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2024-05-19

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通用14篇)

篇1: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宜yí(相宜、适宜、事不宜迟)

鹤hè(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

嫌xián(嫌恶、嫌弃、讨人嫌)

朱zhū(朱红、朱鹭、朱砂)

嵌qiàn(镶嵌、嵌在、嵌入)

框kuà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

匣xiá(匣子、镜匣、木匣)

哨shà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

恩ēn(恩情、恩惠、恩爱)

韵yù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

二、多音字

好 hǎo(好像) hào(好学)

难 nán(困难) nàn(灾难)

三、近义词

精巧一精美 配合一协作 适宜一适合

孤独一孤单 恩惠一恩典 铿锵一高亢

四、反义词

精巧一粗劣 配合一干扰 生硬一自然

恩惠一怨恨 清澄一浑浊 优美一丑恶

五、理解词语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适宜:合适;相宜。

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

嗜好:特殊的爱好。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

孤独:独自一个;孤单。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

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六、词语搭配

(精巧)的诗 (粉红)的朱鹭 (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优美)的歌 (孤独)地站立

七、词语拓展

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美中不足

卓尔不群 求之不得 局促不安

水泄不通 出其不意 月语拓展

攻其不备 诲人不倦 自强不息

应接不暇 纹丝不动 心照不宣

八、句子解析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5.——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外形(颜色、身段)生活习性(觅食、栖息)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篇2: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

篇3: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一、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与要求

语文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奥秘”, 安排了这些内容: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开启大自然之门, 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 召唤学生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营养。在文本诵读中, 培养学生观察的热情,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叙述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 到傍晚忘记了回家;二是放鸭子时, 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 父亲的责骂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虽然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 但正是由于他对昆虫具有浓厚的兴趣, 并养成了耐心观察的好习惯, 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 体会要打开自然课本、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 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第六课《变色龙》采用叙事的方式, 巧妙地展示了变色龙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方法进行观察, 描写了变色龙的静态、动态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式观察动物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课《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蝉儿脱壳前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动作过程, 不仅是因为观察仔细, 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持久的跟踪观察, 并通过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观察内容, 让学生领悟跟踪观察的方法和有序生动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上的四篇课文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观察”而构架安排的, 主要聚焦“动物”。“慧眼细察出佳作”, 习作2是写一个小动物。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写出动物外形或动作的主要特点。巩固过渡句的使用, 使文章前后段之间更紧密, 从而有条有理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形成观察能力。

练习2的内容也突出了“学习观察”这个核心知识点, 其中两个部分与观察有直接的联系。一是“诵读与积累”, 内容是三位名人有关“观察”的名言, 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 深刻感悟观察对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想想说说”, 这是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 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注意前后联系, 发挥想象, 合理推想。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外, 还注重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协同发展。

可见, 这一单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观察”系统地编排了教学内容。观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乃至自身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探索大自然奥秘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视野中的“观察”与培养学生的“说”“写”等能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丰富自己的感受, 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升表达水平。本单元在第三学段的开始, 既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联系, 又要注意区别, 突出本学段的重点,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溯源:前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一、二学段中, 围绕“观察自然”的课文很多, 包括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 还有观察的小故事、实验文章等。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之前, 学生对观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知晓一些观察方面的知识, 如观察要有目的, 由上而下、由远而近, 由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初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通过看、听、闻等手段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跟踪观察、对比观察等。在习作上, 一、二学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书中图画、自然界植物、生活中景点等, 让学生积累素材, 写出图意或事物特点, 适当展开想象。另外, 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也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一、二学学段中, 与本单元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着紧密联系, 教学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通过介绍达尔文对海洋中小岛上昆虫的观察从而感悟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这与《装满昆虫的衣袋》都是介绍名人观察的故事, 以榜样感召学生观察大自然, 培养热爱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这与本单元第七课《金蝉脱壳》有相似之处, 两位作者都采用的是同一方法, 即跟踪观察的方法。但在表达观察的结果时, 前者是粗细条勾勒, 后者是细描刻画, 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这种安排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

四年级上册“培养学习习惯”中将“留心观察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看图表达内容时, 初步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 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仅对语文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 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初步让学生知道观察静态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燕子》这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燕子外形、飞行和休息的情景, 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看、听等两种方式仔细观察, 既描写静态、又描写动态, 而且语言准确生动。这与本单元第六课《变色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有些类似, 但这两篇课文的文体显然不同。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校外去有目的地观察,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而且要写得有意思。通过例文, 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力求有新的发现。例文就是通过小作者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 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生生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 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次作文训练, 使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四年级下册习作5写“一两种植物”, 要求学生先确定观察对象, 对选择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最后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作的练习为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动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延展:后续学习的巩固与提升

第三学段中除了这一单元外, 与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关的课文不多,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继续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表达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讲了作者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生动具体地描写鸟儿归林与栖息的壮观场面, 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并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 让学生体会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观察, 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

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实验, 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一课很好地回应了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学生平时观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后印象不深, 笔下写不来。这是学生普遍的问题。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观察要有顺序, 否则观察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观察时, 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 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 否则观察的主次不清。只有突出重点、细致观察, 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在观察过程中, 边观察边想象,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 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更明确、方法更具体, 观察与积累、想象等相结合, 提高表达水平。

五年级下册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仔细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 写好习作。六年级下册习作4“记一次实验”。习作要求就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或自己边实验、边观察, 做好记录, 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 多动脑的良好习惯。这些习作训练都是对本单元教学后的巩固与提升。

篇4: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五)

A.歌声 B.音乐 C.观点

2.世界语是由多少个字母组成的?( )

A.26个 B.28个

3.“石破天惊”原意是指( )

A.孙悟空由石头中生出 B.古代乐器的声音 C.汉将李广开弓射石

4.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藏族 D.满族

5.“杞人忧天”和下面哪一个成语的意义最相近?( )

A.无病自灸 B.自作聪明 C.庸人自扰

6.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接受个人捐款,对吗?( )

A.对 B.不对

7.“划地为牢”的”牢”在古代是指( )

A.监牢 B.圆圈 C.篱笆

8.“百发百中”最初是形容哪一位射箭技术高明?( )

A.李广 B.养由基 C.花荣

9.中国戏曲中扮演女性人物的角色是( )

A.旦 B.生 C.末 D.净 E.丑

10.请将下列网址的后缀与它所代表的机构连线:

大学 .com

商业 .gov

政府 .edu

网络支持中心 .net

每月一星

亲爱的同学们,本期的“每月一星”产生啦!她是来自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1)班的马媛同学。

《语文世界》带给了我知识,增添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他让我真正领悟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

你只需填好答案并剪下答题卡(复印无效),将答题卡贴在信封背面寄回大赛办公室,截至次月15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随信附50字左右简介及照片一张,以便获奖后刊出。我们每期将在答对的读者中以抽奖形式产生一名“每月一星”,奖品为《中学生规范词典》一本和纪念证书。并将答案与获奖读者于次期一同公布。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大语文知识竞赛”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00010

篇5:五年级语文祖父的园子常用知识点

蝴:蝴蝶 蝴蝶结 蝴蝶花

蝶:蝴蝶 蝶泳 彩蝶 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 蚱蜢

樱:樱桃 樱花

拔:拔草 拔剑 选拔 拔河 出类拔萃(cuì)

瞎:瞎闹 瞎忙 瞎想 眼瞎 黑灯瞎火

铲:铲地 铲平铲土 铲菜 铲除 铁铲

割:割草 割掉 割断 割舍 忍痛割爱

承:承认 承担 承载 承重 继承 承包

拴:拴马 拴住 拴牢 拴线 拴束

瓢:水瓢 瓢泼 瓢虫 瓢饮

逛:游逛 闲逛 逛街 逛公园

形近字:

蝴(蝴蝶)湖(湖水)

拔(拔草)拨(拨打)

瓢(水瓢)飘(飘落)

多音字:

晃:huǎng明晃晃 huàng摇晃

结:jiē结果子 jié结束

近义词:

漂亮——美丽

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特别——非常

随意——随便

阴凉——凉爽

反义词:

新鲜——陈腐

漂亮——丑陋

承认——否认

黑暗——光明

随意——拘束

阴凉——炎热

理解词语:

【明晃晃】光亮闪烁。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

【光芒四射】指强光向四处照射。也形容人或事物光彩照人,极具影响力。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词语扩展:

ABB式:

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静悄悄

黑沉沉

香喷喷

亮晶晶

课内词语:

蝴蝶 蜻蜓 蚂蚱 樱桃 榆树

锄头 承认 水瓢 随意 阴凉

篇6:五年级语文将相和常用知识点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籍贯是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相关背景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大部分。

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

篇7: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尼:尼姑 僧尼 尼龙 尼泊尔

斯:斯文 斯人 威尼斯 斯文扫地

艇:潜艇 汽艇 舰艇 划艇 飞艇 游艇

纵:纵线 操纵 纵身 纵然 纵虎归山

艄:船艄 掌艄 撑艄 艄公

翘:上翘 翘起 翘尾巴 翘辫子

垫:垫子 坐垫 靠垫 垫背 垫底 垫脚石

帘:窗帘 竹帘 门帘 帘布 帘子 酒帘

姆:保姆 姆妈 褓姆

祷:祷告 祈祷 祷祝 祷念 盼祷

雇:雇工 雇农 雇用 雇员 雇主

簇:簇拥 簇生 簇新 花团锦簇 一簇鲜花

哗:哗然 哗笑 喧哗 哗变 哗众取宠

码:码头 页码 密码 数码 价码 编码

笼:笼罩 笼盖 笼统 笼络人心

形近字:

斯(斯文)期(日期) 艇(小艇)挺(挺立)

垫(床垫)热(热闹) 祷(祈祷)涛(海涛)

簇(簇拥)族(民族) 码(码头)妈(妈妈)

多音字:

翘qiào翘着脚qiáo翘首

哗huá哗笑huā哗哗

散sàn散步 sǎn散开

近义词:

闻名——著名 交叉——交错

灵活——灵巧 耸立——矗立

情趣——趣味 庄严——庄重

沉寂——寂静 摇晃——摇摆

反义词:

轻快——沉重 灵活——呆板

簇拥——分散 弯曲——笔直

沉寂——喧闹 摇晃——静止

手忙脚乱——有条不紊

理解词语:

【船艄】船尾。

【耸立】高高地直立。

【情趣】情调趣味。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沉寂】十分寂静。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纵横交叉】横的和竖的交叉在一起。

【操纵自如】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写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2~3):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受。

第三部分(4):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篇8: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教育方式, 认为培养学生知识创造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不是通过设计任务或活动, 而是以发展学生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途径。它重视学生产生的真实观点, 提倡让学生集体负责观点的改进。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建构对话主动发现知识或观点的漏洞以及它们的前进方向, 通过共享、协商找到解决方案, 对观点进行持续的改进。该理论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此外, 专门用于支持知识建构的网络平台——知识论坛, 可以将学生的观点可视化, 像工具一样可操作, 便于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发展、点评观点, 建立彼此的联系, 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因而将知识建构理论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有力的尝试。

为了增强白云园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设计了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案例。知识建构以观点为中心, 而非“活动”或“任务”, 所以坚持以12条知识建构原则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活动围绕“超市”展开, 以课堂讨论、知识论坛交流为主要形式,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头脑风暴、搜集资料、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小组汇报、写小论文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等。《超市》研究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共同经验较丰富, 能够促进彼此交流合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超市的研究, 能够基本掌握超市物品的摆放、销售策略, 懂得如何看标签、成分、日期、所属类别等, 积累有关平面设计、市场营销、管理类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 掌握购物技巧, 学会都市生存技能, 锻炼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发展对未来有用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知识论坛中的交流, 懂得倾听别人的谈话, 尊重不同的意见, 学会帮助他人, 合作完成任务, 关心所处的社会, 进而做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平台

知识论坛是促进知识建构的一个有效网络学习平台。它具备了促进知识建构的多种功能, 如阅读、发展、点评他人观点;支持和促进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支架;引用功能;对观点进行量化统计的工具等。

●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五年级2班, 全班共30人。该班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已经接受过知识建构教学, 能够熟练使用知识论坛的各种功能。此外,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 该班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较强, 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知识建构强调观点的持续改进。在五年级上学期开展的《三国演义》研究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就很难深入下去, 观点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通过每周的教学研讨发现, 学生习惯于网上搜寻资料, 对出现的专业术语很难理解, 偶尔会出现错误概念。所以, 教学中引入适合小学生的权威资料很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的发展历史、未来趋势以及周边知识, 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持续改进观点。

因此, 本学期在教学准备这一阶段, 重点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前期教师对《超市》主题下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了预设, 并搜集了适合学生的权威资源, 以保证后期学生之间开展深入的对话, 避免了无重点的讨论。

●教学过程

1.实地观察, 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

实地观察。在开始“超市”主题前, 带领全班学生去一次学校周边的大超市, 要求每个学生带上笔记本, 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此外, 在“逛超市”过程中,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甚至可以和家长交流, 鼓励学生和社会其他人交流, 如售货员、其他购物者等。另外, 要求学生在以后逛超市时多观察, 勤思考。

提出问题。在第一节课中,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真实的问题, 并记录在知识论坛中。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真实的观点与现实的问题。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就是遵守了该原则。这种主题导入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比书本中更多的亲身体验,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地观察中, 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 发现了更多真实的也更关心的问题。除此外, 有了这次的“逛超市”经验, 学生在今后逛超市的过程中会继续研究自己的问题, 体现了“无处不在知识建构”的原则。

2.明确分工, 共担社区责任

筛选问题。在全班学生均提出自己的问题后,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前, 教师与学生就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筛选。筛选的原则: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应是具体且有一定难度的等。

进行分组。在与学生协商的情况下将全班划分为六个研究小组:员工、开发、宣传、价格、设计、设备。同时, 在知识论坛的“超市”视窗下建立了六个子视窗。各研究小组针对本组的研究目标, 进行明确分工。每位小组成员都是自己研究问题下的专家, 通过自主探究, 共同承担小组责任, 推进小组知识发展。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重视社区知识的不断改进, 强调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 重视培养学生的协同认知责任。小组分工可以使学生在共同目标下有效地进行交互, 清晰地知道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提高合作能力。

3.民主对话, 共享方法、观点

研究方法——课堂讨论。在各自界定问题、明确职责后, 全班就“研究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民主对话。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 提出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设计。其他人则对当事人提出一定的补充和建议。

初始观点——知识论坛。学生运用上一步的研究方法, 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提出最初的观点并在知识论坛中记录下来, 以供全班分享、改进和应用。

设计意图: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不透, 思考问题较片面。这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的探讨, 有助于学生考虑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全班民主对话, 才能建立起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遵循了“民主的知识建构”原则。此外, 知识论坛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 能够将学生的观点记录下来, 保证了观点的持续性发展。

4.建构使用权威资料, 组内协商改进观点

鉴于针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教训, 本次知识建构教学注重权威资料的使用, 要求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与其相关的周边知识。各小组内在对观点进行发展或评价时, 要求提供合适的权威资料。这里的资料应是经过重写的, 是能够使每位同伴读懂的。组内成员通过引入各自的权威资料, 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深度交流, 最终形成小组内的共识。

设计意图:在彼此共享观点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不一致或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协商不断改进观点, 最终达成共识。本次教学是对之前“三国演义”设计的一种改进, 希望通过权威资料的使用, 打破学生仅从网上搜索资料的惯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通过学生的建构性使用权威资料, 即要求学生对权威资料进行自己的解释, 真正实现协商改进观点。

5.阶段小组汇报, 组间改进观点、建立联系

在小组内进行深度对话后, 学生能够对他们小组研究的问题产生共识。这时, 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汇报, 展开组与组之间的共享、交流, 帮助学生建立联系, 进一步改进观点, 掌握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强调均衡的知识发展。它是指专门知识通常分布在社区内和社区之间。学习者不仅要接受社区内的知识, 更应从其他社区吸取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这样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全班内的交流, 建立观点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对最初的研究目标《超市》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为下一步学生进行研究总结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6.研究总结、升华观点, 形成社区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在个人研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基础上, 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观点, 并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研究问题的小论文。要求使用支架, 如“我的问题”、“研究方法”、“我的初始观点和解释”、“我现在的观点和解释”、“我的反思”等。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重视观点的改进, 强调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超越个人的理解。“研究总结”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从更综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最终形成的研究短文保存在知识论坛中, 成为了五 (2) 班的社区知识, 具有创造意义。

●教学评价

关于《超市》的评价主要从“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原则出发, 对学生交互和交互的质量展开评价。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 采用知识论坛中的评价工具—社会网络分析, 对学生的交互密度、中心度等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 如合理调动班级活跃分子、鼓励边缘性人物等。关于交互的质量, 主要从问题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两方面进行。具体方法是教师与研究者合作对学生知识论坛中的短文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的评价量表主要依据的是Carol Chan (2001) 提出的检测问题深度的量表与刘家亮 (2009) 检测理解深度量表。依据分析结果,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总结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依据的是知识建构原则, 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 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1.贴近学生生活

知识建构强调真实的观点, 现实的问题。选择《超市》这个研究主题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事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中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 帮助学生意识到改进观点的需要及每个人都应当为所研究的问题承担责任。

3.权威资料的建构使用

这次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对查找资料的建构使用, 要求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重构, 不仅防止了学生简单的“粘贴、复制”, 还能促进学生间实质性的交流。

4.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篇9:高考语文语言知识综合训练(五)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形式,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演讲、说唱的底本。

B.文学史上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家》《上海屋檐下》《寒夜》等小说,都着力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D.拜伦是英国诗人,其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唐·璜》;歌德是德国诗人,其代表作是诗剧《浮士德》。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B.《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成书于梁,我国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C.民间文学是一种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加工、润色的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寓言和谜语等。

D.《猎人笔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依次是俄国的法捷耶夫、德国的歌德和英国的哈代。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王维和王昌龄、岑参分别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过故人庄》《鸟鸣涧》和《芙蓉楼送辛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火花派”,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锻炼锻炼》等。

C.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其中悲剧的特点是深刻地表现出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

D.莫里哀,英国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塑造了伪君子达尔杜弗的形象,《悭吝人》塑造了吝啬鬼阿巴贡的形象。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婉约词是宋词的一大流派,作品大都抒情婉转,语言清丽,刻画精细。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B.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都是元杂剧中的重要作品。

C.现代文学作品《阿Q正传》《围城》《王贵和李香香》《日出》的作者,分别是鲁迅、钱钟书、李季和曹禺。

D.“诸子百家”的“百”是虚指,言其多之意。“百家”有儒、道、兵、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是《昭明文选》,由昭明太子萧统等编纂。

C.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简爱》;爱米丽·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著有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D.萨克雷,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名利场》和《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最早的新诗集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反封建的短篇白话小说。

B.《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就诗的体裁内容而言,后三者就诗的表现手法而言。

C.“建安七子”是指魏晋时期的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因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被誉为“建安七子”。

D.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忏悔录》等。

7.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两小题)

(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指的是。

(2)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两首史诗是。

(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是,作品塑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女性的典型。

8.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三小题)

(1)北宋“文学三苏”指文学家与其子苏轼、。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采用了 ____________的创作手法。

(3)“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即_________的、班固的、范晔的《后汉书》以及的《三国志》。

(4)雨果,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等。

9.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两小题)

(1),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______(朝代)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著有作品集《 》。

(2)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 (朝代)小说家,所著小说《 》为我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3)都德,19世纪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和《柏林之围》等。

【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失之千里。(《魏书·乐志》)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3)天行健,君子以;地势坤,君子以。(《易经》)

(4),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衔远山,吞长江,, ____________;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4),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endprint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杜甫《望岳》)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列传》)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的“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

?”

8.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9.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这些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声音的名句。

(2)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人们对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别。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话,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它们是

“,”。

10.填空。

(1)陆游《书愤》一诗,表达出壮志难酬情怀的一联是“,”。

(2)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代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代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与此意境相仿。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凭谁问:,?

11.补写出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纵观“登高”诗,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领空间制高点;至杜甫《登高》,达到“登高”诗之巅峰,其颔联“”,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2)稼轩以词名,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愤尤深,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尚能饭否?”“稼轩”即,是 朝人。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12.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言词,“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答案在本期中找)

篇10: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一、揭示课题

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白鹭,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⒉郭沫若先生也曾为白鹭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一课《白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句子。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③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分节朗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⑵看图理解“蓑毛”、“喙”、“流线型”。

⑶提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白鹭的?

3、默读课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给课文简单的划分段落。(不作过高要求)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4、分段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的生字后,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

篇1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白鹭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的美。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

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在朗读中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的词句去品味、想象,能体验到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课件展示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通过学生自学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谜语导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2.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课文阅读。首先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接下来设置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设置深读课文,品味重点句子,重现优美的画面。这样由浅入深地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体会了作者对白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做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写生活中的事物”,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又能让他们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4.板书设计。

颜色的搭配

外形美

适宜

白鹭(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清田独钓图

文诗)---喜爱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

赞美

清澄美---黄昏低飞图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这篇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因此我在设计结构图的时候也遵循了课文原来的结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总起,然后分别描绘了白鹭的外形美、图画美、悠然美、清澄美,最后进行总结: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同时明确作者对白鹭的情感:喜爱和赞美。

六、教学效果预测。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悠然。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明白: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事物中,鼓励他们去寻找,去发现。在能力培养方面,我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把课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白鹭

1.本课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白鹭的美。重点是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式体现白鹭的美。

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借助图片体会白鹭不同形态的美。

落花生

本课采用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的顺序,讲述了平凡的花生的不平凡,从而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重点是通过花生的平凡去品味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2课时

抓住人物的语言,并理解其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多元识字。

桂花雨

本文回忆了童年故乡的桂花,着重描写了“摇桂花”。重点是能通过回忆故乡的桂花,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2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

珍珠鸟

本文讲述了小珍珠鸟由远离人到亲近人再到喜爱人的过程。重点是能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小珍珠鸟的不同表现。

1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时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把公约表达出来。

习作

会写题为“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1课时

首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详细地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

语文园地

1.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

2.把握句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语气,并能灵活运用。

1课时

篇12:五年级语文白鹭常用知识点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作家巴金先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低飞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文可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的词汇积累。但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白鹭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合作,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感受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基于此我的教学重点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感受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我的教学难点为: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把握文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读书感悟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读书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采用要点式板书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理解。

篇13: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

一、抓住课堂, 激发兴趣

(一) 开课激趣

开课导语设计得简洁明快, 诙谐优美,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上《白杨》一课, 我设计了饱含深情的导语“在茫茫沙漠中有一种植物, 长得高大挺秀, 见到它会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它枝繁叶茂, 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它不怕干旱洪涝, 给人许多启示。它, 就是白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戈壁滩上看一看白杨吧!” 这样的导语, 情深意浓, 概括了白杨的品格, 有助于学困生理解课文, 激发了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 课中关注

根据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上课5—20分钟内是最佳学习时间, 学生思维集中且活跃。因此, 新课中重、难点内容放到前半节课来解决。一般情况, 优等生上课学习认真专心, 学困生则相反。老师课堂上注意力的分配就应该多关注学困生, 使他们不掉队, 跟着学习流程认真学习, 在老师真诚的关心和期待中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三) 强化主体

布鲁姆提出目标分类理论, 为面对学困生, 实行有效教学给以启示:我在课中练习设计尽量变单纯训练为分层次和多样化训练。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 填空:“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 不但 ( ) , 还 ( ) , 甚至 ( ) 。

(2) 出示词语:

“咳嗽蜷腿挪动微微摇头”“不但……还…….甚至”的句式组织这些词语, 说明潜伏必须纹丝不动。

(3) 联系第二段内容, 用“不但……还……甚至”说一句或几句, 鼓励多角度展开。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 不仅让学困生“跳一跳摘到桃”, 而且目标层次化, 有利于学困生从自己的基础出发, 逐步达到教学要求。

二、培养习惯, 增强能力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无比的, 利用好了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一) 培养预习的习惯。预习要求明确:一是自己通过预习哪些知识已经明了, 哪些知识点还有疑惑必须做上记号;二是把疑惑点 (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梳理清楚写在预习本上。这样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大概情况, 为听课做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学困生, 基础较差, 预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预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二) 培养聆听、敢说的习惯。语文课离不开听和说。学困生上课常常听不进去, 要转化他们, 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养成聆听的习惯。上课时, 我要求学生一要带着预习中的疑惑听老师讲解, 二要听清楚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有无错误。即“带着问题和挑刺”的目的听课。这样能调动学生听课的高度注意力, 解决了学困生很难集中精神听课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认真听了。为了让他们继续听下去, 我给予他们最多的关注, 会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不断地提醒他们去听, 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效地培养听说能力。

(三) 培养“读思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独立阅读时,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都要求“读思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 养成“勾、画、批、注、查”留下思考痕迹的习惯和“摘抄好词、佳句” 积累语言以及“写读书笔记”的书面表达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期的训练、督促。于是, 我采用积分的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 每周一次积一分, 一个月统计一次, 给予奖励, 面要广,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希望。长期训练, 读写能力日渐增强。

三、体验成功, 树立信心

自信奠定成功, 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一) 因材施教, 找回信心。教师要从学生基础出发, 发现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更要有意为学困生创造条件, 抓住机会当众表扬, 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找回失去的信心。比如, 我发现作业中错别字现象严重。于是, 决定每天听写字词。可是, 基础差的学生惧怕听写, 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降低听写难度, 我一律提前告知听写内容。这样, 既给了复习内容和时间, 又降低了记忆难度。结果绝大部分学生获得了满分, 原来学困生兴奋地发现, 只要认真复习也可以得满分。背后找他们个别谈心, 鼓励不断进步。渐渐地, 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欢乐, 自信心逐步恢复。

(二) 竞赛成功, 激活自信。为了使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首先, 引导他们科学地对待成绩,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和自己的过去竞赛, 看到自己的进步。其次, 我采用降低知识难度, 使其看得见、摸得着、攀得上, 让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公平竞争, 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样分享胜利的喜悦。可采用魏书生的一分钟“记忆力、速读、书写竞赛”。他们参加这样的竞赛, 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 忘我认真, 成绩斐然, 激活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辉等著。

[2]《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期。

[3]《习惯的力量》美国作家霍吉, 译者吴溪。

篇14:一年级语文春晓常用知识点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一年级语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

想来想去,这首诗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上一篇:王羲之书法《兰亭序》介绍下一篇:物流公司的经典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