪费精力,语文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底细”,即学生已经认识了哪些字,这些字是怎样认识的,会不会应用等等,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怎么“摸底”呢?笔者认为应该将每个数学单元的生字印发给学生(不加拼音),请学生把认识的字用“O”圈起来并给认识的字组词。然后进行统计,能组词的字就是掌握比较好的,只圈出没有组词的是没有完全掌握的。经过这样“摸底”,学生不仅找到了“老朋友”,还巩固了已有的识字成果,一举两得。当然,这些老朋友中还有学生不认识,这只有通过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解决了。

(2)“认识新朋友”

对每一单元的数学生字进行了摸底调查后,针对那些“新朋友”,教师要开展一些自主识字活动,以帮助认识“新朋友”。比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一些本单元生字的图片、广告、传单、门票、超市物条,物品外包装等。活动之前,要提出要求:这些我们不认识的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看谁能在包装纸或广告等地方把它找出来,并认识它们,让它们成为大家的新朋友。在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问家长、问亲人、问同学的过程,其实找到了就等于学会了这些字。

(3)“鸡蛋挑骨头”

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一般都是整体感知,对分散在数学题目之中的较难的字不能单独的准确辨认。即使在语文课上,有的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甚至会背了,但指到具体的一个字他却不认识了。“挑骨头”就是要把难写的生字从题目中提出来,按照常规识字法进行教学。例如,用铅笔把数学题目中的生字圈出来,标上汉语拼音拼读,再开火车认读,再组词练习等。这样的形式可以加深较难生字在新生头脑中的印象。

3(4)“小蝌蚪找妈妈”

数学生字中出现的“高频字”,语文教师可以采取“集中归类识字”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比如数学生字中量词较多,教师就可以集中上一节量词的识字课。教师可以对这些量词进行整理归类。其中,偏旁部首归类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棵、根”、“盆”、“盘”等字。教师可以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根据儿童心理进行归类,提出要求:现在,“木”、“皿”这两个妈妈很伤心,他们 的蝌蚪宝宝都走乱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这两位妈妈找到生字宝宝吗?

(5)“玩中识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与最爱,数学生字数学如果好好利用它,引导新生在玩中自主识字,巩固识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生字教学,可以创设一些在孩子们眼中近乎玩耍的活动情景,激发孩子对汉字的热爱,在培养孩子识字能力的同时激发其识字兴趣。对于一些“低频字”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日常教学布置一些玩耍的作业,进行“分散”识字。例如,在学习生字之前,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苹果”两字制成苹果形的卡片。“汽车”两字制成汽车形的卡片,“形卡”做成后,拿到班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把生字写在“形卡”上面,比一比谁写得最好,也许学生并没意识到自己在识字,但通过这样的玩耍,在玩中他们已经学会了生字。

(6)“比赛识字”

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数学生字教学。例如,教师在班上设一个“数学生字展示台”,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数学生字制成卡后,带来班上展示和拼读,看谁认识的数学生字最多。新生在展示拼读比赛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生字的同学掌握了,而且观赛的同学也通过活动学到不少自己不认识的数学生字。

当然,数学生字的数学方法可以很多,需要语数教师紧密配合,在生活中去挖掘,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为学生发展服务。

4、“内外”结合,整合数学生字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教好数学生字,而且要把数学生字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充分整合生活中的各种生字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学习教学生字。生活处处是资源。路牌、店名、标语、广告、商标、包装盒、名胜介绍、杂志、电视、图书馆、书店,到处都是可供利用的识字资源库,教师要善于整合这些资源,用各种有趣的活动把这些资源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主识字。例如,可以进行“识字剪报”活动,可以“自编小报”等。

总之,语数教师要互相配合,联系生活,整合资源,为新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生字教学情境。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新生读题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其他生活资源,培养新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和自主识字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搞好数学生字教学。

参考文献:

[1] 丁道勇、陈素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字问题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8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篇3:谈一年级新生责任教育

一、建立微信群, 走近彼此的心

作为一个全新组合的大家庭的“家长”, 消除学生间、师生间的陌生感, 最好且最时尚的方法就是建立班级的微信群, 通过微信朋友圈, 大家都可以看到彼此真实的喜怒哀乐, 而彼此的一个 “点赞”、一个应景的“表情”、一句适时的或温暖话语……都能迅速拉近彼此的心。那么所谓的班级凝聚力, 也便能轻轻松松地在晒晒流动红旗的照片, 发点班级小趣事、大新闻的小视频中凝结成强大的能量。

二、建立自信, 放大闪光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 几乎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教育方面的训练, 因此, 无论从文化课还是从专业课而言, 她们的平台都是一样的。抓住这一点, 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充分的自信, 让她们看到并放大自己的闪光点。

(一) 从零开始, 让每一个人都站在新的起跑线

“从零开始”代表着从没有偏见、没有历史、没有背景开始, 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一个崭新的机会重新准备、重新展现、重新冲刺。 这对于曾经生活在自卑中的学生来讲, “从零开始”无疑是让人激动的新的奋斗史。

(二) “老师没有放弃你, 你不可以先放弃你自己!”

这是作为班主任, 我最常对学生做出的坚定信念。我比较喜欢学困生, 因为她们才是最最需要帮助的人, 所以在起跑的时候我也希望其他学生能够拉着这样的人群一起。在这过程中, 班主任要避免随意虚夸, 所有的肯定都要有依有据, 这样才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并尝到成功的骄傲。

(三) 天生我才, 各司其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不聪明, 其实文化不好的人反而最能跳出条条框框, 充满奇思妙想———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热爱, 比如在手工方面、绘画方面、舞蹈方面、 唱歌方面、演讲方面、组织方面、学生会工作中……她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班主任, 要鼓励学生去尝试、去争取, 还要利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 甚至创设各种方式、形式的比赛、演出, 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并切身感受到自己蜕变的喜悦。

三、建立使命感, 严于律己

由于学前教育新生在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时, 很多都是懵懵懂懂的, 她们只是单纯地知道自己将来是要成为一名幼师, 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她们则都是茫然的……针对这一点, 班主任要时刻让学生警醒着作为一名幼师的使命:言行要谨慎、专业要扎实!

(一) 要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 不仅要干净漂亮;爱自己, 要爱自己的生命和信仰, 要爱自己的卫生习惯, 要爱自己的生活习惯, 要让好的行为习惯变成好的性格, 阳光而快乐。那么如何检测学生是否学会爱自己了呢?班级可不定期举办诸如礼仪小姐大赛、爱心形象大使选拔等活动, 让选手通过言行、气质、仪表打动观众评委, 让学生至若镜子般看到自己和别人所喜欢的样子。

(二) 要学会爱别人

台湾教育学家高振东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未来的“神”, 我们要学会爱孩子们的哭哭啼啼, 爱孩子们的童言无忌, 爱孩子们的玩世不恭……我们任重而道远。而爱孩子的前提, 是能够先去爱身边的人, 宽宏而温暖。那么如何培养对他人“有爱”的习惯呢?其实很简单, 慷慨地对他人伸出援手、不恶意中伤他人, 不吝啬传递爱的语言和表现……生活很多细节, 都可以让爱付诸行动, 有了“有爱”的习惯, 爱别人就会成为一种不矫情的自然。

(三) 要学会爱自己的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学习技能类的专业课时总表现得很吃力、很辛苦, 有的学生往往会显得怠懈、会选择逃避。其实专业课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学生不喜欢它。那么该怎么让学生爱自己的专业呢?其实班主任除了利用早修或午修给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一对一进行个别辅导外, 还应每月开展一项设有组冠军、个人冠军等的技能大赛, 如手工作品大赛、班级好声音、儿童歌曲伴奏大赛、舞蹈律动创作大赛……所谓“有竞争就有动力”, 氛围才最重要!

其实“爱”与“被爱”是很广义的诠释。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班主任, “爱”与“被爱”的建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回馈这个社会, 是为给学生创设爱的精神家园, 让学生诗意地栖息, 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4:也谈一年级新生的歌唱教学

那么,如何面对这样的“状况”课堂呢?在几年的一年级入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系列教学方法和模式,分别针对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行为、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在此愿与同行分享共勉。

一、入学初期——敏感时期

我个人把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普遍特征定位为新鲜、好奇、紧张、急于表现自我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地需要在新的、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找到让他们感到舒适、自然的自信,但这是很难的:听讲要认真、坐姿要端正、作业要认真完成、连一节课4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就连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课,唱歌课也给他们出难题:识字量小,不会读歌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首歌曲,孩子们很快能掌握好它的旋律,可是歌曲唱起来却是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不仅听的人听不懂,演唱者也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意思,严重影响了孩子对歌曲含义的理解和表达。

针对这一现象和儿童歌曲短小、朗朗上口的节奏特点,在入学的前几周(1~5周左右)的歌曲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

方法:

由于低年级的歌曲简短、意思明了,歌词节奏与语言节奏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初次学习歌词的时候采取了看图创编歌词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歌曲《跳绳》时,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小朋友跳绳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小绳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绳子很长、很细、很轻”,于是我创编了第一句歌词“小绳细、小绳长”。接着又出示了两头系着铃铛的小绳,让学生特别认真观察铃铛的位置,

并创编了“小绳两头拴铃铛”。最后,让学生上来跳绳,边跳边观察小绳发出的声音,学生兴趣很浓,都说小绳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我创编了最后两句“走起路来叮当响,跳起舞来响叮当”。一边创编童谣,学生一边跟老师学着读,很快就学会了,老师学生都觉得很轻松愉快。

二、入学中期——循序渐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孩子们已经逐步适应了学校生活的要求和常规,变得更像一个“小学生”了,从以前的一节课需要花一半的时间来组织协调课堂,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到能够一节课跟着老师一步步走,懂得课堂内外的分别。

孩子们的确一天天在进步,由此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要求也进一步地提高了,从刚开始的学会一首歌,能唱就行发展到了唱好、唱出情感的要求。孩子们的歌唱是尽情的,他们对于喜欢的歌曲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大声歌唱。这是孩子们积极性的最好表现之一,但是由此引发了音乐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歌唱的音准。演唱一首歌曲如果失去了音准,那是教学的失败。为此摸索了这样的做法:

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大多是采用跟唱法,即在听歌曲范唱一两遍后就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只要唱得高兴开心,他們可不在乎节奏音准是不是正确,所以有时候,课堂里听起来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强制学生“安静”“闭嘴”“认真听”,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会导致学生对歌曲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演唱表演的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孩子们形成了“用不同的地方唱歌”的小默契。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按照听觉、视觉的要求让孩子“眼睛唱歌”“用耳朵唱”“用心唱歌”“只动嘴不出声的唱”。其实“眼睛唱歌”就是认真看谱、“用耳朵唱”就是听伴奏,“用心唱歌”就是默唱、和伴奏。这样类似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像朋友间的小秘密一样的小动作可帮了我不少,课堂上,老师的“说”的要求少了,孩子们主动地“看”“听”“表现”的机会更多了。

三、入学后期——稳定成熟

进入这样一个时期,学期过了一半,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学校教育的模式和要求,并且找到了自己在学校集体中相应的位置,

和老师也在磨合中形成一定的默契,理想的课堂逐步呈现:师

生在平等、和谐中互动交流。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很大,如何培养他们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听、动情地歌唱,使歌者、听者都能够享受美的体验。这是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

参考文献:

侯媛媛.歌唱教学要有针对性.音乐天地,2011.

篇5: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对猜字谜非常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 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汉字特点, 把一些汉字编成谜语, 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生字。如学习“告”时, 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学习“全”时, 编成“大王头上有个人”;学习“坐”时, 编成“两个人坐在土堆上”……同时, 还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练习编字谜, 让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 既识记了字音和字形, 又理解了字义, 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 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自然会非常深刻。在课堂教学中, 还可鼓励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学习潜力就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最终变成识字的动力。

4. 在生活中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到很新奇,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能看到:大人旁边的孩子, 时不时指着商店门口的招牌念念有词, 好像要让大家都知道:“我认识这些字”。这时, 他们的识字热情是相当高的, 我们应该适时地加以指导, 适当地给予夸奖, 那样他们会对识字更感兴趣, 会进一步调动他们课内识字的积极性。

总之,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 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 引导他们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识字, 收获识字的喜悦。

篇6:浅谈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们在幼儿园上学的时候,因为有保洁阿姨,所以基本上没有自己动手打扫卫生的经历。到了小学之后,打扫卫生落实到自己身上时,孩子们就压根做不来了。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孩子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的能力,我将孩子们四人一组分配到具体的每一天做值日,并在每天的值日生中,安排一个值日班长,对组员进行卫生打扫指导和督促,加上具体细致的事务分工,孩子们做起值日来就得心应手了。

光是会打扫还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卫生习惯。低年级孩子才开始写字,好多同学在写不好、反复涂抹之后,就动手撕掉纸张。有的学生将废纸塞到自己的抽屉里,有的学生随手扔掉,有的学生虽说跑到纸篓边,但是有时却扔不进纸篓,导致纸篓周围总是又脏又乱。尤其是当一节美术课之后,教室里更是一片狼藉。针对这种种情况,我就启动“星星”奖励制度,只要学生在一整天里没有撕掉一张纸的小朋友,我就会奖励他一颗“星星”。就这样,孩子们在书写时,就都十分用心和认真。错误减少了,垃圾也就减少了。与此同时学生们的书写习惯也得到了发展和培养。

二、培养孩子文明知礼的好习惯

“做一个文明知礼的好孩子!”这是我们班的班训。在学习和生活中,具体的做法是从言行两方面来要求和约束学生。言,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说话交谈时的语言是否文明得体,不说脏话不骂人,用文明用语向老师同学问好,在家也能用文明语言与家长进行交流。行,就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懂得礼让别人。比如说,排队上厕所,领蛋奶不争抢,见到老师和长辈要行礼问好。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参加集体活动时,遵守秩序和听从老师的安排。

三、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生活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之后,最爱“丢”东西,每天我们无可避免的就在班级里给找书、找笔等等。究其原因,也就是孩子们太小,没有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和习惯。所以,在开学第一课,我就要求学生们检查自己的书包,学会清点自己的学具、图书等学习用品。同时,对孩子们的学具有严格的要求。有香味的橡皮、奇特形状的笔、自己心爱的玩具等等,统统不准带到学校里来,以防学生们彼此爱慕便“据为己有”,减少老师无谓的时间消耗,给老师减负。

每次上課前,我都要求孩子们将本节课要用的书本、笔袋之类的东西摆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下课后,我再次要求孩子不能急着外出玩耍,而是要求他们先将桌上的东西收拾整齐,再捡拾自己桌子底下的碎纸屑,然后上过厕所后,才能外出活动游戏。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养成了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在每天晚点时间,我都检查孩子们的书包、抽屉,看他们对自己物品的整理是否摆放的整齐。抽屉里是否有碎纸屑、食品袋等垃圾。在每次清点检查完之后,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奖励,对一些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对不整理的学生就进行教育。这样,学生们在每天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逐渐养成了整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对于刚入学的校学生来说实属不易,但是假如我们将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培养起来的话,所有的数字也都变得简单易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拼音也没有学完认会,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每天语文课之前,我找一篇绘本故事,读给学生听,让学生看图听故事后,再说出简单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绘本故事的听说看的训练过程中,孩子们用耳朵、眼睛、心灵感受到了文学的气息。其次,利用学校安排的晨诵时间,教孩子们一些儿歌和有趣的童谣,以此用来丰富孩子的语感。再次,在每天的大活动时间,只要孩子们早早完成值日工作,我便给孩子们讲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俗故事等。当孩子们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字符从老师口中变换成跳动的旋律缓缓颂出的时候,学生对书本、对识字的欲望和兴趣也日益膨胀起来,自己的读书目标也逐渐清晰起来。最后,当所有的汉语拼音学完的时候,不用我要求,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读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喜悦和乐趣了。这时候,老师只需要多加指导、夸赞、鼓励就行了。

篇7:浅谈一年级的识字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要灵活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量和识字的速度。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举一反三,适当利用汉字的识字规律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例如:“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日是太阳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月是月亮也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所以日和月就组成了明;“坐”是什么,是两个人在土地上聊天,所以两个人在土上聊天就形成了坐字;“钉”是由金和丁组成的,钉子是金属材质的,丁特别像钉子的形状,所以钉就是带有金属的丁。中国的文字体系博大精深,通过象形来识别汉字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而且也能加深小学生的印象。

二、采用字字组合法

我们都知道很多字的两部分拆开仍然是字,所以也可以根据字字组合法来让学生记住。例如,鱼和羊就组成了鲜字;日和月组成了明字;米和青组成了精字,目和青组成了睛。通过把两个简单的字组合起来依旧能形成一个字,我们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组字,不要怕他们组合起来的不是字,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拿出几个简单的字让小学生自由组合,这种方法,更能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又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三、组成顺口溜或儿歌来教会小朋友

老师可以把字体的组合按照规律组成各种顺口溜来帮助小朋友们记忆,例如:两个人是从,两个口念吕,两个木念林,两个火是炎。这样的话可以教会小朋友认识更多的两个字组成的叠字。再有就是也可以编制三个相同的例如:“三个口念品,三个日念晶,三个木念森,三个人念众”,还有这样形式的“口旁加苗是猫叫,犬旁加苗是小猫,金旁加苗是铁锚”。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感知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当你把知识换成他们喜欢的形式去传授,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猜字谜法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难写的汉字,小学生不容易记住也很难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整个汉字拆分成一个字谜,学生对字谜这类的形式比较感兴趣,也就渐渐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简单举几个例子:“海”字比较难写,就可以拆分成‘我打了你两拳,你踢了我一脚,你说我是横着的人,我告诉你母亲’,这种字谜虽然很浅,但是可以加深小学生的记忆,何乐而不为呢?再例如“自大一点,就是臭”,也可以趁机教导学生不要自大,要谦虚。另外还有“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是‘田’;一个人在内是‘肉’;一只狗,头上顶着两个口,谁遇到它谁发愁是‘哭’”。这种最简单的字谜法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记住这些汉字的构造。从而加深对汉字的记忆与理解,是教学中一种比较不错的方法。

五、组词识字法

可以把新教的汉字跟原来就认识的字组合成一个词语,这样既加深了小学生对于新汉字的认识,也大致懂得了新汉字的意思,比如,教“数”的时候,就可以组合成数字,数字就是一二三,小学生也就理解了“数”的意思;教“森”的时候,组合成森林,森林都是由树木组成的,所以森就是三个木;教“明”的时候组合成明亮。明亮就是光明的意思。这种组词识字的方法简单而有效,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新的汉字,还理解了一些词组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讲多学到了知识,对于老师来讲少花了精力,而又达到了想要的教学效果。

六、可以组织一些识汉字比赛

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有一种好胜欲的,可以多组织一些识字比赛,把老师教过的汉字罗列在黑板上,让小学生比赛,看谁认识的最多,奖励一些小奖品,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好胜欲,也加深了他们对刚刚学过的汉字的记忆。虽说现在并不提倡比赛考试什么的,但是这种小竞赛的方法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对教学是有不小帮助的。

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它承载着幼小衔接和通往自助学习的桥梁作用。如果没有在一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那么到了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就会变得有些吃不消。那么什么是一年级小学生最需要形成的能力呢?那就是自主识字。一年级的老师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学生识字的,因为一年级的文章相对比较短小,有的只是几句话的儿歌,内容没有什么很大的难度。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分析语句,理解内容,那么势必会影响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另外,虽然我们讲了多种识字的方法,但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为身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又要关注到教学的严谨度和教法的生动,以及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所以,虽然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需要我们的园丁去探索、去领悟究竟哪一种最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篇8: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一、谜语识字

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 喜爱猜谜, 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 通过猜谜来识字,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让学生养成留意观察周围事物, 学习生字的习惯, 创设识字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如:让学生将自己是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 让学生轮流发本子, 扩大识字量。通过每天从课外书、电视节目, 或其他地方看到不认识的字, 写在本子上, 回校交流。还可通过“每日一句话”“每周一首诗”诵读活动, 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 认识新字, 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游戏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就会忘记, 在教学过程中, 巧妙利用游戏,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 喜欢学, 有主动学习的意愿, 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 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 一人一张, 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下, 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 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 自己不会的跟人学, 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 边收边读。邮差送信:可选一位学生扮邮差, 将生字卡片当成书信, 随意发给多个孩子, 然后读生字, 手执所读字字卡的学生必须快速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大家齐读生字。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方法, 学生兴趣高昂, 记忆深刻, 识字效果极佳。

四、计算机辅助识字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 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 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 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识字, 为识字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教师在“看”和“听”的环节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演示生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部件、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等, 并让学生“说”、“写”、“打’、”想”, 使学生手脑并用, 全面参与, 通过人机交互, 立即反馈识字效果, 从而有助于主动建构关于汉字知识的意义, 实际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下一篇:幼儿园元旦游艺活动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