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4-05-10

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通用9篇)

篇1: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游山西村》

1、本诗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抒情诗,从形式上看是七言律诗。

2.本诗的线索是游踪,全诗句句紧扣“游”字来写,层次分明。

3、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从该诗中产生的两个成语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6、从炼字角度说出“足鸡豚”的“足”字好在哪里?

“足”字既写出了农家的丰收景象,又表达出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请自选角度,谈一谈你的理解。

例1:这两句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树茂花艳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喜悦心情。例2:富含哲理,比喻人在无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努力一番波折,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你认为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两句诗?

1、描绘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可描绘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景。

2、面对困难时。蕴含哲理,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出路,进入新天地。

8、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山西村恋恋不舍,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之情。

篇2: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原文:

北风呼呼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

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落了叶。

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躲进了窝。

北风得意的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

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字词:

北风、草地、颜色、梧桐树、鸟儿、得意、鼓起、鹅毛大雪、结冰、小鱼、捉迷藏

句子:

北风呼呼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青草变了颜色。

小鱼听了浮出水面,鼓起圆圆的眼睛说:“我们就不怕。”

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练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bèimiàn

chūqù

rénkǒu

héhǎo

shùmù

tiānqì

二、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和、河

1、我()妈妈去逛街。

2、黄()是我们的母亲()。

3、猫妈妈()小猫一起去钓鱼。

三、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吹一吹草地向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鸟儿在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一年级语文关联词语知识点

假设关系: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如果明天下雨,旅行就要取消了。

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那么定会闯祸。

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只要多读多写,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不管多少险阻,我也无惧前进。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由於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首先,注重拼音基础的学习,夯实基础

拼音是初时接触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起航引领,因为可以说是拼音带领孩子接触并认识语文的世界。区别于传统学习,拼音学习只要求孩子做到正确拼读音节,并不会着重要求孩子去默写它。

即使如此也不意味着学习拼音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毕竟拼音关系到孩子今后识字的问题,如果拼音不好,孩子在识字上就会特别的吃力,从而影响到孩子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学好拼音呢?除了学好声母韵母之外,我们还应培养孩子的拼读能力。

日常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比如准备一些声母韵母卡片,做一些拼读练习,久而久之,拼读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能力,对今后学好语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帮助孩子学习拼读的时候,家长们应该适时给予孩子鼓励,成为孩子愿意去学习的动力。

其次,结合语境去学习,并做到反复练习

一般来说,学校的语文教材第一册识字量对于一年级孩子是比较多的,如果采用一般的应试教育方法会减低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开始厌倦语文学习。而要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我们就必须从孩子的心理层面入手,采用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愿意主动去学习。

我们可以采用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让孩子去记忆这个词,再通过组词造句的方式,让孩子不仅了解这个字,同时还能记住这个字能组什么词,能怎么用,这样不是一举数得吗?我们都说孩子学习什么都有转身就忘的特性,避免孩子一学就忘就必须加强孩子的练习,让其勤复习,做到将所学知识融到骨血里。

再次,如何让孩子写好字也是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从家长口中知晓,很多孩子在听写时会出现把一个字写成与其相近的字,等提醒孩子时,孩子又恍然大悟过来。这只能说明孩子对该字的记忆性不强,认识不够深刻,孩子不够细心。

因此,在每次写字前,家长应帮助孩子观察、分析字形再写,写完之后让孩子先自己检查一遍,然后父母再认真检查一遍,对于错的字因给予指导,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最后,鼓励孩子去翻看低年级语文教材

现在的教材很多都是彩色页面的,并附有有趣的图片,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对于喜欢的事物,我们都喜欢将其大声说出来并分享给他人,孩子更不例外。在这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说,大胆问,因为表达能力是写好作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说“的能力将会为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这样不仅深化了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还要注意已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同学们也并非每天都需要预习,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课之前需要进行预习。

首先是通读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思路,如果发现新课所需的某些旧知识欠缺或遗忘,就查阅、补习。可试做习题,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之处,做些简单的预习笔记,以便听课时用。

第二是上课环节: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这一环。上课正确的做法是:带着问题上课;紧抓老师思路;要当课堂主人;养成笔记习惯。

第三是复习环节:

复习是学习过程5个环节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复习时一味死记硬背,没有章法,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同学们可以掌握以下复习要点:多种形式复习;当天进行复习;单元系统复习;假期不忘复习。

第四是作业环节:

同学们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你们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先复习后作业;认真高效检查;仔细研究批语。

做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不必刻意去寻找偏题怪题;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题不在多,在于不同变式;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着单纯任务观点做题,而是把做作业看成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要求同学们独立答题,注意自主性,不依赖他人,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第五是小结节环:

测验与考试前后,是学习小结的时机。小结是学习某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结,同学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以上5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学们抓好学习过程中这5环的良好运行,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 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三

★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一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

★ 一年级数学课本知识点202

★ 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02

★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篇3: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与要求

语文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奥秘”, 安排了这些内容: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开启大自然之门, 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 召唤学生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营养。在文本诵读中, 培养学生观察的热情,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叙述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 到傍晚忘记了回家;二是放鸭子时, 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 父亲的责骂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虽然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 但正是由于他对昆虫具有浓厚的兴趣, 并养成了耐心观察的好习惯, 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 体会要打开自然课本、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 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第六课《变色龙》采用叙事的方式, 巧妙地展示了变色龙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方法进行观察, 描写了变色龙的静态、动态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式观察动物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课《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蝉儿脱壳前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动作过程, 不仅是因为观察仔细, 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持久的跟踪观察, 并通过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观察内容, 让学生领悟跟踪观察的方法和有序生动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上的四篇课文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观察”而构架安排的, 主要聚焦“动物”。“慧眼细察出佳作”, 习作2是写一个小动物。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写出动物外形或动作的主要特点。巩固过渡句的使用, 使文章前后段之间更紧密, 从而有条有理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形成观察能力。

练习2的内容也突出了“学习观察”这个核心知识点, 其中两个部分与观察有直接的联系。一是“诵读与积累”, 内容是三位名人有关“观察”的名言, 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 深刻感悟观察对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想想说说”, 这是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 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注意前后联系, 发挥想象, 合理推想。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外, 还注重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协同发展。

可见, 这一单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观察”系统地编排了教学内容。观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乃至自身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探索大自然奥秘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视野中的“观察”与培养学生的“说”“写”等能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丰富自己的感受, 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升表达水平。本单元在第三学段的开始, 既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联系, 又要注意区别, 突出本学段的重点,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溯源:前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一、二学段中, 围绕“观察自然”的课文很多, 包括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 还有观察的小故事、实验文章等。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之前, 学生对观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知晓一些观察方面的知识, 如观察要有目的, 由上而下、由远而近, 由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初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通过看、听、闻等手段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跟踪观察、对比观察等。在习作上, 一、二学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书中图画、自然界植物、生活中景点等, 让学生积累素材, 写出图意或事物特点, 适当展开想象。另外, 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也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一、二学学段中, 与本单元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着紧密联系, 教学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通过介绍达尔文对海洋中小岛上昆虫的观察从而感悟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这与《装满昆虫的衣袋》都是介绍名人观察的故事, 以榜样感召学生观察大自然, 培养热爱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这与本单元第七课《金蝉脱壳》有相似之处, 两位作者都采用的是同一方法, 即跟踪观察的方法。但在表达观察的结果时, 前者是粗细条勾勒, 后者是细描刻画, 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这种安排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

四年级上册“培养学习习惯”中将“留心观察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看图表达内容时, 初步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 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仅对语文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 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初步让学生知道观察静态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燕子》这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燕子外形、飞行和休息的情景, 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看、听等两种方式仔细观察, 既描写静态、又描写动态, 而且语言准确生动。这与本单元第六课《变色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有些类似, 但这两篇课文的文体显然不同。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校外去有目的地观察,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而且要写得有意思。通过例文, 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力求有新的发现。例文就是通过小作者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 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生生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 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次作文训练, 使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四年级下册习作5写“一两种植物”, 要求学生先确定观察对象, 对选择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最后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作的练习为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动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延展:后续学习的巩固与提升

第三学段中除了这一单元外, 与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关的课文不多,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继续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表达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讲了作者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生动具体地描写鸟儿归林与栖息的壮观场面, 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并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 让学生体会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观察, 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

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实验, 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一课很好地回应了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学生平时观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后印象不深, 笔下写不来。这是学生普遍的问题。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观察要有顺序, 否则观察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观察时, 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 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 否则观察的主次不清。只有突出重点、细致观察, 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在观察过程中, 边观察边想象,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 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更明确、方法更具体, 观察与积累、想象等相结合, 提高表达水平。

五年级下册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仔细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 写好习作。六年级下册习作4“记一次实验”。习作要求就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或自己边实验、边观察, 做好记录, 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 多动脑的良好习惯。这些习作训练都是对本单元教学后的巩固与提升。

篇4: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五)

A.歌声 B.音乐 C.观点

2.世界语是由多少个字母组成的?( )

A.26个 B.28个

3.“石破天惊”原意是指( )

A.孙悟空由石头中生出 B.古代乐器的声音 C.汉将李广开弓射石

4.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藏族 D.满族

5.“杞人忧天”和下面哪一个成语的意义最相近?( )

A.无病自灸 B.自作聪明 C.庸人自扰

6.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接受个人捐款,对吗?( )

A.对 B.不对

7.“划地为牢”的”牢”在古代是指( )

A.监牢 B.圆圈 C.篱笆

8.“百发百中”最初是形容哪一位射箭技术高明?( )

A.李广 B.养由基 C.花荣

9.中国戏曲中扮演女性人物的角色是( )

A.旦 B.生 C.末 D.净 E.丑

10.请将下列网址的后缀与它所代表的机构连线:

大学 .com

商业 .gov

政府 .edu

网络支持中心 .net

每月一星

亲爱的同学们,本期的“每月一星”产生啦!她是来自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1)班的马媛同学。

《语文世界》带给了我知识,增添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他让我真正领悟到了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

你只需填好答案并剪下答题卡(复印无效),将答题卡贴在信封背面寄回大赛办公室,截至次月15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随信附50字左右简介及照片一张,以便获奖后刊出。我们每期将在答对的读者中以抽奖形式产生一名“每月一星”,奖品为《中学生规范词典》一本和纪念证书。并将答案与获奖读者于次期一同公布。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大语文知识竞赛”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100010

篇5:八下语文必考知识点

1.《藤野先生》: 绯. ((fēi)红 不逊. (xùn ) 诘.(jié)责 油光可鉴.( jiàn) 抑.(yì)扬顿挫 深恶.(.wù) 痛疾 驿.(yì)站 瞥.(piē)见 畸.(jī)形 匿.(nì)名 杳.(yǎo)无消息 宛.(wǎn)如 教诲. (huì) 发髻.(jì) 芦荟.(huì) 解剖.(pōu) 喝.(hè)彩 2.《我的母亲》:

眼翳.(yì) 宽恕.(shù) 文绉绉..(zhōuzhōu) 野蛮.(mán) 遂.(suì)叫 穈.(méi)先生 掷.(zhì)铜钱 嬉.(xī)戏 庶.(shù)祖母 佃.(diàn)户 吹笙.(shēng) 舔.(tiǎn)舌头 锡.(xī)茶壶 廿.

(niàn)一夜 3.※《我的第一本书》: 掺.(chān)和 马鬃.(zōng) 磨磨蹭蹭..(câng)(câng) 背脊.(jǐ) 驮.(tuï)灯狮子 挎.(kuà)着篮子 枉.(wǎng)读 4.《列夫·托尔斯泰》: 髭.(zī) 长髯.(rán) 黝.(yǒu)黑 一绺(liǔ ) 鬈.(quán)发 粗糙.(cāo) 轩.(xuān)昂 颔.(hàn)首 酒肆.(sì) 藏污纳垢.(gîu) 尴尬..(gān gà )锃.(zâng)亮 甲胄.(zhîu) 戳.(chuō) 粲.(càn)然 剑鞘.(qiào) 广袤.(mào) 禁锢.(gù) 粗制滥.(làn)造 黯.

(àn)然失色 5.※《再塑生命》: 搓.(cuō)捻.(niǎn) 绽.(zhān)开 譬.(pì)如 繁衍.(yǎn) 觅.(mì)食 栖.(qī)息 小憩.(qì) 枝桠.(yā) 期期艾艾..(ài) (huǎng)恍.然大悟 冥.(míng)思遐.(xiá)想 困惑.(huî) 穿梭. (suō) 迁徙.(xǐ) 花团锦簇.(cù) 6.《雪》: 磬.口(qìng) 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zhuózhuó)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

(lǐn)(liè) 7.※《雷电颂》: 8.脚镣.(liào) 伫.立(zhù) 睥.睨.(pì)(nì) 咆哮..(páo)(xiào) 波澜.(lán) 鞺鞺鞳鞳....(tāngtāngtàtà) 污秽.(huì) 犀.利(xī) 眩.目(xuàn) 稽.首(qǐ) 迸.射(bèng) 驰骋.(chěng) 湘妃.(fēi)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鞭挞.(tà) 祈.祷(qí) 罪孽.(niè) 8.※《短文两篇》: 旸.谷(yáng)宁.愿(nìng)倘.使(tǎ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姮.

娥(Héng) 9.《海燕》: 苍茫.(máng ) 飞窜.(cuàn) 呻吟.(yín) 胆怯.(qiè) 翡.(fěi)翠 掠.(lüè)起 号.(háo)叫蜿蜒..(wān yán) 吼.

篇6: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题型: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某某说传主是一个……样的人,原文是如何体现的。

一、借助“手法”表现传主性格

二、借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

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三、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四、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五、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

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

总结:

掌握基本方法。

一抓描写,即找到有关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借以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抓情节,即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三抓评论语,作品有时还会借助其他人物的评述或作者的直接评价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六、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篇7: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

肃穆sùmù: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荒谬huāngmiù: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ànwàng:记忆力差,易忘事。

杀戮蜿蜒恍惚斑白盟誓憧憬控诉执著韵律

云霄倾泻缭绕不绝血腥

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掳lǔ:俘获;抓获。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憎恶絮说菩萨辟头灸疮疤惧惮哀悼和蔼疏懒

震悚粗拙

《背影》

交卸jiāoxiè:解除;解下.

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散乱、零散;也作“狼籍”.

簌簌sù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质diǎnzhì: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赋闲fùxián: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颓唐tuí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琐屑suǒxiè:零碎细小

差使勾留踌躇嘱托栅栏蹒跚拭泪情郁于中举箸提笔

《台阶》

凹凼āodàng:周围高中间低。

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

烦躁fánzào:烦闷焦躁。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大庭广众dàtíng-guǎngzhòng: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宽敞涎水唿嗒缘故磕与嗑门槛烦躁倔强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河中石兽

一、原文及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二、走近作者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三、字词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篇8:五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教育方式, 认为培养学生知识创造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不是通过设计任务或活动, 而是以发展学生社区内的公共知识为途径。它重视学生产生的真实观点, 提倡让学生集体负责观点的改进。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建构对话主动发现知识或观点的漏洞以及它们的前进方向, 通过共享、协商找到解决方案, 对观点进行持续的改进。该理论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此外, 专门用于支持知识建构的网络平台——知识论坛, 可以将学生的观点可视化, 像工具一样可操作, 便于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发展、点评观点, 建立彼此的联系, 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因而将知识建构理论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有力的尝试。

为了增强白云园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设计了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案例。知识建构以观点为中心, 而非“活动”或“任务”, 所以坚持以12条知识建构原则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活动围绕“超市”展开, 以课堂讨论、知识论坛交流为主要形式,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头脑风暴、搜集资料、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小组汇报、写小论文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等。《超市》研究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共同经验较丰富, 能够促进彼此交流合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超市的研究, 能够基本掌握超市物品的摆放、销售策略, 懂得如何看标签、成分、日期、所属类别等, 积累有关平面设计、市场营销、管理类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知识建构教学过程中, 掌握购物技巧, 学会都市生存技能, 锻炼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发展对未来有用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知识论坛中的交流, 懂得倾听别人的谈话, 尊重不同的意见, 学会帮助他人, 合作完成任务, 关心所处的社会, 进而做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平台

知识论坛是促进知识建构的一个有效网络学习平台。它具备了促进知识建构的多种功能, 如阅读、发展、点评他人观点;支持和促进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支架;引用功能;对观点进行量化统计的工具等。

●教学对象

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五年级2班, 全班共30人。该班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已经接受过知识建构教学, 能够熟练使用知识论坛的各种功能。此外,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 该班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较强, 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知识建构强调观点的持续改进。在五年级上学期开展的《三国演义》研究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就很难深入下去, 观点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通过每周的教学研讨发现, 学生习惯于网上搜寻资料, 对出现的专业术语很难理解, 偶尔会出现错误概念。所以, 教学中引入适合小学生的权威资料很重要。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的发展历史、未来趋势以及周边知识, 有利于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 持续改进观点。

因此, 本学期在教学准备这一阶段, 重点关注教学资源的建设。前期教师对《超市》主题下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了预设, 并搜集了适合学生的权威资源, 以保证后期学生之间开展深入的对话, 避免了无重点的讨论。

●教学过程

1.实地观察, 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

实地观察。在开始“超市”主题前, 带领全班学生去一次学校周边的大超市, 要求每个学生带上笔记本, 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此外, 在“逛超市”过程中,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甚至可以和家长交流, 鼓励学生和社会其他人交流, 如售货员、其他购物者等。另外, 要求学生在以后逛超市时多观察, 勤思考。

提出问题。在第一节课中,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真实的问题, 并记录在知识论坛中。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真实的观点与现实的问题。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就是遵守了该原则。这种主题导入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比书本中更多的亲身体验,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地观察中, 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 发现了更多真实的也更关心的问题。除此外, 有了这次的“逛超市”经验, 学生在今后逛超市的过程中会继续研究自己的问题, 体现了“无处不在知识建构”的原则。

2.明确分工, 共担社区责任

筛选问题。在全班学生均提出自己的问题后,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前, 教师与学生就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筛选。筛选的原则: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应是具体且有一定难度的等。

进行分组。在与学生协商的情况下将全班划分为六个研究小组:员工、开发、宣传、价格、设计、设备。同时, 在知识论坛的“超市”视窗下建立了六个子视窗。各研究小组针对本组的研究目标, 进行明确分工。每位小组成员都是自己研究问题下的专家, 通过自主探究, 共同承担小组责任, 推进小组知识发展。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重视社区知识的不断改进, 强调学生是积极的认知者, 重视培养学生的协同认知责任。小组分工可以使学生在共同目标下有效地进行交互, 清晰地知道自己在社区中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提高合作能力。

3.民主对话, 共享方法、观点

研究方法——课堂讨论。在各自界定问题、明确职责后, 全班就“研究方法”在课堂上进行民主对话。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 提出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设计。其他人则对当事人提出一定的补充和建议。

初始观点——知识论坛。学生运用上一步的研究方法, 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提出最初的观点并在知识论坛中记录下来, 以供全班分享、改进和应用。

设计意图: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不透, 思考问题较片面。这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方法的探讨, 有助于学生考虑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全班民主对话, 才能建立起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遵循了“民主的知识建构”原则。此外, 知识论坛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 能够将学生的观点记录下来, 保证了观点的持续性发展。

4.建构使用权威资料, 组内协商改进观点

鉴于针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教训, 本次知识建构教学注重权威资料的使用, 要求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与其相关的周边知识。各小组内在对观点进行发展或评价时, 要求提供合适的权威资料。这里的资料应是经过重写的, 是能够使每位同伴读懂的。组内成员通过引入各自的权威资料, 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深度交流, 最终形成小组内的共识。

设计意图:在彼此共享观点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不一致或冲突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协商不断改进观点, 最终达成共识。本次教学是对之前“三国演义”设计的一种改进, 希望通过权威资料的使用, 打破学生仅从网上搜索资料的惯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通过学生的建构性使用权威资料, 即要求学生对权威资料进行自己的解释, 真正实现协商改进观点。

5.阶段小组汇报, 组间改进观点、建立联系

在小组内进行深度对话后, 学生能够对他们小组研究的问题产生共识。这时, 教师要求进行小组汇报, 展开组与组之间的共享、交流, 帮助学生建立联系, 进一步改进观点, 掌握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强调均衡的知识发展。它是指专门知识通常分布在社区内和社区之间。学习者不仅要接受社区内的知识, 更应从其他社区吸取与自己相关的知识。这样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促进全班内的交流, 建立观点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对最初的研究目标《超市》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为下一步学生进行研究总结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6.研究总结、升华观点, 形成社区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在个人研究、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基础上, 进一步改进自己的观点, 并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研究问题的小论文。要求使用支架, 如“我的问题”、“研究方法”、“我的初始观点和解释”、“我现在的观点和解释”、“我的反思”等。

设计意图:知识建构重视观点的改进, 强调通过彼此间的对话超越个人的理解。“研究总结”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从更综合的角度思考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此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最终形成的研究短文保存在知识论坛中, 成为了五 (2) 班的社区知识, 具有创造意义。

●教学评价

关于《超市》的评价主要从“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原则出发, 对学生交互和交互的质量展开评价。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 采用知识论坛中的评价工具—社会网络分析, 对学生的交互密度、中心度等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 如合理调动班级活跃分子、鼓励边缘性人物等。关于交互的质量, 主要从问题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两方面进行。具体方法是教师与研究者合作对学生知识论坛中的短文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的评价量表主要依据的是Carol Chan (2001) 提出的检测问题深度的量表与刘家亮 (2009) 检测理解深度量表。依据分析结果,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总结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依据的是知识建构原则, 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的一次新的尝试, 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1.贴近学生生活

知识建构强调真实的观点, 现实的问题。选择《超市》这个研究主题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事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学中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 帮助学生意识到改进观点的需要及每个人都应当为所研究的问题承担责任。

3.权威资料的建构使用

这次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对查找资料的建构使用, 要求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重构, 不仅防止了学生简单的“粘贴、复制”, 还能促进学生间实质性的交流。

4.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篇9:高考语文语言知识综合训练(五)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形式,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是当时“说话”艺人演讲、说唱的底本。

B.文学史上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两司马”指的是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家》《上海屋檐下》《寒夜》等小说,都着力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遭受重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D.拜伦是英国诗人,其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唐·璜》;歌德是德国诗人,其代表作是诗剧《浮士德》。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B.《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成书于梁,我国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孔雀东南飞》选自其中。

C.民间文学是一种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加工、润色的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寓言和谜语等。

D.《猎人笔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依次是俄国的法捷耶夫、德国的歌德和英国的哈代。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王维和王昌龄、岑参分别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过故人庄》《鸟鸣涧》和《芙蓉楼送辛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火花派”,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锻炼锻炼》等。

C.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其中悲剧的特点是深刻地表现出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

D.莫里哀,英国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塑造了伪君子达尔杜弗的形象,《悭吝人》塑造了吝啬鬼阿巴贡的形象。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婉约词是宋词的一大流派,作品大都抒情婉转,语言清丽,刻画精细。代表作家有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B.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都是元杂剧中的重要作品。

C.现代文学作品《阿Q正传》《围城》《王贵和李香香》《日出》的作者,分别是鲁迅、钱钟书、李季和曹禺。

D.“诸子百家”的“百”是虚指,言其多之意。“百家”有儒、道、兵、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是《昭明文选》,由昭明太子萧统等编纂。

C.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简爱》;爱米丽·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之妹,著有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D.萨克雷,英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名利场》和《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最早的新诗集之一,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反封建的短篇白话小说。

B.《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就诗的体裁内容而言,后三者就诗的表现手法而言。

C.“建安七子”是指魏晋时期的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和刘伶。因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被誉为“建安七子”。

D.卢梭,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主要著作有《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忏悔录》等。

7.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两小题)

(1)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指的是。

(2)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的两首史诗是。

(3)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是,作品塑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女性的典型。

8.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三小题)

(1)北宋“文学三苏”指文学家与其子苏轼、。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采用了 ____________的创作手法。

(3)“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即_________的、班固的、范晔的《后汉书》以及的《三国志》。

(4)雨果,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等。

9.文学常识填空。(任选两小题)

(1),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______(朝代)文学家、史学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著有作品集《 》。

(2)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 (朝代)小说家,所著小说《 》为我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3)都德,19世纪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和《柏林之围》等。

【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失之千里。(《魏书·乐志》)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司马迁《鸿门宴》》)

(3)天行健,君子以;地势坤,君子以。(《易经》)

(4),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衔远山,吞长江,, ____________;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4),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endprint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杜甫《望岳》)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列传》)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的“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

?”

8.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9.根据要求填写名句。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这些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声音的名句。

(2)游山玩水,赏心悦目。人们对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别。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有两句话,写出了游山玩水的饱满激情,它们是

“,”。

10.填空。

(1)陆游《书愤》一诗,表达出壮志难酬情怀的一联是“,”。

(2)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代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代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与此意境相仿。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凭谁问:,?

11.补写出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纵观“登高”诗,先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占据时间高度;复有王之焕《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占领空间制高点;至杜甫《登高》,达到“登高”诗之巅峰,其颔联“”,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2)稼轩以词名,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愤尤深,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尚能饭否?”“稼轩”即,是 朝人。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12.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言词,“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答案在本期中找)

上一篇:新闻专业应届生毕业生英文求职信下一篇:销售总监