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2024-04-09

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通用11篇)

篇1: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三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篇一:三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在教学时,我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篇二:三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有经验的老师都说,三年级是汉字回生现象比较严重的一年,作文中的错别字是比较严重的。有不少人认为,到了三年级,我们可以不必像一二年级那么重视识字教学了,所以识字教学由一二年级的中心位置开始边缘化。对于这些看法我是了解的,而且在三年级上学期对此有了切实的感受。我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将识字教学边缘化处理,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教学上。半年下来,我有了这样的发现:第一,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并不少,甚至是比一二年级少不了多少的,给我的感觉是任务很重;第二,识字教学边缘化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识字状况不很理想,掌握得不是很扎实。

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都列着生字条和写字表,要求学生生字条的生字必须会认、写字表的生字必须会写。虽然生字条的生字不是很多,但是写字表的生字若要会写必须会认,所以加起来需要认识的字数量是很多的。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这些生字都要经过自学、听取指导和练习三个过程。

自学阶段,学生要在朗读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生字,给每个生字标上拼音,会给生字口头组词。在指导阶段,我检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状况,纠正错误读音,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组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词语。让学生找找有特点的生字,说说特别在哪里,怎样记得牢。在练习阶段,()学生有时候在本子上给生字组词,有时候写一张生字学习表,在做《创新》的时候学生也会碰到这些生字,从而对本课的生字进行巩固。

对于略读课文的生字如何处理呢?学生在自学阶段就要把课文中所有带拼音的生字找出来,自己制作出一张生字条,标上拼音。课堂上,我会加以指导。学会以后,也是要做练习的。

总之,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依然很繁重,边缘化处理带不来好的结果。识字教学需要教学时间、教学策略的保证,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篇2: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对此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以达到教学目的。这三个环节包括:小小读书郎,小小播音员,小小主持人环节。第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读词。初读之后进行词语认读。由句到词,最后再回到篇章。重读韵文。第二个环节是小小播音员环节。请学生们在已经认读字、词的基础上流利的朗读韵文。首先读给自己的同桌听,然后再由老师点名读。第三个环节是小小主持人。请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结合教师个人讲解情况下,体会这段三字经所蕴含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位小小主持人。同时,我对本课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想对祖国妈妈说的话,进行了适当的扩展。最后,在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后,再进行写字练习。这堂课主要学习书写“川、州”

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凑、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

1、没有很好的利用韵文的优势特色进行识字教学。韵文识字是我国的传统方式,但这堂课的体现不明显,没有充分利用韵文的特色。继而显得识字方式比较呆板。

2、细节处理不完善。在识字、认读这一环节上,我采取了小老师带读的方式一读到底,其他小朋友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读得机会,使得朗读的面更广、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环节的语言过渡不够流畅,有点突兀,使得学生有部分环节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有些细小环节的设计还需斟酌,如民族的名称本不属于教学内容,可以不用让学生读,既花费了时间又打乱了学生的思路;最后一个背诵要求提得过快,学生其实不能流畅、有感情地背诵。还是适合先读,背诵可要求课后完成。

4、设计还可以更加精美。如可融入音乐铺垫,使得情感更好地渗透。

篇3: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一、初读环节“找一找”, 调动思维主动性

在学习新课文时, 对于“初读”这一环节, 许多教师对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力求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或者带着课题中呈现的问题读书。这一做法也很合理, 但是每一课都要这样做, 学生能有多大的兴趣去读书呢?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哪里?

利用“找一找”方式能解决上述困惑。那到底“找”什么呢?找三点即可:一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即生词;二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找好词。对于好词的要求, 可以是成语, 也可以是四字词语, 更可以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语, 像用得好的动词, 如《北大荒秋天》中, “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句话中的“漾”字就用得好。总之一句话, 这类词适用于积累, 课后并能灵活的运用。

在找的同时, 必须让学生拿出笔做标注, 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一定要从小养成。生词可以用“——”标出, 不理解的词打“?”, 好词应该在相应的词语下面画“……”。有了这样的要求, 学生读书的目的更明确了, 思维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 便于教师进行监督与检查。

二、交流环节“写一写”, 激发学习积极性

有了初读时的要求, 读了一遍后便可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自己在读书中找出的三类词语分别写出来。这一做法, 非常受学生的喜爱,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给学生机会到黑板前书写, 是把讲台还给学生, 更是一种把课堂、把知识还给学生的表现。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有了这种学习形式, 更加注重在读书时对词语的观察与掌握。有了这种办法, 学生观察更细致些, 也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 养成仔细读字的习惯。

三、评价环节“议一议”, 培养美学鉴赏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语文课也是审美课程, 汉字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优美的形态, 它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 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 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当学生写完板书后, 更期待着同学给他做指点, 在同伴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扬长避短, 更进一步。因此, 评价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催化剂, 教师应学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不断丰富评价形式, 发挥评价实效。能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小结环节“补一补”, 提升学习完整度

到了这个步骤, 便可把目光从黑板过渡到书本上, 以文本为主载,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进行补充。因为黑板上的词语仅代表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 只有具备了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才更完整, 教学内容才更丰满。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把本课中必讲的生字新词进行讲解, 并且要落实两方面工作。其一, 给学生写字时间, 扎扎实实地练好字, 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集体指导。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十分钟的写字要求。其二, 突破重点、难点的词语, 提练识字解词方法和规律, 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 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可根据汉字自身特点, 针对中年级学段的学生, 可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音形义, 还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熟带生、偏旁带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分解部件、编歌谣、顺口溜、谜语、小组合作等, 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的音、形、义。对于难理解的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常用解词方法, 对词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例如同义法、拆注法、形容法、反义法、联系法、查工具书等等。

五、最后一步“读一读”, 提高学生朗读力

朗读, 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词语是学生学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把词语读正确了, 才能读好长句子, 进而读通、读顺课文。我们教师可以把对课文的朗读指导方法, 运用到朗读词语上。首先, 教师可范读。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所以教师的示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 重视学生的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了解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发音不准的字, 难读的字, 轻声、儿话等, 教师才能做出更好的指导。第三, 可以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可以关注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这样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醒, 耳濡目染, 学生自然便会把词语读好, 读出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篇4:低年级识字教学三步曲

关键词:识字;认读;认形;记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7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68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不仅课时紧,而且识字量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出现了学生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一、初识生字——认读

要想识记生字,第一步就是准确地读。面对枯燥无味的生字,要注意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一)图片、实物引字

教师提前准备好图片或者实物,低年级生字内容大都贴近生活,学生在课堂上见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会很兴奋,很容易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时教师出示拼音,可以让学生把拼音对号入座,这样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二)编字谜引字

例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一只手遮着眼”——“看”字,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自创自编字谜,让大家来猜。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随文认字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之后出示生字,让学生和生字打招呼等方式,将读音读准。

二、分析识记——认形

学生掌握了字音,但对字形只有模糊的印象,第二步,要联系它的形状意义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牢记。

(一)形象记忆法

识字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枣”字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出示一棵枣树,有的小朋友站在树下摇晃它,有的拿着木棍在打枣,枣纷纷落下来。枣树动态演示变化成“木”字,木棍动态变化成一竖和横折钩,纷纷落下的枣变成了最下面的两点;又如“瓜”字,包围结构的两撇和一捺,表示瓜藤和叶子,中间的部分表示藤上结的瓜;再如休息的“休”,单人旁表示有一个人挨着一棵树在休息。

(二)编儿歌、顺口溜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教“八、入、大和天”字,编成“我是八,一撇一捺要分家;我是入,一捺要在撇上住;我是大,一人扛根木头力气大;我是天,大家抬头看见天”。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三)偏旁识字法

如在“拍、打、扶、提”,“肚、脚、腿”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提手旁和月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提手旁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月字旁表示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提手旁和月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

(四)歌唱法识字

教学“验”字时,首先让学生分析它的构成:一匹马、一个人、一根鞭子、三个泥点、一个水洼。师:真像一首歌《小毛驴》,让我们改改歌词,唱一唱,好不好?这时候教师一边改编歌词一边板画。学生随着唱,并自由加动作表演:我有一头小马驹(板书马字旁),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板书人)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板书一),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甩了一身泥(板书三点和一)。

三、巩固提高——再忆

根据遗忘曲线,学生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最容易遗忘,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所以,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

(一)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对初入学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教师出示生字,问:小火车在哪里?生:小火车,在这里!其他学生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摘果子游戏。教师准备好教具,在果树上挂满生字卡片,正面写好准备复习的内容。发给学生果篮,要求读出或者写出生字,做对了就把果实卡片奖励给谁。若做错了,就把篮子里的卡片拿回一个贴回到大树上。最后比一比谁的果实多。

(二)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推荐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年龄段的读物,并让学生每周背诵两篇,定期进行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确实认识了很多课外的字。我们还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为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学生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例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这些都是能充分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例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家具上、电器上等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者看到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我还建议学生把标签拿到学校里和同学交流。

篇5:三年级识字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清形近音近字的四种方法。

2.能够运用方法区分三上所接触的,易错的形近音近字。教学重难点:

1.能掌握方法,把方法熟练地运用到平时的答题和书写当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的语文错题积累本上出现最多的是哪一类错误?

2.看来错别字是我们共同路障,老师也对你们的错误进行了积累和分类,今天我们就利用 “火眼金睛大闯关”游戏,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二、进入第一关

1.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了一张生字开花卡,同座位按要求互相交流。2.你们发现开出的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吗?(读音相近)

3.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形声字。我请男生为我们读一读我们学过的一首记住形声字 的儿歌:记住形声字,有个小秘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分清声和形,困难变容易。男生读得真棒!4.老师这里还有个小儿歌女生来试试,有信心吗?出示:烧饭用火烧,浇花用水浇,缠绕丝 线长,日出是拂晓。5.你发现这首儿歌当中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烧”“浇”“绕”“晓”都很像.6.我敢说,记住了这首儿歌你肯定不会把这四个字混淆,谁知道为什么?儿歌中关注了字的形旁.7.出示 第一招:看清形旁分清它

8.让我们试试这招是否好用。完成启学卡上的第一关内容,教师相机批阅过关。9.请过关的小朋友给自己鼓鼓掌。10.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进入第二关

1.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现在进入第二关。老师首先请出了这两个字“酒”和“洒”。2.比一比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总结出:“酒”和“洒”我们有些字儿读音和意思都不同,可是字形却很像。4.刚刚同学们找出了他字形上的不同之处,那么你能想个好方法帮助自己和大家分清它 吗? 5.是呀,这就是我们的 第二招:找出不同分清它。

6.老师这里还有三组这样的字,请你运用第二招来分清它。

7.出示:兔、免;买、卖;未、末。同桌互相说一说。

8.刚才老师听到了很多同学都想出了好方法,谁来和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9.看来第二关肯定难不倒你们了,请你完成启学卡第二关的内容。10.读一读,核对答案,同桌批阅过关。

四、进入第三关

1.进入第三关,难度要提升喽。我们首先隆重请出第三关里的一组字:戴、带、代、袋。2.读一读,发现什么?(音相同)同音字同学们经常在书写时不知道运用哪一个。如果老师给你点帮助,你肯定就会得心应手了。3.出示四个字的常用解释。

4.请学生根据“戴”的解释组词。

5.小组内1~3号分别利用解释给“带”、“代”、“袋”组词,4号做评委。

6.看来想清了意思使用起来就清晰多了。

7.看来你们都掌握了我们的第三招:想想意思分清它。

8.下面我们力闯——第三关!请你先读读题目,再结合老师的提示完成第三关内容。老师 相机批阅。9.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读一读。10.请全对的小朋友给我一个“耶”!

五、进入第四关

1.第四关,也是在你们学习中出现错误最多的一类字儿哦,准备挑战了吗? 2.出示我的最后一组词,异、导;即、既;状、壮;竟、竞;低、底; 3.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方法分清它们呢?

4.总结学生发言,得出结论要先运用方法二,再结合方法三。得出第四招:先看清字形,再想想字义分清它。

5.我们先拿一组来试试这招。出示“竟”和“竞”,请同座位互相口头答题。6.你的同桌完成的怎样?把掌声送给他!7.大家真厉害,现在让我们勇闯第四关。8.答案核对,同桌相互批阅过关。

9.相机拎出“异乡”和“异香”加以说明。10.过关的同学请亮出胜利的手势!

11.指出没有过关的同学,你能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吗?

六、综合练习

篇6:浅谈三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三年级的识字量也相对一、二年级而言大大增多,并且字形更复杂了,字义更抽象了,同时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的拼读基础很差,部分同学都不怎么会拼,有的甚至连声调都分不清到底是第几声,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但为了教学质量,我只能利用多一点的课堂时间去教他们拼读生字,每一篇课文从拼音→生字→组词都不敢放过,所以我上课的进度就逐渐落后了,而收效却甚微。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教学,我对这群学生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反复的思索,我也总结出一套教学生字的方法,目前仍在不断实施改进中。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近两千个汉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前要有一个生字自学的预习布置,况且三年级出现的会写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以前就学过的会认字。如第1课《大海的歌》要求会写12个字:纹、映、仰、翻、滚、奔、腾、琴、奏、帆、睡、闹,其中就有6个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会认字。预习时,我交给学生的任务就是:首先把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解决大部分生字的读音、结构、字义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五遍。在自学过程中自己无法解决的生字词就记下来,等待课上交流解决。经过这样的自学预习,为课堂上的学习争取了时间,为提高识字的效率作了铺垫。

课前预习只是一个前奏,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识字,关键还是看课堂上的收获。学习生字不外乎要掌握的几点就是字的音、形、意以及规范的书写。

首先,是正音。我会事先把生字、拼音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重点归纳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用彩色粉笔进行标记。

其次,是学字。这里我主要运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是熟字加偏旁法。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生字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识记,一个学过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新的生字,而且完全可以根据偏旁的不同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偏旁赋予汉字不同的意义,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大大拓展了识字范围,可以说是识字教学的良方之一。

在三年级上册中,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如认识《山雀》中的“烂”字的时候,我就以学过的“兰”字为出发点,请孩子们上台来给它加“外衣”,看谁加的多,并说一说加上不同的“外衣”后,新的字又多了哪些意义,这样,学生们不仅兴趣浓厚,更在无形中把生字“烂”认识并牢牢记住了,不仅如此,还记住了“拦”、“栏”,一字带多字,识记起来更有系统更有方法了。

第二是熟字换偏旁法。利用以往已经掌握的偏旁和一些熟悉的字,就像变魔术一样,通过换不同的偏旁来加深记忆,这样,新的字在以往所学的基础上对比记忆,很快就能把生字给记住了。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此种方法,并非常乐于给学过的生字换“装扮”。比如我们在《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中出现的“恨”字,在字形上较代表性,并且与之相关的字也容易记混淆,我就出示了“根”、“跟”做比较,利用它们偏旁所代表的的不同意义来教学生区分。在三年级阶段,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只要引导得当,就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生字。

第三是偏旁系统识字法。汉字的偏旁往往代表着一定的含义,而相同偏旁的字就有了一定的归属性,比如带有木字旁就是和树木有关的字,带有三点水就是和水有关的字,带有月字旁大都与身体相关等等,掌握了此种规律,再出现带有学过的偏旁的字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这个字大概与什么有关,再归类来加深记忆,这样,学生们掌握 2

了识字的规律,记忆起来也就不困难了,在书写时也能找准占格方位,只要刚开始的基础打牢了,以后的教授新字也就变得简单易行了。

另外,对于难写难记字,我也归纳了几个有效的小方法。一是分拆识记法,把字分拆成学生容易记忆的几部分。如第19课《倾斜的伞》的“膊”——“月、甫、寸”。二是字谜激趣法,用学生喜欢的字谜形式启发学生识记。如:第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葱”——“忽然多了一点草”。三是展开联想法,根据汉字的造字法,让学生不拘一格各出奇招,进行识记。如“腾”字,学生想出的办法肯定比我好。

通过这些方法了解了字形,对字义自然也就懂了。

再次,是规范的书写。真正掌握一个字,是要在理解它的音形义的基础上会正确书写。在学习中,我发现相当部分同学不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同时,在考试时出现错字的频率也高。针对本班这一情况,我在教每一课生字时,都挑出笔画较多,结构较复杂的生字,在黑板上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再进行书空教学。不过,渐渐地我又发现,他们能规范笔画了,却不在意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摆放。于是,我又想到了,我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呀,然后全班点评。果然,多个学生在不大注意的情况下,将字写得比较糟糕。在其他同学的笑声中,大家都稍微地注意了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生字学习渐形成一个良好习惯,不规范的现象有了改善。

随着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也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识字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始终不能再一直依赖教师课上教学,应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学。我认为,在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

学习生字基本上可以放手了,只要针对每课的重点字加以指导就行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介绍方法经验的机会,让他们的识字方法能在全班得以推广,教给学生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识字方法,总结每课的生字特点,充分肯定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地进步。“教,是为了不教。”我想,善于总结方法,归纳经验,让学生在识字方面有了能力上的提高,那么,识字教学就真正做到了“不教”。

篇7: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三教学反思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各民族,齐奋发,争朝夕,兴中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孩子们朗诵起来朗朗上口,不一会儿就背过了。但是孩子们可能是早就预习过,对错误的读法也是根深蒂固:“兴中华”的“兴”字,应该是读一声平,可是孩子们读成了“xìng”。反复改正,单独拿出来读、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同桌练习读检查,可是效果还是不好,即使在快下课时,孩子们改了,可下一节课再读,又有错的。真是再一次让我尝到了“改正一个错误习惯比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要难得多”!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 学 反 思

百花坪小学李金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交流识记生字方法。编儿歌,猜谜语来记生字。如:山被夹住了(峡);河水一涌,勇士就没力气了(涌);海洲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

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就在网上搜集了一些祖国山川风景,制成图片,把课文作成句子卡片,让学生三人一组诵读句子,然后通过欣赏图片,把句子卡片贴到合适的风景图片下,学生贴对了,就说明对文中的句子基本理解了。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神州、华夏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同学们来回答,同学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再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图片美和文字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篇8:三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一、案例描述

《秋天的雨》这篇文章用了多种修辞把秋雨拟人化。教学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丽的景色, 让学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 随风起舞的落叶、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 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给全文的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欣赏完之后, 我问:“你欣赏到了什么?你欣赏了景色之后,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呢?”学生非常感兴趣, 用了很多学过的词语:景色宜人、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瓜果飘香、金秋时节、叠翠流金。学生说出了许多描绘秋天的精彩词汇, 让人感觉仿佛秋天真的到了。真是“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感受秋天。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他们借助字典以及以前学过的一些记字方法, 互相指正读错的字音, 不一会儿便把整篇文章读通顺了。

接着, 我来个问句式陈词:“孩子们, 秋天的雨美吗?”所有的学生都说太美了。我接着追问:“美在哪里?”学生们的概括能力都很强, 有的说是颜色美, 有的说是气味香, 有的说是秋的信息美。于是, 我顺着学生的思路, 说:“秋天的雨好美, 带着它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把颜色都送给了谁呢?”有个学生脱口而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我拿出一片画好的银杏叶, 说:“作者真会观察, 大家看, 这片叶子像什么呀?”学生抢着说:“扇子!”十月深圳的天依然有些热, 我下意识地用银杏叶扇了几下。有个孩子注意到了, 高喊:“老师在扇扇子!”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乐坏了, 我觉得有点窘。不过, 恰巧为我解释“扇”多音字和“炎热”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 我更用力表演。“是呀, 我用这把扇子用力地扇哪扇哪, 才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马上说:“老师, 扇是多音字, 扇子是第四声, 扇了扇是动作, 所以是第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这名学生,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夏天实在太热了, 所以‘炎热’的‘炎’有两个火呢!银杏叶不用力扇, 又怎么能把炎热扇走呢!”于是我改变由我出示生字的做法, 随机调出了“炎热”和“扇子”这两个词语, 让学生由声音回归到生字。很多老师在课后对我这点评价很高。

二、教学随感

1. 联系上下文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 从秋天的到来写起, 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 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语言优美, 画面、音乐的渲染很容易把学生带进美丽的秋天。但是课文里有许多新词, 如果都放在第一课时学完, 可能要占去大量的时间, 老师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 刚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情境中, 就会被这些对学生来说因为陌生而觉得枯燥的文字拉回到现实中来。学生学习的情绪一旦低落, 学习的效率自然会降低。所以, 在词语教学时, 我采用了分课教学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几乎流于无形。如一开始学道:“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钥匙”这个词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在这里却是一种把秋雨拟人化的写法。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 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懂得了它深层的意思。如果单独把这个词拿出来, 可能学生只能体会到它的表面意思。

2. 学以致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欣赏录像,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时学习课文中的写法, 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刚才学会的词语。“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在学到的知识与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学以致用, 把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说话、写作和日常生活中去, 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案例点评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情境入手, 采用动作、实物等手段,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秋天里, 把一个个生字、一个个词语变成秋天的种种色彩、种种信息, 满足了孩子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整堂课上, 学生兴趣浓厚, 课堂效率高。

2. 意境识字, 生动有趣

篇9:低年级识字教学三种有效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如识字前告诉学生: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奇妙,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学生听了有些困惑,但在学字时,我有意把一些生字编成儿歌、故事、谜语讲给他们听,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话意,同时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来了,很快记住了生字。后来我便鼓励学生自己编,孩子们也编得有模有样。如 “贵”字,小宝贝踩到一条青虫,小青虫的尾巴被踩断了,所以贵字上面的虫没有一点。又如“播”字,学生说:“左边是提手旁,右边的上面是一撇加米字,下面是田,米在这儿是种子,春天,我们用手把种子撒到田里叫播种。”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上面写成“采”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我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当中去。

二、变换形式,让学生“玩”中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抓住孩子们爱玩的特点,开展有趣的识字游戏让学生无负担、无压力地高效识字。如,在学习合体字时,把生字拆开做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边做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谁找到了好朋友。”学生很快便把字拼好了,紧接着,拼字的学生再组词领大家读两遍。就这样孩子们在玩中识字,进行扩词训练。有时还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复习生字笔顺时,让学生做“对口令”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时让学生做“猜一猜”、“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让识字教学充满乐趣。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学

篇10:二年级上册《识字三》教学设计

宋府小学 刘萍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祖国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三字经是传统的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识字是重要的任务,但同时还要感悟丰富的内涵,所以让学生在文中识字,从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中体会汉字鲜活的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是其中的重点。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学习了三字经,在此基础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而学生在一年级中已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识字方面的设计更多的是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出更适合更好的识字方法。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神、州”11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教学难点:

感受三字经的特点,大致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三字经吗?知道什么是三字经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采用了三字经的形式,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祖国的美丽图画。

二、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我们是生长在这(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儿女。你想了解祖国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1、师范读。

1、自由读: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展示读:这么多的生字有信心读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读音准,谁的耳朵尖?

3、指导评:谁的读音准,好在哪里?谁的耳朵尖,哪儿要提醒?

4、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词语自由拼读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小组内4个人互相检查,把不会读的生字教会他。

(4)、指名比赛读。

(5)、全班一起来读。

(6)、课本生字出示: 神 州 川 涌 岛

隔 峡 与 陆 民 族

⑴ 指名读。

⑵ 小组4个人读、开火车读、挑读。

⑶ 生字口头组词

⑷ 齐读生字词。

三、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小组读,理解词义。

5、班内交流:说说自己哪里明白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各民族:中国有56个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傣族等。(可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中的图画来了解)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传,称中国为“九州”。

7、除了课本这些美丽的景色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 ⑴ 先说给同桌听。

⑵ 班内交流。8、全班朗读课文。

9、小结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识字三

山川美,可入画。

隔海峡,是一家。

篇11:识字三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

目 :一年级下册《识字3》第一课时

工作单位 :东莞市虎门红旗小学

作者姓名 :陈玉仙

联系电话 :***

期 : 2010-3-11

邮政编码 :523900

《识字3》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识字课。孩子们面对枯燥乏味的汉字,感到厌学,苦学。新课标中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挖掘了这课中蕴藏着趣味性的地方,创设了情境,通过语言激趣,小组讨论、、比赛、游戏等形式,力求使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就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掌握识字方法,把学到的认字方法运用到课外的识字中去,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对子的特点,有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教学难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

2、有对对子的兴趣。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出示大自然景物图片)学生观看后讲: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大家都应好好爱它,好好保护它。

(二)、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3”就是描写这美丽地球的。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这种有趣的组合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叫对子。(板书:对子)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家园美丽的同时引发学生对对子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你们想读吗?快快打开书第36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读的时候遇不认识的字词动手圈出来,并请拼音宝宝帮帮忙来认识它们,也可以问你的同桌!

(二)、师: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全班齐读)

(三)、师:拼音宝宝走了,你还会读吗?(出示去掉拼音的字,学生以开火车、男女比赛等方法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 读准字音是识字教学的必要环节,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认读,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用哪种方法记住了什么字。(讲完后全班再次齐读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巩固已学的识字方法。

(五)、师: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地送回家吗?(出示三间带偏旁的房子,学生找出含有相同偏旁的字后读一读,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雨:雾、霜、霞 虫:蝶、蜂 木:李、杨

【设计意图】我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进行归类识字,在充分发挥教材插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生字,让他们在快乐中识字、辨字。

(六)、师:你能帮生字宝宝找找朋友吗?(学生自由讲后师出现组词,再让学生认读)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它们有什么不同?请说一说,再给组词。

季()——秀()

【设计意图】 通过与形近字的比较、组词,让学生学会课外识字的方法。

(七)、现在生字宝宝来到句子中,你会读吗?(出示课文中含生字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并理解画线的词语。)如:

云对雾,雪对霜。朝霞对夕阳 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

山清对水秀

【设计意图】通过字、词、句的学习,学生已经能突破识字的难点,基本上掌握了本课要学习的所有生字的音、形、义。

小结:其实,只要小朋友多动脑筋,你会想出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就像:利用相同偏旁来识字、换偏识字、比较来识字、或者以前学过的加一加、换一换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会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

三、再读课文,感受对子的特点。

(一)、师:生字宝宝很调皮,现在它们又藏到课文里了,先听老师读一读课文,同学们边看课文里的插图边想一想,相信你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

【设计意图】 想象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放松。

(二)、师:现在谁能勇敢的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读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三)、师: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有什么特点吗?(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师小结)【设计意图】 对子的特点是比较难找到的,通过讨论发挥众人的力量,能让孩子更好地找到答案。

(四)、师: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五)、以男女对读、同桌对读、同桌边背边拍手对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对子进行表演性的诵读,可以收到“多重记忆”、“立体积累”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感受到对子的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五、作业:

请你根据对子的特点,模仿课文写一个对子。我们下节课来评一评谁写得妙。【设计意图】模仿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对对子的仿写,学生会更好地理解对子的特点。

板书:

识 字 三 对,对。(对子)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识字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文章语言优美。这堂识字课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和几个词语的理解,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也通过充分准备将生动有效的方法将其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对词语的掌握。

2、采用三步识字法来设计识字教学,使生字在课堂上多次呈现。第一步,以多种形式读准字音。第二步,设立一个专门突破字形的环节让学生识记生字。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偏旁归类识字、换偏旁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如课堂上有学生一眼就看出“桃”“李”“柳”“杨”都有一个木字旁,都是树木;又如: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来理解,有的学生很快就说出 “蝶” “蜂”是蝴蝶和蜜蜂。第三步,学习含生字的句子,并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等词。这样,使通过字、词、句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有机整体一理解了生字的音、形、义,识字效果良好。当然在我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上一篇:演说中英对照下一篇:藏书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